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闞疃
闞疃鎮在縣城東南18公裏,居西淝河之陽,茨淮新河南畔,利鳳,利潁公路貫穿其中,成為利辛通往淮南,合肥主要通道。茨淮新河中段流經闞疃,建有樞紐工程,閘站結裾聯袂,拔地而起,厄塞水陸,控馭旱澇,為闞疃一大壯觀。
闞疃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500多年。據《左傳》記載:闞疃古名“房鍾”,北宋時稱“闞團”,後改為“闞疃”。1733年,闞疃隸屬於鳳臺縣豐和鄉;1806年設闞疃巡防外委;1948年設立闞疃縣,下轄1個鎮7個區;1961年設立闞疃區,下轄4個人民公社;1992年被阜陽市批準為副縣級建製鎮;1997年被11部委批準為國傢級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經上級批準增加4個居委會;2003年被省政府批準為中心建設鎮。 闞疃現轄4個社區居委會、3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256個自然莊;總人口8.9萬,其中鎮區人口3.1萬;國土面積116平方公裏,其中鎮區面積3.5平方公裏,全鎮整體圖形似蝴蝶狀。
闞疃獨具特色的小吃有十餘種。起湯麵條、蒸饃、包子、揉合子、鬍辣湯、火鍋、焦餅、擀烙饃、燙牛肉、五香燙驢肉、清蒸白洋鴨、板雞等,古已有名。今天,有的特色小吃如“王氏闞疃板雞”等,蜚聲全國。“闞疃正宗羊肉湯”選用當地上等整羯羊,加佐料,文火久煮而成,味道鮮美,讓人吃了一次想下次,其招牌挂到周邊縣市及蚌埠、合肥、南京、上海等地。“王氏闞疃板雞”,正宗嫡傳,風味獨特,香脆爽口,不油膩,可與符離集燒雞、德州扒雞相媲美
闞疃物華天寶,商賈雲集。古有九關十八寨的古會,後有七十二座廟、七十二眼井的繁榮景象;上世紀七十年代闞疃人走南闖北,販糧買布,秉承商藴,傳遞商譽;八十年代闞疃服裝業迅速崛起,服裝一度遠銷到14個省、市,鎮內外投資辦廠絡繹不絶;老大街百貨批發市場吸聚方圓幾十裏的小商小販,熱鬧氣息多年不衰,“淮北小上海”的美譽也由此而得。
闞疃物阜民豐,資源豐富。全鎮8.7萬畝良田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糧經飼比例為6:3:1;水資源豐富,茨淮新河、西淝河、利闞河相匯於此,“三網”養殖應運而生;茨淮新河兩岸的千畝金果林和村片林改造工程正孕育着效益;三萬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築成一道“增長見識、增加收入”希望綫;闞疃人民“勤勞、好客、思發展”的風氣正在悄然形成。 建立小麥良種培育基地1個,良種推廣率95%,種子包衣率100%,重點抓好紅旗、鄭港、茆廟、汪鬍、𠔌圩、汪圩、鬱湖的優質小麥生産;旱育秧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2.6萬畝,畝單産平均550公斤,重點抓好劉圩、宋圩、鎮東、安綆、八裏、袁新、新橋優質水稻種植;脫毒紅芋推廣面積8500畝;新建大棚生産基地一個,生産基地轄大棚蘑菇、大棚養雞、大棚養魚、大棚蔬菜四個示範基地,占地200畝,擁有大棚160個,大棚蘑菇主要生産雙孢菇、白蘑菇、平菇等産品,産品經過深加工遠銷河南、陝西等省市,年産值400萬元,利稅60萬元;大棚養雞主要是鼕、春、秋養殖AA肉雞,生長期三個月,年産值450萬元,利稅70萬元;大棚養魚主要是鼕、春、秋養殖黑魚、桂魚,年産值300萬元,利潤40萬元;大棚蔬菜主要是反季節蔬菜,年産值200萬元,利潤40萬元,重點抓好平等、解放、鎮東、民主、和平、公路反季節蔬菜種植;二是水資源豐富,茨淮新河、西淝河、利闞河相匯於此,“三網”養殖應運而生,重點抓好汪圩、𠔌圩、大橋、代圩、劉圩、袁新、張灣、鎮西、程楊水産養殖,推廣袁新、程楊水産精養,“三網”淡水養殖規模擴大到近萬畝,“淝河牌”水産品遠銷省內外,闞疃袁灣綜合養殖合作社是經利辛縣工商部門批準的全市唯一的農民互助合作社,該社擁有西淝河水面4000畝,精養魚塘33面,333畝,擁有網箱高密度養殖30畝,特種水産養殖15畝;三是區位優勢凸顯,省道S308綫、X224綫穿境而過,縣鎮村三級公路縱橫交錯構成“米”字形交通網絡;四是茨淮新河兩岸的千畝金果林和村片林改造工程正孕育着效益,緑色長廊、農田林網、村片林改造達1.8萬畝;五是建立兩個大型生豬供港養殖基地,年出欄2萬餘頭;1000衹以上肉雞養殖場10傢,特種養殖場2傢,動物良種推廣率90%,防疫率100%;六是農業生産種、管、産環節機械化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七是三萬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築成一道“增長見識、增加收入”希望綫,他們主要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從事木材、鋼材收購;八是在各行業中成立了科技專業協會,定期舉辦科學技術培訓班,邀請專傢和企業傢來講座,並從外地聘請了專傢實地指導,使全鎮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群衆通過聽專傢講課,自己實踐已掌握使用技術10餘種。九是在園林資源的開發上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
