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安徽 >亳州 > 利辛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ixin County
  郵編:236700 代碼:341623 區號:0558
  拼音:Lì Xīn Xiàn 英譯:Lixin County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境南部,東靠蒙城縣,南連潁上縣、鳳臺縣、潁東區,西接太和縣、潁泉區,北鄰渦陽縣。總面積1950平方千米。總人口152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19個鎮、7個鄉: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西潘樓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王市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鬍集鎮、展溝鎮、程傢集鎮、中疃鎮、望疃鎮、雙橋鄉、春店鄉、劉傢集鄉、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丹風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處淮北平原中西部。西淝河、茨淮新河和阜蒙新河流經縣境。年降水量842毫米,年均氣溫14.9℃。國傢糧食生産基地。特産有茨淮新河大閘蟹、淝河鯽魚。京九、濉阜鐵路過境,界埠高速以及202、305、308省道穿境。西淝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古跡有春秋楚國伍奢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Overview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北部,2000年從阜陽劃屬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縣位於亳州市東南部,北鄰渦陽,南連潁上、鳳臺,東靠蒙城,西接潁東區、太和縣。地處東經115°54′—116°31′,北緯32°51′— 33°27′之間。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轄26個鄉鎮、668個村居民委員會,7182個村民小組,耕地11.70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142萬人(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占93.74%。
自然生態 Natural ecological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嚮為東南風,次之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嚮東南風。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縱橫,道路交織,四通八達,水陸稱便。縣境內有骨幹河道4條、大溝53條,總長750公裏,通航106公裏,兼收蓄泄漁航之利。西淝河,古稱夏肥水,自西北而東南蜿蜒 穿過縣境中部;芡河,古稱沙水,亦稱濮水,自西北而東南逶迤流經縣境東部;阜蒙河,1958年開挖人工河道,橫跨縣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開挖人工河道,自西而東貫通縣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闞疃樞紐8項工程結裾聯袂,拔地而起,控馭南北,蔚為壯觀;兩岸青堤緑水,帆船絡繹,鳥語陣陣,漁火點點,呈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縣境內有主幹綫公路6條、支綫公路23條,總長 461.4公裏。S202綫省道,自東北而西南穿過縣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東橫穿縣境中部,成為重要交通動脈。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並投入運行,極大地方便了利辛與外界的聯繫。另有鄉村道路412條,總長1581公裏,可行駛中型機動車輛。濉阜鐵路,直穿縣境,設置4個火車站,為運送旅客、集散工農業半成品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傢必爭之地。先秦,為吳、楚邊境隙地,屢成陳鏖戰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蕩率師伐吳,先於豫章,次於乾溪,吳人敗其師於房鐘。乾溪,即今張村鋪一帶;房鐘,即今闞疃集。公元383年,秦晉淝水之戰,境內為晉掩擊破秦重戰場。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潁州,下蒙城,境內為勵兵秣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軍起義,劉洪立、王之重、江臺陵等,相繼揭竿竪旗,聚衆響應張樂行。