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语:Kosova 或 Kosovë,塞尔维亚语:Косово 或 Kosovo)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已经单方面宣布独立,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自定国名为科索沃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Kosovës,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 或 Republika Kosovo)的地区。该地区原为塞尔维亚的两个自治省之一,称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塞尔维亚语: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 或 Kosovo i Metohija)。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是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1990年至1999年间,该地阿尔巴尼亚族人也将科索沃称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该国仅有阿尔巴尼亚一国承认。
科索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各方已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与周旋,科索沃议会已于2008年2月17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并获得了63个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政府已经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
地理
科索沃东、北面为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南临马其顿共和国,西南面为阿尔巴尼亚,西北为黑山。最大城市为首都普里什蒂纳。
梅托希亚地区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阿尔巴尼亚语:Pejë;塞尔维亚语:Peć)、普里兹伦(阿尔巴尼亚语:Prizeni;塞尔维亚语:Prizren)等城市,而狭义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东部地区,包括普里什蒂纳(阿尔巴尼亚语:Prishtinë;塞尔维亚语:Priština)、乌罗舍瓦茨(阿尔巴尼亚语: Ferizaj;塞尔维亚语:Uroševac)等城市。
科索沃占地10887平方公里 (4,203 平方英里),人口接近两百万。最大城市为首府普里什蒂纳,人口大约六十万;西南部城市普里兹伦(阿尔巴尼亚语:Prizeni;塞尔维亚语:Prizren)人口大约16万5千,佩奇(阿尔巴尼亚语:Pejë;塞尔维亚语:Peć)人口大约15万4千,而北部人口则大约11万,其余五个城市人口超过9万7千。
科索沃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天温暖,冬天则寒冷多雪。
历史
中世纪
科索沃古为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地域,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时,古斯拉夫人(即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等民族的前身)开始从北方向该地迁徙,并向南渗透到今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地区(阿希两国都不是斯拉夫国家,也就是说斯拉夫人后来由于民族迁徙、融合等原因,地盘又有所退缩)。
阿尔巴尼亚族的起源则比较不确定,现在一般认为阿族是古伊利里亚人的后裔,阿尔巴尼亚历史学家称伊里利亚人早在6世纪时就被斯拉夫人的迁徙浪潮驱赶到今阿尔巴尼亚等地,并以该地区的一些地名的渊源为证,认为阿族长期在该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国史料表明在1043年才有“阿尔巴尼亚族”雇佣兵抵达今阿国中部,同时也有塞尔维亚学者称阿族来自远在中东与欧洲交界处的高加索山脉。
当时的科索沃位于拜占庭帝国控制范围和斯拉夫移民地区的交汇处。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亚人所控制,该年科索沃重新并入拜占庭。12世纪末至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并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为现在塞尔维亚的前身,科索沃当时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该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纳。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构成则为现在历史学家颇有争论的问题,塞族学者认为该地当时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学者则认为当时科索沃的先住民为阿族人。
奥斯曼帝国时期
14世纪中叶,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时奥斯曼帝国开始入侵,并于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实际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之后科索沃渐渐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在奥斯曼统治下,科索沃渐渐成为穆斯林地区,同时阿族人渐渐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区出现,一部分塞族学者认为这些都是从阿尔巴尼亚迁来的移民,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时在梅托希亚地区已经有阿族人居住。
现代
科索沃最终于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时由奥斯曼帝国划归塞尔维亚。之后塞尔维亚于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占领了南斯拉夫,科索沃并入了由意大利所控制的阿尔巴尼亚。战争期间,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装驱逐出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铁托政权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后又改为自治省),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当地塞族人则认为科索沃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对塞族的歧视。
1989年,塞尔维亚公投改宪,大大缩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强烈抗议,并抵制了接下来举行的科索沃议会选举,后来阿族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自行举行选举,同时自行开办了医院、学校、广播电台等。