闞疃發展態勢良好。城建框架逐步拉大,以二層樓房為主的建築群層次分明、錯落有緻;鎮區內混凝土路面條條相通,有綫電視、自來水已走進百傢千戶;以闞疃養豬場、造船廠、茄尼醇廠為竜頭的民營企業方興未艾;以“鳳還巢、還巢鳳”為平臺的招商引資全面啓動;以羊肉湯、板雞為代表的餐飲小吃已成為闞疃鎮的一種招牌;依靠“以樹換路”工程,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以闞疃鎮東西客運站為載體的運輸産業形成規模,成為利辛縣南部通往各大城市的交通樞紐。 |
|
闞疃鎮為建製鎮,在縣城東南18公裏,居西淝河之陽,茨淮新河南畔,利鳳,利潁公路貫穿其中,成為利辛通往淮南,合肥主要通道。茨淮新河中段流經闞疃,建有樞紐工程,閘站結裾聯袂,拔地而起,厄塞水陸,控馭旱澇,為闞疃一大壯觀。登閘遠眺新河,青堤緑水,極目一色,陣陣帆船,漣漪泛波。晚間則星火粼粼,漁火點點,是觀光旅遊的佳妙之地。闞疃猴戲,遐爾聞名,每年秋末,集周有數百副猴戲擔遊藝各地。闞疃笑謔,妙語連珠,引逗皆趣,令人絶倒。闞疃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着八方來客,商業,飲食服務業90多傢,個體工商業800多戶,尤其是闞疃縫紉業十分發達,每年生産服裝400萬件,是準北地區最大的農村服裝市場,産品暢銷全國各地。
闞疃現轄4個社區居委會、3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256個自然莊;總人口8.9萬,其中鎮區人口3.1萬;國土面積116平方公裏,其中鎮區面積3.5平方公裏,全鎮整體圖形似蝴蝶狀。
闞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500多年。據《左傳》記載:闞疃古名“房鍾”,北宋時稱“闞團”,後改為“闞疃”。1733年,闞疃隸屬於鳳臺縣豐和鄉;1806年設闞疃巡防外委;1948年設立闞疃縣,下轄1個鎮7個區;1961年設立闞疃區,下轄4個人民公社;1992年被阜陽市批準為副縣級建製鎮;1997年被11部委批準為國傢級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經上級批準增加4個居委會;2003年被省政府批準為中心建設鎮;2005年闞疃鎮新設立4個社區居委會。
闞疃物華天寶,商賈雲集。古有九關十八寨的古會,後有七十二座廟、七十二眼井的繁榮景象;上世紀七十年代闞疃人走南闖北,販糧買布,秉承商藴,傳遞商譽;八十年代闞疃服裝業迅速崛起,服裝一度遠銷到14個省、市,鎮內外投資辦廠絡繹不絶;老大街百貨批發市場吸聚方圓幾十裏的小商小販,熱鬧氣息多年不衰,“淮北小上海”的美譽也由此而得。
闞疃物阜民豐,資源豐富。全鎮8.7萬畝良田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糧經飼比例為6:3:1;水資源豐富,茨淮新河、西淝河、利闞河相匯於此,“三網”養殖應運而生;茨淮新河兩岸的千畝金果林和村片林改造工程正孕育着效益;三萬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築成一道“增長見識、增加收入”希望綫;闞疃人民“勤勞、好客、思發展”的風氣正在悄然形成。
闞疃發展態勢良好。城建框架逐步拉大,以二層樓房為主的建築群層次分明、錯落有緻;鎮區內混凝土路面條條相通,有綫電視、自來水已走進百傢千戶;以闞疃養豬場、造船廠、茄尼醇廠為竜頭的民營企業方興未艾;以“鳳還巢、還巢鳳”為平臺的招商引資全面啓動;以羊肉湯、板雞為代表的餐飲小吃已成為闞疃鎮的一種招牌;依靠“以樹換路”工程,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以闞疃鎮東西客運站為載體的運輸産業形成規模,成為利辛縣南部通往各大城市的交通樞紐。 |
|
- : Kantuan Town
|
|
闞疃 |
|
大李村 | 五裏村 | 毛莊村 | 侯樓村 | 呂臺村 | 鬍圩村 | 袁灣村 | 徐灣村 | 朱圩村 | 宋圩村 | 劉圩村 | 李圩村 | 新橋村 | 張灣村 | 八裏村 | 宋臺村 | 仁李村 | 茆廟村 | 五裏孫村 | 𠔌圩村 | 鬱湖村 | 安更村 | 崔園村 | 代圩村 | 後康村 | 安海村 | 靳圩村 | 程樓村 | 汪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