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 : 中国 >湖北 > 十堰
显示地图
目录
旅游 Travel
  十堰旅游投诉电话:十堰市旅游投诉电话:0719—8683356
  湖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十堰最佳旅游时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十堰民俗节庆活动:十堰的节庆,除传统节日外,本地的主要节庆有三月三、九月九庙会和一年一度的武当国际旅游节。武当山镇每年举办的武当武术交流活动,使武当山镇成为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同时,在节日期间举办的旅游风光图片展、书画展、根雕奇石展、武当文物展、旅游产品展示会和经贸洽谈等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十堰城市地图:十堰特别提醒:夏季旅游慎防三误区
  夏季天气炎热,旅游保健专家提醒,夏季外出旅游,应谨防三大误区:
  误区一: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影响眼睛能见度,眼睛因此容易受到损伤。夏季太阳镜的镜片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绿色为佳,因为这些颜色不但可抵御紫外线照射,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
  误区二:出行穿衣服越少越凉爽。其实,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误区三:旅行中喝啤酒能解暑纳凉。其实,夏天旅游时人体出汗较多,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感觉会令口渴及出汗的现象加重,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因此,最好是多喝些活性维生素类的饮品,以解渴消暑。十堰美食:十堰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而武当山特有的道家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它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鲜醇,在紫霄宫和太和宫中都可品尝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当山当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虚宫一带的“永乐盛世”仿古街,那里的小吃店鳞次栉比。十堰购物:十堰的土特产品丰富,商业网点遍布城区。这里的生漆、桐油、矿泉水、木耳、香菇、茶叶、绿松石工艺品、名贵药材等畅销国内外,还有装修豪华宽敞的人民商场、五堰商场、车城商场、裕华商场等一大批购物商场,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十堰交通: 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总面积1190平方公里,城区203平方公里。总人口40.69万,城市人口29.33万。是鄂豫川陕边境的对外开放城市。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襄渝铁路,209国道和老白公路经过市区,通过省内外。水运西溯至陕西白河县,东经武汉达长江口。每周有班机直达武汉,北京。通讯设施完善,信息畅通国内外。
  十堰中谊航空售票处列车时刻表
  地址:公园正门旁5路车站处
  热线电话:86525278268676
  中谊航空售票处航班表
  地址:公园正门旁5路车站处热线电话:86525278268676十堰住宿:十堰市共有旅游涉外星级宾馆25家,涉外定点饭店11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15家,良好的环境,诚实的经营,标准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
  十堰娱乐:湖北省有着古老的楚文化和带有巫楚意味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已经有了民间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湖北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就是在源远流长的楚地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头巷尾,最常听见的就是汉剧、楚剧以及荆州花鼓戏,传统的保留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以及《窦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领略到比京剧古老得多的剧种的独特韵味。
  邮编:442000
  区号:0719
  总人口:346万
  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
  位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行政区划: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她既是“东风车”的故乡,号称“东方底特律”的汽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景色诱人的山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
  
  十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十堰是旅游胜地。是“长江三峡—神农架—古隆中—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古城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4a级旅游区称号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有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见的恐龙故乡。有温泉、瀑布、天池、峡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现代汽车都市。十堰这个地方,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四季无大风,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块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水宝地。
  十堰是南水北调水源头。位于十堰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直达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调水1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将使十堰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给十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堰是生态屏障。由于秦岭、巴山两大山脉在十堰交汇,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可以抵御北方沙尘暴南下东移,阻止南方酸雨北上西进,因此,十堰是一个生态调节器,是我国的生态心脏。
十堰简介 About Shiyan
十堰简介
十堰简介
  十堰市最南端汽车站:
  n32度36分30.68秒
  e110度46分09.22秒
  海拔:287米
  武当山大殿:
  n32度04分03.44秒
  e111度00分16.77秒
  海拔:1522米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一个资源富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亿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
  十堰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汽车城,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全市与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十堰城区已建成20多条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13对客车通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四通八达。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毗邻我市,班机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随着火车提速、(武)汉——堰(十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十堰有两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十堰热电厂、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等众多大中型电厂,全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十堰建市三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个贫穷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进入90年代以来,先后获得湖北省省辖八市文明城市竞赛综合评比第一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仅城区就有三资企业60多家,协议引进外资上亿美元。全市有汽车、轮胎、轻纺产品、土特产等56种商品出口到世界上的55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在投资领域、税费征收、土地征用、劳动用工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十分优惠的政策。
  世纪更替,千年之交。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堰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继《1998—2020十堰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的战略目标之后,市委、市政府又高瞻远瞩地规划建设“三路两港两站”,即建设至武汉、西安、重庆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设十堰火车站及武当山火车站。随着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十堰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凸现!
