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61400 代碼:411627 區號:0394
拼音:Tài Kāng Xiàn 英譯:Taikang County
太康縣位於河南省東部,渦河上遊。總面積1759平方千米,總人口139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11個鎮、12個鄉:城關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塚鎮、朱口鎮、馬頭鎮、竜麯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莊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清集鄉、獨塘鄉、大許寨鄉、五裏口鄉、張集鄉、高朗鄉、轉樓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周口市區67千米,距省會鄭州市175千米。
地處豫東平原,渦河上流。境內河流均屬淮河水係。年均溫14.3℃,年均降水量710.8毫米。許(昌)鄲(城)地方鐵路通過縣境,311、106國道在縣城交會過境。國傢商品糧基地和國傢優質棉基地縣。境內有多處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其中“康王墓”位於縣城東南1千米處。 |
|
太康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渦河上遊,豫東平原。屬周口地區。面積1761平方公裏,人口126.06萬。轄轄11個鎮、12個鄉:城關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塚鎮、朱口鎮、馬頭鎮、竜麯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莊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清集鄉、獨塘鄉、大許寨鄉、五裏口鄉、張集鄉、高朗鄉、轉樓鄉,761個行政村。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7.46米。渦河以北及城西部為黃泛區,衝溝較多。河流16條,長441公裏,主要河流渦河長56公裏。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554.8毫米,全年無霜期204天。
縣內生産總值229563萬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832元。現在耕地171.45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油菜籽、花生、芝麻、黃紅麻;森林覆蓋率為14.2%;主要樹種有泡桐、楊樹、槐樹、榆樹等。主要中藥材有二花、紅花。
境內公路總里程389公裏,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22.1公裏。有國道106、311綫穿過,全長97公裏;省道1條,全長22公裏;縣鄉道全長270公裏。其中二級公路31公裏;橋梁96座,2723延米,20個鄉公路晴雨暢通,752個行政村通汽車。地方鐵路神鄲綫經境內39公裏。 |
工業農業 Industrial agriculture |
高賢聖塔 太康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紅薯、花生、瓜果等。糧食、棉花、肉類總産量“三位一體”躋 身“全國百強縣”。2008年,全縣糧食總産107.2萬噸,糧食主産縣地位進一步鞏固,榮獲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糧食核心産區建設先進縣,被定為河南省改革開放30周年糧食生産先進典型。“畜牧業發展推進年”活動紮實開展,實現畜牧業産值27.5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41%,被確定為全國肉品生産百強縣、全國生豬養殖調出大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0%,實現了高級平原緑化目標,榮獲河南省緑化模範縣。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以24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依托,常年培訓技術學員,2008年全縣輸出勞動力36萬人,勞務收入25億元。圍繞服務“三農”,做好工商工作,被評為全國紅盾護農先進縣。
全縣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棉花紡織、醫藥化工、畜産品加工、造紙、機械製造等主導産業。工業名優産品逐漸增多,上海羅福太康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軟膠囊、硬膠囊、片劑等産品暢銷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日本、東南亞等。馬頭肉聯廠生産的五香牛肉、縣肉聯廠生産的太康肘子、五香豬蹄等産品已打入“超市”,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品牌。太康鍋爐板塊經濟在全國、全省都有一定知名度,沿311國道發展鍋爐企業22傢,主要分佈張集、符草樓、毛莊三鎮,年産值10億元,利稅1億元,市場銷售額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招商引資卓有成效,竜源紙業、萬利源棉業、大地棉業等一批新上項目規模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為加快太康工業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昕州化工與晉開集團成功合作,成立河南晉開集團太康昕州化工有限公司;周口追雨泵業公司與鄭州建業量販公司合作,投資1.2億元的大型購物廣場建設項目開工建設;縣酒廠與河南萬裏運輸集團合作,投資8600萬元的大酒店建設項目簽訂合作協議,為全面提升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
