: 中國 >湖南 >邵陽 > 綏寧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總面積:2899平方千米。
  總人口:34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長鋪鎮.
  郵編:422600。
  行政區劃代碼:430527。
  區號:0739。
  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
  綏寧縣位於市境西部邊陲,處北緯26°16′~27°8′、東經109°49′~110°32′之間狀似北端嚮東傾斜的平行四邊形。南北直綫長103.5公裏,東西直綫寬56公裏,總面積292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14.1%,係全市面積最寬的縣。東部由北嚮南分別與洞口縣、武岡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毗鄰;西部由北嚮南分別同懷化地區的黔陽縣、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交界。縣城長鋪鎮沅江支流巫水畔,距邵陽市城210公裏(公路里程)。
  
  唐代以前,境內先後屬鐔成縣、舞陽縣、竜標縣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73)始名徽州,徽城設於寨市。乾符六年(879),潘楊二姓東掌飛山峒,史稱“飛山蠻”地。五代後梁太祖乾化元年(991)屬“十峒”。南唐保大八年(950)楚闢“十峒”的資水流域置武陽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闢徽州沅江流域(右岸上遊部分)置關峽寨。神宗崇寧五的(1106)年易名綏寧,改隸武岡軍。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隸湖廣行省武岡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隸靖州,至清末未變。中華民國3年(1914)隸辰沅道。民國26年隸湘西綏靖處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改錄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又改隸第十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日成立後綏寧縣人民政府,後被土匪部隊扼殺。1950年10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會同專區(後改名芷江專區,黔陽專區)1954年縣治遷長鋪鎮,1958年7月改隸邵陽專區,1986年隸邵陽市。1990年,共設26個鄉(其中民族鄉17個)、4個鎮、5個農林場所。
  
  境內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秦漢以後,洞庭湖一帶有一支遷涉到湘西南,成為瑤族先民,”武陵蠻“一支溯江而上,進入綏寧境係今日苗族先民;唐代起,古越人一支越過南嶺從南邊入綏寧境,係侗族先民;此外,為官、流放、徵戰、屯田、經商、做工者陸續落籍,逐漸形成縣境東部資江流域多漢民,西部沅江流域多苗侗民的確良族分佈狀況。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全縣有19.69萬人民國6年(1917)增至27.86萬人,由於戰亂,瘟疫和自然災害,民國38年減至16.22萬人。1951年縣境南部劃分給通道縣後,人口為13.69萬,1990年增至32.12萬人,比1951年增長135%,每平方公裏109人。總人口中,男性占51.4%,農業人口占91.1%有民族16個,其中苗族16個,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56.6%,漢族占38.8%,侗族占4.9%,瑤族占0.5%,其它12個民族共占0.2%。縣境為雲貴高原東部邊緣,雪峰山脈南端與八十裏大南山西北部的交接地帶。南、北、東三面高山懷抱,中部縱嚮隆起,將縣境分作東西兩大部分;西部隨巫水而傾斜;東部隨武陽河而遞,東北兩部依次形成中山、中低山、丘陵、崗地、河𠔌平原。山地占全縣面積73.8%丘陵地占22.7%,河𠔌平原占3.5%。最高點東南部的牛坡頭海拔1913米,最低點西北部的麻塘溪口海拔205米。
  
  縣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鼕無嚴寒,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年均日1348.9小時,年平均氣溫16.7℃一月平均氣溫5.7℃極端低溫—6.8℃(1971年1月30日);七月平均氣溫26.7℃,極端高溫40.5℃(1971年7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304天.年平均降水量1320.0毫米,最少為1064.6毫米(1984)最多為1679.2毫米(1961年).年降水量中,夏季占38%,秋季占15%,形成夏初洪水和初秋幹旱。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公裏或河長5公裏以上的河流94條,總長1685.公裏,可網密度0.58公裏/平方公裏。其中,沅江流域占全縣總面積67.63%,資江流域32.37%。主要有巫水和武陽河。平均降水地表徑流量24.35億立方米,客水13.2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19.75萬千瓦,可開發量11.26萬千瓦。全縣有耕地35.22萬畝,其中水田31.84萬畝;水域5.19萬畝;林業用地340.14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77.5%,森林覆蓋率67.7%,活立林蓄積量1085萬立方米,連同人平蓄積量、單位面積蓄積量、年均生長量等5項指標皆占全省首位。有喬木、灌木、木質藤木等森林植物110科343屬1040餘種,是湖南省樹種最多的林區縣,縣境南端有省級黃桑自然保護區,受國傢得點保護的樹種達40種,陸棲脊椎動物100多種,被譽為樹種基因和森林生態係統基因庫。縣內礦藏有石煤、鐵、錳、鉛鋅、硅石等20多種,石煤貯量達10億噸。自然景觀有黃桑原始次生林風景區和洛口山風景區。
No. 2
  綏寧縣位於市境西部邊陲,處北緯26°16′~27°8′、東經109°49′~110°32′之間狀似北端嚮東傾斜的平行四邊形。南北直綫長103.5公裏,東西直綫寬56公裏,總面積292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14.1%,係全市面積最寬的縣。東部由北嚮南分別與洞口縣、武岡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毗鄰;西部由北嚮南分別同懷化地區的黔陽縣、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交界。縣城長鋪鎮沅江支流巫水畔,距邵陽市城210公裏(公路里程)。
  唐代以前,境內先後屬鐔成縣、舞陽縣、竜標縣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73)始名徽州,徽城設於寨市。乾符六年(879),潘楊二姓東掌飛山峒,史稱“飛山蠻”地。五代後梁太祖乾化元年(991)屬“十峒”。南唐保大八年(950)楚闢“十峒”的資水流域置武陽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闢徽州沅江流域(右岸上遊部分)置關峽寨。神宗崇寧五的(1106)年易名綏寧,改隸武岡軍。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隸湖廣行省武岡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隸靖州,至清末未變。中華民國3年(1914)隸辰沅道。民國26年隸湘西綏靖處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改錄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又改隸第十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日成立後綏寧縣人民政府,後被土匪部隊扼殺。1950年10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會同專區(後改名芷江專區,黔陽專區)1954年縣治遷長鋪鎮,1958年7月改隸邵陽專區,1986年隸邵陽市。1990年,共設26個鄉(其中民族鄉17個)、4個鎮、5個農林場所境內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秦漢以後,洞庭湖一帶有一支遷涉到湘西南,成為瑤族先民,”武陵蠻“一支溯江而上,進入綏寧境係今日苗族先民;唐代起,古越人一支越過南嶺從南邊入綏寧境,係侗族先民;此外,為官、流放、徵戰、屯田、經商、做工者陸續落籍,逐漸形成縣境東部資江流域多漢民,西部沅江流域多苗侗民的確良族分佈狀況。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全縣有19.69萬人民國6年(1917)增至27.86萬人,由於戰亂,瘟疫和自然災害,民國38年減至16.22萬人。1951年縣境南部劃分給通道縣後,人口為13.69萬,1990年增至32.12萬人,比1951年增長135%,每平方公裏109人。總人口中,男性占51.4%,農業人口占91.1%有民族16個,其中苗族16個,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56.6%,漢族占38.8%,侗族占4.9%,瑤族占0.5%,其它12個民族共占0.2%。
