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245500 代码:341023 区号:0559
拼音:Yī Xiàn 英译:Yi County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区西北部。总面积8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4个镇、4个乡:碧阳镇、宏村镇、渔亭镇、西递镇、柯村乡、美溪乡、宏潭乡、洪星乡。县政府驻碧阳镇。
地处皖南山区西部,黄山西段横亘县境中部,三府尖海拔1227米,为全县最高点。南部盆地群山环抱,清溪南流。中部山岭为长江、新安江分水岭。岭北诸水为青弋江上源,岭南诸水为横江源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795毫米。矿藏有石煤、石灰岩、石英、瓷土、钒、铁等。
皖赣铁路和326省道横穿县境南部,218省道纵贯南北。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民居闻名遐迩,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程氏宅、胡文光牌坊、西递清代居民建筑群、舒余庆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适宜众多的动植物生长。茶、桑等农作物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
2006年,黟县生产总值突破9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千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1%和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46.7%;引进外资3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8.2%;向上争取各类资金突破2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1.5万元,同比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20.4 %。
2006年,黟县主打“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力推“中国画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成功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首届中国黟县摄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4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5.5%和31.9%。黟县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后,完成开发区项目投资5110万元,入驻企业23户,实现产值3.4亿元,工业支撑平台初步形成。华盛丝绸集团、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围绕旅游促工业,调农业,强三产,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3.6∶36.8∶39.6。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试点县”。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转向新兴旅游名县。
2006年,黟县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取得成效,被确定为“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安徽省“生态建设第二批综合示范基地”、“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西递、宏村镇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继西递、宏村之后,南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平安县”称号。
黟县西递村全景2007年,是推进黟县大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桃红柳绿之间,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的优美画卷。陶渊明游历于此,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适宜众多的动植物生长。茶、桑等农作物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确立了“开放兴县、旅游牵动、工业支撑、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倾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的一年,是黟县跨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县生产总值突破9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千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1%和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46.7%;引进外资3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8.2%;向上争取各类资金突破2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1.5万元,同比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20.4 %。全县人民在亲身感受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对黟县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
过去的一年,是黟县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日趋成熟的一年。我们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主打“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力推“中国画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成功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首届中国黟县摄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黟县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4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5.5%和31.9%。黟县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后,完成开发区项目投资5110万元,入驻企业23户,实现产值3.4亿元,工业支撑平台初步形成。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华盛丝绸集团、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年来,我们围绕旅游促工业,调农业,强三产,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3.6∶36.8∶39.6,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为龙头,牵动各业协调发展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试点县”。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世人瞩目的新兴旅游名县跃升。
