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臨澧,湘西北一塊開放的熱土,地處武陵山餘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的丘陵地帶,總面積1210平方公理,總人口43萬,轄18個鄉鎮(區),341個村(居)委會。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相當發達。清雍正7年(公元1729年)設安福縣,1914年改稱臨澧縣。境內現存原始社會文化遺址65處,戰國遺址3處,九裏楚墓群氣勢恢宏,聲名遠播。全縣名士輩出,人才代有。林伯渠、林修梅、丁玲、辛樹幟等,都是臨澧的優秀兒女。
臨澧歷史悠久,鐘靈毓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群定居道南、澧北。 |
|
郵編:415200 代碼:430724 區號:0736
拼音:Lín Lǐ Xiàn,Linli Xian
臨澧縣位於湖南省北部,澧水下遊。總面積1203.4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434076人。
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合口鎮、新安鎮、佘市橋鎮、太浮鎮、四新崗鎮、停弦渡鎮、修梅鎮、杉板鄉、文家乡、陳二鄉、柏枝鄉、烽火鄉、望城鄉、楊板鄉、官亭鄉、九裏鄉。縣人民政府駐安福鎮。 |
|
臨澧縣位於湘西北,澧水中下遊,東、西、南三面環山,東鄰津市,南接鼎城、桃源,西與石門毗鄰,北抵澧縣,地理坐標位處東經111°24’~111°49’,北緯29°17’~29°46’。南北長57.5公裏,東西寬32.5公裏,總面積120343.2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0.57%。境內山丘崗平縱橫交錯,太浮山高聳道水之陽,刻木山屹立於澧北西北,國道綫207公路縱貫其間,地處常德的要衝。2006年,全縣轄8鎮9鄉1區,共314個村委會,25個社區居委會。全縣年末總人口4358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072人,以漢族為主,土傢族、回族、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僅占總人口的0.26%。 |
|
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安福鎮(原城關鎮)、合口鎮、新安鎮、佘市橋鎮、太浮鎮、四新崗鎮、停弦渡鎮、修梅鎮、杉板鄉、文家乡、陳二鄉、柏枝鄉、烽火鄉、望城鄉、楊板鄉、官亭鄉、九裏鄉。 |
|
晉置臨澧縣,以縣臨澧水為名。清置安福縣,因與江西重名,1914年復置臨澧縣。
2000年,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太浮鎮、四新崗鎮、合口鎮、佘市橋鎮、修梅鎮、停弦渡鎮、新安鎮、九裏鄉、文家乡、陳二鄉、杉板鄉、楊板鄉、官亭鄉、柏枝鄉、烽火鄉、望城鄉。總人口411971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6430 合口鎮 44417 新安鎮 44099 餘市橋鎮 22416 太浮鎮 14420 四新崗鎮 19849 停弦渡鎮 21234 修梅鎮 23421 杉板鄉 15128 文家乡 14219 陳二鄉 15205 柏枝鄉 25841 烽火鄉 21618 望城鄉 21745 揚板鄉 21501 官亭鄉 22212 九裏鄉 1821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22個居委會、318個村委會。2004年,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
城關鎮 轄:安福路、文化街、人民街、下河街、四季紅、朝陽街、迎賓路、太平、芭蕉、文塘10個居委會;護城、九姊、農豐、寒溪、清水、梅溪、望城、總廟、鐵鑼堰9個村委會。(註:原出處仍為“城關鎮”)
合口鎮 轄:大興街、中橫街、三元口3個居委會;黃陵、富強、芭茅、群豐、管渡、白鶴、興隆、澧陽、竜池、大雲、竜傢溪、回竜、金竜、金崗、三合、陳湖、硯水堰、楠橋、坪水、人參、蒼蒲、竜崗、雙堰、大堰24個村委會。
新安鎮 轄:新東、新西、北郊、南閘、新馮5個居委會;金坑、慄崗、冷水峪、白岩、梁馮、樟木、蘭田寺、化當、慄竜、雙樓、竜風、沙堤、古城、新河、李溶、潘臺、杉竜、三義橋、澹陽、高興、上坪、下坪22個村委會。
佘市橋鎮 轄:新興居委會;長湖、荷花堰、桃花、高橋、佘市、建樓、泉水、雙溪、竜陽、尖峰、中心、荊坪、團崗、湖堰、殷傢、道源、蔣傢坪、羅傢、馬鞍、高峰20個村委會。
太浮鎮 轄:衍嗣庵居委會;採茶、四方、郭傢、八仙、興隆橋、舒傢、南陽、同心堰、竜潭、雷水崗、王化、保豐、雙福、民福、古堰、高公、永祥、六合18個村委會。
