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鎮政府駐蘄州,人口91508人,面積143.6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一居、二居、三居、四居、雨湖、南門、城內、東門、一關、酈公園、紅石頭、上河口、橫壩、新塘、紮營港、韋莊、竜泉奄、銀山、竹林湖、席盤石、街口、打鼓臺、兩路口、楓樹嶺、西角湖、土臺、沙徑、王要、邵壠、恆豐、潘垸、赤東、施傢塘、黃土嶺、塘垸、紅門樓、老虎頭、尤樹堖、菩堤、金雞、雨臺、邱山、曹英、五裏墩、太常、下石潭。
古城蘄州
蘄州位於蘄春南部,長江中下遊北岸,是鄂東最古老的城鎮,歷為郡、路、府、州、署、縣治,曾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長江中下遊商品集散地。蘄州文化底藴深厚,境內風景名勝繁多,是發展旅遊業的理想之地。
蘄州古城 李時珍陵園 玄妙觀 李時珍紀念館 雨湖 金陵書院 四祖禪寺 昭化寺
蘄州古城 : 築於南宋,全為石砌,依鳳凰、麒麟二山而起,臨長江而池,壯麗別緻,規模龐大。據嘉靖《蘄州志》載,“城周九裏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東南北闊一十七丈八尺,兩側天塹彌漫,不可以丈尺計。有城門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個,城上吊樓九百九十間”。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有李時珍故裏蘄州明代古城屏風。現有城墻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和維護,並建有“醫聖閣”等仿古建築。
李時珍陵園李時珍陵園:位於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李時珍墓地坐落在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古時即列入“蘄陽八景”,李時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時珍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為仿古(明代)建築群,氣勢恢弘,錯落有緻,工程獲“魯班奬”,館內陳列大量珍貴的醫學資 料、藥物標本和郭沫若、鄧穎超、方毅等同志的題詞。李時珍醫史文獻館由原中國書法傢協會主席舒同題寫館名,分醫中之聖、科學之光、功業長存、偉人永生四個部分介紹李時珍光輝的一生,館內珍藏中外《本草綱目》版本十餘種,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藥書籍、文獻資料和報刊雜志等等。李時珍藥物園包括藥物碑廊和百草園兩部分,為我國第一傢中醫藥自然博物館。本草碑刻長廊鑲嵌128幅藥材石雕,刻工精細、栩栩如生;百草園種植各類藥材310多個品種。
李時珍陵園自1981年4月對外開放以來,平均每年接待中外遊客40餘萬人次。
玄妙觀:李時珍當年為民治病的診所,原址在蘄州城內麒麟 山,修建於北宋真宗趙恆大中祥符年間,明英宗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荊靖王朱祈鎬遷建於蘄州城外,文革中被毀。今重建的玄妙觀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王任重同志親筆題寫了“玄妙觀”三個大字。
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處,位於蘄州雨湖之濱,衹要打開沿湖一面窗戶,即可看到雨湖風光。李時珍避開鬧市,隱居草廬,致力編纂,在此著成《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所館詩集》等。
雨湖:歷為遊覽勝地,水面二千多廟,無污染,春多桃李、夏盛芙蓉,歷史上曾有“有雨湖、不下西湖”之贊譽。湖邊有名人教授館、藥都賓館。雨湖盛産武昌魚、鯽魚等,雨湖鯽魚以肉質鮮嫩著名。
金陵書院:位於蘄州鎮,是黃岡僅存的古書院遺址之一。為清代旅蘄南京人集資興建。現存建築興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築面積210平方米,由“金陵書院”、“聚德堂”、“保嬰堂”三部分組成。院內有“鐘山遺秀”、“重修碑記”等碑刻5塊,大門首“金陵書院”幾個遒勁大字仍歷歷在目,現改為道觀。
四祖正覺禪寺:位於蘄州鳳凰山麓,又名“鳳山寺”,禪宗四祖道信於隋唐時創建。明洪武年間重建,正殿之外有轉輪藏閣、千仞亭、望江亭等建築,規模較為宏大,為“十方叢林之一”。清鹹豐三年(1853年)毀於戰火,同治與光緒年間又重修,為蘄春佛教中心。