公元1863年,捻軍主帥張樂行集中20萬人馬,與清軍决戰於張村鋪。公元1898年,閆好文、要韶等再次聚衆結捻,起義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國共産黨相繼在王人、馬店、牛拐灣、鬍集蔣疃、張村鋪建立黨組織。1927年2月,張躍祖、李懷恩、鄧友蓮等,成為境內第一批中國共産黨黨員。1929年4月9 日,在阜陽舉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中,中共王人、馬店、牛拐灣黨支部,組織了數千名農民協會會員參加了起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境內有大批熱血青年,投奔中國共産黨,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獻出了寶貴年華,許多人成為人民解放事業,建設祖國的優秀人才,有270多人為國捐軀。
  
  利辛先秦分屬鬍子國、陳國、州來國地。秦分屬汝陰、下蔡縣地。漢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縣地。明屬亳、壽、潁州和蒙城縣地。清、民國分屬阜陽、鳳臺、渦陽、蒙城4縣地。1964年7月29日,國務院批準析阜陽、渦陽、蒙城、鳳臺4縣部分地區置利辛縣;1965年5月正式成立利辛縣;因縣城居於利辛集而得名。
  
    1997年,利辛縣面積1950平方千米,人口128萬,轄19個鎮、7個鄉: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孫集鎮、汝集鎮、王人鎮、鞏店鎮、永興鎮、王市鎮、中疃鎮、鬍集鎮、展溝鎮、望疃鎮、西潘樓鎮、馬店孜鎮、程傢集鎮、大李集鎮、劉傢集鄉、孫廟鄉、雙橋鄉、春店鄉、丹鳳鄉、紀王場鄉、新張集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327028人,其中:城關鎮46928人,闞疃鎮79413人,張村鎮72206人,江集鎮62740人,舊城鎮49595人,西潘樓鎮52499人,孫集鎮38005人,汝集鎮 59868人,鞏店鎮64860人,王人鎮52802人,王市鎮49229人,永興鎮45701人,馬店孜鎮58390人,大李集鎮48103人,鬍集鎮 70920人,展溝鎮34864人,程傢集鎮49720人,中疃鎮56121人,望疃鎮49712人,雙橋鄉40926人,春店鄉37695人,劉傢集鄉 43456人,紀王場鄉42143人,孫廟鄉44227人,新張集鄉44222人,丹風鄉32683人。
    2002年,面積1950平方千米,人口139.3萬人,轄219個鎮、7個鄉,668個村委會。
地方資源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以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為主,種植業主要包括麥類、豆類、雜糧、油料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林業主要有桐、椿、楊、桑、槐、榆等樹木;畜牧業以養殖大牲畜、牛、豬、羊、兔、傢禽等為主;水産業以魚類為主。
  地理位置及交通
交通
  利辛縣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鐵路、公路、水運條件好。現已形成公、鐵、水綜合運輸網絡,京(北京)九(九竜)鐵路從縣域西部穿過。內河航運有茨淮新河、阜蒙河、西肥河。
農業
  由於工農業生産較好,交通便利,促進了商貿繁榮。全縣有各種商業機構主要經銷各種糧油、食品、紡織品、百貨、日雜、建材、五交化以及各種農用生産資料等。現有農機、汽車修配、化肥、釀酒、塑料,飼料、針織,製帽、織布、絲綢,造紙、印刷、面粉、食品等工業,鄉鎮工業發展迅速,主要産品有建材、絲綢紡織品、篩網、草帽等。
行政區劃
  利辛縣轄19個鎮、4個鄉: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西潘樓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王市鎮、朱集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鬍集鎮、展溝鎮、程傢集鎮、中疃鎮、望疃鎮、劉傢集鄉、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
著名人物
  【伍子胥】(前?----484年)名員,春秋楚國乾溪(今利辛縣西北部,傳說又叫“陰陽城”)人,吳國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帶太子建之子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遂成為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太宰喜乘機進讒,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夫差聽信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着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果然為越所滅。