  縣境為雲貴高原東部邊緣,雪峰山脈南端與八十裏大南山西北部的交接地帶。南、北、東三面高山懷抱,中部縱嚮隆起,將縣境分作東西兩大部分;西部隨巫水而傾斜;東部隨武陽河而遞,東北兩部依次形成中山、中低山、丘陵、崗地、河𠔌平原。山地占全縣面積73.8%丘陵地占22.7%,河𠔌平原占3.5%。最高點東南部的牛坡頭海拔1913米,最低點西北部的麻塘溪口海拔205米。縣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鼕無嚴寒,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年均日1348.9小時,年平均氣溫16.7℃一月平均氣溫5.7℃極端低溫—6.8℃(1971年1月30日);七月平均氣溫26 .7℃,極端高溫40.5℃(1971年7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304天.年平均降水量1320.0毫米,最少為1064.6毫米(1984)最多為1679.2毫米(1961年).年降水量中,夏季占38%,秋季占15%,形成夏初洪水和初秋幹旱。 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公裏或河長5公裏以上的河流94條,總長1685.公裏,可網密度0.58公裏/平方公裏。其中,沅江流域占全縣總面積67.63%,資江流域32.37%。主要有巫水和武陽河。平均降水地表徑流量24.35億立方米,客水13.2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19.75萬千瓦,可開發量11.26萬千瓦。
  全縣有耕地35.22萬畝,其中水田31.84萬畝;水域5.19萬畝;林業用地340.14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77.5%,森林覆蓋率67.7%,活立林蓄積量1085萬立方米,連同人平蓄積量、單位面積蓄積量、年均生長量等5項指標皆占全省首位。有喬木、灌木、木質藤木等森林植物110科343屬1040餘種,是湖南省樹種最多的林區縣,縣境南端有省級黃桑自然保護區,受國傢得點保護的樹種達40種,陸棲脊椎動物100多種,被譽為樹種基因和森林生態係統基因庫。縣內礦藏有石煤、鐵、錳、鉛鋅、硅石等20多種,石煤貯量達10億噸。自然景觀有黃桑原始次生林風景區和洛口山風景區。
  綏寧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宋元豐四年(1081年)建蒔竹縣,祟寧二年(1103年)該稱綏寧;全縣總面積2927平方公裏,其中山地343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72.95%。全縣轄25個鄉鎮,人口35萬,其中苗、侗、瑤、壯、回等15個少數民族(主要為苗族)占總人口的61.23%。
  全縣“八山一水一分田”,有耕地30萬畝,糧食作物以中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柑桔、西瓜等,土特産有香菇、木耳、、楊梅、天麻、玉蘭片、獼猴桃、雲霧茶、烏骨雞、茯苓等。
  綏寧縣是全省、全國的重要林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3.6%,活立木蓄積量為1156萬立方米,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杉、鬆原木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楠竹、馬尾鬆已成為産業化的重要樹種。林業保護形成了豐富的林業生態旅遊資源。黃桑自然保護區有國傢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22種,珍貴動物17種,國傢二類保護樹種——“活化石”長苞鐵杉群落為世界罕見,引起國內外有關方面註目,綏寧被譽為“神奇緑洲”。
  近年來,綏寧從實際出發,確立和實施富民強縣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堅持“農林立縣、工業富縣、城鎮活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的戰略重點,弘揚“敢闖、敢試、敢冒、創新、創優、創業”的綏寧精神,發揚“先幹後說,多幹少說,幹好再說”的綏寧作風,致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1999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産總值(不變價)97491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1608萬元,其中上劃兩稅23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0元。由於縣城經濟較快發展,保證了幹部職工基本工資按時發放,基本建設年收入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綏寧縣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僅1998年至1999年兩年,綏寧就先後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省計劃生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四連冠等榮譽稱號;1999年在邵陽市兩個文明建設目標管理綜合考評中名列第一,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綏寧是林業大縣,林業在縣城經濟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山區林業開發、利用、保護、發展的良性循環機製。綏寧堅持山上管嚴,山下搞活,砍伐管嚴,經營搞活,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活立木生長量,單位面積蓄積量、人均林木蓄積量和木材年産量等6大指標均居全省第一,纍计嚮國傢交售木材850萬立方米,楠竹1800萬根;先後被評為“全國林業資源林政管理先進縣”、“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近年來,綏寧從建立完整健全的林業生態資源體係入手,拉長産業鏈條實施楠竹、馬尾鬆産業化經營,林業優勢得到發揮。楠竹精深加工是綏寧的主要支柱産業,通過深度低改、竹林地管理體製改革、承包到戶經營等措施,壯大楠竹的資源基礎。1999年,全縣的竹膠板生産綫由原來的5條增加到23條,達到了年加工楠竹800萬根、年産值3億多元、年利稅5000萬元的生産規模,成為全國最大的竹膠板生産基地。楠竹産業化促進了資源培育,帶動了農民致富,為竹膠板加工竹簾子的農戶達12000多戶,並正在努力形成年産10萬立方竹膠板的生産規模,嚮建成全國竹業大縣的目標邁進。馬尾鬆産業化現已有4萬噸紙生産能力,鬆木脫脂該性係列産品開發獲成功後,又招商啓動木地板、木模塊、木包裝板等項目。圍繞林業資源的合理永續利用,目前,綏寧縣正積極加大楠竹、馬尾鬆、經濟鬆、藥材鬆、觀賞鬆的營造面積,減少速生豐産杉林的面積,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全面提高林地的綜合效益,使林業資源優勢真正變成經濟優勢。
  綏寧的工業是資源工業,優勢在林、潛力和出路在工,發展工業才能富縣。解放幾十年來,綏寧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加工到精深加工,從推出名牌産品到占有市場分額,在縣城經濟中工業已三分天下占其一。近幾年,規模工業發展很快,1999年,全國規模工業産值達到3.8億元,創稅3600萬元;年加工值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2傢,其中竜頭企業綏寧聯紙公司固定資産已達1.6億元,年銷售收入1.6億元,上交稅金2300萬元。民營化、資源型、規模型、外嚮型、科技型是綏寧工業的特點,工業各項指標均居邵陽市首位,呈現出持續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綏寧以農業立縣人口的絶大多數分佈在農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聯産承包責任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科技興農形成機製,科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民生産,建立了一批科技示範戶,示範村,示範片。自1979年以來,綏寧縣的雜交水稻製種已形成規模,單産多次居全省第一。目前,全縣已擁有製種基地8000多畝,雜交水稻良種自給有餘,遠銷十多個省(區)和國外;省農科院還在綏寧建立了超級雜交稻高産試種基地。