|
黃學黃學 歷史上,太康名人輩出。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東陽太守袁宏等名人巨擘光耀太康歷史星空。太康縣為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發源地。
黃霸
黃霸(?~前51年),字次公,西漢陽夏人,歷任陽夏遊徼、侍郎謁者,左馮翊屬下卒史,宣帝時任丞相職。
黃霸性溫良、謙虛,識聞博廣,理事以法律為準,治民以教化為先,在當時官吏中政績最為突出。《漢書.循吏傳》中曾有“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的記載。
黃霸奉職守法,持政寬和。任左馮翊屬下卒史時,管一郡錢糧,帳目清正無私、經上司考察,補為河東均輸長,後升遷河南太守丞。宣帝即位後,得知黃霸執法公平,召他任廷尉正。他多次明斷疑案,深受衆人好評。以後試任丞相長史,因夏侯勝非議詔書他附和不報,被廷尉查辦下獄,3年始獲釋放。勝再任諫大夫,讓左馮翊宋畸選拔黃霸為賢良,頻嚮宣帝推薦,宣帝遂升任霸為揚州刺史,3年後又下詔書表彰,並提升霸為潁川太守。
黃霸任潁川太守時,關心百姓疾苦,讓郵亭鄉官養雞喂豬,贍養鰥寡貧民,司訂規章。佈置各級下屬官吏、深入民間,勉勵百姓多做善事,謹防邪惡,勤於耕織,節儉財物,種樹木,養牲畜等。他還經常到各地視察,瞭解下情,吏民都稱頌黃霸英明。《漢書·循吏傳》說:“霸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 ”為此,皇帝又讓他試任京兆尹。後因徵役修整馳道,未事先行文上報等罪,連降品級,回任潁川太守。然而黃霸居宮治理一如既往,前後8年,出現了“田者讓畔,道不擡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無重罪因,吏民嚮於教化,興於行誼”的大治局面,被宣帝贊揚為“賢人君子”、“國傢棟梁”、賜爵關內侯,俸祿二千石,後聘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黃霸代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戶,移居杜陵。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黃霸病逝、謚號“定侯”。
謝安
謝安(320-385年),字安石,太康謝氏的代表人物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傢、軍事傢,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太常卿謝裒子。他41歲步入仕途,從政25年,身居相位達16年之久。他自幼聰慧,沉着冷靜,舉止大方,思辯敏捷。20歲即能撰詞賦詩,高談闊論,並擅長行書,為當時很多名人所推重。謝安喜愛讀書,不願做官。多次被詔用,均以有病或其它緣由推辭不就。後來他隱居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經常和王羲之、許詢以及支遁和尚交遊,出門則釣魚射鳥、遊山玩水。在傢則聚友清談、撰寫詩文。直到他40多歲時,纔接受徵西大將軍桓溫的徵召,作了司馬,後被任命為吳興太守。由於政績卓著,又先後升任侍中、吏部尚書和中護軍。
前秦苻堅南侵,守將屢次敗退。朝廷加封謝安為證討太都督,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戰後,被提升為太保。後因勢利小人從中挑撥,謝安離京辭官,不久病逝,被追封為“廬陵郡公”。他一生著述很多,重要的有《謝安集》(10捲)、《孝經註》等。其書法藝術行、草、楷書俱佳,後人評價很高。
謝靈運
謝靈運(385—433年),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祖父是謝玄。他自幼聰明好學,18歲時就襲封康樂公。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謝靈運少年時即博覽群書,青年時即工書畫、擅詩文,與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顔延之齊名。謝靈運一嚮不拘小節,豪放無羈。他熱忠政治權勢,到了劉宋時代,自己的特權地位受到威脅,感到政治上不能滿足,因此心懷憤恨,在永初三年做永嘉太守以後,就失意遊邀山水,經常與隱士王宏之、孔淳之等以“遊放歌詩自娛。”每成一詩,傳至京師,官、民爭相傳抄,一天之間滿城傳遍,京都為之轟動。後來,幹脆辭官回到會稽,修建別墅,鑿山瀎湖,探奇訪盛。晚年做臨川內史,因謀反被收,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靈運的山水詩,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後寫的。在這些詩裏,他用富麗精工的語言,描繪了永嘉、會稽等地的自然景色。他把自己目擊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詩句描繪出來,給當時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在藝術上,開闢了南朝詩歌崇尚聲色的新局面,大大改變了東晉以來“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詩風。如《初去郡》中“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歲暮》中“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等,確如鮑照所形容的“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另一些佳句,如《過始寧墅》中“白雲抱幽石,緑筱媚清漣”;《入彭蠡湖》中“春晚緑野秀,岩高白雲屯”等,表現了他極貌寫物,窮力追新的藝術技巧。他一生著述甚多,計有《文集》、《策集》、《詩集》等101捲。後人集其著作為《謝康樂集》傳於世。
