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行政區劃 Shuangcheng Shi City |
雙城市位於黑竜江省南部,東經125°41′-126°42′,北緯45°08′-45°43′。東、東南與阿城、五常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的榆樹、扶餘為鄰;西北、北隔鬆花江與肇源、肇東相望;東北緊靠哈爾濱市區。東西長85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3112.3平方千米。總人口81 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雙城鎮,郵編:150100。代碼:230182。區號:0451。拼音:Shuangcheng Shi。
行政區劃
雙城市轄9個鎮、6個鄉、9個民族鄉:雙城鎮、蘭棱鎮、周傢鎮、五傢鎮、韓甸鎮、單城鎮、東官鎮、農豐滿族錫伯族鎮、杏山鎮、雙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朝陽鄉、金城鄉、青嶺滿族鄉、聯興滿族鄉、幸福滿族鄉、新興滿族鄉、公正滿族鄉、永勝鄉、臨江鄉、水泉鄉、樂群滿族鄉、團结滿族鄉、萬隆鄉、希勤滿族鄉、同心滿族鄉。共有246個行政村。
雙城鎮:6個街道、17個行政村;蘭棱鎮:1個街道、13個行政村;周傢鎮1個街道、9個行政村;五傢鎮:1個街道、10個行政村;韓甸鎮:1個街道、13 個行政村;單城鎮:10個行政村;東官鎮:8個行政村;農豐滿族錫伯族鎮:9個行政村;杏山鎮:9個行政村;朝陽鄉:20個行政村;金城鄉:10個行政村;青嶺滿族鄉:9個行政村;聯興滿族鄉:8個行政村;幸福滿族鄉:9個行政村;新興滿族鄉:7個行政村。公正滿族鄉:9個行政村;永勝鄉:9個行政村;臨江鄉:7個行政村;水泉鄉:7個行政村;樂群滿族鄉:9個行政村;團结鄉:14個行政村;萬隆鄉:16個行政村;希勤滿族鄉:8個行政村;同心滿族鄉:7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雙城市原名雙城堡。清嘉慶朝晚期(1814—1820年),屯田立屯,設置協領衙門,以其東南金代兩古城(俗稱“雙城子”,即“達河寨”、“布達寨”,今五常縣境內)遺址,命名“雙城堡”,光緒初年,添設民官,稱雙城廳。
雙城一帶,漢晉屬夫餘,南北朝屬勿吉,隋唐屬靺鞨,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為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納鄰河衛,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管轄拉林、阿勒楚喀地方。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設置協領1員,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設置雙城堡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1851年(清鹹豐元年),裁撤雙城堡協領,改設副都統衙總管。1881年(清光緒七年),裁撤總管,復設協領。1882年3月17日(清光緒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裁去協領,設置雙城廳,駐雙城堡,隸屬吉林分巡道,並於拉林設分防巡檢,裁去拉林協領。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隸屬濱江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將雙城廳升為雙城府,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翌年3月30日(清宣統二年二月初十日),首任雙城府知府啓用關防。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4月1日,將雙城府改為雙城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管轄。192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時為一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8年末,將第九區(帽兒山)劃歸珠河縣。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哈南專區。1946年1月,於拉林鎮設置雙東辦事處。1947年1月,將拉林地區劃出設置拉林縣。同年8月,由鬆江省直轄。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竜江省直轄。1958年8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8月,劃歸新設之鬆花江專區管轄。1988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隸屬鬆花江地區。
1992年,雙城市位於黑竜江省西南部,鬆嫩平原東南部。北與肇東市、哈爾濱市為鄰,東與阿城市、五常縣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隔河相望,西北與肇源縣以鬆花江分界。全市總面積3112.3平方公裏。雙城市共轄9個鎮、18個鄉,其中滿族鄉9個、滿族錫伯族鎮1個。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7 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7萬人;滿、回、錫伯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7%。市政府駐地雙城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舊稱雙城堡。雙城之稱是源於縣境東南有兩座金代古城而得名。