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培育資源,推廣大田“112”科學栽培模式及畜木品改工程、水果品改工程,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年年進行的農田水利建設為穩産高産打下了基礎;1999年,糧食總産量達15.9151萬噸。初具區域特色和經營規模的農副産品如鬆茯苓、香菇、緑洲烏骨雞、獼猴桃、天麻等,都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鄉鎮企業繼續增長,1999年,鄉鎮工業産值達26.4044億元。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綏寧縣溪河縱橫,巫水河貫穿全境,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水電可開發量為11.2568萬千瓦,現總裝機容量24800千瓦,年發電量7800萬千瓦,縣辦骨幹電站江口塘水電站裝機容量12800千瓦,水庫庫區面積達2860畝,庫容2160萬方。近年來,聯紙公司自辦熱電機組,裝機容量9000千瓦。目前綏寧又正在全力進行11萬伏輸變電站建設(現已完成土建工程)和農村電網改造,並與大電網聯網,保證了生産生活用電。山區修路睏難重重,綏寧人民迎難而上,公路建設從無到有;如今,有三條省道1805、1826、1850綫貫通全縣,縣城長鋪鎮距枝柳鐵路靖州站僅78公裏。現全縣共有公路1326公裏,其中上等級公路150公裏,柏油路263公裏,硬化水泥路21公裏,做到了村村通公路,絶大部分鄉鎮通柏油路,城鎮主要街道通水泥路。交通方便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以縣城長鋪鎮為竜頭,一批小城鎮迅速崛起。通訊網絡化、寬帶化,全縣現已建成萬門本地電話網、縣鄉關纜傳輸網、移動通訊網和郵政通訊網,全面實現了電話交換程序化和傳輸數字化。
  電、路、訊、城等基礎設施的改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落實,吸引了一大批縣外客商來綏經營辦廠,規模較大的駿寧公司、林峰木業公司為馬尾鬆産業化做出了較大貢獻。綏寧的旅遊有自己的特色,重點是立足森林生態資源,發揮民族優勢,來引導遊客返樸歸真,探幽獵奇,以黃桑原始生態旅遊區為竜頭的綏寧旅遊正積極加入桂林——竜勝——黃桑——張傢界旅遊圈。
  依靠科技興縣,綏寧縣圍繞經濟建設廣泛開展科研活動,先後涌現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國傢級3項。部省級25項,開發新産品410多個,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46%,於1998年進入“全國科技先進縣”行列。
  早在九十年代初,綏寧教育就跨入全省先進行列,被評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近年應試教育嚮素質教育轉軌,全縣3所普高、30所初中、376所小學和3所職高全部達到國傢辦學標準,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鞏固率、畢業率達100%。初中生鞏固率達98.7%,高級中學為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衆多學子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1999年高考上綫人數達453人。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方興未艾,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材。
  綏寧縣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積澱,群衆文化活動比較活躍,改革開放以來,文學、戲劇、音樂等都出現了一批好作品,部分作品曾在中央電視臺現場播放和獲國傢級大奬。目前,縣城電視接受節目已達40餘套,全縣電視覆蓋率達85%,有綫電視入戶達27000戶,極大的豐富了群衆的文化生活。群衆體育活動蓬勃發展,體育比賽屢獲佳績。衛生技術人員849人;山區缺醫少藥的局面已不復存在;群衆衛生水飲用率達97%,被評為“全國農村改水先進縣”。全縣的計劃生育率達到98.15%,位居省、市前列。社會治安不斷好轉,人民安居樂業;綏寧縣依法治縣,大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曾榮獲“全國普法先進縣”等光榮稱號。
概況 Suining County
  郵編:422600 代碼:430527 區號:0739
  拼音:Suí Níng Xiàn,Suining Xian
  
    綏寧縣位於湖南省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總面積2899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3年)。
    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長鋪鎮、武陽鎮、李熙橋鎮、紅岩鎮、唐傢坊鎮、金屋塘鎮、東山侗族鄉、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朝儀侗族鄉、在市苗族鄉、樂安鋪苗族侗族鄉、黃桑坪苗族鄉、關峽苗族鄉、長鋪子苗族鄉、黨坪苗族鄉、聯民苗族瑤族鄉、麻塘苗族鄉、楓木團苗族侗族鄉、河口苗族鄉、竹舟江苗族鄉、白玉鄉、黃土礦鄉、瓦屋塘鄉、水口鄉、梅坪鄉。縣人民政府駐長鋪鎮。
基本概況 Fast Facts
  綏寧縣歷史悠久,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森林資源蓄積量居全省之首,因境內森林茂盛,山奇水秀,被譽為“神奇綏寧李西的緑洲”。農村已初步實現電氣化,全縣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
  綏寧縣地處東經 109°49′~110°32′,北緯 26°16′~27°8′。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東鄰武岡、城步,西連靖州、會同,南抵通道,北與黔陽、洞口接壤,縣城距邵陽市208公裏。綏寧周朝時為荊州之地,戰國時屬楚。唐代綏寧名溪峒徽州,屬黔中道巫州,宋元豐四年(1081)改為蒔竹縣,縣治設寨市,隸邵州。元崇5年(1106),得名綏寧,改隸武岡軍,以後隸屬多變。1949年11月1日解放。1986年2月,綏寧隸屬邵陽市,縣治駐長鋪鎮。
  1996年全縣總人口 341044人。其中非農占11.3%。總人口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全縣有16個民族,漢族占38.7%。少數民族人口占61.3%。在少數民族人口中,人口較多的有:苗族、侗族、瑤族、土傢族和回族。
  境內南北最長103.5公裏,東西最寬56公裏,總面積2927平方公裏,其中耕地35.2萬畝,占總面積的8.02%。林地348.7萬畝,占總面積的79.3%。人口密度為117人/平方公裏。
  綏寧縣地處雲貴高原東部邊緣、南嶺山脈八十裏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脈南支的交匯地帶。境內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崗地、溪𠔌平原多種地貌。南、北、東三面高山環抱,中部縱嚮隆起,地勢高低起伏,變化多姿。
  境內山丘屬雪峰山脈南支和南嶺山脈八十裏南山北,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8座。其中黃桑苗族鄉的牛坡頭海拔1913米,為全縣地勢最高點。全縣海拔最低點為麻塘苗族鄉境內的溪口河床,海拔205米。境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河水充足,日照較多,受森林調節影響,少酷熱,少嚴寒,是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7℃,平均年降水量132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08天,雨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水能藴藏量為19.75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1.26萬千瓦。全縣水域寬廣,分為沅(西部)、資(東部)兩大水係,沅水一級支流有巫水、公溪河;資水一級支流有寥水、平溪。共有河、溪、澗2500餘條,流域總面積2926.67平方公裏。中小型水庫31座,山塘和平塘3124座,總蓄水量287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7萬畝。豐富的水資源,適宜於發電、淡水養魚、食品、飲料工業的發展。縣內已探明的非金屬礦和金屬礦有二十餘種,主要礦種有鐵、錳、石煤、鉛等。鐵礦為本縣優勢礦種,儲量豐富。其中石煤地質儲量10億噸,硅石總儲量2520萬噸,花崗石地質儲量13.75萬平方米,錳礦地質儲量32萬噸,建築用的片石、石料和河沙等資源也非常豐富。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1526萬立方米,竹儲量5600萬根,森林覆蓋率為76.7%。被聯合國譽為“神奇的緑洲”。
