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南部,北与鄢陵、扶沟接壤,西和临颍毗邻,南与商水、郾城隔河相望,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辖东门村、南门村、西门村、北门村、周庄村、常村、白十村、小杜庄村、柴城村、白湾村、张湾村、大杜庄村、严庄村、焦东村、东蔡村、西阜陵村、东阜陵村、固东村、固西村、南仓村、吴庄村、刘寨村、武乡村、武寨村、焦西村、西贾村、沙沟村、夹河滩村、李寨村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人,其中回民3500人,是全县主要的回民聚居地。
逍遥为中州名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名“小陶”,因沙、颍河傍镇而过,又名“合流镇”。宋末在此设清水县,明清之际,此地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埠,与漯河、周口、界首并称沙河“四大码头”,在此做官的王知县有感于当地舟辑云集,商业繁荣景象,曾写诗盛赞。其中有“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之句,故逍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民国时期为西华县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初为西华县第六区人民政府,后改称中心乡,人民公社、乡,1985年撤乡设镇至今。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6年10月,被周口地区行署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
正宗河南逍遥镇胡辣汤就来自西华的逍遥镇。 |
|
逍遥镇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部,距县城30千米。辖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周庄、常、白十、小杜庄、柴城、白湾、张湾、大杜庄、严庄、焦东、东蔡、西阜陵、东阜陵、固东、固西、南仓、吴庄、刘寨、武乡、武寨、焦西、西贾、沙沟、夹河滩、李寨29个行政村。西(华)漯(河)公路过境。 [代码]411622102:~200东门村 ~201南门村 ~202西门村 ~203北门村 ~204周庄村 ~205常村 ~206白十村 ~207小杜庄村 ~208柴城村 ~209白湾村 ~210张湾村 ~211大杜庄村 ~212严庄村 ~213焦东村 ~214东蔡村 ~215西阜陵村 ~216东阜陵村 ~217固东村 ~218固西村 ~219南仓村 ~220吴庄村 ~221刘寨村 ~222武乡村 ~223武寨村 ~224焦西村 ~225西贾村 ~226沙沟村 ~227夹河滩村 ~228李寨村
[沿革]1956年设逍遥中心乡,1958年改建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辖西贾、西门、焦西、北门、吴寨、刘寨、固西、固东、西阜陵、东阜陵、南仓、吴庄、南门、东门、张湾、小杜庄、大杜庄、武乡、沙沟、李寨、夹河滩、周庄、严庄、常村、白十、白湾、紫城、东蔡、焦东29个行政村。 |
|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南部,地处周口市西北边陲,距西华、商水、郾城、临颍,鄢陵均在30公里以上。沙河、颍河横贯全境。漯双、开龚、南石三条省道在此交汇。距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仅26公里。漯河与周口之间的沙河大桥成为逍遥连接三市五县,沟通沙颍河的交通枢纽,开启了逍遥通向外界的大门,使逍遥成为一个交通便捷的枢纽城镇。
逍遥镇现辖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46800人,全镇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831.5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69.99%,农业用地面积4659.35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2.68%,镇区建设用地面积175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未利用地面积47.8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5%。
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7年被周口地委、行署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
逍遥镇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逍遥名为“小窑”,因沙、颍河傍镇而过,又名“合流镇”、“双河镇”,宋末设清水县衙;明清之际,此地成为连接沙颍河畔的重要商埠,与漯河、周口、界首并称沙河“四大码头”,宋代在此任职的王知县有感于当时舟楫云集,商贸繁荣的景象,曾写诗盛赞,留下“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随人意,任职四载乐逍遥”之句,逍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逍遥交通四通八达,沙颍河已实施复航,每天始发及过往客车50多班次,可直达郑州、武汉、开封、平顶山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这里有两条工业专用输电线路,两个闭路电视差转台,新建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转播塔,农产电话普及率26%,电视普及率98%。