  在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东段之间的中国中央山地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堰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仙山、秀水、汽车城 Spirit Mountain, Silk, Motor City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五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一市(丹江口)、两区(茅箭、张湾),总人口达346万余人。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十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密集。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十堰是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市。全市水资源总量40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多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40多万千瓦。水域面积154万亩,可养殖水面62.3万亩。素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之美誉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自然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2010年全线建成后年可调水100亿立方米润泽京、津及华北广大地区。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潜在开发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绿松石、金银、稀土、大理石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十堰是贯穿东西的交通走廊。十堰位于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为500公里左右,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贯穿十堰的襄渝铁路是华中进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已建成通车的西康铁路是华中经十堰进入西安的最便捷通道。汉十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到武汉可早出晚归。随着十漫高速、银沪高速、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襄天高速、郧房高速的启动,十堰连南带北、承东接西、通江达海,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十堰是充满生机的投资热土。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培植壮大汽车、水电、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一主四大"产业,突破性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十堰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37.54亿元。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2002至2004年十堰市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城市等殊荣。
地理状况 Geography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全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历史沿革 History
  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公元1476年建立郧阳府,十堰域属湖北省,1948年十堰解放后属陕南行署,1950年3月17日回归湖北建制。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成名由来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1484年) ,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 ( 今郧县 )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历史变迁 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汉江在境内流程 216 公里,襄渝铁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老 ( 老河口市 ) 白 ( 白河 ) 公路、 316 和 209 国道纵横其间。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 今东风公司 ) 建于这里。境内还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占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三其境内。十堰市是一座年轻的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郧县梅铺西寺沟口龙骨洞、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猿人牙齿化石和郧县曲远河口古遗址中猿人头骨化石的考证,大约在距今 80~100 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十堰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相传黄帝时代,在汉水之南有彭、庸两个部落,属现在十堰市南三县 ( 竹山、竹溪、房县 ) 的地域。在郧阳设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辖疆域之归属不定。大禹治水,划中国为九州,那时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到了商朝,大体也是如此。春秋时期,五霸竞相争斗,当时庸、彭、麇 ( 今郧县 ) 等国,先后败于楚国,那时十堰属于楚国疆域;战国时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归属常有变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天下为 36 郡,十堰一部分属汉中郡 ( 今陕西汉中 ) ,一部分属南阳郡 ( 今河南南阳 ) 所辖。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在全国设 13 个州部 ( 监察区 ) ,十堰属益州 ( 今四川成都市 ) 管辖。
  三国时期,十堰先属蜀国,后属魏国的荆州。西晋时期,十堰仍属荆州,后来曾一度属梁州 ( 今陕西勉县 ) 所辖。到了南北朝时,前期属成国,后期属南朝。
  隋朝建立后,先袭汉制,后废郡,置州县,那时的十堰属豫州 ( 今河南省汝南 ) ,后又划归梁州 ( 今陕西省 ) 管辖。唐初承隋制。贞观年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十堰属山南道东道 ( 今湖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和河南一部 ) 。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属前蜀管辖。宋朝中期以后将道改为路,下设府、州、郡县,十堰初属京西路,中期以后改属京西南路,以襄阳守臣兼任。元朝实行行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十堰属湖广行省襄阳路管辖,这样的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叶。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年 ) ,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十堰山区流民的管理,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 6 县 ( 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 1936 年又将属襄阳府管辖的均县划归郧阳专署,从而奠定了现在十堰市行政区划格局 ) ,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 ( 监察区 ) 管辖。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郧阳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 (1667年) ,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划全国为 23 省。将湖广布政使司划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到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 11 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 年 5 月,十堰全境解放后,在十堰设立两郧专署,归属陕南公署 ( 今陕西省 ) 管辖。 1950 年 2 月将该地区划回湖北省,将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员公署。 1952 年 12 月,襄阳、郧阳两专署合并。 1965 年,为加快山区建设,又分设襄阳、郧阳两专署,郧阳专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 6 县。 1967 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管辖。 1969 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 1973 年 2 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 1994 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
  茅箭区
  历史沿革 茅箭区的名称是由茅箭堂村村名演化而来。古时,茅箭堂有一尖形土梁子,伸向河湾,形状似箭,上面长满茅草,故得名“茅箭”。
  据清同治九年 (1870 年 ) 《郧阳志》记载,“郧县塘汛二十有九……城南七十里茅箭陆塘” ( “塘”是当日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地方治安、传递公文,驻有武装人员的机构 ) ,“茅箭陆塘”就设于现在的茅箭堂,民国初年撤销,当时人们习惯叫“箭塘”,或简称“茅箭”,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属十堰区公所管辖。 1950 年设茅箭乡政府; 1958 年由 9 个高级公社联合成立茅箭人民公社,隶属十堰区,同年 10 月改区为人民公社,实 行政社合—,十堰区更名为五星人民公社,茅箭乡隶之; 1961 年 6 月白浪、十堰两公社合并为十堰区,下辖各乡改建制为人民公社,茅箭乡政府 改为茅箭公社; 1969 年 12 月成立十堰市 ( 县级市 ) ,茅箭公社为其所辖; 1971 年撤区并社,茅箭公社为十堰市 8 大公社之—,同年茅箭公社驻地由茅箭堂迁往顾家岗; 1973 年十堰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4 年撤社建区 ( 县级 ) ,茅箭公社更名为茅箭区 ( 县级 ) ,是 2 个城市区之一; 1986 年 9 月白浪区公所并人本区,沿革至今。
  张湾区
  历史沿革 张湾区原属郧县管辖的黄龙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 1967 年 6 月 6 日,湖北省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批准设立郧县十堰办事处,上述一区一社由郧县划归办事处管理 ( 同时划归的还有十堰区 ) ,同年 12 月更名为郧阳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领导。 1969 年 12 月 1 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十堰市,仍属郧阳地区领导。 1973 年 2 月十堰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4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社建区成立张湾区 ( 县级 ) ,辖头堰、红卫、车城、土门 4 个街道办事处。 1986 年 10 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十堰市的花果、白浪 2 个区公所,并将花果区公所管辖的全部和白浪区公所管辖的东沟、茅坪 2 个乡与张湾区合并,成立新的张湾区至今。
  丹江口市
  历史沿革 本市夏、商、西周为豫州所辖。与雍州相邻。春秋属麇。公元前 616 年.楚子伐麋,归楚。战国属韩及楚,因 境内的均水称均陵。
  秦置武当县,属南阳郡。
  两汉沿秦制:建安十三年 (208 年 ) ,曹操得荆州.分南阳郡建南乡郡,武当县属南乡郡:晋武帝太康十年 (289 年 ) ,改南乡郡为顺阳郡,武当县属顺阳郡。公元 310 年,永嘉之乱.以江左平阳郡 ( 今山西临汾一带 ) 流民寓此.增平阳县,与武当县同属始平郡。
  南北朝沿革变动频繁:宋武帝元年 (420 年 ) ,改始平郡为齐兴郡:梁太清元年 (547 年 ) ,置均阳县,革齐兴郡为兴州,辖武当、平阳、均阳 3 县;西魏废帝元年 (552 年 ) ,改兴州郡为丰州郡,废平阳入武当。
  隋开皇三年 (583 年 ) ,罢丰州郡,隋开皇五年 (585 年 ) 改丰州为均州:大业元年 (605 年 ) 废州置淅阳郡。义宁二年 (618 年 ) 割淅阳郡置武当郡,原设武当、均阳、新增平陵 3 县皆属。
  唐武德元年 (618 年 ) ,改武当郡为均州。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军政府裁府、州、厅,一律改县。同年 12 月,知州陈文琪接到襄阳军政分府檄文“即传谕绅民,竖旗反正”,陈缴印留任。均州改为均县直隶湖北省。