此地遠在唐時為息慎地;夏至周為肅慎地(又稱稷慎)。兩漢時期為扶餘奴隸製王國的屬地;晉時同之;北魏屬勿吉地;隋至唐初屬伯咄靺鞨,後為渤海扶餘府的屬地;遼屬東京寧江州;金時為上京肇州的屬境;元時屬開元路;明為拉林河衛地,後為烏拉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於拉林城設副都統。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於雙城地方設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鹹豐初年撤銷協領,設副都統衙門’總管,光緒七年(1881年)仍改為協領統治,八年(1882 年)再次廢協領,設置雙城廳理事通判,管理地方旗民事務。宣統元年(1909年)升廳為府;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改為雙城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省直轄,本縣直隸吉作省,為一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製。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本縣由吉林省劃歸新設的濱江省管轄。康德五年五月縣區域變更,將本縣的第九區劃歸韋河縣。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本縣又劃歸吉林省管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雙城又劃歸黑竜江省所轄。
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鹹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一等縣。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1945年11月 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政府,隸屬鬆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竜江省與鬆江省合併,雙城為黑竜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鬆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59年5月歸哈爾濱市屬。1965年8月又重屬鬆花江行署管轄。(出處)
1988年9月14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30號)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以原雙城縣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市的行政區域;屬鬆花江地區。1996年11月5日,鬆花江地區和哈爾濱市合併,雙城市由哈爾濱市代管。
2000年,雙城市轄9個鎮、1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491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雙城鎮 173226 蘭棱鎮 35888 周傢鎮 32236 五傢鎮 35182 韓甸鎮 28406 單城鎮 23414 東官鎮 21286 農豐滿族錫伯族鎮 21774 杏山鎮 26828 朝陽鄉 22576 金城鄉 23913 前進鄉 23302 青嶺滿族鄉 17806 聯興滿族鄉 18301 幸福滿族鄉 18194 新興滿族鄉 20834 公正滿族鄉 21235 永勝鄉 17030 臨江鄉 15967 水泉鄉 21224 樂群滿族鄉 19938 躍進滿族鄉 14032 團结鄉 16737 萬隆鄉 23198 對面城鄉 19985 希勤滿族鄉 19287 同心滿族鄉 17383 |
|
雙城市隸屬於黑竜江省哈爾濱市的縣級市,位於黑竜江省省會哈爾濱市西南30公裏處的鬆嫩平原上,是黑竜江省的南大門。拉林河、鬆花江象兩條玉帶環繞着千裏沃野,全市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裏,轄9鎮15鄉1個社區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萬人。
雙城,又稱雙城堡,是東北歷史名城,滿族發祥地之一,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說。“白山黑水帝業興,金源右翼古雙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顔阿骨打曾在淶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談兵,境內至今尚存金代達禾、布達兩座古城遺址。
雙城,交通發達,京哈、拉濱兩條鐵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條公路穿境而過,距哈爾濱國際機場僅30公裏,鬆花江主航道通過該市永勝、臨江兩個鄉,並且在臨江鄉的三傢村設有船站,水、陸、空交通便捷,區位優越。
雙城,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産大縣。2007年糧豆薯總産達到35.2億斤,連續13年位居全省前列,連續5年列全國百個産糧大縣前10名。以奶牛、生豬、蛋雞為主的畜牧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奶牛存欄達到270599頭,傢禽飼養量1030萬衹,肉牛飼養量205998頭,生豬飼養量361134頭,年奶産量居全國第一位。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榮獲省農村經濟工作綜合先進縣,農業産業化工作先進縣,畜牧業生産先進縣。
雙城,是全國食品工業百強縣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瑞士雀巢公司於1990年在該市投資建廠,經過三次增資擴建,總投資由原來的7900萬元增加到7.26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1500噸。産品形成兩大係列29個品種、72種包裝形式。現正在進行四期擴建,建成後日處理鮮奶可達到2000噸。新勝蛋禽批發市場是國傢農業部批準的定點市場,日交易鮮蛋800噸,規模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二位,鮮蛋遠銷廣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國內大城市和港澳地區,並打入了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杭州娃哈哈、臺灣旺旺、南京雨潤、北京匯源果汁、江蘇菊花味精、山東富榮集團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的食品工業企業先後在該市投資建廠,形成了糧食、乳品、禽蛋、肉製品四大産業鏈條,大農業——大畜牧業——大加工業——大市場的産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被國傢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
