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區位概況】
沙田鎮係郴州市桂東縣的“南大門”,1982年12月為沙田鎮建製。沙田鎮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與江西上猶、崇義相鄰,南與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縣,貝溪鄉,北鄰本縣大塘鄉,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氣溫17.4℃,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1928地理位置年4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擔丘召開工農革命會議,頒布了“三大紀律·六項註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沙田戲臺、沙田萬壽宮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2006年被評為群衆喜愛的湖南風景之一。鎮域面積81.13平方公裏,轄12個村和2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22889人,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是湖南六大集鎮之一。106國道貫穿南北。交通便利,區域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弘揚“攻堅剋難,務實創新”桂東精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突出抓小城鎮建設、工業企業發展工作,以此推動沙田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加快打創平安沙田,構建和諧沙田的進程。
【産業經濟】
2006年沙田鎮狠抓招商引資,200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0206萬元,完成財稅總收入超千萬元,占全縣財稅收入的六分之一,現在民營企業757傢,全年共引進新上項目20個,合同利用外資11200萬元。一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依托,拉動工業支柱産業的發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電站8座,裝機26000千瓦,其中石磨嶺電站、石壁山電站年創稅均過百萬元。沙田在抓好原有電站的同時,又新建裝機45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江灣電站,改建了裝機46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文昌電站,裝機2000千瓦,投資1200萬元的文昌大河電站也正在籌建中。小水電的發展,促進了冶煉、化工、農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的發展。二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1200萬元的珠海金屬硅廠,投資5000萬元的香港利達鋅業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的水莊高氯酸鉀廠,投資800萬元的湘浙活性碳廠,投資600萬元的民晉高氯酸鉀廠,投資400萬元的江灣機磚廠,投資600萬元的潯盛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百齡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沙田汶昊包裝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的永泰水泥廠等規模企業相繼落戶沙田工業園區。其中汶昊包裝有限公司現已建成3條生産綫,每年可創利稅100多萬元。三是創新引資思路,優化發展環境,采用外出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辦法,派人下廣東,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資。加強了政府與企業的聯繫,建立了領導聯繫企業制度,項目跟蹤負責製,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庭座談會為企業排憂解難,優化投資環境。四是搭建引資平臺,擴大引資空間。進一步完善了沙田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周江紅橋至水泥廠、沙田至東洛、沙田至石磨嶺、江灣村等道路進行了硬化,自來水全部供應到各廠礦企業。在鞏固發展沙田原有工業園區的基礎上,積極籌建大皮坳工業園和沙田工業園,占地50公頃的沙田工業園區已完成論證和規劃。 耕地面積1.1萬畝,主要作物有水稻、蔬菜等。已建成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2.5萬畝,板慄、四月李等果木基地2000餘畝,糧食總産量各年在6000噸左右,活立木總蓄積量14萬立方米。 礦産豐富,煤炭采掘、經磚製作、石灰燒製是鎮域主要産業。境內現主要企業有新、老水泥廠、煤礦以及各類招商引資項目,如水泥預製件廠、鉀長石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鑄鐵廠等。全鎮實現農村社會總産值13311萬元,財政總收303萬元,農民人平純收1248元。
【基礎設施建設】
