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黑龙江 >鹤岗 > 绥滨县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 Suibin Xian County
  绥滨县位于萝北县东南,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的夹角地带。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千米,南北长46千米,面积3344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绥滨镇。邮编:156200。代码:230422。区号:0468。拼音:Suibin Xian。
  
  行政区划
  绥滨县辖3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绥滨镇、绥东镇、忠仁镇、连生乡、北岗乡、富强乡、北山乡、福兴满族乡、新富乡。县境内有:二九零农场、绥滨农场。
  
  历史沿革
  绥滨,在绥东设治局改设县制时,以其县城东部的绥东江岸旧绥滨埠,命名绥滨县。因其地处边境,又濒松花江,乃取“绥靖”(安抚)和“滨江”之意。隋唐属黑水靺鞨部,后归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国部的“奥里米部”,金属胡里改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黑龙江副都统辖区。清末,1910年(清宣统二年),经汤原县知县奏请批准,在高家屯(今绥滨县临江村)设分防巡检。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划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1913年末改为高家屯警察事务所。翌年7月1日,改设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因高家屯以姓名屯,“似欠雅驯”,1914年10月9日,奉令改为绥东城县佐。1917年3月30日,根据黑河道尹的呈请,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以绥东县佐所辖区域设置绥东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同年4月 13日,北京政府内务部正式照准。1926年9月,将设治局移至敖来密屯(今绥滨镇西敖来村),1927年于敖来村东一公里处始放新街基(今绥滨镇),并将设治局迁驻新建局署。1929年 1月9日,黑龙江省长公署核准,将绥东设治局升改绥东县。因与热河省绥东县重名,省长公署又于1月23日发布训令,决定将绥东县改为绥滨县,直隶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2.57万人。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隶松江省。同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绥滨县,并入富锦县。60年代初,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工作和对农业生产的领导,1963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绥滨县,以富锦县松花江以北的绥滨地区为绥滨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绥滨镇,隶属合江专区。1964年2月11日,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筹备设立绥滨县,同年3月两县正式分开。1985年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1992年,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北缘。北以黑龙江与俄罗斯分界,南濒松花江与富锦市、桦川县一水相连,西与萝北县接壤,东隔松花江与同江市相望。全县总面积3335 平方公里。全县共辖3镇、9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1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万人;满、蒙古、回、朝鲜、赫哲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县政府驻地绥滨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土名敖来密屯。绥滨地名的由来,是取绥靖和江滨之意而命名。“绥”即“绥靖”,“滨”即地濒松花江之滨。
  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时仍归属扶余;后魏、北齐时期属勿吉地;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时属黑水靺鞨;五代至辽属五国部的奥里米国,奥里米古城在县城西十八里的永兴大队(奥里米为“渡口”之意。它是古代通往松花江南岸的渡口,隔江与富锦大屯古城相望)。金初此地属温都部,后属扶余路;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属硕达勒达路管辖。明时为撒哈达地。清为兴东道辖地,届汤原县境。民国元年(1912年)将此地由汤源县划归萝北县,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于绥东镇置设治局,民国十五年(1926年)移治于敖来密。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东设治局改为绥滨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三等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本县划归三江省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本县划归合江省所辖,解放后恢复东北三省,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
  
  ?年,绥滨县辖3个镇、9个乡:绥滨镇、忠仁镇、绥东镇、东方乡、富强乡、北山乡、福兴满族乡、新富乡、中兴乡、北岗乡、大同乡、连生乡。
  2000年,绥滨县辖3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608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绥滨镇 32964 绥东镇 16048 忠仁镇 17730 连生乡 12465 北岗乡 10939 富强乡 5018 北山乡 4888 福兴多 4321 新富乡 3502 大同乡 8586 中兴乡 2374 二九○农场虚拟镇 25530 绥滨农场虚拟镇 19183 普阳农场虚拟镇 12438
地理资源
  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北部,黑龙江和松花江汇流夹角地带,东经13l°8'12"一-132°,北纬47°11' 55"--47°45',23"之间东与同江市、南与富锦市、桦川县隔松花江相望,县段界江线长148公里。北与俄罗斯一水相隔,县段国界线长89公里。西与萝北县毗邻,县界线长6O公里。县界三线相接形似菱形,东西长117.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3335,216平方公里。县境内无山少岗,是全国唯一没石头的县份,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县属总土地面积为2548830.84亩,其中耕地面积1010355亩,人均分别占有19.48亩和7.7亩。县境三面环水、境内沟河纵横、泡沼众多、水资源丰富,全县总水域面积为334420亩,人均1.78亩。而地下水资源更为丰富,总静储水量292.5亿立方米。地下矿藏资源有煤(储量为5.3亿吨)、砂金、天然气和石油。
区域分划
  县境内设有绥滨、绥东、忠仁3个镇,连生、北岗、北山、福兴、新富、富强6个乡,10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管辖的绥滨、二九O、普阳3个国营农场。
县 界
  绥滨县在民国6年(1917年)以前无正式疆界。但在清宣统2年(1910年)设立高家屯巡检署时,
  巡检署就管辖着梧桐河以东直至里龙江和松花江汇流处广大地方。民国 3年(1914年)设立绥东