  黃桑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有木本植物102科,271屬,1021種。其中稀有珍貴的193種,如國傢重點保護的伯樂、長苞鐵杉等。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哺乳類有雲豹、羊、獐、熊等。禽類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相思鳥、貓頭鷹等。最近發現瀕臨滅絶的珍稀動物中華小鯢數量很多。森林資源富饒,人均林地13.54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林糧牧並重。香菇、木耳、竹筍、竹林、五倍子等名優土特産品豐富。
  1976年以來,由於推廣雜交水稻,綏寧縣成為湖南省雜交水稻製種高産先進縣。
  山區水能資源豐富。1989年通過驗收,達到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標準。
  全縣交通便利,有洞通、綏靖、關蔣3條省道幹綫。1983年全縣100%的鄉鎮通了客車、90%以上的村通了機動車。全縣有郵電支局7個,纍计服務網點2460個,全年對外貿易額156萬元,出口産品14個。主要産品有金屬連、鬆香、柑桔、西瓜、山蒼子油、竹藝品、茶葉、罐頭等。全縣財政收入8531萬元。土特産有獼猴桃、香菇、玉蘭片、工藝品和絞股藍保健茶等。
  縣花鼓劇團始建於1959年。綏寧舊屬古苗疆,占全縣總人口60%的苗民至今保留了苗民風俗及傳統文化。苗民“以十月為節”,有打掃、宰牲祭祖和敬狗愛狗的習俗。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456所,全縣有教職工3666人,中小學在校學生58227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獲得專業職稱的共有4677人。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46個,共有病床656張。
  全縣有電視差轉臺35座,電視覆蓋率在70%以上。全縣有業餘體校1所。全縣先後有32人次獲省以上運動會奬牌。1984年7正式成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綏寧縣支公司。共有4個代理處,已開辦42種保險業務。全縣有福利工廠5傢,對五保戶實行鄉鎮統籌,分散供養。
  綏寧縣以黃桑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花園閣、神坡山、洛口山四大風景區聞名於世。豐富的自然資源,瑰麗的山川景色,濃郁的地域風情,璀璨的民族文化,吸引衆多文人雅士,相繼有《炎帝傳奇》、《秋收起義》、《古道西風》、《癡虎》等影片在境內拍攝,被省級有關部門定為影視拍攝基地。
  初步統計,2007年,全縣生産總值完成319392萬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一産業增加值104766萬元,同比增長5.1%,二産業增加值122896萬元,同比增長24.4%,三産業增加值91730萬元,同比增長9.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283元,三次産業結構比為32.8%:38.5%:28.7%。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7825萬元,比上年增長18.2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640萬元,增長19.24%,一般預算支出46373萬元,增長56.34%。
  ——農業——
  2007年,國傢繼續實行糧食直補、糧種補貼和畜牧業補助等一係列惠農政策,大大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産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52516.6萬元,同比增長5.9%。其中,農業總産值65902.1萬元,同比增長10.47%;林業總産值23375.7萬元,同比增長-20.5%;牧業總産值58870.7萬元,同比增長22.48%;漁業總産值1498萬元,同比減少-11.58%;農業服務業總産值2870萬元,同比增長6.2%。
  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2.79千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中:𠔌物播種面積19.1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03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4.1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04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20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03千公頃。
  全年糧食總産量152793噸,比上年增長0.01%。其中𠔌物産量137345噸,比上年減少0.01%;油料産量4932噸,比上年增長0.7%;花生産量1224噸,比上年減少1.2%;油菜籽産量3643噸,比上年增加0.55%;茶葉産量75噸,比上年減少1.35%。
  林業工作不斷加強,圍繞工業狠抓林業資源培育。全年完成人工造林3.96萬畝,幼林撫育40.41萬畝。在林産品生産中,鬆脂産量718噸,板慄産量370噸,油茶産量1060噸。
  養殖業生産結構性調整。全年出欄肉豬35.63萬頭,比上年增加0.73萬頭,出欄牛5.19萬頭,出欄傢禽305萬羽。各類肉類産量35303噸,比上年增加1.75%,全年水産品産量1903噸,比上年增加0.16%。
  ——工業——
  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效益進一步提高。全縣全年工業總産值415122萬元,同比增長21%,其中規模工業總産值321517.8萬元,同比增長45.46%,規模以下工業總産值93603.2萬元,同比增長14.00%。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8563萬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47傢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99799.2萬元,同比增長40.71%,在規模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5039.5萬元,同比增長1.30%;股份製企業實現增加值73704萬元,同比增長32.11%,大中型企業實現增加值17797.9萬元,同比增長2.9%。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18764萬元,同比增長7.3%。規模工業銷售産值319514萬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銷售産值83415萬元。
  工業産品銷售銜接良好,全年工業産品銷售率100.18%,主要工業産品生産情況是:全年發電量36919萬千瓦時,人造板産量342508立方米,機製紙産量84397噸,水泥産量77727噸。
  建築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333萬元,同比增長0.4%,全縣具備資質等級建築企業總産值8221萬元,同比增長1.5%。年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33萬平方米。
  ——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高速增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60495萬元,增長34.43%,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7599萬元,增長41.29%,按産業分,工業投資完成74538萬元,增長30.97%,工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46.44%,分行業看,製造業投資54292萬元,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投資13376萬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年內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74個。