过去的一年,也是黟县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的一年。运用城市经营理念,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城镇建设呈现新面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严格的林政管理,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确定为“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安徽省“生态建设第二批综合示范基地”、“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西递、宏村镇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涌现了一批以全国模范教师汪来九为代表的先进典型。继西递、宏村之后,南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平安县”称号。
2007年是推进黟县大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八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大跨越发展为主调,以解放思想和扩大开放为先导,紧紧围绕“两个一”战略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早日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动态“十佳县”的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财政增收、旅游增强、县城增靓、开发区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以解放思想和扩大开放为先导,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着力推进以构筑大景区、拓展开发区、建设新城区为主要内容的“三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加快生态黟县、和谐黟县建设步伐。 |
|
秦置黟县,属鄣郡。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障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杨州,黝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黝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承,国遂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复以广德故国(黝县)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废,改黟为愬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
晋灭吴,新部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十一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十二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二十四年改为徽州府,黟县属徽州府。直至清朝,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留县,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归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3月,直隶国民政府皖南行署,8月,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9日,黟县解放。5月13日,黟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1950年,将石台县的柯村乡、美溪乡,太平县的宏潭乡划入黟县,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黟县并入祁门县。1961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复置黟县,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徽州地区。
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
1997年,黟县面积858平方千米,人口9.8万,辖3个镇、9个乡:碧阳镇、际联镇、渔亭镇、龙江乡、碧山乡、西武乡、柯村乡、美溪乡、宏潭乡、东源乡泗溪乡、洪星乡。县政府驻碧阳镇。
2000年全县总人口93919人,其中(4个镇、8个乡):碧阳镇25550人,际联镇7731人,渔亭镇8524人,西递镇6104人,柯村乡6446人,美溪乡3974人,宏潭乡5383人,洪星乡4824人,泗溪乡2054人,龙江乡8703人,碧山乡6517人,西武乡8109人。
2004年,黟县乡镇由12个调整为8个。2004年底,黟县辖4个镇、4个乡。 |
|
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山川秀丽,习俗淳美,自古便享有“小桃源”之美誉。全县人口90352人。可是,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有黟县侨胞,旅居全国各地的也不少。全县方圆857平方公里,是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的县之一。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中国著名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受到这一特定环境和风情的启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从而使黟县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严谨,工艺精湛,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
|
旅游产业:
黟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黟县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统计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11万,旅游总收入2.7亿元,超过全县GDP的50%。黟县目前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画里乡村----宏村,均属4A级旅游景区。已开发的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景区有:菊豆的故乡----南屏、神奇的八大家连体建筑----关麓、古黟风水村(舒秀文故居)----屏山。另有旅游景区:徽州第一木雕楼、塔川秋色、木坑竹海、晚清名妓赛金花故居、陶渊明后裔居住地陶岭村落、宏村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等。正在招商开发的主要景区有:五溪山自然保护区、西递古石窟群、鸳鸯谷、十里桃花长廊等。
丝织业:
黟县西递村全景 茧丝绸产业是黟县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八十年代初,从一个镇办集体缫丝厂起步,二十年后,黟县已发展有桑园4.5万亩,年产鲜茧2000吨;现有规模以上缫丝企业两个,年缫白厂丝400吨,其中华盛丝绸集团的生产规模名列安徽省第二;一个规模以上捻线企业,年产捻线丝260吨,名列安徽省第一。茧丝绸产业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农副产业加工业:
黟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以生产糖水板栗、箬叶、微菜干、竹笋罐头等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其糖水板栗产量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产品95%以上出口海外。黟县腊八豆腐、宏潭豆腐乳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产品,也从手工作坊里走进大型超市。黟县的茶叶制作久负盛名,其中以黄山毛峰、五溪香芽、西递翠眉等品种尤为出名。黟县泗溪的香榧是省级名优产品,其中米榧和和尚榧尤受游客欢迎。
旅游工艺品生产产业:
黟县旅游工艺品产业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的。从最初一家一户的简单手工制作产品,发展到拥有金星工艺品厂、黄山市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黟县旅游商品开发中心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目前大小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其中文房四宝、木雕、砖雕、石雕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黟县正逐步成为华东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贸易集散地。
其它产业:
黟县机电、玩具、木竹等产业起步较早,基础雄厚。轴承、长绒玩具、高性能磁材、小型茶机等产品已形成规模,产品在省内影响较大。黟县竹材胶合板厂,是我国生产竹材胶合板较早的企业之一,其生产技术至今仍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
|
泗 溪 三 宝
---苦丁茶 香榧 葛粉
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终年云雾蒸腾,荫凉潮湿,由此孕育了珍奇的山果。苦丁茶、香榧、葛粉就生产在此地,被当地人们称为“泗溪三宝”。
野生苦丁茶 黄山市黟泗溪天然食品开发中心生产的古黟苦丁茶,采用深山天然野苦丁茶叶精制而成,采摘精细,加工技术精湛、产品外形乌绿,茶汤杏绿,爽口耐泡,先苦后醇、经科研单位测定,苦丁茶富含多酚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皂甙、熊果酸、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及多种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营养与药理成分丰富。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天然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苦丁茶茶药兼用。《本草纲目》、《中药大词曲》、茶经等均有记载:悠久的民间与现代医学验证,苦丁茶具有消热解毒、生津止渴,减肥降压降血脂及血液沾稠度等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苦丁茶有着“天然保健美操茶”、“益寿茶”、“减肥美容茶”的美称。苦丁茶是珍贵的礼品。
苦丁茶在我国曾有1000年的饮用历史,但至本世纪初几近失传。80年度初,著名茶学家陈兴琰教授等人经实地考察、文献考证和标本鉴定,使苦丁茶“沉舸在现”,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保健饮茶。
香榧 黄山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早已驰名中外,黄山市黟县泗溪乡是全国闻名正宗香榧产地。它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可口,品质特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明朝时期被精选为皇宫“贡榧”,黄山香榧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榧树的生长,栽培香榧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
香榧仁肉有丰实的脂肪、蛋白质、糖份及碳水化合物,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对化痰、止咳、润肺、通便、驱虫、强身,都有奇特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珍果。
黄山香榧是精选泗溪产地的优质榧仁,配以合理的各种上等辅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而成,具有色香味俱佳,品质特优。
葛粉 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独特,资源相当丰富。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无污色,营养价值高,食法简单,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具体制作: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食 桃
黟县民间,每年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遵照习俗蒸“食桃”,食桃是用优质籼米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如用石磨研粉更佳。然后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模中成型,蒸熟即可食用。食桃模多用枣木、桃木精制雕刻而成,外形为桃的形状,上面图案各异,有麒麟送子、寿星福星和元宝等。食桃冷却后浸入水中,久存而不变质。 食桃(又称米果),食桃选用优质籼米并渗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古时是舂粉或磨粉),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形状各一,大小不等的“食桃模”,食桃成型用劲打出再放入锅中竹扁上,蒸熟即可食用。一时吃不了,等其冷却后浸入水中,每五、七天换一次干净冷水,冬季不易变质。
食用方法是,可整个烘烤吃,也可切片用肉丝炒,鸡蛋炒,虾米炒以及青菜炒。其味鲜美,耐饥饿。古时黟县人外出经商,多带食桃。 |
|
碧阳镇地处黄山南麓古黟盆地,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轴心地带,距黄山风景区仅40余公里,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25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其中常住人口4.1万,流动人口0.4万;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
作为黟县的工业重镇,碧阳镇始终把发展茧丝绸业、旅游食品加工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已建成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3.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被列入省“861计划”的黄山旅游商品工业基地,现入驻企业19家,总投资已达2亿元。作为该基地项目规划新区之一五东殿工业新区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一期投入1500万元,征地750亩,年内将完成园区规划和征地工作。今后,碧阳镇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将该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碧阳镇以市场经济为杠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优为先导,坚持围绕旅游办农业,立足效益抓调整,重点发展生态型、观光型和科技型等新型农业产业项目。现已初步形成蚕桑、水果、茶叶、紫竹、蔬菜、优质油稻等6大颇具镇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其中蚕桑基地面积15000亩,水果基地面积2000亩,高效密植茶园面积2500亩,紫竹基地面积1500亩。蔬菜基地面积500亩,水田面积27000亩。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正向全镇辐射形成。
