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金牛鎮地處花黃石、大冶兩市西南邊陲。東依黃石、大冶、西通武漢江夏、南接鹹寧,北鄰鄂州,大金、鐵賀兩條省道穿鎮而過,古來五縣通衢的區位優勢,鑄就了金牛悠久的商貿歷史,“小漢口”、“金金牛”的美譽聞名鄂東南。
金牛鎮人口63057人,面積157.2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東街、西街、金牛、南城、童畈、雷畈、金畈、吳偉、堰口、鬍勝、鬍鋪、鬍鐵、袁鋪、下邊、黃泥、勝橋、賀橋、祝山、屏峰、小泉、小堰、虯川、高河、林畈、官閣、鄂王城、西畈、祝鋪、瀋畈、徐橋、晏公、竜潭、水碓、秦畈、泉波。
2001年4月,原金牛鎮、高河鄉合併,合併後的金牛鎮版圖面積156.5平方公裏,轄3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536個村民小組,總人中7.8萬人。鎮區面積3.16平方公裏,鎮區人口1.6萬人,有個體工商戶960戶,民營企業56傢。
金牛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良田廣阔,土地肥沃,環境清新,資源豐富,全鎮現有耕地面積近10萬畝,山場面積5.6萬畝,可養水面面積2.4萬畝。傳統的農業優勢,繁華的商貿經濟和優越的區位條件構成金牛古鎮。
近年來,金牛鎮黨委、政府團结和帶領全鎮廣大幹群剋難攻堅,銳意進取,兩個文明建設不斷取新的勝利,各項經濟指標一年上一個臺階,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實現4.53億元,企業總産值實現10.2億元,財政收入526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2080元,與1997年相比,分別增長94.2%、69.3%、71.6%和110.8%。 |
|
鎮政府駐金牛,人口63057人,面積157.2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東街、西街、金牛、南城、童畈、雷畈、金畈、吳偉、堰口、鬍勝、鬍鋪、鬍鐵、袁鋪、下邊、黃泥、勝橋、賀橋、祝山、屏峰、小泉、小堰、虯川、高河、林畈、官閣、鄂王城、西畈、祝鋪、瀋畈、徐橋、晏公、竜潭、水碓、秦畈、泉波。 |
|
大冶市轄鎮。1955年劃歸大冶縣時為金牛區,後改金牛公社。1984年改為鄉,同年建鎮。位於市境西南部。面積91平方公裏,人口4.7萬。大(冶)金(牛)公路和鐵(山)賀(勝橋)公路在此交會,嚮西通賀勝橋,與107國道相接。歷為大冶鄂州、鹹寧、武昌等市縣邊區的物資集散中心。轄金畈、南城、官塘、彭畈、雷畈、童畈、風口、田輝、西山、吳偉、再左、堰口、金牛、董堖、新橋、鬍勝、張橋、岩劉、竜山、賀橋、虯川、菜隊、夏灣、勝橋、屏峰、小堰、祝山、鬍鐵、鬍鋪、閻傢莊、小泉、下邊、袁鋪33個村委會和橋東街、橋西、新街3個居委會。經濟以農業為主,是大冶的主要糧食産區。 |
|
- : Jinniu Town
- n.: Jinniu Zhen
|
|
金牛 |
|
晏公村 | 西山村 | 西街社區 | 水口村 | 東街社區 | 新橋村 | 張橋村 | 官塘村 | 金牛村 | 南城村 | 童畈村 | 金畈村 | 堰口村 | 下邊村 | 黃泥村 | 小泉村 | 高河村 | 西畈村 | 瀋畈村 | 徐橋村 | 竜潭村 | 水碓村 | 彭畈村 | 竜山村 | 菜業村 | 黃崗村 | 塘角村 | 雷畈村 | 吳偉村 | 鬍勝村 | 鬍鋪村 | 鬍鐵村 | 袁鋪村 | 勝橋村 | 賀橋村 | 祝山村 | 屏峰村 | 小堰村 | 虯川村 | 林畈村 | 官閣村 | 鄂王城村 | 祝鋪村 | 秦畈村 | 泉波村 | 田輝村 | 再古村 | 董堖村 | 岩劉村 | 閆在村 | 夏灣村 | 位山村 | 上鄒村 | 聶開村 | 殷盧村 | 白仁村 | 夏仙村 | 竜譚村 | 茶畈村 | 李角村 | | |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