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河南 >許昌 > 禹州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Yuzhou City
  郵編:461670 代碼:411081 區號:0374
  拼音:Yǔ Zhōu Shì 英譯:Yuzhou City
  
    禹州市為河南省轄縣級市,由許昌市代管。位於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西北部,北距省會鄭州80千米,地處東經113°03′-113°39′和北緯330° 59′-34° 24′之間。東接許昌縣、長葛市,北靠新鄭市、新密市,西北鄰登封市,西及南部連汝州市、郟縣、襄城縣。全境東西約55千米,南北約47千米,總面積 1472平方千米。總人口120萬人(2006年)。城市建成區面積29.8平方千米,市區人口約30萬人。
    全市轄4個街道、9個鎮、13個鄉:潁川街道、夏都街道、韓城街道、鈞臺街道、火竜鎮、順店鎮、方山鎮、神垕鎮、鴻暢鎮、梁北鎮、古城鎮、無梁鎮、文殊鎮、朱閣鄉、萇莊鄉、花石鄉、鳩山鄉、磨街鄉、張得鄉、小呂鄉、範坡鄉、褚河鄉、郭連鄉、山貨回族鄉、淺井鄉、方崗鄉。共有657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潁川街道。
  
    屬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地區。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西北部群山環繞、丘陵起伏,東南部為開闊平原,最高點西大洪寨山海拔1150.6米,最低點範坡鄉新前一帶海拔92.3米。地貌類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其中平原608.74平方千米,占40.8%;崗地456.55平方千米,占30.6%;丘陵219.32平方千米,占14.7%,山地207.39平方千米,占13.9%;水域4.5平方千米。穎河自西嚮東橫貫全境。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4℃,年均降水量680毫米。
    礦藏有煤、鋁礬土、水泥灰岩、陶瓷土、硅石、焦寶石、鎂等。鄭(州)南(陽)、許(昌)洛(陽)公路交會於此,禹(州)鄲(城)、平(頂山)禹(州)地方鐵路過境。有名勝古跡30餘處,其中宋鈞官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30多萬平方米,部分窯竈保持完整。義勇武安王大殿、劉知遠墓、扒村瓷窯遺址、柏靈翁廟戲樓、瓦店新石器末期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口】 1985年,禹縣總人口為97.38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66人。 1988年,總人口101.34萬人。  1990年,總人口108.6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不足8萬人。 1995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4人。 2000年末,禹州市總人口為116.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2.83 萬人,非農業人口14.16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00人。常住人口111.78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為110.10萬人,占98.5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68萬人。 2004年末,全市人口為1191845人,其中城鎮人口299630人。 2005年末,全市人口1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315887人,占總人口的26%;農業人口884113萬人,占總人口的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1人。 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 1203041人,其中城鎮人口352732人。
華夏古都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禹州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遺跡上古時期,禹州屬於應竜氏部落領地。發祥於黃帝,昌明於大禹,傳承於夏啓。於中華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內北部的具茨山脈、西部的大鴻寨山脈,是以黃帝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與黃帝有親緣關係的方嫘氏部落、大鴻氏部落、風後氏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黃帝的姻親——方嫘氏部落領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鎮)。重要軍事力量——大鴻部落,在城西大鴻寨山區(今鳩山大鴻寨風景區)。協助黃帝戰蚩尤的重要軍事首領——風後氏部落,在城北無梁一帶(今無梁鎮)。禹州市城區有“迎風閣”,以迎風閣為中心,南北東西輻射四條街,分別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東街,迎西街。建“迎風閣”的本意,一說是因為風後輔佐黃帝有功,封其食邑於此,特建閣以紀念;一說是“迎送風後”之意。
  距城12公裏的古城寺,古為氏城,雍梁城,本是軒轅黃帝命雍父做杵、臼之處,後來成為雍父的封地。
  《莊子·有宥篇》說,黃帝十九年,“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 ”,求問“修德習武”、駕馭諸部落的“至道”,據傳廣成子是上古時期非常有頭腦的“哲人”,居於今禹州城西北20公裏的崆峒山上。該山東西走嚮,長 1.5公裏,寬1公裏,崗嶺交錯,古木疊翠,山水相宜。因此,黃帝暮年,帶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淺井鄉散駕村辭別群臣,散駕登山,再訪成子,退隱逍遙觀。至今這裏還留有黃帝“問道處”、“得道庵”,“廣成子廟”和黃帝暮年與廣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觀”。
  黃帝之後的諸多帝王,如顓頊、帝嚳、堯、舜等領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動最頻繁,最長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為夏伯,把他的領地虞邑賜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邊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後,大禹即天子位,國號夏。
  史傢言:堯舜傳賢,禹傳子。從此以後,禹州成為中國最早的奴隸製王朝的國都。
  夏邑(禹州)作為大禹的封國,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關於大禹活動的遺跡。據史籍記載: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為邑。這便是大禹即位後建造的宮室。靡山今稱梅山崗,位於範坡鄉境內。禹之子啓繼位後,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傢--夏,史稱夏朝,因此禹州素有“華夏第一都”之譽。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啓召集群臣的古鈞臺,治水遺跡禹王鎖鮫井,禹母石,啓母石等歷史遺跡。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州瓦店遺址作為夏代的都城級王城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發現之一,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歷史證據。
