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佛寺的大門 |
|
∶指佛教 |
|
墓門。《宋書·袁顗傳》:“奈何毀擲先基,自蹈兇戾。山門蕭瑟,鬆庭誰掃?” |
|
佛寺的外門。 唐 李華 《雲母泉》詩:“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水滸傳》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轉到山門外,衹聽寺內撞鐘擊鼓,衆僧出來迎接。” 洪深 《青竜潭》第一幕:“ 智圓 :‘村裏人跑來敲山門,我們反而不明白是為了什麽事情呢?’” |
|
指道觀的外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轎子一直來到 神樂觀 ,將轎子落在門口,自己步進山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 玄妙觀 ﹞山門外面,有兩傢茶館。” |
|
代指寺院。 五代 齊己 《送林上人歸永嘉舊居》詩:“東 越 常懸思,山門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捲一:“僕人順手直東指,道‘兀底一座山門!’”《西湖佳話·六橋纔跡》:“山僧有一句轉語,學士若答得來便罷,若答不來,便請解下身上繫的玉帶,留鎮山門。” |
|
①寺院的外門:香客已到山門之外。也代指寺院:僕人高興地順手指道,前面有一座山門。
②墓門:山門蕭瑟,鬆庭誰掃。 |
|
山門投訴電話 池州市旅遊投訴電話: 0566-208837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離甘露寺,經竜池庵,略行片刻,可見大型牌坊式山門,由山門可進入群山環抱的九華街,來到九華山腹地。山門上有“九華聖境”四字。這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賜予九華山的御書。 到了山門,可拍照留念,並購門票進山,安排住宿。 |
|
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 。因為以前寺院多築於山林之間,故以山門為寺院的別名。這是因為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這三座門常蓋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叫“山門殿”或“三門殿”。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屬護法神“天竜八部”)像。金剛力土是手執金剛杵守護佛法的護法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偉,作忿怒相,頭戴寶冠,上半身裸體,手執金剛杵,兩腳張開。所不同者,衹是左像怒顔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右像忿顔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而已。
由山門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間供大肚彌勒菩薩(或天冠彌勒),面朝南。彌勒菩薩的背後,供韋馱菩薩(護法神),面嚮北。兩尊菩薩背靠背,中間隔板壁。我國漢地一般寺廟供奉的彌勒像為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因傳說為彌勒化身,故後人塑像供奉之。據《高僧傳》記載,布袋和尚為五代梁時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謂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詳。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見物則乞,故人稱布袋和尚。《景德傳燈錄》捲二十七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貯於囊中,時人稱為長汀子布袋師。師能示人吉兇,頗能預知時雨。梁貞明二年(916)三月,師將示寂,於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
|
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簡稱山門。
洞口縣山門鎮位於洞口縣西部,轄34個村,3個居委會,456個村民小組,14933戶,全鎮總人口50628人,其中農業人口42942人,勞動力資源26642人,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572畝,其中水田27764.4畝。
山門鎮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名躁子湘西南,秀雲山南嶽殿和“蔡鍔公館”每年都將吸引20—30萬遊客一慕方而來,每年都將為山門創收100餘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山門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山門鎮歷屆黨委、政府在黨中央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民營為主,工業強鎮”戰略,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城鎮擴展,農業結構調整,旅遊開發四條主綫開展工作,由於組織嚴密,措施得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山門】(佛學內容)
又作‘三門’。寺院正面的樓門,為禪剎七堂伽藍之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因此稱山號、設山門。關於‘山門’一詞,《法苑珠林》捲三十九有有關荊州河東寺的記事︰‘寺開三門兩重七間’。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載︰‘西國僧佛陀波利空手來到山門。文殊現老人之身,不許入山。’而於大華嚴寺條載︰‘院內大衆相送到三門外,捫淚執手別。’金閣寺條︰‘出金閣寺三門,尋嶺嚮南’等。
禪宗盛行以後,寺院都設有三門。《敕修清規》捲一〈聖節〉(大正48·1113a)︰‘啓建之先一日,堂司備榜,張於三門之右及上殿經單俱用黃紙書之。’捲六〈日用軌範〉(大正48·1145c)︰‘食罷出寮,不得出三門。’該書並將寺院的開山祖稱為開山,其他寺院稱為諸山,或采用山門作為一寺一山的稱呼。
此外,《釋氏要覽》捲上〈住處〉解釋三門的字義雲(大正54·264a)︰‘凡寺院有開三門者,衹有一門亦呼為三門者何也?佛地論雲︰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盤也,三解脫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盤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
山門詞義:
1.墓門。《宋書·袁顗傳》:“奈何毀擲先基,自蹈兇戾。山門蕭瑟,鬆庭誰掃?”
