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地理位置
绥阳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北部,南距东宁县62公里,北距鸡西市150公里,东距绥芬河25公里,西距牡丹江市123公里,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横跨境内。
全镇地域面积19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9′—130°48′,北纬44°10′—44°49′,属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550米,平均积温为2000—2200℃,无霜期为95天至105天。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71人,非农业人口20729人,耕地面积91305亩,人均耕地4.5亩,境内辖10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第一~第十居委会,先锋村、爱国村、红旗村、柞木村、柳毛河村、联兴村、曙村、河南村、三道村、太平村、二道村、新民村、北沟村、菜营村、蔬菜村、绥西村、三道河子村、太岭村、九里地村、细鳞河村、鸡冠村、双丰村、细岭村、河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48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24个,共有党员1207人,其中农村党员587人。
历史概况
绥阳,原名“小绥芬”,因小绥芬河从镇中穿过而得名。1882年(清光绪八年),推行“屯垦实边”政策,宁古塔以东设立6屯,绥阳地区设立小绥芬屯。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从海参崴至此设第六站,人们惯称为“六站”。清代“光宣之际”,先后属绥芬厅、东宁厅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东宁县管辖。1922年,奉系军阀张宗昌出任绥宁镇守使,在绥芬河一带屯兵数万,为了筹措军饷,广种罂粟和开设赌场,外省农民大量流入,小镇人口猛增,耕地发展到三四千垧之多。东北沦陷后,1934年设小绥芬保,1938年伪东宁县公署于此设办事处,因其位于小绥芬河北岸,为“小绥芬河之阳”,遂命名绥阳办事处,从此改称“绥阳”。1939年6月,伪满设置绥阳县,为伪县公署驻地,改为绥阳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为绥阳县政府驻地,仍称绥阳街。1948年10月,绥阳县并入东宁县,改设第二区,并为区政府驻地。同年,在小绥芬河南岸组建绥阳林业局,工业人口逐渐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第二区,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绥阳镇。1958年9月,与金厂、细鳞河乡合并成立曙光人民公社,后改为绥阳公社。1962年3月,与原金厂、细鳞河两个乡分开,分设绥阳镇公社和金厂公社、细鳞河公社。1984年将绥阳镇公社改称绥阳镇。
镇内驻有国家一类大型森工企业—绥阳林业局,有森林资源57.6公顷,占全县森林资源的79.6%。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9公里,65911边防团驻扎镇内。
旅游资源
绥阳镇山清水秀,小绥芬河横贯中心,自东向西,先后与柳毛河、细鳞河、小金河汇流在一起,境内河流总长度为一百六十九公里。绥阳镇不仅风光秀美,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镇内山高林密,林区面积占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75%,生长着包括红松、赤松、柞桦木等70余种木材,活体木材总面积量超过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达300余种,有200种是可采用的中药材。盛产松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产品,年产量可达250万斤,是东宁县山野菜主产区,镇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河流20条,为从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水资源。
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2所县级医院,24个卫生所,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其中绥阳中学已发展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从镇内经过。个人储蓄存款总额超过4亿元,居民住宅楼房面积2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2.5平方米,95年被牡丹江市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73%。
经济发展
经济数据
2004年,全镇农业总收入59859.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859.6万元,乡企收入4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全镇财政收入7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实现8800万元、2180万元和270万元,发展活力蓄势待发。
发展方向
绥阳镇紧紧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提出了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中心,培育市场,组建龙头,形成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确立了黑木耳主导产业,黑木耳生产达到了空前规模,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拉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量达到了1.2亿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黑木耳产业的壮大促进了以黑木耳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林龙山产品公司、德利山产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2002年投入使用的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市场占地7万平方米,总投资1880万元,目前,已实现交易额18.5亿元,2003年,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级龙头企业和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销售中心。
农村产业
在确立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粮经比例,粮经比例达到5:5;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2251万元,财政收入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成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畜牧业生产,适度发展特色养殖,有鹿、熊、珍禽、鱼等,2004年全镇牧业收入达到1807万元。
工业企业
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进口木材加工园区、三隆木业、隆昌木业、绥—绥工业园区等企业。工商业税收占全镇税收的80%,个体私营经济活跃,并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劲;进口木材加工园区,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有 28家企业,其中投资超500万元的企业8家,已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506.7万元、税金169.6万元。招商项目:沈阳三隆中密度板、丰泽木业、龙祥药业等25个项目,都已投入生产,成效显著。