1990年代中叶,阿族游击队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1998年3月,南斯拉夫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认为这是南联盟种族清洗政策的结果,认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当时图谋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换成塞族。同时也有数万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罗姆族人等)沦为难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轰炸塞尔维亚,科索沃战争打响。北约称战争的目的为保证阿族难民可以重归家园,但战争又造成数十万阿族人及塞族人逃离家园。战后,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园,但大量塞族难民则不愿回到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改由北约管辖,后来北约将管辖权交予联合国。部份西方国家如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建国,美国总统布什在2007年访问阿尔巴尼亚时便公开表示此一立场;然而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并不认同。
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由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然而,塞尔维亚政府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之盟邦俄罗斯也坚持反对该独立行动,联合国为此召开安全理事会紧急会议,但并未达成共识。
政治
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为塞尔维亚的自治省,实际上是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以下简称UNMIK)所管辖。
UNMIK已设立了议会、政府、以及总统。UNMIK发行的护照、身份证、车牌只被一部分国家承认,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国家承认,万国邮政联盟建议寄往科索沃的信件应该注明“Kosovo (UNMIK)”的字样。
科索沃在国际上依然被视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谈判定于2005年举行,但阿塞双方各持己见,谈判有相当的难度。阿族人不承认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认为塞对科索沃的统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权利。而塞方则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自古以来的领土,不接受科索沃独立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则担心,科索沃独立的先例会重新引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内战。当时认为可能的折衷解决方案是:继续维持现状,将科索沃交予欧盟管辖。
科索沃总理塔奇已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
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总理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议会召开特别会议,由议员投票通过科索沃独立,按照人民意愿,成为“一个独立、有主权和民主的国家”。会议过程由电视直播,随官员宣读独立宣言,议长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布独立,之后议员还随即投票决定国旗和国徽。国旗会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图上的轮廓,配以跟欧盟旗帜一样的蓝底色,象征欧盟是科索沃的未来,普里什蒂纳(Pristina)成为首都。
科索沃的外交
目前未表态的国家
虽然科索沃仍未被联合国承认,但是现时已获部分国家或地区承认,及或将会可能于该国设立大使馆,目前世界上已有63个联合国会员国予以承认(2009年11月)。以下是承认国家或地区列表:
美洲地区
美国、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伯利兹、 秘鲁、 哥伦比亚、 巴拿马、 多米尼加
亚洲地区
阿富汗、 中华民国(台湾)、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马尔代夫、 沙特阿拉伯、 巴林、 约旦
欧洲地区
法国、 英国、 德国、 波兰、 丹麦、 瑞士、 瑞典、 挪威、 芬兰、 冰岛、 荷兰、 爱尔兰、 土耳其、 奥地利、 匈牙利、 意大利、 卢森堡、 比利时、 拉脱维亚、 斯洛文尼亚、 阿尔巴尼亚、 列支敦士登、 摩纳哥、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立陶宛、 圣马力诺、 捷克、 马耳他、 爱沙尼亚、 葡萄牙、 黑山、 马其顿
非洲地区
塞内加尔、 布基纳法索、 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 冈比亚、 科摩罗
大洋洲地区
澳大利亚、 马绍尔群岛、 瑙鲁、 萨摩亚、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新西兰
A 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正面支持
孟加拉国、 卡塔尔、 巴基斯坦、 海地、 东帝汶、 阿曼、 圣卢西亚、 印度尼西亚、 也门、 毛里塔尼亚、 萨尔瓦多等国则表示支持科索沃独立,并将会承认其合法国家地位。
反对独立
塞尔维亚拒绝承认科索沃独立。 俄罗斯更指科索沃未经联合国授权下独立,违反国际法规定,先例一开,会令车臣等地区仿效,争相宣布独立,令“冻结了的冲突”再爆发。另外,多个国家暂时都不会承认科索沃,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 塞浦路斯、 希腊、 罗马尼亚、 西班牙等,这些暂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在其国内大多有分离主义运动,因此担心承认科索沃独立后会助长国内的分离主义运动。
行政区划
在塞尔维亚将科索沃分为5个州,而在联合国托管时期则被划分为7个州,独立后暂时沿用联合国托管版本。
经济
欧元为科索沃的法定货币。同时塞尔维亚第纳尔也是法定货币,但一般只在塞族聚集地区使用。 全国人口虽达二百万,但有三成七人民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水平。全国基础建设可说是陷于停留阶段,公路大多日久失修。失业率亦高达45%,因此有人质疑科索沃虽然独立,但实际上仍需要各国的经济援助。
人口
至2008年,阿尔巴尼亚人在科索沃总人口中已超过90%。近年来,由于种族冲突等原因,大量少数民族(如塞尔维亚族、罗姆族等)离开科索沃,阿族比例不断上升。
据《科索沃统计局2000年度生活质量调查》显示,科索沃总人口为197万,其中:
88%为阿尔巴尼亚人 (1,733,600)
7%为塞尔维亚人 (137,900)
1.9%为波斯尼亚人 (37,400)
1.7%为罗姆族 (33,500)
1%为土耳其族 (19,700) n.: Kosovo i Metohija 科索沃与梅托希亚 , 科索沃 , 科索沃共和国 佩奇州 普里什蒂纳州 乌罗舍瓦茨州 达科维卡州 吉尼拉内州 科索夫斯卡米特罗维查州 普里兹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