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黑竜江 >哈爾濱 > 五常市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Wuchang Shi City
  五常市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總人口97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五常鎮,郵編:150200。代碼:230184。區號:0451。拼音:Wuchang Shi。
  
  行政區劃
  五常市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五常鎮、拉林滿族鎮、山河鎮、小山子鎮、安傢鎮、牛傢滿族鎮、杜傢鎮、背蔭河鎮、衝河鎮、沙河子鎮、嚮陽鎮、興盛鄉、志廣鄉、衛國鄉、常堡鄉、民意鄉、竜鳳山鄉、紅旗滿族鄉、八傢子鄉、民樂朝鮮族鄉、營城子滿族鄉、長山鄉、興隆鄉、二河鄉。境內有:山河屯林業局。
  
  歷史沿革
  五常縣名源於儒教“三綱五常”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清鹹豐年間(18 51—1861年)放荒開墾,陸續建立舉仁、田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遂將此地概稱 “五常堡”,設治時沿襲“五常”之稱。漢晉屬夫餘,隋屬靺鞨,唐屬渤海都督府,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五常縣北部地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為反擊羅剎(沙俄)儲備軍糧,於今五常縣北部的拉林鎮擴建官倉,俗稱“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紮該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設置五常堡協領衙門,隸屬吉林將軍統屬。今五常縣南部地區,1881年1月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轉呈奏準,於五常堡南30裏歡喜嶺設置五常廳,並於山河屯設分防經歷,於藍彩橋設分防巡檢,均歸五常廳管轄。隸屬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拉林分設巡檢,歸雙城廳管轄。1909年4月9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總督、巡撫奏請,將五常廳升改為五常府,同年6月2日(農歷四月十五日)批準,改廳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統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啓用關防。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為五常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192 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22.7萬人,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南專區,後歸鬆江省直轄。1947年1月,以五常縣山河鎮以南地區與舒蘭縣部分地區設置山河縣,隸屬吉北行政區;同年11月,撤銷山河縣,並入舒蘭縣。1948年6月,將原劃歸山河縣的五常縣部分地區劃回五常縣管轄。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為黑竜江省,由黑竜江省直轄。195 6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58年8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19 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新設立的鬆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五常縣位於黑竜江省南部,拉林河上遊。北依阿城市,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市相連。全縣總面積7512平方公裏。全縣共轄11個鎮、17個鄉,其中民族鄉(鎮)6個。縣境北部是滿族聚居的地區,有5個滿族鄉(鎮);中部有朝鮮民族鄉1個。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9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 .2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6.2%。縣政府駐地五常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拉林縣 位於黑竜江省五常縣境北部。解放戰爭初期始設縣的建製,隸屬鬆江省。拉林縣,以拉林河得名。拉林,滿語“歡喜”之意。清初,為抗擊沙俄入侵,儲備軍糧,於拉林設立官倉,故又名“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於拉林城(今拉林鎮)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改設拉林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清朝晚期,1882年(清光緒八年),裁去拉林協領,改設分防巡檢,隸屬雙城廳管轄。