雙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自1998年以來,共籌措城市建設資金21.5億元,鋪築白色路面190條,113.5萬平方米,新增樓房面積110 萬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綫36公裏,供水管綫40公裏。完成了老城區街巷路白色路面鋪築,地下排水網建設,新城區四橫八縱路網建設和職教、醫療、客運、農貿、商貿、黨政辦公、廣場文化七大中心建設,使城市品位和功能有了較大提高。城區面積由6.25平方公裏擴大到16.9平方公裏,一座現代化中等規模哈爾濱衛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2007年,雙城市生産總值實現171.4億元,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4.8%。人均GDP達到17900元(約2150美元),年均增長15.5%。“十五”末期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長了18.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明顯提高。三次産業比重達到31.7:32.6:35.7,第二産業産值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1個百分點,首次超過第一産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雙城連續五年名列全國糧食生産百強縣前十名,連續三年被國傢評為食品工業強縣之星和縣域食品經濟發展示範縣,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縣市之一。 |
|
雙城市百姓生活網:http://www.sc150100.cn
雙城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hrbsc.gov.cn |
|
金城鄉 | 雙城鎮 | 蘭棱鎮 | 東官鎮 | 周傢鎮 | 新興鄉 | 五傢鎮 | 單城鎮 | 朝陽鄉 |
幸福鄉 | 青嶺鄉 | 聯興鄉 | 同心鄉 | 希勤鄉 | 韓甸鎮 | 萬隆鄉 | 團结鄉 | 公正鄉 |
農豐鎮 | 永勝鄉 | 臨江鄉 | 杏山鎮 | 水泉鄉 | 樂群鄉| |
|
雙城市是黑竜江省設置較早的市(縣)份。早在距今三至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雙城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雙城這裏分佈着肅慎等先民。公元前2000多年,肅慎嚮帝舜貢獻矢、石。兩漢稱扶餘。南、北朝初期稱勿吉,後期屬勿吉伯咄部。隋代屬伯咄,唐代聖歷元年(公元698年)後伯咄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遼初屬東京道濱江州烏薩紮部。公元十世紀渤海國滅亡,其地為生女真完顔部。金代屬上京會寧府肇州地,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明初為奴爾幹都司所轄之納鄰河衛(拉林河衛)。後屬女真四部之一的扈倫部屬下的烏拉部。清初屬寧古塔昴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雍正三年(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鹹豐元年(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一等縣。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1945年11月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政府,隸屬鬆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竜江省與鬆江省合併,雙城為黑竜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鬆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撤設市(縣級),1996年11月歸哈爾濱市管轄。 |
|
雙城市位於黑竜江省西南部,處在省會哈爾濱市區西南30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125°41′126°42′,北緯45°08′45°43′。東、東南與阿城、五常接壤;南、西以拉林河為界,與吉林省的榆樹、扶餘為鄰;西北、北隔鬆花江與肇源、肇東相望;東北緊靠哈爾濱市區。
雙城市位於鬆嫩平原中部。東西長85公裏,南北寬65公裏,全境總面積3112.3平方公裏,核4668432.7畝,其中土地面積4343035.7畝,占全境面積的93%;水域面積325397畝,占總面積的7%。 |
|
工業概況:
近年來,雙城市把招商引資作為振興工業經濟的主體措施,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瞄準世界五百強和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重點引進對該市經濟牽動力強、具有廣阔發展前景的大項目,推進了招商引資的戰略升級。三年間投入資金1.17億元用於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共引進1000萬元的大項目169個,實際到位資金9.39億元。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旺旺、匯源、菊花、雨潤為代表的食品産業;以哈博、鑫嶽為代表的紡織産業;以三環、華威、中強為代表的機電電子産業;以臨江油田、承旭化工為代表的石化産業:以隆泰利、沛奇隆為代表的藥品保健品産業;以鼎鑫、多多、建恆物流為代表的包裝運輸服務産業;以吉田、榮耀、六合為代表的飼料産業,以花園、小梅子、三得利為代表的酒類産業等工業産業群體。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電、飼料為重點的現代工業發展格局。