  —— 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城鎮市場消費增速較快,農村市場消費增速相對緩慢。全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404萬元,同比增長17.6%,分城鄉看,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48219萬元,同比增長18%,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39040萬元,同比增長16.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總額78648萬元,同比增長17%,餐飲業零售額7475萬元,同比增長25.3%,其它行業零售額1280萬元,同比增長12%。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8863萬元,同比增長17.00%,其中,食品、飲料、煙酒類銷售額7.1萬元,書報雜志類126.6萬元,電子出版及音像製品1.2萬元,文化辦公用品2.4萬元,石油及製品類670.7萬元。
  市場物價大幅上漲。全年社會零售物價比上年上升13.27%,其中居民消費品價格上升11.23%,食品類價格上升14.6%,(在食品中,糧食類價格持平,肉禽及其製品類價格上升25%,蛋類價格持平,水産品類價格持平,鮮菜類價格上升4.6%,煙酒類價格上升5%),衣着類價格上升4.7%,家庭設備類價格上升2.1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升1.5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5.6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4.28%,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升27.31%。
  ——交通運輸、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交通運輸郵電業增加值11894萬元,同比增長8.7%,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量233萬噸,增長6%,公路貨運周轉量21200萬噸公裏,增長7%,公路客運量920萬人,增長2.17%,公路客運周轉量36664萬人,增長2%。
  年末擁有民用汽車2632輛,其中載客汽車780輛,普通載貨汽車1127輛,拖拉機1222輛,縣城公交車22輛,營運出租車75輛。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535.98萬元,同比增長11.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278萬元,增長11.89%,電信業務總量3993萬元,增長53.85%,移動業務總量2901萬元,增長8%,聯通業務總量272.7萬元,增長10.51%。年末擁有(本地電話)局域電話變換機6.3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0.44萬戶,擁有本地電話用戶5.2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0.24萬戶,其中,城市用戶1.61萬戶,比上年末減少0.16萬戶,農村用戶3.2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0.05萬戶;年末擁有移動用戶5.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1萬戶,年末擁有互聯網用戶8216戶,比上年末增加200戶。
  ——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步增長。年內全縣金融機構現金收入776097萬元,比上年增長28.74%,年內現金支出792099萬元,比上年增長25.89%。年末各項存款餘額23554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3.2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8830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2.4%,企業存款餘額17180萬元,比上年末下降3.2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8989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8.68%,其中短期貸款餘額64607萬元,比上年末下降4.42%,農業貸款餘額3862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7.37%,工業貸款餘額900萬元,比上年末下降64.55%,商業貸款餘額11481萬元,比上年末下降6.96%。基本建設貸款10600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5.35%。
  公民保險意識有待增強。全年保險業務收入2679萬元,比上年下降9.62%,保險業務支出1254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367萬元,比上年下降22.57%人壽險保費收入2312萬元,比上年下降7.1%。全年賠付額1254萬元,其中財産險賠付297萬元,人壽險賠付957萬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共有普通中學36所,其中民辦5所,職業中學1所,九年一貫製學校10所,其中民辦2所,中心小學24所,村小33所,教學點68個,普通高中招生2538人,職業高中招生367人,初中招生4220人,小學新生入學4909人,學前班129個,幼兒園27所,在園幼兒1871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990人,初中13548人,小學22862人。高中入學率79.5%,初中入學率99.5%、鞏固率98.1%。2007年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綫人數424人,其中重點本科80人。
  科技事業取得新成就。2006年,全縣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315人。全年共實施科技計劃14項,投入科技活動經費500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1項。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24件,授權專利2件。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06年,全縣有文化館1個,農村文化站25個,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有綫電視臺1座,有綫電視入戶23000戶,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67%(包括農村有綫、無綫電視)。
  醫療衛生保健事業不斷取得進步。年末擁有衛生機構3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個。有病床床位310張。有衛生技術人員387人,其中醫生320人,護師、護士1810人。有衛生防疫站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28人。有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8人。有農村鄉鎮衛生院25個,病床253張,衛生技術人員315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村總數的比重90%,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24.78萬人。急性傳染病率1.494‰。
  體育事業篷勃發展。全年共舉辦縣以上各類運動會12次,參賽運動員6000人,年末達到《國傢體育鍛煉標準》學生人數41126人。榮獲2007年國傢級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先進單位的稱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增長繼續得到有效控製,年末全縣總人口35.4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7.68萬人,城鎮人口7.66萬人,男性人口18.57萬人,女性人口16.86萬人。年內出生人口3596人,其中男性1940人,女性1689人,出生率10.3‰。死亡人口1564人,死亡率4.7‰,全年淨增人口1796人,自然增長率5.5‰,全縣年末常住人口308089人。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比上年增長14.1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9.0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08元,比上年增長7.0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04元,比上年增長12.89%;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63.23%。居住條件繼續改善,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2.8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1.57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457人,其中參保職工17820人。參保的離退休人員5637人。全縣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員17869人,比上年增加1475人,其中參保職工14040人,增加1040人,參保退休人員3801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39人。