  1948 年 3 月 21 日均县城解放, 6 月 2 日成立均县民主县政府,隶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 1949 年 10 月 1 日均县民主县政府改称均县人民政府,隶陕南行署两郧专区。 1950 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均县隶属郧阳专区。 1952 年撤销郧阳专区,均县隶属襄阳专区。 1960 年 7 月撤销均县并入光化县 ( 今老河口市 ) 。 1962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均县建置,属襄阳专区。 1965 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均县隶之。 1983 年 8 月 19 日撤销均县,设立丹江口市,属省辖 ( 县级 ) 市,由郧阳地区代管。 1994 年 10 月 29 日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丹江口市由十堰市代管至今。
  郧县
  历史沿革 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属庸国。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为 麇国之地。楚灭麇后属楚地。公元前 280 年,秦攻汉北地及上庸,郧县地属于秦的汉中郡。汉时,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长利”有 “郧关”:秦时,在“郧关”立“郧乡县”。元朝至元十四年 (1277 年 ) ,“郧乡县”改称”郧县”,属均州:明哎化十二年 (1476 年 ) ,于郧县置郧阳府,郧县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柬熙三年 (1664 年 ) ,郧县属湖北布政使司郧阳府。民国时期,郧县先后隶属襄阳道、郧阳府、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1934 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1947 年 12 月 31 日郧县解放。 1948 年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 1949 年改属“两郧专署”: 1950 年 2 月 1 日,郧县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 1952 年郧襄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 1965 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 1994 年 10 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合并,郧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所辖至今。
  郧西县
  历史沿革 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素有“秦头楚尾”、“秦楚会商”之称。属 地变更频繁,自西汉始,先后称长利、锡、平阳、郧乡、上津县。
  明朝成化十二年 (1476 年 ) ,割郧县西武阳五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年 ) ,裁上津并人郧西。
  1947 年 11 月 16 日郧西解放后,县境划为 3 个县辖 ( 郧西、上关、镇安 ) ,均隶属豫鄂陕边区四专区。 1948 年 6 月成立陕南行署,改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上述 3 县属之。 1949 年 5 月撤上关县,镇安县政府迁回原址,恢复原郧西县辖境,隶属未变。 1950 年春,改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52 年冬至 1965 年冬,隶湖北省襄阳专区。 1965 年冬至 1967 年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78 年改隶郧阳地区。 1994 年 10 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合并为十堰市,郧西县隶之。
  竹山县
  历史沿革 据考古研究,早在 80~100 万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与繁衍。殷商时,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 8 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 18 县:周匡王二年 ( 公元前 611 年 ) ,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西汉置武陵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 公元 219 年 ) 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废帝元年 ( 公元 552 年 ) ,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成县为竹山县,并以竹山之地析置罗州。隋唐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十年 ( 公元 1377 年 ) ,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布政使襄阳府。明成化三年 ( 公元 1467 年 ) 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 ( 公元 1476 年 ) ,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初属湖北省襄阳道, 1932 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 年 1 月 20 日,竹山全境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初,竹山县属两郧专员公署, 1950 年 4 月,改属郧阳地区公署, 1953 年 1 月,属襄阳地区公署, 1965 年,重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 年 10 月,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隶属十堰市至今。
  房县
  历史沿革 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记载:“境内有房山,石室如房,县以名焉”: 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麋国。战国属楚地。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汉为房陵郡。三国魏黄初元年 ( 公元 220 年 ) 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西魏废帝二年 (553 年 ) 改新城郡为光迁国。北周武帝三年 (563 年 ) 废光迁国为迁州,改房陵县为光迁县:隋大业二年 (606 年 ) 改光迁县为房陵郡,属梁州。唐武德元年 (618 年 ) 改房陵郡为迁州:贞观十年又将迁州改为房州,光迁县复改为房陵县。宋雍熙三年 (986 年 ) 为保康郡,领房陵、竹山 2 县。南宋建炎四年 (1130 年 ) 复为房州。明洪武十年 (1377 年 ) ,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襄阳府。明弘治五年 (1492 年 ) 将房县修文、宜阳 2 乡设为保康县。民国初年属襄阳道, 1931 年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 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陕南军区部队解放房县,成立房县人民政府,隶属陕南行政公署。 1950 年 4 月改属郧阳地区。 1953 年襄阳、郧阳合并,隶属襄阳地区。 1965 年襄郧分设,房县仍属郧阳地区专员公署。 1970 年 9 月将房县泮水区 11 个公社,上龛区关封公社,九道区红举、板仓、东溪公社及田家、九湖 2 个林特场共 72 个大队、 311 个生产队 2000 多平方公里划出,新建神农架林区。 1994 年 10 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房县隶属十堰市至今。
国土资源 Land and Resources
  十堰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75%。耕地占国土面积的8.13%;园地占1.63%;森林占57.42%;草地占7.50%;水域占4.31%;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等占20.99%。1999年底,全市共有耕地面积186.87千公顷。“山高坡陡石头多,田少地瘦土层薄”,是农业生产水平长期低而不稳的基本成因。1999年全市有林业用地1359.81千公顷,其中有林地800.61千公顷,约占湖北省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35%。全市有水面41.33千公顷,其中水库38.67千公顷。丹江口水库水面74.5平方公里,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高峡平湖”之一。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有很大的资源优势。
  十堰市山脉分属三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本市北部,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大巴山的东段横列于本市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87米。全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可分为四种主地貌类型和两种副地貌类型。四种主地貌类型中:丘陵面积6250平方公里,低山面积7395平方公里,中山面积6802平方公里,高山面积3233平方公里。两种副地貌类型中,河谷平地和山间盆地是本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重要区域。十堰市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Climate Resources
  市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在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东段之间的中国中央山地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堰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1)植物资源
  据1989年调查,全市野生木植物113科,337属,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植物124种。植物资源中,珍稀名贵品种,现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珙桐、秃杉、水杉等3种,水杉为世界稀有,被称为“活化石”;二类保护的有银杏、杜仲、金钱松等15种;三类保护的有华榛、青檀、天麻等21种。林存量和优势树种较多是本市植物资源的又一特色。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995年有1869.6万立方米,优势树种有40多个,最突出的是壳斗科植物,即栎类资源。其中黑木耳是本市利用栎类资源生产的传统骨干林特产品,产量、质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
  (2)动物资源
  十堰市的动物资源丰富。仅受到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达100多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61种,受湖北省重点保护的58种,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等14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毛冠鹿、红腹角雉等17种。动物资源的另一大类为水生动物,共有92种,既有大量的普通鱼种,也有内陆水域少有的哺乳类水生动物和水陆两栖动物,如水貂、大鲵等;十分珍贵的奇特鱼种,如五色鱼、多鳞铲井鱼。大鲵、水貂等许多品种为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动物资源丰富的另一方面是益虫、益鸟、益兽的数量大,初步查明,共有71科、343种,家养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共有6科、83个品种。全国六大良种之一的郧巴黄牛,营养价值尤其药用价值极高的白羽乌鸡以及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的马头山羊等为良种家畜、家禽的典型代表。
  (3)药用生物资源
