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 : 淅川县 : 长葛市 : 松滋市 : 定南县 : 昌图县 : 武城县 : 肥城市 : 合水县 [显示全部] : 中国 >河南 >周口 >沈丘县 > 老城镇
显示地图
目录
河南省沈丘县老城镇
  老城镇是沈丘县旧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境东南27公里处,省道商临公路、217线在镇中心地带交汇,泉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47800亩耕地,有3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62326人。
  老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名胜古迹有乳香台、明柏、人祖庙、教堂、建艇湖等,土特产有顾家馍、兆丰贡酒、鲈鱼等。
  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解放思想,负重加压,按照“工业兴镇、农业稳镇、财政富镇”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在城镇化和经济民营化进程。全镇现有镇办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32家,个体企业987家,从也人员13000余人,形成了酿酒、造纸、皮革、制鞋、机械、建材、食品、农药、油墨等工业门类。各类专业村40多个,沈丘县鞋厂、环翔皮业、兆丰酒厂是该镇三大龙头企业。东北办事处是文明全国的印刷专业区,已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印刷机械拥有量达3000余部,从业人员近10000人,从低中高档印刷道彩印、胶印共180多个品种,营销人员遍及全国。该镇积极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拉长土地链条,提高复种指数,将粮经比例调整到6:4,形成了以阮庄为中心的西瓜,果树生产基地,以程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李仙庄为中心的花生生产区域,同时,该镇畜牧业发展迅速,现有规模养殖场89个,养殖专业村37个,养殖大户150多家。近几年来老城镇积极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坚持高起点规模、高标准建设,走“以城招商、以城羊城、以城建城”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该镇紧紧抓住商临公路,217线建设的契机和县委、县政府把老城镇作为全县小城镇建设中心的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旧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开发,狠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规划”,对原南北、东西大街进行拓宽改造,全部建城二层以上门面楼房,相继开通东环路、北环路、南关路、宴庄路,硬化了城区内6条小街道,新建了外贸商场、新街布匹商场、供销社纺织品商场等专业市场,2003年春季,从北关北环路至徐营高标准种植风景树8000多株,长达11里,城镇框架逐渐拉达,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六综六横的建设格局,1996年9月被评为周口地区综合机耕机实力30强乡镇,1994年、1996年荣获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强乡镇”称号,1995年获周口地区财源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八年获线发展乡镇企业“强乡镇”称号,1999年迈入全省农话发展50强乡镇行列,电话拥有量委屈全年乡镇之首。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达468万元。
  该镇有高中一所(县辖),中小学34处,在校生12800人,有线电视用户达1500家,镇内有沈丘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施齐全,从业人员500多人。
  河南省长葛市老城镇
  老城镇位于长葛市中部,曾是长葛政治、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人杰结灵,古汉柏、陉山书院、敬史君、泰山庙、洗砚池、蚕桑学堂等名胜古迹久负盛名,闻名遐迩。
  全镇辖29个行政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 5万余人。镇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长(葛)开(封)、长(葛)鄢(陵)公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京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距京广铁路6公里,距107国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不足1公里,距郑州国际机场35公里,堪称长葛交通中心地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老城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使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许昌市前列。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组织小麦、玉米大面积高产开发,实施“种子工程”,粮食产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达到6:4,全镇已初步建成巴西陆稻、油桃、双孢菇、旱作藕等四大特色种植基地。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先后培育出维利达实业有艰公司、长有畜产品公司、鸿洋肉联厂、邑源奶牛厂等五家“农”宇型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全镇逐步了机械、三轮车制造、建材、塑料加工、铸造、农副产品加工、轻纺等支持产业,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电子技术等新技术产业。现有各类企业2100多家,其中农用机动三轮车和汽油摩托车配件生产已成为国内闻名的生产、销售基地;“真马”、“世杰”农用机动三轮车被机械部推荐为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尾毛产品远销日本、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废旧塑料加工成为省内主要的回收基地之一。
