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东帝汶 【国旗】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为红色,左侧有一个黑色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黄色的等腰三角形重叠图案,黑色的等边三角形上有一颗白色五角星。五角星象征光明和引导。
【国徽】东帝汶国徽 东帝汶国徽中心图案源自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旗帜,象征为取得独立而进行的不懈斗争。顶部是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两颗白星之间的字母是“东帝汶人民防卫”的缩写;底部饰带上为葡萄牙文:“荣誉、祖国、人民”。
【国歌】《祖国》
【国家格言】Honra, pátria e povo(葡萄牙语,荣誉,祖国和人民)
【面积】14,874平方公里
【人口】2006年12月有106万。其中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华人。约91.4%居民为罗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国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为佛教徒。东帝汶天主教现有帝力和包考两个教区,帝力教区主教里卡多(RICARDO),包考教区主教纳西门托(NASCIMENTO)。
【首都】帝力(DILI),位于帝汶岛东北海岸,是一深水港,人口17.57万(2005年东帝汶国家统计局数字)。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估计,东帝汶80%以上的经济活动在此进行。
【国家位置】镶嵌在印度尼西亚。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2007年5月9日当选东帝汶第二任总统,5月10日宣誓就职。总理古斯芒,东帝汶独立英雄,前总统,2007年5月被任命为总理.
【重要节日】恢复独立日(建国日):5月20日(纪念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东帝汶正式独立建国)。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独立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立)。天主教的节日(如圣诞节等)。
【国际电话区号】670
【国际域名缩写】TL
简要历史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2500~3000毫米。
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曾一度负责管理东帝汶,不久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将东帝汶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独裁政权,葡开始民主化和非殖民化进程。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表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葡萄牙与印尼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印尼苏哈托政权下台。1999年1月,印尼总统哈比比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协议。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UNAMET),于8月30日主持东帝汶全民公决。东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5%赞成独立。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脱离印尼。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简称联东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
1999年11月,东帝汶成立具有准内阁、准立法机构性质的全国协商委员会(NCC),2000年7月成立首届过渡内阁,2001年8月举行制宪议会选举,9月15日成立制宪议会和第二届过渡内阁,2002年4月举行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本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
联合国继续向东帝汶派驻由军队,民警和文职官员组成的支助团(UNMISET),协助东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 2005年5月。2005年5月20日,联合国在东设立为期一年的后续特派团,即联合国东帝汶办事处(UNOTIL),继续为东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协助。2006年8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向东派遣任期为六个月的联合国综合特派团(UNMIT),以协助保持东局势稳定,帮助东举行2007年总统和议会大选。2007年2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将特派团任期延长一年,确保东社会治安和大选顺利进行。
2007年5月9日,奥尔塔当选东帝汶总统,古斯芒被任命为总理。
政治
东帝汶独立以来,局势总体稳定。东政府加强行政、司法和警务建设,致力于推进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2004年,东颁布了政党法,一批涉及行政、司法、商业、投资的法案提交议会讨论;地方政权建设基本完成,政府管理深入到基层。