  【李黼】字子威,生於元成宗大得二年(1299年),祖籍天官李。其父李守忠官工部尚書。泰定四年(1327年),30歲的李黼在大都(今北京),獲廷試第一名,以明經魁多士,授翰林修撰,後轉江西行省朗中,入為國子監丞,遷宜文閣監書博士,兼經筵官,及升秘書太監,拜禮部侍朗。奉旨詳定中外所上封事。已而廷議內外官通調,授江州路總管。元惠宗(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夏五月,羅田販布人徐壽輝見官吏腐敗,法紀蕩馳,各族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乃率衆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正月已末,義軍攻下武昌,逼進江西。時任江州路總管的李黼,扼守九江湓口城,阻擋徐壽輝義軍。二月甲申,義軍進抵九江湓口城,分省政事禿堅不花自北門逃跑,黼引兵登城,義軍已至甘棠湖,焚西門。繼轉攻東門,黼轉救東門,義軍已入城,遂與之巷戰,被義軍包圍,從背後將黼刺落馬下陣亡,卒年55歲。其侄子李秉昭(李冕第三子)亦從戰陣亡。李黼死後月餘,朝廷追封隴西郡公,謚忠文。詔立廟江州、賜額曰崇烈。
  【侯寶璋】(1893—1967),闞疃集人,著名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傢。1934年發表我國第一部《病理組織學圖譜》,用繪圖的方式,把病理學的基本病理改變,簡易明了地表示出來,形象而真實地給人以深刻印象。是年,獲得羅氏基金的資助,去倫敦大學熱帶病研究所工作一年。1942年先後發表《為司馬相如的病下一診斷(中國糖尿病史)》、《醫史叢話》、《中國解剖學史》。1943年發表《中國牙醫史》。1946年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的邀請,赴英講學。1948年受聘於英國教育部任香港大學醫學病理係主任教授,曾代理院長職務。1954年曾相繼發表《中國天花病史》、《瘧疾史》、《楊梅瘡考》。1956年發表《原發性肺癌與華枝睾吸蟲感染的關係》,第一次提出並證明了寄生蟲在人體肝內寄生可以引起惡性腫瘤,因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重視。寶璋的科研成就,在國際上亦享有盛譽。先後發表論文50多篇,著書3部,1961年香港大學授予其榮譽科學博士,並推薦其為英國皇傢學會病理學會終身會員。執教近50年,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醫學科學人材,成為我國著名的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傢。曾任北京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兼病理學教授,被選為全國第四屆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總會理事。1967年3月12日,因急性心肌梗死病逝,骨灰存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侯廣忠】(1953—2004)著名水電專傢。1959年畢業於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59年任浙江黃口水電工程處技術員,1961年在新安江水力發電廠工分場任主任,1980年葛電廠水工分場主任、生技處副主任工程師,1983年任葛電廠副總工程師,1990年葛電廠廠長,1991年獲得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獲得湖北省貢獻專傢稱號,1994年獲教授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199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管應朋】(“萬人迷”,1932--1991)著名民間花鼓戲藝人,為安徽省花鼓戲“四大名旦”之一,與“一條綫”、“小白鞋”、“草上飛”齊名。傢居利辛縣程集鄉管樓村。青年拜師從藝,蓄發梳辮,飾蘭花(花旦),名重一方。1956年郭子貴先生整理新編並執導“花鼓戲大走場”,由“萬人迷”管應朋出演,先後參加了阜陽地區、安徽省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均獲特等奬,而後被選調進京在懷仁堂為中央領導人演出。“花鼓戲大走場”又稱“花鼓戲壓花場”、“遊場”,根據“萬人迷”的基本功底為基礎進行再創作,將農村婦女日常生活與勞動動態:喂雞、簸簸箕、薅草、提鞋、扭腰、閃腰等用舞蹈表現出來,揉合進傳統“花鼓戲大走場”中,一連串的舞蹈動作富有生活情趣和美感。“萬人迷”的身段優美靈動有絶活,扭腰、聳肩,背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節律地顫動如水波蕩漾,極有神奇魅力。當年總政文工團、空政文工團曾有多人隨後前往渦陽縣梆劇團學藝而終不能得其要領。“萬人迷”72歲高齡時,主演“九女撲傘”劇目,在全省獲得大奬。“萬人迷”,出身傢境貧寒,係遺腹子,識字不多,悟性高,記憶力強。可演劇目上百種。學花鼓戲,其老師為山東藝人藝名“洋紅芋”者。