袁宏
袁宏(約328~約376),東晉文學家。字彥伯,小字虎。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謝尚引為參軍,纍遷至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文筆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溫器重,使專掌書記。桓溫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馬疾書;頃刻間即成七紙。入為吏部郎,授東陽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宏原有集20捲,已佚。有《後漢紀》三十捲,《正始名士傳》三捲,《竹林名士傳》三捲,《中朝名士傳》若幹捲,《集》二十捲。《後漢紀》的撰寫,經歷了近十年的時間。除竹林名士傳外,《後漢紀》是他流傳至今的唯一精心史作,今存30捲。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詩、賦、序、贊、碑、銘、疏、表等20餘篇,亦多殘缺。
吳廣
吳廣(?~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與陳勝同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衆反秦。
女流
太康自古以來,屬中州名邑,人傑地靈,物産豐富,不但男輩多出英賢能臣,而且女流也有貴為後妃。縱觀中國歷史,太康籍淑女之中出現了五位皇后、一位貴妃、二位王妃。
廬陵王妃謝裕之女
謝裕,字景仁,東晉末年名臣,官至左僕射,與當時宰相劉裕關係非常密切。劉裕的兒子廬陵王劉義真便由父親做主娶了謝裕的女兒為妃。
憂傷而死的皇后袁齊媯
南朝宋文帝袁皇后,諱齊媯,陳郡陽夏(今太康)人,為左光祿大夫敬公袁湛的庶女,她在十六歲時,被選入宮,初拜宜都王妃,生有一子一女。皇上對待她恩禮有加,情至篤深。袁皇后娘傢非常窮,袁齊媯經常嚮皇上請求,饋賜錢帛贈送給他們。皇上崇尚節儉,每次所得不過三五萬錢,三五匹綾羅綢緞。後潘淑妃受寵,嚮皇上提出的各種要求無不得到滿足。袁皇后聽說後,欲知真假,於是讓潘淑妃也為娘傢嚮皇上求賜三十萬錢,以觀察皇上心意。皇上當真應允了潘淑妃。因此,袁皇后非常惱怒,便稱說有病,不再見皇上。皇上每次見她,她必躲往其他地方。她的幾個孩子來探視問好,也不曾見面。時間一長,袁皇后憂憤成疾,臥床不起。公元440年,袁皇后病危,皇上執手流涕問她有什麽話說。她看皇上很久,就用被子蒙着臉,沒說一句話。不久,袁皇后死於顯陽殿,時年36歲。皇上異常痛心,命前永嘉太守顔延之為其作了文辭優美的祭文以示哀念。
神秘失蹤的皇后謝梵境
謝梵境,謝莊長子謝揚的女兒,南朝宋廢帝劉昱於477年被蕭道成殺掉,扶持順帝劉準即位。當時劉準年方九歲,大權完全掌握在左衛將軍蕭道成手裏。次年,謝梵境被立為皇后。479年4月,蕭道成篡宋建立南齊王朝,降封順帝為汝陰王,謝梵境為汝陰王妃,移居丹陽宮。是年5月,劉準死於丹陽宮,謝梵境不知所終。
競陵王妃袁覬之女
蕭道成代宋建立南朝齊,其子蕭賾繼位,是為武帝。武帝封第二子蕭子良為競陵郡王。蕭子良娶妻為原南朝宋武陵內史袁覬之女。
賢慧的瀋貴妃
北宋真宗瀋貴妃,當朝宰相瀋倫之孫女,其父為光祿少卿瀋繼宗。1008年,瀋貴妃以將相傢女被真宗趙恆選入後宮。瀋貴人入宮後,為人賢淑儉樸不華。皇上以其將相之後之故,對其厚待,超越衆妃。長秋宮缺位,皇上將欲册立她,便詢問參政趙仁安,仁安說可立瀋女。第二天,皇上又徵求王欽若的意見。欽若笑着說:“為臣早知道趙仁安會舉薦瀋氏之女,衹因趙仁安是瀋倫的門生。”皇上認為他說的有道理,遂不立瀋女。宋仁宗慶歷四年,瀋貴妃被封為德妃,後進封為貴妃,1076年病故。
儉樸仁慈的謝皇后
成肅謝皇后,謝安後裔,原籍太康,其先祖移居丹陽(今江蘇南京)。少年時因父母早亡,被翟姓人傢收養,所以改姓翟,成年後被選入宮。宋高宗憲聖太後把她配給普安郡王,封鹹陽郡夫人。普安郡王即位後,她被進封為貴妃。成恭皇后死後,皇后空缺,鹹陽郡夫人1176年被立為皇后,恢復謝姓,其親屬有十人受到封賞。孝宗死後,謝皇后被尊為皇太後。1203年,謝皇后病故,謚號“成肅”。謝皇后生性儉樸仁慈,一身衣服穿了洗,洗了穿,竟能穿十幾年。其弟謝淵被封為武翼郎,謝太後曾告誡她:“皇上崇尚謙恭儉樸,我也親自洗衣,你應該時時謙遜,避免驕橫奢侈。”後來謝淵嚴格遵守姐姐教誨,官至和國公。
扶保社稷的皇后謝道清
南宋理宗謝皇后(1210年至1283年),名道清,為謝安27世孫女,其父名渠伯,祖父名深甫。其父死得較早,傢裏很窮,自幼參加勞動,打水、做飯什麽活都親自幹。謝道清的祖父謝深甫為宰相時,曾幫助楊太後立為太後,楊太後非常感激。宋理宗即位後,大臣商議選擇正宮皇后,楊太後詔命從謝氏諸女中挑選。當時謝深甫傢衹有謝道清一個女子,謝道清被選入宮。1227年9月謝道清進封為貴妃,12月册封為皇后。1259年,元兵大舉南下,宋理宗束手無策,想拋棄臨安(今杭州)遷都於平江慶元(今浙江寧波)。謝道清認為這樣會動搖民心,對抗元不利,苦苦勸阻,理宗纔打消了遷都念頭。
1264年10月理宗病故,度宗趙祺即位,尊謝道清為皇太後。1274年7月,度宗病故,瀛國公趙顯即位,尊謝太後為太皇太後。這時謝太後年老多病,皇帝年幼,大臣屢次請求她垂簾聽政。萬不得已,謝太後纔答應。當時元兵屢犯南宋,戰事頻繁,費用很多。然而,元軍大兵壓境,南宋連連戰敗,朝廷上下人心大亂,大臣們多棄官離去。謝太後勸誡大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些話仍不起作用。謝太後與元軍議和,元軍不答應。1276年2月,元兵屯紮錢塘江畔,南宋朝廷戰敗。謝太後因病暫留杭州,是年8月,謝太後被押送大都,降封為壽春郡夫人,7年後病故,享年74歲。