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隸屬雙城縣管轄。 1947年1月,將雙城縣屬拉林地區劃出設置拉林縣,縣政府駐拉林鎮,隸屬鬆江省管轄。同年11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準,撤銷拉林縣,並入雙城縣;鬆江省政府因戰爭形勢變化未予公佈,並於11月28日經省政府常委會議决定,保留拉林縣。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劃歸黑竜江省管轄。1956年 3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原名歡喜嶺。五常地名源於五常堡。因正常堡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故取名五常。
  此地遠在上古三代為肅慎地;遼代屬阿延女真部;明代屬阿憐衛的轄境,當時這裏是人煙稀少的荒蕪地區;清同治八年(1869年)幹五常堡置旗官協領,掌管軍政、民政事務。光緒六年(1880年)於歡喜嶺築城,後來移民漸增,於光緒八年(1832年)設置五常廳,宣統元年(1909年)開置五常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製,改為五常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龐道製,縣歸省直轄,五常縣直隸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製,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製,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將五常縣由吉林省劃歸濱江省管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五常縣劃屬吉林省所轄。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正常縣又由吉林省劃歸黑竜江省管轄。
  
  1993年6月1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17號)撤銷五常縣,設立五常市
  
  2000年,五常市轄11個鎮、13個鄉、4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8887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五常鎮 131912 山河鎮 33788 拉林滿族鎮 33756 杜傢鎮 30842 嚮陽鎮 20989 沙河子鎮 31310 小山子鎮 34500 衝河鎮 29765 安傢鎮 29419 背蔭河鎮 25141 牛傢滿族鎮 40925 興盛鄉 25900 雙興鄉 26254 長山鄉 40838 保山鄉 11891 民意鄉 21615 衛國鄉 17108 常堡鄉 17431 二河鄉 18574 光輝鄉 26402 志廣鄉 22629 竜鳳山鄉 18089 民樂朝鮮族鄉 11807 八傢子鄉 30150 雙橋子滿族鄉 18602 紅旗滿族鄉 38215 興隆鄉 36322 營城子滿族鄉 26316 山河屯林業局虛擬鎮 38292
五常市
  五常市位於哈爾濱市南部,亦黑竜江省最南部,距離哈爾濱120公裏左右,距哈爾濱國際空港150公裏,哈爾濱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田超百萬畝的縣級市之一。202國道貫穿全境,是黑竜江省南下圖們江的途經城市。地貌特徵是“屬山區和平原區”,面積7,512平方公裏,人口104萬多人。 五常市行政區劃情況:全市設24個鄉鎮(11個鎮、13個鄉)。其中,五常鎮轄8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拉林鎮轄4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小山子鎮轄10個行政村。杜傢鎮轄12個行政村。嚮陽鎮轄17個行政村。衝河鎮轄11個行政村。背蔭河鎮7個行政村。安傢鎮轄11個行政村。沙河子鎮轄13個行政村。牛傢滿族鎮轄15個行政村。竜鳳山鄉轄18個行政村。志廣鄉轄9個行政村。民意鄉轄8個行政村。衛國鄉轄6個行政村。二河鄉轄7個行政村。常堡鄉轄7個行政村。八傢子鄉轄13個行政村。興隆鄉轄13個行政村。興盛鄉轄8個行政村。長山鄉轄15個行政村。民樂朝鮮族鄉轄6個行政村。營城子滿族鄉轄7個行政村。紅旗滿族鄉轄12個行政村。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牛傢工業園區)。
  五常市於1855年放荒墾地,於歡喜嶺設五個甲社,始稱五常。1869年,派旗官“協領”設衙於五常堡;1882年設五常廳,1909年設“五常府”。1913年設縣。1993年設市。
  自然環境:五常市是一個半山區市,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張廣纔嶺支脈蜿蜒東南,山巒重疊,有老爺嶺、老鷹溝南山等山峰。西北部為鬆嫩平原、地勢平坦,是本市主要農業區。
  主要河流有拉林河、 牤牛河。水源充沛,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豐富的水利資源。
  年平均氣溫3.5℃ 。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為-19.1℃。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2.4℃。年降水量625mm。無霜期124天。日照2,576小時。
  經濟狀況:
  五常市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利於農業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高梁、𠔌子、小麥等,是黑竜江省主要水稻産區之一,主要經濟作物有甜菜、大麻、烤煙等。
  林、牧、副、漁資源豐富。山區有元皮、貂、猞猁和人參、鹿茸、平貝、五味子、蘑菇、木耳、榛子等山産品。
  五常市工業發展很快,現在已擁有製藥、紡織、農機具修造、化肥、橡膠、印刷、釀酒、水泥、塑料、類肥、防火門等企業。鄉鎮工業也迅速興起,柳編製品、山菜、山果加工品暢銷國內外。
  五常市交通發達,除拉濱鐵路縱貫全鏡外,有多公路幹綫從五常境內通過,哈吉一級公路將與2009年10月竣工,公路網已經形成。
  五常原名歡喜嶺,清鹹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既有儒雅的古韻,又體現了城市文化品位。真可謂古為今用,別有一番韻味。
  五常市歷史悠久,目前從五常市竜鳳山鄉學田村猛獁象牙化石考古發現,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35000年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夏至周時為肅慎,西漢時為挾餘,北魏時屬勿吉,隋唐時稱莫頡府,歸渤海國管轄。遼金時代稱裴滿部、甲骨部,歸金上京管轄,元朝稱刺鄰,是元大都通往黑河的最大驛站。明朝在五常建立納林河衛所和摩琳河衛所,清雍正3年在拉林設立協領,乾隆9年設拉林副都統,光緒6年設五常廳,民國2年設五常縣。1947年先後成立山河、拉林兩縣,同年山河縣並入五常縣,1956年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縣設市。有漢、滿、朝鮮、蒙、回等11個民族100萬人,豐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藴,積澱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風,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中國京旗文化與東北邊疆文化的碰撞,産生了拉林京旗文化,在這裏形成了別緻的地方風情。
  五常坐落在長白山張廣纔嶺腳下,這裏山青水碧,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在7512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南部群山環繞,北部一馬平川。分佈為6山1水半草2分半田,大小山峰271座,鳳凰山、大禿頂子山、磨盤山、竜鳳山、石刀山、歷母山、七峰山、嚮陽山、金山、杏花山並稱五常十大名山。竜江第一高峰大禿頂子山,以其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觀,在五常的東南部構成了竜江南部最為美麗的天然大畫廊。那完好的生態環境,給人們帶來了返璞歸真的感覺,你若親臨此地,站在高山之顛環顧那古木蒼鬆,雲霧繚繞,彩雲朵朵,猶飄飄然而欲。鳳凰山以罕見的“空中花園”、“高山濕地”、“峽𠔌飛瀑”、“高山石海”、“高山奇樺”五大景觀蜚聲國內外,贏得了“東北第一奇山”和“黃河以北第一景”的美譽。當年風靡一時的“天外來客”,也為五常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歷母山、石刀山等以其美麗的傳說,吸引了四海之遊客。五常優美的自然風景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遊客。
  五常市不僅山青青,而且水碧碧。這裏水網密集,河流衆多,以拉林河、虻牛河、溪浪河三大水係為主的大小河流297條,縱橫交錯,各具風韻,千徊百轉,奔流不息。湖泊、泡沼星羅棋布,澆灌着360萬畝良田。正在修建的位於拉林河源頭的磨盤山水庫,面積為29平方公裏,蓄水量5.36億立方米,投資50億元。建成後將為哈爾濱市民提供水質清醇,味道甘美無污染、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生活飲用水,將成為哈爾濱市理想的第一大水源。五常地上水源豐富,蓄水量32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也尤為充足,據水利部門勘測,全縣(市)有蓄量7億立方米,拉林水係地下是一個蓄量豐富的地下大水庫。如此蓄量的豐水大縣(市),有“塞北水鄉”之稱真不為過。
  五常山清水秀,更是魚米之鄉。從市場上高聲叫賣“真正五常大米”的吆喝聲中,人們一定會深深地體會到五常大米在全國的知名度。“泰國香米出福水,中國香米出五常”。五常市是典型農業大縣(市),是國傢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全國糧食生産十大先進縣之一,是全國水稻五強縣之一,水稻面積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占哈爾濱市的四分之一,五常市因盛産大米而名聞天下,被譽為張廣纔嶺下的“水稻王國”。五常大米的品質可謂上乘,米粒均勻,色澤光亮,醇厚綿長,芳香四溢。這甘美的口味緣於五常山泉澆灌,盆地沃土和優良的品種及先進的栽培技術。
  水美稻香魚肥。近些年來,養魚業也迅猛發展,人工養殖面積已達8.6萬畝,年産1.3萬噸,更值得一提的是竜鳳山水庫的竜鳳鯽,肉質白嫩,味道鮮美,蜚聲省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沐浴春風的五常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歷史的車輪前進到21世紀,五常市百萬人民奏響了時代強音,用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聰明的智慧,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創造了發展的奇跡。
