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發揮區域優勢 建設塞北江南
---東寧鎮概況
東寧鎮位於東寧縣政府所在地,東距中俄口岸10公裏,黑竜江省五大水係之一的綏芬河由西嚮東穿城而過,這裏是東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縣商品、金融、信息的交流中心,是聯繫吉林、牡丹江、雞西、俄羅斯的交通樞紐。這裏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土質肥沃、物産豐富的魚米之鄉,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譽。
東寧鎮行政轄區面積550平方公裏,全鎮有17個行政村,農村人口17,760人,漢族人口占全鎮人口的95%,其餘為朝鮮族、回族、滿族等,耕地總面積62000畝,糧經比例4:6,本年度農業經濟總收入1310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06元。鎮財政收入完成587.23萬元,鎮村企業總産值45200萬元,稅金450萬元,招商引資2468萬元,計劃生育率達到98.84%,綜合節育率90.98%,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分別控製在3.7‰和2.76‰。
轄區內除新屯子處在第五積溫區,其餘16個村均在第一積溫區內,年平均氣溫6℃,有效積溫2990℃,無霜期150天左右,易於作物成長。綏芬河水源充沛,宜灌溉和發電,一條人工水渠由西嚮東穿越全鎮,灌溉水田面積5700畝。土特産品有木耳、蘑菇,山産品有名貴的山參、黃花菜、鬆茸等100餘種。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有品位較高的煤炭、石英石、石灰岩、葉臘岩等。旅遊資源有風景秀麗的神仙洞和雞冠山。
東寧鎮豐富的自然資源,明顯的區位優勢,不斷擴大的城鎮規模為鎮域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全鎮在緊緊圍繞“依托四邊抓三産、主攻項目擴財源、兩緑一黃大發展的”的總體思路,壯大發展果、菜、畜三大主導産業,全鎮新發展果樹面積1000畝,總面已達2.63萬畝,規範化果園改造面積5000畝,果樹節水灌溉6000畝,新發展蔬菜面積1000畝,其中新建棚室120棟86畝,總面積已達1.2萬畝,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已達3.1萬頭、8110頭、72000衹和20萬衹,出欄率分別為1320頭、2630頭、2100衹、9100衹。涌現出了李超養雞、孫慶纔養牛、王學敏養豬等養殖大戶,改良率達80%。全鎮建立了夾信子火雞養殖、暖二、萬鹿溝黃牛改良,新屯子食用菌生産,菜一蔬菜立體栽培,一街優質葡萄等示範區19個。發展一街野豬等特種養殖戶17戶,“珍、奇、特”品種生産養殖已逐漸擴大。以南溝的烤煙、夾信子地瓜、花生、甜玉米、民主西香瓜、轉角樓韭菜、萬鹿溝大蔥、東綏大蒜等為代表的專業一品村特色經濟已形成規模。
為了拉動農業産業化快速發展,東寧鎮黨委、政府圍繞農産品加工、銷售,加強竜頭企業建設,相繼建成了菜一果菜批發市場,菜二對俄果菜出口貿易市場,萬鹿溝果汁廠,一街優質米加工廠,東華山珍食用菌廠等竜頭企業十餘戶,形成了産、加、銷一條竜的産業格局。為今後實現跨躍式發展提供了廣阔的空間,我們深信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鎮人民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為建設一個文明、富饒、繁榮的新東寧,將以開放的襟懷和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
|
東寧鎮位於東寧縣城城區內,東臨三岔口,南臨大肚川,西臨道河鎮,北臨綏陽鎮。東寧鎮地處山區,長白山係老爺嶺太平嶺東坡,為老爺嶺和完達山餘脈結合部。
東寧鎮地處於中緯度寒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溫度為5.8℃,年平均降水量為514.7毫米,無霜期為150天左右,日照時間較長,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
2003年,東寧鎮下屬管轄的26個居民委員會,總人數20499人劃成獨立單位,獨立法人,改名為城區。
