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縣 : 淅川縣 : 長葛市 : 鬆滋市 : 定南縣 : 昌圖縣 : 武城縣 : 肥城市 : 合水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河南 >周口 >瀋丘縣 > 老城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河南省瀋丘縣老城鎮
  老城鎮是瀋丘縣舊縣城所在地,位於縣境東南27公裏處,省道商臨公路、217綫在鎮中心地帶交匯,泉河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49平方公裏,47800畝耕地,有38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62326人。
  老城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的乳香臺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長期為瀋丘縣治所。名勝古跡有乳香臺、明柏、人祖廟、教堂、建艇湖等,土特産有顧傢饃、兆豐貢酒、鱸魚等。
  該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解放思想,負重加壓,按照“工業興鎮、農業穩鎮、財政富鎮”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農業産業化、工業化、在城鎮化和經濟民營化進程。全鎮現有鎮辦企業15傢,股份製企業32傢,個體企業987傢,從也人員13000餘人,形成了釀酒、造紙、皮革、製鞋、機械、建材、食品、農藥、油墨等工業門類。各類專業村40多個,瀋丘縣鞋廠、環翔皮業、兆豐酒廠是該鎮三大竜頭企業。東北辦事處是文明全國的印刷專業區,已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經濟,印刷機械擁有量達3000餘部,從業人員近10000人,從低中高檔印刷道彩印、膠印共180多個品種,營銷人員遍及全國。該鎮積極調整農村種植結構,拉長土地鏈條,提高復種指數,將糧經比例調整到6:4,形成了以阮莊為中心的西瓜,果樹生産基地,以程莊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産區域;以李仙莊為中心的花生生産區域,同時,該鎮畜牧業發展迅速,現有規模養殖場89個,養殖專業村37個,養殖大戶150多傢。近幾年來老城鎮積極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堅持高起點規模、高標準建設,走“以城招商、以城羊城、以城建城”的路子,有力地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該鎮緊緊抓住商臨公路,217綫建設的契機和縣委、縣政府把老城鎮作為全縣小城鎮建設中心的機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舊城區改造,一手抓新城區開發,狠抓“緑化、美化、亮化、淨化、規劃”,對原南北、東西大街進行拓寬改造,全部建城二層以上門面樓房,相繼開通東環路、北環路、南關路、宴莊路,硬化了城區內6條小街道,新建了外貿商場、新街布匹商場、供銷社紡織品商場等專業市場,2003年春季,從北關北環路至徐營高標準種植風景樹8000多株,長達11裏,城鎮框架逐漸拉達,城區面積達2.5平方公裏,初步形成六綜六橫的建設格局,1996年9月被評為周口地區綜合機耕機實力30強鄉鎮,1994年、1996年榮獲周口地區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強鄉鎮”稱號,1995年獲周口地區財源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八年獲綫發展鄉鎮企業“強鄉鎮”稱號,1999年邁入全省農話發展50強鄉鎮行列,電話擁有量委屈全年鄉鎮之首。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達468萬元。
  該鎮有高中一所(縣轄),中小學34處,在校生12800人,有綫電視用戶達1500傢,鎮內有瀋丘縣第二人民醫院,設施齊全,從業人員500多人。
  河南省長葛市老城鎮
  老城鎮位於長葛市中部,曾是長葛政治、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人傑結靈,古漢柏、陘山書院、敬史君、泰山廟、洗硯池、蠶桑學堂等名勝古跡久負盛名,聞名遐邇。
  全鎮轄29個行政村,總面積48平方公裏,總人口 5萬餘人。鎮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交通便利。長(葛)開(封)、長(葛)鄢(陵)公路自西嚮東橫貫全境;京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區距京廣鐵路6公裏,距107國道5公裏,距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不足1公裏,距鄭州國際機場35公裏,堪稱長葛交通中心地帶,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老城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使全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6.3億元,財政收入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0元,綜合經濟實力躍居許昌市前列。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通過組織小麥、玉米大面積高産開發,實施“種子工程”,糧食産量和效益均創歷史最高水平。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糧經比例達到6:4,全鎮已初步建成巴西陸稻、油桃、雙孢菇、旱作藕等四大特色種植基地。