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434101 代码:421024 区号:0716
拼音:Jiāng Líng Xiàn 英译:Jiangling County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7年末)。
全县辖7个镇(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郝穴)、2个乡(马家寨、秦市)。共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省管江北监狱、三湖、六合垸农场在辖区之内。县政府驻郝穴镇。
地形西高东低,较为平坦,海拔高程在25.3米(沙岗镇九甲湖电排)至40米以上(马家寨乡文新村五家河)之间。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主要湖泊有三湖、白鹭湖。年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84毫米。
矿产资源有石油。省级公路连接东西各乡镇。1982年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有清咸丰九年金火工甘福兴铸造的镇安寺铁牛。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贺龙、周逸群等领导的工农红军创建的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
|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373027人。
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邮编:434101。行政区划代码:421024。区号:0716。拼音:Jiangling Xian。
地形西高东低,较为平坦,海拔高程在40米以上(马家寨乡文新村五家河)——25.3米(沙岗镇九甲湖电排)之间。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主要湖泊有三湖、白鹭湖。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陵县辖7个镇(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郝穴)、2个乡(马家寨、秦市)。共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省管江北监狱、三湖、六合垸农场在辖区之内。
资市镇 镇政府驻资市,人口28344人,面积88.1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寺桥、金龙桥、黄场、华湘、凡湖、古堤、潘市、范渊、花港、林星、李塘、先进、平渊、资岭、玉古、花章、青山。
滩桥镇 镇政府驻滩桥,人口25641人,面积63.7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滩桥、观音寺、高兴、太山、曹市、单岭、五三、滩桥、代港、黄桥、陈湾、竺桥、吴场、宝莲、月堤、北闸、观中、观寺。
熊河镇 镇政府驻熊河,人口46128人,面积139.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1个村委会:熊河、花桥、司马、花彭、熊堤、熊河、捷口、明星、新庄、建国、彭市、国强、荆干、跃进、民主、沙岭、新河、南桥、永固、洋湖、两桥、边江、三闸、南湖、严中、候垱、黄林、杨林、花南、严北、吴桥、新垱。
白马寺镇 镇政府驻白马寺,人口51000人,面积149.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白马、白马、双河、青港、寿港、新长、中江、荆州、邓港、丰河、新孟、新口、同兰、江岭、卢巷、宋兴、业新、陈岗、李店、赤岸、黄淡、天井、长河、金剅、王市、金渡、小河、陶咀、曲垸、五胜、谭港、香垸、石渊、凡桥。
沙岗镇 镇政府驻沙岗,人口51541人,面积14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沙岗、洗马、公议、丁垸、中桥、丁堤、吴新渊、黄剅、荆南、东庄湖、三合、白湖、九甲湖、李公垸、彭家台、西河、玉台、中堤、沙岗、黄义河、刘湖、方乐寺、中岭、东津、林市、潘垸、东岳、荆台。
普济镇 镇政府驻普济,人口40516人,面积76.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普济、羊子庙、杨岔路、严仲堤、西李、周家坊、赵家岭、古树、熊沟、谭湾、林口、田家坊、星星、复兴场、立新、普济、陈巷、朱港、佛仙桥、东李、西庄湖、柳口、洪渊、金果寺、金马、邓赵港、大军湖。
郝穴镇 镇政府驻郝穴,人口41482人,面积36.5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西湖、沿江、江陵、新跃、龙渊、双桥、颜闸、大兴、双港、齐心、新园、永兴、荆江。
马家寨乡 乡政府驻马家寨,人口45557人,面积130.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马市、文村、文兴、耀兴、同心、万兴、青安、长江、张黄、龙桥、杨渊、马林、白洋、邓泓、赵桥、金旗、金砚、金场、曾桥、万场、资圣、虾湖、高渊、冲河、长坑、祁渊。
秦市乡 乡政府驻秦市,人口28146人,面积55.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秦市、秦家场、陆阳台、永丰、张公垱、廖堤、东陈岭、阳湖、、曾家湾、刘家剅、聂堤、河渊、藤樟树、谭彩剅、砖井、台湖、吴堤、千合、拖船埠、刘港、连心。
其他 人口26492人,面积94平方千米。
三湖农场 驻三湖,人口14800人,面积61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
六合垸农场 驻六合垸,人口11495人,面积33平方千米, 辖23个村委会。 |
|
