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北 >荊州 > 江陵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angling County
  郵編:434101 代碼:421024 區號:0716
  拼音:Jiāng Líng Xiàn 英譯:Jiangling County
  
  江陵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長江中遊荊江河段北岸。全縣版圖呈馬鞍形,東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總面積1032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7個鎮(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郝穴)、2個鄉(馬傢寨、秦市)。共有13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省管江北監獄、三湖、六合垸農場在轄區之內。縣政府駐郝穴鎮。
  
  地形西高東低,較為平坦,海拔高程在25.3米(沙崗鎮九甲湖電排)至40米以上(馬傢寨鄉文新村五傢河)之間。境內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河流溝渠縱橫交錯,主要湖泊有三湖、白鷺湖。年均氣溫16.2℃,年降水量1184毫米。
  
  礦産資源有石油。省級公路連接東西各鄉鎮。1982年成為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有清鹹豐九年金火工甘福興鑄造的鎮安寺鐵牛。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賀竜、周逸群等領導的工農紅軍創建的全國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
縣情概況
  江陵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荊江河段北岸。全縣版圖呈馬鞍形,東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積1032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373027人。
  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郵編:434101。行政區劃代碼:421024。區號:0716。拼音:Jiangling Xian。
  地形西高東低,較為平坦,海拔高程在40米以上(馬傢寨鄉文新村五傢河)——25.3米(沙崗鎮九甲湖電排)之間。境內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河流溝渠縱橫交錯,主要湖泊有三湖、白鷺湖。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陵縣轄7個鎮(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郝穴)、2個鄉(馬傢寨、秦市)。共有13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省管江北監獄、三湖、六合垸農場在轄區之內。
  資市鎮 鎮政府駐資市,人口28344人,面積88.1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寺橋、金竜橋、黃場、華湘、凡湖、古堤、潘市、範淵、花港、林星、李塘、先進、平淵、資嶺、玉古、花章、青山。
  灘橋鎮 鎮政府駐灘橋,人口25641人,面積63.7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灘橋、觀音寺、高興、太山、曹市、單嶺、五三、灘橋、代港、黃橋、陳灣、竺橋、吳場、寶蓮、月堤、北閘、觀中、觀寺。
  熊河鎮 鎮政府駐熊河,人口46128人,面積139.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熊河、花橋、司馬、花彭、熊堤、熊河、捷口、明星、新莊、建國、彭市、國強、荊幹、躍進、民主、沙嶺、新河、南橋、永固、洋湖、兩橋、邊江、三閘、南湖、嚴中、候壋、黃林、楊林、花南、嚴北、吳橋、新壋。
  白馬寺鎮 鎮政府駐白馬寺,人口51000人,面積14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白馬、白馬、雙河、青港、壽港、新長、中江、荊州、鄧港、豐河、新孟、新口、同蘭、江嶺、盧巷、宋興、業新、陳崗、李店、赤岸、黃淡、天井、長河、金剅、王市、金渡、小河、陶咀、麯垸、五勝、譚港、香垸、石淵、凡橋。
  沙崗鎮 鎮政府駐沙崗,人口51541人,面積146.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沙崗、洗馬、公議、丁垸、中橋、丁堤、吳新淵、黃剅、荊南、東莊湖、三合、白湖、九甲湖、李公垸、彭傢臺、西河、玉臺、中堤、沙崗、黃義河、劉湖、方樂寺、中嶺、東津、林市、潘垸、東嶽、荊臺。
  普濟鎮 鎮政府駐普濟,人口40516人,面積7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普濟、羊子廟、楊岔路、嚴仲堤、西李、周傢坊、趙傢嶺、古樹、熊溝、譚灣、林口、田傢坊、星星、復興場、立新、普濟、陳巷、朱港、佛仙橋、東李、西莊湖、柳口、洪淵、金果寺、金馬、鄧趙港、大軍湖。
  郝穴鎮 鎮政府駐郝穴,人口41482人,面積36.5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西湖、沿江、江陵、新躍、竜淵、雙橋、顔閘、大興、雙港、齊心、新園、永興、荊江。
  馬傢寨鄉 鄉政府駐馬傢寨,人口45557人,面積130.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馬市、文村、文興、耀興、同心、萬興、青安、長江、張黃、竜橋、楊淵、馬林、白洋、鄧泓、趙橋、金旗、金硯、金場、曾橋、萬場、資聖、蝦湖、高淵、衝河、長坑、祁淵。