改革开放以来,逍遥镇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人均收入逐步增加,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走出了一条“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①农业生产方面,按照“远抓杂果近抓烟,畜禽养殖作重点,当年抓好食用菌,长抓高效示范园”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作物布局,引进新品种,这里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是全国闻名的生猪、黄牛、槐山羊养殖基地。②乡镇企业方兴未艾,全镇形成了皮革皮毛、建筑建材、面粉挂面、食品酿造、彩印造板、汤料加工为主体的八大生产领域,拥有四级企业1890个,其中工业企业164个。重点拉长三大产业加工链条,即启动粮食加工链条,加速粮食作物的就地转化,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启动畜牧业加工链条,带动周边地区畜牧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充分运用逍遥镇胡辣汤名牌效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全镇企业呈现出“多驾马车”高速运转的运行态势,支撑着逍遥经济的“半壁江山”。常村皮革皮毛工业区、周庄强低温肉食果蔬贮藏小区,固东工贸区已显现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③城建力度加大,商业贸易潜力大,辐射面广,镇区形成由省道漯双公路(南北街)与东西街四横两纵的道路格局(颍河与沙河之间的地段),另外颍河西形成了一个以教育、居住为主的小组团,镇区的城镇功能初步具备,承担了全镇的中心交通和生活服务功能,镇区通往各村均有公路,而且线型较好,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根据重点镇的发展要求,由省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绘就了《逍遥镇2002—2015年发展规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北新步行街市场,完善了小塔寺集贸市场;规范了一条示范路,即以交通路为主线,硬化路面3840m2,铺设彩色瓷砖2600m2,安装自控路灯20盏,栽植风景树860棵。并建有农副产品批零、建筑建材、日杂百货、蔬菜瓜果、风味小吃一条街等专业市场8个,形成了连接内外,货畅其流的环状市场体系,镇区日客流量2万人以上,日成交额50多万元。
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2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700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5412万元,国民生产总值49000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470元,财政收入690万元,人均纯收入2380元。
全镇现有小学29所,中学2所,镇区内另有西华第二职高(属县教委直管),学生人数7852人,全镇市场8处,商业网点33个,服务网点16个。镇中心卫生院一处,村村均有卫生室,镇区有西华县第二文化馆和一处可容纳1800人的影剧院(文化宣教中心)。
逍遥镇作为周口市的西部“窗口”和漯河市的“卫星”城镇,要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依靠逍遥的知名度,实现“以名兴镇”,靠逍遥胡辣汤发挥品牌效应,扶强产业,扩充实力,增强城镇发展后劲。强力推进“商贸活镇”战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产”经济发展模式。 |
|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部,距县城30公里,全镇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51500人,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共有54个自然村,175个村民组,耕地56000亩。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7.0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6亿元。1985年撤乡建镇,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2004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经济发展强乡镇”。逍遥镇自古繁盛,古有“水旱码头”,今有“皮镇商城”之美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市五县结合部,淮河支流沙河、颍河环抱之中,交通便利,S219永定线,S330逍白线,S329郸石线三条省道在镇区通过,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仅25公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自身优势,全面实施“民营突破”战略,使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已形成“建筑建材、皮革皮毛、面粉挂面、酿造制板、化工机械、调味品及食用油脂”为主体的八大主导产业。区域性中心城镇凸显,物流配送,国内畅通,商贾云集,各类专业市场齐全,全镇有四级企业1826个,从业人员8400人,年产值5.3亿元,入库税金3103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4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城镇居民收入3800万。 |
|
- : Xiaoyao Town
|
|
逍遥 |
|
|
|
逍遥镇胡辣汤 | 西华县逍遥镇民族皮革厂 | 西华县逍遥镇长青皮革厂 | |
|
|
东门村 | 北门村 | 沙沟村 | 柴城村 | 南仓村 | 白湾村 | 东蔡村 | 夹河滩村 | 西贾村 | 南门村 | 李寨村 | 西门村 | 张湾村 | 焦西村 | 白十村 | 大杜庄村 | 焦东村 | 西阜陵村 | 东阜陵村 | 固东村 | 常村村 | 武寨村 | 武乡村 | 固西村 | 小杜庄村 | 刘寨村 | 严庄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