  2008年五常政府工作報告上的有關數字
  2007年五常市有關數字:
  生産總值預計實現168.6億元
  固定資産投資實現57.4億元
  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3218萬元,首次突破6億元大關,財政支出完成12.5億元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64.3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556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385元
  全年工業總産值實現135億元
  糧食生産首次突破40億斤大關
  全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00多萬元
  全市非公有製企業發展到850傢,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2300戶
  全年共引進項目41個。合同簽約金額9.5億元,實際到位4.99億元,其中超千萬大項目14個,合同簽約金額8.7億元,實際到位2.01億元,千萬元以上項目,已投産8個,在建2個
  外貿進出口突破千萬美元,實現1800萬美元
  全市共有普通中學41所,在校學生46577人;小學362所,在校學生57867人;幼兒園51所,在園10780人;2004年全市高考升入大學本科1252人,升入大學專科716人。 全市共有文化管理機構1個,文化館(站)12個,音像娛樂場所57處。電視轉播臺35座,發射機動率4038千瓦,衛星地面接收站102座,電視覆蓋率達100%,24個鄉鎮全部實現了有綫收視,入網戶達3.8萬戶。
  全市各種衛生機構發展到35個,擁有病床940張,專業技術人員742人。農村衛生所251個,從醫人員1303人,全市個體診所43個,醫生136人。
基本概況
  五常市隸屬於黑竜江省哈爾濱市的縣級市,位於黑竜江省南部。地處北緯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東經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間。北接鬆嫩平原,距省城哈爾濱115公裏;東南靠張廣纔嶺西麓與尚志市相鄰,東北部與哈爾濱市阿城區相鄰,西部、西南部、南部與吉林省的榆樹、舒蘭、蛟河毗鄰,是黑吉兩省經濟結合部。幅員面積7512平方公裏,五常地域呈狹長形,西北傾斜。全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稱。市域內中山面積達481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6.4%,低山面積1653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2%,丘陵面積1118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4.9%,高平原面積2270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30.2%,堆積𠔌平原面積323平方公裏,占總面積4.3%,衝積平原面積1667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2.2%。中山、低山、丘陵面積3252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43.9%,高平原、平原、河𠔌平原面積4260平方公裏,占總面積56.7%,水面183.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2.5%。哈爾濱供水工程磨盤山水庫正興建中。
行政區劃
  五常原名歡喜嶺,清鹹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既有儒雅的古韻,又體現了城市文化品位。真可謂古為今用,別有一番韻味。
  五常市歷史悠久,目前從五常市竜鳳山鄉學田村猛獁象牙化石考古發現,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35000年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夏至周時為肅慎,西漢時為挾餘,北魏時屬勿吉,隋唐時稱莫頡府,歸渤海國管轄。遼金時代稱裴滿部、甲骨部,歸金上京管轄,元朝稱刺鄰,是元大都通往黑河的最大驛站。明朝在五常建立納林河衛所和摩琳河衛所,清雍正3年在拉林設立協領,乾隆9年設拉林副都統,光緒6年設五常廳,民國2年設五常縣。1947年先後成立山河、拉林兩縣,同年山河縣並入五常縣,1956年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縣設市。有漢、滿、朝鮮、蒙、回等11個民族100萬人口,豐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藴,積澱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風,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中國京旗文化與東北邊疆文化的碰撞,産生了拉林京旗文化,在這裏形成了別緻的地方風情。