  ——資源與環境——
  全縣耕地面積19.46千公頃,其中水田17.59千公頃,旱地1.87千公頃。
  環境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完成投資額1788萬元,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369.04萬噸,排放達標量1156.46萬噸,排放達標率84.47%;工業廢氣排放量817029萬標m3;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11.3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9.6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1.24%,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18.53%。“三廢”綜合利用産品産值4722.4萬元。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綏寧縣位於市境西部邊陲,處北緯26°16′~27°8′、東經109°49′~110°32′之間狀似北端嚮東傾斜的平行四邊形。南北直綫長103.5公裏,東西直綫寬56公裏,總面積292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14.1%,係全市面積最寬的縣。東部由北嚮南分別與洞口縣、武岡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毗鄰;西部由北嚮南分別同懷化地區的黔陽縣、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交界。縣城長鋪鎮沅江支流巫水畔,距邵陽市城210公裏(公路里程)。
  縣境為雲貴高原東部邊緣處於第二級階梯邊緣,雪峰山脈南端與八十裏大南山西北部的交接地帶,海拔較高。南、北、東三面高山懷抱,中部縱嚮隆起,將縣境分作東西兩大部分;西部隨巫水而傾斜;東部隨武陽河而遞,東北兩部依次形成中山、中低山、丘陵、崗地、河𠔌平原。山地占全縣面積73.8%,丘陵地占22.7%,河𠔌平原占3.5%。最高點東南部的牛坡頭海拔1913米,最低點西北部的麻塘溪口海拔205米。
  綏寧縣北靠雪峰山脈,南依大南山;主要山峰有高頂山、牛坡頭、雞公坡和神坡山,其中牛坡頭海拔1913米,為轄境至高點。
  境內有大小溪流94條,主要河流有巫水、公溪河和武陽河。
  巫 水 
  巫水發源於湘桂接界的北石坳,流經城步苗族自治縣清源、蘭蓉、白雲洞、儒林鎮、羊石、綏寧縣關峽、長鋪、竹舟江,於河口鄉出境。
  公溪河
  公溪河發源於綏寧縣張傢衝,經水口、洞口縣那溪,於芋子塘出境。
  縣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鼕無嚴寒,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年均日1348.9小時,年平均氣溫16.7℃,一月平均氣溫5.7℃,極端低溫6.8℃(1971年1月30日);七月平均氣溫26.7℃,極端高溫40.5℃(1971年7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304天,年平均降水量1320.0毫米,最少為1064.6毫米(1984),最多為1679.2毫米(1961年)。年降水量中,夏季占38%,秋季占15%,形成夏初洪水和初秋幹旱。
  全縣有耕地35.22萬畝,其中水田31.84萬畝;水域5.19萬畝;林業用地340.14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77.5%,森林覆蓋率76.6%,活立林蓄積量1085萬立方米,連同人平蓄積量、單位面積蓄積量、年均生長量等5項指標皆占全省首位。
  有喬木、灌木、木質藤木等森林植物110科343屬1040餘種,是湖南省樹種最多的林區縣,縣境南端有省級黃桑自然保護區,受國傢得點保護的樹種達40種,陸棲脊椎動物100多種,被譽為樹種基因和森林生態係統基因庫。
  縣內礦藏有石煤、鐵、錳、鉛鋅、硅石等20多種,石煤貯量達10億噸。自然景觀有黃桑原始次生林風景區和洛口山風景區。
歷史沿革 History
  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始建蒔竹縣,遭土著強烈反對,朝廷數次派兵鎮壓以後,崇寧二年(1103)寓“綏之以寧”之意而更名綏寧縣,沿用至今。
  唐代以前,境內先後屬鐔成縣、舞陽縣、竜標縣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73)始名徽州,徽城設於寨市。乾符六年(879),潘楊二姓東掌飛山峒,史稱“飛山蠻”地。五代後梁太祖乾化元年(991)屬“十峒”。南唐保大八年(950)楚闢“十峒”的資水流域置武陽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闢徽州沅江流域(右岸上遊部分)置關峽寨。神宗崇寧五的(1106)年易名綏寧,改隸武岡軍。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隸湖廣行省武岡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隸靖州,至清末未變。
  中華民國3年(1914)隸辰沅道。民國26年隸湘西綏靖處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改錄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又改隸第十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日成立後綏寧縣人民政府,後被土匪部隊扼殺。1950年10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會同專區(後改名芷江專區,黔陽專區)1954年縣治遷長鋪鎮,1958年7月改隸邵陽專區,1986年隸邵陽市。1990年,共設26個鄉(其中民族鄉17個)、4個鎮、5個農林場所。
  2000年,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長鋪鎮、李熙橋鎮、紅岩鎮、武陽鎮、金屋塘鎮、唐傢坊鎮、瓦屋塘鄉、水口鄉、在市苗族侗族鄉、東山侗族鄉、白玉鄉、樂安鋪苗族侗族鄉、竹舟江苗族鄉、關峽苗族鄉、楓木團苗族侗族鄉、楓香苗族鄉、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河口苗族鄉、黨坪苗族鄉、黃土礦鄉、黃桑坪苗族鄉、梅坪鄉、麻塘苗族鄉、聯民苗族瑤族鄉、朝儀侗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9235人,各鄉鎮人口(人): 長鋪鎮 33477 武陽鎮 25509 李熙橋鎮 17636 紅岩鎮 25827 唐傢坊鎮 19599 金屋塘鎮 13708 東山侗族鄉 16076 鵝公嶺侗族苗族鄉 11713 朝儀侗族鄉 7505 在市苗族侗族鄉 15589 樂安鋪苗族侗族鄉 8918 黃桑坪苗族鄉 5452 關峽苗族鄉 21304 長鋪子苗族鄉 16176 黨坪苗族鄉 10181 聯民苗族瑤族鄉 5858 麻塘苗族鄉 9474 楓木團苗族侗族鄉 6757 河口苗族鄉 5946 竹舟江苗族鄉 8176 白玉鄉 8067 黃土礦鄉 15504 瓦屋塘鄉 18550 水口鄉 9673 梅坪鄉 2560
  
    ?年,綏寧縣轄25個鄉鎮、349個行政村,總人口34.37萬人,其中漢族人口15萬人。
  
    2004年,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
風土人情 Customs
  苗族寨落大多依山傍水,或在山衝,或在溪畔。村前寨後,喜植楓、椿、樟、梧,雜以棕櫚崐修竹。住宅大多為木結構建築。其中雙層重檐木質卯榫結構的吊腳樓最有特色。吊腳樓下空間為牲畜圈、灰屋和厠所,一樓為住所,二樓為放置糧食等物的倉庫,一般四排三間,一正一橫;也有的六排五間,一正兩橫。一樓面前有較寬的走廊,連接中堂與橫屋。走廊靠檐邊裝有帶靠背的長條板凳。
