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塞北江南
---东宁镇概况
东宁镇位于东宁县政府所在地,东距中俄口岸10公里,黑龙江省五大水系之一的绥芬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这里是东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商品、金融、信息的交流中心,是联系吉林、牡丹江、鸡西、俄罗斯的交通枢纽。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
东宁镇行政辖区面积550平方公里,全镇有1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7,760人,汉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5%,其余为朝鲜族、回族、满族等,耕地总面积62000亩,粮经比例4:6,本年度农业经济总收入1310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506元。镇财政收入完成587.23万元,镇村企业总产值45200万元,税金450万元,招商引资2468万元,计划生育率达到98.84%,综合节育率90.98%,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分别控制在3.7‰和2.76‰。
辖区内除新屯子处在第五积温区,其余16个村均在第一积温区内,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90℃,无霜期150天左右,易于作物成长。绥芬河水源充沛,宜灌溉和发电,一条人工水渠由西向东穿越全镇,灌溉水田面积5700亩。土特产品有木耳、蘑菇,山产品有名贵的山参、黄花菜、松茸等100余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品位较高的煤炭、石英石、石灰岩、叶腊岩等。旅游资源有风景秀丽的神仙洞和鸡冠山。
东宁镇丰富的自然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的城镇规模为镇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全镇在紧紧围绕“依托四边抓三产、主攻项目扩财源、两绿一黄大发展的”的总体思路,壮大发展果、菜、畜三大主导产业,全镇新发展果树面积1000亩,总面已达2.63万亩,规范化果园改造面积5000亩,果树节水灌溉6000亩,新发展蔬菜面积1000亩,其中新建棚室120栋86亩,总面积已达1.2万亩,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已达3.1万头、8110头、72000只和20万只,出栏率分别为1320头、2630头、2100只、9100只。涌现出了李超养鸡、孙庆才养牛、王学敏养猪等养殖大户,改良率达80%。全镇建立了夹信子火鸡养殖、暖二、万鹿沟黄牛改良,新屯子食用菌生产,菜一蔬菜立体栽培,一街优质葡萄等示范区19个。发展一街野猪等特种养殖户17户,“珍、奇、特”品种生产养殖已逐渐扩大。以南沟的烤烟、夹信子地瓜、花生、甜玉米、民主西香瓜、转角楼韭菜、万鹿沟大葱、东绥大蒜等为代表的专业一品村特色经济已形成规模。
为了拉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东宁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相继建成了菜一果菜批发市场,菜二对俄果菜出口贸易市场,万鹿沟果汁厂,一街优质米加工厂,东华山珍食用菌厂等龙头企业十余户,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为今后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深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镇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一个文明、富饶、繁荣的新东宁,将以开放的襟怀和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
|
东宁镇位于东宁县城城区内,东临三岔口,南临大肚川,西临道河镇,北临绥阳镇。东宁镇地处山区,长白山系老爷岭太平岭东坡,为老爷岭和完达山余脉结合部。
东宁镇地处于中纬度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5.8℃,年平均降水量为514.7毫米,无霜期为150天左右,日照时间较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
2003年,东宁镇下属管辖的2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数20499人划成独立单位,独立法人,改名为城区。
2004年全镇的17个行政村取消会计、出纳。各村的帐目由镇经济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各村只设报帐员,实行全省统一的村帐民理镇管的管理模式。
2004年全镇农业落实“两补一免”政策,粮食直补面积为93687.8亩,水稻的良种补贴为8978亩。
东宁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程控电话通讯进入国际直拨网,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实现全国联网。以公路为主交通网已形成,北上301国道,南下可通往吉林。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已十分完善。
东宁镇资源相对十分丰富,已探明矿产有煤矿、石灰石、石英、大理石、粘土、铁、锌、铜等10余种。许多矿种储量大、品味高。
镇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北达到80%,有红松、赤松、柞树、桦树等20余种林木。林木蓄储量达500万立方米,镇内还盛产黑木耳、松茸、元蘑、金针蘑、。松茸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东宁镇土地资源丰富。粘底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强,土质松软,含水层深,易保水保肥,适宜农作物生产。坡地多,易水土流失,抗旱能力差,主要集中山地。
东宁镇水资源一般,主要指镇内的大绥芬河流域,此河东西穿过镇内。镇内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属高水源地带,主要集中在万鹿沟村和北河沿村。此类地下水质均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水,PH值符合国家直接用水标准。
东宁镇生物资源地相对丰富,有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包括:
榆树、杨树、白桦、柞树、椴树、松树,五味子、果树、山野菜、山药、林木。
植物资源:
乔木:榆树、杨树、柳树、白桦、柞树、椴树、马尾松、云松、落叶松等。
灌木和藤木:柳条、丁香、五味子、狗枣子等。
果树类:大秋果、K9、杏、山梨、李子等。
草类和其它草木植物:三棱草、羊草、猪耳朵等。
山野菜:草蘑、木耳、黄花菜、苦菜、薄公英等。
药材类:薄公英、马粪包、五味子、艾蒿等。
近几年,为适应蔬菜种植发展,各村还建起蔬菜大棚,可存更多的新鲜蔬菜。粮食种植主要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为主。种植方法为耕作、施肥。随着现代化发展,为了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各农村开始了科学种田,不再使用单一的种植方法,主要对大豆、玉米实施间、混、套种,为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改革单株、稀植法,实行合理宽播、密植,大垅密播、平播,并且科学处理种子、科学施肥。
经济作物有向日葵、角瓜、烟草等。
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主要指人工饲养畜、禽,包括生产肉、蛋、奶等副食品。饲养方式为圈养、笼养、散养等,养殖种类包括牛、马、骒、猪、鸡、鸭、鹅、羊、兔、貂、貉、鱼。
到2005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部分小学合并规划,全镇小学13所,在校学生3700人,教师职工334人,全镇所有学校教育微机授课,达到县级标准。
2001年,东宁镇与南天门合并后,全镇辖区面积为60485公顷,全镇总户数为5058户,全镇总人口223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7260人。全镇年经济收入约为1亿元,每年以15%增长。其中农业经济收入为5000万元,每年为10%增长。全镇总的耕种面积为74133亩,人均耕种面积为4.2亩,人均经济收入为3381元。全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为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和大田种植。
依托口岸的优势,我镇积极发展对俄贸易和境外输出劳务、技术,全镇每年都有近千人在俄从事贸易活动和生产性劳务技术合作。贸易活动主要包括零售、批发各类瓜果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劳务技术人员在俄主要从事蔬菜种植,有部分人员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的加工工作。 |
|
- : Dongning Town
|
|
东宁 |
|
建国社区 | 中心社区 | 光明社区 | 团结社区 | 东兴社区 | 新屯村 | 南沟村 | 一街村 | 宏源社区 | 夹信子村 | 繁荣社区 | 西山社区 | 太平沟村 | 大城子村 | 南山社区 | 二街村 | 民主村 | 率宾社区 | 菜一村 | 菜二村 | 北河沿村 | 东绥村 | 万鹿沟村 | 转角楼村 | 暖一村 | 暖二村 | 葫罗卜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