沙田鎮狠抓農業産業化經營,全鎮有竜頭農業企業11農。2006年實現農産品加工值3000萬元,鎮企業增加值512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193元。農産品質量進一步優化,一批名優特新農産品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嚮,以“公司+農戶”為基礎的産業化發展模式,對規模較大、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業主,在土地流轉、銀行信貸、稅費徵管等方面給予優惠。大力開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傳,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科技建設年活動”,實現科技項目6個,運用遠程教育等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萬壽宮社區農民均學會了板慄、獼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術,戶平果園年收入達7000餘元。重點加強了百齡木業、泰興木業、廣友人造板廠、德隆米業四傢成規模、市場牽動力強的竜頭企業建設。全年竜頭企業帶動聯結基地面積4100畝,帶動農戶1800戶,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稅金100萬元。大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鎮成立了板慄協會、花椒協會、獼猴桃協會、枇杷協會、反季節蔬菜協會等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戶1380戶。堅持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8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精細活性碳廠。。
【社會事業】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鎮之一,2005年被列為全省建設重點鎮,城區面積達3平方公裏,每逢趕集日,商賈雲集,人氣旺盛,江西、廣東及周邊縣、鄉商客均紛紛趕赴,日人流量達3.5萬人,為加快城鎮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鎮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嶺、沙田至東洛、周江紅橋至水泥廠、大河至文昌、大坑、聯洞村級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學實驗大樓,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學教學大樓,786平方米的江灣小學教學大樓,1980平方米的二中綜合樓,810平方米的派出所辦公樓,投資500萬元興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東平路1800米,全鎮主要街道均安裝了路燈,沙田大道兩旁鋪設了人行道。引進外資3600萬元,興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的湘贛邊貿大市場,該市場已成為我縣最大的農貿市場。二是加強城鎮管理,根據沙田的實際製訂了《沙田鎮總體規劃》,加大城鎮管理力度,杜絶了亂建、亂占的現象。嚮社會公開招聘了5名臨時執法人員,與原城管站人員組建成了綜合執行中隊,負責沙田城鎮管理和執法工作。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綜合執法的加強,進一步繁榮了市場,促進了第三産業的發展,第三産業增加值達4528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00餘戶。藉助“環境保護日”、鎮容鎮貌集中整治等活動,印發宣傳資料2000餘份,發放《緻城鎮居民的一封信》3000餘份,深入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聘請了多名保潔員,專門負責街道日常衛生保潔,做到城鎮垃圾日産日清。嚴格把好招商辦企業關,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項目堅决不引進。對原有企業排污問題,按照環保要求,分別落實達標排放計劃,跟蹤督查,確保各項指標合格,真正從源頭上控製污染源。三是加強弘揚歷史文化。沙田緊緊抓住“三大紀律·六項註意”頒布地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遊景點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契機,積極抓好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産業開發。加強了旅遊服務工作,到沙田旅遊觀光的省內外遊客每年達10萬多人次。2006年投資5000萬元的第一軍規廣場建設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毛澤東同志頒布“三大紀律·六項註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進行。
【人口數據】
2001年沙田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852男9171女8681家庭戶戶數4721家庭戶總人口(總)17805家庭戶男9129家庭戶女86760-14歲(總)42160-14歲男21650-14歲女205115-64歲(總)1238215-64歲男642215-64歲女596065歲及以上(總)125465歲及以上男58465歲及以上女67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722 |
|
轄:萬壽宮、燕岩橋2個居委會;水莊、江灣、周江、大河、文昌、竜頭、大湖、大坑、勝利、開山、徑口、聯洞12個村委會。 |
|
沙田鎮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與江西上猶、崇義相鄰,南與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縣,貝溪鄉,北鄰本縣大塘鄉,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氣溫17.4℃,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1928年4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擔丘召開工農革命會議,頒布了“三大紀律·六項註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沙田戲臺、沙田萬壽宮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2006年被評為群衆喜愛的湖南風景之一。鎮域面積81.13平方公裏,轄12個村和2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22889人,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是湖南六大集鎮之一。106國道貫穿南北。交通便利,區域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弘揚“攻堅剋難,務實創新”桂東精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突出抓小城鎮建設、工業企業發展工作,以此推動沙田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加快打創平安沙田,構建和諧沙田的進程。