  佐治局时,汤源清丈局规定梧桐河荒段由绥东县佐出放荒地。当时绥东佐治局就出放了梧桐河
  以东荒地4 000千垧。
  民国 5年(1916年)省公署责成萝北县知事和绥东县佐治员待来年冰雪消融后,堪察萝北县
  和绥东设治局之间疆界,准备设立绥东设治局。民国6年(1917年)3月正式堪就萝北县与绥东设
  治局之间的疆界。分界线的走向为:从今萝北县三间房(当时划在绥东境内)以西 6里清丈第21
  牌第13井起,至嘟噜河清丈第二牌第十井之张家窝棚,取一直线于井字荒段,边线以东以南归
  绥东,边线以北以西归萝北。嘟噜河以东归绥东,嘟噜河以西归萝北。民国 6年(1917年)成立
  绥东设治局时尊照此界施政。
  1956年 7月经黑龙江省批准重新划定萝北与富锦之间的疆界。其走向为:从三间房至松花
  江北岸的二道坝中心点划一线,线东属于富锦县的第十四区(今绥滨县福兴满族乡)、第十五区
  (今绥滨县北岗乡)。线东之向阳屯因与十四区中间隔有绥滨农场不便管理。划归萝北县。
  1971年 9月经黑龙江省批准绥萝两县重新划定的边界。划界协议书中规定:北从黑龙江岸
  三间房东起,沿向阳排干渠向南,经十道坝西端,直到嘟噜河入松花江处,线东属绥滨县,线
  西属萝北县。此界延用至今。
人口面积
  占地面积为1636.0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现有居民60678户,人口为187224人,其中男94824人,女92400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为82249人,占43.93%,农业人口104975人,占56.0 7%(包括3个国营农场)。居民人口中,县属居民39323户,人口为130807人,其中男66091人,女64716人,非农业人口42092人,占县属人口32.17%。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56.13人。
民族分布
  居民中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高山、达斡尔、鄂温克、锡伯、赫哲等17个民族。满族为绥滨县的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兴、北山、忠仁等乡镇。福兴乡是满族乡,满族居民占全乡总人口的60%。
绥滨镇
  县城在县境南部濒临松花江北岸的绥滨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鹤岗市186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541公里。
历史悠久
  绥滨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商周至辽金先后有满族的祖先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人在这里居住。北魏时期,勿吉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同仁文化。辽代女真人在绥滨地区建立了奥里米国。辽金时代绥滨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女真居民万余户,并建立了奥里米、中兴两大城池。金朝后期居民开始南移,至清朝后期历经七百余年,境内有极少数的居民,居住于沿江地带从事渔猎,几乎处于荒漠状态。清末民初,外地移民开始进入绥滨,民国3年7月1日(1914年)设立了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民国6年(1917年)佐治局升为绥东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正式建立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绥滨,隶属于三江省。1945年绥滨县解放,隶属于合江省。1949年绥滨县合并于富锦县归属松江省。1954年归属于黑龙江省。1964年从富锦县析出,恢复绥滨县建制,归黑龙江省合江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4年12月末划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管辖。1988年1月划归黑龙江省鹤岗市管辖。
  古城玉人 :金代玉雕刻。黑龙江绥滨古城7号墓出土。头戴帽,颈部有一银项圈,左手执蕉叶、一半搭在背后,右臂下垂,前腿微曲,后腿翘起,作跳跃状。为优美生动的玉雕精品。
  双鹿形玉佩 :金代 高3.40厘米,宽3.99厘米,厚0.44厘米 绥滨县奥里米城北墓葬出土 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玉色:白色。整块玉呈三角形,中心是两只小鹿,似一雄一雌,前者作回首状,后者引颈向前作行走状;双鹿上方雕有一只雁;鹿的两侧有丛树之枝叶相互搭接于玉佩的尖部。
  青玉童子佩 :金代 宽2.8厘米,高6厘米,重43克 。特征:青玉,圆雕。童子头戴纱帽,帽檐翻卷有凹凸花纹。身着长衣,对襟敞开,不见口系,肥裤。左手按衣襟,右手握一长棍,右推直立,左腿稍向前抬起,玉人头大,两条腿脚短,头顶部有一对穿孔,可系绳佩挂。此件玉人与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乡金墓出土的金代玉人很形似,应为金代作品。
  绥滨中兴金墓出土了金耳坠、银钗、银钏、银簪、银耳坠、金指环、金花饰、银鞍饰、银碗等金银器;绥滨奥里米金墓中出土了金耳坠、银钏、银钗、银片和带有忍冬图案的金饰件。这些金银器的式样,有的与中原地区相同,有的则具有地方特色。
奥里米古城
  奥里米古城是辽代五国城之奥里米古城遗址一,系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今哈尔滨-依兰县)所建立的五大城市中的重要城镇,是辽金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域。奥里米古城坐落在绥滨县敖来河畔,呈长方形,北城墙沿存较为完整,长跑12米,有雉堞(即马面)18个。东城墙北段保存较好,外面护城河与北城墙护城酒厂相连,迄今河内有水。南段因修江堤,早年已破损一部分,但城墙依稀可辩,残留雉堞8个。东城寺东段342米,残存雉堞7个。西城墙南段与南城墙大部分被敖来河水吞噬。南城墙东段尚存玩世不残垣,长江2米,城角均呈圆弧形,以北、东南城墙测算全城周长1224米。古城坐北朝南,城内地表起伏,陶瓷残片遍布,俯首可拾。城墙均为夯土筑造。在此城西北部已被考古人员挖掘出金代墓群,出土地大量珍贵文物。
金界壕
  旧称“老边壕”、“边堡”,是1115年女真族统一北方建立大金时修建,全长约2500公里。
  辽代五国城之一的“奥里米”都城:在敖来河与松花江汇口处,据旧《绥滨县志》记载,1931年时城基尚存,高约4.5米,东西长750米,南北宽250米,北面城门可通马车。东有土围似城瓮,内有铜马、铜佛、铜塔等物。
中兴古城遗址
  位于忠仁镇高力岛,周长1446米,为奥里米古城的姊妹城,是黑龙江中游较大的一座金代遗址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西北的12座金代古墓进行发掘,出土了300余件金、银、铜、铁、瓷、水晶、陶等制品,其中“金玉列蝶”和“玉器飞天”做工十分精美、考究,并在2001年10月份香港举办的中国隋唐至清代玉器学术讨论会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
同仁古城遗址
  遗址坐落于黑龙江南岸,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代表的文化早期为原始人肃慎、挹娄文化,中期为勿吉人文化,晚期为辽金时代女真文化,被世界考古界命名的一种新的类型——同仁文化。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省博物馆考古队发掘出的三处房屋遗址,经碳-14测定为勿吉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是我国考古界第一次接触的勿吉人文化。
永生平民古墓群
  位于北岗乡永生村附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省考古队发掘,曾出土了大量平民随葬品,是我省迄今已发现的一处较为重要并极具代表性的辽代平民墓葬群。通过出土文物可以生动地展现出当时普通女真人在饮器、炊器、服饰、发式、配饰和军事装备方面,与女真贵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对于进一步了解黑龙江流域普通女真人的生活状况和当时阶级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北山古城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1973年省考古队考察,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属汉、魏时期城堡,为绥滨县境内的制高点,很可能是人工堆积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挹娄人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生产生活的繁荣景象。目前古城保存完好,未经任何挖掘与开发。