  堯舜時期,禹州稱夏,是夏部族聚居與活動的中心。大禹為夏部族首領, 是黃帝的玄孫。禹總結了他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開 挖疏導為主,居外十三年,終於使洪水東註,治水成功,被封於夏(今禹州市),史稱“夏禹國”。禹被稱為“夏伯”,即分封方國國君。癸西四十八載(約公元前2208年 ),舜崩於蒼梧(今雲南省寧遠),天下諸侯不服舜之子而擁戴禹。於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並用自己的封號“夏”為天下之號,稱“夏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原地區諸夏民族為主體,容納吸收周邊夷夏各部族共同創立的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它“鹹有九州”,“協和萬邦”,是我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製社會的第一朝代,被稱為“華夏第一國”。大禹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後人稱之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為大禹初封於此,故稱“大禹之州”。後因夏王朝創立並建都於此,又稱“夏都”或“華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執政八年,號令全國實行統一的夏時製,俗稱“夏歷”,也叫“農歷”。並且定車製,立貢法,建學校,作夏樂,提倡養老,令行薄葬,實行“五音聽治”。加上其它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將一個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殷盛富庶,“公傢有三十年之積,私傢有九載之貯”。
  約公元前2198年,禹百歲,巡狩江南,死於會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啓“ 大饗諸侯於鈞臺”,四方諸侯都擁護夏啓繼禹之位,是所謂“父傳子,傢天下”的開始。啓在位十年,傳給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記四年),傳 給其弟仲康。仲康名義上在位十三年,傳統給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殺。夏朝從此中斷四十年。直到相的遺腹子少康長大後,居於綸邑(今禹州西北16公裏康城),招集夏遺民,聯絡夏舊臣,經過十年準備,終於在不惑之年消滅了寒浞勢力,“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鈞臺而朝諸侯”恢復夏朝基業,史稱“少康中興”。此後,夏朝又傳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纍计維係了四百七十一年。
  夏啓會諸侯於城北諸侯山(無梁鎮北),大饗諸侯於鈞臺(梁北鎮杜崗寺村)。從大禹時代起便出現了較完整的行政區劃和賦稅條律。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活動中心。國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殺,致使夏統治中斷40年。少康中興,改都綸邑(今禹州順店鎮康城村)。最後一帝桀,將商部落首領湯囚禁於鈞臺(在梁北鎮杜崗寺村)。據“中國監獄史”記載:中國第一座監獄即鈞臺。商滅夏後,禹州做為首都的地位開始變遷。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國攻滅鄭國,遂將國都遷新鄭。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韓懿侯便將國都城重又遷回陽翟。此後歷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餘年,禹州稱陽翟不變。所以,許多 文獻史籍在記述歷史事件及地地域時,習慣將上古時期尚無陽翟名稱的夏、夏邑、歷地、櫟邑等統稱為“陽翟”。
鈞瓷之都 中國陶瓷文化之鄉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而禹州則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發祥地,是著名的“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其陶藝製作已有1700多年歷史,而鈞瓷又以其貴、神、奇、妙四大特點堪稱瓷中極品,憑藉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傢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
   鈞瓷,以其色彩豔麗、藝術風格獨特聞名中外,久享盛譽。在國外,鈞瓷被稱為“中國寶瓷”,是難得的藝術珍品。鈞瓷不但在色彩上鶴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獨闢蹊徑,自成體係。鈞瓷的名貴在於其獨特的窯變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即 “ 鈞瓷無雙 ” ,且釉透,釉活,胎質精純,堅實細膩。叩之聲圓潤悅耳,清脆動聽;觀之形端莊優美,古樸典雅,它的釉變色五彩繽紛,璀璨奪目,渾然天成,構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如寒鴉歸林,夕陽殘照,高山雲霧,峽𠔌飛瀑,伯牙撫琴等等。這些釉變畫,千變萬化,意味無窮,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 ”“ 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 ”“ 峽𠔌飛瀑菟絲縷,窯變奇景天外天 ” 等來形容鈞瓷窯變之妙,民間有 “ 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 ” 、 “ 黃金有價鈞無價 ” ,國外更有 “ 雅堂無鈞瓷,不可自誇富 ” 、 “ 縱有傢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 之說。
  鈞瓷的燒製是一種復雜的高難技術,還原程度很難控製;加上過去由於使用的是鬆木窯,窯溫難以達到均衡,從而影響到鈞瓷釉彩的成色,在燒製過程中有70%的産品會報廢掉,而其中的上品則更為罕見,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鈞瓷,自古就有 “ 黃金有價鈞無價 ” 的尊貴名聲,唐玄宗曾立令 “ 鈞不隨葬 ” ;宋徽宗時又成為御用珍品,誥封 “ 神鈞寶瓷 ” ,每年欽定生産36件,禁止民間收藏,所以現在墓葬出土的鈞瓷文物也甚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雖有收藏,為數也寥寥無幾。
  近年來,鈞瓷經常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和各國元首,世界各地收藏大傢也將其作為珍品競相收藏。特別是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分別被指定為唯一國禮贈送給各國政要;2006、2007年鈞瓷又作為唯一國禮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贈送給領導人;2008年鈞瓷先後被作為中日友好紀念國禮贈送給日本政要、鈞瓷作品“四海升平”被聯合國總部永久收藏。鈞瓷盛名更是蜚聲海內外。2003年,禹州市神垕鎮等地被國傢批準為鈞瓷原産地,受到保護。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陶瓷窯遺址類禹州獨占一半,其中禹州鈞官窯遺址博物館在作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同時也成為國傢4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進入國傢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禹州鈞瓷燒製工藝被列入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自2002年起,禹州市每年與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陶瓷工藝協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中國鈞瓷文化節活動,以弘揚和提升禹州鈞瓷這一中華瑰寶的深厚魅力。2008年禹州又因鈞瓷文化而被列入河南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禹州市神垕的古街、古樹、古民居,古玩、古瓷、古鈞窯,為神垕古鎮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古樸斑駁的十裏老街,刻滿歲月痕跡的幽深古民居,上千個高聳的煙囪,必將帶你進入神垕的一世繁榮和千年的回憶。琳琅滿目的古玩市場將帶給你刺激和意想不到的驚喜。“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産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着的古鎮”。
中華藥城 全國中醫藥材之都