但东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缺乏执政经验,失业和贫困问题较为突出,民众不满情绪时有浮现。2006年初以来,600名被开除士兵闹事,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30多人死亡,60多人受伤,20多万人逃亡。6月27日,东总理阿尔卡蒂里辞职,独立人士、前国务兼外长与合作部长(外长)、前国防部长奥尔塔接任政府总理。新政府于2006年7月14日成立,任期至2007年大选前。
【宪法】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议会通过并颁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宪法》,规定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享有主权、独立、统一的民主法治国家,总统、国民议会、政府和法院是国家权力机构。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
【议会】 称国民议会,实行一院制。代表全体公民行使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和政治决策权,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本届国民议会系东帝汶首届国民议会,由原制宪议会于2002年5月20日宪法生效时自动过渡而成。作为特例,本届议会共有议员88人。其中革阵55人,民主党7人,社会民主党、帝汶社会民主协会各6人,民盟党、民族党、英雄协会、人民党、基民党各2人,社会党、自由党、帝汶基民党、欧库西地区独立人士莱兰各1人。议长古特雷斯·卢奥洛(Francisco Guterres LUOLO),副议长雅各布·费尔南德斯(Jacob Fernandes,革阵)和弗朗西斯科·沙维尔·多·阿马拉尔(Francisco Xavier do Amaral,帝汶社会民主协会,原制宪议会副议长)。
【政府】 由总理、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组成,向总统和国民议会负责。总理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或占议会多数的政党联盟提名,总统任命。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现政府2006年6月成立。前国务兼外长与合作部长(外长)、前国防部长奥尔塔接任总理,革阵成员、原农业部长席尔瓦任第一副总理,原卫生部长阿劳若任第二副总理,原驻美国大使兼常驻联合国代表古特雷斯任外长。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地区(Districts):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区以下有65个县(Sub-Districts),443个乡(“苏古”,Sucos),2236个村(Aldeias)。
【司法机构】 法院代表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职权独立,只服从于宪法和法律。由最高法院和其它司法法院、行政、税务和审计高等法院和初审行政法院、军事法院组成。最高法院院长由总统任命,任期4年。上诉法院作为最高法院行使终审法院职权,上诉法院院长克劳迪奥·希门内斯(Claudio XIMENES),2003年3月12日任命。
总检察院是检察院最高机关,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任期4年,对总统负责,每年向国民议会报告工作。现任总检察长隆吉尼奥斯·蒙泰罗(Longuinhos MONTEIRO)。
【政党】2001年8月制宪会议选举和2002年4月总统选举确立了以革阵为主导、多党并存的政党格局。在本届国民议会中拥有议席的政党共12个,主要有:
(1)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Revolutionary Front of Independent East Timor,简称革阵,葡萄牙文简称为FRETILIN),执政党,成立于1974年5月20日,党员人数超过15万。原名帝汶社会民主协会(ASDT),于1974年9月11日改现名。主张东帝汶独立。1975年8月20日建立武装东帝汶民族解放军(FALINTIL),控制了东大部分地区,并于1975年11月28日宣布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975年12月印尼占领东帝汶后,部分革阵成员流亡海外,其余在国内坚持抵抗斗争。1988年1月,东帝汶民族解放军脱离革阵,成为非政党的武装力量。1999年东启动独立进程后,革阵重新整合,并提出恢复民主独立、巩固民族团结,建立多党民主法治国家等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主席卢奥洛(LUOLO),总书记马里·阿尔卡蒂里(Mari ALKATIRI)。
(2)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简称PD)成立于2001年6月10日。党员多为青年学生和知识界人士。主张东帝汶在民主原则基础上建立新的国家和公正自由的社会,并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主席费尔南多·德·阿劳乌若(Fernando de ARAUJO)。
(3)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 Party,简称社民党PSD)成立于2000年9月20日。党员8千。主张将东帝汶建为多党民主、政教分离的法治国家,主张东帝汶独立后优先加入东盟和葡语国家共同体。主席马里奥·维埃加斯·卡拉斯卡朗(Mario Viegas CARRASCALAO)。
(4)帝汶社会民主协会(Timorese Social Democratic Association,简称社民协会ASDT)成立于2001年5月20日。将民主、人权和经济发展立为党纲的三大支柱。主席弗朗西斯科·沙维埃尔·多·阿马拉尔(Francisco Xavier do AMARAL)。