  秦市鄉 鄉政府駐秦市,人口28146人,面積55.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秦市、秦傢場、陸陽臺、永豐、張公壋、廖堤、東陳嶺、陽湖、、曾傢灣、劉傢剅、聶堤、河淵、藤樟樹、譚彩剅、磚井、臺湖、吳堤、千合、拖船埠、劉港、連心。
  其他 人口26492人,面積94平方千米。
  三湖農場 駐三湖,人口14800人,面積61平方千米,轄32個村委會。 
  六合垸農場 駐六合垸,人口11495人,面積33平方千米, 轄23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因“此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埠”而得名。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置江陵。1994年底,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沙市市、荊州地區、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和荊州、沙市、江陵三區,1998年7月,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江陵區恢復江陵縣
  公元前9世紀初葉,周夷王年間,楚國君熊渠封長子熊無康為句亶王,句亶國地理位置即後來的郢都一帶。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將國都自丹陽徙郢(今荊州城北五千米外紀南城),至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國連續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餘年。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分郢置南郡、江陵縣。秦末楚漢相爭,項羽立其部將共敖為臨江王,都於江陵。敖死,其子尉嗣。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使將軍劉賈及太尉盧綰擊殺共尉,臨江國除,復於江陵置南郡,分江陵縣,置郢縣。漢景帝時,先後封其子閼及榮於江陵為臨江王,閼、榮死,國除,復為南郡。王莽改製時,更南郡名南順,江陵縣名江陸縣,郢縣為郢亭,但不久即恢復江陵本稱。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徙其弟鉅鹿王恭為江陵王。元和二年(85年),江陵乃復為南郡。
  三國時江陵為吳荊州治所。晉平吳,復於此置南郡、江陵縣,轄屬荊州刺史。東晉元帝南渡(318年),曾在江陵境內設雲中、九原、定襄、宕渠、廣牧、新豐6個僑縣,並設新興郡統轄,這些僑郡、僑縣的位置大致在當時江陵縣東部即現在江陵縣、沙市區岑河鎮及潛江市西部竜灣、張金一帶地區。東晉時荊州刺史治所,初猶遷徙不定,太元十四年(389年),刺史王忱治江陵,從此不復遷徙,江陵城由此又稱荊州城。
  南北朝時期,齊中興元年(501年)3月,齊和帝蕭寶融在江陵建都,自立為帝,史稱西齊。552年11月梁元帝蕭繹即帝位於江陵,554年11月西魏發兵入江陵,元帝降而被殺,梁都江陵3年而國除。後梁宣帝大定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正月,蕭?在江陵稱帝,改元大定,史稱後梁,西魏設江陵總管府監督。同年在江陵境內今白鷺湖一帶置華陵縣;後又在華陵縣南置鄀州,同時置雲澤縣屬之。後周時改華陵縣為紫陵縣。隋開皇二年(582年),因與後梁聯姻,罷總管府;開皇七年(588年),並後梁,又置江陵總管,廢新興郡;十一年(592年),省安興縣入廣牧縣。仁壽初復稱安興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將後梁所置鄀州及雲澤縣並入紫陵,又省定襄並入安興。大業十四年(618年),蕭?後裔銑稱梁帝,徙都江陵,是為隋後梁。唐武德四年(621年),蕭銑降唐。
  唐、五代、宋屬江陵府。唐初,廢紫陵縣入江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省安興縣入江陵。至此,東晉以來僑置郡縣及南北朝時析江陵增置州縣均歸入江陵。上元元年(760年)升荊州為江陵府,建為南都。同年析江陵置長寧縣。次年,省枝江並入長寧。大歷六年(771年)省長寧復置枝江縣。五代十國時,江陵為荊南國都(或稱南平國)。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析江陵白洑巡置潛江縣。
  元屬中興路。明、清屬荊州府,明朝時,江陵在竜灣市、沙頭市、郝穴、虎渡口設巡檢司。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湘王府,建文元年(1399年)除;永樂元年(1403年)遼王府自遼東廣寧(今遼寧北鎮縣)遷於此,隆慶三年(1569年)除;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建惠王府,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據江陵,惠王常潤出逃,王府遂廢。
  清朝江陵分為五汛,即捕汛(現荊州區長江以北範圍)、竜汛(潛江市竜灣、徐李、張金一帶)、虎汛(原江陵縣長江以南虎渡河一帶)、鶴汛(現江陵縣馬傢寨、熊河以東的地區)、沙汛(即現沙市區及江陵縣西部)。並於丫果驛設置縣丞署,郝穴設主簿署,沙市、竜灣、虎渡口設巡檢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於江陵置湖北駐防將軍府,是為全國十三大將軍府之一。
  民國元年(1912年),裁荊州府,江陵屬省直轄。1913年,湖北分道,江陵屬荊宜施鶴道。1914年,改為荊南道,江陵屬之。1915年,屬荊宜道。1927年,又屬省轄。1932年,屬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1年(1942年),日本侵略軍曾扶持建立偽江陵縣政府,駐沙市。至民國34年(1945年)隨日軍投降而瓦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縣內均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縣、區、鄉政權。當時,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與江陵縣政府同駐荊州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荊州地區(荊州行政專員公署)。1949年7月15日,沙市劃出建市。1953年將縣屬埠河區劃隸新成立的荊江縣(1955年並入公安縣)。1954年將張金、徐李兩區劃給潛江縣。