  禹州地理氣候優越,盛産動、植、礦物藥材1084種,藴藏量12萬噸。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遊居禹州,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孫思邈去世後,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建“藥王閣”永久紀念。故有“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之說。禹州的中藥文化自此開始繁榮。 宋仁宗年間,陽翟古城寺以東盛産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藥材,時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詩人梅堯臣遊覽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開之際,不禁詩興大發,遂作詩一首:“雲外陽翟山,實與嵩少接,山中採藥人,能自辨苗葉,當須刨其根,以道素所愜”。
  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為藥材匯集之區,填滿街市,猶如糞土,故農傢深山大壑採藥者往來不絶。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詔令全國藥商來禹集結,每年春、秋、鼕三個會期。“內而全國22省、外越西洋、南洋、東極高麗、北際庫倫,皆每車節轉而至,真可謂無街不藥行,處處聞藥香”。長期的藥材交易,逐漸産生了以經營類別或區域性質劃分的藥行幫、藥棚幫、甘草幫、黨參幫、江西幫、山西幫、陝西幫、祁州幫、商城幫、亳州幫、金陵幫等18個幫會組織,繼而形成禹州獨特的中藥文化。商幫建設了各自的會館,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懷幫會館,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藥商會館。成為中國禹州藥會歷史上的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被稱為“中華藥城”。
  明代周定王朱橚到禹州考察採集標本,於1406年撰寫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種。著有《普濟方》168捲,收載醫方61709個,為歷代醫方之最,在劇毒藥材處理上,采取吸附分離技術等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涼散”、“九天阿膠”相繼問世,行銷全國,頗享盛譽。繼之開業的名店藥堂趙隆太,加工炮製的“九蒸九製大熟地”於宣統三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參展。
  禹州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明嘉靖年間,已種植名貴地道藥材45種,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解放後,中藥材生産有較大發展,1969年全市出現200多個藥材種植村。1985年3月中藥材交流大會重新恢復,推動了中藥材種植業發展。而禹州中藥材炮製工藝、禹州藥交會也因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禹州中藥加工炮製始於明朝,清朝趨於規範。飲片加工及炮製因藥製宜,技藝獨特,製作精細,在國內久享盛譽,有“藥進禹州倍生香”之說。在加工、炮製過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有的飲片加工後,細如絲、吹能飛,片片均勻,厚薄適宜。在炮製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負盛名。
  進入新時期以來,禹州中藥材産業發展更加迅速。成為全國17傢標準化、規範化的國傢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傢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居全國第三位。在中藥材貿易中的影響力愈加增強,被批準為“全國中藥飲片配送中心”。同時標準化的中藥材生産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通過國傢GAP認證的藥材基地數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參4種道地藥材取得國傢原産地域地理標志保護,在全國名列前茅。 “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一年一度的中國·禹州藥王孫思邈國際醫藥文化節暨中醫藥交易大會不僅為禹州帶來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與全國聯繫得更加緊密。
潁川古郡 姓氏望出名門祖庭
  上古時期禹州就是華夏文明發祥地,而後來在歷史上禹州有潁川之名,潁川郡為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長期為中國除都城以外最大的郡。也因其歷史而成為中國衆多姓氏的發源地和興旺之地。
  ■方姓——— 禹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一九九七年,經過有關姓氏專傢的考察論證,確定河南禹州方山鎮的方山為方姓鼻祖方雷公的封地,海內外方氏的發源地。
  ■陳姓———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雷姓———雷姓源出自方雷氏,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方雷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相傳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一帶,今河南省禹州市方山),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復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鄺姓———鄺姓源出自方姓,為南宗方諄之後,御賜改為鄺氏。而方姓在記載中源出今河南禹州方山鎮。
  ■賴氏———他們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風俗通》曰,春秋時有賴國,其後以國為氏,望出潁川、南康、河南。” 春秋時代賴國所在的位置,大致不離現在的河南省境內,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書所說,最早的賴姓傢族,是出現於河南的潁川一帶。換言之,賴氏長久以來雖然是稱盛於南方各地,但他們的祖先,卻統統都是來自中原地區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黃子孫。
  ■韓氏———以“潁川”為堂號,雖遷居異鄉,仍以是潁川人為榮。
  ■陸姓———陸姓的郡望主要有潁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陽翟(今禹州)。相當於今河南登封,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縣地。這支陸氏是吳郡陸氏的分支,開基始祖為東漢潁川太守陸閎。
  ■鐘姓———鐘源居潁川,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楚國有鐘儀,鐘建,鐘子期,與伯牙為友,項羽的部將有鐘離昧,鐘離昧子接,單姓鐘氏,居於潁川。鐘離復姓望族居會稽(今江蘇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潁川(今河南省禹州一帶地區)。同為“潁川堂”。廣東興寧的資料的客傢人中潁川堂的人是最多的。
  ■郭氏———因為“裔孫從潁川”,郭氏之後代離開祖籍地陽麯而遷往潁川。虢叔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孫,序做為虢叔後裔的代表者,是經周王朝正式承認的,從序開始號為郭分,成為虢轉為郭的第一代人。潁川,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河南潁川郭氏是後漢大司農郭全的後裔,是山西陽麯郭氏的分支。
  ■賴氏———潁川郡的此支賴氏,其開基始祖為叔穎。
  ■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今河南禹州)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烏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少昊氏以烏命官,有烏鳥氏,他的後人去鳥字姓烏,稱烏氏。望族出於潁川、汝南、鄱陽。
  ■繁姓———望居潁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歷史名人繁欽為漢末文學家。字休伯,潁川(今河南省禹州)人。
  ■拓跋姓——郡望 潁川郡:秦滅韓,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應姓———《郡望百傢姓》中有記載:應氏望出汝南、潁川郡。《姓氏考略》中記載:望出汝南、潁川。
  ■趙姓———趙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幾個: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平原郡、漢陽郡、天水郡等。