明世宗廢後張氏
廢後張氏,明世宗第二位皇后,太康人張溱之女,1537年被選入宮,初封為順妃。1538年,陳皇后崩,張順妃被册立為皇后。當時,世宗正熱衷古禮,令皇后率妃嬪在北郊親自養蠶,每天帶領六宮侍女在宮中聽講《女訓》。1544年正月,張皇后無過被廢,移居別宮。1546年張皇后病故,喪葬儀式仍如皇后之禮。 |
|
太康縣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國優質棉生産基地縣、全國稭稈養牛十佳示範縣、國傢種子産業化試點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高級平原緑化達標縣、全國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基地縣、全省綜治工作先進縣、“中國波爾山羊之鄉”、“中國黃牛之鄉”、“中國常營油桃之鄉”、河南省畜牧大縣。依托豐富的資源,太康縣大力優化投資環境,製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施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等,近兩年來,陸續引資興建投資1.2億元的華夏外國語中學、小學,投資1.8億元的竜源紙業,投資7000萬元的臺灣百吉利食品工業園等一批規模大、效益高的外來投資項目。今年元-十月份,全縣與外地客商簽約項目144個,簽約金額28.26億元。其中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的項目59個。太康藥業、民衆生化、太康鍋爐等一大批企業叫響中原,名揚海內外。太康工業初步形成了以造紙、紡織、醫藥、化工、鍋爐、農産品加工為主的主導産業。 |
|
太康縣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方城、槐寺、陶母崗等八處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竜山文化遺址。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農墾漁獵,繁衍生息。史料記載,夏王太康曾遷都於此,築城定居,死後葬於城東南2裏處,太康陵墓今猶存。秦皇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始置陽夏縣。隋開皇七年改設太康縣,沿襲至今。
?年,太康縣轄6個鎮、17個鄉:城關回族鎮、老塚鎮、遜母口鎮、馬頭鎮、常營鎮、朱口鎮、高賢鄉、高朗鄉、城郊鄉、轉樓鄉、楊廟鄉、板橋鄉、王集鄉、張集鄉、芝麻窪鄉、符草樓鄉、大許寨鄉、獨塘鄉、馬廠鄉、清集鄉、竜麯鄉、毛莊鄉、五裏口鄉。
2000年,太康縣轄10個鎮、1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54680人,其中:城關回族鎮 67503人、常營鎮 59063人、遜母口鎮 64294人、老塚鎮 61988人、朱口鎮 80139人、馬頭鎮 79877人、竜麯鎮 36754人、板橋鎮 54565人、符草樓鎮 46300人、馬廠鎮 75026人、城郊鄉 35287人、楊廟鄉 47640人、王集鄉 53850人、高賢鄉 49408人、芝麻窪鄉 49702人、清集鄉 49994人、獨塘鄉 42311人、大許寨鄉 49645人、五裏口鄉 42633人、張集鄉 53062人、高朗鄉 56798人、轉樓鄉 46608人、毛莊鄉 52233人。
2005年11月16日,原屬於太康縣的4個行政村(張集鄉陳老傢村、陳小莊、太康寺村、中營子村)正式歸屬淮陽縣四通鎮所管轄。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太康縣轄11個鎮、12個鄉:城關回族鎮、常營鎮、馬頭鎮、朱口鎮、老塚鎮、遜母口鎮、竜麯鎮、馬廠鎮、板橋鎮、符草樓鎮、毛莊鎮;城郊鄉、五裏口鄉、大許寨鄉、獨塘鄉、芝麻窪鄉、高賢鄉、王集鄉、轉樓鄉、楊廟鄉、張集鄉、清集鄉、高朗鄉。
太康縣的最著名的麯藝是太康道情戲,是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在豫東南和安徽西部流行。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太康縣轄11個鎮、12個鄉:城關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塚鎮、朱口鎮、馬頭鎮、竜麯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莊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清集鄉、獨塘鄉、大許寨鄉、五裏口鄉、張集鄉、高朗鄉、轉樓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回族鎮 代碼:411627100
2006年,轄8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關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建北居委會、建南居委會、大呂居委會、東關村、南關村、魯莊村、五裏楊村、小郭村、趙莊村、程橋村、牛莊村。
常營鎮 代碼:411627101
2006年,轄36個村委會:常西村、常南村、常北村、何常村、蘇老傢村、前河村、會城寺村、葛傢村、黃集村、八裏廟村、黃崗村、趙寨村、馬集村、內崗村、靳莊村、後姚村、前趙村、後劉村、魏傢村、大昌村、老官王村、牛城崗村、劉莊村、瓦子村、寇傢村、陳大莊村、張小莊村、窪李村、丁村口村、和寨村、高寨村、五子李村、五子王村、鄧傢村、萬寨村、新莊村。
