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英語:Washington, D.C.)是美國的首都,同時也是聯邦區域。名稱的兩部分反映其雙重身份,華盛頓市(Washington)是作為首都的名稱,而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縮寫:D.C.)是聯邦直接管轄的區域。美國華裔又俗稱其為華府。
哥倫比亞特區的土地來自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剋河北岸包括喬治城(Georgetown, D.C.),華盛頓市(Washington City, D.C.)和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 D.C.)。1878年,三地合併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華盛頓市成為具有雙重政治意義由同一個政府機構管理的同一塊土地。其英文名稱中的逗號表明其雙重含義。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剋河南岸包括亞歷山大縣,寫作亞歷山德裏亞縣(Alexandria County, D.C.),但是當地居民一直反對脫離弗吉尼亞,在當地居民多次請願後,美國國會於1846年7月9日通過法案並經弗吉尼亞人民大會批准將波多馬剋河南岸的土地從1847年交還弗吉尼亞。
華盛頓是美國一個主要的表演藝術中心。Arena Stage是美國第一批非盈利性劇場之一。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是美國國傢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傢歌劇院和華盛頓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出場所。著名的地方音樂俱樂部包括位於Adams Morgan的Madam's Organ Blues Bar, 位於Dupont Circle的Eighteen Street Lounge以及位於西北區U街的Black Cat,the 9:30 Club和the Bhemian Cavern jazz club。U街是華盛頓的酒吧和爵士樂聚集區。
華盛頓當地的音樂流派叫做"go-go",這是一種後朋剋,打擊樂驅動的R&B,摻雜有大量的即興演出和舞蹈節奏。go-go的名字來源與"go and go and go."。最著名的go-go音樂傢為Chuck Brown。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的發源地。
* 哥倫比亞特區大學(University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o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唯一的公立大學
* 國傢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 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 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 可可然藝術學校(Corcoran School of Art)
*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 哈沃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
* 維嫩山學院(Mount Vernon College)
* 奧伯雷特學院(Oblate College)
* 東南大學(Southeastern University)
* 史脆瑞爾大學(Strayer University)
* 華盛頓聖三一大學(Trin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 蓋路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專門收耳聾與聽力損傷的學生。
交通
重要機場
杜勒斯國際機場
一般所指的華盛頓都會區機場有三個,但沒有一個在華盛頓特區內。
*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BWI)─位於馬利蘭州巴爾的摩近郊,離華盛頓特區一個小時車程。西南航空主要營運點之一。
* 羅納德·裏根華盛頓國傢機場 (DCA)─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離華盛頓特區最近(約11公裏)。以全美航空和達美航空的接駁班機為主。
*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IAD)─位於弗吉尼亞州,離特區約半個小時車程。聯合航空的轉運中心。
o 通常翻譯為杜勒斯的Dulles一詞實際發音為“達勒斯”,易同得剋薩斯的達拉斯混淆。
重要高速公路
* 95號州際公路(I-95)
o 495號州際公路 / 首都環狀高速公路(I-495 / Capital Beltway)
o 395號州際公路(I-395)
o 295號州際公路(I-295)
* 270號州際公路(I-270)
* 66號州際公路(I-66)
* 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路(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way)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位於美國的東北部,靠近維吉尼亞州和馬裏蘭州。它位於北緯38.913611度,西經77.013222度,UTC-5 EST 東部標準時區,使用東部標準時間。總面積177平方公裏,其中有10.16%的地區是水。
教育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的發源地。
哥倫比亞特區大學(University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唯一的公立大學
國傢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n)
可可然藝術學校(Corcoran School of Art)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哈沃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
維嫩山學院(Mount Vernon College)
奧伯雷特學院(Oblate College)
東南大學(Southeastern University)
史脆瑞爾學院(Strayer College)
三聖學院(Trinity College)
蓋路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專門收耳聾與聽力損傷的學生。
著名人物
Chuck Brown
Ian MacKaye
Cokie Roberts
歷史
美國建國後對首都的位置發生了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美國南北雙方作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旗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James Madison和Alexander Hamilton在Thomas Jefferson請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來的。當時的“聯邦”城規劃為一個面積100平方英裏的菱形區域。其位於波多馬剋河上的實際地點是由華盛頓總統决定的,華盛頓本人還建議美國首都稱為“聯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國首都被命名為華盛頓市。華盛頓本人儘管居住在離華盛頓不遠的佛南山莊,但是他很少訪問華盛頓市。
華盛頓是由美國陸軍少校Pierre Charles L'Enfant規劃的,Pierre Charles L'Enfant還設計過紐約的聯邦大廳。當時的規劃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徽是基於馬車作為基本交通工具為基礎的,因此華盛頓的道路係統並不適合現代汽車交通係統。目前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道路交通條件最差的城市。
1791-1792年 Andrew 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Benjamin Banneker勘測了哥倫比亞特區的邊界,每英裏埋設了一個界碑。其中很多界碑現在仍然存在。
1792年10月13日白宮奠基。