其它政党有:帝汶英雄协会(Association of Timorese Heroes,简称KOTA),基督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t Party,简称基民党,PDC),自由党(Liberal Party,简称PL),帝汶民族党(Timorese Nationalist Party,简称PNT),帝汶人民党(People's Party of Timor,简称PPT),帝汶社会党(The Socialist Party of Timor,简称PST),帝汶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of Timor,简称UDC/PDC),帝汶民主联盟(Timorese Democratic Union,简称UDT)。
【重要人物】 若泽·曼努埃尔·拉莫斯·奥尔塔,现任总统。1949年12月26日出生于东帝汶首都帝力,母亲是东帝汶人,父亲是葡萄牙人。奥尔塔早年就读于天主教教会学校。1969年,奥尔塔在东帝汶的电台和电视台做记者。当时的东帝汶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奥尔塔积极参与东帝汶独立运动,1970年至1971年被葡萄牙当局流放到莫桑比克。
1975 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同葡萄牙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和主张同印尼合并的东帝汶人民民主协会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独立革命阵线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奥尔塔被任命为外交新闻部长。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并于1976年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第27个省。
就在印尼军队进入东帝汶的前几天,奥尔塔离开东帝汶,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作为东帝汶的海外代表,年仅26岁的奥尔塔成为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说的最年轻的政治家。在奥尔塔等人的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印尼从东帝汶撤军、给予东帝汶人民自决权利的决议。
1975年至1985年间,奥尔塔任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常驻联合国代表,并致力于推动一个旨在结束东帝汶战乱的和平方案。
1996年10月,奥尔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这样叙述他的获奖理由:“奥尔塔是东帝汶独立事业自1975年以来的国际发言人。最近他通过‘和解谈判’为该地区制订和平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东帝汶举行关于独立的全民公决,其中78.5%的投票者选择脱离印尼独立。2002年5月,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奥尔塔成为这个新国家的外交与合作部长。在2006年3月东帝汶发生动乱之时,奥尔塔又临危受命,出任政府总理。
2007年5月9日举行的东帝汶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得压倒性多数票,当选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
2007年5月20日东帝汶当选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宣誓就职。
2008年2月11日,东帝汶军方发言人称,东帝汶叛军于当日早晨对奥尔塔的总统官邸进行了袭击,奥尔塔本人腹部中弹受重伤,目前奥尔塔正在接受手术。此外,东帝汶总理古斯芒也遭到了袭击,但没有受伤。
夏纳纳·古斯芒(Xanana Gusmao):总理,独立英雄。1946年6月20日生于东帝汶马纳图托。早年就读于天主教教会中学。1974年加入革阵。1981年3月当选革阵主席和东帝汶民族解放军总司令。1992年11月20日被印尼逮捕并判终身监禁,后改为20年徒刑。1998年4月在狱中再次当选抵委主席。1999年9月7日获印尼总统特赦返回东帝汶。2000年1月当选东帝汶全国委员会主席,2001年3月辞职。2002年4月当选东帝汶独立后首任总统,5月20日宣誓就职。主张民族和解,被誉为东帝汶的“曼德拉”。200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菲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2000年1月以东独立运动领导人身份访华。夫人科斯蒂·古斯芒(KIRSTY Gusmao),有二子。古特雷斯·卢奥洛(Guterres Lu-Olo):国民议会议长,革阵主席。1954年9月7日生于维凯克地区的奥苏(Ossu)县,早年在帝力就学。1975年加入革阵。1977年成为革阵中层干部。1991年任革阵领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997年任秘书长。1998年当选为革阵武装斗争抵抗委员会总协调人,并任帝汶抵抗全国委员会内政战线书记和政治军事委员会成员。2001年7月当选革阵主席,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长,主持东首部宪法起草工作。2002年5月20日起任国民议会议长。2004年9月访华并出席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拉莫斯·奥尔塔(Ramos-Horta):政府总理。1949年12月26日生于帝力,父亲是葡萄牙人,母亲是东帝汶人。早年就读于天主教教会学校。曾当过记者,积极参与东帝汶独立运动。1970至1971年流亡莫桑比克。1975年东帝汶宣布独立后任外交新闻部长。印尼占领东帝汶后逃亡海外。1975年至1985年间任东帝汶革命阵线常驻联合国代表。1998年4月当选帝汶抵抗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担任夏纳纳的个人代表。2000年10月起任东帝汶行政过渡内阁外交与合作部长。2002年5月20日任现职。长期在海外从事东独立运动。1996年12月获诺贝尔和平奖,1998年获葡萄牙政府最高奖-“自由命令奖”。2000年随夏纳纳访华,2002年12月、2004年12月两次访华。2007年5月卸任,并被任命为总理。
