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北 >鹹寧 > 通山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通山縣是鹹寧市下轄的一個縣,從鹹寧前往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境裏主要為山區。主要的旅遊景點有九宮山,這是鄂東南的一個有名的消夏旅遊區。山上建有許多賓館與療養院。各種旅遊硬件設施齊全。更妙的是山頂有一平湖,又名雲中湖。九宮山景色優美,自然風光與人文遺址豐富。李自成陵墓坐落在高湖鎮,不遠處的森林公園山清水秀,是天然的氧吧。
概況 Tongshan County
  郵編:437600 代碼:421224 區號:0715
  拼音:Tōng Shān Xiàn 英譯:Tongshan County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4′-114°58′,北緯29°19′-29°51′。南鄰江西省武寧、修水縣毗鄰,東接陽新縣,北連鹹寧市,西部與崇陽縣接壤。總面積2680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07年末)。全縣轄8個鎮、4個鄉:通羊鎮、南林橋鎮、廈鋪鎮、闖王鎮、九宮山鎮、洪港鎮、大畈鎮、黃沙鋪鎮、大路鄉、楊芳林鄉、燕夏鄉、慈口鄉,以及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和國營林、茶、農、果、漁、畜牧場21個。縣政府駐通羊鎮,西北距鹹寧市政府所在地溫泉37千米,北距武漢市124千米。
  
  縣境四至:以縣城通羊鎮為中心,東北嚮徑直32千米至石欄橋界的陽新縣,東南嚮徑直41千米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寧縣,南嚮徑直28.5千米至老崖尖界武寧縣,南偏西嚮徑直35千米至老虎頭主峰界江西省修水縣,西嚮徑直21千米至冷鋪界崇陽縣。最大橫距71千米,最大縱距60千米。
  
  地處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嚮東緩降,南部太陽山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為鄂東南第一高峰、鄂贛界山。中部多河𠔌盆地。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8.6%。最低點在境東富水水庫庫底,海拔20.13米。富水由西嚮東流經境內,經陽新縣匯入長江。年均溫16.3℃,年降水量 1500毫米左右。礦産有煤、大理石、石灰石、白雲石、石英及銻、釩等。
  
  106國道過境,富水水庫通航。境內有九宮山國傢級風景名勝區。西麓的李自成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區單位。太陽山老鴉尖原始次生林已闢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楊傢窩羚羊化石洞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與區域演變
  歷史沿革 古籍載,通山地域在戰國時為楚地,秦屬南郡,漢屬江夏郡下雉縣,三國屬吳之武昌郡陽新縣,隋改陽新為永興,唐屬鄂州永興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號)始置通山縣,以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隸鄂州。開寶八年(975)屬江南道。太平興國元年(976)屬荊湖北路永興軍,太平興國二年屬江南西道興國軍,太平興國三年降為羊山鎮,不久復為縣。崇寧元年(1102)屬江西路興國軍,南宋紹興四年(1134)再次降為鎮,翌年復縣。元至元十七年(1280)屬江淮行省蘄黃道,至元十九年屬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屬湖廣省興國路。明洪武元年(1368)屬興國府,洪武九年(1376)屬武昌府興國州。清康熙三年(1664)屬武昌府。
  民國期間,本縣始終屬湖北省轄。元年(1912)屬第一區,3年(1914)屬江漢道,16年(1927)直屬湖北省轄。1930年建蘇埃政府時,屬湘鄂贛省鄂東南蘇區轄。21年(1932),國民縣府屬第二行政督察區,25年(1936)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1949年5月屬大冶專署。1952年6月屬孝感專區。1958年11月與崇陽、通城合併為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59年11月屬武漢市,1962年5月復屬孝感專區。1965年6月屬鹹寧地區。
  區域演變 自宋建縣至清,縣域未發生大的變化。1929年東南革命根據地形成,經大冶中心縣委决議,陽新所屬梅田、黃沙、大畈、慈口等地劃歸通山縣轄。這一時期,蘇维埃縣府與國民縣府並存,國民縣府的轄域衹限於楠林、城關、廈鋪一綫數點。1933年後,革命趨嚮低潮,蘇區漸轉嚮邊緣山區,國民黨政區擴展,梅田、黃沙、大畈、慈口等地仍歸舊新縣轄。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將陽新縣的黃沙、九折、慈口、大畈、燕廈與通山到的富有、橫石潭大橋背等地,劃為“大畈特別區”,直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轄。1935年6月撤銷特別區,各地復歸原縣轄。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日軍在占領區建偽政權;偽省府將陽新縣大畈區劃歸通山縣轄。抗日戰爭勝利後,陽新、通山兩縣參政機關爭議紛起,經省决議,大畈區仍歸陽新縣轄。
  建國後,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陽新縣燕廈、大畈、黃沙等地劃入通山。1954年南林區高橋鄉的黃泥檔、三界宕、張傢、孫傢、花紅等村及雨山鄉的廖傢山村劃歸崇陽縣。1955年3月,陽新縣八區白果鄉陳村劃歸通山縣。1971年,通山縣杉木、太平、東源等地劃歸陽新縣。