东胜古遗址
  位于在松花江下游北岸,早期文化为铁器时代,晚期文化为明清时期。1991年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进一步佐证了明清时期,松花江中下游的“兀狄哈”人,也就是现今的赫哲族人曾在这里生活过,沿江一侧是居住地,靠北一侧为墓群。
主导产业
  绥滨县农业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年产值2.6亿余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左右,而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年产值1.9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71%左右。农作物主要有大豆、年播种面积50余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年产大豆1.2亿余斤。玉米,年播种面积10万余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10%左右,年产玉米7300余万斤。水稻、年播种面积12万余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2%左右,年产水稻9600余万斤。薯类,年播种面积2.5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5%左右,年产薯类1400余万斤。其他作物有油料、糖类、烤烟、蔬菜、瓜类等。
畜牧业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成份,年产值6500余万元。饲养的畜禽类主要有:黄牛年存栏24000余头,奶牛2600余头,马360匹、猪61000余头、山绵羊74000余只,家禽百余万只,畜产品,主要有牛奶年产5484吨,绵羊毛年产120余吨,禽蛋年产3400余吨,猪、牛、羊肉年产5540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色养殖主要品种有狗、貉、貂、麝鼠、蜜蜂、狐、兔、蝎、鹌鹑、肉鸽、蛙等。
绥滨名人
  白 福 厚:
  男,191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堡黄家屯,1922年全家逃荒到黑龙江省绥滨县安乐屯定居。少年读了 4年私塾,后随父种田。17岁给地主家扛活。1932年日军侵入绥滨后,他毅然参加了陈大凡在绥滨县中兴镇领导的抗日人民自卫军。翌年 2月12日抗日人民自卫军同日军作战,战斗进行三天两夜。敌人遭受沉重打击。陈大凡负伤去苏联治疗,队伍撤离绥滨县中兴镇。白福厚回到家乡对青年们讲:“国家、国家,先有国而后有家,若没有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到兆兴(萝北县)投北军去。”于是,白福厚会同鲁志国等人到萝北县兆兴镇参加抗日的东北军马占山部五团,后来一部分东北军投降日军,被编入伪军三十八团。他在迫击炮连胡连长(其表叔)手下当炮手,但他对东北军投降日军非常不满,因此他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经常来往,一次一名抗日战士被俘,当天夜里被白福厚偷偷放走。后来被特务告密,伪团长要处决他,经胡连长保释才幸免。白福厚更加仇恨日伪军,就积极协助被派到三十八团的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秘密宣传抗日救国。经党和地下工作者和白福厚的积极工作,1937年 9月的一天伪军三十八团迫击炮连和二连共二百多人在白福厚带领下奋然起义。起义队伍到安帮河后,被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一师六团。白福厚任一连连长,从此该连同抗联六军一道转战松花江南北。
  1938年 8月李兆麟将军率抗联六军教导队向锅盔山转移,途中遭到敌人截击。白福厚连主动担任起阻击敌人的任务。日伪军以数倍的兵力向白福厚连部队扑来,白福厚指挥队伍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白福厚大腿受了伤,用绑腿缠紧继续战斗,坚持两个多小时,直至李兆麟和教导队安全转移,他才带部队机智地撤走。
  1938年下半年,日伪军集中大批兵力对富锦、桦川、同江等下江地区采取“三光”政策。进行疯狂地讨伐,抗日联军为避开敌人的主力,各军主力陆续西征,抗联三路军主力也离开下江去黑嫩平原开辟新区。六军一师代理师长陈绍斌和白福厚部队被留下江坚持抗日游击活动。此后,白福厚的部队就成为日伪军讨伐的主要目标。白福厚带领这支队伍战胜了敌人讨伐,严寒酷暑,缺衣少食等困难,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先后带领部队缴了集贤镇伪军三十五团的械,打了宝清县五道梁子、兰花顶子敌人兵营,袭击西兴隆沟的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补充部队。冬天他被提为三团团长。经李云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由于日伪军对留守部队加紧进行围剿,部队有时吃冻山果,有时几天吃不上东西,部队唯一的一匹马也被杀死吃掉。当时部队与上级与地方组织失去联系,处境十分困难,有的人经不起困难考验动摇了。白福厚挺身而出,坚定地号召大家:“同志们,决不叫困难吓倒,决不叫革命半途而废,我们一定抗日到底!”从此自福厚就担任起这支部队的领导职务。
  1939年春,白福厚带领队伍来到松花江北蒲鸭河鱼亮子,准备买些鱼吃,被特务发现,日军的江上汽艇冲过来。部队只好边打边撤,走了一夜,来到白福厚的家乡福兴区安乐屯,白福厚连老婆、孩子都没顾看一眼,在村里搞了一些粮食就迅速带队转移。战士称团长为“中国第二个大禹呀!”出村后不久,敌人又追上来,已到黑龙江边,再无退路。白福厚坚定的号召战士:“我们只有在这里同敌人决一死战,就是投江也不当俘虏!”在紧急时刻。正逢一艘帆船靠岸,船工见是白团长的抗日队伍被围,冒着危险把队伍渡到黑龙江对岸苏联。敌人追到江边大失所望。
  白福厚同志带队在苏联休整两个来月后,于1939年 7月12日从嘉荫回国。10月份来到鹤岗地区,在梧桐河金矿打了矿井队,然后开始西征。到庆安县大伊吉密河找到三路军指挥部,见到李兆麟。
  1940年春,白福厚部队随三路军开到北安县南北河休整后被编为三支队第七队,白福厚任大队长。秋天,白福厚带领七大队在三路军政委冯仲云,三支队队长王明贵的指挥下攻下了克山县,占领县公署,打死一名日军军官,放出三百多名革命群众。随后又同三支队打北兴镇、通宽镇、通南镇、汗达气、阿荣旗、拉哈镇、科洛站等战斗。白福厚每次战斗都冲杀在前,成为三支队一名出色指挥员。
  1941年 4月的一天,白福厚率领部队在毛兰顶转移途中,与日军讨伐队相遇,在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8岁。
  王永昌:
  男,190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王永昌青年时代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来绥滨,开始在中兴镇以开小铺、做豆腐、卖麻花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抗日救国主张,经常活动在中兴镇、大成号、河泉、福太、德胜、富山一带。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肖文泰、徐连成入党,建立起绥滨县最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王德为名被任汤原抗日救国会主席。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他仍以卖麻花、卷烟为名,背着箱子在绥滨各地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络,在二、三、四区一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救国。由于王永昌的影响和活动,1937年绥滨抗日组织壮大起来,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4月王永昌在三区曲家窝棚(今望江村)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救国会、儿童团。5月份又在四区王大房、守护屯、西小山、沙院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河泉屯的进步青年刘成贵、李晨家等人组织起来,用大刀、红缨枪为武器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王永昌至绥滨后,对中侠、助国、全胜等抗日义勇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 终于于1937年6月配合六军派来的高玉斌将他们改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五师。