总体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两木”(木耳、木材)产业,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四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税、经济增长),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拓宽引资领域,增强发展活力,把绥阳镇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富庶的中华黑木耳第一镇。
231024105 绥阳镇
231024105001 第一居委会
231024105002 第二居委会
231024105003 第三居委会
231024105004 第四居委会
231024105005 第五居委会
231024105006 第六居委会
231024105007 第七居委会
231024105008 第八居委会
231024105009 第九居委会
231024105010 第十居委会
231024105201 先锋村
231024105202 爱国村
231024105203 红旗村
231024105204 柞木村
231024105205 柳毛河村
231024105206 联兴村
231024105207 曙村
231024105208 河南村
231024105209 三道村
231024105210 太平村
231024105211 二道村
231024105212 新民村
231024105213 北沟村
231024105214 菜营村
231024105215 蔬菜村
231024105216 绥西村
231024105217 三道河子村
231024105218 太岭村
231024105219 九里地村
231024105220 细鳞河村
231024105221 鸡冠村
231024105222 双丰村
231024105223 细岭村
231024105224 河西村 |
|
绥阳镇位于东宁县北部,南距东宁县62公里,北距鸡西市150公里,东距绥芬河25公里,西距牡丹江市123公里,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横跨境内。
全镇地域面积19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9′—130°48′,北纬44°10′—44°49′,属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550米,平均积温为2000—2200摄氏度,无霜期为95天至105天。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71人,非农业人口20729人,耕地面积91305亩,人均耕地4.5亩,境内辖2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民委,48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24个,共有党员1207人,其中农村党员587人。
镇内驻有国家一类大型森工企业—绥阳林业局,有森林资源57.6公顷,占全县森林资源的79.6%。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9公里,65911边防团驻扎镇内。
2004年,全镇农业总收入59859.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859.6万元,乡企收入4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全镇财政收入7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实现8800万元、2180万元和270万元,发展活力蓄势待发。
绥阳镇山清水秀,小绥芬河横贯中心,自东向西,先后与柳毛河、细鳞河、小金河汇流在一起,境内河流总长度为一百六十九公里。
绥阳镇不仅风光秀美,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镇内山高林密,林区面积占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75%,生长着包括红松、赤松、柞桦木等70余种木材,活体木材总面积量超过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达300余种,有200种是可采用的中药材。盛产松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产品,年产量可达250万斤,是东宁县山野菜主产区,镇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河流20条,为从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水资源。
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2所县级医院,24个卫生所,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其中绥阳中学已发展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从镇内经过。个人储蓄存款总额超过4亿元,居民住宅楼房面积2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2.5平方米,95年被牡丹江市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73%。
绥阳镇紧紧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提出了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中心,培育市场,组建龙头,形成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确立了黑木耳主导产业,黑木耳生产达到了空前规模,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拉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量达到了1.2亿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黑木耳产业的壮大促进了以黑木耳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林龙山产品公司、德利山产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2002年投入使用的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市场占地7万平方米,总投资1880万元,目前,已实现交易额18.5亿元,2003年,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级龙头企业和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销售中心。
农村产业结构在确立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粮经比例,粮经比例达到5:5;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2251万元,财政收入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成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畜牧业生产,适度发展特色养殖,有鹿、熊、珍禽、鱼等,2004年全镇牧业收入达到1807万元。
绥阳镇工业企业有: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进口木材加工园区、三隆木业、隆昌木业、绥—绥工业园区等企业。工商业税收占全镇税收的80%,个体私营经济活跃,并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劲;进口木材加工园区,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有 28家企业,其中投资超500万元的企业8家,已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506.7万元、税金169.6万元。招商项目:沈阳三隆中密度板、丰泽木业、龙祥药业等25个项目,都已投入生产,成效显著。