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戰爭中英軍攻占了哥倫比亞特區並燒毀了大部分公共建築。美國軍隊沒有能夠組織有效的防禦並在燒毀了海軍船廠之後潰逃。英國軍隊則燒毀了美國議會,白宮和財政部等美國政府建築。一般認為英軍燒毀華盛頓是對美軍入侵並燒毀多倫多(當時稱約剋)的報復。但是英軍的行動僅僅限於公共建築,而美軍在燒毀多倫多時破壞了很多民居,導致很多加拿大人在鼕天露宿街頭。
1847年,波多馬剋河南岸土地歸還弗吉尼亞。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華盛頓一直是僅僅有幾千人居住的小城。美國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需要,美國政府急劇擴張,華盛頓居民顯着增加。
1864年, Jubal A. Early率領南方軍隊短時間占領了蒙哥馬利縣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7月11日,南方軍隊經Rockville和Wheaton順Rockville Pike (MD-355),New Cut Road(現Viers Mill Road 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衹有5英裏的Fort Stevens。7月12日,林肯親自到Fort Stevens視察戰況,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在林肯在城堡的矮墻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中彈身亡。Jubal A. Early的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副總統John Cabell Breckenridge。7月13日,Jubal A. Early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縣撤出。en:Battle of Fort Stevens
1870年哥倫比亞特區設立了地方政府機構,但由於當時的地方政府首腦過於鋪張浪費,美國議會很快又撤銷了地方政府機構對哥倫比亞特區實施了近一個世紀的直接管理。
1888年華盛頓紀念碑開放。
1950年哥倫比亞特區居民人口達到最高的802,178。隨後人口由於居民逐步嚮城市外圍遷移而減少。
1961年3月29日,哥倫比亞特區居民獲得總統選舉權。目前哥倫比亞特區有3張選舉人票,是人均選舉人票最多的地區。
1974年Walter Washington成為哥倫比亞特區第一任民選市長。
1976年華盛頓地鐵開通。
1978年Marion Barry成為哥倫比亞特區市長。1990年此人因吸毒被判6個月徒刑。
1990年 Sharon Pratt Kelly成為美國歷史上同等重要的城市裏第一位黑人女市長。
1994年Marion Barry再度當選市長。在其1994年任期內哥倫比亞特區幾乎破産,以致美國議會直接指派了一個財政委員會。
1998年Anthony Williams當選市長,在其任期內哥倫比亞特區財政得以恢復。此人於2002年再度當選。
2004年9月29日,大聯盟的Montreal Expos正式遷至華盛頓,改名為Washington Nationals。
美國首都華盛頓,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Washington D.C.) ,是為紀念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和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而命名的。華盛頓在行政上由聯邦政府直轄,不屬於任何一個州。
華盛頓臨近大西洋,位於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之間的波托馬剋河與阿納卡斯蒂亞河匯流處,小型海輪可達。正式名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紀念華盛頓和哥倫布而得名。市區面積178平方公裏,特區總面積6094平方公裏,人口約55萬。黑人約占60-70%。居民主要為聯邦政府官員、雇員及其傢屬;勤雜人員幾占30%(大部為黑人)。由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提議,1790年定為首都(1800年自費城遷此),1812年為英軍占領,國會、總統府等均被毀。二十世紀以來建為現代化城市,成為美國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有美國國會(國會大廈)、總統府(白宮)、國務院、國防部(五角大樓)等和國會圖書館、國立博物館、老國立美術館、新國立美術館以及喬治敦大學(建於1789年)、喬治·華盛頓大學(建於1812年)等文教機構。著名的紀念建築物有華盛頓紀念塔、林肯和傑斐遜紀念堂等。旅遊業及有關的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華盛頓原是一片灌木叢生之地,衹有一些村捨散落其間。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成立,喬治·華盛頓當選為首任總統。當國會在紐約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建都選址問題引起激烈爭吵,南北兩方的議員都想把首都設在本方境內。國會最後達成妥協,由總統華盛頓選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綫——波托馬剋河畔長寬各為16公裏的地區作為首都地址,並請法國工程師皮埃爾·夏爾·朗方主持首都的總體規劃和設計。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便於1799年去世。為了紀念他,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時被命名為華盛頓。
華盛頓是美國的政治中心,白宮、國會、美國最高法院以及絶大多數政府機構均設在這裏。國會大廈(右圖)建在被稱為“國會山”的全城最高點上,它是華盛頓的象徵。這座乳白色的建築有一個圓頂主摟和相互連接的東、西兩翼大樓,美國國會參衆兩院都在國會大樓裏辦公。白宮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圓形建築,是華盛頓之後美國歷屆總統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橢圓形的美國總統辦公室設在白宮西廂房內,南窗外邊是著名的“玫瑰園”。白宮正樓南面的南草坪是”總統花園”,美國總統常在這裏舉行歡迎貴賓的儀式。國會大廈和白宮之間有“聯邦三角”建築群,其中包括聯邦政府機構以及國傢美術館、國傢檔案館、泛美聯盟、史密森國傢博物館和聯邦儲備大廈等。華盛頓面積最大的建築是位於波托馬剋河河畔的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
華盛頓有許多紀念性建築。離國會大廈不遠的華盛頓紀念碑,高169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乘電梯登上頂端可把全市風光盡收眼底。傑弗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等也都是美國有名的紀念性建築物。
華盛頓還是美國的文化中心之一。全市有喬治敦、喬治·華盛頓等9所高等院校。創建於1800年的國會圖書館是馳名世界的文化設施,華盛頓歌劇院、美國國傢交響樂團、肯尼迪藝術中心等都是美國著名的文化機構。此地有相當多博物館,國際女性藝術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華盛頓還有美國國傢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宇航博物館等許多著名博物館。
華盛頓市徽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隻正在展翅的鷹,圖案近景是華盛頓紀念碑,遠景為國會山和波托馬剋河。華盛的市樹為美洲橡樹,市花為鵑菊,市鳥為紅尾雀,市歌為《年輕的故鄉華盛頓》。
1984年5月15日,華盛頓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華盛頓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同聯邦政府或以國防部,能源部,國傢健康署,食品藥品管理局等政府機關相關。由於聯邦政府的運作幾乎不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同美國其它地區相比,華盛頓的經濟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相對很小。
位於華盛頓的財富 500公司包括。
Booz Allen Hamilton
Freddie Mac
Fannie Mae
Pepco Holding Incorporated
Danaher
Nextel
Capital One
Gannett, USA Today的母公司
SLM Corporation
NVR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