碧阳镇以发展第三产业和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立足“世界遗产”、“世外桃源”两大优势,围绕“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开发城区旅游项目、加快县城东扩西延”三个方面,推进城区深度开发,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充分发挥县城辐射牵动作用,该镇先后完成教育、卫生、文体等一批公益设施建设和镇区道路改造及亮化、美化;并成功实施了城西新区、马道路、翼然路、过境公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和黟县宾馆、中城山庄扩建等旅游接待设施项目的建设,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碧阳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迷人,境内尚保存着数十处古街、古桥、古渠、古井和近800余栋明清古建筑。其中迷宫式古建筑群南屏是《菊豆》、《大转折》、《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的拍摄地,俗称为“中国影视村”;关麓“八大家”宅体相通、造型精美,实为徽州古民居所罕见;三国古战场淋沥山徒壁悬崖,山清水秀,又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之意境;桃花源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区风景优美,特色鲜明,区内的五里、深冲两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生态示范村”称号。碧阳镇正努力发挥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改善旅游接待设施,真正让旅游牵动战略为碧阳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今,碧阳镇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争当崛起先锋,共创和谐碧阳为己任,立足“工业强镇、农业富民、旅贸活市”的工作思路,负重自强,开拓创新,为实现碧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不懈努力。
西递镇原名东源乡,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1998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西递镇。西递镇位于皖南黟县东南部,处于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经济圈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交通便捷,距县城仅8公里,离黄山火车站52公里,黄山机场50公里,距黄山南大门43公里,黟黄公路从西递通过,是黟县通往黄山风景区的主要通道。
小城镇建设:西递镇从1998年建镇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1999年,该镇制定了《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申报列入全市20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1年初,被省政府列入全省200个中心建制镇。全镇电话装机数量938部,镇区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用燃气普及率96%,有线电视入户率99%,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文化教育:西递镇有中学1所,小学4所,小学教学点4个,教师61人,在校学生115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主导产业:农业作为该镇的基础产业,主要以水稻、油菜、茶叶、蚕桑为主。2002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9957亩,水稻播种面积3624亩,总产1348吨;油菜播种面积3126亩。近年来,西递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在该镇农业生产上占主导地位。2002年,蚕茧总产量345吨,直接收入3450万元。
旅游业是西递镇的支柱产业。 自1986年以来,西递村依托独特,珍贵的古民居资源大力兴办旅游业,尤其近几年,西递在海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2000年11月30日西递作为“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徽文化和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西递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成功接待了江泽民,乔石,朱镕基,钱其琛,印共总书记,泰国王储等一大批中外党和国家领导人。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据统计,1996年-2002年,游客年均增长率超过30%以上,2002年,游客量达50万人次,门票收入1500万元。
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西递古民居建筑群,西递旧称西川,三条溪流由东而西穿村而过,因水得名;又因村西1.5公里处是古时驿站,又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而来。西递始建于公元1047年,有950余年历史。西递古村落的整体布局、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全村现有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古民居124幢。
自然景观;鸳鸯谷自然风景区,位于西递古民居东北方向4公里处,鸳鸯谷曲折幽深,千姿百态,徒壁悬崖,碧水深潭,香雾缭绕,幻影无穷,使人恍若身临仙境。河滩多潭池,绝壁多深洞,大小池潭、山洞各有二、三十余个。鸳鸯谷秀在其表,美在其中,是集山水风光融生态资源为一体的自然景观。
燕山自然森林公园:距西递古民居1.5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山中有黄山松、银杏、红叶桂木、香果树等珍贵名树,有古松树、古枫树、古檀树等百余棵,山中还有画眉、相思鸟、百灵鸟等珍奇。燕山奇崖怪石引人入胜,在此构建度假山庄,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燕山林区风貌,俯瞰西递古民居全景,又能体味一下这里的山寨生活。
特产:
腊八豆腐:外观圆状,中凹一宕,皮呈赭黄,其味咸中带鲜,鲜中蕴甜,甜中含香,甚是可口,具备不易变质,随吃随取的特点,去皮雕心,外拭麻油,可款待上宾。
西递翠眉:是一种高质名优茶,制作考究,采用高山茶叶,全部工序手工制作,外观朵形、嫩黄,闻之清香,曾获世界茶叶博览会银质奖。
对外宣传:围绕“徽文化”和“美生态”两大特点,利用各种传媒加大对外宣传力度。1998年,自制发行了vcd光盘,同年12月份,西递村各景点概括又上了因特网。2003年,该镇又着手建立自己的网站,构筑一扇西递对外展示的理想窗口。
经济概括:近年来,该镇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制订了以农稳镇、以旅兴镇、以商活镇的战略方针,重点实施“旅游兴镇”战略。2002年西递镇财政收入达5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60元,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59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金额1570元。
