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麟遊縣 : 金川縣 : 渠縣 : 漢源縣 : 梁河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 臨夏縣 : 華亭縣 : 嘉陵區 : 臨渭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黑竜江 >牡丹江 >穆棱市 > 河西鄉
顯示地圖
目錄
黑竜江省穆棱市河西鄉
  區域概況
  河西鄉位於黑竜江省穆棱市西北部,距市區僅0.5公裏,東距綏芬河、東寧等國傢一級口岸94公裏,南距牡丹江市95公裏,處於東北亞“金三角”腹地。全鄉幅員 860平方公裏,轄有18個行政村,三礦一場(光義礦、石墨礦、興隆礦、牡丹江種畜場),總戶數為5,500戶,總人口2.5萬人。
  歷史沿革
  鄉政府駐地雷峰村,原名“下雷峰岐(雷峰氣)”,因與“上雷峰岐(今新興)”相對得名。近代開發,始於采金,雷峰溝素有“百裏金川”之稱。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管轄。1863年(清同治二年),即有人到涼水泉子(今三興、雷峰、金山一帶)私采黃金,隨之采金人日多。清末民初,隨着招墾的發展,聚居在嚮陽屯、雷峰岐、百草溝的農業人口漸多。1910年(清宣統二年),隸屬穆棱縣第一警察區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隸屬第二警察區,1921年改隸第三區(八面通)。東北淪陷後,1933年設雷峰甲,隸屬八面通保,1939年改設雷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八面通區。1949年7月劃為第八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撤銷第八區,並入第一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河西、普興、福來3個鄉。1958年9月,將3個鄉並入八面通人民公社。1960年4月,將原3個鄉從八面通公社劃出,成立黃金公社,同年8月更名為河西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開,改為河西鄉
  自然資源
  河西鄉是穆棱市礦産資源最為豐富的鄉鎮,盛産“二黑一黃”(石墨、煤炭、黃金),“百裏金川”聞名全國。境內有岩金、沙金、煤炭、石墨、花崗岩、大理石,蛇紋岩等諸多礦藏,其中極具開發前景的礦藏有:煤炭儲量2.2億噸,石墨儲量2,820萬噸,岩金儲量30.4噸,沙金儲量8噸,花崗岩儲量72.43萬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蛇紋岩儲量 40萬立方米。
  河西鄉物産富饒,山川秀美。全鄉共有土地面積46,300畝,草原面積21,746畝,森林面積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這裏山多寶多,在廣袤的森林中生長着紅鬆、落葉鬆、樟子鬆、水麯柳、柞樺木等名貴木材;有人參、黃芪、刺五加、桔梗、竜丹草等數百種中藥材,有黑木耳、元蘑、猴頭、榛蘑、蕨菜等山珍産品,年産量達1,000多噸。
  經濟發展
  河西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2002年全鄉糧豆薯總産量2,697萬斤,農業總收入4,958萬元,工業企業52戶,年實現産值3,578萬元,其中就包括省級著名企業蓮花公墓。全鄉工業經濟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建材、釀酒、農副産品加工等五大工業體係,工業産品達幾十種,其中“酒仙”牌係列白酒、大理石墓碑、高效節能紅磚等産品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和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特色、緑色農業初具規模,肉牛養殖、緑色食品開發、無公害農作物種植等産業方興未艾,前景廣阔。優質彩米、天然黑木耳、無公害緑色蔬菜等産品在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盛譽。
  河西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鄉程控電話進入國際直撥網,移動電話實現全國聯網,鄉村道路硬化率達到70%。教育、文化、衛生設施齊備,廣播電視實觀了“村村通”。
  河西鄉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寬鬆的環境,誠邀中外各地企業傢以合資、合作、獨資或購買、兼併、租賃、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來該鄉開發建設。
  
  231085201 河西鄉
  231085201201 雷鋒村
  231085201202 普興村
  231085201203 雙興村
  231085201204 紅興村
  231085201205 光義村
  231085201206 福興村
  231085201207 奇景村
  231085201208 嚮陽村
  231085201209 新興村
  231085201210 常興村
  231085201211 更新村
  231085201212 金光村
  231085201213 朝興村
  231085201214 三興村
  231085201215 自興村
  231085201216 建興村
  231085201217 福來村
  231085201218 竜眼村
  231085201219 五興村
青海省貴德縣河西鄉
  區域概況
  位於青海省貴德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3千米。人口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回族占總人口的24%。面積433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轄格爾加、下馬傢、下排、下劉屯、上劉屯、北房、紅岩、大戶、貢拜、江倉麻、加莫臺、加莫河灘、纔日堂、加洛蘇河、木幹、本科、瓦傢、溫泉、多哇、賀爾加、拉及蓋、多勒倉山坪、西山灣、山坪園藝場25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1931年(民國20年)設劉屯鄉,1949年並入當東鄉,後改上當東鄉,1956年與下當東鄉、溫泉鄉合併為當東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河西公社,1984年改為河西鄉。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號文批復:撤銷河西鄉,設立河西鎮。
黑竜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
  河西鄉位於穆棱市西北部,距市區僅0.5公裏,東距綏芬河、東寧等國傢一級口岸94公裏,南距牡丹江市95公裏,處於東北亞“金三角”腹地。全鄉幅員860平方公裏,轄有18個行政村,三礦一場(光義礦、石墨礦、興隆礦、牡丹江種畜場),總戶數為5,500戶,總人口2.5萬人。
  河西鄉是穆棱市礦産資源最為豐富的鄉鎮,盛産“二黑一黃”(石墨、煤炭、黃金),“百裏金川”聞名全國。境內有岩金、沙金、煤炭、石墨、花崗岩、大理石,蛇紋岩等諸多礦藏,其中極具開發前景的礦藏有: 煤炭儲量2.2億噸,石墨儲量2,820萬噸,岩金儲量30.4噸,沙金儲量8噸,花崗岩儲量72.43萬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蛇紋岩儲量40萬立方米。
  河西鄉物産富饒,山川秀美。全鄉共有土地面積46,300畝,草原面積21,746畝,森林面積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這裏山多寶多,在廣袤的森林中生長着紅鬆、落葉鬆、樟子鬆、水麯柳、柞樺木等名貴木材;有人參、黃芪、刺五加、桔梗、竜丹草等數百種中藥材,有黑木耳、元蘑、猴頭、榛蘑、蕨菜等山珍産品,年産量達1,000多噸。
  河西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全鄉糧豆薯總産量2,697萬斤,農業總收入4,958萬元,工業企業52戶,年實現産值3,578萬元。全鄉工業經濟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建材、釀酒、農副産品加工等五大工業體係,工業産品達幾十種,其中“酒仙”牌係列白酒、大理石墓碑、高效節能紅磚等産品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和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特色、緑色農業初具規模,肉牛養殖、緑色食品開發、無公害農作物種植等産業方興未艾,前景廣阔。優質彩米、天然黑木耳、無公害緑色蔬菜等産品在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盛譽。
  河西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鄉程控電話進入國際直撥網,移動電話和無綫尋呼實現全國聯網,鄉村道路硬化率達到70%。教育、文化、衛生設施齊備,廣播電視實觀了“村村通”。
英文解釋
  1. :  Hexi township
近義詞
河西
包含詞
華亭縣策底河西鄉聯辦煤礦華亭縣河西鄉勝利機磚廠
分類詳情
張開雙興村新興村三興村福興村常興村
五興村金光村更新村竜眼村建興村
自興村福來村紅興村雷鋒村普興村
光義村奇景村朝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