  ■贛姓———史籍《郡望百傢姓》上記載:“幹姓望出潁川郡”。史籍《姓氏考略》上也記載:“幹氏望出滎陽、潁川。”
  ■臧姓———秦至西漢間,臧姓逐漸播到河北、河南、甘肅等北方省份,並且在今河南禹州、甘肅天水一帶形成望族,至東漢初,臧宮功封列侯,子孫襲爵,極大的壯大了臧姓潁川郡望(治今河南禹州)。
  ■殷姓———其中一支殷姓,也是發源於河南境內。這是根據漢代史遊所著《急就篇》姓字註所說的“殷水在潁川(今河南禹州),居之者以為氏。”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後世殷氏的陣容,堅強龐大不少。
  ■路姓———魏晉南北朝時期,路姓繁衍興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現了五個郡望:即襄城郡、陳留郡、河南郡、內黃縣、潁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開封、洛陽、內黃、禹州一帶路姓人枝繁葉茂,風光顯赫。
  ■處姓———處姓郡望堂號: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潁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為潁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潁水,其上遊支係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
  。。。。。。。。。。。。。。。。。。。
畫聖故裏 鐘靈毓秀名士輩出
  攬不盡古都風采,聽不完名人軼事,禹州人傑地靈,數千年歷史發展中孕育出了雜傢呂不韋、先秦法傢韓非子、西漢留侯張良、西漢改革傢晁錯、三國名士徐庶、司馬徽、謀士郭嘉、唐代畫聖吳道子、行書鼻祖劉德升、補綴《史記》的褚少孫、《笑林》祖師邯鄲淳、獨步書壇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馬文升、遊俠原涉,屯田製創始人棗祗等一批志士仁人,聲振華夏,遺址猶存,流傳下來許多佳話趣事,令人流連忘返。
  呂不韋,戰國末年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陽翟的大商人,後來在秦國的政治中産生了重要影響,並召集門客遍匯《呂氏春秋》,成為雜傢的代表。
  張良,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秦末農民戰爭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司徒。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都為劉邦所采納。漢朝建立,封留侯。
  晁錯,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傢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傢令,有辯纔,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漢末潁川一代名士。歸曹後,在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對於徐庶,因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對其有精彩的描寫,中國人對他可謂傢喻戶曉,婦孺皆知。書中許多情節雖與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薦諸葛,史籍卻有詳細的記載。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竜,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三國志·襄陽記),其中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劉備會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曾嚮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從“司馬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的內容來看,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屬於閑雲野鶴,與世無爭之類型的人物,鬆形鶴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且琴藝甚高,與龐統私交甚篤,並稱呼龐統為弟。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傢、謀士。世人稱他為“鬼纔”。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傢,被後世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又名道玄。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約生於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於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漫遊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吳道子的出現,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傢祥”。就人物畫來說,“吳裝”畫體以新的民族風格,照耀於畫壇之上。“詩聖”杜甫稱他為“畫聖”。宋代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韓愈),書至顔魯公(顔真卿),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聖”。在歷代從事油漆彩繪與塑作專業的工匠行會中均奉吳道子為祖師。由此可見,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是他的代表作,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吳道子主要從事宗教壁畫的創作,他創作的作品題材廣泛,數量也很大。據說寺廊壁畫有三百餘件,有記錄的捲軸畫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最多,還有山水、花鳥、走獸等。
  褚遂良 (596~658)唐初大臣,書法傢。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貞觀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宰相。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為初唐四大書法傢。他傳世的書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聖教序》、《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相傳有《倪寬贊》。
  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五朝元老,為歷史上第一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還領諸道章奏。文升有文武纔,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决。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雖遭讒詬,屢起屢僕,迄不少貶。子璁,以鄉貢士待選吏部,文升使請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誰當外者?”卒後逾年,大盜趙鐩等剽河南,至鈞州,以文升傢在,捨之去。攻泌陽,毀焦芳傢,束草若芳像裂之。嘉靖初,加贈文升左柱國、太師。
  。。。。。。
夏韓古都 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禹州市為河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會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動的中心區域,又是中國從原始社會走嚮奴隸製社會,形成國傢概念的第一座首都。作為夏朝都城和春秋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陽翟,並作為潁川郡治所,有着豐富的歷史人文遺存。擁有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