  五常坐落在長白山張廣纔嶺腳下,這裏山青水碧,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在7512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南部群山環繞,北部一馬平川。分佈為6山1水半草2分半田,大小山峰271座,鳳凰山、大禿頂子山、磨盤山、竜鳳山、石刀山、歷母山、七峰山、嚮陽山、金山、杏花山並稱五常十大名山。竜江第一高峰大禿頂子山,以其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觀,在五常的東南部構成了竜江南部最為美麗的天然大畫廊。那完好的生態環境,給人們帶來了返璞歸真的感覺,你若親臨此地,站在高山之顛環顧那古木蒼鬆,雲霧繚繞,彩雲朵朵,猶飄飄然而欲。鳳凰山以罕見的“空中花園”、“高山濕地”、“峽𠔌飛瀑”、“高山石海”、“高山奇樺”五大景觀蜚聲國內外,贏得了“東北第一奇山”和“黃河以北第一景”的美譽。當年風靡一時的“天外來客”,也為五常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歷母山、石刀山等以其美麗的傳說,吸引了四海之遊客。
  五常市行政區劃情況:全市現轄11個鎮和13個鄉。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牛傢工業園區);五常鎮轄8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拉林鎮轄4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小山子鎮轄10個行政村。杜傢鎮轄12個行政村。嚮陽鎮轄17個行政村。衝河鎮轄11個行政村。背蔭河鎮7個行政村。安傢鎮轄11個行政村。沙河子鎮轄13個行政村。牛傢滿族鎮轄15個行政村。竜鳳山鄉轄18個行政村。志廣鄉轄9個行政村。民意鄉轄8個行政村。衛國鄉轄6個行政村。二河鄉轄7個行政村。常堡鄉轄7個行政村。八傢子鄉轄13個行政村。興隆鄉轄13個行政村。興盛鄉轄8個行政村。長山鄉轄15個行政村。民樂朝鮮族鄉轄6個行政村。營城子滿族鄉轄7個行政村。紅旗滿族鄉轄12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五常縣名源於儒教“三綱五常”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清鹹豐年間(18 51—1861年)放荒開墾,陸續建立舉仁、田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遂將此地概稱 “五常堡”,設治時沿襲“五常”之稱。漢晉屬夫餘,隋屬靺鞨,唐屬渤海都督府,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五常縣北部地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為反擊羅剎(沙俄)儲備軍糧,於今五常縣北部的拉林鎮擴建官倉,俗稱“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紮該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設置五常堡協領衙門,隸屬吉林將軍統屬。今五常縣南部地區,1881年1月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轉呈奏準,於五常堡南30裏歡喜嶺設置五常廳,並於山河屯設分防經歷,於藍彩橋設分防巡檢,均歸五常廳管轄。隸屬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拉林分設巡檢,歸雙城廳管轄。1909年4月9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總督、巡撫奏請,將五常廳升改為五常府,同年6月2日(農歷四月十五日)批準,改廳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統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啓用關防。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為五常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192 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22.7萬人,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南專區,後歸鬆江省直轄。1947年1月,以五常縣山河鎮以南地區與舒蘭縣部分地區設置山河縣,隸屬吉北行政區;同年11月,撤銷山河縣,並入舒蘭縣。1948年6月,將原劃歸山河縣的五常縣部分地區劃回五常縣管轄。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為黑竜江省,由黑竜江省直轄。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58年8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新設立的鬆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五常縣位於黑竜江省南部,拉林河上遊。北依哈爾濱市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市相連。全縣總面積7512平方公裏。全縣共轄11個鎮、17個鄉,其中民族鄉(鎮)6個。縣境北部是滿族聚居的地區,有5個滿族鄉(鎮);中部有朝鮮民族鄉1個。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9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 .2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6.2%。縣政府駐地五常鎮。
自然資源