一、以新型工業化發展為基礎,實現工業發展集約化
近年來,沙田鎮狠抓招商引資,200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0206萬元,完成財稅總收入超千萬元,占全縣財稅收入的六分之一,現在民營企業757傢,全年共引進新上項目20個,合同利用外資11200萬元。一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依托,拉動工業支柱産業的發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電站8座,裝機26000千瓦,其中石磨嶺電站、石壁山電站年創稅均過百萬元。沙田在抓好原有電站的同時,又新建裝機45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江灣電站,改建了裝機46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文昌電站,裝機2000千瓦,投資1200萬元的文昌大河電站也正在籌建中。小水電的發展,促進了冶煉、化工、農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的發展。二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1200萬元的珠海金屬硅廠,投資5000萬元的香港利達鋅業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的水莊高氯酸鉀廠,投資800萬元的湘浙活性碳廠,投資600萬元的民晉高氯酸鉀廠,投資400萬元的江灣機磚廠,投資600萬元的潯盛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百齡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沙田汶昊包裝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的永泰水泥廠等規模企業相繼落戶沙田工業園區。其中汶昊包裝有限公司現已建成3條生産綫,每年可創利稅100多萬元。三是創新引資思路,優化發展環境,采用外出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辦法,派人下廣東,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資。加強了政府與企業的聯繫,建立了領導聯繫企業制度,項目跟蹤負責製,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庭座談會為企業排憂解難,優化投資環境。四是搭建引資平臺,擴大引資空間。進一步完善了沙田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周江紅橋至水泥廠、沙田至東洛、沙田至石磨嶺、江灣村等道路進行了硬化,自來水全部供應到各廠礦企業。在鞏固發展沙田原有工業園區的基礎上,積極籌建大皮坳工業園和沙田工業園,占地50公頃的沙田工業園區已完成論證和規劃。
二、以城鎮擴容提質為基礎,實現城鎮建設産業化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鎮之一,2005年被列為全省建設重點鎮,城區面積達3平方公裏,每逢趕集日,商賈雲集,人氣旺盛,江西、廣東及周邊縣、鄉商客均紛紛趕赴,日人流量達3.5萬人,為加快城鎮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鎮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嶺、沙田至東洛、周江紅橋至水泥廠、大河至文昌、大坑、聯洞村級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學實驗大樓,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學教學大樓,786平方米的江灣小學教學大樓,1980平方米的二中綜合樓,810平方米的派出所辦公樓,投資500萬元興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東平路1800米,全鎮主要街道均安裝了路燈,沙田大道兩旁鋪設了人行道。引進外資3600萬元,興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的湘贛邊貿大市場,該市場已成為我縣最大的農貿市場。二是加強城鎮管理,根據沙田的實際製訂了《沙田鎮總體規劃》,加大城鎮管理力度,杜絶了亂建、亂占的現象。嚮社會公開招聘了5名臨時執法人員,與原城管站人員組建成了綜合執行中隊,負責沙田城鎮管理和執法工作。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綜合執法的加強,進一步繁榮了市場,促進了第三産業的發展,第三産業增加值達4528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00餘戶。藉助“環境保護日”、鎮容鎮貌集中整治等活動,印發宣傳資料2000餘份,發放《緻城鎮居民的一封信》3000餘份,深入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聘請了多名保潔員,專門負責街道日常衛生保潔,做到城鎮垃圾日産日清。嚴格把好招商辦企業關,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項目堅决不引進。對原有企業排污問題,按照環保要求,分別落實達標排放計劃,跟蹤督查,確保各項指標合格,真正從源頭上控製污染源。三是加強弘揚歷史文化。沙田緊緊抓住“三大紀律·六項註意”頒布地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遊景點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契機,積極抓好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産業開發。加強了旅遊服務工作,到沙田旅遊觀光的省內外遊客每年達10萬多人次。投資5000萬元的第一軍規廣場建設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毛澤東同志頒布“三大紀律·六項註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進行。