  境內各類古建築群26處,官宦墓葬300餘處,帝王陵墓7處,大型寺廟宮觀8座,小型古跡景點763處,其中大禹遺跡、夏文化遺址,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藥商會館--懷幫會館、秦相呂不韋故裏、南北朝時期後晉褚太後故裏、畫聖吳道子故裏、鈞臺鈞官窯遺址、後漢皇帝劉知遠墓等在全國均屬獨一無二。黃帝遺跡、逍遙觀、東嶺關、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數的文化遺跡。 同時擁有河南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據《史記·夏本紀》載:禹在此受封為夏伯,夏者:帝禹封國號也。《郡國志》潁川郡條下載:陽翟禹所都。蓋由禹始封於此為夏伯,禹的兒子啓又於此創建了第一個奴隸製王朝,並大饗諸侯於鈞臺,舉行開國典禮。帝相失國後,少康中興,也由夏衆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而都於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
  禹州在春秋時,為鄭之別都櫟邑。戰國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稱禹為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新鄭。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復遷都陽翟。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內史騰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仍置都於陽翟。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立故韓王信為韓王,置都陽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韓王信於太原,復以韓國之地為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領縣二十(陽翟、昆陽、潁陽、定陵、長社、新汲、襄城、郾城、郟縣、舞陽、潁陽、高、許昌、鄢陵、臨潁、父城、成安、周承休、陽城、綸城)。
  新莽時期,王莽復古改製,在天鳳年間(公元9——14年),將潁川改為左隊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隊郡為潁川郡,治所仍置陽翟,領縣十八。
  西晉時罷郡設陽翟縣。東晉十六國時,陽翟曾先後屬前後趙、前後秦及前後燕。南北朝時期屬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陽翟、陽城部分地區,在陽翟境內的“少康城”設縣,稱康城縣,該縣劃歸陽城郡領屬。在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又劃陽翟東部部分地區,在黃臺村設縣,並於陽翟,設置陽翟郡,領陽翟、黃臺二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銷陽翟郡治。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黃臺縣撤銷。至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康城縣也被廢掉,恢復了原陽翟縣的轄區。
  唐以後地方建製不再設郡,但陽翟縣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偽齊劉豫統治時期,在陽翟縣設潁川軍。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軍為州,稱潁順州。陽翟縣仍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鈞臺”遺跡,改潁順州為鈞州。轄陽翟、新鄭二縣和一個郭店鎮。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鈞州改領陽翟、新鄭、密縣3縣。明洪武初年,撤銷陽翟縣製並入鈞州州治(沿用1700餘年的陽翟縣名,至此告終),仍轄密縣、新鄭二縣。
  明神宗萬歷三年(1575年),為避神宗朱翊鈞名諱,改鈞州為禹州。闖王李自成曾一度將禹州改為均平府。
  清初沿襲明製,清初仍改為禹州,屬開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為直隸州,十二年降為散州,乾隆六年(1741)復隸屬開封府。
  民國時期改禹州為禹縣。
  中華民國1913年3月1日,禹州改為禹縣,隸豫東道。1914年6月2日,改隸開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屬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區。1946年河南又劃成12個區,禹縣屬第一區。
  另,1945年以後,共産黨曾分別在禹縣、郟縣交界設禹郟縣;在城北扒村一帶設禹北縣;在禹縣、密縣和新鄭交界設密禹新中心縣;1948年在許昌、禹縣交界設許西縣。存在時間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禹縣,先後隸屬河南省許昌專署和許昌市。
  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禹縣改為禹州市,為省直轄縣級市,計劃單列。
  1996年初,禹州市面積1472平方千米,人口113萬,轄9個鎮、14個鄉:城關鎮、神垕鎮、方山鎮、無梁鎮、火竜鎮、古城鎮、順店鎮、鴻暢鎮、梁北鎮、郭連鄉、朱閣鄉、萇莊鄉、花石鄉、張得鄉、淺井鄉、範坡鄉、方崗鄉、小呂鄉、文殊鄉、褚河鄉、磨街鄉、鳩山鄉、山貨回族鄉。市政府駐城關鎮。同年撤銷城關鎮,設立4個街道辦事處,同時將周邊鄉鎮10多個行政村並入城區。
    ?年,禹州市轄4個街道、8個鎮、14個鄉,652個行政村:鈞臺街道、潁川街道、夏都街道、韓城街道、火竜鎮、梁北鎮、古城鎮、順店鎮、無梁鎮、神垕鎮、鴻暢鎮、方山鎮、山貨鄉、褚河鄉、磨街鄉、花石鄉、長莊鄉、鳩山鄉、淺井鄉、郭連鄉、文殊鄉、方崗鄉、小呂鄉、張得鄉、朱閣鄉、範坡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122669人,其中:潁川街道42481人、夏都街道38607人、韓城街道23757人、鈞臺街道44042人、火竜鎮51854人、順店鎮74582人、方山鎮38860人、神後鎮39482人、鴻暢鎮55082人、梁北鎮46437人、古城鎮45409人、無梁鎮37155人、文殊鎮44606人、朱閣鄉42702人、萇莊鄉31232人、花石鄉55174人、鳩山鄉34027人、磨街鄉21495人、張得鄉54342人、小呂鄉45311人、範坡鄉61848人、褚河鄉 63791人、郭連鄉50432人、山貨鄉11154人、淺井鄉30423人、方崗鄉38384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禹州市轄4 個街道、9個鎮、13個鄉:鈞臺街道、韓城街道、夏都街道、潁川街道;神垕鎮、方山鎮、無梁鎮、火竜鎮、順店鎮、鴻暢鎮、梁北鎮、古城鎮、文殊鎮;範坡鄉、褚河鄉、郭連鄉、淺井鄉、張得鄉、朱閣鄉、萇莊鄉、花石鄉、鳩山鄉、磨街鄉、方崗鄉、小呂鄉、山貨回族鄉。
區域地理
  禹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3′—113°39′與北緯33°59′—34°09′之間。東鄰許昌、長葛,北靠新鄭、新密,西北同登封搭界,西及南部與汝州、郟縣、襄城接壤。東西長55公裏,南北寬47公裏。自然地貌,形成西高東低的地理格局。北部、西部為山地丘陵,中部和東南部為衝積平原,整個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海拔由西部的最高點(西大鴻寨山)1150.6米,降到東南部的最低點(範坡鄉新前一帶)92.3米。總面積1472平方公裏,其中平原占總面積的40.8%,崗地占30.6%,丘陵占14.7%,山地占13.9%,水域面積約4.5平方公裏。屬四季分明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
  禹州整個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以橫貫西北、東南的潁河為界,構成北(具茨)、南(箕山)兩大山係,環抱潁川平原,氣候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型,四季變化分明,夏季炎熱,鼕季寒冷,無霜期長。土壤以典型褐土的立黃土、紅黃土為主,共分12類別;土地種類則分富水黃潮土河灘地、富水潮褐土階地等25種。總耕地面積136.5萬畝中:宜農好地約占40%,土地集約化程度高,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耕作為兩熟製;宜農較好地占35%,以種植煙葉、紅薯為主;宜農較差地占25%,主要種植小麥、紅薯或𠔌子等旱作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禹州之境物華天寶,沃土生金,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礦産資源豐富,已初步探明的礦産資源主要有煤、鋁礬土、鐵礦、陶瓷土、青石等,礦藏尤以煤的藏量最大,初步探查為96億噸,是全國15個重點商業煤基地之一,2008年又在禹州發現一儲量達10億噸的大型煤田。石灰石儲量50億噸。發電總裝機容量即將突破240萬千瓦。鄭南公路、許洛公路、平禹鐵路、禹鄲鐵路、洛亳鐵路及鄭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南水北調中綫工程主幹渠、西氣東輸工程經過境內。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禹州的經濟振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008年底,禹州市總人口為121.3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4萬人,占總人口的32.46%,農業人口81.96萬人,占總人口的67.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830人。禹州境內除漢族外,有回、維、白、滿、蒙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兩萬餘人,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動場所75處。