遜母口鎮 代碼:411627102
2006年,轄39個村委會:西街村、東街村、北街村、賈莊村、溫莊村、邵莊村、蘭子陳村、高莊村、月鳳村、井付村、郭莊村、斜地張村、三裏口村、前店村、前席村、灣趙村、大吳西村、大吳東村、葉北村、現李村、葉南村、薑莊村、三官廟村、白莊村、程樓村、小吳村、魏莊村、陶母營村、梁堤口村、前屯村、於營村、黃堂村、謝營村、劉橋村、孫崗村、安崗村、老古廟村、候陵寨村、五所樓村。
老塚鎮 代碼:411627103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西村、東村、北村、李屯村、劉寨村、王立中村、李莊村、柳葉村、代莊村、鬍莊村、李樓村、劉屯東村、劉屯西村、婁莊村、前崗村、後崗村、範港村、孫窪村、張樓村、蔡白村、港李村、樊莊村、程樓村、孟莊村、三王村、土樓村、幹張村、新李村、王頂村、大沃張村、李鳳村、張莊村、西許村、候莊村、大司村、拐張村、沙沃盧村、謝堂村、後石村、中崗村。
朱口鎮 代碼:411627104
2006年,轄52個村委會:東村、大顧村、石寨村、郭莊村、李菜園村、大秦村、李莊村、牛莊村、汪莊村、查莊村、大宗村、甄樓村、喬莊村、劉莊村、先鋒村、周莊村、新張村、朱大千村、崔古同村、大張村、前廟村、曹莊村、曹店村、東風村、窪陳村、大石村、趙莊村、韓樓村、王窯村、爐李村、大朱村、二李村、焦莊村、周寨村、杜堂村、劉樓村、小李村、戴河村、紅星村、鄧莊村、坡謝村、孫窯村、大蔡村、鹹莊村、小王村、大楊村、連莊村、後邱村、大盧村、西村、王集村、竇莊村。
馬頭鎮 代碼:411627105
2006年,轄58個村委會:馬東村、馬北村、馬西村、小孫店村、馬莊村、王莊村、大孫店村、舒屯村、大王店村、小王店村、柳河村、灣子橋村、袁橋村、邱廟村、柳崗村、王砦村、後砦村、丁莊村、大吳村、郭寨村、吳振剛村、草寺村、增福廟村、河沿張村、後坡村、後廟村、前坡村、餘元村、前壩王村、任屯村、宋屯村、沙沃張村、張堂村、薛廟村、彭樓村、尤莊村、劉莊村、賈莊村、後壩王村、袁莊村、小彭村、劉樓村、閆莊村、四所樓村、東坡村、陳集村、劉店村、李伯敬村、渠莊村、劉城村、張莊村、孫化村、菜窪村、後楊村、潘路口村、孔屯村、曹屯村、小吳村。
竜麯鎮 代碼:411627106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竜東村、竜西村、竜南村、河坡村、鄭寨村、牌坊楊村、段莊村、幼學李村、張山村、付樓村、大東村、大西村、良種場、馮窪村、楚張村、丁莊村、潮坡村、可楊村、料城村、軒莊村、王澤村、黑李王村、李寨村、董莊村、竜北村、於莊村、聶莊村。
板橋鎮 代碼:411627107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板橋村、塚子楊村、大朱傢村、陳樓村、店子李村、付寨村、張君白村、軒堂村、鄭莊村、業寨村、丁集村、河沿張村、馬莊村、後席村、大王莊村、崔莊村、王公府村、杜店村、董張村、東張村、西張村、影張村、𠔌羊寺村、羅傢村、謝傢村、永寧崗村、大梁莊村、大陸崗村、河沿劉村、菜園村、龐趙村、雙陵寺村、施莊村、兵馬張村。
符草樓鎮 代碼:411627108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付東村、付西村、皇王村、張坤樓東村、陸灣村、老屯村、嶽莊村、宋莊村、雙李村、於王村、西元村、錢莊村、賈莊村、王國貞村、王樓村、大時村、馮堂村、譚橋村、嶽油坊村、嶽西村、嶽東村、張老莊村、新莊村、槐寺村、小吳樓村、明光村、劉清占村、李彩村、汪鄭村、李莊村、周莊村、嶽集村、謝堂村、張坤樓西村、鄭老莊村。
馬廠鎮 代碼:411627109
2006年,轄43個村委會:馬廠村、黃莊村、後陳村、武莊村、張橋村、水牛陳村、大施村、王老傢村、小朱村、撞寨村、李麥村、顧樓村、趙堂村、楊莊村、高店村、林窪村、李樓村、頂集村、王三位村、老劉莊村、前何村、田樓村、常樓村、盧莊村、王樓村、歐莊村、姬莊村、閆口村、大李村、大良村、聶樓村、廖莊村、孫橋村、任莊村、趙樓村、雙周村、前屯村、後屯村、陳集村、灘上村、於莊村、徐莊村、李洪印村(大張 小張 蔡莊 李洪印 李白莊 王店)。
毛莊鎮 代碼:411627110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毛莊村、大劉莊村、後凡村、前凡村、三裏橋村、顧堯村、蔣店村、龔樓村、劉化匠村、段莊村、黃郭村、西張村、王隆集村、石莊村、老竜沃村、耿樓村、陶母崗村、楊莊村、魏灣村、小劉莊村、蔣埠口村、許樓村、小新村、葉莊村。
城郊鄉 代碼:411627200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前王村、陳莊村、池莊村、五壩口村、塘坊村、薛莊村、蔣灣村、大於村、花園村、高莊村、王荊玄村、白塔李村、王東月村、七裏河村、謝莊村、蜜蜂劉村、高橋村、洪廟村、小康村。
楊廟鄉 代碼:411627201
2006年,轄31個村委會:西街村、孔樓村、呂莊村、葛莊村、西張村、南街村、祁樓村、韓莊村、曹莊村、小河村、大王莊村、馬莊村、龐樓村、陳莊村、後店村、東街村、陳留張村、軍營村、耿莊村、小祁村、北街村、王灣村、前街村、洪廟村、牛王莊村、後街村、鐵佛寺村、格針園村、李大莊村、柳莊村、後大莊村。
王集鄉 代碼:411627202
2006年,轄37個村委會:王東村、王西村、斧頭崗村、前崗村、焦堂村、任莊村、陳樓村、徐莊村、方城村、城寺頭村、後李村、江樓村、新店鋪村、平崗村、李占榮村、趙樓村、張大莊村、李小橋村、石山村、無良閣村、張帝臣村、東軒村、西軒村、壩王村、前進村、田莊村、琅琊崗村、豐收廳村、韓樓村、葛崗村、李莊村、梅崗村、姚莊村、尤橋村、張大夫村、肖莊村、朱子崗村。
高賢鄉 代碼:411627203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高南村、劉寺崗村、高西村、高東村、漳北村、田店村、漳西村、張莊村、肖莊村、南窪村、南北六村、南村崗村、大楊莊村、窪劉村、潘寨村、周崗村、漳東村、劉河村、小郭村、汪莊村、尖莊村、爐坊村、小樓村、前程村、考主崗村、保渡村、王莊村、張寨村、具臺崗村。