因“此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埠”而得名。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置江陵。199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沙市市、荆州地区、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和荆州、沙市、江陵三区,1998年7月,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陵区恢复江陵县。
公元前9世纪初叶,周夷王年间,楚国君熊渠封长子熊无康为句亶王,句亶国地理位置即后来的郢都一带。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徙郢(今荆州城北五千米外纪南城),至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分郢置南郡、江陵县。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立其部将共敖为临江王,都于江陵。敖死,其子尉嗣。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使将军刘贾及太尉卢绾击杀共尉,临江国除,复于江陵置南郡,分江陵县,置郢县。汉景帝时,先后封其子阏及荣于江陵为临江王,阏、荣死,国除,复为南郡。王莽改制时,更南郡名南顺,江陵县名江陆县,郢县为郢亭,但不久即恢复江陵本称。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徙其弟钜鹿王恭为江陵王。元和二年(85年),江陵乃复为南郡。
三国时江陵为吴荆州治所。晋平吴,复于此置南郡、江陵县,辖属荆州刺史。东晋元帝南渡(318年),曾在江陵境内设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6个侨县,并设新兴郡统辖,这些侨郡、侨县的位置大致在当时江陵县东部即现在江陵县、沙市区岑河镇及潜江市西部龙湾、张金一带地区。东晋时荆州刺史治所,初犹迁徙不定,太元十四年(389年),刺史王忱治江陵,从此不复迁徙,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
南北朝时期,齐中兴元年(501年)3月,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建都,自立为帝,史称西齐。552年11月梁元帝萧绎即帝位于江陵,554年11月西魏发兵入江陵,元帝降而被杀,梁都江陵3年而国除。后梁宣帝大定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正月,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史称后梁,西魏设江陵总管府监督。同年在江陵境内今白鹭湖一带置华陵县;后又在华陵县南置鄀州,同时置云泽县属之。后周时改华陵县为紫陵县。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588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废新兴郡;十一年(592年),省安兴县入广牧县。仁寿初复称安兴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将后梁所置鄀州及云泽县并入紫陵,又省定襄并入安兴。大业十四年(618年),萧?后裔铣称梁帝,徙都江陵,是为隋后梁。唐武德四年(621年),萧铣降唐。
唐、五代、宋属江陵府。唐初,废紫陵县入江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省安兴县入江陵。至此,东晋以来侨置郡县及南北朝时析江陵增置州县均归入江陵。上元元年(760年)升荆州为江陵府,建为南都。同年析江陵置长宁县。次年,省枝江并入长宁。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县。五代十国时,江陵为荆南国都(或称南平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析江陵白洑巡置潜江县。
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明朝时,江陵在龙湾市、沙头市、郝穴、虎渡口设巡检司。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湘王府,建文元年(1399年)除;永乐元年(1403年)辽王府自辽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县)迁于此,隆庆三年(1569年)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惠王府,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据江陵,惠王常润出逃,王府遂废。
清朝江陵分为五汛,即捕汛(现荆州区长江以北范围)、龙汛(潜江市龙湾、徐李、张金一带)、虎汛(原江陵县长江以南虎渡河一带)、鹤汛(现江陵县马家寨、熊河以东的地区)、沙汛(即现沙市区及江陵县西部)。并于丫果驿设置县丞署,郝穴设主簿署,沙市、龙湾、虎渡口设巡检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于江陵置湖北驻防将军府,是为全国十三大将军府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江陵属省直辖。1913年,湖北分道,江陵属荆宜施鹤道。1914年,改为荆南道,江陵属之。1915年,属荆宜道。1927年,又属省辖。1932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日本侵略军曾扶持建立伪江陵县政府,驻沙市。至民国34年(1945年)随日军投降而瓦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均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区、乡政权。当时,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江陵县政府同驻荆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荆州地区(荆州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7月15日,沙市划出建市。