  禹州市現下轄26個鄉鎮辦,其中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12個鄉,1個回族鄉,另有禹州市城東新區管委會和被列為河南省民營科技園區的禹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西工業區)管委會。
  分別為:
  潁川街道辦事處 韓城街道辦事處 鈞臺街道辦事處 夏都街道辦事處
  神垕鎮 方山鎮 順店鎮 無梁鎮 鴻暢鎮 梁北鎮 古城鎮 火竜鎮 文殊鎮
  方崗鄉 郭連鄉 朱閣鄉 萇莊鄉 張得鄉 小呂鄉 範坡鄉 褚河鄉 磨街鄉 淺井鄉 花石鄉 鳩山鄉 山貨回族鄉
  城東新區管委會、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西工業區)管委會
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禹州市經濟建設成效顯著,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省前列。1992年被確定為河南省18個改革、發展特別試點縣(市)之一,2001年被確定為河南省26 個城鎮化重點發展縣(市)之一。2003年被納入“中原城市群”做為重點發展。連年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競爭力100強,位列第77位;同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位列第68位,並列河南省第二位,中部地區第3位。位列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37位,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河南省第一位。
  禹州市經濟發展迅速,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工業依托資源優勢,能源、建材、機械、陶瓷、有色金屬等支柱産業發展強勁,並形成産業集群,高新技術産業初具規模。在化工機械、鑄造、汽車配件、發製品、建材等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地區。農業雖在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例下降到了7%,但依托國傢級基本農田保護區發展,農業效益和産值不斷提升,畜牧業比重增大,同時形成了中藥材、紅薯、優質小麥生産基地。
  禹州社會發展迅速,社會生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8年,全市擁有普通高中17所,在校學生34691人;初中82所,在校學生62713人;小學380所,在校學生113569人。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2008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30萬册。有291個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中高檔次的文化大院33個。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2008年末,衛生係統下屬9個市直醫療衛生單位,轄22個鄉鎮衛生院,共有在職職工321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043人。此外有廠礦企事業醫療機構6傢、民營醫院21傢。文化資源得到了妥善的保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走在前列,被河南省列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圖書館、科技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成為河南省示範城市。禹州市圖書館被國傢文化部評為國傢二級圖書館,禹州市科技館成為河南優秀科技館之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産業發展迅速。移動通信、電信、郵政、銀行、保險等行業營業規模連年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註册機動車數量位居河南省第一位。旅遊業、商業網點、餐飲業佈局合理。現有國傢4A級景區兩傢,國傢3A級景區3傢;四星級飯店四傢、三星級飯店6傢;國際旅行社1傢,國內旅行社11傢。
城市建設
  為適應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和禹州市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2003年8月,禹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及時作出了“完善提高老城區、強力開發城東新區、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戰略决策,並在城東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況下啓動了潁北新區的開發建設。
  幾年來,通過經營城市,整合各種要素,禹州市城市發展迅速擴張,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2年的18平方公裏擴大到現在的40平方公裏,城市人口達到35萬人,位列河南省縣級城市第一位,為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的城東新區建設已經相對成熟,新區主要幹道有禹王大道、勞動路、府西路、府東路、華夏大道、潁川大路、柏山路、大同路、濱河東路、建設東路、軒轅大路、陽翟大道等。已經入住的服務網點有禹州市圖書館、禹州市科技館、禹州市科技文化廣場、禹州禹王廣場、禹州開元商業步行街、四星級禹州開元中州國際飯店、四星級禹州梨園大酒店、禹州市客運東站、中國郵政、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國傢電網公司的禹州電力公司、禹州市中心醫院、禹州市實驗學校、禹州市四高、禹州市委黨校、人防指揮中心、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等,正在建設的服務網點有禹州市體育中心、禹州市大禹物流園等,行政單位有禹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交通局、教育局、衛生局、禹州市人民法院、禹州市人民檢察院、禹州市技術質量監督局、司法局、煤炭局、林業局、環保局、建設委員會等。已經開發的住宅小區除公職人員小區外有名亨城市花園、景順園、金桂滿園、維也納·陽光、和誠·學府春天、禹州坪山實業集團坪山永和苑、河南駿景中央公園、文暉康城、潁園等數十傢開發單位。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區正在崛起。
  在城市建設中,該市認識到潁河北區的發展潛力,遂啓動了禹州市潁北新區的開發建設。目前,這裏已經建成了占地3200畝、全省最大的森林植物園,多傢高檔賓館、住宅小區以及多傢教育單位,將成為禹州市新的居住、教育、科學功能新城區。潁河流經該市北城區,為了使河水更清,河岸更美,該市加強了對潁河的治理,他們已經在潁河建成了第二、第三橡膠壩,3座跨河大橋也已建成通車,形成了7.5公裏長、1500畝水面的潁河湖水上景觀。