  【孫逸久】(1906—1996)著名農民書法傢。阜陽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書法傢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他8歲臨帖學書,楷書攻研嚴趙,行草師承張旭、懷素,苦學苦練,鍥而不捨,至13歲即有名氣,常為鳳臺縣城諸大商號寫楹聯匾額,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時代,已有相當造詣。其書法功力深厚,技巧嫻熟,師古而不泥古,得其神韻而法其自然。不少作品參加阜陽、廈門書法聯展,亦被部分報刊采用發表;展出的巨幅草書“壽”字,被收入聯展紀念册。1985年孫逸久雖壽高八十,仍揮筆不止,頻頻潑墨,有4幅作品參加連雲港市、阜陽地區書法聯展,一部分作品在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巡回展出。鄭州黃河碑林有他的“源流天上,氣貫中原,澤被華夏”大幅翰墨,挺拔蒼勁,蔚為壯觀。
旅遊資源
  【伍奢塚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代,位於利辛縣西北20公裏,孫廟鄉廟李自然村東北500米,老母豬港南岸。遺址呈𠔌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塚在此而得名。塚上文化堆積層為38米,塚下為18米(河堤剖面),塚南100米處遣仍土城墻,東西長140米,基寬3米,高出地面半米許,城墻北側發現有古井,鍋竈遺跡等。六十年代,曾發現有石斧、骨針、陶網附、紅燒土等。1980年以來,地面採集大量文物標本,經專傢鑒定,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物。其上層夾雜着東周至漢代遺物。該處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禪陽寺】位於馬店鄉瀋營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鄰黑土溝,遺址現狀為一處中間略高、四周低緩的坡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採集有鴨嘴形、扁鑿形(表面有凹槽)、圓錐形鼎足。器形有夾砂紅陶藍紋罐形鼎,腹飾寬凹藍紋的夾砂厚壁缸等。時代稍晚的陶片,其紋飾有大方格紋、方格填綫紋、小方格紋、藍紋和繩紋等。陶色以紅陶為主,黑陶較少。距地表10釐米以下,有大量紅燒土,可能是陶窯或房屋遺跡。從採集標本分析,禪陽寺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分為早晚二期,其早期屬大汶口文化,晚期屬河南竜山文化。在遺址中曾採集到銅箭鏃、蟻鼻錢、楚國貨幣等東周文化遺物,說明該遺址亦有東周文化層存在。已列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溪“陰陽城”】乾溪在張村南70裏,俗稱“乾溝”,位於西淝河北岸自管臺子至亳州城父南有一條大溝叫“乾溪溝”;西淝河南岸自管臺子至王人鄉南儲寨有一條小溝,亦稱“乾溪溝”,俗稱“乾溝”、“趕雞溝”。北乾溪溝較直、較深,且河道變遷不大;西淝河以南河道變遷較大,南乾溪溝自西淝河至老母豬港上段被填塞,僅餘王人鄉至永興15公裏東西橫溝。春秋晚期吳楚之間頻繁交戰,爭奪徐、陳、蔡、州來諸國,乾溪地方屬吳楚貫例部,楚國為北宋、鄭,東防強吳,常陳兵於淝淮之間,於西淝河乾溪入口處築城屯兵,宜攻宜守,實為戰略要地。當地居民相沿傳呼乾溪入淝口兩岸叫“陰陽城”。在周傢歡村與白廟村之間,多次發現陶網墜、蟻鼻錢(楚國貨幣)、銅鼎、銅鏡、銅劍、車馬器等。在南至莊汝、西至魏樓、北至管臺子、東至趙樓,跨河2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發現過3座木橋遺跡,橋礅全是柏樹,每根直徑70釐米。
  【東城西城】東城位於縣城西13公裏,城址東西1.5公裏,南北1公裏,呈長方形,土城墻已夷平,而東、北兩方城河尚存。城中曾發現灰陶圈井。城東有一處西漢墓群。墓葬出土隨葬器物有灰陶鼎、豆、壺、舫、罐、銅釜、洗及灰陶俑等。西城位於縣城西27公裏王人集東側。城址南北1.5公裏,東西0.5公裏,城墻已夷平,西、北兩方護城河尚存。西城河沿岸,暴雨後常可揀到蟻鼻錢(楚國貨幣)。城東500米的李寨村有一處漢墓群,出土有新莽貨幣,並書生發現有繩紋陶圈井。
  【紀傢塔】位於利辛縣西北19.5公裏,孫集鎮孫園村東南700米,紀大莊西100米。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體七層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邊形,每邊長148米,塔高約10米。塔房原有一寺廟,已毀。此塔係仿木結構磚塔。第一層高約2.2米,其他各層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二、三層外檐口及六角轉變處,均砌一磚挑檐和一磚挑出飛檐。塔身第一層東南距地表64釐米處嵌青石碑一塊,碑高42釐米,寬82釐米,碑文字跡不清,衹落款處有“嘉慶五年”、“蒙城舉人李××撰”尚可識。第二層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額一塊,鎸刻隸書“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層至第七層東南方向,每層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龕。塔身無窗,塔內中空,無塔心柱,每層衹有“十”字形橫木交叉支撐。塔頂為緑紅彩柚葫蘆形按尖,中心以鐵釺貫穿鞏固。全塔玲瓏剔透,保存基本完好。是全省現存最小的古塔。