全市現有非公有製各類企業17548戶,其中集體企業866戶,聯營企業13戶,公司110戶,股份合作企業2戶,私營企業309戶,個體工商戶16248戶,從業人員38150人。2007年,全市工業總産值實現181.3元,同比增長21.4%。
農業概況:
雙城市屬黑竜江省第一積溫帶。近年來,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實施農業産業化經營為重點,突出發展重點産業和優勢項目,推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雙城市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已穩定在30億斤左右,糧豆薯總産連續多年居全省之首,2007年,全市糧食産量達到35.2億斤,總産、單産均創歷史新高。畜産品總量達73萬噸,其中鮮奶産量60萬噸,成為全國鮮奶産量第一大縣。農業産業化經營取得重要進展。以雀巢、娃哈哈、旺旺、匯源、菊花味精、南京雨潤等國內外知名的農副産品加工企業為竜頭,牽動全市糧食、乳製品、禽蛋、肉製品等四個産業鏈條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已有75%農戶進入産業化經營體係,農民收入的65%以上來自産業化經營。畜牧業保持持續旺盛發展勢頭。2007年底,全市奶牛存欄達到270599頭,傢禽飼養量1030萬衹,肉牛飼養量205998頭,生豬飼養量361134頭,全市已建成畜牧業專業村61個,建設牧業小區33個,畜牧業規模經營比重達到30%。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長。2007年,全市農業總産值實現72億元,增加值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50元,比上年增長8%、10.8%、18%。
財源建設:
雙城市堅持從市情出發,圍繞打造經濟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目標,依托農業基礎優勢,深入實施産業化、工業化、城市化戰略,把縣域經濟發展定位於“根植於種植業,拓寬於畜牧業,深化於加工業,升華於建設緑色食品城和中等規模哈爾濱衛星城”,通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工農結合,實現了縣域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發展。目前,雙城市已經形成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農業經濟為基礎,民營經濟及第三産業為補充的較為合理的財源建設結構,實現財源建設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2007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29557萬元,國內生産總值實現147億元,財政收入實現73380萬元。
金融、保險業:
金融業穩定健康運行,2005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29527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企業存款額46285萬元,增長21.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83242萬元,增長13.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7998萬元,其中,短期貸款176255萬元,中長期貸款34145萬元,增長8.5%;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10149萬元,增長5.8%。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底全市有各類保險機構7傢,全年保費收入5377萬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684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4051萬元,增長68.5%。支付各類賠款8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財産險賠付金額449萬元;人壽險賠付金額280萬元,增長33.3%。 |
|
教育事業全面穩步發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普通教育學校436所。其中,完全中學7所,高中5所,初中36所,小學313所,幼兒學校75所,職業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中學在校生4795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803人,初中在校生37150人,職業中學在校生940人,特殊學校在校生78人,小學在校生52089人,幼兒在校生8246人。全市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7069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682人,小學專任教師2975人,幼兒園專任教師174人。全市幼兒入園率73%;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99.8%;初中入學率99.5;鞏固率98.2%;高中入學率43%。高考升學率78.6%。
科技市場活躍,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全市各企事業專業技術人員9980人,初級職稱人員5714人,中級職稱人員3677人,高級職稱人員313人。全市各類研究所11個,自然科學學會30個,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30個。科技計劃項目28項。其中,科技攻關項目14項,星火項目5項,科技成果推廣項目5項。全年全市共舉辦科技培訓班248期,送科技下鄉46次,電視講座30次。專利30件。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05年底全市共有專業文藝演出團體7個,劇場影劇院3個,電影放映單位28個,文化館(站)28個,圖書館1個,藏書8.0萬册,展覽館1個,電視臺廣播電臺,有綫電視臺各1座,衛星接收站5座,微波站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綫電視用戶14000戶,鄉鎮廣播放大站24個,村級廣播室246個。