四新崗鎮 轄:四新崗居委會;天鵝、豐臺、青林、齋陽、竹園、馬傢、毛花、楊柳、百草、珠日、老屋、竜泉堰、七張、大當、神堰、樓房、永豐、雙九、牯牛、雨臺、蔡傢、清明22個村委會。
停弦渡鎮 轄:古渡居委會;關山、覆船、白虎、大溪、史傢坪、牌樓、大木、新溪、九竜、重陽、紅土、大豐、鐵灣、紅岩、童洲、山洲、慄山、停弦渡、花林坪19個村委會。
修梅鎮 轄:南江、七重2個居委會;車堰、范家、順水、新坪、涼水井、福興、卞傢旁、黃土橋、周傢、白堰、雞山、觀音洞、閘傢、趙傢、千人、沃沙、羅仙、白土、美豐、葉廟、真武、合豐22個村委會。
杉板鄉 轄:杉板、白洋、川崗、歇駕、牛山、牛麓、牛頭、卜家、潘當、新花、月星、彭傢河、望夫、青山、坪山15個村委會。
文家乡 轄:文傢、潘傢鋪、青竜寺、駱傢、雅林、五道、張傢、楓樹、大觀、得勝、岩溪、豐登、古堰、余家、新屋、三公、高茂17個村委會。
陳二鄉 轄:陳二、興安、汪傢、南當、響水、粟傢、大塘、大江、兩叉、朱倫、金傢、長衝、月亮崗、萬福山、三板、黎傢、星日、天寺埡、太山19個村委會。
柏枝鄉 轄:柏枝、群樂、雙竜、青山寺、紫陵、崗上鋪、九裏、衆勝、太平堰、衆豐、七姑、敖山、何傢坪、虎山、黃金、老屋坪、接竜、永樂、荷花、雨臺崗、楊橋、高傢、石墨、新合24個村委會。
烽火鄉 轄:薛傢坪、觀音庵、貞觀廟、伍傢堰、將軍、分水、花果、陳傢河、嘩溪橋、六方洲、藕池、陳義、竜泉、竜菱、花園、烽火、李傢坪、白竜井、蘭田、竜鳳山、三門灣21個村委會。
望城鄉 轄:徐傢坪、同歡、石柏、永安、楊崗、大興、鳴鑼、宋玉、楚城、桂花、臨安、餘豐、看花13個村委會。
楊板鄉 轄:楊板、免事、跑馬、青陽、雙獅、龔傢崗、樓房坡、萬福、趙傢灣、仙女、蹲竜、李陽、雲翎、五合、水閣、玉皇廟、南嶽、唐傢坪18個村委會。
官亭鄉 轄:彭市、鳳興、雙泉、鵝井、天星、樟樹、青竜、岩竜、竹竜、桃樹、團雲、樓子、長樂、竹馬、青鶴、馬路、棗木17個村委會。
九裏鄉 轄:泉水、岩橋、伏牛、邱橋、萬崗、興隆崗、同心、太平、大山、雙峰、譚河、和平莊、五裏、九裏、打石15個村委會。 |
|
臨澧,春秋戰國屬楚。秦嬴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隸黔中郡慈姑縣。西漢罷荊州黔中郡置武陵郡,罷慈姑縣置零陽縣,屬之。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年),析武陵郡地置天門郡,隸零陽縣。西東晉隸屬未變。南朝宋天門太守零陽縣;齊、梁隸天門郡,分屬澧陽、零陽縣;西魏元廓二年(555),罷天門郡,置石門郡,隸之;陳隸石門郡,分屬石門、零陽縣。隋開皇九年(589),罷石門郡、隸澧州;大業三年(607),升澧州為澧陽郡,改零陽縣為慈利縣,分屬澧陽、慈利縣。唐武德二年(619),復澧州;開元二十一年(733),隸山南東道澧州澧陽郡。五代隸澧州,分屬澧陽、慈利縣。宋乾德元年 (963),屬荊湖北路澧州澧陽郡澧陽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隸湖廣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分屬澧陽縣、慈利縣;至正二十四年(1364),改路為府,隸荊南道澧陽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隸常德府;洪武廿九年(1396),隸嶽州府,屬湖廣行省上荊南道嶽州府澧州慈利縣。清康熙三年 (1664),改隸湖南省嶽常澧道澧州直隸州;康熙九年(1670),隸嶽常澧道;雍正三年(1725),隸嶽州府;雍正七年(1729),裁九溪衛、永定衛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設縣,取安福舊所名曰安福縣,縣城設裴傢河(今城關鎮地)。民國3年(1914)1月,因與江西省安福縣同名,乃取壤聯澧水之意,改稱臨澧縣,廢府州,隸武陵道;民國5年(1916),撤武陵道,改隸湘江道;民國11年廢道,僅存省、縣二級;民國25年5月,臨澧劃人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慈利);民國29年4月,湖南省設十個行政督察區,隸第四行政督察區(區治常德)。1949年7月24日,臨澧和平解放,隸常德行政公署(中間稱專員公署);1988年5月,地改市,隸常德市至今。 |
|
臨澧屬中亞熱帶嚮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冰凍較弱;日照充足,春季寒潮頻繁,秋季寒露風活躍;雨水充沛,但分佈不勻,春末夏初雨水集中,並多暴雨,伏秋幹旱常見;四季分明,季節性強。
縣境西北有刻木山和澧縣太青山等為屏障,致使北方冷空氣南下受阻,越山後下沉,産生“焚風”效應,減濕增溫;中部有東北至西南嚮的銅山、古老山構成的“馬蹄形”;南部有古老山、太浮山、太陽山(鼎城區境)、七姑山、阮山等形成的“撮箕口”;西部有水成椏與太浮山形成的“狹山口”。冷空氣易從沔泗窪、張公廟、佘市橋三個迎風口入侵、堆積、加強,形成縣內北高南低的獨特地方性氣候。
