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扶沟县白潭镇位于:市(周口、许昌、开封)四县(扶沟、通许、鄢陵、尉氏)交界处,周郑公路(豫1607线)、竖(岗)扶(沟)铁路贯穿全镇南北;距311国道仅l0公里,107国道50公里,新郑机场直线距离仅49公里,古城开封53公里,周口80公里 素有周口市北大门之称,白潭西部和北部各村都通公交车,每天有发往鄢陵的公交车每半小时一班车,发往扶沟的公交亦是每半小时一班,其西部每天有发往郑州的2班班车,发往开封的1个班次、发往平顶山的1个班次。目前镇域西北部正在酿蕴着通往尉氏的公交,一旦协调成功,镇域内的交通将是四通八大极大的方便了人民出行,白潭也是周口市率先通乡间公交的。
全镇辖3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现有人口4.73万人,全镇公路(总长达80公里,硬化率100%,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白潭镇逐步成为周边县、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镇政府所在地白潭,距县城2l公里,界于东经114°19′—114°25′,北纬34°12′—34°16′之间,在8.2万亩耕地中,一半以上为两合土,土壤肥沃,适宜小麦、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长。
全镇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78.5毫米,高效农业建立了以KT杏,中华寿桃、大红石榴为主的千亩小杂果示范园区;以无籽西瓜为主的万亩多熟套种示范园区;以双层拱棚辣椒种植为主的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养殖业形成了以尹郭,兰郭等村为主的养牛业,存栏达8500头:以白潭、邢家等村为主的养猪业,存栏达14.3万头:以三所楼、常家等村为主的养羊业,存栏达10.5万头。
乡镇企业形成了以豫扶鑫泰钢业制品有限公司和扶沟县白马面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发展之路,目前鑫泰钢业制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拥有固定资金386万元,流动资金220万元,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企业;白马面粉有限公司,下辖车间15个,拥有生产设备82组,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的钢业制品业,面粉加工业、化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三纵七横的“天梯结构”街道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布局日趋合理,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水电资源充足,广播电视、程控电话普及千家万户,各项专业市场繁荣昌盛,镇村上干街道全部硬化,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0年4月6,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镇;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3年2月份,被周口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和“治安模范乡镇”等。
白潭的来历(历史沿革)
白潭镇位于扶沟县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界于东经114°19′—114°25′、北纬34°12′—34°16′之间。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东与江村、包屯两镇毗邻,南与曹里乡接壤,西南与鄢陵县为界,西和北与尉氏县隔渠相望。周(口)郑(州)公路(豫1607线)纵贯全境,竖(岗)扶(沟)地方铁路穿境而过,村与村、镇与村有柏油大道相通,交通便捷。全镇辖3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228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1.8亩。2000年4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2年7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白潭明朝时建村,开始时只有几户逃难者在北岗落户,称留汉岗。为防匪患,后在岗上筑了寨子,又传蛇和猫相斗于此,故而更名为龙虎阁寨。1938年尉氏县白潭集被黄水淹没,集市遂南迁到龙虎阁寨,因白潭集久负盛名,习称新白潭,后演变为今名。解放后尉氏县的小岗杨、东白庄、西白庄、尹郭等四村划归扶沟白潭镇管辖。 白潭建镇历史虽短,但镇域内的村庄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早在633年白马寺大殿就在侯谢岗村建成,至今保存完好。位于王村南端的王村寺亦在清代前建成,现存的后大殿保存完好。此外,镇域内还有仁和寨文化遗址和高集龙山文化遗址各一处。上述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址,均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常有游客光顾。
1958年时成立了白潭公社,1961年改为白潭区,1964年恢复白潭公社,1983年改为白潭乡,1996年12月撤乡建镇。(张俊峰) |
|
白潭镇 白潭镇位于扶沟县西北部,距县城20千米。辖白潭、吴岗、毛岗、宋岗、王、王横、前张、于庄、河嘴、三所楼、田岗、翟岗、双庙、陈家、小岗、后王、永昌、天边、四院庄、后营、耿庄、东孙、赵庄、兰郭、西孙、小岗杨、东白庄、西白庄、尹郭、常家、邢家、朱寨32个行政村。周(口)郑(州)公路纵贯南北,贾鲁河过境。 [代码]411621103:~201白潭村 ~202吴岗村 ~203毛岗村 ~204宋岗村 ~205王村 ~206王横村 ~207前张村 ~208于庄村 ~209河嘴村 ~210三所楼村 ~211田岗村 ~212翟岗村 ~213双庙村 ~214陈家村 ~215小岗村 ~216后王村 ~217永昌村 ~218天边村 ~219四院庄村 ~220后营村 ~221耿庄村 ~222东孙村 ~223赵庄村 ~224兰郭村 ~225西孙村 ~226小岗杨村 ~227东白庄村 ~228西白庄村 ~229尹郭村 ~230常家村 ~231邢家村 ~232朱寨村
[沿革]1949年置第二区,1956年设白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5年建镇。1997年,面积88.8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吴岗、宋岗、毛岗、王村、王横、前张、田岗、河嘴、翟岗、三所楼、于庄、白潭、双庙、陈家、小岗杨、永昌、后王、天边王、南赵庄、耿庄、东孙、后韩寺营、寺院庄、西孙、兰郭、西小岗、东白庄、朱寨、西白庄、常家、邢家、尹郭32个行政村。 |
|
扶沟县白潭镇位于三市(周口、许昌、开封)四县(扶沟、通许、尉氏、鄢陵)交界处,周郑公路,通扶铁路贯穿全镇南北,距311国道仅10公里,素有周口市的北大门之称。全镇辖3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37万人,耕地总面积8.2万亩,人均耕地1.76亩,全镇公路总长达80公里,硬化率100%,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白潭镇逐步成为周边县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00年4月份、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镇之一。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镇区内人文景观丰富,镇政府所在地白潭镇,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东有唐代白马寺。清代王村寺遗址,西有西汉龙山文化遗址,六合故城,隋朝崇兴寺等,丰富的文物资源、使白潭更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镇区内商业、服务业及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为工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逢更会日,农民可以到集市上进行物质交流,有力地促进了白潭各行各业的繁荣与发展。