體育事業蓬勃嚮上。全市各類體育場館5個,體育設施12個,專項訓練人員工13個,舉辦各類競賽15次,參加人數3947人,全市有18個全民健身活動場所,配置各類健身器材342件。經常性鍛煉人數達30.8萬人,占全市人口的38.1%。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門診部,所(含個體門診部)374個,衛生防疫站1所,結核防治所1所,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控製中心1所,衛校1所。共有衛生床位1762張,專業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437人,衛生防疫人員43人。嬰兒死亡率9‰,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5‰,産婦住院分娩比例99%。
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2005年底,全市總人口808829人。其中,男性人口410449人,女性人口398380人,農業人口627259人,城鎮人口18157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6.2%。
社會保障體係更加完善。2005年底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9980個,共發放養老金4900萬元,發放率達到100%,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徵繳率達到100%。全市地稅部門共徵繳養老保險基金1978萬元,增長8.1%。全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1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1.2萬名城鎮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5200名農民納入農村低保。全年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9694人,參保率為65%。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快速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32233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全年完成客貨運輸總量11074萬噸公裏,比上年增長28%。其中,鐵路客貨運周轉量392萬噸公裏,增長25.2%;公路客貨運周轉量10682萬噸公裏,增長24.4%。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032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通訊業迅猛發展。2005年底全市電話裝機總戶數128791戶,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市話用戶53869戶,農話用戶74922戶,移動電話用戶145872戶,分別比上年增長9.3%,38.8%和24.8%。全市電話普及率為56.7%,移動電話普及率25部/百人。 |
|
1、土地資源
耕地總面積3374946畝,其中灌溉水田面積86140.2 畝,旱田3273878.4畝,菜田14927.4畝。牧草地264492.7畝,其中天然草地260429.9畝,人工草地4062.8畝。未利用土地總面積690007畝,其中荒草地47249.7畝,????鹼地1128畝,沼澤地7004.8畝,沙地1770.8畝,其它未利用土地11148.7畝。
2、礦産資源
雙城市屬資源貧乏區,已探明和開採的礦産資源有五種:石油分佈在臨江、水泉、杏山、萬竜等鄉鎮,在白堊地層1200一1500米之間,儲有工業價值的原油。天然氣分佈在永勝鄉至哈爾濱市太平區之間。據石油勘測部門探明儲油面積1500平方公裏,儲量達3700萬噸,按每年開採50萬噸計算,可開採70年,前景十分可觀。目前已打井194眼,年開採量達10萬噸。石英砂(建設用砂)主要分佈在拉林河流域,年開採量在500萬立方米左右,是雙城市建築市場的主要建築材料。磚瓦用粘土分佈較廣,已探明儲量為785.4萬立方米,保有儲量為565.2萬立方米,是紅磚生産的主要原料。礦泉水是省內不可多得的礦産資源,分佈在公正鄉、五傢鎮、農豐鎮,儲量豐富。
3、水利資源
雙城市三面靠水,鬆花江位於北部,流經四個鄉鎮,流程全長 65公裏,拉林河圍繞南、西邊境,流經七個鄉鎮,沿該市流程全長135公裏。雙城市水資源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資源一部分為境內地面徑流量,另一部分為過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市可開採的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83億立方米,年開採量為0.3億立方米,占可開採量的16.4%。
4、旅遊資源
雙城市旅遊資源豐富,雙城鎮內有一條旅遊熱綫:雙城堡火車站一第四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一觀音寺一承旭門樓一承恩門樓一魁星樓一七寶佛塔道源禪寺。農村有農豐鎮花果山度假村、蘭棱鎮休閑旅遊度假區。待開發旅遊景點有雙城鎮的魁星樓公園、金城鄉的金兀術禦妹金兀魯禦花園及農豐鎮的竜母廟。雙城市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商服等網點檔次高,條件好,為各方遊人提供了方便舒適的條件,可供休閑、娛樂、購物和住宿。 |
|
鬆花江雙城段全長65公裏,有防洪標準20年一遇的防洪堤45公裏。拉林河雙城段全長135公裏,有防洪標準30年一遇的防洪堤65.54公裏。有主幹渠全長199公裏,主要支渠54條,全長332公裏的友誼灌區和一座中型的石人溝水庫,仁利、大有兩座小型水庫。全市現有機電井總數為8651眼,小井7847眼。城市供水廠兩座,日生産能力6500噸,排水管綫達65公裏,排水泵站8座。