(一)氣溫北高南低。縣境歷年平均(係指1959-1985年的平均數,下同)氣溫:北部17.1-17.3℃,中部16.4℃,南部16.5-16.7℃;極端最低氣溫,北部-13℃,中南部-15.7℃。
(二)是常德市低溫中心。全縣歷年平均氣溫16.4℃,較周圍各縣、市、區年平均氣溫低0.1-0.4℃;歷年旬平均氣溫除8月上旬至9月中旬高於鄰近縣、市、區0.1—0.4℃外,其餘各月均低,極端最高氣溫,比北面的澧縣低2.2℃,比南面的鼎城區低2.5℃。
(三)多大風天氣。歷年出現8級以上大風,平均每月0.8天,比鄰近的澧縣、桃源縣多0.2天,比慈利縣多0.7天。
(四)年平均降水相對率小,雨季結束較遲。年降水平均相對率為13-14%;比桃源小4-13%;且地域差異小,年降水量較穩定;雨季平均結束日期在7月5日,最遲在7月27日。 |
|
一、性別構成
1986~2003年,縣域內總人口中男女性別比比較合理。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臨澧縣總人口417701人,其中男性21320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1.04%,性別比104.25(女為100),比全市低2.71。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臨澧縣總人口411971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其中男性21279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1.65%,性別比105.25,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提高1.00。
二、年齡構成
1986~2003年,臨澧縣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發生了較大變化,少年兒童比重不斷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有所上升。就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較,0—14歲兒童人口數: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99785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3.89%,少年人口係數23.89%,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74768人,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減少25017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8.15%,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下降了5.74個百分點,少年人口係數18.15%,比1990年降低5.74個百分點;勞動年齡(國內標準)人口數: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262588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2.87%,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276049人,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加13461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7.01%,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了4.14個百分點。由於生育率持續下降和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25814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18%,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31561人,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加5747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66%,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了1.48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國(6.96%)、全省(7.29%)的比重;老少比為42.21%,比1990年提高了16.34個百分點。