1996年12月白潭撤乡建镇以来,镇政府按照“强城建,树形象;壮门面,促发展;果瓜菜,富白潭”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麦棉套种” 模式。对全镇农业用地实行了综合开发,对路、沟、井、电进行了综合改造、完善配套,达到了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与此同时,“大力调整了农业种植比例,大力发展果瓜莱,逐步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并建立了以KT杏、中华寿桃为主的千亩小杂果示范园区;以无籽西瓜为主的万亩多熟套种示范园区;以双层拱棚辣椒种植为主的蔬菜生产示范园区,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效益,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形成了“东瓜果,西蔬菜”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上,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门”、“面”工程,即扶沟县白潭镇鑫泰钢业制品有限公司高级防盗门、保险柜系列产品的生产;及白马面粉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全镇面粉加工业生产。现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在“门”、“面”工程的带动下,全镇已形成了钢业制品、面粉加工、建筑建材、化工生产、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八大支柱产业。至2002年11月底,全镇四级企业已发展到1243家,总产值18907万元,完成销售收入18218万元,实现利润1593万元,实现入库税金217万元。
1997年,白潭镇提出了“重心工作抓城建”的口号,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质量建设”的原则,聘请周口地区规划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白潭镇1998—2010年总体规划》。白潭镇党委、政府狠抓规划的落实工作,拓宽了商贸大街、龙虎阁大街等八条主干街道,总建筑面积达52万平方米。以周郑公路、南北商贸大街及六条东西大街为主体的八条主干街道,形成了横跨白潭镇区的两纵六横的街道天梯结构、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等配套设施齐全。镇电信支局通讯设施齐全,建成的高层发射塔,使全镇通讯无盲区,电话总装机容量已达3000余门;镇广播电视站建有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台一座,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调频广播;镇区内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小学五所、幼儿园二所;文化中心站一个;医院、诊所14个;图书馆、阅览室各一处;贯穿集镇东西的龙虎阁大街集贸市场和南北商贸大街,是白潭大市场的主体,占地总面积68000平方米。有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共660个,全镇综合面貌大为改观。
2000年,白潭镇以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对镇区内的综合改造力度,2001年,充分利用扶沟县委、县政府给予的十六条特殊优惠政策,先后对南北商贸大街、阁后街、行政街进行了硬化,完善配套了排水设施;对镇区内高低压电网进行了改造,在主干街道架设了路灯;采用地下光缆,改造了旧的通讯设施,通讯质量进一步提高。架设了57盏高标准路灯,修建了花坛,增设了象征城市标志的霓虹灯、雕塑,形成了“车随景走,人在景中”的小城镇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功能的不断完善,使白潭镇区的辅射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为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9亿元,财政收入5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3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
扶沟县白潭镇位于:市(周口、许昌、开封)四县(扶沟、通许、鄢陵、尉氏)交界处,周郑公路(豫1607线)、竖(岗)扶(沟)铁路贯穿全镇南北;距311国道仅l0公里,107国道50公里,新郑机场60公里,古城开封75公里,素有周口市北大门之称,全镇辖3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现有人口4.73万人,全镇公路(总长达80公里,硬化率100%,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白潭镇逐步成为周边县、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镇政府所在地白潭,距县城2l公里,界于东经114°19’—114°25′,北纬34°11′—34°14′之间,在8.2万亩耕地中,一半以上为两合土,土壤肥沃,适宜小麦、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长。全镇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78.5毫米,高效农业建立了以KT杏,中华寿桃、大红石榴为主的千亩小杂果示范园区;以无籽西瓜为主的万亩多熟套种示范园区;以双层拱棚辣椒种植为主的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养殖业形成了以尹郭,兰郭等村为主的养牛业,存栏达8500头:以白潭、邢家等村为主的养猪业,存栏达14.3万头:以三所楼、常家等村为主的养羊业,存栏达10.5万头。乡镇企业形成了以豫扶鑫泰钢业制品有限公司和扶沟县白马面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发展之路,目前鑫泰钢业制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拥有固定资金386万元,流动资金220万元,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企业;白马面粉有限公司,下辖车间15个,拥有生产设备82组,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的钢业制品业,面粉加工业、化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三纵七横的“天梯结构”街道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布局日趋合理,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水电资源充足,广播电视、程控电话普及千家万户,各项专业市场繁荣昌盛,镇村上干街道全部硬化,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0年4月6,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镇;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3年2月份,被周口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和“治安模范乡镇”等。 |
|
- : Baitan Town
|
|
白潭 |
|
永昌村 | 小岗村 | 常家村 | 前张村 | 后营村 | 于庄村 | 田岗村 | 后王村 | 耿庄村 | 东孙村 | 西孙村 | 邢家村 | 白潭村 | 吴岗村 | 毛岗村 | 宋岗村 | 王横村 | 河嘴村 | 三所楼村 | 翟岗村 | 天边村 | 四院庄村 | 兰郭村 | 小岗杨村 | 东白庄村 | 西白庄村 | 尹郭村 | 朱寨村 | 王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