2004年全鎮的17個行政村取消會計、出納。各村的帳目由鎮經濟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各村衹設報帳員,實行全省統一的村帳民理鎮管的管理模式。
2004年全鎮農業落實“兩補一免”政策,糧食直補面積為93687.8畝,水稻的良種補貼為8978畝。
東寧鎮作為縣政府所在地,程控電話通訊進入國際直撥網,移動電話和無綫尋呼實現全國聯網。以公路為主交通網已形成,北上301國道,南下可通往吉林。文化、體育、教育、衛生已十分完善。
東寧鎮資源相對十分豐富,已探明礦産有煤礦、石灰石、石英、大理石、粘土、鐵、鋅、銅等10餘種。許多礦種儲量大、品味高。
鎮內山多林密,森林覆蓋北達到80%,有紅鬆、赤鬆、柞樹、樺樹等20餘種林木。林木蓄儲量達500萬立方米,鎮內還盛産黑木耳、鬆茸、元蘑、金針蘑、。鬆茸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東寧鎮土地資源豐富。粘底黑土,有機質含量高,自然肥力強,土質鬆軟,含水層深,易保水保肥,適宜農作物生産。坡地多,易水土流失,抗旱能力差,主要集中山地。
東寧鎮水資源一般,主要指鎮內的大綏芬河流域,此河東西穿過鎮內。鎮內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屬高水源地帶,主要集中在萬鹿溝村和北河沿村。此類地下水質均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水,PH值符合國傢直接用水標準。
東寧鎮生物資源地相對豐富,有豐富的動物、植物資源。
野生植物包括:
榆樹、楊樹、白樺、柞樹、椴樹、松樹,五味子、果樹、山野菜、山藥、林木。
植物資源:
喬木:榆樹、楊樹、柳樹、白樺、柞樹、椴樹、馬尾鬆、雲鬆、落葉鬆等。
灌木和藤木:柳條、丁香、五味子、狗棗子等。
果樹類:大秋果、K9、杏、山梨、李子等。
草類和其它草木植物:三棱草、羊草、豬耳朵等。
山野菜:草蘑、木耳、黃花菜、苦菜、薄公英等。
藥材類:薄公英、馬糞包、五味子、艾蒿等。
近幾年,為適應蔬菜種植發展,各村還建起蔬菜大棚,可存更多的新鮮蔬菜。糧食種植主要以種植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為主。種植方法為耕作、施肥。隨着現代化發展,為了促進農作物的增産增收,各農村開始了科學種田,不再使用單一的種植方法,主要對大豆、玉米實施間、混、套種,為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産量,改革單株、稀植法,實行合理寬播、密植,大壠密播、平播,並且科學處理種子、科學施肥。
經濟作物有嚮日葵、角瓜、煙草等。
養殖業是農業生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殖業主要指人工飼養畜、禽,包括生産肉、蛋、奶等副食品。飼養方式為圈養、籠養、散養等,養殖種類包括牛、馬、騍、豬、雞、鴨、鵝、羊、兔、貂、貉、魚。
到2005年,由於教育體製改革,部分小學合併規劃,全鎮小學13所,在校學生3700人,教師職工334人,全鎮所有學校教育微機授課,達到縣級標準。
2001年,東寧鎮與南天門合併後,全鎮轄區面積為60485公頃,全鎮總戶數為5058戶,全鎮總人口223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7260人。全鎮年經濟收入約為1億元,每年以15%增長。其中農業經濟收入為5000萬元,每年為10%增長。全鎮總的耕種面積為74133畝,人均耕種面積為4.2畝,人均經濟收入為3381元。全鎮農業的主導産業為蔬菜種植、果樹栽培和大田種植。
依托口岸的優勢,我鎮積極發展對俄貿易和境外輸出勞務、技術,全鎮每年都有近千人在俄從事貿易活動和生産性勞務技術合作。貿易活動主要包括零售、批發各類瓜果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勞務技術人員在俄主要從事蔬菜種植,有部分人員從事日常生活用品的加工工作。 |
|
- : Dongning Town
|
|
東寧 |
|
建國社區 | 中心社區 | 光明社區 | 團结社區 | 東興社區 | 新屯村 | 南溝村 | 一街村 | 宏源社區 | 夾信子村 | 繁榮社區 | 西山社區 | 太平溝村 | 大城子村 | 南山社區 | 二街村 | 民主村 | 率賓社區 | 菜一村 | 菜二村 | 北河沿村 | 東綏村 | 萬鹿溝村 | 轉角樓村 | 暖一村 | 暖二村 | 葫羅卜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