  近年来,镇政府围绕文明城镇建设,对城区实施了总体规划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完成了城区道路的拓宽改造和硬化、绿化、美化。目前,南部的商贸区、中北部的文化娱乐区、东部的工业区、西部的小康居民住宅区等四大功能区已初步形成,呈现出乡村都市风貌。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线电视通向千家万户,万门程控电话连接世界各地,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镇村医疗设施齐全,教育网络体系健全,五大专业市场和两条商工贸大街日益繁荣,大型商场、综合商店、宾馆、游泳池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步入了基础牢、后劲足、效益高的良性循环轨道。1997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今朝正灿烂,明日更辉煌。老城镇五万人民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正以新的姿态投入两个文明建设,阔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No. 2
  老城镇 老城镇位于沈丘县东南,距县城25千米,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辖第四、第一、第二、第三4个居委会,南关、北关、西关、北韩湾、刘坟、岳庄、刘大庄、前楼、北吴营、桃园、郑庄、许庄、李仙庄、后谷营、前谷营、晏庄、张湾、陈庄、徐营、刘埠口、路庄、阮庄、李坟、李楼、杨洼、荆条、孙庙、南吴营、李庄、卢营、瓦房、程庄、增福庙、龙王庙、后东、后西、寨里、蒋湾38个行政村。商(丘)临(泉)公路穿境。
  [代码]411624103:~001第四居委会 ~002第一居委会 ~003第二居委会 ~004第三居委会 ~200南关村 ~201北关村 ~203西关村 ~204北韩湾村 ~205刘坟村 ~206岳庄村 ~207刘大庄村 ~208前楼村 ~209北吴营村 ~210桃园村 ~211郑庄村 ~212许庄村 ~213李仙庄村 ~214后谷营村 ~215前谷营村 ~216晏庄村 ~217张湾村 ~218陈庄村 ~219徐营村 ~220刘埠口村 ~221路庄村 ~222阮庄村 ~223李坟村 ~224李楼村 ~225杨洼村 ~226荆条村 ~227孙庙村 ~228南吴营村 ~229李庄村 ~230卢营村 ~231瓦房村 ~232程庄村 ~233增福庙村 ~234龙王庙村 ~235后东村 ~236后西村 ~237寨里村 ~238蒋湾村
  [沿革]为沈丘县旧县治所驻地。1958年建老城公社,1983年改镇。1997年,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6.2万,辖郑庄、前楼、桃园、北吴营、刘大庄、岳庄、刘坟、北韩湾、许庄、李仙庄、后谷营、前谷营、晏庄、张洼、陈庄、刘埠口、路庄、李坟、阮庄、李楼、南吴营、庄、孙庙、增福庙、程庄、寨里、后东、后西、北关、南关、西关、杨洼、荆条庄、徐营、瓦房庄、卢营、龙王庙、陈庄、城关北、城关南、蒋洼、蒋湾42个行政村。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老城镇是沈丘县老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01个自然村,252个村民小组,47800亩地,62326口人,其中,非农人口9356人,回汉杂居。
  老城镇历史悠久,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到1950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自古有“两省通衢,三县要塞”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省道商临公路与省道217线交汇于此,交通发达便利。
  解放前,老城镇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方面,现有镇办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32家,个体企业966家,从业人员13000人,形成了酿酒、造纸、印刷、皮革、制鞋、机械、建材、食品、农药、油墨等工业门类。各类专业村达到40多个。沈丘县鞋厂、环翔皮业、兆丰酒厂是该镇三大龙头企业。东北办事处是闻名全国的印刷专业区域,已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各种印刷机械拥有量达3000余部,从业人员10000余人,从低中高档印刷到彩印,胶印共180多个品种,门类齐全,购销人员遍及全国。农业方面,历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粮经比例达到6:4,形成了以阮庄为中心的西瓜、果树生产区域;以程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李仙庄为中心的花生生产区域。1996年9月,被周口地区评为综合经济实力三十强乡镇,1994年、1996年荣获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强乡镇”称号,连续6年获县发展乡镇企业六强乡镇称号,1999年,荣获全省“农话发展50强乡镇”,电话拥有量位居全市乡镇之首。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320万元,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168亿元,销售收入完成2.96亿元,实现利润298万元,税收总额217.3万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工农业总产值4.16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56亿元。