同時,臨澧縣總人口年齡中位數和平均年齡的不斷提高,也顯示了臨澧縣人口已從年輕型嚮成年型和老年型轉化,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總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6.16歲,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33.73歲,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高出7.57歲;總人口平均年齡: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30.02歲,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35.14歲,提高了5.12歲。
三、文化構成
據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18年來,全縣人口的文化程度有較大的提高,具體表現為具有高文化層次的人員比重不斷上升,具有較低文化層次的人員比重則有所下降。在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接受小學及以上各種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87.52%,占6歲及以上人口的92.38%,分別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提高12.47和3.78個百分點。其中具有小學學歷的155017人,占總人口的37.63%;初中的156150人,占37.90%;中專及高中的42128人,占10.23%;大專及以上的7259人,占1.76%。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相比較,小學的減少25389人,占總人口比重下降5.56個百分點;初中的增加55532人,比重上升13.81個百分點;中專及高中的增加12034人,比重上升3.03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的增加4908人,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縣共有文盲24832人,占總人口的6.03%,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15.56%下降了9.53個百分點;占15歲及以上的7.36%,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20.45%下降了13.09個百分點。文盲人口中男性5911人,女性18921人。 |
|
臨澧縣水利設施建設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轉軌變型,即建設由興建型嚮配套挖潛型轉變、投入由投工投勞型嚮投資型轉變、質量由粗放型嚮精品效益型轉變,形成了臨澧縣水利建設史上繼青山工程大會戰後的又一個不同的治水特色。1986年起,水利設施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基礎地位作用不斷加強。截止2003年,18年間纍计投工10174萬個,年平均565萬個;移動土石方7992萬立米,年平均542.6萬立米,投入水利建設的資金纍计3.05億元,其中國傢投資1.7812億元,自籌資金1.2688億元。本着統籌兼顧、水旱並治的原則,加大了堤垸加高培厚與興建、水庫除險保安與增建、青山水輪泵站和官亭水庫兩大灌溉工程配套改造、以渠道防滲節水和堰塘整修保水為主的農田基本效益工程建設。期間內興建、配套、整修和除險加固各類水利設施7.8萬多處,年平均4328處。其中重點是興建了烽火堤垸,新增小型水庫19座,增建電灌機埠29處331941千瓦,特別是對青山水輪泵站和官亭水庫兩大灌區的渠係工程及其配套項目進行了更新改造。18年間,縣內堤垸防洪大堤加長了14.39公裏,使全縣大堤總長由34.05公裏增加到48.395公裏,保護面積由17.21萬畝擴大到18.36萬畝,保護範圍由73個村、868個組、11.936萬人擴大到80個村、931個組、12.648萬人;淨增加和恢復性增加蓄水量3140萬立米,全縣蓄引提總水量由3.9億立米增加到4.2億立米;改善灌溉面積6.08萬畝,增加抗旱面積3.66萬畝、增加排澇面積1.43萬畝。全縣有效灌溉面積由49.65萬畝增加到51.59萬畝,其中旱澇保收面積由34.8萬畝增加到37.34萬畝,穩産高産面積已穩定在22.74萬畝左右。 |
|