  五常市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有林地面積29.3萬公頃,主要品種有水麯柳、核桃楸、黃菠蘿、楊、椴、樺、紅鬆等,是全省木材生産基地之一。野生動植物繁多,有東北虎、紫鼠、狐狸、黑熊、野豬、狍子、鹿、獾、貉、狼、田雞等珍稀野生動物;有人參、黨參、平貝、黃芪、元鬍、天麻、刺五加、黃枘柏等300餘種野生藥材;蕨菜、刺嫩芽、黃花菜、薇菜等多種山野菜;木耳、地蘑、黃蘑、榛蘑、猴頭菌生植物;山葡萄、獼猴桃、山丁子、野玫瑰等野生漿果;鬆籽、山核桃、榛子、橡子等大量木本商料、澱粉果實。全市除自然河流、泡沼外,還有人工興建的大小水庫43座,不僅可以保障農田灌溉、發展水電,而且盛産多種魚類與河蚌、河蝦等水産品,年水産量達2800多噸。五常市南部為火山岩地帶,屬有色金屬遠景區;北部位於鬆花江邊緣,為燃煤和石油遠景區;中部為地塹構造,有第三季煤出露;河𠔌平原區約有近億立方米的草炭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沿河流域有大量的工程砂資源,純度高,含土低,深受用戶歡迎。
經濟發展
  五常市經濟發展基礎好,對國傢貢獻較大。按照省委七屆八次全會、第八屆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強市”的總體目標,全市在深化認識市情的基礎上,確立“依托資源優勢、加快改革開放、走上産業化道路、實現富民強市”的經濟發展戰略,使市域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初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多種經營方式並舉、多種購銷渠道並行的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競相發展的經濟新格局。1997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已達到45億元,年均遞增17.3%。全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879元,市財政收入達到1.5億元,經濟實力增強。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實施“科技興工富市”的發展戰略,使工業成為五常市的主導産業,基本形成了食品、機械、建材、化工、木材、輕紡、造紙、能源等結構合理、門類較多的城鄉工業體係,特別是精潔米加工、機械加工、木製品加工、釀酒、建材、化工、飼料加工等特色行業發展迅速,並推動了全市工業生産發展。到年底,五常市工業企業發展到3855個,主要工業企業51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固定資産6.8億元,工業産品近千個品種,其中精潔米、古泉酒、甜菊糖、大豆蛋白、防火門、護肝片、木製品等蜚聲國內外。全市實現工業總産值26.3億元,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産值實現13.9億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稅達6638萬元,實現利潤1201萬元,年均遞增14.7%、20.1%、13.2%和9.4%。
  農村經濟産業化格局初步形成。黨的十四大以來,由於不斷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特別是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使全市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並初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嚮市場農業轉變。199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32.2億元,年均遞增12.4%;鄉鎮企業已達1.5萬傢,增加5250傢;總産值、利潤和稅金分別達到48.2億元、1.7億元和0.5億元,年均遞增分別達到53.5%、41.6%和20.1%;糧食總産達137.8萬噸,年均遞增11.5%。農村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形成了優質米、豬禽、肉牛、漿果、食用菌、山産品、溫室棚菜、中草藥等主導産業和貿工農一體化産業鏈。目前,農業生産結構合理,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增加,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城鄉市場繁榮活躍。隨着工農業生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五常市的內外貿易發展較快,特別是近幾年城鄉市場繁榮活躍,購銷兩旺。市場載體建設迅速,商飲服務網點大幅度增加。1997年全市各類集貿、批發市場38個,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商品批發、零售市場體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3億元,城鄉集市貿易額4.1億元,年均遞增分別達14.5%、25.2%。
  非國有經濟發展迅速。1997年全市非國有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已達84%,個體私營經濟呈現勃勃生機,為全市經濟健康發展註入了活力。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近幾年來,全市人民生活水平開始嚮小康邁進。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3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0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6.3億元,增長2.6倍,人均儲蓄達1756元。