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两木”(木耳、木材)产业,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四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税、经济增长),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拓宽引资领域,增强发展活力,把绥阳镇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富庶的中华黑木耳第一镇。 |
|
绥阳镇是东宁县对外交通的门户,是一个历史较久远的边陲小镇,不仅风光秀美,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几年镇党政领导班子开拓创新,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公共设施、社会事业也日臻完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经济实力列牡丹江市乡镇之首,正以百姓富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姿态走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日益成为祖国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绥阳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北部,是东宁县对外交通的门户,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横跨境内,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交通发达。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1980年正式成立绥阳镇,2001年由原细鳞河乡与原绥阳镇合并为今日的绥阳镇。全镇地域面积1919平方公里,下设24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镇内驻有国家一类大型森工企业绥阳林业局,65911部队边防驻军团驻扎在镇内。
镇内山高林密,林区面积占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生长着红松、赤松、柞桦木等70余种木材,活体木材总蓄积量超过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达300余种,盛产松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产品,是东宁县山野菜主产区。
经济与社会事业发达。2005年镇域经济蓬勃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98亿元,农业收入达到1.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9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实现1亿元、2515万元、468万元,全镇财政收入实现958万元。近年来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了深入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大力发展“两木”(木耳、木材)产业,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黑木耳产业和木材业作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2001年适时辟建了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总投资2200万元,占地6万平方米,200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是一个以批发、加工、销售黑木耳为主的专业市场,共有180户营业门市,日平均交易量突破11万斤,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吉林、辽宁、内蒙等地的黑木耳都经由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05年,市场交易量突破2000万公斤,实现交易额8亿元。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有力地拉动了全镇乃至全县黑木耳产业,2005年全县黑木耳总产量达到2660万斤,占全国黑木耳产量的五分之一,黑木耳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规模上有很大提高,产品质量也提档升级,绥阳镇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销售中心。2005年黑木耳生产达到1.2亿袋,全镇24个村,村村生产黑木耳,4315户农民,3194户从事黑木耳生产,全镇农民仅黑木耳一项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镇党委组织黑木耳生产大户、技术明白人组成了黑木耳生产协会,协会成员发展到了1000多人,全镇生产规模超1500万袋的黑木耳专业村有绥西和三道河子两个村,有6个生产规模超500万袋的一品村。2003年镇党委政府投资建设了绥阳进口木材加工园区,它是依托俄远东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绥阳镇良好的地缘优势辟建的以木材精深加工业为主的大型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5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152万平方米,已有28家企业正式开工投产。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建设厂房面积5.2万平方米,铺设园区道路2.7公里,生产项目由最初的以锯材加工业为主,扩展到板方、餐具、刨光板、木材烘干、细木工板、音乐器材和百叶窗等,年可加工各类木材4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4亿元。目前,园区正在规划实施二期扩建,总占地面积为152万平方米,设计容纳45户企业进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镇农经比例逐步趋于合理,达到5:5,2004年实施两补一免政策后,农业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农业收入实现1.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9元,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镇共有中小学校20所,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绥阳中学多次被评为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教育工作标兵单位、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第一小学也多次荣获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教育经费支出为51万元。镇内有村卫生所22个,城镇居民主要就诊于县二院,位于镇中心,2005年医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改造和装修,环境有了明显改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至2005年镇内住宅总面积为69万平方米,住宅人均为17平方米,村住宅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2003年镇内实现白色水泥路面环绕主干道。全镇共安装程控电话7813部,业务总量365万元,24个村全部覆盖电话,已普及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村村通,实现了电视节目加密。 |
|
- : Suiyang Town
|
|
绥阳 |
|
新民村 | 太平村 | 二道村 | 北沟村 | 河西村 | 先锋村 | 三道村 | 红旗村 | 河南村 | 第一居委会 | 第二居委会 | 第三居委会 | 第四居委会 | 第五居委会 | 第六居委会 | 第七居委会 | 第八居委会 | 第九居委会 | 第十居委会 | 爱国村 | 联兴村 | 蔬菜村 | 双丰村 | 柞木村 | 柳毛河村 | 菜营村 | 绥西村 | 三道河子村 | 太岭村 | 九里地村 | 细鳞河村 | 鸡冠村 | 细岭村 | 曙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