三、以農業規模化發展為基礎 實現農業發展市場化
沙田鎮狠抓農業産業化經營,全鎮有竜頭農業企業11農。2006年實現農産品加工值3000萬元,鎮企業增加值512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193元。農産品質量進一步優化,一批名優特新農産品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嚮,以“公司+農戶”為基礎的産業化發展模式,對規模較大、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業主,在土地流轉、銀行信貸、稅費徵管等方面給予優惠。大力開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傳,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科技建設年活動”,實現科技項目6個,運用遠程教育等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萬壽宮社區農民均學會了板慄、獼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術,戶平果園年收入達7000餘元。重點加強了百齡木業、泰興木業、廣友人造板廠、德隆米業四傢成規模、市場牽動力強的竜頭企業建設。全年竜頭企業帶動聯結基地面積4100畝,帶動農戶1800戶,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稅金100萬元。大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鎮成立了板慄協會、花椒協會、獼猴桃協會、枇杷協會、反季節蔬菜協會等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戶1380戶。堅持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8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精細活性碳廠。 |
|
被稱為“桂東之上海”的沙田鎮是湘南六大集鎮之一。該鎮黨委書記郭遠高、鎮長朱奎嚮記者介紹,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建設“開放型經濟重鎮、特色型邊貿名鎮、和諧型現代新鎮”的工作目標,強力推進建設具有沙田特色的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産業化,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2006年實現GDP1.3億元,實成財稅收入710元,農民收入人平收入達到2193元。在全縣鄉鎮年度考核綜合列名列前矛,其中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第三産業、安全生産、新農村示範整治村工作單列全縣第一。
招商引資風生水起
近年來,該鎮狠抓招商引資,200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0206萬元,現有民營企業757傢,全年共引進和新上項目20個,合同利用外資11200萬元。一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依托,拉動工業支柱産業的發展。2006年在鞏固抓好了石磨嶺、石壁山、燕岩橋、水莊等電站管理的情況下,新建裝機45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江灣電站,改建了裝機64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文昌、竜頭電站。小水電的迅速發展,拉動了冶煉、化工、農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的發展。二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600萬元的民晉高氯酸鉀廠、投資400萬元的江灣紅磚加工廠、投資600萬元的潯盛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百齡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沙田汶昊包裝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的永泰水泥廠等規模企業相繼落戶沙田工業園區。其中汶昊包裝有限公司現已建成3條生産綫,每年可創利稅100多萬元。三是創新引資思路,優化發展環境。采用外出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辦法,派人下廣東、赴江西等地招商引資。加強了政府與企業的聯繫,建立了領導聯繫企業制度、項目跟蹤負責製、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傢座談會等形式,竭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加大打擊阻工霸工力度,優化投資環境。四是搭建引資平臺,擴大引資空間。進一步完善了沙田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周江紅橋至水泥廠、沙田至東洛、沙田至石磨嶺三條道路分別進行了硬化,自來水全部供應到各廠礦企業。在鞏固發展沙田工業園區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積極籌建106國道周江—徑口大皮坳工業園和沙田工業園,占地50公頃的沙田工業園區已完成論證和規劃。
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
