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河南 >周口 >西華縣 > 逍遙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逍遙鎮位於西華縣西南部,北與鄢陵、扶溝接壤,西和臨潁毗鄰,南與商水、郾城隔河相望,鎮域面積53平方公裏,耕地5.7萬畝,轄東門村、南門村、西門村、北門村、周莊村、常村、白十村、小杜莊村、柴城村、白灣村、張灣村、大杜莊村、嚴莊村、焦東村、東蔡村、西阜陵村、東阜陵村、固東村、固西村、南倉村、吳莊村、劉寨村、武鄉村、武寨村、焦西村、西賈村、沙溝村、夾河灘村、李寨村29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總人口5萬人,其中回民3500人,是全縣主要的回民聚居地。
  逍遙為中州名鎮,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初名“小陶”,因沙、潁河傍鎮而過,又名“合流鎮”。宋末在此設清水縣,明清之際,此地成為連接沙河上下遊的重要商埠,與漯河、周口、界首並稱沙河“四大碼頭”,在此做官的王知縣有感於當地舟輯雲集,商業繁榮景象,曾寫詩盛贊。其中有“天時地利遂人願,任職四載樂逍遙”之句,故逍遙由此得名並沿用至今。民國時期為西華縣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初為西華縣第六區人民政府,後改稱中心鄉,人民公社、鄉,1985年撤鄉設鎮至今。1992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1996年10月,被周口地區行署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鎮”。
  正宗河南逍遙鎮鬍辣湯就來自西華的逍遙鎮
No. 2
  逍遙鎮 逍遙鎮位於西華縣西部,距縣城30千米。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周莊、常、白十、小杜莊、柴城、白灣、張灣、大杜莊、嚴莊、焦東、東蔡、西阜陵、東阜陵、固東、固西、南倉、吳莊、劉寨、武鄉、武寨、焦西、西賈、沙溝、夾河灘、李寨29個行政村。西(華)漯(河)公路過境。
  [代碼]411622102:~200東門村 ~201南門村 ~202西門村 ~203北門村 ~204周莊村 ~205常村 ~206白十村 ~207小杜莊村 ~208柴城村 ~209白灣村 ~210張灣村 ~211大杜莊村 ~212嚴莊村 ~213焦東村 ~214東蔡村 ~215西阜陵村 ~216東阜陵村 ~217固東村 ~218固西村 ~219南倉村 ~220吳莊村 ~221劉寨村 ~222武鄉村 ~223武寨村 ~224焦西村 ~225西賈村 ~226沙溝村 ~227夾河灘村 ~228李寨村
  [沿革]1956年設逍遙中心鄉,1958年改建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西賈、西門、焦西、北門、吳寨、劉寨、固西、固東、西阜陵、東阜陵、南倉、吳莊、南門、東門、張灣、小杜莊、大杜莊、武鄉、沙溝、李寨、夾河灘、周莊、嚴莊、常村、白十、白灣、紫城、東蔡、焦東29個行政村。
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逍遙鎮位於西華縣西南部,地處周口市西北邊陲,距西華、商水、郾城、臨潁,鄢陵均在30公裏以上。沙河、潁河橫貫全境。漯雙、開龔、南石三條省道在此交匯。距京珠高速,京廣鐵路,107國道僅26公裏。漯河與周口之間的沙河大橋成為逍遙連接三市五縣,溝通沙潁河的交通樞紐,開啓了逍遙通嚮外界的大門,使逍遙成為一個交通便捷的樞紐城鎮。
  逍遙鎮現轄29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總人口46800人,全鎮鎮域面積53平方公裏,現有耕地3831.5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69.99%,農業用地面積4659.35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82.68%,鎮區建設用地面積175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3%;未利用地面積47.83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85%。
  1985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建製鎮,1992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1997年被周口地委、行署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鎮”。
  逍遙鎮歷史悠久,東漢建安年間,逍遙名為“小窯”,因沙、潁河傍鎮而過,又名“合流鎮”、“雙河鎮”,宋末設清水縣衙;明清之際,此地成為連接沙潁河畔的重要商埠,與漯河、周口、界首並稱沙河“四大碼頭”,宋代在此任職的王知縣有感於當時舟楫雲集,商貿繁榮的景象,曾寫詩盛贊,留下“百業俱興數小窯,官順民安世稱道;天時地利隨人意,任職四載樂逍遙”之句,逍遙由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逍遙交通四通八達,沙潁河已實施復航,每天始發及過往客車50多班次,可直達鄭州、武漢、開封、平頂山等20多個大中城市,這裏有兩條工業專用輸電綫路,兩個閉路電視差轉臺,新建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轉播塔,農産電話普及率26%,電視普及率98%。