  中药材是十堰市生物资源的一大优势。据1986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本市药用生物达250科,1360种。其中植物类178类、1211种。动物类72科、128种,矿物类21种,总储量55万吨。国家规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本市就有235种,占64.7%,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珍稀明贵药材有金钗、麝香、熊胆、天麻等20余种;地道药材有枣仁、五味子、木瓜等100多种。
矿产资源 Mineral Resources
  十堰市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开发十堰,建设十堰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钢、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琉铁、磷、重晶石、天青石、瓷土、滑石、石膏、石灰石、砂金、铀、钾、钼、钛等50多种。经地质部门认定,可供开发利用的有7类38个矿床。其中以金、银、锑、石煤、稀土、绿松石等矿引人注目。竹山县银洞沟的湖北银矿是全省黄金和白银的主要产地之一。为全国八大金银矿之一。十堰地域所产绿松石,驰名中外,它色如翡翠,质地细腻。珍贵的绿松石是世界上稀有的玉石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塑像,就是用云盖石雕塑。
  天然货币黄金白银:全市金、银矿藏丰富,主要分布于郧县、竹山和汉江沿岸。湖北银矿位于竹山县北部,白银的总储量为929吨,黄金的总储量为9.5吨,在我国属于大型银矿。湖北省地质五大队又在郧县鲍峡的东河探明一个银金矿藏,储量不少于竹山县境内的湖北银矿的藏量。砂金资源主要分布在汉江沿岸,尤其是郧县境内分布极广,沿汉江的五峰、安城、青曲、辽瓦、城关、青山、茶店、细峪等地,因此郧县素有“黄金之乡”的美称,年淘金产量近千两。唐代和宋代的文献中有“汉江两岸采金甚盛”的记载。
  矿物兰石棉: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矿物。郧县石棉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家兰石棉矿,储量大、质量高,仅细峪、元山矿区储量达千吨以上,常年开采量仅30至50吨。畅销于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出口日本、朝鲜、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用兰石棉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制成的复合材料,用于飞机、雷达、导弹、航天等工业部门。
  重晶石:目前已探明的重晶石矿,主要分布在郧西和竹山两县。郧西县储量达11万吨,其品位高达12.5%~99.5%;竹山县储量在30万吨以上,郧西县利用重晶石生产的白色颜料立德粉,畅销欧、亚、美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地质部门又在竹溪县天宝乡发现储量丰富的重晶石矿,品位高达80%以上,有待开采利用。重晶石常用于钻探、化工、橡胶、陶瓷、玻璃、造纸、医药、无线电等工业方面。
  矿泉水:温泉矿水源于青峰断裂带,有温泉寺、小汤池、戚家沟三处泉眼,水源丰富,水质晶莹清澈,口味纯正,物理性能良好,房县温泉水属一种优质天然矿泉水,含有人体所需的锶、锂、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及气体。近年房县政府采取措施,成立矿泉水开发公司,生产绞股兰、神农、矿泉黄酒等矿泉水系列饮料。产品畅销北京、广州、河南省等30多家用户,深受消费者欢迎,1988年获消费者满意奖。房县用温泉水建成100余亩名贵鱼种场,还建成200多张床位的矿泉疗养院。
  石煤:资源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经地质部门广泛调查,核实了269处资源,初步探明了煤炭储量20.4亿多吨,其中17处湖北省储委审批的储量为2.59亿吨,竹溪县广石岩煤矿煤质好,储量为358万吨,平均发热量为4937大卡/公斤。竹山县石煤储量约3亿吨以上,发热量在1500-3500大卡/公斤之间,均属高灰、高硫、易熔灰煤层,煤中还含有锗、镓、铀、钒等稀有元素较多,尤以钒的含量最高,适合大工业生产和综合利用。十堰的石煤储量20多亿吨,若将市区工业和生活锅炉改为沸腾炉,用自产石煤,再开发煤化工行业。将石煤综合开发利用,既给山区群众增加了致富的门路,又解决了燃料煤问题,还发展了工业门类。
  高岭土:分布在丹江口市的凉水河、习家店,矿带长达40公里。1975年开始开采,年产1500吨,1983年后日本人曾两次到矿区考察,认定丹江口市的高岭土可和比利时同类矿媲美,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高岭土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混合体,可塑性强,耐火性能高,绝缘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焙烧后呈白色硬质物体。用于陶瓷、电瓷、搪瓷生产,还可作医药、食品、化工、造纸等工业的辅助原料。
水电资源、水资源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水电资源十堰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千瓦,占湖北省蕴藏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有350万千瓦,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以上。如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万多千瓦,超出全省人均占有量5000千瓦以上。堵河是十堰市水能资源蕴藏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45万千瓦;过境汉江干流次之,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30万千瓦;南河、天河、滔河等河流共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75万千瓦。
  水资源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386.66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过境客水285.99亿立方米,市内自产水100.67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4.54亿立方米。是市内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本市地表水年径流量90.69亿立方米,占湖北省陆面流径总量9%以上。十堰市河流众多,共计有2489条。堵河为十堰市最大河流,全长338.6公里,承雨面积1243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第二。多年平均入水量60.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区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郧县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公里,平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入库汉水转变为巨大的电能送往华中大地,灌溉湖北、河南两省350万亩良田。由于丹江口水库水质清秀少污染,跨世纪南水北调宏大工程国家已选定中线方案。十堰市地下水贫乏,全市多年平均流量为9.98亿立方米。山泉质量甚优,如房县的“神龙矿泉水”因其含微量元素锶、锂、氡、硒等数十种,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在市场上十分走俏。
土特产品 Specialties
  黄姜:黄姜乃千秋产业,是提取皂素类激素药的理想原料。可以生产出3000多种产品,我国巳生产近200种,如双稀、黄体酮、催产素、避孕药、雄激素、孕激素、醋酸强的松等系列户品。此外,黄姜中所含的淀粉和纤维也是食品、印染轻工业的辅助原料。世界上墨西哥和中国为皂素大国,近年来,墨西哥产量下滑,我国已跃居首位,而郧西得天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黄姜生长最理想的家园。2000年,郧西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黄姜之乡",2001年,郧西县鲜姜产量达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郧西县黄姜"野转家"起步早,黄姜高产高含量栽培技术与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已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发布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黄姜行业地方标准。
  魔芋:属天南科多年生球茎植物,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化工原料,远销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授予"魔芋之乡"称号。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黑木耳:十堰市栎类资源丰富,耳林面积为120万亩,生产黑木耳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而名扬中外。1984年以来,全市的年产量大体保持在600-800吨,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最高的1987年曾达到1084吨。1994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产量仍达593吨。黑木耳主产地为房县,多年产量都在100万斤上下,名列全国第一。1981年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对全国黑木耳营养成份的分析测定,房耳以吸水能力强、营养成份高、耳大肉厚、味道鲜美而名列前茅。
  油桐:油桐是十堰市拳头经济树种之一,十堰油桐的集中产区为郧县和郧西县,其中:郧西的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优。在1977年全国油桐会议上,被国务院命名为“油桐之乡”。
  龙须草:龙须草是十堰市著名的土特产品。素有“十堰三大宝,苞谷、红薯、龙须草”之称。十堰龙须草叶窄、绵软、纤维长、拉力强、含硅量比一般龙须草低3%,为全国最佳品种之一。龙须草的用途十分广泛,用其编织草毯,远销欧美各国。龙须草还是制造普通白纸、打字纸、复写纸以及多种高级工业用纸的优质原料。
  五倍子:五倍子又名百虫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产区为竹山县,该县同时也是湖北和全国生产五倍子的大县之一。该肚倍个儿大,单宁酸含量高,又是全国最佳品种之一。1985年,竹山县在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研究所和云南紫胶所的帮助下,兴建了一个以加工五倍子为主的林产品化工厂,年生产工业单宁酸、工业没食子酸、TMP等5种系列产品,其工艺技术、设备均居国内领先地位。1987年投产以来,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日、美、法等国。
  生漆:十堰市生漆生产历史悠久,生漆是本市传统出口土特产品之一。全市常年产量在100吨上下,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竹溪县是十堰市生漆集中产地,也是全国主要基地之一。竹溪大木漆是全国五大名漆之一,1988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土产商品知识》将竹溪大木漆收录入书。
  茶叶:“高山云雾出好茶。”十堰市的地理气候资源非常适宜生产茶叶,1980年至今的15年间,茶叶产量平均以9%的幅度向上递增。自1980年以来,全市有许多品种多次在省以上茶叶质量评比中获奖。其中竹溪县生产的“龙峰茶”1984年获湖北省农牧厅优质产品奖,198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竹山县创制的“圣水毛尖”在1988年湖北省名优茶鉴评中被认定为鄂西北山区名茶新秀,被选入香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优良名优食品》一书的目录;张湾区生产的“凤凰剑毫”和“凤凰毛峰”两个品种在1993年湖北省名优茶评比中,获省级“优质茶”称号;1994年湖北省茶叶质量评比,十堰市共有18个品种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优质奖。1994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贸易与科技博览会上,竹溪县生产的“五叶牌”龙须胶股兰保健茶,“家园牌”青龙剑茶和“三叶牌”猕猴桃果茶分别荣获金奖。
  杜仲:是十堰市较有名气的土特产品之一。五县一市都有种植,面积现发展到18.2万亩。其中郧西县黑山杜仲场面积达6000亩以上,为全国最大的成片林基地之一。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目前多作药用,是一种稀有药材。
  嗯,添加一点:
  野生猕猴桃.