  1997年,通山縣面積2680平方千米,人口40.7萬,轄8鎮18鄉:通羊鎮、九宮山鎮、大畈鎮、南林橋鎮、洪港鎮、黃沙鋪鎮、廈鋪鎮、橫石潭鎮、三界鄉、三源鄉、下泉鄉、大路鄉、萬家乡、楊芳鄉、楊林鄉、沙店鄉、暢周鄉、寶石鄉、畈泥鄉、港路鄉、梅田鄉、高湖鄉、富有鄉、湄港鄉、慈口鄉、燕廈鄉。縣府駐通羊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378849人,其中(9個鎮、4個鄉):通羊鎮96591人,南林橋鎮31593人,廈鋪鎮18150人,闖王鎮19422人,橫石潭鎮29919人,洪港鎮31122人,大畈鎮21679人,九宮山鎮3550人,黃沙鋪鎮32675人,大路鄉26527人,楊芳林鄉17398人,燕夏鄉31468人,慈口鄉18755人。
    2002年,為加大九宮山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將通山縣九宮山鎮和橫石潭鎮合併,設立新的九宮山鎮。
    2004年底,通山縣總人口416936人。轄8個鎮、4個鄉,1個名勝風景管理區(九宮山),15個居委會、184個村委會。(178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共有17個居委會、172村委會。
資源優勢
  通山縣有以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為竜頭的建築業資源,有以風電、水電、核電、蓄能電為主的能源業資源,有以九宮山、富水河、隱水洞、太陽溪、古民居為主的旅遊業資源,有以商品羊、“兩魚一蝦”為重點的畜牧、水産業資源,有以低碳硅鐵、活性石灰為主的冶金業資源。
  通山境內礦産資源有40餘種,已探明中、小礦床14處、礦點95處,礦化點15處。煤礦有石煤、煙煤、無煙煤和瀝青煤4種,總儲量約1534.7萬噸;金屬礦資源以鋼、鎢、銻為主。鋼礦總儲量約5000萬噸,鎢礦儲量約2.8萬噸,銻礦總儲量2.2萬噸;非金屬礦産資源以大理石、白雲石等居多。大理石總儲量約7000萬立方米,白雲石總儲量約18億噸,石灰石總儲量約20億噸,巨晶方解石D級儲量450萬立方米,石英石(硅石)總儲量2050萬噸,遠嶺土(耐火粘土)儲量500萬噸,建築花崗石總儲量5000萬立方米。
  通山又是一個資源大縣。林特資源方面,人均林地和人平木材蓄積量均比全省高1倍以上,楠竹面積40萬畝,居全省之首。旅遊資源方面,有國傢級風景區名勝九宮山,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隱水洞,太陽山也已經和河北環渤海經濟集團簽訂開發協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石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觀星羅棋布。電力資源貯量巨大,其中水電貯量11萬千瓦,可供可發的有7.5萬千瓦,風電資源僅九宮山裝機容量達15.7萬千瓦,目前,九宮山風電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建成全國最大的高山風力發電站,核電站已經落戶通山大畈,蓄能電厚積待發。
地理位置與基本概況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4º14´—114º58´,北緯29º51´。以治所通羊鎮為中心,西北距鹹寧市所在溫泉37公裏,北距武漢市124公裏,東北嚮徑直32公裏至石欄橋界的新縣,東南嚮徑直41公裏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寧縣,南嚮徑直28.5公裏至老崖尖界武寧縣,南偏西嚮徑直35公裏至老虎頭主峰界江西省修水縣,西嚮徑直21公裏至冷鋪崇陽縣。縣城最大橫距71公裏,最大縱距60公裏。總面積3680平方公裏,折合402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1.44% 。
  通山縣國土面積2680平方公裏。轄8鎮4鄉1區(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及國營林、茶、農、果、漁、畜牧場21個。184個行政村,15個社區(居委會),17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62萬人)耕地面積26.6萬畝,是一個集老、庫、山、窮於一體的山區縣。2004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2.26億元。全年農業總産值3.34億元。全年完成財政收入7936萬元,財政支出1.78億元。年末全縣金融部門存款餘10.76億元。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604元。全縣參加養老保險、單項369傢,醫療保險175傢,享受城鎮居民低保待遇的達8752人。
人口
  “十一五”期間,該縣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目標是:符合政策生育率穩定在95%以上,生育水平穩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到2010年全縣總人口控製在 44.25萬人以內;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缺陷率降至5‰以下;出生嬰兒性別比趨嚮正常;逐步擴大避孕節育“知情選擇”範圍,綜合避孕率和避孕有效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育齡婦女享有生殖保健優質服務,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建立調控有力、管理有效、制度完善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保障體係和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工作機製;80%以上地方基本實現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
經濟體係