经济、资源、文化教育
【经济】经济处于重建阶段。1999年脱离印尼以来,经济主要依靠外国援助和国际机构拉动当地消费,2001年GDP增长18%,达3.87亿美元。但随着国际职员大批撤离,服务业急剧萎缩,加上旱涝灾害造成农业歉收,经济增长大幅滑坡,2003年、2004年GDP分别为3.41和3.53亿美元。
2005年,东石油收入有较快增长,农业收成较好,但国内消费市场仍处于萧条之中,非石油业增长缓慢。2005年非石油领域国内生产总值3.499亿美元,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4美元。2006年因发生社会骚乱,东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06年东经济将出现1.6%的负增长,通货膨胀率由05年的0.9%上升至5.7%。
为扩大油气收入,东2005年7月设立石油基金,至2006年底已达10亿美元。
东通用美元,发行有与美元等值的本国硬币。
(资料来源:200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报告和2006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
【资源】 主要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帝汶海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帝汶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2003年工业产值7435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1.8%。以印刷、肥皂、手帕、纺织业为主。
【矿业】 以石油、天然气为主。2004财政年度油气收入4100万美元,2005年油气收入2.65亿美元。
【农业】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椰子等,咖啡是主要出口产品。2005年农、林、渔业产值1.113亿美元。农业是其经济支柱。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许多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主产玉米、稻谷、薯类等。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可可和椰子等。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帝汶种小马颇有名气。工业基础薄弱,仅帝力及附近有小型的加工业。主要出口咖啡、椰子、紫檀木、橡胶;主要进口食品、纺织品、车辆及其它工业品。交通不发达,有2 000多千米的土公路,仅旱季能通行。 帝力是唯一深水港,近郊有两个小机场,包考镇有一个国际机场。
【旅游业】 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旅游资源尚待开发。除帝力外,其它地区几无旅馆,国际航班很少。1989至1995年,每年赴东旅游的外国游客约1500人。
【气候】高温多雨,无寒暑季节变化。
【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公路总长3800公里,许多道路只能在旱季通车。帝力港为深水港,另有COM海港、HERA渔港等。帝力机场为东唯一国际机场,另有3个一级机场、5个二级机场。
【财政金融】2006/2007财政年度总预算为3.15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商业银行存款达8400万美元。现有葡萄牙国民海外银行(BNU)、澳新银行(ANZ)、印尼曼迪利银行(Mandiri)等外资银行。
【对外贸易】 积极发展外贸,努力扩大出口。主要出口产品为咖啡、檀香木、橡胶和椰子等经济作物,其中咖啡约占总出口额的90%。2005年货物贸易进口1.02亿美元,减少10.46%;出口809.3万美元,增长16%。印尼是东最大进口国,占进口总额47%;美国是东最大出口国,占出口总额49%。
【外国资本】 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资投入增加。截止2007年2月,共吸引外资1.63亿美元。
【外国援助】1999年底,世行首次召开东帝汶捐助国会议(2003年6月改名为"东帝汶与发展伙伴会议"),此后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讨论东财政预算和国家发展战略,并设立两个基金,即由联合国经管的统一信托基金(CFET)和世行经管的东帝汶信托基金(TFET),作为对东捐助渠道。截至2005年4月,美国承诺对东援助约1亿美元,约70%已落实。日本约2亿美元,已基本执行完毕,2005年财政年度将再向东提供2000万美元援助。欧盟共承诺约7亿欧元,其中6亿已拨付。亚洲开发银行已提供930万美元援助。澳大利亚每年提供约4000万澳元,葡萄牙每年提供约2000万美元。
人民生活 2002年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有4座医院,县一级设有卫生中心,仅能向60%有人口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生育率7.8%,为世界最高。平均预期寿命55.5岁,50%的儿童营养不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全国41%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3人口无饮用水。全国失业率8.5%,城市失业率为40%。
2005年人口增长5.4%,高于经济增速,导致贫困和失业加剧。2006年因爆发社会骚乱,难民人数激增。截至2006年底,难民总数约2.3万,主要集中在首都帝力市。
【军事】 东帝汶国防军2001年2月成立,原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司令部位于帝力市。总司令塔乌尔·马坦·鲁瓦克准将(Taur Matan RUAK)。2005财年东国防预算约600万美元。东警察部队截至2004年底已完成部署约3000人。