1953年将县属埠河区划隶新成立的荆江县(1955年并入公安县)。1954年将张金、徐李两区划给潜江县。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个大队、荆江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3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75年1月17日,江陵县的立新、杨场两个人民公社和周黄人民公社的竺桥、宿驾两个生产队划归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潭堤和杨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长湖库堤雷家垱至沙桥门的东堤(1813米)、关沮口至塍子头(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的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的8个村、郢东乡的4个村和岑河乡的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余划归沙市。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1997年,江陵区面积1032.2平方千米,人口37.9万,辖7个镇、2个乡、2个农场。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政府驻郝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89653人,其中:资市镇27041人,滩桥镇25925人,熊河镇45820人,白马寺镇46991人,沙岗镇53605人,普济镇36794人,郝穴镇40321人,马家寨乡44569人,秦市乡26817人,江北农场15276人,三湖农场14999人,六合垸农场11495人。
2004年底,江陵县总人口373027人。辖7个镇、2个乡,13个社区、203个村委会。省管江北监狱、三湖、六合垸农场在辖区之内。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陵县辖7个镇(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郝穴)、2个乡(马家寨、秦市)。共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 |
|
Jiangling Xian江陵县Jiangling Xian 湖北省荆州地区辖县,湖北最大产粮县。位于省境中南部荆江两岸。面积2427平方公里,人口86.54万。县府驻荆州镇。县境除西北一隅为浅丘外,均属江汉平原。农业以稻、麦、棉为主,粮食年产50万吨以上,居全省各县前列。工业有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部门。“荆州锦缎”为传统工艺品。荆州镇是荆州地区行署驻地,人口9.3万,为湖北省大镇之一;汉渔、襄东等公路在此交汇。荆州镇亦称江陵城,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为郡、州、道、路的治所;唐曾建为南都;五代十国时梁、南平国均曾都此。古城为三国时关羽首建,明初重建,现保存完好。镇北5公里的纪南城遗址,史称为郢,为战国时期楚国历时411年的都城,埋藏古代文物极丰;镇东北3公里的郢城遗址,亦为楚国故城。城内及其附近有开元观、元妙观、太晖观、承天寺碑、湘献王墓、八岭山古墓群、凤凰山汉墓群等名胜古迹。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并有保存完好的西汉男尸,均陈列于荆州地区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的宝库。镇内有江汉石油学院。 刘盛佳 |
|
Jiangling Xian
江陵县
Jiangling Xian
湖北省荆州地区辖县,湖北最大产粮县。位于省境中南部荆江两岸。面积2427平方公里,人口86.54万。县府驻荆州镇。县境除西北一隅为浅丘外,均属江汉平原。农业以稻、麦、棉为主,粮食年产50万吨以上,居全省各县前列。工业有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部门。“荆州锦缎”为传统工艺品。荆州镇是荆州地区行署驻地,人口9.3万,为湖北省大镇之一;汉渔、襄东等公路在此交汇。荆州镇亦称江陵城,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为郡、州、道、路的治所;唐曾建为南都;五代十国时梁、南平国均曾都此。古城为三国时关羽首建,明初重建,现保存完好。镇北5公里的纪南城遗址,史称为郢,为战国时期楚国历时411年的都城,埋藏古代文物极丰;镇东北3公里的郢城遗址,亦为楚国故城。城内及其附近有开元观、元妙观、太晖观、承天寺碑、湘献王墓、八岭山古墓群、凤凰山汉墓群等名胜古迹。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并有保存完好的西汉男尸,均陈列于荆州地区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的宝库。镇内有江汉石油学院。
(刘盛佳)
|
|
- n.: Jiangling County
|
|
江陵 |
|
|
|
尔忆江陵县中否 | 江陵县盐务管理局 | 送赵景明知江陵县 | 江陵县卫生防疫站 | 江陵县弥市镇中心卫生院 | 江陵县第一人民医院 | 湖北省江陵县宾海棉纺厂 | 江陵县第二人民医院 | 湖北江陵县出土的战国吴王夫差铜矛 | 湖北江陵县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 | 江陵县秦市乡陆阳台村卫生室 | |
|
|
白马寺镇 | 熊河镇 | 马家寨乡 | 沙岗镇 | 郝穴镇 | 江北农场 | 普济镇 | 秦市乡 | 滩桥镇 | 资市镇 | 六合垸农场 | 三湖农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