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節孝坊】位於利辛縣西北18公裏,孫集鎮政府西700米,孫集至葉馬劉公路北側。是清代光緒皇帝為表彰孫蘭芳之母陳氏忠貞節孝,教子有方,禦批“聖旨”所立。整體結構係用青石刻製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組成,高3.26米、寬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積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頂部為透雕“二竜戲珠”雕工精湛,兩邊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圖案否具有中攜刻楷書“聖旨”二字,字體莊重邊刻有“二竜戲珠”與頂部相呼應。中段中間為“節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竜戲珠”圖案,石碑兩邊竪有對聯,對聯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圖案,碑文略。下段為“節孝坊”底座。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鬍橋古橋】位於利辛縣東25公裏,望疃鎮蘆溝集東北600米,鬍橋莊西南100米。該橋橫跨工、芡河之上,全長14米,橋梁為5孔,橋面寬4米,磚石結構。橋面用長方條石鋪成,橋礅呈梭狀形,底部用圓柱狀基石鋪墊,上部用青灰磚砌成。整個建築古樸莊重。自明嘉靖時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間屢有修葺,現有清道光貳拾壹年五月《重修鬍傢橋碑記》供考。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伶墓】民國乙醜《渦陽縣志》:“李門集東八裏有劉伶墓”。今三裏灣鄉劉土樓,舊稱劉伶集,集南有劉伶廟,民國初年廟已拆除,遺有殘碑。集側有一荒塚,當地居民皆指稱為劉伶墓。劉伶,西晉沛國人,“竹林七賢”之一。沛國,漢高帝改泗水郡置郡,東漢改為國,東晉復為郡。轄境相當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沛、豐等縣地。劉土樓位於西淝河東、北各11公裏,當在沛國境內,典籍註為宿縣人,未聞宿縣有劉伶墓。
  【劉廷墓】位於縣城西18公裏,張村鎮白廟村,墓塚高大,面積約300平方米。劉廷,字省吾,南昌人,明萬歷初都督劉顯之子。隨父出徵,作戰勇敢,以功由守備升至總兵,身歷百戰,於諸將中最驍勇。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與清兵大戰於阿而裏達崗,因地勢不熟,遭清軍夾擊陣亡。劉廷死,舉朝大悚。其所用鑌鐵刀重60多公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天啓初贈少保。《明史》有傳。
  【舊城】位於利辛縣城東北18公裏,芡河東岸。城址東西1.25公裏,南北1.5公裏。城址地表可採集到灰陶四分式捲雲瓦當,繩紋簡瓦,幾何形空心磚側表摸印菱形,方援紋磚等漢代遺物。城址外曾發現規模較大的漢磚石墓。墓葬石門,雕刻有朱雀圖案及鋪首街環。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着:越王坐舊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橋,禦花園,報恩寺,四門出棺越王死。東部大蔣灣,南有雲蒙山,西靠運糧河,北邊老竜灘。
  【傅營六地委駐地】位於縣城西北32公裏柳西鄉傅營莊。1946年11月底,中央軍委决定成立豫皖蘇軍區。1947年10月12日,豫皖蘇軍區黨委根據中原局“變淮河為內河,使平漢路東西連成一片,並使豫皖蘇與鄂豫皖確實相接”的指示,决定成立六分區、六地委。10月22日,在亳縣立德寺召開六分區第一次會議;0月24日,分區機關活動在張村鋪、高公廟一帶,六地委、六分區駐於傅營。1949年1月,根據中央《關於在全國解放區行政管轄省縣原邊歸界》的指示,豫皖蘇六分區、六地委隨之撤銷。駐地原有一個院落,現僅存舊房兩間。
  【劉傢集烈士陵園】位於縣城東北12.5公裏,劉傢集大街西側60米處。陵園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碑祭後邊南北五排,每排東西5座,共計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區十一團(曾用竜山部隊代號),分析敵情後,按照六分區電令北返,打擊敵新編七十四師,配合華野大軍即將開始的豫東戰役。途中暫住劉傢集鎮劉染、戴莊、張莊、徐莊一帶。國民黨新編七十四師駐望疃董集踞點1200餘人,嚮我駐地搜索進犯。蘇區十一團團首長觀察敵情後,立即命令部隊從三面阻擊敵人。經過一白天的激戰,終以取得勝利。為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縣人民政府於劉傢集南頭建一烈士陵園。由於陵園占地面積較小,已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1999年利辛縣政府决定將陵園遷移新址。該烈士陵園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廣大幹群和青少年學生前來憑吊祭掃,緬懷先烈。