1986年,臨澧縣林業用地面積42130.2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35.0%,其中有林地18439.9公頃,活立木總蓄積4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7.0%。2003年,臨澧縣林業用地面積48183.2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40.0%,其中有林地23408.8公頃,活立木總蓄積78.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3%。
據《臨澧縣“八五”(1994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記載:1994年全縣的森林資源與“六五”(1986年)調查結果比較:森林面積呈上升趨勢,喬木有林地增加2083.5公頃,增長了11.3%,經濟林增加589.1公頃,增長了4.4%,其中油茶林趨於穩定,面積減少了20.1%,果木經濟林增長迅速,增加1089.7公頃,增長了139.4%,竹林、疏林、無林地減少30%以上,通過封山育林灌木林增加1704.7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3.6個百分點。森林蓄積出現了“兩增兩減”,即總量增加,喬木林分和“四旁”(路旁、水旁、宅旁、村旁)樹蓄積增加,疏林和散生木蓄積大為減少,全縣活立木蓄積比1986年增加24萬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積趨於穩定,鬆類蓄積大幅度增加。用材林面積與蓄積均有增加,增長幅度增大的是鬆類,面積、蓄積比1986年分別增加11.5%和92.6%,各齡組比例結構較1986年更為合理。
1994~2003年期間(據《臨澧縣“十五”(2003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記載)全縣森林面積大幅度增加,林業用地增加5534.7公頃,增長13.0%,森林覆蓋率增加3.7個百分點;全縣活立木總蓄積淨增長10.4萬立方米,增長15.3%,林分蓄積量增長12.6萬立方米,增長了21.8%;同時,短輪伐期工業原料用材林發展迅猛,楊樹無蓄積林分面積達5066.0公頃,2008年全縣楊樹總蓄積量可達46.2萬立方米。 |
|
處於洞庭湖盆地與雪峰山構造帶的過渡地帶,貯存礦産以非金屬礦産為主。目前,縣境內發現礦産資源主要有石膏、灰岩、石煤、陶土、膨潤土、硅白土、矽砂、煙煤、礦泉水、鐵礦、錳、粘土、砂石和建築石料15種礦産。全縣共有礦山118傢,其中石膏礦17傢,石煤礦3傢,石灰石礦20傢,膨潤土礦2傢,陶土礦5傢,磚瓦用粘土礦31傢,砂石開採企業38傢,建築石料開採企業1傢,礦泉水開採企業1傢。
截至今年3月15日止,全縣生産各類礦産品497萬噸,其中石膏56萬噸(一級膏1.8萬噸、二級膏2.2萬噸,三級膏52萬噸),灰岩礦150萬噸,磚瓦用粘土礦103萬噸,砂石188萬噸。全縣年産石膏粉6萬噸,紙面石膏板300萬平方米,石膏裝飾板20萬平方米,水泥116萬噸。去年實現礦産品的銷售收入9247.9萬元,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2.6%,實現礦業産值25974.6萬元,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7.3%。
非金屬礦之都
縣礦産資源極為豐富,到2001年底,全縣共發現礦産地50處,礦産21種(含亞種);探明儲量的有6種,礦産地16處,其中特大型礦床1處(合口石膏礦),大型1處,小型礦床14處;列入《湖南省礦産資源儲量平衡表》的礦種有3種(亞種4種),在列入平衡表的4處礦區(床)中,特大型礦床1處、大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2處。特別是非金屬礦資源異常豐富,是全省有名“非金屬礦之鄉”,石膏資源居全國第4位、全省第1位、長江以南區域第1位,探明儲量21億噸,資源量30億噸。
一、能源礦産
煤——主要分佈於縣西部,探明儲量1094千噸。銅山、新鋪一帶煤質為焦煤或肥煤,灰分20-35%,揮發分20-35%、硫3%左右,最高5%,屬高硫煤,發熱量5000-6500大卡/公斤;官亭、杉板、佘市等地煤質為高灰分低變質長焰煤,灰分23.51-44%,硫一般<3%,發熱量4558-6470大卡/公斤。
石煤——主要分佈於縣東部和西部。東部石煤主要分佈於烽火鄉觀音庵、高傢灘一帶,石煤估算儲量1695萬噸,發熱量可達1209-2400大卡/公斤,但分佈範圍小,且含有鈷等多種有害元素。西部石煤主要分佈於樟樹、觀音洞-大豐、竜鳳山、鐵灣等地,估算儲量6440萬噸,石煤灰分70-88%,揮發分一般大於10%,發熱量一般大於1000大卡/公斤。
二、黑色金屬礦産
鐵礦——主要分佈於停弦、修梅的大小銅山一綫,已查明小型礦床1處,估算總儲量300萬噸。