东帝汶独立过渡期间,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担负防务工作,总军力最多时达8950人。东帝汶建国后,防务工作逐步向东国防军转移,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一度削减。2006年4月,600名印尼国防军因待遇不满,举行抗议示威而被开除。此事引发东社会大规模骚乱,军警系统全部陷于瘫痪。国际维和部队进驻后,东政府开始重建军队和警察部队。
【文化教育】共有小学700所,初中100所,科技院校10所。东帝汶国立大学于2000年11月重新开办,在校生500人。全国文盲率约48%,其中农村文盲率达80%左右,入学率66%。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帝汶邮报》(Timor Post),2002年11月8日创办的葡萄牙语报,日发行量约2000份。《东帝汶之声》(Suara Timor Lorosae),德顿语、印尼语和葡语报,日发行量约2000份。尚未成立通讯社,主要葡语新闻来源于葡萄牙卢萨社(LUSA,又名葡通社)。
【电台和电视台有】东帝汶国家电台(RNTL),节目覆盖率9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电视台(TVTL),节目覆盖率3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电台--希望之声(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顿语和葡语广播。
外交
【对外关系】 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首先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其次重视发展与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关系,广泛寻求国际援助。截止2006年2月已与100多个国家建交,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在帝力设立了大使馆(或代表处),并派遣了常驻大使或代表。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向东派驻了非常任大使或代表。东在中国、葡萄牙、马来西亚、印尼、澳大利亚(兼驻新西兰)、美国、比利时和莫桑比克等国建立了大使馆,在纽约设立了常驻联合国代表处(常驻代表兼驻美大使),向布鲁塞尔派出了常驻欧盟代表(兼驻比利时大使),在悉尼设立了总领馆,在印尼巴厘岛和古邦设立了领事馆。
【同国际组织关系】 重视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系。截至2005年7月已加入22个国际组织,其中2002年8月加入葡语国家共同体(第8个成员国),9月27日加入联合国(第191个会员国)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同年还加入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有17个国际组织在帝力设立了办事处。3月,夏纳纳总统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4月,东政府与世界银行在帝力举办“东帝汶与发展伙伴会议”。9月,东总理奥尔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代表签署了由UNDP向东提供2007年总统和议会大选技术和后勤支助的协议。
【同中国的关系】 2002年5月20日建交,时任外长唐家璇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东帝汶独立庆典,并与奥尔塔外长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2006年两国关系进展顺利。1月,东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长埃斯塔尼斯劳·席尔瓦来京出席由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和欧盟共同举办的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2月,东国防部长罗德里格斯访华。3月,东卫生部长阿劳若访问澳门,希与澳门在传染病监控领域进行合作。4月,我新任驻东大使苏建向夏纳纳总统递交国书。9月,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机会议在澳门举行,中东两国政府签署包括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内的多项文件。
中国驻东帝汶大使:苏健
东帝汶驻中国大使:布兰科(Olimpio Maria Alves Gomes Miranda BRANCO)
【同美国的关系】 2002年5月20日建交。同年8月,两国签署关于美军免于引渡到国际刑事法院进行审判的豁免协议以及美军在东“军事地位”协议。2006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1月,美众议院民主援助委员会代表团访东。3月,美“千年挑战账户”代表团访东。8月,美海军医疗船“仁慈”号抵东,开展对东的人道主义和民事援助工作。
【同印尼的关系】 2002年7月建交,此前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应邀出席了东帝汶独立庆典。2006年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2月,夏纳纳总统在巴厘岛与印尼总统苏希洛会晤,就东向联合国提交东人权调查报告事达成谅解。4月,东外长奥尔塔对印尼进行工作访问,与苏希洛、外长哈桑会晤并表示支持印尼成为2007/08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6月,苏希洛总统与夏纳纳总统再次在巴厘岛会晤。7月,奥尔塔再次访问印尼,是其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苏希洛在会谈后表示,将大力支持东帝汶加入东盟。12月,夏纳纳总统出访印尼,并与苏希洛等印尼领导人会面。