昭化寺:位於蘄州城北缺齒山南麓。明憲宗成化初,僧悟空在此結草為庵;1471年,在蘄州建王府的荊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進四重,規模宏大。整個建築占地五十餘畝,內供佛像百餘座,殿內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梁上雕刻的竜、鳳、花、鳥,栩栩如生。寺廟佛像及所有梁柱均由石料製成,技藝精湛,無比壯觀。“文革”時,昭化寺毀壞嚴重,所幸正殿保存完好。1993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對正殿進行了重修,先後建起了三聖殿、觀音殿、齋堂、住宿樓和大雄寶殿。現在,昭化寺終日香火繚繞,香客絡繹不絶,與鄰近的李時珍陵園、中藥材市場、博士街和玄妙觀聯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群。
蘄州“四寶”,明李明珍的故鄉蘄州鎮,人們把當地的“蘄蛇、蘄竹、蘄龜、蘄艾”稱為蘄春“四寶”。 |
|
鎮政府駐蘄州,人口91508 人,面積143.6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一居、二居、三居、四居、雨湖、南門、城內、東門、一關、酈公園、紅石頭、上河口、橫壩、新塘、紮營港、韋莊、竜泉奄、銀山、竹林湖、席盤石、街口、打鼓臺、兩路口、楓樹嶺、西角湖、土臺、沙徑、王要、邵壠、恆豐、潘垸、赤東、施傢塘、黃土嶺、塘垸、紅門樓、老虎頭、尤樹堖、菩堤、金雞、雨臺、邱山、曹英、五裏墩、太常、下石潭。 |
|
我們蘄州鎮是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和現代文藝評論傢鬍風先生的故鄉,位於縣城南端。全鎮版圖總面積150.45平方公裏,轄管46個村(居委會),總人口9.2萬人,其中城區面積6.7平方公裏,城鎮人口3.7萬人。1994年被湖北省政府批準為省管醫藥經濟開發區和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近幾年來,先後獲得省政府表彰的“楚天明星鄉鎮”和國傢民政部授予的“中國鄉鎮之星”等榮譽稱號。2000年,全鎮社會總産值達到26.37億元,實現鎮級財政收入146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190元。我們蘄州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優勢和優越條件。一是古鎮歷史悠久據考證,蘄州始建於南北朝,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從唐朝開始至解放前,均為歷代州、郡、府及縣治所在地;解放後設建製鎮至今。二是區位地理條件優越蘄州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齊全,是全省和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蘄州地處長江中遊北岸,設有大小船泊碼頭42處。滬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距離京九鐵路蘄春站17公裏。三是文化底藴深厚蘄州明清時期建有金陵書院。我國四大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在明荊王府任紀善職期間成書於蘄州,書中許多地名、人物源於蘄州風土人情;李時珍花費畢生精力在蘄州著寫了“東方百科全書”、醫藥經典——《本草綱目》;蘄州有一條不足600米長的東長街,從解放前到今走出了50多位博士教授和專傢學者,因而被譽為“博士街”,我們蘄春縣又有“教授縣”故裏的稱譽。四是旅遊資源豐富蘄州是一座濱江古城,依山傍水,風景秀美,蘄州雨湖素有“小西湖”之稱,境內名勝古跡繁多。在“蘄陽八景”、“蘄春四寶”、李時珍陵園、鬍風故居、仿古街、博士街、昭化寺、玄妙觀等大小景點37處。五是特色經濟明顯蘄州改革開放前,依托長江港口碼頭優勢,是全縣工業中心和商品貿易集散地;改革開放後,作為全縣對外開放窗口和對內開發前沿陣地,發揮自身優勢,大做李時珍文章,以節會搭臺(每年縣政府在這裏舉辦一次中藥材交易會,每兩年省政府牽頭舉辦一次李時珍醫藥節,促經貿唱戲,建起了全國17傢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的李時珍藥市,成為鄂東醫藥特色經濟的竜頭。 |
|
- : Qizhou Town
|
|
蘄州 |
|
|
|
五裏墩村 | 東門社區 | 南門社區 | 城內社區 | 新塘村 | 一居社區 | 二居社區 | 三居社區 | 橫壩村 | 紮營港村 | 韋莊村 | 竜泉奄村 | 銀山村 | 竹林湖村 | 席盤石村 | 街口村 | 打鼓臺村 | 兩路口村 | 楓樹嶺村 | 西角湖村 | 土臺村 | 沙徑村 | 王要村 | 邵壠村 | 恆豐村 | 潘垸村 | 赤東村 | 施傢塘村 | 黃土嶺村 | 塘垸村 | 紅門樓村 | 老虎頭村 | 尤樹堖村 | 菩堤村 | 金雞村 | 雨臺村 | 邱山村 | 曹英村 | 太常村 | 下石潭村 | 楓樹林 | 王堰村 | 四居社區 | 雨湖社區 | 一關社區 | 酈公園社區 | 紅石頭社區 | 上河口社區 | 葦莊村 | 竜泉庵村 | 打鼓村 | 二裏湖村 | 施塘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