十堰简介 About Shiyan
  俯瞰十堰中心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地处五省交界处,承担着东进西出、南北相连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教育、卫生和文化的集散地。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房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5亿,人平过万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百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63位。城区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余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级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全国宜居城市中十堰位列第三。十堰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十堰是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亿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万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该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址武汉,有人曾担心十堰沦为“废都”。然而,几年过去,汽车工业在十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7年,市域工业总产值达562亿元,其中410亿元为汽车工业产出,汽车工业比2003年增长177亿元;除开东风公司,十堰地方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34亿元,比2003年增长89亿元。
   目前,全市拥有整车生产企业2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一批汽车产业集群。全市汽车工业千亿资产、50万辆产能,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十堰的汽车产业生产经营,已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各类汽车年产能达30万辆。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界最大的合资项目——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战略合作全面启动。十堰作为主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未来五年将新增投资50多亿元,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09年8月东风公司决定打响“延安保卫战”——重振十堰基地,投资千万,欲将十堰基地变成其商用车的增长级,一条总投资7678万元、设计年生产重卡3万辆的总装线在当地投产。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十堰城区已建成20多条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57列客车通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有专线始发动车组到武汉。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四通八达。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毗邻该市,班机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随着火车提速、(武)汉——堰(十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十堰多条高速,银福高速穿市而过,还有在建的十天高速,郧十高速,十房高速,谷竹高速,运十铁路,十宜铁路,郑渝高速铁路,以及武当山飞机场,十堰交通将迎来新的春天,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十堰有两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十堰热电厂、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等众多大中型电厂,全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五堰繁华的商业中心,十堰市人民医院,加上六堰中心商业区德升级改造和北京路新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十堰的商业中心有了更高的标准。吸引了世纪百强雅格五行星级宾馆,黄龙置业,武当国际城等的相继入驻。五堰商场,人民商场,寿康永乐超市连锁公司,京华量贩连锁,丰融连锁超市,鑫城超市,鄂西北小商品城等本土企业规模强大。武汉金地房地产,武商量贩,中商百货,中百仓储,工贸家电,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民众乐园等外地企业相继入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等快餐连锁企业的分店在十堰开了一家又一家。2009年6月沃尔玛到十堰考查,即将在十堰开设分店。
   十堰建市三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个贫穷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进入90年代以来,先后获得湖北省省辖八市文明城市竞赛综合评比第一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仅城区就有三资企业60多家,协议引进外资上亿美元。全市有汽车、轮胎、轻纺产品、土特产等56种商品出口到世界上的55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在投资领域、税费征收、土地征用、劳动用工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十分优惠的政策。
   世纪更替,千年之交。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堰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继《1998—2020十堰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的战略目标之后,市委、市政府又高瞻远瞩地规划建设“三路两港两站”,即建设至武汉、西安、重庆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设十堰火车站及武当山火车站。随着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十堰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凸现!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车城前景展望:十堰市委出台《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制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按照总体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具体规划,明确重点,全力推进,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的目标,修编城区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城市功能区布局,研究谋划与郧县、武当山等卫星城镇的规划衔接和发展对接。十堰是典型的山城,全市国土总面积中山地超过9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一座被群山所困的“围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经过艰苦探索,难题终于破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在十堰精彩再现。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十堰削峰填谷、挖山填沟、连片开发,这就是万亩山地整理项目。这些诞生在挖掘机下的平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平原”。
  现在,十堰已经成功地向东、西、北三面突围。
  在东部,茅箭区的东部新城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几经论证,已于2007年正式出台。将50%的小山拿掉,保留了50%的山体作为生态景观。在规划上,东部新城将以居住、商业、金融、文化为主定位,东至马家河东岸、南达武当路、西到北京路、北临十漫高速,面积38平方公里,旨在建设一个生态新城和宜居新城。
  在西部,张湾区的西部新城规划已经出炉。这里的山地整理项目,造地面积将超过万亩,并将在这片“人造平原”上建设一座工业产值5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化西部新城。新城内,两纵两横主干道、十纵十横次干道的建设蓝图正在形成,广场、医院、学校、银行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在北部,郧县的“一江二桥三镇”建设如火如荼,市县一体的全面对接正在进行,长岭开发区以及汉江沿岸的广阔土地,为十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东扩、西延、北进之后,十堰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市规划局数据显示:东部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9平方公里;西部工业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5平方公里;加上郧县长岭区、和平岛,未来全市新城区可建设区域超过50平方公里。建成后,十堰城区规模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可容纳100余万人口。
  十堰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新中心——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等已建成,北京路上的东方坐标城,五星级宾馆世纪百强雅阁宾馆,十堰市体育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经济文化的地标式建筑,无不洋溢着现代化都市的气息。重庆路、武当大道、浙江路、凯旋大道、许白路、上海路、丹江路、北京路南出口相继建成通车,或改造完毕。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如火如荼的建设,无不在告诉人们:这座年轻城市,正雄心勃勃,劈山开路,进一步向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未来3—5年内,十堰将形成水陆空齐头并进,“三路一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十堰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和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湖北重要的航空港和航运港。建成市域内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网,全国主要大中城市2小时航空交通网,周边省会城市5小时铁路交通网。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汉十、十漫、襄天三条高速横贯东西,郧房高速纵穿南北。部分新修高速公路已经入建设性阶段)六条铁路纵横交织在鄂西北大地,两个航运港打造水运“黄金通道”,武当山机场几十年的博弈艰难破局,正在进行选址评估。一个由三路一场(公路、铁路、水路、飞机场)为网络的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为十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十堰拥有东风商用车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3张世界级名片。十堰汽车存量资产过千亿,商用车地位“全国第一、世界前三”。武当山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十堰,必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以十堰为端点画一个半径为500公里的圆,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在圆弧上。十堰是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唯一的中等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十堰市具备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不久的将来,陆路交通,十堰至西安2个半小时,至武汉和郑州4个小时,至重庆6小时。十堰必将成为武汉、西安、郑州、重庆四大经济区的最佳融合点,在接受四大经济区辐射的同时,积聚整合放大四大经济区的经济信号,形成新的辐射源,形成我国东西部交流的“桥头堡”。“用10年时间,把十堰建设成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国际旅游集目的地、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十堰正在向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发。
仙山秀水 Spirit Mountain Silk