  【利辛縣烈士陵園】利辛烈士陵園原名路集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20公裏處的路集。這裏埋葬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遺骨。他們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198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興建,2003年12月縣人民政府出資重修擴建並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整個陵園長110米,寬90米,紀念碑高10米,氣勢恢宏,古樸莊重,依“山”傍水,鬆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之凝重肅穆,又有園林之秀麗清新,集瞻仰、遊覽兩種功能於一體。原安徽省委副書記、省人大主任王光宇為紀念碑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鄭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是利辛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鷺洲國傢級水利風景區】
  白鷺洲水利風景區白鷺洲攔河大壩位於利辛縣闞疃鎮境內,距縣城20公裏,總占地面積1800畝,其中水面600餘畝,是一個依托茨淮新河水利工程新建的,集自然生態、休閑度假、水利文化展示和康體運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自2006年開始建設,目前已經具備對外開放能力。
出土文物
  青銅鼎、金錯刀、大布黃千、陶俑、陶鼎、陶舫、陶壺、鎏金銅佛像、瓷壺、陶網墜、石箭鏃、絲綸誥命
掌故傳說
  【“響場”和“水牛地”】利辛縣汝集鎮四新村冉郢莊西有一土丘,高一米許,面積近十畝,當地人稱之為“水牛地”。緊挨“水牛地”西南角有一面約五畝的池塘,傳說過去是冉曉豐的“響場”所在。
  冉曉豐,明朝大財主,有良田“雙千頃”,肥騾壯馬成群,還有12頭一模一樣的水牛。他遣人像架木橋一樣,在塘中立樁,橫梁,鋪板,吊鈴,造就一座別出心裁的打𠔌場,叫作“響場”。脫粒𠔌物時,二十八盤石滾魚貫入場,每盤石滾套三匹馬拉,拖兩個石耮子,浩浩蕩蕩,如巨竜盤舞。“響場”隆隆震顫,底面係滿的數千衹銅鈴齊鳴,與馬鈴聲、滾臍摩擦聲匯成強音,響徹雲霄,傳遍十裏八鄉。此時,聲到之處若有打場者,其打下的優質糧會人神不知地跑入“響場”,剩下的衹是些秕子。因此,冉傢越來越富,鄉裏越來越窮。後來人們知道了此事,不敢與冉傢同時脫粒,並對冉曉豐恨之入骨。
  一個晚霞滿天的黃昏,牧歌聲中,冉傢十二頭豐肌肉臀的水牛吃飽歸來,像往常一樣歡快地下到莊後小河裏飲水,河水、水牛被晚霞染得彤紅彤紅的。水牛喝足水,一一昂起頭,牛倌數一數,竟是十三頭。冉曉豐聞訊後,聯想起昨晚的夢----義軍領袖張獻忠變成老水牛闖進他傢亂抵人,不禁打了個寒戰,愈想愈覺得此事蹊蹺,疑心多出者是不祥不物,於是命人係紅綢於水牛角作標記。翌日,果然依舊又增加了一頭。可惜這頭神奇的水牛,因角上無紅綢在河邊就死於屠刀之下,血淌得很多很多,一直流到小河裏,河水變成了血水。從此,冉傢在農民“均田免糧”的呼喊聲中,日趨衰落,幾年後便傢破人亡,豪華的住宅夷為平地。傳言說,冉傢莊園是“水牛地”,冉曉豐冒犯了水牛神,所以惹出此禍。
  昔日赫赫有名的冉曉豐,如今知曉者甚少,他的“響場”和豪宅也早已蕩然無存。然而,其留下的神話傳說卻代代相傳,讓後人們去思索,去品味。
  【李捨命探伍塚】春秋後期的楚國大夫伍奢,因直言敢諫被楚平王殺害,葬於乾溪城(今利辛縣汝集鎮北部邊緣一帶)東南十六裏的老母港南岸。伍奢塚又高又大,占地十畝,上面修有廟宇。廟院當中香火池旁有口大井,黑咕隆咚,不知有多深。曾有好事者把一隻鴨子放進井,後來鴨子從老母豬港裏浮出。因此有人推測這口井與老母豬港相通連;也有人說這座古墓是空的,下面造有宮殿,藏着大量金銀、珠寶和仙丹。井到底通到哪裏?地下究竟有什麽?好奇者想知道,貪欲者想占有,但卻無人敢去試探。
  話說塚南一裏有個廟李莊,莊上有個年輕人,好逸惡勞,三十出頭還是光棍一條。他身粗力壯,不信神,不信鬼,天不怕地不怕,與人打架以死相拼,混了個“李捨命”的外號。有一年秋後,李捨命和幾個遊手好閑者轉悠到廟上,有人提起古墓之事,把墓下描述成仙山瓊閣,李捨命聽得心醉魂迷,决心探塚尋寶。衆人積極支持,很快備一大筐,周圍等距拴牢四條又粗又長的繩,另拴一條綴滿鈴鐺的細繩作聯絡用。李捨命手持火種坐入筐內,四人握繩徐徐往井下投放,繩將盡,筐着地。李捨命搖亮火種,發現北面有一石門緊閉,用力推開,裏面燭火通明,原來是間石屋,頂呈拱形,四壁光滑,地面潔淨。一黑漆棺木用四根鐵鏈懸吊於石屋正中,棺前擺放着鮮桃等供品。棺右側挨墻坐一位銀發老婦,在用簸箕簸黃豆,見李捨命來,忙起身抓一把黃豆塞到他手上。“俺要這幹啥!”李捨命不樂意,把黃豆扔了,心想:此處沒別的寶物可取,那供桃肯定是仙桃,俺何不搞一個吃了成仙去?於是,他一步近前,抓起一個供桃,轉身跨出石屋,坐入筐內,搖動細繩。上面的人聽到鈴聲,立即拉繩提筐。筐剛動,幹涸的井底忽然汨汨冒水,急劇上漲,且冰冷刺骨,馬上就要漫過李捨命頭頂。李捨命驚慌失措,渾身哆嗦,手中供桃被抖掉,井水隨即下落。李捨命上來後,胸部以下全濕了,如落湯之雞,脫換衣服時,從輓着的袖子裏掉下一粒豆子,撿起一看是金子,他後悔得直跺腳。次日,李捨命身上所濕之處開始潰爛化濃,疼痛難耐,四處求醫,不見好轉,數月後一命嗚呼。
  這個神話故事,在當地從清朝一直流傳至今,不少人從中受到啓發,曾有人寫下這樣一首打油詩:“捨命探伍塚,惹禍送了命。成仙憑苦修,豈能有捷徑?”