  1962年11月28日,荊州專署將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個大隊、荊江公社1個大隊和機械農場3個分場劃歸江陵縣
  1975年1月17日,江陵縣的立新、楊場兩個人民公社和周黃人民公社的竺橋、宿駕兩個生産隊劃歸沙市。3月18日,江陵黃潭堤和楊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長湖庫堤雷傢壋至沙橋門的東堤(1813米)、關沮口至塍子頭(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85年9月10日,江陵縣的1鄉(鑼場鄉)13村(鑼場鄉的8個村、郢東鄉的4個村和岑河鄉的1個村),面積36.7平方千米,人口1.4萬餘劃歸沙市。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99號):(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傢寨、秦市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1997年,江陵區面積1032.2平方千米,人口37.9萬,轄7個鎮、2個鄉、2個農場。
    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政府駐郝穴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389653人,其中:資市鎮27041人,灘橋鎮25925人,熊河鎮45820人,白馬寺鎮46991人,沙崗鎮53605人,普濟鎮36794人,郝穴鎮40321人,馬傢寨鄉44569人,秦市鄉26817人,江北農場15276人,三湖農場14999人,六合垸農場11495人。
    2004年底,江陵縣總人口373027人。轄7個鎮、2個鄉,13個社區、203個村委會。省管江北監獄、三湖、六合垸農場在轄區之內。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陵縣轄7個鎮(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郝穴)、2個鄉(馬傢寨、秦市)。共有13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
中國歷史
  Jiangling Xian江陵縣Jiangling Xian 湖北省荊州地區轄縣,湖北最大産糧縣。位於省境中南部荊江兩岸。面積2427平方公裏,人口86.54萬。縣府駐荊州鎮。縣境除西北一隅為淺丘外,均屬江漢平原。農業以稻、麥、棉為主,糧食年産50萬噸以上,居全省各縣前列。工業有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等部門。“荊州錦緞”為傳統工藝品。荊州鎮是荊州地區行署駐地,人口9.3萬,為湖北省大鎮之一;漢漁、襄東等公路在此交匯。荊州鎮亦稱江陵城,為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為郡、州、道、路的治所;唐曾建為南都;五代十國時梁、南平國均曾都此。古城為三國時關羽首建,明初重建,現保存完好。鎮北5公裏的紀南城遺址,史稱為郢,為戰國時期楚國歷時411年的都城,埋藏古代文物極豐;鎮東北3公裏的郢城遺址,亦為楚國故城。城內及其附近有開元觀、元妙觀、太暉觀、承天寺碑、湘獻王墓、八嶺山古墓群、鳳凰山漢墓群等名勝古跡。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土文物數以萬計,並有保存完好的西漢男屍,均陳列於荊州地區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文化、特別是楚文化的寶庫。鎮內有江漢石油學院。                 劉盛佳
百科大全
  Jiangling Xian
  江陵縣
  Jiangling Xian
    湖北省荊州地區轄縣,湖北最大産糧縣。位於省境中南部荊江兩岸。面積2427平方公裏,人口86.54萬。縣府駐荊州鎮。縣境除西北一隅為淺丘外,均屬江漢平原。農業以稻、麥、棉為主,糧食年産50萬噸以上,居全省各縣前列。工業有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等部門。“荊州錦緞”為傳統工藝品。荊州鎮是荊州地區行署駐地,人口9.3萬,為湖北省大鎮之一;漢漁、襄東等公路在此交匯。荊州鎮亦稱江陵城,為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為郡、州、道、路的治所;唐曾建為南都;五代十國時梁、南平國均曾都此。古城為三國時關羽首建,明初重建,現保存完好。鎮北5公裏的紀南城遺址,史稱為郢,為戰國時期楚國歷時411年的都城,埋藏古代文物極豐;鎮東北3公裏的郢城遺址,亦為楚國故城。城內及其附近有開元觀、元妙觀、太暉觀、承天寺碑、湘獻王墓、八嶺山古墓群、鳳凰山漢墓群等名勝古跡。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土文物數以萬計,並有保存完好的西漢男屍,均陳列於荊州地區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文化、特別是楚文化的寶庫。鎮內有江漢石油學院。
     (劉盛佳)
    
英文解釋
  1. n.:  Jiangling County
近義詞
江陵
相關詞
江陵中學????業公司????務管理局
包含詞
爾憶江陵縣中否江陵縣????務管理局送趙景明知江陵縣
江陵縣衛生防疫站江陵縣彌市鎮中心衛生院江陵縣第一人民醫院
湖北省江陵縣賓海棉紡廠江陵縣第二人民醫院湖北江陵縣出土的戰國吳王夫差銅矛
湖北江陵縣出土的越王勾踐青銅劍江陵縣秦市鄉陸陽臺村衛生室
分類詳情
張開白馬寺鎮張開熊河鎮張開馬傢寨鄉張開沙崗鎮張開郝穴鎮
張開江北農場張開普濟鎮張開秦市鄉張開灘橋鎮張開資市鎮
張開六合垸農場張開三湖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