  十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密集。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十堰是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市。全市水资源总量40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多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40多万千瓦。水域面积154万亩,可养殖水面62.3万亩。素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之美誉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自然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2010年全线建成后年可调水100亿立方米润泽京、津及华北广大地区。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潜在开发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绿松石、金银、稀土、大理石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十堰是贯穿东西的交通走廊。十堰位于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为500公里左右,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贯穿十堰的襄渝铁路是华中进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已建成通车的西康铁路是华中经十堰进入西安的最便捷通道。汉十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到武汉可早出晚归。随着十漫高速、银沪高速、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襄天高速、郧房高速的启动,十堰连南带北、承东接西、通江达海,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十堰是充满生机的投资热土。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培植壮大汽车、水电、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一主四大"产业,突破性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十堰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37.54亿元。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2002至2004年十堰市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城市等殊荣。
历史沿革 History
  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公元1476年建立郧阳府,十堰域属湖北省,1948年十堰解放后属陕南行署,1950年3月17日回归湖北建制。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75年,十堰市、二汽实行“市厂合一”。合一之后,党政名称为“中共十堰二汽委员会”,“十堰二汽革命委员会”。十堰与二汽,头一次在称谓上紧紧连在了一起。当时二汽的厂领导,直接就是十堰市的党政领导。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82年4月19日,中共湖北省委颁下通知,分别组成中共十堰市委员会和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委员会。1994年,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成名由来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历史变迁 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汉江在境内流程 216 公里,襄渝铁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老(老河口市)白(白河)公路、 G316和G209国道纵横其间。20 世纪60年代,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今东风汽车集团)建于这里。境内还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占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在其境内。十堰市是一座年轻的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郧县梅铺西寺沟口龙骨洞、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猿人牙齿化石和郧县曲远河口古遗址中猿人头骨化石的考证,大约在距今 80~100 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十堰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相传黄帝时代,在汉水之南有彭、庸两个部落,属现在十堰市南部三县(竹山、竹溪、房县)的地域。在郧阳设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辖疆域之归属不定。大禹治水,划中国为九州,那时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到了商朝,大体也是如此。春秋时期,五霸竞相争斗,当时庸、彭、麇(今郧县)等国,先后败于楚国,那时十堰属于楚国疆域;战国时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归属常有变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天下为36郡,十堰一部分属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一部分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所辖。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在全国设13个州部(监察区),十堰属益州(今四川成都)管辖。三国时期,十堰先属蜀国,后属魏国的荆州。西晋时期,十堰仍属荆州,后来曾一度属梁州(今陕西勉县)所辖。到了南北朝时,前期属成国,后期属南朝。隋朝建立后,先袭汉制,后废郡,置州县,那时的十堰属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后又划归梁州(今陕西省)管辖。唐初承隋制。贞观年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十堰属山南道东道(今湖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和河南省一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属前蜀管辖。宋朝中期以后将道改为路,下设府、州、郡县,十堰初属京西路,中期以后改属京西南路,以襄阳守臣兼任。元朝实行行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十堰属湖广行省襄阳路管辖,这样的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叶。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 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十堰山区流民的管理,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县(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1936年又将属襄阳府管辖的均县划归郧阳专署,从而奠定了现在十堰市行政区划格局),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监察区)管辖。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郧阳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划全国为23省。将湖广布政使司划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到中华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十堰全境解放后,在十堰设立两郧专署,归属陕南公署(今陕西省)管辖。 1950年2月将该地区划回湖北省,将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员公署。 1952年12月,襄阳、郧阳两专署合并。1965 年,为加快山区建设,又分设襄阳、郧阳两专署,郧阳专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6 县。1967 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管辖。1969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1973 年2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1994 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
  房县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 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
  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 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
  “房陵文化圈”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特点:蕴藏量大,形式多样,积淀深厚,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传承自觉。其一,“房陵文化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西周诗经文化、流放文化、巴楚文化、秦楚边缘文化、汉水文化、神农文化、武当道教文化和野人传说等,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其二,“楚调、巴音、秦韵”的风格鲜明,是中西部地区古文化沉积带学说最北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点。其三,流传在“圈内”特别是房县民间的民歌种类多、腔调多、内容丰富,不仅有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生产生活、恋爱婚姻的民歌,还有传唱《四书五经》、《增广贤文》、《三字经》、《诗经》的民歌及长篇叙事民歌。
  茅箭区
  茅箭区的名称是由茅箭堂村村名演化而来。古时,茅箭堂有一尖形土梁子,伸向河湾,形状似箭,上面长满茅草,故得名“茅箭”。
  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郧阳志》记载,“郧县塘汛二十有九……城南七十里茅箭陆塘”(“塘”是当日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地方治安、传递公文,驻有武装人员的机构),“茅箭陆塘”就设于现在的茅箭堂,民国初年撤销,当时人们习惯叫“箭塘”,或简称“茅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十堰区公所管辖。 1950年设茅箭乡政府; 1958年由9个高级公社联合成立茅箭人民公社,隶属十堰区,同年10月改区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十堰区更名为五星人民公社,茅箭乡隶之;1961年6月白浪、十堰两公社合并为十堰区,下辖各乡改建制为人民公社,茅箭乡政府改为茅箭公社;1969年12月成立十堰市(县级市),茅箭公社为其所辖;1971年撤区并社,茅箭公社为十堰市8大公社之—,同年茅箭公社驻地由茅箭堂迁往顾家岗;1973年十堰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1984年撤社建区(县级),茅箭公社更名为茅箭区(县级),是2个城市区之一;1986年9月白浪区公所并人本区,沿革至今。
  张湾区
  张湾区原属郧县管辖的黄龙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1967年6月6日,湖北省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批准设立郧县十堰办事处,上述一区一社由郧县划归办事处管理(同时划归的还有十堰区),同年12月更名为郧阳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领导。1969年12月1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十堰市,仍属郧阳地区领导。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为省辖市。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社建区成立张湾区(县级),辖头堰、红卫、车城、土门4个街道办事处。1986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十堰市的花果、白浪2个区公所,并将花果区公所管辖的全部和白浪区公所管辖的东沟、茅坪2个乡与张湾区合并,成立新的张湾区至今。
  丹江口市
  该市夏、商、西周为豫州所辖。与雍州相邻。春秋属麇。公元前616年,楚子伐麋,归楚。战国属韩及楚,因境内的均水称均陵。秦置武当县,属南阳郡。两汉沿秦制: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得荆州.分南阳郡建南乡郡,武当县属南乡郡: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 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武当县属顺阳郡。公元310年,永嘉之乱.以江左平阳郡(今山西临汾一带)流民寓此,增平阳县,与武当县同属始平郡。南北朝沿革变动频繁:宋武帝元年(公元420年),改始平郡为齐兴郡:梁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均阳县,革齐兴郡为兴州,辖武当、平阳、均阳3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改兴州郡为丰州郡,废平阳入武当。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罢丰州郡,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州置淅阳郡。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割淅阳郡置武当郡,原设武当、均阳、新增平陵3县皆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武当郡为均州。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军政府裁府、州、厅,一律改县。同年12月,知州陈文琪接到襄阳军政分府檄文“即传谕绅民,竖旗反正”,陈缴印留任。均州改为均县直隶湖北省。
  1948年3月21日均县城解放,6月2日成立均县民主县政府,隶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9年10月1日均县民主县政府改称均县人民政府,隶陕南行署两郧专区。 1950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均县隶属郧阳专区。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均县隶属襄阳专区。1960年7月撤销均县并入光化县(今老河口市)。196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均县建置,属襄阳专区。1965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均县隶之。1983年8月19日撤销均县,设立丹江口市,属省辖 (县级)市,由郧阳地区代管。 1994年10月29日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丹江口市由十堰市代管至今。
  郧县