  【解甲集】馬店集西八裏有一所小學叫解甲集小學,春秋戰國時這裏是一個小村落。傳說伍子胥逃難懷抱幼主熊勝曾在此解甲救飯。18年後伍子胥伐楚路過此地,當地人才知道當年解甲求飯的武士就是大將軍伍子胥。為紀念他的忠貞,相約在這個地方興個小集,取名“解甲集”。兩千多年來,風雲變幻,改朝易代,小集興衰不定,終至湮滅,而解甲集之名仍深深地嵌在當地人們的記憶中。
  【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相傳伍子胥保太子建幼子逃往吳國,來到現在的大李集的烏江邊,衹見江水洶涌,咆哮湍急,近處沒有渡船,遠處又有追兵,猶豫間,戰馬似解人意,突然前蹄騰空,昂首嘶鳴,意欲馳騁。伍子胥情急之間,勒緊繮繩,猛拍戰馬,躍入江中,如輕舟利箭,倏忽間渡到對面。後人為了紀念伍子胥忠貞保主、忍辱負重的高尚品德,於打馬渡江處修建了五孔橋和七孔橋。
  【霸王溝】從渦陽楚店集到利辛城南邵渡口,有一條大溝叫“車轍溝”,舊稱“霸王溝”,傳說是西楚王推車留下的。相傳項羽有一天逃難來到楚店集(舊稱楚殿集),正趕上陰雨連綿,道路阻斷,不少旱路客商被睏。難以入夏水(西淝河古稱)乘船販運。有一????商願出高價雇人用獨輪車把????推到西淝河岸上船,因雨水太大,沒有人應承。項羽當時十幾歲,卻生的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在泥濘的土道上推起車來不覺費力,一口氣推了30多公裏,直到河岸,把????送到船上。項羽推車過後,路陷數尺,雨水順車轍嚮南而流,越衝越寬,周圍百姓乘勢順車轍疏瀎,越挖越深,年復一年便成了一條大溝。後來人們纔知道推車的就是楚霸王,便稱這條溝為“霸王溝”。
  【不怕丟官的夏御史】張村鋪人夏之臣,是明朝萬歷癸末年(1583)進士。明萬歷十二年(1584),任河間縣知縣,上任後訪察民情,修堤建橋,築路瀎溝,縣民十分愛戴,後以政績卓著,升為監察御史。萬歷二十三年(1595),黃、淮泛濫,下遊的四陵(今江蘇清江市)水患十分嚴重。由於清口(即泗口)腰鋪高堰阻水,淮河不得暢流入海,水害日甚,河臣急的無法。有個姓張的治水大臣,建議闢開堵水的高堰,神宗朱翊鈞大怒,幾乎要砍掉姓張的人頭。因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三代祖墳都在清口下遊的舊竜嘴,一旦决開清口腰鋪堤堰,舊竜嘴就要被洪水衝淤。明朝歷代皇帝一直聽信堪輿傢之說,認為黃、淮匯於泗口,皇族陵寢得受真竜天子之氣,明朝萬代基業全賴於此。自洪武以來,歷經十餘朝二百多年,治水大臣為了討好皇上,不是導瀉,而是在舊竜嘴上遊打壩築堰,年復一年,越築越高,打了母堰,又打了子堰,耗費銀兩數百萬,舊竜嘴仍然浸在水裏。明知打堰築堤無濟於事,百害無一利,但誰也不敢提出扒堰放水。夏之臣受命視察災情,深知其弊,又深知其險,若直言相諫,必然獲罪惡;若沉默不語,有失監察御史之責;若隨聲附和,又不願違着良心,坑害黎民百姓。思慮再三,决定丟官為民請命,便上書直陳利害,指出歷代河臣媚上欺下,害國害民,徒信風水之說的弊端。言詞激越,慷慨激昂。奏疏送到工部,都為夏之臣擔驚受怕,又為夏之臣直言上書所欽敬。復奏皇上,神宗看到夏之臣冒死直諫,準奏施行。至此,淮河水才能從清口順流而下。
  【落鳳池】馬店集西八裏莊附近有個人成分土𠔌堆,為禪陽寺舊址。土𠔌堆下埋有一眼井,當地人稱“落鳳池”。相傳春秋晚期,楚平王昏庸,聽信費無忌讒言,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和兄伍尚,迫使伍子胥逃往鄭國,與太子建父子相會。太子建被鄭定公謀殺,子胥怕禍連幼主勝,便攜勝及勝母馬夫人投奔吳國。行至楚地,遭費無忌帶兵追殺。途經一小村,馬夫人實在走不動了,孩子又啼哭不止,此時追兵將至,萬分秒必爭危急,馬夫人對伍子胥說:“伍將軍保幼主先逃吧!”說罷,乘子胥不備投井自盡。伍子胥悲痛不已,衹好搬塊石頭蓋住井口,尋路嚮吳國方向逃去。18年後(前505),伍子胥領兵伐楚,途經此地,小村莊已不存在,打聽後纔知道是楚兵放火所為。子胥尋到水井處,搬掉石塊,撈出馬夫人的屍骨葬於井旁,後人建廟宇祭祀,取名禪陽寺。該寺清朝時毀於一場大火。