芝麻窪鄉 代碼:411627204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芝東村、芝西村、王莊村、王橋村、孔莊村、南嶽崗村、任砦村、苑砦村、邢樓村、東丁花村、西丁花村、東李莊村、張莊村、陳砦村、西樓村、接花村、桐城村、太武村、孔寨村、牛傢村、施樓村、白莊村、張合營村、皮箱楊村、花莊村、劉橋村、三所樓村、李莊村、棗村窪村、陳莊村。
清集鄉 代碼:411627205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清集村、西賈村、東扶村、西扶村、高劉村、李佰實村、範莊村、柳元張村、朗城鋪村、張杜村、彭莊村、洪山廟村、二郎廟村、萬莊村、衣東村、衣西村、王莊村、將軍營村、李興營村、張子影村、申莊村、東賈村、葦元村、黃口村、黃崗村、李莊村、楊橋村、孫莊村、桂崗村、高橋村、趙樓村、楊莊村、史劉良村、鄧禹臺村、常合營村。
獨塘鄉 代碼:411627206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程樓村、獨東村、獨中村、獨西村、馬快村、官橋村、景集村、十裏鋪村、萬堂村、許大樓村、宋樓村、許莊村、康莊村、郭樓村、王灣村、安莊村、鋪張村、趙鬍同村、軒莊村、聶莊村、和莊村、西程村、趙莊村、龔營村、葛屯村、董樓村、白竜王村、劉莊村、石貴營村、張漢樓村、大王廟村、毛堂村、袁橋村、楊莊村。
大許寨鄉 代碼:411627207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大許寨村、張樓村、羅古洞村、李樓村、蓋莊村、赫莊村、馬樓村、尤莊村、陳燈村、韓店村、陳樓村、大陳村、洪山廟村、葛花李村、候莊村、王廟村、花元村、鬍樓村、四柳樹村、何橋村、劉英寺村、賈堂村、窪李村、君趙村、王堂村、元明寺村、趙樓村、劉化王村、臺集村、賈千樓村、黃崗村、三塚集村、劉莊村、吳敬西村。
五裏口鄉 代碼:411627208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五東村、五西村、包莊村、吳莊村、劉店村、劉莊村、新集村、桂李村、郭樓村、格大李村、範樓村、楊莊村、王寺安村、邵樓村、申莊村、王莊村、李公玉村、馬小莊村、軒堯村、墩埠村、常崗店村、何樓村、李大莊村。
張集鄉 代碼:411627209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張集村、劉莊村、背座堂村、李莊村、夏樓村、冉莊村、蔡集村、韓莊村、馮莊村、前高村、溫良村、曹樓村、馬纔元村、大崔村、張莊村、梁莊村、蔣堂村、王樓村、王莊寨村、趙堂村、葛樓村、宋莊村、張樓村、田古堆村、朱港村。
高朗鄉 代碼:411627210
2006年,轄41個村委會:高西村、高北村、高東村、石莊村、王墳村、棗元村、安廟村、張莊寨村、官莊村、王莊村、林場村、高莊村、前廟村、周寨村、後高朗村、張車崗村、黨村、前崗村、劉寨村、九崗廟村、孫莊村、馬莊村、後劉村、彥莊村、玉皇崗村、小石村、大黃村、華莊村、平莊村、趙寨村、中黃村、張寨村、閆莊村、焦橋村、郭寨村、晉堂村、程莊村、馬圖河村、雙廟村、軒廟村、鐵榍村。
轉樓鄉 代碼:411627211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轉樓村、商崗村、程莊村、李保真村、李屯村、黃崗村、羅窪村、馮小橋村、褚莊村、袁莊村、路口村、郭莊村、大營子村、郭橋村、前樓村、油坊莊村、李臯村、張儀彬村、大祁村、大趙村、王集村、孫北村、臺寨村、孫南村、王廟村、張屯村、宋莊村、門樓張村、謝莊村、劉李堂村、朱莊村、和張村、耿樓村、王名楊村、姬莊村。
太康農場 代碼:411627400
石油堪探局太康農場 代碼:411627401
太康培訓中心 代碼:411627402
園藝廠 代碼:411627404
農科所 代碼:411627405
畜牧良種場 代碼:411627406
王立中村:
位於老塚鎮東南方向,距老塚約1.5公裏,全村姓王,人口約1200,該村經濟水平一般。外出務工和在傢建房作為收入來源。 |
|
幾代藝人突破
鄉間小戲新生
道情戲源於道教樂歌。因道士唱樂歌時配以魚皮筒鼓伴奏,故古時稱“魚鼓道情”,俗稱“道情筒子”。明清之際在皖北地區流行,和阜陽一帶民間小調“鶯歌柳”融合後,形成麯藝說唱藝術。當時的演唱衹限於單口說唱,伴奏也衹有便於攜帶的魚鼓和簡板。
清代後期,約在1860年前後,道情從瀋丘、鄲城一帶傳入太康。20世紀初受河南梆子、越調等地方戲麯影響,道情藝人開始嘗試對口演唱和群口演唱,題材突破了原先的道教故事,擴大到傢長裏短、才子佳人的範圍;演員大體分角色,但不化妝,也無明顯行當,時稱“座攤道情”,這是道情戲的孕育階段。
1905年,太康縣老塚鎮幹張村藝人張廣志(約1875年-1930年),組建了第一個道情戲班。他是太康道情戲的最早開拓者,早年從事說唱道情,並能演唱河南梆子戲,後來嘗試“座攤道情”。1922年前後,他又首創道情科班,收徒20人。1924年7月,張廣志的道情戲班在太康縣洪山廟、五裏口等村開始化妝登臺演唱,將道情戲首次搬上了舞臺。同時在演出伴奏中增添了墜子弦和成套打擊樂器,采用了河南梆子的聲腔板式和表演形式。這是道情戲由簡單到復雜,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次成功突破和飛躍,從此使道情由麯藝形式一躍而成為戲劇舞臺上一個嶄新的獨立劇種???道情。