  该镇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镇以商临公路和三城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镇区面积不断扩大,南北大街均建成2层以上门面楼房,相继开通了北环路、东环路、南关路等,硬化了镇内6条水泥路面,形成了“二纵二横”的镇区框架,新建了外贸商场、供销商场,新街布匹商场等专业市场。
  该镇有高中1所(县辖),中小学34所,在校学生10500人。有线电视用户近1000家。镇内有沈丘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施齐全,从医人员500余人。
沈丘县老城镇名片-河南省周口市
  老城镇是沈丘县旧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境东南27公里处,省道商临公路、217线在镇中心地带交汇,泉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47800亩耕地,有3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62326人。
  老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名胜古迹有乳香台、明柏、人祖庙、教堂、建艇湖等,土特产有顾家馍、兆丰贡酒、鲈鱼等。
  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解放思想,负重加压,按照“工业兴镇、农业稳镇、财政富镇”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在城镇化和经济民营化进程。全镇现有镇办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32家,个体企业987家,从也人员13000余人,形成了酿酒、造纸、皮革、制鞋、机械、建材、食品、农药、油墨等工业门类。各类专业村40多个,沈丘县鞋厂、环翔皮业、兆丰酒厂是该镇三大龙头企业。东北办事处是文明全国的印刷专业区,已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印刷机械拥有量达3000余部,从业人员近10000人,从低中高档印刷道彩印、胶印共180多个品种,营销人员遍及全国。该镇积极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拉长土地链条,提高复种指数,将粮经比例调整到6:4,形成了以阮庄为中心的西瓜,果树生产基地,以程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李仙庄为中心的花生生产区域,同时,该镇畜牧业发展迅速,现有规模养殖场89个,养殖专业村37个,养殖大户150多家。近几年来老城镇积极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坚持高起点规模、高标准建设,走“以城招商、以城羊城、以城建城”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该镇紧紧抓住商临公路,217线建设的契机和县委、县政府把老城镇作为全县小城镇建设中心的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旧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开发,狠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规划”,对原南北、东西大街进行拓宽改造,全部建城二层以上门面楼房,相继开通东环路、北环路、南关路、宴庄路,硬化了城区内6条小街道,新建了外贸商场、新街布匹商场、供销社纺织品商场等专业市场,2003年春季,从北关北环路至徐营高标准种植风景树8000多株,长达11里,城镇框架逐渐拉达,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六综六横的建设格局,1996年9月被评为周口地区综合机耕机实力30强乡镇,1994年、1996年荣获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强乡镇”称号,1995年获周口地区财源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八年获线发展乡镇企业“强乡镇”称号,1999年迈入全省农话发展50强乡镇行列,电话拥有量委屈全年乡镇之首。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达468万元。
  该镇有高中一所(县辖),中小学34处,在校生12800人,有线电视用户达1500家,镇内有沈丘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施齐全,从业人员500多人。
  该镇社会政治稳定,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欢迎中外客商来我镇投资办厂,大展宏图。
英文解释
  1. :  Laocheng Town
近义词
老城
老城镇社区, 老城镇居委会
包含词
老城镇居委会老城镇中心小学
老城镇初级中学老城镇中心幼儿园
合水县老城镇富民养殖场昌图县饮食服务公司老城镇二饭店
昌图县老城镇卫生预防保健所合水县农技推广中心老城镇服务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合水县公司老城镇营业厅
分类详情
李仙庄村刘大庄村寨里村寨西村程庄村
第四居委会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第三居委会刘坟村
岳庄村前楼村张湾村徐营村路庄村
阮庄村孙庙村卢营村瓦房村龙王庙村
后东村后西村蒋湾村北韩湾村北吴营村
后谷营村前谷营村晏庄村刘埠口村李坟村
杨洼村荆条村南吴营村增福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