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区位概况】
沙田镇系郴州市桂东县的“南大门”,1982年12月为沙田镇建制。沙田镇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与江西上犹、崇义相邻,南与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县,贝溪乡,北邻本县大塘乡,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气温17.4℃,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928地理位置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担丘召开工农革命会议,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沙田戏台、沙田万寿宫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被评为群众喜爱的湖南风景之一。镇域面积81.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22889人,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是湖南六大集镇之一。106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弘扬“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桂东精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小城镇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工作,以此推动沙田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打创平安沙田,构建和谐沙田的进程。
【产业经济】
2006年沙田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完成财税总收入超千万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六分之一,现在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电站8座,装机26000千瓦,其中石磨岭电站、石壁山电站年创税均过百万元。沙田在抓好原有电站的同时,又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46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电站,装机2000千瓦,投资1200万元的文昌大河电站也正在筹建中。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200万元的珠海金属硅厂,投资5000万元的香港利达锌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水庄高氯酸钾厂,投资800万元的湘浙活性碳厂,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机砖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庭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江湾村等道路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耕地面积1.1万亩,主要作物有水稻、蔬菜等。已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5万亩,板栗、四月李等果木基地2000余亩,粮食总产量各年在6000吨左右,活立木总蓄积量14万立方米。 矿产丰富,煤炭采掘、经砖制作、石灰烧制是镇域主要产业。境内现主要企业有新、老水泥厂、煤矿以及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如水泥预制件厂、钾长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铸铁厂等。全镇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3311万元,财政总收30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1248元。
【基础设施建设】
沙田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农业企业11农。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值3000万元,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开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现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万寿宫社区农民均学会了板栗、猕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术,户平果园年收入达7000余元。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四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1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成立了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380户。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8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社会事业】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镇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省建设重点镇,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每逢赶集日,商贾云集,人气旺盛,江西、广东及周边县、乡商客均纷纷赶赴,日人流量达3.5万人,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镇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大坑、联洞村级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楼,投资500万元兴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东平路1800米,全镇主要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引进外资3600万元,兴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的湘赣边贸大市场,该市场已成为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二是加强城镇管理,根据沙田的实际制订了《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的现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成了综合执行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余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聘请了多名保洁员,专门负责街道日常卫生保洁,做到城镇垃圾日产日清。严格把好招商办企业关,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对原有企业排污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三是加强弘扬历史文化。沙田紧紧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加强了旅游服务工作,到沙田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每年达10万多人次。2006年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军规广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进行。
【人口数据】
2001年沙田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852男9171女8681家庭户户数4721家庭户总人口(总)17805家庭户男9129家庭户女86760-14岁(总)42160-14岁男21650-14岁女205115-64岁(总)1238215-64岁男642215-64岁女596065岁及以上(总)125465岁及以上男58465岁及以上女67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722 |
|
辖:万寿宫、燕岩桥2个居委会;水庄、江湾、周江、大河、文昌、龙头、大湖、大坑、胜利、开山、径口、联洞12个村委会。 |
|
沙田镇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与江西上犹、崇义相邻,南与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县,贝溪乡,北邻本县大塘乡,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气温17.4℃,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担丘召开工农革命会议,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沙田戏台、沙田万寿宫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被评为群众喜爱的湖南风景之一。镇域面积81.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22889人,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是湖南六大集镇之一。106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弘扬“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桂东精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小城镇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工作,以此推动沙田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打创平安沙田,构建和谐沙田的进程。
一、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基础,实现工业发展集约化