  經濟技術開發是提高一個城市生産力的動力,禹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初具規模,並成為河南省民營科技園區。近年來,禹州市加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大批重點企業落戶園區。目前,禹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總數已達到100多傢,為加快當地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上設立的産業集聚區被河南省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省級産業集聚區。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全面改變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功能的根本。禹州市對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拓寬改造了城區四大出入口,城區形成了“六縱八橫”的道路網架。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擴建城市道路125公裏,道路長度由25公裏增長到150公裏,道路面積由61萬平方米增長到340萬平方米,電力、供熱、供氣、供水等配套設施也同步完善。建成區緑地面積980.4公頃,緑化覆蓋率達到37.6%。市區新建成主次幹道17條,市區道路網以大禹像為放射點,潁川路、畫聖路、禹王大道、遠航路、鈞州大道為放射軸綫,呈“十”方格放射網狀,構成了禹州嚮外擴張的主幹道係統,對外交通聯繫便捷。同時,他們還加大了市區環路建設,東西南北均形成了環路網,目前正嚮外二環、外三環擴張。全市已開通公交綫路20多條,公交車輛255臺,出租車輛1000多臺。
禹州特産
  鈞瓷:宋代有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鈞瓷色彩繽紛,窯變美妙,位居諸窯之冠。《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曰:“官汝哥定,器皆單色,而鈞窯則衆色參互,五彩繽紛”。其始質細膩,堅固敦實;扣之有聲,聲音清脆動聽,猶如金屬;釉色瑩潤,豔麗絶倫。有的窯變成自然美景,宛如仙山玉閣,月夜辰星;有的如彩虹閃現,焰火怒放。更為神奇的是鈞瓷釉色中還常常出現珍珠點、蟹爪痕、菟絲紋、魚子紋、冰片紋和蚯蚓走泥紋等,為鈞瓷錦上添花。現在在全國大中城市都有鈞瓷專賣店,在禹州銷售企業主要集中在鈞官窯路和神垕鎮。每年一度的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都會評出當年的珍品與精品,在2005年鈞瓷文化節上,評出了孔傢鈞窯、榮昌鈞窯、禹州市鈞瓷研究所等7傢中國鈞瓷名窯。
  道地中藥材:禹州市中藥材種植有悠久的歷史,明朝洪武年間已成為全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藥材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金銀花等地産名藥,名列李時珍《本草綱目》和現行中華藥典,被列為國傢保護品種。禹州中藥加工炮製始於明朝,清朝趨於規範。飲片加工及炮製因藥製宜,技藝獨特,製作精細,在國內久享盛譽,有“藥進禹州倍生香”之說。而中華藥城的地位也使得禹州成為全國道地藥材的銷售中心。走進藥材市場,可以隨處看到零售、批發藥材的各色小店鋪,每戶店面所陳列的藥品都有百種以上。琳琅滿目的藥材充斥着人們的視覺神經,彌散在空氣中的中藥味道,使人置身於藥材的世界,領略藥材的清雅與厚重。現在禹州的中藥材銷售主要集中在藥城路東側的中藥材專業交易市場(中華藥城)內。
  禹州粉條:禹州紅薯種植面積大,農民有加工紅薯粉條的傳統。紅薯粉條,又稱紅薯粉絲、粉皮、活折,是禹州傳統的名特産品,已有600餘年的歷史。禹州粉條色澤黃亮,身幹條細,均勻片薄,韌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軟爽口深受人們喜愛。純紅薯粉條采用優質鮮紅薯澱粉,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純紅薯粉條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屬緑色天然食品,柔軟可口,營養豐富,久煮不化,宜烹飪、耐保存,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食用前開水浸泡5-10分鐘,可冷拌、燜燉、熱炒、涮火鍋。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禹州十三碗:禹州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飲食文化。相傳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視禹州,為體察民俗民風,召鄉下名廚為其操辦地方特色菜餚,鄉廚急中生智,將民間操辦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調製,獻於聖上,嘉靖皇帝品後大為贊賞,賜名水席。
  “十三碗”充份體現了華夏飲食文化樸實無華的一面。“十三碗”看似簡單,實則選料考究,做工精良,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正所謂“鄉情鄉意濃,粗茶淡飯香”。十三碗美食已有數百年歷史,具有深厚的鄉土文化底藴,折射出鄉村親朋鄰里間濃郁質樸的親情和獨特的禮儀。
  花石羊肉湯: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花石羊肉湯以獨具特色的風味,老少咸宜、肥而不膩的口感,讓人吃後贊不絶口的感嘆吸引着八方來賓。花石周邊山崗地較多,適合地産羊的生長,花石羊肉湯以當地羊肉為主料,配以金針菇、禹州粉皮、西山木耳以及多種中藥材製作而成。比起都市賓館、酒店的生猛菜餚,花石羊肉湯的價格有着天壤之別,在花石,一大碗羊肉湯,僅是大酒店一盤黃瓜段的價格。
  燜子: 燜子是禹州常見的一款風味小吃。製作“燜子”,是把當地特産的禹州粉條和紅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蔥花、薑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等調味料調和均勻,堆成圓盤狀放入蒸籠,大火燜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燜子”。禹州燜子的食法多種多樣,可與多種食材搭配。常見的是香煎、燜炒和燴菜。
  禹州奇石:禹州市山地主要分佈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屬伏牛山脈,境內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潁河為界,構成北(具茨山)、南(箕山)兩大山係。禹州屬中期準地臺嵩箕臺隆和華北凹陷兩個二極構單元,沉積地層有太古界、下元古界、震旦係、寒武係、奧陶係、石炭係、二疊係、三疊係及第三係第四層,獨特的地理環境為奇石的産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潁河石以白沙水庫為起點,分佈在花石、順店、火竜、朱閣、褚河、範坡等鄉鎮。潁河石硬度高,意境美,常有奇妙之作現身。
風景名勝
  鈞官窯址博物館: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傢4A級旅遊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嚮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嚮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瞭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神垕古鎮: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産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着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佈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裏的古鎮區內。
  大鴻寨: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傢級森林公園,國傢3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係餘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其優美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環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少有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園: 禹州森林植物園,國傢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藥用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占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107個景點。可春踏芳草,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鼕賞百梅,看雪花飛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是以森林野趣為主體,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産示範、會務接待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型森林植物園。