釩礦——縣東部石煤中伴有五氧化二釩,品位一般0.35%,未探明儲量。
鉬礦——縣東部石煤中伴有鉬礦,品位可達工業要求,未探明儲量。
三、非金屬礦類礦産
(一)、石膏
根據湖南省地勘局403隊提供的資料,具有工業價值的石膏資源分佈在合口、歇駕兩個礦區,總儲量C+D級202156.52萬噸。其中:合口礦區C+D級180076.52萬噸,屬特大型礦床;歇駕礦區C+D級22080萬噸,屬大型礦床。在兩個礦區總儲量中C級二水石膏48519.63萬噸,占總儲量的24%;硬石膏153636.89萬噸,占總儲量的76%。兩個礦區可分4—7個礦層,礦層纍计厚度一般在60米左右,單層厚度在3.70—35.50米。礦層厚度大且穩定,實為罕見。
(二)膨潤土
根據湖南省地勘局403隊提供的資料,該礦産在縣修梅鎮白土坡村出露情況好,易於開採。
省地勘局403隊(1988年)對該區5.2km2範圍進行了普查工作。其中對白土坡礦區1.3km2範圍開展了淺鑽普查評價,計算的表內D級儲量668.75萬噸。據桂林工學院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工作證實,在礦區外圍2.5km2範圍,均有膨潤土礦産出,厚度一般在4-6米以上,概算資源儲量可達到大型礦床規模(5000萬噸以上)。
(三)硅石礦
硅石礦分佈於縣太浮鎮六閤村,距鎮政府約15公裏,距縣城約42公裏。至鎮縣均有公路、據桂林工學院非金屬材料研究所資料證實,硅石礦在葉傢山地段,礦層長450米,寬200米,厚40米,儲量180萬m3,477萬噸。在寨頂地段,礦層長500米,寬200米,厚度50米,儲量312萬m3,828萬噸。兩處合計總儲量492萬m3,1305萬噸,屬中-大型礦床。該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易於露天開採。
(四)瓷土礦(高嶺石、伊利石礦)
瓷土礦産於縣烽火鄉花果、白竜泉村,距縣城約12km。礦區處於楊子準地臺鄂黔褶帶中,瓷土礦産於震旦係下統江口組地層中。礦體長達16km,礦體所在層位的總厚度約60米,風化深度達50-60米,礦石預算儲量600萬噸,屬大型規模。
(五)石灰石礦
石灰石礦産於縣官亭、新安、修梅等地,賦存在三迭係、二迭係、奧陶係地層中,儲量豐富,品質優良。403隊資料,僅新安鎮白岩礦區2.2km2範圍,探明儲量5924.45萬噸,其化學成份如下:CaO52.39%、MgO0.11%、SiO25.76%、Al2O30.22%,屬優質石灰石,現已主要用於水泥生産。石灰石礦一般裸露地表,可露天開採,運輸條件方便。
(六)高硅白土礦(玻屑凝灰岩)
礦區位於修梅鎮白土坡村,高硅白土呈穩定層狀,産於新生代上第三係,埋層淺,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
(七)高硅輕質粘土礦
高硅輕質粘土産於烽火鄉擔良山、雲珠山一帶,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 比重0.7-0.9, 吸附性強。工業分析結果如下:SiO287%、Fe2O33.5%、Al2O36.1%、CaO0.5%,其物理性質近似於硅藻土。
(八)煤係高嶺土
煤係高嶺土分佈於停弦渡鎮九竜橋-新溪一帶,賦存於侏羅係香溪煤係地層中,為煤層頂底板,經鑽探揭露厚度20-65米,儲量在億噸以上。工業分析結果如下:SiO244.58%、Al2O334.11%、Fe2O3<2%,是優質的陶土原料,現在主要用於日用、建築陶器生産。 |
|
1、公路、橋梁、航道。截止2005年,境內有公路通車里程2406.097公裏,按行政等級分,有國道1條,G207錫海綫37.91公裏,專用公路一條即T207臨崗公路23公裏、省道1條,S304大慈綫(1836)17公裏,縣道190.322公裏,其中X007新甘綫ll公裏、X015窯駱綫 32公裏、X017五合綫15.22公裏、X018高九綫12.208公裏、X020白珠綫66.104公裏、X022段伍綫26.0l公裏、X023齋牌綫15.78公裏;X066大新綫12公裏;鄉道44條322.336公裏;村道934條1815.529公裏。
按技術等級分,一級公路2條共47.192公裏,其中G207錫海綫44.034公裏、T207臨崗綫23公裏;二級公路1條即S304大慈綫(1836)17公裏;三級公路4條49.012公裏;四級公路6條106.652公裏;等外公路2185.772公裏。按路面狀況分,有水泥路面167.341公裏,瀝青路面87.501公裏,砂石路面1420.155公裏,無路面729.87公裏。境內有橋梁240座4348.5延米,其中大中型橋梁有6座共926.47延米,即G207臨澧大橋145.8延米、S304蔡傢溪大橋107.74延米、X015烽火大橋164延米,Y118漫水橋250延米、Y139竜潭道水大橋133.93延米、Y140金寶灘大橋125延米。 境內有澧水航道1條,通航道里程17公裏。
2、站場、港口、碼頭。境內有客運汽車站2個,其中,二級車站1個(欣運車站),三級客運站1個;有港口碼頭4座,年吞吐量2萬噸。