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先後培育出維利達實業有艱公司、長有畜産品公司、鴻洋肉聯廠、邑源奶牛廠等五傢“農”宇型竜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新型農業經營體製。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經濟日益繁榮,全鎮逐步了機械、三輪車製造、建材、塑料加工、鑄造、農副産品加工、輕紡等支持産業,進一步發展有色金屬、精細化工、電子技術等新技術産業。現有各類企業2100多傢,其中農用機動三輪車和汽油摩托車配件生産已成為國內聞名的生産、銷售基地;“真馬”、“世傑”農用機動三輪車被機械部推薦為名牌産品,暢銷全國各地;尾毛産品遠銷日本、港、澳、臺、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廢舊塑料加工成為省內主要的回收基地之一。
  近年來,鎮政府圍繞文明城鎮建設,對城區實施了總體規劃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完成了城區道路的拓寬改造和硬化、緑化、美化。目前,南部的商貿區、中北部的文化娛樂區、東部的工業區、西部的小康居民住宅區等四大功能區已初步形成,呈現出鄉村都市風貌。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有綫電視通嚮千傢萬戶,萬門程控電話連接世界各地,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迅速,鎮村醫療設施齊全,教育網絡體係健全,五大專業市場和兩條商工貿大街日益繁榮,大型商場、綜合商店、賓館、遊泳池等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各項社會事業步入了基礎牢、後勁足、效益高的良性循環軌道。1997年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今朝正燦爛,明日更輝煌。老城鎮五萬人民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正以新的姿態投入兩個文明建設,闊步嚮小康社會邁進。
No. 2
  老城鎮 老城鎮位於瀋丘縣東南,距縣城25千米,與安徽省臨泉縣接壤。轄第四、第一、第二、第三4個居委會,南關、北關、西關、北韓灣、劉墳、嶽莊、劉大莊、前樓、北吳營、桃園、鄭莊、許莊、李仙莊、後𠔌營、前𠔌營、晏莊、張灣、陳莊、徐營、劉埠口、路莊、阮莊、李墳、李樓、楊窪、荊條、孫廟、南吳營、李莊、盧營、瓦房、程莊、增福廟、竜王廟、後東、後西、寨裏、蔣灣38個行政村。商(丘)臨(泉)公路穿境。
  [代碼]411624103:~001第四居委會 ~002第一居委會 ~003第二居委會 ~004第三居委會 ~200南關村 ~201北關村 ~203西關村 ~204北韓灣村 ~205劉墳村 ~206嶽莊村 ~207劉大莊村 ~208前樓村 ~209北吳營村 ~210桃園村 ~211鄭莊村 ~212許莊村 ~213李仙莊村 ~214後𠔌營村 ~215前𠔌營村 ~216晏莊村 ~217張灣村 ~218陳莊村 ~219徐營村 ~220劉埠口村 ~221路莊村 ~222阮莊村 ~223李墳村 ~224李樓村 ~225楊窪村 ~226荊條村 ~227孫廟村 ~228南吳營村 ~229李莊村 ~230盧營村 ~231瓦房村 ~232程莊村 ~233增福廟村 ~234竜王廟村 ~235後東村 ~236後西村 ~237寨裏村 ~238蔣灣村
  [沿革]為瀋丘縣舊縣治所駐地。1958年建老城公社,1983年改鎮。1997年,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鄭莊、前樓、桃園、北吳營、劉大莊、嶽莊、劉墳、北韓灣、許莊、李仙莊、後𠔌營、前𠔌營、晏莊、張窪、陳莊、劉埠口、路莊、李墳、阮莊、李樓、南吳營、莊、孫廟、增福廟、程莊、寨裏、後東、後西、北關、南關、西關、楊窪、荊條莊、徐營、瓦房莊、盧營、竜王廟、陳莊、城關北、城關南、蔣窪、蔣灣42個行政村。
河南省周口市瀋丘縣
  老城鎮是瀋丘縣老縣城所在地。全鎮總面積49平方公裏,轄38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101個自然村,252個村民小組,47800畝地,62326口人,其中,非農人口9356人,回漢雜居。
  老城鎮歷史悠久,境內的乳香臺,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到1950年長期為瀋丘縣治所。該鎮地理位置優越,自古有“兩省通衢,三縣要塞”之稱。乃兵傢必爭之地。省道商臨公路與省道217綫交匯於此,交通發達便利。
  解放前,老城鎮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鎮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工業方面,現有鎮辦企業15傢,股份製企業32傢,個體企業966傢,從業人員13000人,形成了釀酒、造紙、印刷、皮革、製鞋、機械、建材、食品、農藥、油墨等工業門類。各類專業村達到40多個。瀋丘縣鞋廠、環翔皮業、兆豐酒廠是該鎮三大竜頭企業。東北辦事處是聞名全國的印刷專業區域,已形成富有特色的區域經濟,各種印刷機械擁有量達3000餘部,從業人員10000餘人,從低中高檔印刷到彩印,膠印共180多個品種,門類齊全,購銷人員遍及全國。農業方面,歷屆黨委、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快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糧經比例達到6:4,形成了以阮莊為中心的西瓜、果樹生産區域;以程莊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産區域;以李仙莊為中心的花生生産區域。1996年9月,被周口地區評為綜合經濟實力三十強鄉鎮,1994年、1996年榮獲周口地區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強鄉鎮”稱號,連續6年獲縣發展鄉鎮企業六強鄉鎮稱號,1999年,榮獲全省“農話發展50強鄉鎮”,電話擁有量位居全市鄉鎮之首。2001年,全鎮財政收入達到320萬元,鄉鎮企業完成産值3.168億元,銷售收入完成2.96億元,實現利潤298萬元,稅收總額217.3萬元,農業總産值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工農業總産值4.168億元,國內生産總值3.56億元。