近年来,沙田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完成财税总收入超千万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六分之一,现在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电站8座,装机26000千瓦,其中石磨岭电站、石壁山电站年创税均过百万元。沙田在抓好原有电站的同时,又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46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电站,装机2000千瓦,投资1200万元的文昌大河电站也正在筹建中。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200万元的珠海金属硅厂,投资5000万元的香港利达锌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水庄高氯酸钾厂,投资800万元的湘浙活性碳厂,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机砖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庭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江湾村等道路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二、以城镇扩容提质为基础,实现城镇建设产业化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镇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省建设重点镇,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每逢赶集日,商贾云集,人气旺盛,江西、广东及周边县、乡商客均纷纷赶赴,日人流量达3.5万人,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镇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大坑、联洞村级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楼,投资500万元兴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东平路1800米,全镇主要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引进外资3600万元,兴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的湘赣边贸大市场,该市场已成为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二是加强城镇管理,根据沙田的实际制订了《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的现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成了综合执行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余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聘请了多名保洁员,专门负责街道日常卫生保洁,做到城镇垃圾日产日清。严格把好招商办企业关,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对原有企业排污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三是加强弘扬历史文化。沙田紧紧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加强了旅游服务工作,到沙田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每年达10万多人次。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军规广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进行。
三、以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基础 实现农业发展市场化
沙田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农业企业11农。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值3000万元,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开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现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万寿宫社区农民均学会了板栗、猕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术,户平果园年收入达7000余元。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四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1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成立了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380户。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8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
|
被称为“桂东之上海”的沙田镇是湘南六大集镇之一。该镇党委书记郭远高、镇长朱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重镇、特色型边贸名镇、和谐型现代新镇”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建设具有沙田特色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06年实现GDP1.3亿元,实成财税收入710元,农民收入人平收入达到2193元。在全县乡镇年度考核综合列名列前矛,其中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第三产业、安全生产、新农村示范整治村工作单列全县第一。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
近年来,该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现有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和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2006年在巩固抓好了石磨岭、石壁山、燕岩桥、水庄等电站管理的情况下,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64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龙头电站。小水电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红砖加工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加大打击阻工霸工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三条道路分别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积极筹建106国道周江—径口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2006年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等四条道路12公里的硬化,大坑、联洞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正加紧施工;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大楼;投资190万元实施了沙田大道、东平路1800米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全镇安装照明路灯66盏、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为沙田圩增添了新的亮点;按照《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强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现象。全年组织了2次大规模的城镇“脏、乱、差”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20多处。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两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了桂东县综合执法大队沙田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多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聘请了两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日常街道卫生保洁,做到了城镇垃圾日产日清。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引进、不办理;对原有企业排放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到沙田自驾游、旅游观光人员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特色农业形成规模
该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企业11家,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00万,乡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该镇依托基地,认真落实扶持措施,加大对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投入。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该镇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了“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施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式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周江、江湾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水庄、江湾、胜利的沼气池示范基地,大坑、大湖、开山、径口的林业基地,周江、大河、江湾、万寿宫的小水果生产基地得到了有效扶持,形成了具有沙田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该镇精选了板栗、猕猴桃、枇杷、四月李等优势小水果参加全省科技博览会的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介了沙田。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兴桂果蔬五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0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140万元,税金3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有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总数1380户。该镇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外资40万元兴建2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2006年,该镇按照省委张春贤书记视察江湾村时提出的“创家业、兴产业、干事业”的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建立工业园区,拉动经济增长。江湾工业小区有民营企业6家,解决该村300多劳动力的就业。6家企业年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每年村民可以获土地租赁费2.1万元,村集体可增加收入3万元。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在江湾村、周江村采用“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广东金葵籽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负责技术、种子、按照合同保护价收购产品,由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建起了青刀豆和甜玉米两个农业产业基地,种植面积600余亩,为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水庄、江湾、大河、文昌、龙头等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的硬化。2006年,江湾村完成组级公路总长11公里,修复河堤600米。投资20万元,使全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小学、村部建设已经竣工;联洞村完成村部建设;完成了大河、文昌2212亩国土整理项目;对转湖、曲寨水库、盆形山塘等进行了除险加固。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大幅度增长,村级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的达到10个村。四是狠抓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了水庄、胜利、江湾三个沼气百池村,猪-沼-菜(果)循环经济模式在沙田基本形成。 |
|
- : Shatian Town
- n.: Shatian Zhen
|
|
沙田 |
|
|
|
大河村 | 胜利村 | 江湾村 | 万寿宫社区 | 水庄村 | 周江村 | 文昌村 | 龙头村 | 大湖村 | 大坑村 | 开山村 | 径口村 | 联洞村 | 燕岩桥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