两国间遗留问题的解决取得积极进展。至2006年12月,东与印尼陆地边境划分基本完成,只有1%尚未确定。
【同澳大利亚的关系】 澳一直积极推进东独立进程,东独立运动组织曾长期在澳设有办事处。据澳方2001年统计,出生在澳的东帝汶人有9386名,在澳居住的有15375名。2002年5月20日两国建交。
2006年双边关系发展迅速。1月,澳东政府签署《帝汶海协定》,就帝汶海油气资源收益分配达成一致。2月,两国政府完成在联合石油开发区实施的新石油开采条例和石油产量分配合同的程序。5月,澳外长唐纳短暂访东,与东总统、总理和外长会晤,双方就解决东危机、派遣国际警察部队来东维和进行讨论。6月,澳总理霍华德对东进行访问,成为东新政府成立后首位访东外国政要。9月,澳东签署《联合国石油开发区安全问题备忘录》,以保护联合石油开发区内石油生产设施。10月,东总理奥尔塔赴澳访问。12月,东总统夏纳纳访澳。
【同葡语国家的关系】 东帝汶将自身定位为地处亚洲的葡语国家,同葡语国家共同体及其成员国关系是东外交重点之一。与原宗主国葡萄牙关系密切,2002年5月20日建交。2006年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月,东总理阿尔卡蒂里对葡萄牙进行工作访问。同月,应夏纳纳总统邀请,葡萄牙总统桑帕约访问东帝汶。3月,夏纳纳总统前往葡萄牙出席葡总统席尔瓦的就职典礼。同月,葡劳工部长席尔瓦访东。9月,葡内政部长科斯塔访东。12月,葡萄牙议会代表团访东。
2006年东与其他葡语国家关系也有一定发展。4月,东议会代表团赴安哥拉参加的五届葡语国家议会论坛。7月,葡语国家共同体代表团抵达帝力,评估如何帮助东稳定局势,恢复和平。
【同日本的关系】 日本是东帝汶主要捐助国之一,1999年以来向东提供援助达2.2亿美元。 2006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3月,东总理阿尔卡蒂里访问日本,重申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月,东帝汶首任驻日本大使就职。
【同东盟国家关系】 已与东盟10国建交。2006年双方关系进一步密切。2006年4月,东外长奥尔塔对菲律宾进行工作访问,参加反恐专家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7月,东总理奥尔塔前往马来西亚出席东盟会议,正式提交东加入东盟的申请。8月,东总理奥尔塔赴雅加达参加东盟百名领导人论坛。9月,东与缅甸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2月,东政府与泰国KYTBW公司签署一项利用生物气化发电的合资协议,总额达8000万美元,是外国公司在石油领域之外在东投资的最大项目。
【同欧盟及欧洲国家的关系】 2006年1月,瑞典议会文化事务委员会代表团访东。9月,东总理奥尔塔访问挪威,与挪威总理及外长等会晤。10月,东总理奥尔塔访问梵蒂冈。11月,欧洲议会代表团访东。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2006年8月,东时任总理奥尔塔访问科威特。
East Timor, also known as Timor-Leste (Tetum: Timor Lorosae; officially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is a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It comprises the eastern half of the island of Timor, the nearby islands of Atauro and Jaco, and Oecussi-Ambeno, an exclave on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island, within Indonesian West Timor. The small country of 15,410 km² (5,400 sq mi) is located about 640 km (400 mi) northwest of Darwin, Australia.
East Timor was colonized by Portugal in the 16th century, and was known as Portuguese Timor until Portugal's decolonization of the country. In late 1975, East Timor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but later that year was invaded and occupied by Indonesia and was declared Indonesia's 27th province the following year. In 1999, following the United Nations-sponsored act of self-determination, Indonesia relinquished control of the territory and East Timor became the first new sovereign state of the 21st century on May 20, 2002. East Timor is one of only two predominantly Roman Catholic countries in Asia, the other being the Philippines.
East Timor is a lower-middle-income economy. It continues to suffer the aftereffects of a decades-long independence struggle against Indonesia, which damaged infrastructure and displaced thousands of civilians. It is placed 158th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among the world's states, the second lowest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