  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中共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8、9月间先后建立了绥滨、绥东、联区、萝北 4个区委。县委利用唯一的一部油印机,办起了小报在各处散发,教育人民群众,组织抗13力量。此时人民群众抗13热情高涨起来,游击队、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活动非常活跃,经常为抗日部队送衣、粮、枪支弹药、药品,并掩护伤员、家属。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以给尚大师夫做饭,种瓜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部队送粮、送药品等。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九·三”后,为纪念这个屯群众的革命精神,将李殿芳屯改名为革命屯。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任秘书科科长,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王永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绥滨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创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太永:
  男,1899年4月24日生于辽宁省宽甸县鼓楼村。
  1945年解放前,杜太永的前半生是在给地主家放猪、扛活,给船主家走船的压榨和剥削下渡过的。
  1947年土地改革时,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农民会主席。他响应党的土地改革的伟大号召,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带头将最好果实和土地分配给最贫苦的农民。1948年建党建政时,当选为民主村党支部书记。
  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带头支前。他已年近半百,主动报名到朝鲜战场,虽没批准,但在后方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在他的动员下,民主村有40多名青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他还动员妇女做军鞋、晒干菜、支援前线,1949年被选为县委委员、松江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委员、省特等模范干部。
  土改后,一家一户的农民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他带头在民主村成立了绥滨县第一个互相组。接着又成立了大型组、初级社、高级社。他领导生产。实行科学种田。是全县最早采用新式农具和新技术种田的人。他自己出钱买了铲趟机、马拉播种机、马拉摇臂收割机,不仅自己采用机械生产,而且给其他农民耕种。当农民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认识时,他就首先示范,给农民做样子。1949年他从绥滨农场买回300斤优良豆种,种了2.5垧地,收获后全部串换给其他农民。农民不愿使用农药拌种,他就先买农药拌种农民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农民都采用新农具和新技术种田。
  1956年夏,松花江水平槽,有决口的危险。合江地区几个县20 000万多人都来绥滨抢险。杜太永带领全村民工到松花江抢险第一线,57岁杜太永和青年们展开扛土比赛,连战三昼夜,全县第一个完成抢险任务,之后他又帮兄弟村抢修险段。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 “平调风”时, 杜太永极力反对。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了村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和省政府委员职务。免去省人大代表资格。1962年纠偏,恢复了名誉,任民主管理区副主任,恢复了县委委员、省政府委员、省人大代表资格。同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李毓书:
  男,1920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城东八家村,26岁迁来绥滨县梁家堡落脚,1930年迁居吉长村。
  1948年土改胜利结束,开展大生产运动,农民急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李毓书急农民之所急,创办了吉长供销分店。建店时,仅有 3间破草房、2间仓库、2名店员。由于他勇于艰苦创业,勤俭办店,从1952年到1965年,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黑龙江报于1970年 7月15日以《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记共产党员、吉长供销部经理李毓书同志的光辉事迹》为题,歌颂了他艰苦创业的历程。
  扁担精神是李毓书留给供销店的传家宝。他是供销店的经理,常教育营业员:“咱们办这个商店就是面向农民。方便群众,要随时随地满足农村生产和各家各户在生活上的需要。”在农忙季节,店内只留1人营业,李毓书则带领营业员肩挑着扁担走村串巷送货到门。每逢4月初8农村下酱时,他们挑着海盐送到各家各户。每年送到乡下海盐10余吨。 送货回来肩从不空担,一担一担的挑回收购的废品和新鲜鸡蛋。为防止鲜蛋损失从不用车拉, 每年将从屯下挑4 000多斤,再挑到20里远的绥滨县城,人们看到李毓书的扁担队,无不感到赞叹!他出身农民,关心、熟悉农业生产,在他经营的16个村屯里的土质、垄形,需要农具的品种、规格等都了如指掌。一次胜利大队3付马犁到江通去开荒,容易打铧,李毓书让营业员挑铧子送去,一气活。3条铧子都打了,营业员挑着4个铧子进地了,农民称他为及时雨。
  勤俭办店是李毓书的美德。2年内他领着营业员打草,割柳条,盖了 3间草房,7个圆仓子,为国家节约1000多元。营业室原是土地,易起灰尘,下雨满地泥,容易沾污商品,他就到处拣
  缸碴、碗碴,拣点铺点,一年多的时间把 5间营业室铺成了磁砖式的地面。他用此教育营业员:“商品上有灰尘。说明我们思想上有灰尘”。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一粒米,一棵菜叶也不要白白的浪费掉,要用在饥饿上;一寸布,一厘钱也要使在刀刃上;一块木棒,一两煤也要烧在冷时候。为了解决冬用的引火柴,李毓书上下班背着筐拣玉米棒子和木头块等,每年都拣100多筐为国家节约了3 500余元。
  李毓书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开会、办事从不下小馆。他自带干粮,不花公家一分钱。去富锦县开会往返100、华里,从不花钱乘车。他每年晚上都到办公室坚持2个小时的学习,可他却点着自己花钱买的小煤油灯。他对营业员说:“学习是私事,不能点公家的油。”他对别人冷暖特别的关心。他一家 8口人,全靠工资维持生活,并不充足,但他逢年过节,见到社员有困难,就主动拿钱资助,少则10元、20元,多则三、四十元。吉珍屯社员郭长发过年没钱办年货,他就拿出30元钱给办了年货。 营业员没有没花过他的钱的。1953年李毓书为修自家房。买了3米木材,正赶上供销部也急需木材盖仓库,他就把自家木材让给了公家使用。