1998年以來,以建設哈爾濱中等規模衛星城為目標,加快了“一區一園”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由4.4平方公裏擴大到18平方公裏,開發區共鋪築白色路面4條5.4公裏,鋪設排水管綫5.3公裏,通訊光纜4.6公裏,安裝輸電綫路8.7公裏,完成了區內道路、排水、路燈、緑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五通一平”。新興工業項目園新鋪築白色水泥路面8000延長米,排水管綫4公裏。通過市場化運作,完成了站前廣場、護城河、承旭農貿市場、金街地下、新城區供熱管網等工程改造;完成了民俗文化步行街和醫療救助、疾病控製、竜升購物、幼兒教育等幾大中心重點工程建設。全市共鋪築通鄉公路310公裏,白色路面里程居全省縣(市)之首。村鎮建設磚瓦化住宅100多萬平方米;村鎮新築裝高級路面26.9萬平方米,長度25公裏;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52.1%;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5.6%以上。 |
|
雙城堡火車站主要的人文景觀有承旭門、魁星樓、觀音寺、雙城堡火車站、承旭公園、希望廣場、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綫指揮部設在雙城,“四野”的將領們在這裏指揮了著名的新開嶺、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戰役。大型歷史巨片《大决戰》、電視連續劇《羅榮桓元帥》曾在這裏拍攝。
承旭門是雙城比較古老的一座門樓,清同治七年, 也就是公元1868年 , 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 重修雙城堡城墻。增建起四座門樓,東有承旭門、西有承恩門、南有永和門 ,北有永治門 。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 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這座承旭門樓高11.5米,東西長8米,南北寬8.75米, 總建築面積70平方米。 基座平面呈長方型, 由青磚砌築, 中有一東西走嚮的拱形門洞, 為橫木過梁式, 嚮城外的一面起圓形券拱,上面約為一尺處為雙福總管親筆題寫的匾額。 楷書陰刻“承旭門”三個大字。意為面臨東方初開旭日之意。 匾上是女墻,在青磚基座上是一座木結構單檐歇山式樓閣, 面闊三間, 進深一間, 中間闢有小閣, 四周裝木雕花格扇,棟梁門飾有彩繪, 樓頂覆蓋緑色琉璃瓦。正脊兩端鴟吻高駐,垂脊和戧脊上蹲琉璃瑞獸,整座建築堪稱工藝精湛,雄關虎踞。但由於年久失修,承旭門樓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 雙城縣政府撥款進行修葺, 恢復了本來面目,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 門樓下,左右各築起連接式鋼筋水泥結構護城河橋一座, 雙城市內的下水都要通過這裏排出,從門樓的背面看有一通承旭門碑志,詳細記載着修建門樓的經過。大門洞的南北墻有兩個小洞, 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平時也有人)到這裏燒香, 為的是保佑自己出門辦事順利, 或家庭和睦平安。往門樓上看, 仍是畫棟雕梁, 飛檐鬥拱,琉璃瓦閣, 面貌一新,翹首下懸挂着鑄鐵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咚悅耳,遊人絡繹不絶。每天早、晚都有很多老人、兒童在這裏散步鍛煉。承旭門為古堡雙城增色不少, 雙城市的市徽即以此為標志。 |
|
雙城市有滿族、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滿族人口最多。雙城自開墾以來,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有托雲布、豐紳將軍為清朝主要將領。科舉時代有進士、舉人共29人,秀纔191人。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有義士文子珍,率雙城堡人民開展了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火燒西大街天主教堂,並在火車站阻擊沙俄運兵列車。近代以來出現過莫德惠、蔡運升、翟文選、於琛徵等著名人物。解放戰爭中,“四野”前綫指揮部就設在這裏,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程子華等將領在此指揮遼瀋和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以來雙城更是人才輩出,如著名作麯傢付庚辰、作傢劉子成等。
————————————————————————————————————— |
|
- n.: Shuangcheng City
|
|
雙城, 雙城村 |
|
|
|
雙城市志 | 哈爾濱雙城市 | 雙城市中醫院 | 雙城市服裝廠 | 雙城市皮革廠 | 雙城市職教中心 | 雙城市兆麟中學 | 雙城市忠植中學 | 雙城市羊毛衫廠 | 雙城市保險醫院 | 雙城市人民醫院 | 雙城市廣濟醫院 | 雙城市同仁醫院 | 雙城市金都大酒店 | 雙城市禦花園賓館 | 雙城市骨傷科醫院 | 雙城市婦幼保健站 | 雙城市衛生防疫站 | 雙城市中醫院分院 | 雙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 | 雙城市街道社區管委會 | 雙城市朝陽鄉亞麻廠 | 雙城市單城鎮亞麻原料廠 | 雙城市亞麻紡織福利織布廠 | 黑竜江省雙城市亞麻紡織廠 | 雙城市五傢鎮企業飯店 | 雙城市服務公司市場飯店 | 雙城市夜巴黎大酒店 | 雙城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 黑竜江省雙城市針織廠 | 雙城市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 | 雙城市電視大學工作站 | 雙城市結核病防治所 | 雙城市工業職工醫院 | 雙城市對外貿易工藝品公司 | 雙城市光大針織品經營公司 | 黑竜江省雙城市童裝廠 | 雙城市郵電招待所花園大酒店 | |
|
|
五傢鎮 | 金城鄉 | 水泉鄉 | 朝陽鄉 | 團结鄉 | 新興鄉 | 幸福鄉 | 萬隆鄉 | 前進鄉 | 周傢鎮 | 雙城鎮 | 單城鎮 | 杏山鎮 | 臨江鄉 | 聯興鄉 | 同心鄉 | 雙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 | 團结滿族鄉 | 蘭棱鎮 | 韓甸鎮 | 東官鎮 | 農豐滿族錫伯族鎮 | 青嶺滿族鄉 | 聯興滿族鄉 | 幸福滿族鄉 | 新興滿族鄉 | 公正滿族鄉 | 永勝鄉 | 樂群滿族鄉 | 希勤滿族鄉 | 同心滿族鄉 | 公正鄉 | 農豐鎮 | 青嶺鄉 | 樂群鄉 | 希勤鄉 | 雙城市街道社區管委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