  該鎮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該鎮以商臨公路和三城公路建設為契機,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鎮區面積不斷擴大,南北大街均建成2層以上門面樓房,相繼開通了北環路、東環路、南關路等,硬化了鎮內6條水泥路面,形成了“二縱二橫”的鎮區框架,新建了外貿商場、供銷商場,新街布匹商場等專業市場。
  該鎮有高中1所(縣轄),中小學34所,在校學生10500人。有綫電視用戶近1000傢。鎮內有瀋丘縣第二人民醫院,設施齊全,從醫人員500餘人。
瀋丘縣老城鎮名片-河南省周口市
  老城鎮是瀋丘縣舊縣城所在地,位於縣境東南27公裏處,省道商臨公路、217綫在鎮中心地帶交匯,泉河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49平方公裏,47800畝耕地,有38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62326人。
  老城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的乳香臺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長期為瀋丘縣治所。名勝古跡有乳香臺、明柏、人祖廟、教堂、建艇湖等,土特産有顧傢饃、兆豐貢酒、鱸魚等。
  該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解放思想,負重加壓,按照“工業興鎮、農業穩鎮、財政富鎮”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農業産業化、工業化、在城鎮化和經濟民營化進程。全鎮現有鎮辦企業15傢,股份製企業32傢,個體企業987傢,從也人員13000餘人,形成了釀酒、造紙、皮革、製鞋、機械、建材、食品、農藥、油墨等工業門類。各類專業村40多個,瀋丘縣鞋廠、環翔皮業、兆豐酒廠是該鎮三大竜頭企業。東北辦事處是文明全國的印刷專業區,已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經濟,印刷機械擁有量達3000餘部,從業人員近10000人,從低中高檔印刷道彩印、膠印共180多個品種,營銷人員遍及全國。該鎮積極調整農村種植結構,拉長土地鏈條,提高復種指數,將糧經比例調整到6:4,形成了以阮莊為中心的西瓜,果樹生産基地,以程莊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産區域;以李仙莊為中心的花生生産區域,同時,該鎮畜牧業發展迅速,現有規模養殖場89個,養殖專業村37個,養殖大戶150多傢。近幾年來老城鎮積極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堅持高起點規模、高標準建設,走“以城招商、以城羊城、以城建城”的路子,有力地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該鎮緊緊抓住商臨公路,217綫建設的契機和縣委、縣政府把老城鎮作為全縣小城鎮建設中心的機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舊城區改造,一手抓新城區開發,狠抓“緑化、美化、亮化、淨化、規劃”,對原南北、東西大街進行拓寬改造,全部建城二層以上門面樓房,相繼開通東環路、北環路、南關路、宴莊路,硬化了城區內6條小街道,新建了外貿商場、新街布匹商場、供銷社紡織品商場等專業市場,2003年春季,從北關北環路至徐營高標準種植風景樹8000多株,長達11裏,城鎮框架逐漸拉達,城區面積達2.5平方公裏,初步形成六綜六橫的建設格局,1996年9月被評為周口地區綜合機耕機實力30強鄉鎮,1994年、1996年榮獲周口地區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強鄉鎮”稱號,1995年獲周口地區財源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八年獲綫發展鄉鎮企業“強鄉鎮”稱號,1999年邁入全省農話發展50強鄉鎮行列,電話擁有量委屈全年鄉鎮之首。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達468萬元。
  該鎮有高中一所(縣轄),中小學34處,在校生12800人,有綫電視用戶達1500傢,鎮內有瀋丘縣第二人民醫院,設施齊全,從業人員500多人。
  該鎮社會政治穩定,投資環境寬鬆,政策優惠,歡迎中外客商來我鎮投資辦廠,大展宏圖。
英文解釋
  1. :  Laocheng Town
近義詞
老城
老城鎮社區, 老城鎮居委會
包含詞
老城鎮居委會老城鎮中心小學
老城鎮初級中學老城鎮中心幼兒園
合水縣老城鎮富民養殖場昌圖縣飲食服務公司老城鎮二飯店
昌圖縣老城鎮衛生預防保健所合水縣農技推廣中心老城鎮服務部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合水縣公司老城鎮營業廳
分類詳情
李仙莊村劉大莊村寨裏村寨西村程莊村
第四居委會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第三居委會劉墳村
嶽莊村前樓村張灣村徐營村路莊村
阮莊村孫廟村盧營村瓦房村竜王廟村
後東村後西村蔣灣村北韓灣村北吳營村
後𠔌營村前𠔌營村晏莊村劉埠口村李墳村
楊窪村荊條村南吳營村增福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