  历史沿革 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属庸国。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为 麇国之地。楚灭麇后属楚地。公元前280年,秦攻汉北地及上庸,郧县地属于秦的汉中郡。汉时,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长利”有 “郧关”:秦时,在“郧关”立“郧乡县”。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郧乡县”改称”郧县”,属均州:明哎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于郧县置郧阳府,郧县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柬熙三年(公元1664年),郧县属湖北布政使司郧阳府。民国时期,郧县先后隶属襄阳道、郧阳府、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1934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1947年12月31日郧县解放。1948年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9年改属“两郧专署”。1950年2月1日,郧县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郧襄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1965 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合并,郧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所辖至今。
  郧西县
  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素有“秦头楚尾”、“秦楚会商”之称。属 地变更频繁,自西汉始,先后称长利、锡、平阳、郧乡、上津县。
  明朝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 年 ) ,割郧县西武阳五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 (公元1659 年 ) ,裁上津并人郧西。
  1947年11月16日郧西解放后,县境划为3个县辖(郧西、上关、镇安),均隶属豫鄂陕边区四专区。1948年6月成立陕南行署,改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上述3县属之。1949年5月撤上关县,镇安县政府迁回原址,恢复原郧西县辖境,隶属未变。1950年春,改隶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冬至1965 年冬,隶湖北省襄阳专区。1965 年冬至1967年隶湖北省郧阳专区,1978 年改隶郧阳地区。1994年10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合并为十堰市,郧西县隶之。
  竹山县
  据考古研究,早在80~100万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与繁衍。殷商时,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8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18县: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西汉置武陵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成县为竹山县,并以竹山之地析置罗州。隋唐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布政使襄阳府。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年),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初属湖北省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1月20日,竹山全境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初,竹山县属两郧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属郧阳地区公署,1953年1月,属襄阳地区公署,1965 年,重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隶属十堰市至今。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在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东段之间的中国中央山地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堰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十堰主要旅游景点:武当山 ·紫霄宫·南岩宫 ·丹江大坝 ·太子坡 ·玄岳门 ·琼台三观 ·五龙河 ·小太平洋 ·遇真宫 ·磨针井 ·元和观 ·金殿 ·五龙宫·飞升崖 ·老营 ·龙头香 ·玉虚宫 ·天柱峰 ·黄龙洞 ·赛武当自然保护区 ·四方山植物园 ·人民公园 ·伏龙山·太和宫 ·复真观 ·松涛山庄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1)植物资源
  据1989年调查,全市野生木植物113科,337属,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植物124种。植物资源中,珍稀名贵品种,现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珙桐、秃杉、水杉等3种,水杉为世界稀有,被称为“活化石”;二类保护的有银杏、杜仲、金钱松等15种;三类保护的有华榛、青檀、天麻等21种。林存量和优势树种较多是本市植物资源的又一特色。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995年有1869.6万立方米,优势树种有40多个,最突出的是壳斗科植物,即栎类资源。其中黑木耳是本市利用栎类资源生产的传统骨干林特产品,产量、质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
  (2)动物资源
   十堰市的动物资源丰富。仅受到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达100多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61种,受湖北省重点保护的58种,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等14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毛冠鹿、红腹角雉等17种。动物资源的另一大类为水生动物,共有92种,既有大量的普通鱼种,也有内陆水域少有的哺乳类水生动物和水陆两栖动物,如水貂、大鲵等;十分珍贵的奇特鱼种,如五色鱼、多鳞铲井鱼。大鲵、水貂等许多品种为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动物资源丰富的另一方面是益虫、益鸟、益兽的数量大,初步查明,共有71科、343种,家养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共有6科、83个品种。全国六大良种之一的郧巴黄牛,营养价值尤其药用价值极高的白羽乌鸡以及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的马头山羊等为良种家畜、家禽的典型代表。
  动植物资源方面,十堰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已查明,全市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3种,其中一类4种,二类12种,三类7种;全市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2种,其中一类两种,二类14种,三类16神。
  (3)药用生物资源
   中药材是十堰市生物资源的一大优势。据1986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该市药用生物达250科,1360种。其中植物类178类、1211种。动物类72科、128种,矿物类21种,总储量55万吨。国家规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该市就有235种,占64.7%,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珍稀明贵药材有金钗、麝香、熊胆、天麻等20余种;地道药材有枣仁、五味子、木瓜等100多种。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十堰市面积、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8)》,截至2008年底。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房县 面积 5110平方千米,人口 52万人。邮编442100。
  郧县 面积 386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编442500。
  郧西县 面积 3509平方千米,人口 51万人。邮编442600。
  竹山县 面积 3586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 邮编442200。
  竹溪县 面积 327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 邮编442300。
  张湾区 面积 559平方千米,人口 21万人。 邮编442000
  茅箭区 面积 578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 邮编442000。
  丹江口市 面积3121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编442700。
  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 面积 93平方千米,人口 6万人。邮编442000。
十堰简介 About Shiyan
  俯瞰十堰中心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地处五省交界处,承担着东进西出、南北相连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教育、卫生和文化的集散地。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房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5亿,人平过万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百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63位。城区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余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阳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级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全国宜居城市中十堰位列第三。十堰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十堰是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³,过境客水280亿m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万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该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址武汉,有人曾担心十堰沦为“废都”。然而,几年过去,汽车工业在十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7年,市域工业总产值达562亿元,其中410亿元为汽车工业产出,汽车工业比2003年增长177亿元;除开东风公司,十堰地方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34亿元,比2003年增长89亿元。
   目前,全市拥有整车生产企业2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一批汽车产业集群。全市汽车工业千亿资产、50万辆产能,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十堰的汽车产业生产经营,已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各类汽车年产能达30万辆。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界最大的合资项目——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战略合作全面启动。十堰作为主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未来五年将新增投资50多亿元,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09年8月东风公司决定打响“延安保卫战”——重振十堰基地,投资千万,欲将十堰基地变成其商用车的增长级,一条总投资7678万元、设计年生产重卡3万辆的总装线在当地投产。
   十堰市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十堰市有五所高等院校,分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郧阳医学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十堰广播电视大学(原教育学院),为国家、社会培育了一批批遍布于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的精英人才;有三所省级示范高中,分别是郧阳中学、车城高级中学(原东风汽车公司第一中学)、十堰市第一中学;更有许多环境优良、设备完善、师资优良的中小学。