  白沙湖: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裏,為國傢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竜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蕩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鬆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裏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逍遙觀:逍遙觀遊覽區位於禹州市淺井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觀”之稱,保留有衆多的古建築,而且在佈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緻。娘娘寶劍、黑竜河、老竜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裏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裏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産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跡遊覽區。
  周定王陵: 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這裏風光秀麗,景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及其王妃們的墓區。墓區左邊是青竜嶺,右邊有臥虎山,主峰坐北嚮南,山嶺呈彎麯狀嚮左右兩邊延伸為椅子形。周定王墓就坐落在椅子的環抱之中。鳥瞰整個山貌,在此形成“二竜戲珠”。形成竜虎把門之勢。周定王陵背靠明山,面對陘山,左有青竜山,右有白虎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畫聖故裏:畫聖祠位於禹州市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村中舊有畫聖神祠一座初創於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毀,公留殘碣數片。新修的畫聖祠,背靠九竜山。前有山門,兩壁繪有吳道子的傳世名作;門內有碑廊,樹有名人書畫碑刻;東西廂房,陳列有道子珍跡遺物;畫聖大殿,正對三峰山陽的道子墓、飲牛坑、祖師洞和謎語峰。殿後有角門,真通十八連環彩石洞,山下是蘭河,乘遊艇可觀看吳道子垂釣臺。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諧、品休閑娛樂與文化底藴相聯的一方聖地。
  古鈞臺:古鈞臺又名夏臺。現位於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是夏啓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鈞臺之享”被成為中國第一國宴。此後,夏代諸帝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都在此,成為夏“皇宮帝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臺”,所以古鈞臺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現存古鈞臺係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重建,為磚石結構,略呈方形,高4.4米,闊7.4米,臺下有洞,進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塊石拱券,上額書“古鈞臺”,洞門兩側有磚刻對聯,上聯“得名始於夏”,下聯“懷古幾登臺”。臺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檐,兩滴水宮殿式,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四邊圍以青石雕刻欄桿,石欄20塊,上刻與夏啓有關的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畫圖,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據歷史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泛濫,皆因水中的一種怪獸——蛟竜作祟。這種蛟竜能在水中興風作浪,鼓動水勢,衝垮人們所築的堤防,淹沒土地村莊,致使無數百姓傢破人亡,流離失所。大禹在衆神的幫助下,將九條蛟竜一一製服,並把其中的一條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為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索一條垂於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竜頭部淺露於水面,俯視井中隱約可見。
  此外禹州境內還有大禹像、禹王廟、禹山、禹州城隍廟、文廟、天寧寺、朝陽門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後漢祖劉知遠的睿陵、張良洞、懷幫會館、十三幫會館以及紙坊湖、十裏潁河湖、科技文化廣場等歷史古跡與自然風景。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大韓民國慶尚南道山清郡
網上禹州
  中國禹州網:http://www.yuzhou.net.cn
  禹州市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yuzhou.gov.cn
  禹州市情網:http://www.yzsqw.cn/
  禹州旅遊網:http://www.yzly.gov.cn/
  禹州地圖:http://www.9tour.cn/Wiki_Map/c0x1319list1
  夏禹文化網:http://www.xiayuwenhua.cn/
  中國鈞瓷網:http://www.yzjunci.net/
英文解釋
  1. n.:  Yuzhou City
近義詞
禹州
相關詞
廣平縣邯鄲市河北省河南省文殊鎮????業公司????業管理局地理
行政村居委會更多結果...
包含詞
禹州市豫劇團禹州市中醫院禹州市科技館
禹州市圖書館今河南禹州市禹州市針織廠
禹州市藝術高中禹州市孔子學院禹州市城東新區
禹州市潁北新區禹州市中心醫院禹州市錦陽賓館
禹州市人民醫院禹州市中醫醫院禹州市職工醫院
禹州市公療醫院禹州市金星賓館禹州市禹水賓館
禹州市????業管理局禹州市收藏傢協會禹州市群衆藝術館
禹州市鈞瓷研究所禹州市森林植物園禹州市明星大酒店
河南省禹州市賓館禹州市鈞州大酒店禹州市物資大酒店
禹州市衛生防疫站禹州市第五高級中學禹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合社
禹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禹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禹州市夏都中心學校
禹州市山貨工業園區禹州市第四高級中學禹州市水泵有限公司
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禹州市銀星磨料有限公司禹州市第三高級中學
禹州市第二高級中學禹州市和味緑色食品有河南禹州市藥業製藥有
河南省禹州市賓館大酒店禹州市廣場美食城飯店禹州市神運機械有限公司
禹州市第一棉紡織廠河南省禹州市紡織品公司禹州市城關鎮北街化纖廠
禹州市山貨鄉皮革工業公司河南禹州市藥王製藥有河南省禹州市製藥廠
河南省禹州市絲織廠禹州市福利毛發工藝廠禹州市城關鎮衛生院
禹州市火竜鎮衛生院禹州市明旭重工機器有限公司禹州市邁德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禹州市大禹名都藥業有限公司禹州市褚河鄉毛發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禹州市同川鑄造有限責任公司金昌分公司
河南省禹州市皮毛皮革製品廠河南禹州市藥王製藥有限公司禹州市億通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河南省禹州市棉麻公司帆布廠中華會計函授學校許昌市分校禹州市函授站河南省禹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分類詳情
張開郭連鄉張開淺井鄉張開方崗鄉張開古城鎮張開神垕鎮
張開方山鎮張開火竜鎮張開朱閣鄉張開萇莊鄉張開花石鄉
張開鳩山鄉張開磨街鄉張開範坡鄉張開潁川街道張開夏都街道
張開韓城街道張開鈞臺街道張開順店鎮張開鴻暢鎮張開梁北鎮
張開無梁鎮張開文殊鎮張開張得鄉張開小呂鄉張開褚河鄉
張開山貨回族鄉張開山貨鄉
白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