  2007年五常市有關數字:生産總值預計實現168.6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實現57.4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3218萬元,首次突破6億元大關,財政支出完成12.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64.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5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385元;全年工業總産值實現135億元;糧食生産首次突破40億斤大關;全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00多萬元;全市非公有製企業發展到850傢,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2300戶;全年共引進項目41個。合同簽約金額9.5億元,實際到位4.99億元,其中超千萬大項目14個,合同簽約金額8.7億元,實際到位2.01億元,千萬元以上項目,已投産8個,在建2個;外貿進出口突破千萬美元,實現1800萬美元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五年來,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項。對市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到1997年,全市已有普通中學41所,在校生5萬人,教職工3066人;小學校423所,在校生9.9萬人,教職工5732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生14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專業藝術表演團1個;電視轉播和差轉臺30座,地面衛星接收站91個,無綫電視可同時播放3套節目,有綫電視入戶2.1萬戶。全市擁有衛生機構99個,醫院床位114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32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4.8‰。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幾年來對街道完成了柏油、水泥路面改造,巷道也整修一新,城市自來水供水網逐步完善,衛生設施逐步健全。哈五路拉五段改造工程勝利完工,拉平段改造正在緊張進行,市政設施的日臻完善,使五常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觀,顯示了城市的嶄新風貌。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境內留有清代碑坊、金代墓葬、古城遺址等許多名勝古跡和古生物化石,受到國內外考古界人士的關註。特別是位於群山環抱中的竜鳳山水庫,不僅是全國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而且是省內聞名的旅遊景區,每當春夏之季,峰巒疊翠,碧波蕩漾,吸引許多省內外遊人來此觀光旅遊。聯合國大氣觀測組織還在庫內設置了觀測站,把此地區確認為無污染的自然保護景區。市內還有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的月牙湖,飛流直下的吊水湖等都是使人流連忘返的旅遊佳境。
英文解釋
  1. n.:  Wuchang City
近義詞
五行, 五常
相關詞
行政區劃鄉鎮地理黑竜江村莊朝鮮族高中中學
黑竜江省行政村地名意見中小學學籍管理
包含詞
五常市服裝廠五常市童鞋廠
五常市中醫院五常市時代中學
五常市天源米業五常市職教中心
五常市針織工廠五常市中醫醫院
五常市人民醫院五常市拉林飯店
五常市立新飯店五常市漢城飯店
五常市竜濱劇團五常市東風飯店
五常市紡織針織廠五常市委員會黨校
五常市幹部療養院五常市五常鎮醫院
五常市婦幼保健院五常市山河童鞋廠
五常市拉林童裝廠五常市新一齋飯店
五常市中雅大酒店五常市朝鮮族高級中學
五常市竜鳳山鄉婦産科診所五常市東興村衛生室
五常市小山子鎮衛生院五常市竜鳳山鄉張春華牙所
五常市志廣鄉衛生院五常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五常市五常針織二廠五常市拉林興盛飯店
五常市和平朝鮮飯店五常市五常朝鮮飯店
五常市山河飯店旅館五常市回民飯店中餐部
五常市山河人民醫院五常市第二人民醫院
五常市五常鎮編織工藝廠五常市山河鎮童裝廠
五常市站前旅社城西飯店五常市細業場竜鳳閣賓館
五常市拉林棉麻加工廠五常市山河飯店中餐部
五常市山河飯店快餐部五常市五常樂園飯店
五常市拉林鬆濱飯店五常市拉林春香飯店
五常市山河四新飯店冷面部五常市糧庫綜合廠站前飯店
五常市拉林春升飯店五常市教育局關於中小學學籍管理制度的調整意見
五常市五常鎮人民醫院第十七門診黑竜江省五常市康居道橋工程有限公司
五常市飲食服務公司朝陽飯店五常市山河四新飯店朝鮮麯味部
五常市飲食服務公司回民飯店五常市生産資料服務公司治財路賓館
五常市糧油貿易公司良茂大酒店
分類詳情
張開長山鄉張開五常鎮張開八傢子鄉張開嚮陽鎮張開安傢鎮
張開山河鎮張開民意鄉張開興隆鄉張開牛傢滿族鎮張開紅旗滿族鄉
張開拉林滿族鎮張開小山子鎮張開杜傢鎮張開背蔭河鎮張開衝河鎮
張開沙河子鎮張開興盛鄉張開志廣鄉張開衛國鄉張開常堡鄉
張開竜鳳山鄉張開民樂朝鮮族鄉張開營城子滿族鄉張開二河鄉張開山河屯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