  改革開放以來,逍遙鎮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人均收入逐步增加,生活水平日漸提高。走出了一條“城鎮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産業化”的特色鮮明的發展路子。①農業生産方面,按照“遠抓雜果近抓煙,畜禽養殖作重點,當年抓好食用菌,長抓高效示範園”的總體思路。不斷調整作物佈局,引進新品種,這裏主産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是全國聞名的生豬、黃牛、槐山羊養殖基地。②鄉鎮企業方興未艾,全鎮形成了皮革皮毛、建築建材、面粉挂面、食品釀造、彩印造板、湯料加工為主體的八大生産領域,擁有四級企業1890個,其中工業企業164個。重點拉長三大産業加工鏈條,即啓動糧食加工鏈條,加速糧食作物的就地轉化,解决農民賣糧難問題:啓動畜牧業加工鏈條,帶動周邊地區畜牧業和畜禽産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充分運用逍遙鎮鬍辣湯名牌效應,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全鎮企業呈現出“多駕馬車”高速運轉的運行態勢,支撐着逍遙經濟的“半壁江山”。常村皮革皮毛工業區、周莊強低溫肉食果蔬貯藏小區,固東工貿區已顯現整體優勢和規模效應。③城建力度加大,商業貿易潛力大,輻射面廣,鎮區形成由省道漯雙公路(南北街)與東西街四橫兩縱的道路格局(潁河與沙河之間的地段),另外潁河西形成了一個以教育、居住為主的小組團,鎮區的城鎮功能初步具備,承擔了全鎮的中心交通和生活服務功能,鎮區通往各村均有公路,而且綫型較好,基本實現村村通柏油路。根據重點鎮的發展要求,由省市規劃設計院編製繪就了《逍遙鎮2002—2015年發展規劃》,投資200萬元,新建了北新步行街市場,完善了小塔寺集貿市場;規範了一條示範路,即以交通路為主綫,硬化路面3840m2,鋪設彩色瓷磚2600m2,安裝自控路燈20盞,栽植風景樹860棵。並建有農副産品批零、建築建材、日雜百貨、蔬菜瓜果、風味小吃一條街等專業市場8個,形成了連接內外,貨暢其流的環狀市場體係,鎮區日客流量2萬人以上,日成交額50多萬元。
  2001年全鎮工業總産值32000萬元,農業總産值17000萬元,第三産業總産值5412萬元,國民生産總值49000萬元,人均國民生産總值10470元,財政收入690萬元,人均純收入2380元。
  全鎮現有小學29所,中學2所,鎮區內另有西華第二職高(屬縣教委直管),學生人數7852人,全鎮市場8處,商業網點33個,服務網點16個。鎮中心衛生院一處,村村均有衛生室,鎮區有西華縣第二文化館和一處可容納1800人的影劇院(文化宣教中心)。
  逍遙鎮作為周口市的西部“窗口”和漯河市的“衛星”城鎮,要發揮特殊的區位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依靠逍遙的知名度,實現“以名興鎮”,靠逍遙鬍辣湯發揮品牌效應,扶強産業,擴充實力,增強城鎮發展後勁。強力推進“商貿活鎮”戰略,形成“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基地聯農産”經濟發展模式。
西華縣逍遙鎮名片-河南省周口市
  逍遙鎮位於西華縣西部,距縣城30公裏,全鎮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51500人,鎮域面積54平方公裏,鎮區面積5.3平方公裏,共有54個自然村,175個村民組,耕地56000畝。2005年國民生産總值7.06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1.76億元。1985年撤鄉建鎮,1992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鎮,2004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經濟發展強鄉鎮”。逍遙鎮自古繁盛,古有“水旱碼頭”,今有“皮鎮商城”之美稱,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三市五縣結合部,淮河支流沙河、潁河環抱之中,交通便利,S219永定綫,S330逍白綫,S329鄲石綫三條省道在鎮區通過,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僅25公裏。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利用自身優勢,全面實施“民營突破”戰略,使全鎮非公有製經濟異軍突起,已形成“建築建材、皮革皮毛、面粉挂面、釀造製板、化工機械、調味品及食用油脂”為主體的八大主導産業。區域性中心城鎮凸顯,物流配送,國內暢通,商賈雲集,各類專業市場齊全,全鎮有四級企業1826個,從業人員8400人,年産值5.3億元,入庫稅金3103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4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城鎮居民收入3800萬。
英文解釋
  1. :  Xiaoyao Town
近義詞
逍遙
相關詞
鬍辣湯美食地方小吃特色名吃
包含詞
逍遙鎮鬍辣湯西華縣逍遙鎮民族皮革廠西華縣逍遙鎮長青皮革廠
分類詳情
東門村北門村沙溝村柴城村南倉村
白灣村東蔡村夾河灘村西賈村南門村
李寨村西門村張灣村焦西村白十村
大杜莊村焦東村西阜陵村東阜陵村固東村
常村村武寨村武鄉村固西村小杜莊村
劉寨村嚴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