2.佛寺的外門。 唐 李華 《雲母泉》詩:“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水滸傳》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轉到山門外,衹聽寺內撞鐘擊鼓,衆僧出來迎接。” 洪深 《青竜潭》第一幕:“ 智圓 :‘村裏人跑來敲山門,我們反而不明白是為了什麽事情呢?’”
3.指道觀的外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轎子一直來到 神樂觀 ,將轎子落在門口,自己步進山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 玄妙觀 ﹞山門外面,有兩傢茶館。”
4.代指寺院。 五代 齊己 《送林上人歸永嘉舊居》詩:“東 越 常懸思,山門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捲一:“僕人順手直東指,道‘兀底一座山門!’”《西湖佳話·六橋纔跡》:“山僧有一句轉語,學士若答得來便罷,若答不來,便請解下身上係的玉帶,留鎮山門。”
平陽縣山門鎮
山門鎮位於平陽西部,距縣城44公裏,東接水頭鎮,西鄰曉坑、懷溪鄉,南與南雁鎮隔溪相望,北界鳳臥鎮,平(平陽)文(文成)公路橫穿而過,全鎮面積35.84平方公裏,下轄山門、東嶼、疇溪三個辦事處,有26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總人口2.87萬,是“溫州市文明鎮”、“溫州市生態鎮”。2005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450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3元。
山門是革命老區,素有“浙江延安”之稱,早在30年代,山門人民就在曾山、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傢的領導下開展革命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山門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閩浙皖贛四省邊區主任公署國共合作談判地,山門大屯村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駐紮地,山門鳳嶺山疇溪小學是當年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創辦地,山門街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改編的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北上抗日始發地。2005年2月,平陽連同上海、嘉興列入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綫路,溫州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山門鎮成為平陽縣紅色旅遊主要鄉鎮之一。
山門鎮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國傢級森林公園——滿田林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等旅遊景點和名勝古跡,融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景觀為一體,奇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僅2005年遊客數就達11萬。
近年來,山門鎮牢牢抓住機遇,不斷開拓創新,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産業水平全面提高。以紅色旅遊為主的第三産業發展迅速,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平陽縣黨政幹部培訓學校主體工程竣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主入口及通道工程開工建設,陳列館完成方案設計,山門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高效生態農業穩步發展,現有馬蹄筍基地6000多畝,無污染瓜蔬基地4000畝,早香茶基地600多畝。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投資900多萬元完成總計27.96公裏共7條康莊工程道路建設任務;建成城鎮水泥路18條近11萬平方米;完成了平陽至文成公路山門段的改建工程。城鎮面貌日新月異,投資400多萬完成山門一橋二橋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平西路綜合整治;新建了電信、郵政、工商、水利、土地、電力、房管、規劃和廣播電視等大樓;啓動了山門鎮小遷建工程。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實施了城鎮亮化工程;山順輸變電綫路山門段改造完成;山門灌區節水灌溉工程開始啓動。三是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了下山脫貧移民工程,建成扶貧小區3個,安置下山脫貧群衆630戶2584人。開展“十百工程”建設,農村環境逐步改善。教育創強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鎮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學4所。民主法製建設不斷推進,“四五”普法順利通過驗收。農村社會保障逐步完善,投入20萬元建設了山門鎮集中供養院。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逐步發展。
在新世紀的起點上,山門人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打造紅色之都、建設生態山門”為目標,加快産業培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民為本,科學發展,促進和諧,全力推進山門鎮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
|
【山門】 (術語)寺院之外門也。宋史曰:“法駕臨山門,黃雲覆輦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門曰山門,又寺院全體亦曰山門。高僧傳曰:“支遁於石城山立棲光寺,宴坐山門,遊心禪苑。” |
|
- n.: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 Buddhism, gate to a monastery, a Buddhist monastery or temple
|
|
山門村 山門社區 山門鎮 山門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