2006年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嶺、沙田至東洛、周江紅橋至水泥廠、大河至文昌等四條道路12公裏的硬化,大坑、聯洞村級公路硬化工程正加緊施工;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學實驗大樓、2056㎡的明德小學教學大樓、786平方米的江灣小學教學大樓、1980平方米的二中綜合樓、810平方米的派出所辦公大樓;投資190萬元實施了沙田大道、東平路1800米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全鎮安裝照明路燈66盞、沙田大道兩旁鋪設了人行道,為沙田圩增添了新的亮點;按照《沙田鎮總體規劃》,加強城鎮管理力度,杜絶了亂建、亂占現象。全年組織了2次大規模的城鎮“髒、亂、差”整治行動,拆除違章建築20多處。嚮社會公開招聘了兩名臨時執法人員,與原城管站人員組建了桂東縣綜合執法大隊沙田中隊,負責沙田城鎮管理和執法工作。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綜合執法的加強,進一步繁榮了市場,拉動了第三産業的發展,第三産業增加值達4528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00多戶。藉助“環境保護日”、鎮容鎮貌集中整治等活動,印發宣傳資料2000餘份、發放《緻城鎮居民一封信》3000餘份,深入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宣傳。聘請了兩名保潔員,專門負責日常街道衛生保潔,做到了城鎮垃圾日産日清。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和項目堅决不引進、不辦理;對原有企業排放問題,按照環保要求,分別落實達標排放計劃,跟蹤督查,確保各項指標合格,真正從源頭上控製污染源。抓住“三大紀律·六項註意”頒布地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遊景點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契機,積極抓好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産業開發,到沙田自駕遊、旅遊觀光人員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長。
特色農業形成規模
該鎮狠抓農業産業化經營,全鎮有竜頭企業11傢,2006年實現農産品加工業産值3000萬,鄉鎮企業增加值512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193元;農産品質量進一步優化,一批名優特新農産品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該鎮依托基地,認真落實扶持措施,加大對重點基地的基礎設施、技術改造、品種優化投入。大力開發業主式經營,形成“業主+農戶”的産業化發展模式。對規模較大,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業主,在土地流轉、銀行信貸、稅費徵管等方面給予優惠。集中人、財、物力,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實現集中成片開發改造一片,結構調整一片,輻射帶動一片。該鎮大力開展科技致富典型宣傳,全面深入開展了“農村科技建設年”活動,實施科技項目6個,運用遠程教育等式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周江、江灣的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基地,水莊、江灣、勝利的沼氣池示範基地,大坑、大湖、開山、徑口的林業基地,周江、大河、江灣、萬壽宮的小水果生産基地得到了有效扶持,形成了具有沙田特色的農業科技産業。該鎮精選了板慄、獼猴桃、枇杷、四月李等優勢小水果參加全省科技博覽會的展示、展銷活動,大力推介了沙田。重點加強了百齡木業、泰興木業、廣友人造板廠、德隆米業、興桂果蔬五傢成規模、市場牽動力強的竜頭企業建設。全年竜頭企業帶動聯結基地面積4000畝,帶動農戶1800戶,實現銷售收入140萬元,稅金30萬元。大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鎮有板慄協會、花椒協會、獼猴桃協會、枇杷協會、反季節蔬菜協會等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戶總數1380戶。該鎮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引進外資40萬元興建2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精細活性碳廠。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
2006年,該鎮按照省委張春賢書記視察江灣村時提出的“創傢業、興産業、幹事業”的精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建立工業園區,拉動經濟增長。江灣工業小區有民營企業6傢,解决該村300多勞動力的就業。6傢企業年總産值超過6000萬元,每年村民可以獲土地租賃費2.1萬元,村集體可增加收入3萬元。二是建立農業産業基地,促進農民增收。在江灣村、周江村采用“公司+基地”、公司+農戶“的模式與廣東金葵籽公司簽訂合同,由公司負責技術、種子、按照合同保護價收購産品,由農民提供土地、勞動力,建起了青刀豆和甜玉米兩個農業産業基地,種植面積600餘畝,為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夯實發展基礎。水莊、江灣、大河、文昌、竜頭等村實現了通村公路的硬化。2006年,江灣村完成組級公路總長11公裏,修復河堤600米。投資20萬元,使全村戶戶用上了自來水,村小學、村部建設已經竣工;聯洞村完成村部建設;完成了大河、文昌2212畝國土整理項目;對轉湖、麯寨水庫、盆形山塘等進行了除險加固。村級集體經濟有了大幅度增長,村級集體收入2萬元以上的達到10個村。四是狠抓生態農業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建成了水莊、勝利、江灣三個沼氣百池村,豬-沼-菜(果)循環經濟模式在沙田基本形成。 |
|
- : Shatian Town
- n.: Shatian Zhen
|
|
沙田 |
|
|
|
大河村 | 勝利村 | 江灣村 | 萬壽宮社區 | 水莊村 | 周江村 | 文昌村 | 竜頭村 | 大湖村 | 大坑村 | 開山村 | 徑口村 | 聯洞村 | 燕岩橋社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