  李毓书经营的供销部昼夜不闭店,是全省闻名。从他办店那天起,休息的牌子没挂过。一年四季店内总为顾客摆着椅子、水碗、开水,对顾客问寒问暖,顾客到店如到家。
  1965年李毓书身患肝癌,经医治无效,病逝于哈尔滨医院,终年63岁,他把一生心血无私地献给了社会主义供销事业。
  ]赵圣奎:
  男,1920年11月18日出生,原籍富锦县三区信安屯。
  少年时期读过初级小学。1934年在富锦县东升木铺学徒,满徒后,在城乡做木工活。
  1946年 9月13日,赵圣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土改后历任公安局助理员,派出所所长,富锦县公安局治安行政科副科长。1953年代理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2年在中央公安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8年12月任局长。
  1960年3月,任集贤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1966年4月18日,经省委批准,任绥滨县副县长。
  赵圣奎任职月余文化大革命开始, 在动乱中赵圣奎被“造反派” 打成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在“造反派”的逼供下于1968年6月29日不幸含冤逝世。1978年8月20日平反昭雪。
  赵圣奎生前被评为县模范干部。在公安局任职期间被评为省学习模范,受省发奖章一枚。
  他平时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想着人民,事事都要做出榜样。他在基层工作时,把公家给他盖的新房让给有困难的干部居住,而自己却一直住着旧房。他在笔记中写到:“我们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摆出臭架子,要老老实实为人民多做好事,共产党人的本色就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时时事事都要给群众做出个榜样。”
  王庆林:
  男,1918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幼年随父母迁至黑龙江省集贤县太平镇居往,因家境贫寒,只读四年小学,缀学后,只好在集贤、富锦两县随父亲扛活、卖零工度日。直至1945年解放,王庆林一家定居在富锦县长安区务本村。
  1946年王庆林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被选为村农会主席。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先任富锦县永安区区长,后任区委书记。1949年9月调富锦县县委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1年10月到东北局党校学习,1952年 8月回县任富锦县委书记。1964年任绥滨县委书记。王庆林在富锦、绥滨两县任职20余年,被人们称为“两袖清风的好书记。”
  王庆林工作积极肯干,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年工作在基层。绥富两县是农业县,王庆林一年四季滚在乡村,深入群众和社员一起犁田锄地,调查研究,指导生产,他的足迹走遍了绥富两县千家万户,山山水水。农民把他当做贴心人。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时王庆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共产风、平调风,反对大垄改小垄。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集贤县四马架农场劳动改造。
  1961年7月,王庆林同志被甄别平反,任合江专员公署畜牧局副局长。1962年6月调回富锦县任县委书记,仍然是长年蹲点在农村。他长期身患严重的气管哮喘病,组织决定他休息,他拒绝了,继续坚持工作。
  1964年富锦、绥滨分县,绥滨被中央确定为边防县。王庆林带领大批干部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来到松花江北。开展工作。建县初,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他身体多病,从不要特殊照顾,总是和普通干部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干部安心边疆创业干一辈子。绥滨县重建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在十年动乱中,王庆林同志病重了。1971年初,他卧病在床,但仍不忘党的事业。他病逝的前三天,用颤抖的手给县委领导写了《如何利用松花江水源,开渠种稻,造福人民》以及培养、提拔、使用干部的工作建议。
  王庆林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党风正派。在他任职期间从不搞请客送礼,严格要求亲
  属不搞特殊化。妻子调整工资,孩子安排工作,亲属要求进城,王庆林从不特殊照顾。
  1956年他去苏联参观学习农业,组织上给他做一套毛料服,一双皮鞋,买了一台照相机。归国后,王庆林一直没有舍得穿、用。在病重期间,他叫爱人将服装和照相机交给了国家。
  同年7月松花江暴涨,与松花江堤平槽,高出平地2米,一但决口,几万人民将遭沉重灾难。上级决定绥滨为泄洪区。命令富锦县将缓滨几万人民迁出,放弃绥滨。王庆林不愿让人民遭此重大灾难,他和县委成员讨论决定,誓保绥滨,有王庆林在,就有绥滨在。他请求上级。要求兄弟市县支援。上级答应了他的请求,先后调来双鸭山、集贤县、桦川县和本县民工 2万余人,昼夜战斗在松花江堤上。王庆林彻夜不眠地指挥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上。经一个多月的抢险战斗,绥滨人民脱险了,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无不感谢老书记王庆林。
  王庆林因身患支气管癌,于1971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54岁。
  张志超 (曾用名雷振华,真名张绪生):
  男,1919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
  张志超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芜八路军四支队战士、排长、指导员、教导员。1938年在山东省滕县、膳古、桑树、风昌八里沟战斗中立了二等功;1940年五次反顽战役立了一等功;1942年在莲花山反蚕食斗争中立了一等功。还历任莱芜县区委书记、县委社会部副部长、新甫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县委敌工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45年参加支援东北干部大队来黑龙江,曾任富锦县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富锦中心县委书记。在富锦县工作期间,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五团成功的将土匪尤达子队赶出县城,保卫了新生的地方政权。
  1946年调绥滨县,先任县委书记,后任县委副书记。在绥滨工作期间,领导绥滨县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开展了土改斗争,使绥滨县 5万多农民获得土地,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地方政权。
  1948年又领导翻身农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洪灾严重的情况下,连续3年获得农业丰收,使翻身后的农民开始过上幸福生活。
  1952年后,曾任松江省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黑河地委第二书记,东北林业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等职。他热爱林业,为林业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30余年,为黑龙江省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发展人工造林、管林机构建设、新林区开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志超前半生战功显赫、后半生献给了黑龙江伟大的林业事业,黑龙江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83年12月3日因患心脏病逝世,终年61岁。