當時登臺演出的除張廣志之外,還有科班出身的張的養女張大妮(張文秀),她是道情戲的第一位女演員。還有科班出身、張的得意門生李繼廣(1905年-1972年),藝名“大白鞋”,專攻旦角。他們唱腔新鮮,唱詞通俗,表演極富鄉土氣息,演出轟動一時,鄉民奔走相告。但因其服裝道具簡陋,終未進入城市演出,而活躍於太康、淮陽、西華三縣邊界鄉村。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該道情戲班流散。但這之後,道情之火並未泯滅,而且有了燎原之勢。一些道情藝人如範炳(範炳成)、李繼廣、龔長法(翻毛雞)、郭大連、張六順、周傳江等,相繼在李興營、西華營(原西華縣)、郭樓等地組建了道情班,郭大連、龔長法還成立了科班。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中後期,馬頭集、常合營、四柳樹、彭莊等地的道情班和科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發展到十幾個。這些道情班因戰亂和災荒時斷時續,有些一直堅持到解放初期。太康縣是名副其實的“道情之鄉”。唱腔表演
別具一格
道情戲以唱為主,劇本多唱詞而少插白,一板下來就是上百句唱詞。其唱腔中板腔和麯牌兼而有之,主要板式有慢板、流水、裁板、大過、單過、雙過、哭死、哭活、垛子、滾白等。麯牌有《鎖落枝》、《老桃紅》等。演唱時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唱二八或流水時有重疊句,而且有“哪呼嗨”、“哪嗨依”的襯詞,其麯調純厚樸實,唱詞通俗易懂,深受群衆喜愛。著名現代豫劇《朝陽溝》裏拴寶唱的“那個前腿弓,那個後腿蹬,腳不要慌來手不要猛……”就是移植的道情唱腔。
道情戲的伴奏樂器由原始的魚鼓、簡板,逐步過渡到以兩把墜鬍為主。但它的墜鬍又與一般墜鬍不同,它筒大桿短,中間有腰碼,聲似二鬍。後來,伴奏又增添了皮鬍、三弦、大鬍、笙、嗩吶以及一些民族彈撥樂器。上個世紀90年代又增添了電子琴、電貝司等電聲樂器。
道情的表演、化妝和服飾與其他劇種差別不大,主要區別是道情註重唱功,善演喜劇,其演員不習武功,科班也無武科;沒有嚴格的行當區分,除生、旦、須為專行演員扮演外,淨、醜、末則無固定行當。沒有大花臉、黑面、銅錘、架子、花臉之類區分。醜角僅在聲腔中加些滑稽的花腔襯字與靈巧的顫舌音。隨着時代的發展,今天的道情角色行當劃分得也相當精細了。生行根據劇中人物年齡、性格諸方面的不同,被細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紅生等;旦行又分為青衣、花旦、彩旦、老旦、婆旦、閨門旦等;醜行分為小醜、老醜、官醜、醜婆、醜旦等。建立劇團創新劇目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道情的發展。1953年,中共太康縣委指示文化館選拔道情中老年藝人29名,來縣培訓學習,排練節目。然後到農村演出。經過幾年的培訓和發展,到1957年初,太康縣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全國惟一的一個道情專業劇團??太康縣道情劇團。
建團之初,編導和演員們對道情戲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三方面的整理和加工:劇本、音樂(唱腔)、表演。選擇三個代表性劇目,即《張廷秀私訪》、《王金豆藉糧》、《雙拜壽》,存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揮其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特點,對道情音樂和唱腔進行提煉、豐富和改革。如將原老藝人男唱腔用的低度弦(3、2、1)改為中度弦(7、6、5),以適應青年男女演員的唱腔。樂隊配器保留道情墜鬍,增加三弦、笙、笛、悶笛等撥彈樂器。根據道情特點,對伴奏方法及唱腔、過門、麯牌進行創造性加工,使其旋律、節奏更加優美動聽。表演方面,導演精心構思,合理運用舞臺調度,配合燈光、布景,將各種藝術綜合得盡可能和諧、完美,致使舞臺上妙趣橫生,極富鄉土氣息。同時演員們經過勤學苦練,都提高了表演水平。
三個月的艱苦奮鬥,劇團完成了三個戲的排演任務。首場匯報演出,轟動城鄉,觀衆席上擊節叫絶,交口稱贊。連演數場,方圓幾十裏的群衆,結隊進城觀看,劇院門口排隊如長竜。走紅大江南北堪稱“天下第一”
初創告捷後,道情劇團相繼排演出《撕蛤蟆》、《賣愛姐》、《陳三兩爬堂》、《換親記》、《勸鄰》等傳統戲,巡回演出,每到一地都獲極大成功。在安徽界首公演時,連演十幾場座無虛席。買不到戲票的群衆,要求將演出實況用大喇叭傳播出去。於是深更半夜大街上仍有上百人圍坐在廣播下面傾聽。演員在街上行走,行人指點相告。遇到他們吃飯、照像、洗澡、理發,群衆畢恭畢敬,拒不收錢。劇團離開界首時,賣包子的小販,擔着包子攆到演員乘坐的汽車前,硬往演員手裏塞包子。在西華、漯河等地演出時,當地領導請劇團開座談會,譽道情團為“百花園中的一叢新秀”,並贈送錦旗。在許昌、新鄉、開封、鄭州公演時,一天兩場不能滿足,改為一天三場,還是場場滿座。
道情建團以來確實是年年都有創新,碩果纍纍,喜訊頻傳。在舞臺設備和新技術引進方面她連創幾個領先,走在了縣級劇團甚至地市級劇團的前面。1957年,劇團首先裝備了舞臺地毯;就在建團的當年,首先實現了自給有餘,不要國傢補貼。1958年,劇團首先使用了投影景燈;同時也首先實行了按“樂譜”排戲。
1958年11月,太康道情劇團參加省現代戲匯演,演出《敢幹的姑娘》榮獲二等奬。1959年,劇團參加省戲麯匯演,《勸鄰》一劇獲演出二等奬,並灌了唱片;同年10月在開封相國寺劇場演出時,時任團中央書記的鬍耀邦同志親臨觀看,並與演職員會見,合影留念。1960年,由道情劇團演出的《王金豆藉糧》、《李天保吊孝》兩出戲灌製了唱片。1961年,該團率先使用了幻燈字幕,把唱詞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1962年,該團創造性地設計出柔美動聽的道情《慢板》唱腔,深受觀衆喜愛,一直沿用至今。
極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禍及全國,也給太康道情劇團帶來巨大的災難,該團幾經合併、解散,造成一段時間的空白。衹是到了1972年,纔算有了轉機。當時,縣文工團裏衹保留了十幾個道情演員,演不成大戲。1972年,由韓錦超執筆創作,蔡清枝、嶽振鼎主演的道情現代戲《前進路上》一炮打響,引起轟動。省內外有上百個文藝團體來太康學習並移植了這個劇目,1973年4月,《前進路上》劇組參加省現代戲麯調演,獲得極大成功,省電臺錄了音,省電視臺錄了像,經常播放。一出小戲使太康道情一舉聞名全國。