  【坐懷不亂】利辛縣展溝鎮西南八公裏許的柳林村,傳說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展禽(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地方。古時的柳林村原為一片茂密的柳林。在一個深秋的傍晚,展禽單身路過柳林,忽遇傾盆大雨,衹好在一棵大柳樹下避雨。恰在這時,有一位美貌的少女也到此避雨,與先到的展禽相對而坐。展禽目不斜視,旁若無人。被暴雨淋得渾身發抖的少女見展禽如此正派,便起身嚮他求助:“先生,您看俺衣衫單薄,冷得難以支撐,請想個辦法幫俺驅驅寒。”展禽答道:此處前不着村後不挨店,我也沒帶避寒之物,你讓我如何為你驅寒?”少女央求坐在展禽懷裏,以溫身驅寒。展禽急忙推辭:“萬萬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於我懷,更是有傷風俗。”少女再一次施禮懇求道:“世人都說展大夫為人聖賢,品德高尚,小女子雖坐懷中,衹要大夫您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傢中老母便無人服侍,您救我就是救了我們母女!”這時的展禽再無推托之詞,衹好說:“請便吧。”於是少女坐到展禽懷中。暴雨如註,一夜未停。展禽懷抱如花似玉的少女,閉目端坐,絲紋不動,如雕塑一般,無思無念。漫漫長夜竟不知溫香在懷。天明,雨過天晴,得恩於展禽的美少女不勝感激地贊道:“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真名不虛傳。”從此,世人便稱展禽為柳下惠。
英文解釋
  1. n.:  Lixin County
近義詞
利辛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中學臨潁二高安溪鐵觀音昌藝茶業
包含詞
利辛縣中醫院利辛縣啓明中學利辛縣烈士陵園
利辛縣人民醫院利辛縣糧貿賓館利辛縣????務管理局
利辛縣衛生防疫站利辛縣紅十字醫院利辛縣教育電視臺
利辛縣電化教育館利辛縣電大工作站利辛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利辛縣廣播電視大學利辛縣盛利鞋業有限公司利辛縣盛利皮革有限公司
利辛縣城關鎮錦綸化纖廠利辛縣電化教育中心利辛縣百貨大樓利百賓館
安徽省利辛縣消殺藥劑廠利辛縣望疃鎮防保站利辛縣馬店孜鎮防疫站
利辛縣城關鎮防疫站利辛縣雙橋鄉防保站利辛縣張村鎮防疫保健站
利辛縣展溝鎮防保站利辛縣鬍集鎮防保站利辛縣紀王場鄉預防保健站
利辛縣劉傢集鄉衛生防疫站利辛縣丹鳳鄉防保站利辛縣鞏店鎮防保站
利辛縣地稅局信息中心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馬店鎮葉寨村後孫莊利辛縣力霸鞋業有限責任公司
利辛縣仿玉雕夜光工藝畫匾廠利辛縣新張集鄉江天竜鞋業總廠
分類詳情
張開劉傢集鄉張開城關鎮張開舊城鎮張開雙橋鄉張開永興鎮
張開張村鎮張開孫廟鄉張開闞疃鎮張開鬍集鎮張開鞏店鎮
張開望疃鎮張開江集鎮張開西潘樓鎮張開孫集鎮張開汝集鎮
張開王人鎮張開王市鎮張開馬店孜鎮張開大李集鎮張開程傢集鎮
張開中疃鎮張開春店鄉張開紀王場鄉張開新張集鄉張開展溝鎮
張開丹鳳鄉丹風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