完颜姓氏与绥滨蜿蜒河的渊源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蜿蜒河 松花江左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县境内。发源于绥滨县西部沼泽地,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在二九○农场场区东北部注入松花江。由于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长92.4公里,河宽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积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流域地势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畅,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涝灾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开挖河道,下游进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护农田116万亩。
绥滨名人
  白 福 厚:
  男,191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堡黄家屯,1922年全家逃荒到黑龙江省绥滨县安乐屯定居。少年读了 4年私塾,后随父种田。17岁给地主家扛活。1932年日军侵入绥滨后,他毅然参加了陈大凡在绥滨县中兴镇领导的抗日人民自卫军。翌年 2月12日抗日人民自卫军同日军作战,战斗进行三天两夜。敌人遭受沉重打击。陈大凡负伤去苏联治疗,队伍撤离绥滨县中兴镇。白福厚回到家乡对青年们讲:“国家、国家,先有国而后有家,若没有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到兆兴(萝北县)投北军去。”于是,白福厚会同鲁志国等人到萝北县兆兴镇参加抗日的东北军马占山部五团,后来一部分东北军投降日军,被编入伪军三十八团。他在迫击炮连胡连长(其表叔)手下当炮手,但他对东北军投降日军非常不满,因此他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经常来往,一次一名抗日战士被俘,当天夜里被白福厚偷偷放走。后来被特务告密,伪团长要处决他,经胡连长保释才幸免。白福厚更加仇恨日伪军,就积极协助被派到三十八团的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秘密宣传抗日救国。经党和地下工作者和白福厚的积极工作,1937年 9月的一天伪军三十八团迫击炮连和二连共二百多人在白福厚带领下奋然起义。起义队伍到安帮河后,被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一师六团。白福厚任一连连长,从此该连同抗联六军一道转战松花江南北。
  1938年 8月李兆麟将军率抗联六军教导队向锅盔山转移,途中遭到敌人截击。白福厚连主动担任起阻击敌人的任务。日伪军以数倍的兵力向白福厚连部队扑来,白福厚指挥队伍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白福厚大腿受了伤,用绑腿缠紧继续战斗,坚持两个多小时,直至李兆麟和教导队安全转移,他才带部队机智地撤走。
  1938年下半年,日伪军集中大批兵力对富锦、桦川、同江等下江地区采取“三光”政策。进行疯狂地讨伐,抗日联军为避开敌人的主力,各军主力陆续西征,抗联三路军主力也离开下江去黑嫩平原开辟新区。六军一师代理师长陈绍斌和白福厚部队被留下江坚持抗日游击活动。此后,白福厚的部队就成为日伪军讨伐的主要目标。白福厚带领这支队伍战胜了敌人讨伐,严寒酷暑,缺衣少食等困难,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先后带领部队缴了集贤镇伪军三十五团的械,打了宝清县五道梁子、兰花顶子敌人兵营,袭击西兴隆沟的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补充部队。冬天他被提为三团团长。经李云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由于日伪军对留守部队加紧进行围剿,部队有时吃冻山果,有时几天吃不上东西,部队唯一的一匹马也被杀死吃掉。当时部队与上级与地方组织失去联系,处境十分困难,有的人经不起困难考验动摇了。白福厚挺身而出,坚定地号召大家:“同志们,决不叫困难吓倒,决不叫革命半途而废,我们一定抗日到底!”从此自福厚就担任起这支部队的领导职务。
  1939年春,白福厚带领队伍来到松花江北蒲鸭河鱼亮子,准备买些鱼吃,被特务发现,日军的江上汽艇冲过来。部队只好边打边撤,走了一夜,来到白福厚的家乡福兴区安乐屯,白福厚连老婆、孩子都没顾看一眼,在村里搞了一些粮食就迅速带队转移。战士称团长为“中国第二个大禹呀!”出村后不久,敌人又追上来,已到黑龙江边,再无退路。白福厚坚定的号召战士:“我们只有在这里同敌人决一死战,就是投江也不当俘虏!”在紧急时刻。正逢一艘帆船靠岸,船工见是白团长的抗日队伍被围,冒着危险把队伍渡到黑龙江对岸苏联。敌人追到江边大失所望。
  白福厚同志带队在苏联休整两个来月后,于1939年 7月12日从嘉荫回国。10月份来到鹤岗地区,在梧桐河金矿打了矿井队,然后开始西征。到庆安县大伊吉密河找到三路军指挥部,见到李兆麟。
  1940年春,白福厚部队随三路军开到北安县南北河休整后被编为三支队第七队,白福厚任大队长。秋天,白福厚带领七大队在三路军政委冯仲云,三支队队长王明贵的指挥下攻下了克山县,占领县公署,打死一名日军军官,放出三百多名革命群众。随后又同三支队打北兴镇、通宽镇、通南镇、汗达气、阿荣旗、拉哈镇、科洛站等战斗。白福厚每次战斗都冲杀在前,成为三支队一名出色指挥员。
  1941年 4月的一天,白福厚率领部队在毛兰顶转移途中,与日军讨伐队相遇,在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8岁。
  王永昌:
  男,190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王永昌青年时代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来绥滨,开始在中兴镇以开小铺、做豆腐、卖麻花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抗日救国主张,经常活动在中兴镇、大成号、河泉、福太、德胜、富山一带。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肖文泰、徐连成入党,建立起绥滨县最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王德为名被任汤原抗日救国会主席。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他仍以卖麻花、卷烟为名,背着箱子在绥滨各地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络,在二、三、四区一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救国。由于王永昌的影响和活动,1937年绥滨抗日组织壮大起来,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4月王永昌在三区曲家窝棚(今望江村)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救国会、儿童团。5月份又在四区王大房、守护屯、西小山、沙院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河泉屯的进步青年刘成贵、李晨家等人组织起来,用大刀、红缨枪为武器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王永昌至绥滨后,对中侠、助国、全胜等抗日义勇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 终于于1937年6月配合六军派来的高玉斌将他们改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五师。