  屋子的大門常開在住樓左側,過道與走廊相通。這種住房適應山區特點:倚崖顧坡,節省地皮;離地拔起,幹爽崐利落,通風亮氣;一門出入,四周有板柵與外隔離,可防獸防盜。
  農歷四月八日,相傳宋代楊傢將的後人楊文廣在戰鬥中被敵軍俘虜,關在牢房裏吃不上飯。妹妹楊金花心生一計,到山上采摘黑飯葉榨汁,拌在糯米飯裏,農歷四月八日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搶食。楊文廣吃了黑米飯以後,力大無窮,砸破牢籠,衝出了睏境,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從此,苗族人就專門把四月八日定作紀念楊金花的姑娘節。過節這一天,苗族人把出了嫁的姑娘接回娘傢後,在全家人吃黑米飯之前,先要舉行莊重的祭拜祖先的儀式。
  “四八”姑娘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都是多情的苗族兒女表達火熱愛情的方式。
經濟概況 Economy
  綜 
  2004年,全縣生産總值完成208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一産業增加值77989萬元,比上年增長6.5%;二産業增加值64305萬元,比上年增長16.5%;三産業增加值66126萬元,比上年增長11.4%,三次産業結構比由上年的39.4:28.9:31.7調整為37.4:30.9:31.7。
  2004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406人,為任務的136.24%,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16人,為任務141.64%,安排40歲以上大齡就業人員再就業睏難對象再就業716人,為任務的119.3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4596人,為任務的102.30%;新建與改造通鄉公路45公裏,為任務的136.36%,建成通村公路11公裏,為任務的110.00%,企業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100%,企業基本養老金新增參保人數0.1029萬人,為任務的106.10%,失業保險新增參保人數0.0523萬人,為任務的104.60%,醫療保險新增參保人數0.1614萬人,為任務的100.87%,財政預算安排"低保"資金45萬元,為任務的100%;農村新建沼氣池4086口,為任務的102.15%,改造農村養老院3所。
  初步統計,2008年,全縣生産總值完成337541萬元,同比增長7%。其中,一産業增加值90210萬元,同比增長5.9%,二産業增加值142603萬元,同比增長6.1%,三産業增加值104728萬元,同比增長9.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923元,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6.73:42.25:31.02。
  農 業
  綏寧為湖南省林業第一縣,森林總量和覆蓋率均為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高達76.6%!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26561萬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産值48041萬元,比上年增長6.0%;林業産值31894萬元,比上年增長10.2%,牧業産值42729萬元,比上年增長3.5%,漁業産值1557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業服務業産值2340萬元,比上年增長19.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1.3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23千公頃,其中種子播種面積3.6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16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4.1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06千公頃。全年蔬菜播種面積5.8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19千公頃。
  全年糧食總産量139168噸,比上年增長7.5%,其中種子産量13000噸,比上年增長3%;油料産量4994噸,比上年增長2.9%,花生産量1276噸,比上年增長27.9%,油菜籽産量3690噸,比上年減少21.0%,茶葉産量78噸,比上年增長9.7%。
  在林産品生産中,鬆脂産量479噸,板慄産量282噸,油茶籽産量229噸。
  養殖業穩步發展,全年出欄肉豬35萬頭,比上年增加1萬頭,出欄牛5.08萬頭,出籠傢禽270萬羽,比上年減少10萬羽。各類肉類總産量36235噸,比上年增長12.4%,全年水産品産量1838噸,比上年增長7.48%。
  工 業
  全縣全年工業總産值完成179449萬元,同比增長16.5%,其中規模工業總産值110199萬元,同比增長26.1%,規模以下工業總産值完成69520萬元,同比增長11.5%。
  規模工業增加值33242萬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5835萬元,比上年增長41.1%,股份製企業18303萬元,比上年增長37.4%,大中型工業企業8783萬元,比上年增長49.6%。
  規模工業銷售産值110201萬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銷售産值50901萬元,比上年增長51.6%,規模工業産品銷售率100%,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銷售率100%,比上年減少2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縣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1.7%,比上年提高48.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盈利企業盈利額2908萬元,比上年增長72%,規模工業實現利潤2622萬元,比上年增長74%,規模工業上交稅金3309萬元,比上年增長8.38%。
  主要工業産品産量有增有減,全年發電量15332萬千瓦時,與上年基本持平,水泥産量29000噸,比上年增産15.08%,人造板産量120976立方米,比上年減少0.02%,機製紙産量53128噸,比上年增長38%。
  固定資産投資
  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3539萬元,比上年增長72.99%,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48671萬元,比上年增長101.34%,城鎮集體投資560萬元,比上年增長60%,城鎮個體投資107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6.73%,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27207萬元,比上年增長67.79%,更新改造投資3560萬元,比上年增長46.14%,農村個體投資11289萬元,增長101.98%。
  建築業
  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8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全縣具備資質等級建築企業總産值7237萬元,比上年下降8.2%,年內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364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52%,年內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63646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36426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89萬元,比上年增長14.89%,其中縣以上零售額29987.4萬元,比上年增長20.43%,縣以下零售額28201.6萬元,比上年增長9.55%,公有製經濟零售額17755萬元,比上年增長9.56%,非公製經濟零售額40434萬元,比上年增長17.41%,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30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07%,餐飲業零售額4198萬元,比上年增長8.14%。