2000年12月,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正式批准通过,成为中国34处世界遗产中的一处,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宏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业,乔石、朱镕基等先后来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先后来宏村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数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长,其中又以港台及海外游客为多。
宏村已于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渔亭镇位于黄山市西部,黟县、休宁、祁门三县交界处,是黟县南大门,距离县城13公里,距离世界著名风景区──黄山仅40公里,离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10余公里,慈张公路、皖赣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与道教圣地齐云山接壤,西与国家级森林公园──牯牛降为邻,黟县火车站坐落境风,素有“七省通衢”之美称,是皖南商品重要集散地,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
渔亭镇面积69.3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1个居民队,2681户,11159人。山场面积80400亩,森林覆盖率达76.9%,耕地面积10400亩,其中水田6150亩,茶园6000亩,桑园1500亩。
洪星乡位于黄山市黟县中西部,属长江支流---青弋江水系源头,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总人口5100人,其中农业人口4800人左右。有林地13.9万亩,林业用地16.9万亩,森林蓄积55088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人均山场面积30亩,毛竹林6亩。年降水量1708毫米,年均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18天。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树木种类繁多,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有广泛分布。全乡交通状况良好:黟七公路、黟宏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同川、杨林两条道路拓宽工程已完成、黟七线改造工程、至各村组有机耕路连接正在实施,方家岭隧道即将贯通;国际互联网络、移动、联通均已开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电话覆盖全乡。
美溪乡位于黟县西北部,距城41公里,南邻祁门,北接石台,居于洪星、宏潭、柯村等山区四乡中心。全乡共辖四个行政村,24个村民组,农业总户数986户,人口3813。境内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全乡现有水田3089.6亩,旱地526.9亩。山场88000亩,森林覆盖率为76%。农业主要经营项目:林、茶、粮、猪,加上近年蓬勃兴起的蚕桑、食用菌、中药材、果品业在农民收入中开始占有一定的比重。200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830元。
(一)旅游潜在资源
本乡地理呈喀斯特地貌特征。境内峰峦叠翠,溪流飞瀑;深冲大坞,环境清幽。拥有打鼓潭瀑布、牛鼻坑风光等一批景点,更兼竹林里人家、大河竹筏和古水车一类的村俗文化,可资开发“山区河道漂流”,“高山洞穴探幽、探险”和休闲、度假等旅游观光项目。因地理区位偏僻、封闭,这些天然旅游资源长时期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二)生态农业及旅游产品开发前景
本乡山地资源丰富,可规模开发种植绿色食品如天然无公害有机茶园、高山蔬菜、发展中药材种植等;利用小杂竹、小杂木、奇花异草制作盆景、根雕、草编、竹编各种旅游工艺品。
(三)地域特征、优势企业及名优土特产品
该乡位于著名的黄山西麓,素有黟县“小桂林”、太平湖畔的一颗明珠之称。境内林木荫蓊,溪水透莹,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高品位纯天然资质。境内平均海拔500多公尺,全年平均降雨量1750mm,无霜期21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15ºC。四季明显,空气湿润温差大,农业环境清新、净洁。盛产木材、毛竹、茶叶、香菇、笋蕨、谷物、油料,生猪、蚕茧等;加工业产品有石灰、碳化砖,各种仿古桌椅、茶几家俱,节日糕点食品,野生苦丁茶,健身药用系列蛇酒等。
(四)投资环境及招商项目
近年来,该乡致力优化发展环境和生态建设,先后建成乡政府所在地柏油马路、美溪口商住楼,初步完善了供电、供水和通讯等一大批现代集镇基础设施,尤其贯穿境内的省道黟七公路正在实施拓宽、浇油改造,将使该乡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和优化。黟县县委、县政府在确立以旅游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同时,将美溪乡作为集镇建设和开发山区生态旅游的重点,并实施以开发美溪“小桂林”山水风光为主,带动柯村乡“红色”旅游,辐射宏潭乡五溪山自然保护区,形成“山外看文化,山里看生态”的格局,使之成为古黟旅游后续发展基地。与其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质朴纯美的人文景观,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及巨大的市场空间。除系列开发生态旅游项目,还可以利用深冲大坞、林间湿地等自然原生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种植珍稀森林植物如各种可食性孢菇和天麻、灵芝、人参等名贵中药材、兴办盆景、根雕园,开发高山小水电等绿色环保企业。
柯村乡位于黟县的西北部。全乡8个行政村,总人口6399人,总面积87.79平方公里,林地11.08万亩。境内森林覆盖率81%。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2004年财政收入60万元,人均纯收入1948元。境内有皖南第一个红色政权——皖南苏维埃,有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皖南红色苏区进行革命斗争指导苏区工作留下的大量足迹;柯村乡将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为抓手,打造山区一流的旅游生态环境,逐步建成以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的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强乡。
宏潭乡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黄山景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西北部,是青弋江发源地,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1591户5607人,山场面积17万亩,耕地5800亩,茶园3643亩,桑园1920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是一个以粮、林、茶、桑兼作的山区乡。盛产五溪山牌毛峰茶、宏潭豆腐乳、灵芝、食用菌、笋干等农副特产品。青弋江上游茶溪河、清溪河分别自东西北部流经该乡。境内群山叠翠,溪流纵横,田、林、竹、桑、茶园相间,空气环境优越。乡内尚存部分古亭桥坊、祠堂庭院及古墓,为明清初时遗留的古建筑文物。 |
|
- n.: Yi County
|
|
黄山 | 水果 | 特产 | 泗溪 | 旅游 | 安徽 | 景点 | 钩针 | 棒针 | 中国竹针 | 顺林竹针 | 风景名胜 | 地名 | 安徽省 | 黄山市 | 盐业公司 | 盐务管理局 | 更多结果... |
|
|
宏村镇 | 渔亭镇 | 宏潭乡 | 美溪乡 | 碧阳镇 | 西递镇 | 柯村乡 | 洪星乡 | 泗溪乡 | 碧山乡 | 西武乡 | 际联镇 | 龙江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