  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中共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8、9月间先后建立了绥滨、绥东、联区、萝北 4个区委。县委利用唯一的一部油印机,办起了小报在各处散发,教育人民群众,组织抗13力量。此时人民群众抗13热情高涨起来,游击队、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活动非常活跃,经常为抗日部队送衣、粮、枪支弹药、药品,并掩护伤员、家属。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以给尚大师夫做饭,种瓜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部队送粮、送药品等。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九·三”后,为纪念这个屯群众的革命精神,将李殿芳屯改名为革命屯。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任秘书科科长,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王永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绥滨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创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太永:
  男,1899年4月24日生于辽宁省宽甸县鼓楼村。
  1945年解放前,杜太永的前半生是在给地主家放猪、扛活,给船主家走船的压榨和剥削下渡过的。
  1947年土地改革时,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农民会主席。他响应党的土地改革的伟大号召,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带头将最好果实和土地分配给最贫苦的农民。1948年建党建政时,当选为民主村党支部书记。
  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带头支前。他已年近半百,主动报名到朝鲜战场,虽没批准,但在后方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在他的动员下,民主村有40多名青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他还动员妇女做军鞋、晒干菜、支援前线,1949年被选为县委委员、松江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委员、省特等模范干部。
  土改后,一家一户的农民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他带头在民主村成立了绥滨县第一个互相组。接着又成立了大型组、初级社、高级社。他领导生产。实行科学种田。是全县最早采用新式农具和新技术种田的人。他自己出钱买了铲趟机、马拉播种机、马拉摇臂收割机,不仅自己采用机械生产,而且给其他农民耕种。当农民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认识时,他就首先示范,给农民做样子。1949年他从绥滨农场买回300斤优良豆种,种了2.5垧地,收获后全部串换给其他农民。农民不愿使用农药拌种,他就先买农药拌种农民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农民都采用新农具和新技术种田。
  1956年夏,松花江水平槽,有决口的危险。合江地区几个县20 000万多人都来绥滨抢险。杜太永带领全村民工到松花江抢险第一线,57岁杜太永和青年们展开扛土比赛,连战三昼夜,全县第一个完成抢险任务,之后他又帮兄弟村抢修险段。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 “平调风”时, 杜太永极力反对。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了村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和省政府委员职务。免去省人大代表资格。1962年纠偏,恢复了名誉,任民主管理区副主任,恢复了县委委员、省政府委员、省人大代表资格。同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李毓书:
  男,1920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城东八家村,26岁迁来绥滨县梁家堡落脚,1930年迁居吉长村。
  1948年土改胜利结束,开展大生产运动,农民急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李毓书急农民之所急,创办了吉长供销分店。建店时,仅有 3间破草房、2间仓库、2名店员。由于他勇于艰苦创业,勤俭办店,从1952年到1965年,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黑龙江报于1970年 7月15日以《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记共产党员、吉长供销部经理李毓书同志的光辉事迹》为题,歌颂了他艰苦创业的历程。
  扁担精神是李毓书留给供销店的传家宝。他是供销店的经理,常教育营业员:“咱们办这个商店就是面向农民。方便群众,要随时随地满足农村生产和各家各户在生活上的需要。”在农忙季节,店内只留1人营业,李毓书则带领营业员肩挑着扁担走村串巷送货到门。每逢4月初8农村下酱时,他们挑着海盐送到各家各户。每年送到乡下海盐10余吨。 送货回来肩从不空担,一担一担的挑回收购的废品和新鲜鸡蛋。为防止鲜蛋损失从不用车拉, 每年将从屯下挑4 000多斤,再挑到20里远的绥滨县城,人们看到李毓书的扁担队,无不感到赞叹!他出身农民,关心、熟悉农业生产,在他经营的16个村屯里的土质、垄形,需要农具的品种、规格等都了如指掌。一次胜利大队3付马犁到江通去开荒,容易打铧,李毓书让营业员挑铧子送去,一气活。3条铧子都打了,营业员挑着4个铧子进地了,农民称他为及时雨。
  勤俭办店是李毓书的美德。2年内他领着营业员打草,割柳条,盖了 3间草房,7个圆仓子,为国家节约1000多元。营业室原是土地,易起灰尘,下雨满地泥,容易沾污商品,他就到处拣
  缸碴、碗碴,拣点铺点,一年多的时间把 5间营业室铺成了磁砖式的地面。他用此教育营业员:“商品上有灰尘。说明我们思想上有灰尘”。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一粒米,一棵菜叶也不要白白的浪费掉,要用在饥饿上;一寸布,一厘钱也要使在刀刃上;一块木棒,一两煤也要烧在冷时候。为了解决冬用的引火柴,李毓书上下班背着筐拣玉米棒子和木头块等,每年都拣100多筐为国家节约了3 500余元。
  李毓书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开会、办事从不下小馆。他自带干粮,不花公家一分钱。去富锦县开会往返100、华里,从不花钱乘车。他每年晚上都到办公室坚持2个小时的学习,可他却点着自己花钱买的小煤油灯。他对营业员说:“学习是私事,不能点公家的油。”他对别人冷暖特别的关心。他一家 8口人,全靠工资维持生活,并不充足,但他逢年过节,见到社员有困难,就主动拿钱资助,少则10元、20元,多则三、四十元。吉珍屯社员郭长发过年没钱办年货,他就拿出30元钱给办了年货。 营业员没有没花过他的钱的。1953年李毓书为修自家房。买了3米木材,正赶上供销部也急需木材盖仓库,他就把自家木材让给了公家使用。
  李毓书经营的供销部昼夜不闭店,是全省闻名。从他办店那天起,休息的牌子没挂过。一年四季店内总为顾客摆着椅子、水碗、开水,对顾客问寒问暖,顾客到店如到家。
  1965年李毓书身患肝癌,经医治无效,病逝于哈尔滨医院,终年63岁,他把一生心血无私地献给了社会主义供销事业。
  ]赵圣奎:
  男,1920年11月18日出生,原籍富锦县三区信安屯。
  少年时期读过初级小学。1934年在富锦县东升木铺学徒,满徒后,在城乡做木工活。
  1946年 9月13日,赵圣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土改后历任公安局助理员,派出所所长,富锦县公安局治安行政科副科长。1953年代理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2年在中央公安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8年12月任局长。
  1960年3月,任集贤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1966年4月18日,经省委批准,任绥滨县副县长。
  赵圣奎任职月余文化大革命开始, 在动乱中赵圣奎被“造反派” 打成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在“造反派”的逼供下于1968年6月29日不幸含冤逝世。1978年8月20日平反昭雪。
