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區概況位
該鎮位於汝城縣縣境南部,西南鄰廣東樂昌,南接廣東仁化。距縣城11公裏,截止2003年底,該鎮轄20個村委會和大坪居委會該鎮街道一覽,面積136平方公裏,人口2.9萬。鄉政府駐大坪圩。該鎮盛産雜交水稻、鬆杉木。境內地勢開闊平坦,自古便是湘、粵、、贛三省經濟往來之要衝,交通運輸之咽喉,人稱“雞鳴三省、兩廣門戶”,圩鎮因此而得名。
歷史沿革
1950年屬第二區,1956年稱大坪鄉,1958年10月與井坡、泉水合併成立東風公社,同年12 月改稱井坡人民公社,1959年劃分為大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大坪鄉,1996年撤鄉建鎮改大坪鎮。
行政區劃
大坪鎮下轄村:黃屋村東漚村上祝村聯村魯塘村平灣村譚屋村毛傢村城溪村李屋村新南村五桂村下祝村大坪村官路村歐村村山口村竜興村堆上村溪頭村産業經濟
2008年底,該鎮發展訂單農業8000畝,鞏固發展了2000畝雜交製種、7000畝優質瓜菜、2000畝優質水果、1.5萬畝超級水稻、2008年養殖加工板鴨10萬羽等五大特色産業基地,培育新增了麻羊、奶牛、菜牛、雞、九凝山兔等20餘戶特種養殖大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村村有特色、村村有産業的格局,2008年20個行政村通過招商引資辦廠15個,村級集體年收入過2萬元的村19個,過5萬元的6個,過20萬元的1個。
社會事業
2008年該鎮機關企事業單位的85名在崗黨員與171戶貧睏戶結成幫扶“對子”,為群衆為好事實事381件,扶持資金12700餘元,走訪睏難群衆210戶803人,幫助18個村落實項目23個,落實基金385萬元。
2008年該鎮開展了義務植樹,加大了宜林荒山緑化力度,實施了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積極組織村民在村旁、宅旁、路旁、河旁等“四旁”義務植樹。通過“三清六改”工作,村容村貌大有改觀,人民的社會道德和文明意識進一步提高,該鎮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穩步增收、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欣欣嚮榮景象。通過開展“創緑色傢園建富裕新村”行動,上祝村以緑化促美化、緑化促文明、緑化促致富,逐步走上了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人口數據
2002年底該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889男14931女12958家庭戶戶數7574家庭戶總人口(總)27515家庭戶男14631家庭戶女128840-14歲(總)65950-14歲男37860-14歲女280915-64歲(總)1924015-64歲男1012215-64歲女911865歲及以上(總)205465歲及以上男102365歲及以上女103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445 |
|
轄:黃屋、東漚、上祝、聯村、魯塘、平灣、譚屋、毛傢、城溪、李屋、新南、五桂、下祝、大坪、官路、歐村、山口、竜興、堆上、溪頭20個村委會。 |
|
汝城縣轄鄉。1949年屬二區,1956年設大坪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1959年改大坪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西南鄰廣東樂昌,南接廣東仁化。距縣城11公裏,面積136平方公裏,人口2.9萬。鄉政府駐大坪圩。106國道經此。轄溪頭、隆興、官路、五桂、上祝、下祝、歐村、大坪、聯村、堆上、山口、新南、東漚、毛傢、黃屋、李屋、譚屋、魯塘、城溪、坪灣20個村委會和大坪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鐵礦開採、軋鋼、礦産加工和小水電站等。盛産雜交水稻、鬆杉木。 |
|
- : Daping Town
|
|
大坪 |
|
|
|
山口村 | 溪頭村 | 大坪 | 黃屋村 | 東漚村 | 上祝村 | 聯村 | 魯塘村 | 平灣村 | 譚屋村 | 毛傢村 | 城溪村 | 李屋村 | 新南村 | 五桂村 | 下祝村 | 官路村 | 竜興村 | 堆上村 | 歐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