3、運輸。境內有客運運輸企業8傢,貨運運輸企業5傢,從運人員2600人。營運客車300輛,營運貨車800輛,出租車120輛,貨的100輛,農用運輸車1500輛。有營運綫路76條,其中跨省8條,跨市6條,跨縣12條,區間班綫50條,有渡船1艘4500噸位。
4、鐵路。境內有鐵路2條55.74公裏,其中枝柳綫,在境內長19.34公裏,石長綫,在境內長36.4公裏,有鐵路客運站2個,旅客運輸量17.3萬人,有貨運站2個,年貨運吞吐量239.3萬噸。
2005年,完成社會公路客運量245萬人,客運周轉量12250萬人公裏,完成貨運量769萬噸,貨運周轉量38490萬噸公裏。
到“十一五”末,總投資12億元,新建高速公路20公裏,改造國省幹綫公路24公裏,改造農村公路923公裏,常年養護縣、鄉道8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疏通航道15公裏以上,新建橋梁2座,改造危橋5座以上,新建碼頭3個,新建農村客運站17個,招呼站60個,候車亭20個,開通農村客運綫路8條。 1、公路、橋梁、航道。截止2005年,境內有公路通車里程2406.097公裏,按行政等級分,有國道1條,G207錫海綫37.91公裏,專用公路一條即T207臨崗公路23公裏、省道1條,S304大慈綫(1836)17公裏,縣道190.322公裏,其中X007新甘綫ll公裏、X015窯駱綫32公裏、X017五合綫15.22公裏、X018高九綫12.208公裏、X020白珠綫66.104公裏、X022段伍綫26.0l公裏、X023齋牌綫15.78公裏;X066大新綫12公裏;鄉道44條322.336公裏;村道934條1815.529公裏。
按技術等級分,一級公路2條共47.192公裏,其中G207錫海綫44.034公裏、T207臨崗綫23公裏;二級公路1條即S304大慈綫(1836)17公裏;三級公路4條49.012公裏;四級公路6條106.652公裏;等外公路2185.772公裏。
按路面狀況分,有水泥路面167.341公裏,瀝青路面87.501公裏,砂石路面1420.155公裏,無路面729.87公裏。
境內有橋梁240座4348.5延米,其中大中型橋梁有6座共926.47延米,即G207臨澧大橋145.8延米、S304蔡傢溪大橋107.74延米、X015烽火大橋164延米,Y118漫水橋250延米、Y139竜潭道水大橋133.93延米、Y140金寶灘大橋125延米。
境內有澧水航道1條,通航道里程17公裏。 |
|
石膏行業是縣上的支柱産業之一。根據湖南省地勘局403隊提供的資料,具有工業價值的石膏資源分佈在合口、歇駕兩個礦區,總儲量C+D級202156.52萬噸。其中:合口礦區C+D級180076.52萬噸,屬特大型礦床;歇駕礦區C+D級22080萬噸,屬大型礦床。在兩個礦區總儲量中C級二水石膏48519.63萬噸,占總儲量的24%;硬石膏153636.89萬噸,占總儲量的76%。兩個礦區可分4—7個礦層,礦層纍计厚度一般在60米左右,單層厚度在3.70—35.50米。礦層厚度大且穩定,實為罕見。石膏資源居全國第4位、全省第1位、長江以南區域第1位,探明儲量21億噸,資源量30億噸。截至今年三月,生産石膏56萬噸(一級膏1.8萬噸、二級膏2.2萬噸,三級膏52萬噸),灰岩礦150萬噸,磚瓦用粘土礦103萬噸,砂石188萬噸。全縣年産石膏粉6萬噸,紙面石膏板300萬平方米,石膏裝飾板20萬平方米,水泥116萬噸。去年實現礦産品的銷售收入9247.9萬元,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2.6%,實現礦業産值25974.6萬元,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7.3%。 |
|
臨澧縣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塊開放的熱土,地處武陵山餘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的丘陵地帶,轄18個鄉鎮,總面積1210平方公裏,總人口45萬。該縣礦産資源極為豐富,共發現礦産地50處,礦産21種(含亞種);石膏資源居全國前列、湖南省第一位、長江以南區域第一位,探明儲量為21噸。有 “非金屬之都”之稱。
臨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臨澧縣是楚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境內現存宋玉墓、宋玉城、申鳴城等文化遺跡,尤以九裏楚墓群氣勢恢宏,聲名遠播。清雍正7年(公元1729年)設安福縣,1914年改稱臨澧縣。全縣名士輩出,人才代有,民主先驅林修梅、開國元勳林伯渠、文學巨匠丁玲都是臨澧這方熱土的兒女。