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保護稀有劇種、劇目,扶植基層劇團,國傢文化部於1992年7月在山東淄博市舉辦了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太康縣道情劇團匯報演出了代表劇目《王金豆藉糧》一鳴驚人,共獲得演出、演員、導演、音樂設計、唱腔設計、舞美設計、燈光設計等八項大奬,名列各展演團體前茅,受到文化部領導和戲劇藝術傢的稱贊,使太康道情再次名揚四海。此後,太康道情多次應邀到鄂、川、晉、冀、魯、皖等地城鄉演出,深受各地廣大觀衆所喜愛。太康道情已成為中華民族戲劇舞臺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時代的巨輪駛入21世紀,太康道情劇團與時俱進,又有了良好的開端。2000年11月24日,河南省農村小戲集錦《春滿中原》進京匯報演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精彩亮相。觀看了太康道情劇團演出的《富裕之後》,在京的戲劇界權威專傢評價很高,認為“無可挑剔”,“音樂非常有特色,唱腔詼諧抒情,個性很鮮明……大量使用襯字,增強了喜劇色彩”。“演員渾身是戲,一招一式都是戲,戲中有戲”,“給人以別開生面的感覺,具有泥土的芳香”。首都和省會各傢新聞媒體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中央電視臺和河南衛視都播放了演出錄像。
2001年7月,河南省黃河音像出版社錄製出版了道情劇團演出的六個傳統劇目:《張廷秀私訪》、《雷保同投親》(上、下各一部)、《雙拜壽》、《還糧》、《白玉樓》、《走娘傢》等,並對全國公開發行。
2002年,周口市首屆戲麯大賽中,太康道情劇團演出的大型現代戲《嫂娘》獲多項大奬。這一年,該團下鄉演出的場次突破400場。四十年成果豐碩生旦醜人才輩出40多年來,太康道情演出劇目上百個,其中《王金豆藉糧》、《前進路上》、《雷保同投親》、《張廷秀私訪》、《春桃藉牛》、《敢幹的姑娘》、《勸鄰》、《雞婆》、《殺雞》、《李天保吊孝》、《跪洞房》、《雙拜壽》、《絲綢之路》、《田蠃女》、《走娘傢》、《富裕之後》、《嫂娘》等20多個劇目分別獲全國和省、地戲劇比賽大奬,並被錄音、錄像、灌製唱片,有的被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戲劇光碟,發行全國,省電臺、電視臺多次播放,中央電視臺也播放過《王金豆藉糧》、《富裕之後》等節目。至於在河南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梨園春》戲劇節目裏,道情唱段也不斷能夠聽到,人們已耳熟能詳。道情戲已成為標志河南戲劇大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劇種。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錘煉,道情藝苑中涌現出一批優秀演員,現簡要介紹幾位:
朱錫梅,女,太康縣人,生於1940年,14歲進入縣戲劇培訓班學藝並登臺演唱小生。1957年調入道情劇團獲長足進展,因其嗓音飽滿純正,吐字清晰流暢,表演氣質端莊,深受省內外觀衆一致贊賞;多次參加省級匯演、調演獲奬,其主演的《王金豆藉糧》、《張廷秀私訪》、《李天寶吊孝》、《跪洞房》和《前進路上》等戲,先後被灌製唱片或電臺錄音、電視臺錄像。
蔡清芝:女,太康縣人,1951年生,自幼酷愛戲劇。1965年先後從事麯藝、豫劇、道情演出,因其唱腔渾厚甜潤,表演凝重深沉,深得觀衆好評,以其《前進路上》春霞一角的精彩表演而蜚聲劇壇,後在傳統戲演出中專攻閨門旦,所主演的《王金豆藉糧》、《跪洞房》等劇目和唱段,曾先後被電臺錄音、電視臺錄像。
張天印:男,1962年生,戲校畢業,1980年進入道情劇團。1997年任團長。他多次率團進京演出,深受首都觀衆和專傢們的好評。2000年率團到廣州參加了第十一屆群星大賽,並奪取了金奬。除了這些中老演員外,一批道情新秀如呂清麗、李豔玲、劉粉霞、張小花、丁彩豔等也正茁壯成長起來,太康道情後繼有人。 |
|
- n.: Taikang County
|
|
太康, 姒 |
|
地名 | 鄉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城市概況 | 轄區導航 | 河南 | 行政區劃 | 地理 | 鄉鎮名 | ????業公司 | ????業管理局 | |
|
|
太康縣服裝廠 | 太康縣中醫院 | 太康縣人民醫院 | 太康縣第三高中 | 太康縣中醫醫院 | 太康縣康復醫院 | 太康縣棉紡織廠 | 太康縣民族賓館 | 太康縣太康賓館 | 太康縣????業管理局 | 太康縣血栓病醫院 | 太康縣繭絲綢公司 | 太康縣紡織品公司 | 太康縣伊思特彩印包裝廠 | 太康縣第三高級中學 |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三高 | 將赴鎮過太康縣有題 | 太康縣棉麻集團棉紡織廠 | 太康縣種子公司農豐賓館 | 河南省太康縣棉紡織廠 | 太康縣第二棉紡織廠 | 太康縣毛莊鄉皮革廠 | 太康縣張集鄉皮革廠 | 太康縣公費醫療醫院 | 太康縣民族骨科醫院 |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第三高級中學 | |
|
|
清集鄉 | 竜麯鎮 | 城關鎮 | 馬廠鎮 | 馬頭鎮 | 王集鄉 | 張集鄉 | 板橋鎮 | 城郊鄉 | 朱口鎮 | 毛莊鄉 | 楊廟鄉 | 常營鎮 | 遜母口鎮 | 老塚鎮 | 高賢鄉 | 高朗鄉 | 轉樓鄉 | 農科所 | 符草樓鎮 | 毛莊鎮 | 芝麻窪鄉 | 獨塘鄉 | 大許寨鄉 | 五裏口鄉 | 城關回族鎮 | 太康農場 | 石油堪探局太康農場 | 太康培訓中心 | 園藝廠 | 畜牧良種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