  全年實現銷售總額17976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批發業12335萬元,比上年減少1.42%,零售業5641萬元,比上年增長22.89%,毛利率14.2%,比上年上升1.4個百分點,其中批發業12%,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零售業16.2%,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8萬元,比上年增長19.78%。
  市場物價
  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物價比上年上升8.57%,其中居民消費品價格上升6.20%,食品類價格上升1.05%,(在食品中,糧食類價格上升1.03%,肉禽及其製品類價格上升1.25%,蛋類價格上升1.00%,水産品類價格上升1.00%,鮮菜類價格上升0.91%,煙酒類價格上升1.00%),衣着類價格上升1.31%,家庭設備類價格上升0.8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升1.0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3.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1.34%,土地銷售價格上升2.0%,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升1.13%。
  金融和保險業
  年內現金收入506663萬元,比上年增長23.40%,年內現金支出523709萬元,比上年增長22.6%。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6078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8.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9693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59%,企業存款餘額15599萬元,比上年末下降0.67%,年末各項貨款餘額6622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2.6%,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2725萬元,比上年末下降0.89%,長期貸款餘額12834萬元,比上年末增長57.53%,農業貸款餘額2372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6.9%,工業貸款餘額6113萬元,比上年末下降23.2%,商業貸款餘額1259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5%,基本建設貸款餘額573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16.1%,技術改造貸款餘額128萬元,比上年末下降7.25%。
  全年保險業務收入26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9%,保險業務支出764萬元,比上年下降40.8%。
  人民生活
  全縣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年人均勞動報酬11759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1946元,比上年增長7.0%。城鎮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810元,比上年增長7.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25元,比上年增長7.0%,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013元,比上年增長16.8%,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47元,比上年增長10.2%。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uining Xian
  430527
  422600
  縣人民政府駐長鋪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
  長鋪鎮
  轄:長鋪、長徵路、朱砂塘、江口園、大公坪、萬傢坪6個居委會;長鋪、和平2個村委會。
  武陽鎮
  轄:解放坪、田凼街2個居委會;六王、道口、大田、秀水、雙竜、幹坡、三房、雙鳴、連塘、雀林、桐木、長衝、大溪、老祖、大幹、毛坪、武陽、周傢、肖傢19個村委會。
  李熙橋鎮
  轄:李熙居委會;李熙、林傢頭、大竜、梅林、陳傢、灣頭、金子嶺、漿塘、石階田、長寨、滾水、雙元、蘇洲、逆流水、塘衝15個村委會。
  紅岩鎮
  轄:紅岩居委會;泡桐、紅岩、下匡、石傢、上匡、巷子、大田、柳山、????井、太平山、稅田、焦溪、謝傢、稠樹腳、下村、竹溪、清浪、陡街、吳傢、雙衝、大山、陽田、樓下、曾傢、袁傢、雪峰、桃坪、江坡、張傢田、下坊、瀋傢、渣灣、肖傢灣33個村委會。
  唐傢坊鎮
  轄:唐市居委會;曾傢灣、賴梅、下灣、唐市、唐傢坊、梅溪、湖塘、白沙、上白、聯興、羅連、從陽、寶善、金竜、????井、衝峰、鬆陽17個村委會。
  金屋塘鎮
  轄:草寨居委會;張傢灣、小坪、嶽溪江、主溪、新華、金屋、草寨、長坪、雄魚、魚林溪、磚屋、大吉、萬子13個村委會。
  東山侗族鄉
  轄:東山、牛背嶺、翁溪、表華、謝莊、陽溪、橫坡、白岩、俊頭、石橋、路斯、洛界、大凼、大坪、三溪、土溪、長界、樂榮、深坳19個村委會。
  鵝公嶺侗族苗族鄉
  轄:鵝公、文溪、拱橋、下白、上白、佳田、佳馬、陳傢、金坑、太坪、高品、表團、老塘、地湖、壕地、劉傢、寨頭17個村委會。
  朝儀侗族鄉
  轄:朝儀、表田、老灣、隘門、茶衝、郭衝、大衝、鐵坡、和團、上翁、翁培、田仔、大塘衝13個村委會。
  在市苗族鄉
  轄:城內、西正街2個居委會;岩塘、利試、李傢、大灣、朝太、下鐵坡、長溪、竹橋、蘭傢、江背、石門、十裏鋪、西河、高倉、熬添、下寨、白寨、馬田、正板、東門20個村委會。
  樂安鋪苗族侗族鄉
  轄:樂安、大凍、聯豐、楊柳、中心、天堂、多竜、大團、瓦窯、黃佳水、文江11個村委會。
  黃桑坪苗族鄉
  轄:黃桑、蘭傢、赤板、界溪、上堡、磨石、潭泥、大灣塘、地林、老團、坪溪11個村委會。
  關峽苗族鄉
  轄:關峽、珠玉、芷田、高坪、茶江、岩頭、文傢、插柳、大元、四甲、南廟、鳳凰、鳥塘、石脈、梅口、花園角、石江坪、岩腳田、蘭溪19個村委會。
  長鋪子苗族鄉
  轄:小水、寨坡、瀨瀨水、沙田、拱橋邊、楓香、佘傢、曹子衝、安陽、坪溪、榮岩、李傢、田心、川石、哨溪、象傢、拓丘田、新水衝、袁傢團、大寨、洞溪、遊傢、楊傢、桿子24個村委會。
  黨坪苗族鄉
  轄:黨坪、芷坪、界溪、滾水、蘇傢、動雷、麻地、大碑、米水、竜傢、凍坡、楊莊12個村委會。
  聯民苗族瑤族鄉
  轄:聯民、半衝、江抱、抱竜、大黃、馬王橋、陶傢、田蠃旋8個村委會。
  麻塘苗族鄉
  轄:麻塘、莫鋤、夏傢、高梅、洪溪、船田、桐油衝、五竜寨、岩寨、長寨、溪口、雙衝、於傢13個村委會。
  楓木團苗族侗族鄉
  轄:楓木團、道口、界頭爐、新屋場、秋木田、黃泥井、淨溪、黃土江、印坪、白岩水10個村委會。
  河口苗族鄉
  轄:河口、四甲團、多逸寨、山茶坪、岩坡、水車、楊傢寨7個村委會。
  竹舟江苗族鄉
  轄:竹舟江、雞子頭、塘灣、萬林灣、新田、彭傢、聯溪、新團、白洋灘9個村委會。
  白玉鄉
  轄:羅傢鋪、百傢田、塘玄灣、坪頭、曾傢橋、付傢灣、黃洋坪、檀山廟、石坪9個村委會。
  黃土礦鄉
  轄:同樂、唐傢、桐溪、源頭、小安、半嶺、石溪、板嶺、大安源、中源、牛欄衝、大灣、自然、團豐14個村委會。
  瓦屋塘鄉
  轄:官路上、白傢坊、小田、抱寨、皮葉樹、楊傢塘、瓦屋塘、新橋、三星橋、金竹、石屋、楓門嶺、冷水、水廟仔、岩灣、雙江、寶頂17個村委會。
  水口鄉
  轄:水口、羅沙、新哨、麯溪、田凼、大浪江、侯傢、泌水、菖蒲江、茶山10個村委會。
  梅坪鄉
  轄:梅坪、飛蛾、雙江、廟灣、木蘭田、黃泥江6個村委會。
英文解釋
  1. n.:  Suining County
近義詞
綏寧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地理鄉鎮湖南省古國明朝苗族
醫院社會邵陽市行政村更多結果...
包含詞
綏寧縣中醫院綏寧縣服裝廠綏寧縣人民醫院
綏寧縣第一中學綏寧縣????務管理局綏寧縣華麗服裝廠
綏寧縣新興童服廠綏寧縣婦幼保健站綏寧縣皮膚病醫院
綏寧縣衛生防疫站綏寧縣寨市國有林場湖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綏寧縣分校
湖南省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綏寧縣函授站
分類詳情
張開紅岩鎮張開關峽苗族鄉張開李熙橋鎮張開金屋塘鎮
張開東山侗族鄉張開鵝公嶺侗族苗族鄉張開長鋪子苗族鄉張開河口苗族鄉
張開黃土礦鄉張開瓦屋塘鄉張開水口鄉張開長鋪鎮
張開在市苗族鄉張開在市苗族侗族鄉張開武陽鎮張開白玉鄉
張開唐傢坊鎮張開朝儀侗族鄉張開樂安鋪苗族侗族鄉張開黃桑坪苗族鄉
張開黨坪苗族鄉張開聯民苗族瑤族鄉張開麻塘苗族鄉張開楓木團苗族侗族鄉
張開竹舟江苗族鄉張開梅坪鄉寨市古鎮
黃桑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