臨澧物華天寶,蜚聲三湘。臨澧歷來為山川秀美、水土葬膏腴、物産富饒之地,糧、棉、油等農産品在全國、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森林資源豐富多樣,林地面積86.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3萬立方,森林覆蓋率42%。全縣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尤以非金屬礦産最為突出,素有“非金屬礦之都”的美譽,石膏、硅砂、膨潤土在全國名列前茅,石灰石、陶土、原煤等礦藏數量非常可觀,開採利用價值很高。
臨澧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水如碧玉山如黛,雲滿黃庭月滿天”的太浮山;“染人山色千堆翠,極目天光四壁空”的刻木山;水光瀲豔、山色空蒙勝太湖的官亭湖等自然景觀以及宋玉賜地、邑居和葬地遺址,開國元勳林伯渠故居,文壇巨匠丁玲紀念館等人文景觀,都是旅遊開發的理想選擇。
臨澧經濟發展,事業進步。改革開放以來,臨澧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億元,增長10.2%,實現財政總收入2億元,增長15.7%,完成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6億元,增長4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農業以建設緑色食品基地縣為目標,突出緑色主題,狠抓結構調整,基本形成了“楊樹、果蔬、畜禽”三大主導産業,培育了楊板西瓜、官亭牌脆蜜桃等多個緑色食品品牌;工業圍繞資源優勢的轉化升值和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調整步伐,以石膏、水泥、陶瓷為主的建材工業;以煙花鞭炮為主的傳統工業;以汽車零配件為主的機械製造業;紡織業、食品工業已發展成重要的優勢産業,培育了新廈牌水泥、雙竜山牌水泥、雙鳳山牌水泥、安福牌氣門、百味美牌植物油、中泰牌化纖等享譽省內外的工業知名品牌;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涌現出了安福鎮、新安鎮、合口鎮、太平村等全國、全省的明顯鎮村。通信實現了城鄉程控一體化,網絡實現了無縫隙覆蓋;電力能源供應充足。近些年來,臨澧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模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兩基’教育工作先進縣”等光榮稱號 。
臨澧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臨澧位於湘鄂走廊、洞庭之濱。南接常(德)—長(沙)經濟走廊,北鄰湖北宜(昌)—沙(市)沿江經濟帶,西倚張傢界旅遊經濟區,東環洞庭湖經濟圈,在500公裏半徑範圍內,可輻射湘、鄂、渝、黔、贛、粵、豫、桂等8個省(市),覆蓋53個地級市,358個縣,2.2億人口。207國道縱穿南北,S304省道橫貫東西;枝、柳鐵路,石、長鐵路,洛湛鐵路穿境而過;澧水、道水通江達海;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 熱情好客的臨澧人民竭城歡迎臺、港、澳同胞和海外賓朋與客商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常臺) |
|
- n.: Linli County
|
|
臨澧 |
|
浙江 | 劉基故裏 | 官亭鄉 | 常德 | 澧縣 | 澧州 | 人文景觀 | 學校 | 湖南 | 醫院 | 醫療衛生 | 太浮山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九裏 | 刻木山 | 宋玉 | 溶洞 | 官亭湖 | 更多結果... |
|
|
臨澧縣中醫院 | 臨澧縣人民醫院 | 臨澧縣第四中學 | 臨澧縣職業中專 | 臨澧縣第一中學 | 臨澧縣第二中學 | 臨澧縣實驗小學 | 臨澧縣第三中學 | 臨澧縣棉麻公司 | 臨澧縣楚園賓館 | 臨澧縣青山賓館 | 臨澧縣????務管理局 | 臨澧縣第一棉紡廠 | 臨澧縣新安棉紡廠 | 臨澧縣衛生防疫站 | 臨澧縣公費醫療辦 | 臨澧縣婦幼保健站 | 湖南省臨澧縣第一中學 | 臨澧縣第一完全小學 | 臨澧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臨澧縣第二人民醫院 | 臨澧縣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暫行規定 | 臨澧縣中太化纖製品有限公司 | |
|
|
合口鎮 | 四新崗鎮 | 修梅鎮 | 杉板鄉 | 佘市橋鎮 | 柏枝鄉 | 烽火鄉 | 望城鄉 | 太浮鎮 | 停弦渡鎮 | 城關鎮 | 新安鎮 | 柏板鄉 | 楊板鄉 | 安福鎮 | 文家乡 | 陳二鄉 | 官亭鄉 | 九裏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