  近年來,通山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鬥,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民營富縣、科教興縣的“四大戰略”,加快山水、礦産、旅遊“三大開發;堅持以改革開放總攬全局,以招商引資促進發展,以結構調整增産增收,以改善環境提供保證,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工作,努力打造“活力通山”、“開放通山”、“特色通山”、“信用通山”和“文明通山”。
  具有通山特色的經濟體係逐步顯現。在工業上,形成以低碳硅鐵、活性石灰、鎂粉為主的冶金業;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為主的建材業;以小數點小水電為主的能源業。在農業上,形成了山區竹木畜牧、丘陵茶葉油菜、庫區水果水産、城效蔬菜苗木大産業帶和金信作業公司、顎南釀造廠等一批産業化竜頭。在旅遊業上,形成了“遊山——玩水——探洞——觀古民居”的旅遊格局。一、二、三、産業占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3.5:32.2。
通山縣情
  通山,山清水秀,通山的精魂在山,通山的靈性在水,通山山水攝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便繁衍了42萬勤勞智慧的通山人民,孕育了通山悠久的歷史和現代文明。
  通山是一片文化的土地。據考古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刀耕火種。墩頭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傢嶺出土的甬鐘,磨盤山出土的銅劍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通山還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漢戲、採茶戲、山鼓、民歌或民間故事傳說,它們在民間藝苑搖曳生姿,顧盼流芳,被後人視為民間藝術奇葩。青山緑水給了通山人以靈氣,心靈手巧的通山人還創造出許多名特優産品,如綉花鞋墊、楊芳醬油、大畈麻餅、橫石豆腐、通山粑坨、九宮雲霧茶、燕廈火烤魚、黃沙苦蕎酒等。獨特的鄉土風味,深厚的文化底藴,這些地方品牌廣受外地客商青睞,也讓遠方遊子時時勾超導我盡的鄉思。
  通山是一片奉獻的土地。在革命戰爭年代,許多仁人志士以信念為筆,用鮮血作墨,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通山先後建立過7塊蘇區、8個縣級以上黨組織和蘇维埃政權,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全縣十萬來人參加革命鬥爭,2.7萬人獻出寶貴生命,特別是成子英、陳鐘、夏桂花、葉金波等通山人民的優秀兒女,利用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氣衝鬥牛的英雄氣概,書寫了一個個大寫的“人”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通山人民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小我成全大局,個人服從國傢,獻出肥田沃土及美麗的傢園,建成富水水庫。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終於用苦澀的汗水澆緑了滿山的希望,用勤勞的雙手摘取了生活的甘果。
  通山是一片美麗的土地。這裏山川秀美,風景旖旎,東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華中勝景九宮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園大幕山,中有“水土樂園”富水湖及“地下長廊”隱水洞,可謂一步一景,景景別緻。目前已拿到兩塊國傢級牌子: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另外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及國傢地質公園(隱水洞)正在評審中。
  通山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近年來,通山緊緊圍繞建設小康型生態旅遊大縣這一目標,九宮山旅遊為依托,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經濟計劃,農業形成了“四個産業帶”,工業形成了以“四石”、“四”為主的支柱産業,旅遊業初步形成了“遊山、玩水、探洞、觀古居民”的生態旅遊格局,基礎設施上連接東西南北的阿深、寧樟高速公路即將貫穿該縣。目前全縣上下心齊氣順勁足,人心思幹,人心思進,發展勢頭非常好,九宮山風電、冶金工業園、石材工業園、小水電梯級開發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經過3至5年的努力,通山有望形成冶金、建材、能源三個銷售過10億元的支柱産業。
英文解釋
  1. n.:  Tongshan County
近義詞
通山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九宮山隱水洞通山大理石湖北省闖王鎮博物館
地理行政村
包含詞
通山縣博物館通山縣光榮院通山縣中醫院
通山縣大酒店通山縣實驗小學通山縣實驗中學
通山縣寄朱元晦通山縣人民醫院通山縣中醫醫院
通山縣????務管理局通山縣紡織器材廠通山縣婦幼保健院
通山縣紡織童裝廠通山縣職業教育中心湖北省通山縣衛生防疫站
通山縣九宮山榮軍療養所湖北省通山縣紡織工業局綉花製衣廠通山縣康得利鞋廠通山縣紅宇服裝廠
通山縣路路通養護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九宮山鎮張開洪港鎮張開黃沙鋪鎮張開通羊鎮張開廈鋪鎮
張開大路鄉張開南林橋鎮張開闖王鎮張開大畈鎮張開楊芳林鄉
張開慈口鄉張開燕廈鄉張開燕夏鄉張開橫石潭鎮九宮山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