  十堰市具有优秀的医疗卫生条件。十堰市有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其中西医三所,中医一所),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太和医院、人民医院以及十堰市中医医院,城区的医疗社区服务点遍及各个街道,为全民的健康服务。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十堰城区已建成20多条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57列客车通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有专线始发动车组到武汉。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四通八达。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毗邻该市,班机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随着火车提速、(武)汉——堰(十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十堰多条高速,银福高速穿市而过,还有在建的十天高速,郧十高速,十房高速,谷竹高速,运十铁路,十宜铁路,郑渝高速铁路,以及武当山飞机场,十堰交通将迎来新的春天,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十堰有两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十堰热电厂、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正在建设的潘口水电站等众多大中型电厂和京能集团的合作,全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五堰繁华的商业中心,加上六堰中心商业区的升级改造和北京路新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十堰的商业中心有了更高的标准,吸引了世纪百强雅格五行星级宾馆,黄龙置业,武当国际城等的相继入驻。五堰商场,人民商场,寿康永乐超市连锁公司,京华量贩连锁,丰融连锁超市,鑫城超市,鄂西北小商品城等本土企业规模强大。武汉金地房地产,武商量贩,中商百货,中百仓储,工贸家电,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民众乐园等外地企业相继入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等快餐连锁企业的分店在十堰开了一家又一家。2009年6月沃尔玛到十堰考查,即将在十堰开设分店。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车城前景展望:十堰市委出台《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制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按照总体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具体规划,明确重点,全力推进,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的目标,修编城区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城市功能区布局,研究谋划与郧县、武当山等卫星城镇的规划衔接和发展对接。十堰是典型的山城,全市国土总面积中山地超过9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一座被群山所困的“围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经过艰苦探索,难题终于破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在十堰精彩再现。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十堰削峰填谷、挖山填沟、连片开发,这就是万亩山地整理项目。这些诞生在挖掘机下的平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平原”。
  现在,十堰已经成功地向东、西、北三面突围。
  在东部,茅箭区的东部新城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几经论证,已于2007年正式出台。将50%的小山拿掉,保留了50%的山体作为生态景观。在规划上,东部新城将以居住、商业、金融、文化为主定位,东至马家河东岸、南达武当路、西到北京路、北临十漫高速,面积38平方公里,旨在建设一个生态新城和宜居新城。
  在西部,张湾区的西部新城规划已经出炉。这里的山地整理项目,造地面积将超过万亩,并将在这片“人造平原”上建设一座工业产值5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化西部新城。新城内,两纵两横主干道、十纵十横次干道的建设蓝图正在形成,广场、医院、学校、银行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在北部,郧县的“一江二桥三镇”建设如火如荼,市县一体的全面对接正在进行,长岭开发区以及汉江沿岸的广阔土地,为十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东扩、西延、北进之后,十堰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市规划局数据显示:东部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9平方公里;西部工业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5平方公里;加上郧县长岭区、和平岛,未来全市新城区可建设区域超过50平方公里。建成后,十堰城区规模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可容纳100余万人口。
  十堰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新中心——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等已建成,北京路上的东方坐标城,五星级宾馆世纪百强雅阁宾馆,十堰市体育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堰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文化的地标式建筑,无不洋溢着现代化都市的气息。重庆路、武当大道、浙江路、凯旋大道、许白路、上海路、丹江路、北京路南出口相继建成通车,或改造完毕。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如火如荼的建设,无不在告诉人们:这座年轻城市,正雄心勃勃,劈山开路,进一步向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未来3—5年内,十堰将形成水陆空齐头并进,“三路一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十堰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和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湖北重要的航空港和航运港。建成市域内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网,全国主要大中城市2小时航空交通网,周边省会城市5小时铁路交通网。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汉十、十漫、襄天三条高速横贯东西,郧房高速纵穿南北。部分新修高速公路已经入建设性阶段)六条铁路纵横交织在鄂西北大地,两个航运港打造水运“黄金通道”,武当山机场几十年的博弈艰难破局,正在进行选址评估。一个由三路一场(公路、铁路、水路、飞机场)为网络的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为十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十堰拥有东风商用车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3张世界级名片。十堰汽车存量资产过千亿,商用车地位“全国第一、世界前三”。武当山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十堰,必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以十堰为端点画一个半径为500公里的圆,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在圆弧上。十堰是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唯一的中等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十堰市具备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不久的将来,陆路交通,十堰至西安2个半小时,至武汉和郑州4个小时,至重庆6小时。十堰必将成为武汉、西安、郑州、重庆四大经济区的最佳融合点,在接受四大经济区辐射的同时,积聚整合放大四大经济区的经济信号,形成新的辐射源,形成我国东西部交流的“桥头堡”。“用10年时间,把十堰建设成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国际旅游集目的地、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十堰正在向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发。
十堰简介 About Shiyan
十堰简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一个资源富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亿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
  十堰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汽车城,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全市与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十堰城区已建成20多条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13对客车通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四通八达。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毗邻我市,班机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随着火车提速、(武)汉——堰(十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十堰有两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十堰热电厂、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等众多大中型电厂,全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十堰建市三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个贫穷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进入90年代以来,先后获得湖北省省辖八市文明城市竞赛综合评比第一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仅城区就有三资企业60多家,协议引进外资上亿美元。全市有汽车、轮胎、轻纺产品、土特产等56种商品出口到世界上的55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在投资领域、税费征收、土地征用、劳动用工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十分优惠的政策。
  世纪更替,千年之交。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堰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继《1998—2020十堰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的战略目标之后,市委、市政府又高瞻远瞩地规划建设“三路两港两站”,即建设至武汉、西安、重庆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设十堰火车站及武当山火车站。随着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十堰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凸现!
  在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东段之间的中国中央山地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堰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十堰
  Shiyan
  汉水入堵河,
  与孟达合攻上
  庸(今竹山)。
  南宋与金对
  峙,十堰所处
  的均、房、金三
  州是抗金的前
  线阵地。明成
  化年问房县、
  郧阳两次农民
  起义,声势浩
  大,屡败官兵。
  明末农民起义军长期以十堰附近的黄龙滩、
  老营仓等地为屯兵、练兵基地,多次与官军
  作战,为最后推翻明朝政权起到了重要作
  用。1931年5月,贺龙率中围T农红军第3
  军由洪湖转移鄂西北,同年6月克房县县城
  创建以房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
  争小,中原军区南路突幽部队建立了以武
  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广泛开展游
  击战争,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战场
  的作战。 (焦文敏)
  在百二河上拦河筑堰十道而得名。辖茅箭、
  张湾2区,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
  5县和丹江口市。面积23’720平方千米,人
  门341万,其中市区面积1 230平方千米、
  人口48万(2000)。
  秦汉属汉中郡。魏晋属利州。唐宋时分
  隶均州、房州。元属襄阳路。明成化十二年
  (1476:)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康熙三年
  (1664)湖广分置,t堰属湖北布政使司郧阳
  府。1911年后属湖北省郧阳县。1948年隶
  陕南行署。1950年2月复归湖北省建制。
  1 967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此建设,成立十
  堰办事处。1969年11月建立县级市。1973
  年2月升为省辖市。1994年9月将郧阳地区
  并入后仍称十堰市。
  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为大巴山余脉。
  地势南高:f匕低,中间平缓。武当山呈西北
  东南斜贯全境,主要山峰有苍浪山、蛤蟆
  山、武当山、伏龙山、赛武当山等。竹溪县
  境内的葱坪为全境最高峰,海拔2’740米;
  丹江口市潘家岩附近为最低点,海拔8 7
  米。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自陕西白河县
  入境,流经市区北部,与堵河汇集后注人
  丹江口水库,再南流襄樊、武汉人长江。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 5舟℃。1月平均气温2.5℃,7月平均气温
  28℃。年平均降水量837毫米。因北有秦岭
  山脉阻挡,冬无风寒,夏无酷热。冬夏长,
  春秋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区立体小气候明显。矿藏有铁、镍、石墨
  等,藏量有限,分布零散。汽车工业作为龙
  头产业,带动了机械加工、化工工业的迅速
  发展,轻纺、电子、食品加工业也占有一定
  地位。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林业较
  发达,森林覆盖率列湖北省首位。铁路有襄
  樊一重庆线横贯全境,公路有十堰一襄樊、
  十堰一房县一宜昌、安康一房县一襄樊等干
  线。航运沿汉水可上溯陕西洋县,通行150
  吨级轮船;向下可直达武汉,通行200~500
英文解释
  1. n.:  Shiyan City
近义词
十堰市
相关词
湖北行政区划地理县市建筑名胜古迹世界遗产教育
大学学院汽车院校旅游龙山风光慈溪
学校中学郧县地名乡镇省市百科大全
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郧西县张开竹山县张开郧县张开丹江口市张开竹溪县
张开茅箭区张开张湾区张开房县张开十堰方言张开十堰市市辖区
张开十堰市区金殿黄龙洞武当山天津桥
天柱峰老君岩龙头香玄岳门太子岩
飞升崖南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