  赵圣奎生前被评为县模范干部。在公安局任职期间被评为省学习模范,受省发奖章一枚。
  他平时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想着人民,事事都要做出榜样。他在基层工作时,把公家给他盖的新房让给有困难的干部居住,而自己却一直住着旧房。他在笔记中写到:“我们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摆出臭架子,要老老实实为人民多做好事,共产党人的本色就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时时事事都要给群众做出个榜样。”
  王庆林:
  男,1918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幼年随父母迁至黑龙江省集贤县太平镇居往,因家境贫寒,只读四年小学,缀学后,只好在集贤、富锦两县随父亲扛活、卖零工度日。直至1945年解放,王庆林一家定居在富锦县长安区务本村。
  1946年王庆林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被选为村农会主席。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先任富锦县永安区区长,后任区委书记。1949年9月调富锦县县委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1年10月到东北局党校学习,1952年 8月回县任富锦县委书记。1964年任绥滨县委书记。王庆林在富锦、绥滨两县任职20余年,被人们称为“两袖清风的好书记。”
  王庆林工作积极肯干,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年工作在基层。绥富两县是农业县,王庆林一年四季滚在乡村,深入群众和社员一起犁田锄地,调查研究,指导生产,他的足迹走遍了绥富两县千家万户,山山水水。农民把他当做贴心人。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时王庆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共产风、平调风,反对大垄改小垄。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集贤县四马架农场劳动改造。
  1961年7月,王庆林同志被甄别平反,任合江专员公署畜牧局副局长。1962年6月调回富锦县任县委书记,仍然是长年蹲点在农村。他长期身患严重的气管哮喘病,组织决定他休息,他拒绝了,继续坚持工作。
  1964年富锦、绥滨分县,绥滨被中央确定为边防县。王庆林带领大批干部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来到松花江北。开展工作。建县初,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他身体多病,从不要特殊照顾,总是和普通干部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干部安心边疆创业干一辈子。绥滨县重建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在十年动乱中,王庆林同志病重了。1971年初,他卧病在床,但仍不忘党的事业。他病逝的前三天,用颤抖的手给县委领导写了《如何利用松花江水源,开渠种稻,造福人民》以及培养、提拔、使用干部的工作建议。
  王庆林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党风正派。在他任职期间从不搞请客送礼,严格要求亲
  属不搞特殊化。妻子调整工资,孩子安排工作,亲属要求进城,王庆林从不特殊照顾。
  1956年他去苏联参观学习农业,组织上给他做一套毛料服,一双皮鞋,买了一台照相机。归国后,王庆林一直没有舍得穿、用。在病重期间,他叫爱人将服装和照相机交给了国家。
  同年7月松花江暴涨,与松花江堤平槽,高出平地2米,一但决口,几万人民将遭沉重灾难。上级决定绥滨为泄洪区。命令富锦县将缓滨几万人民迁出,放弃绥滨。王庆林不愿让人民遭此重大灾难,他和县委成员讨论决定,誓保绥滨,有王庆林在,就有绥滨在。他请求上级。要求兄弟市县支援。上级答应了他的请求,先后调来双鸭山、集贤县、桦川县和本县民工 2万余人,昼夜战斗在松花江堤上。王庆林彻夜不眠地指挥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上。经一个多月的抢险战斗,绥滨人民脱险了,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无不感谢老书记王庆林。
  王庆林因身患支气管癌,于1971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54岁。
  张志超 (曾用名雷振华,真名张绪生):
  男,1919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
  张志超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芜八路军四支队战士、排长、指导员、教导员。1938年在山东省滕县、膳古、桑树、风昌八里沟战斗中立了二等功;1940年五次反顽战役立了一等功;1942年在莲花山反蚕食斗争中立了一等功。还历任莱芜县区委书记、县委社会部副部长、新甫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县委敌工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45年参加支援东北干部大队来黑龙江,曾任富锦县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富锦中心县委书记。在富锦县工作期间,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五团成功的将土匪尤达子队赶出县城,保卫了新生的地方政权。
  1946年调绥滨县,先任县委书记,后任县委副书记。在绥滨工作期间,领导绥滨县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开展了土改斗争,使绥滨县 5万多农民获得土地,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地方政权。
  1948年又领导翻身农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洪灾严重的情况下,连续3年获得农业丰收,使翻身后的农民开始过上幸福生活。
  1952年后,曾任松江省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黑河地委第二书记,东北林业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等职。他热爱林业,为林业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30余年,为黑龙江省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发展人工造林、管林机构建设、新林区开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志超前半生战功显赫、后半生献给了黑龙江伟大的林业事业,黑龙江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83年12月3日因患心脏病逝世,终年61岁。
  马诗红——1964年6月生于黑龙江,1986年进哈尔滨艺校,后分配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哈尔滨青年联合会委员
  主要作品
  电 影:
  《灯塔世家》(饰猫虎)
  《主卜历险记》(饰滚地龙)
  《美丽白银那》(饰陈大力)
  电视剧:
  《戒酒记》(饰张大久)
  《北方往事》(饰贺子文)
  《乡村女法官》(饰陆建民)
  《不废江河》(饰村长)
  《爱没有冬季》(饰李福生)
  《黑嫂》(饰二虎)
  《大厂》(饰徐明)
  《魂系哈军工》(饰武建国)
  《023档案》(饰葛怀新)
英文解释
  1. n.:  Suibin County
近义词
绥滨
相关词
地理黑龙江省行政村
包含词
绥滨县中医院绥滨县中心医院绥滨县人民医院
绥滨县妇幼保健站绥滨县卫生防疫站绥滨县人民政府宾馆
绥滨县新富乡卫生院
分类详情
张开北岗乡张开福兴乡张开富强乡张开北山乡张开绥滨农场
张开普阳农场张开福兴满族乡张开二九零农场张开绥滨镇张开绥东镇
张开忠仁镇张开连生乡张开新富乡张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