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扶溝縣白潭鎮位於:市(周口、許昌、開封)四縣(扶溝、通許、鄢陵、尉氏)交界處,周鄭公路(豫1607綫)、竪(崗)扶(溝)鐵路貫穿全鎮南北;距311國道僅l0公裏,107國道50公裏,新鄭機場直綫距離僅49公裏,古城開封53公裏,周口80公裏 素有周口市北大門之稱,白潭西部和北部各村都通公交車,每天有發往鄢陵的公交車每半小時一班車,發往扶溝的公交亦是每半小時一班,其西部每天有發往鄭州的2班班車,發往開封的1個班次、發往平頂山的1個班次。目前鎮域西北部正在釀藴着通往尉氏的公交,一旦協調成功,鎮域內的交通將是四通八大極大的方便了人民出行,白潭也是周口市率先通鄉間公交的。
全鎮轄32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總面積12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2萬畝,現有人口4.73萬人,全鎮公路(總長達80公裏,硬化率100%,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白潭鎮逐步成為周邊縣、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鎮政府所在地白潭,距縣城2l公裏,界於東經114°19′—114°25′,北緯34°12′—34°16′之間,在8.2萬畝耕地中,一半以上為兩合土,土壤肥沃,適宜小麥、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生長。
全鎮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678.5毫米,高效農業建立了以KT杏,中華壽桃、大紅石榴為主的千畝小雜果示範園區;以無籽西瓜為主的萬畝多熟套種示範園區;以雙層拱棚辣椒種植為主的蔬菜生産示範園區。養殖業形成了以尹郭,蘭郭等村為主的養牛業,存欄達8500頭:以白潭、邢傢等村為主的養豬業,存欄達14.3萬頭:以三所樓、常傢等村為主的養羊業,存欄達10.5萬頭。
鄉鎮企業形成了以豫扶鑫泰鋼業製品有限公司和扶溝縣白馬面粉有限公司為竜頭的企業發展之路,目前鑫泰鋼業製品有限公司已成為擁有固定資金386萬元,流動資金220萬元,年産值上千萬元的中型企業;白馬面粉有限公司,下轄車間15個,擁有生産設備82組,年産值在3000萬元以上,有效地帶動了全鎮的鋼業製品業,面粉加工業、化工業、養殖業、運輸業等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小城鎮建設,三縱七橫的“天梯結構”街道格局已經形成,城鎮佈局日趨合理,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水電資源充足,廣播電視、程控電話普及千傢萬戶,各項專業市場繁榮昌盛,鎮村上幹街道全部硬化,城鎮建成區面積已達2.8平方公裏,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2000年4月6,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鎮;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3年2月份,被周口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鄉鎮”和“治安模範鄉鎮”等。
白潭的來歷(歷史沿革)
白潭鎮位於扶溝縣西北部,距縣城21公裏,界於東經114°19′—114°25′、北緯34°12′—34°16′之間。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裏,東與江村、包屯兩鎮毗鄰,南與曹裏鄉接壤,西南與鄢陵縣為界,西和北與尉氏縣隔渠相望。周(口)鄭(州)公路(豫1607綫)縱貫全境,竪(崗)扶(溝)地方鐵路穿境而過,村與村、鎮與村有柏油大道相通,交通便捷。全鎮轄32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228個村民小組,人均耕地1.8畝。2000年4月,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2002年7月,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白潭明朝時建村,開始時衹有幾戶逃難者在北崗落戶,稱留漢崗。為防匪患,後在崗上築了寨子,又傳蛇和貓相鬥於此,故而更名為竜虎閣寨。1938年尉氏縣白潭集被黃水淹沒,集市遂南遷到竜虎閣寨,因白潭集久負盛名,習稱新白潭,後演變為今名。解放後尉氏縣的小崗楊、東白莊、西白莊、尹郭等四村劃歸扶溝白潭鎮管轄。 白潭建鎮歷史雖短,但鎮域內的村莊很久以前就已經形成。早在633年白馬寺大殿就在侯謝崗村建成,至今保存完好。位於王村南端的王村寺亦在清代前建成,現存的後大殿保存完好。此外,鎮域內還有仁和寨文化遺址和高集竜山文化遺址各一處。上述古建築和古文化遺址,均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常有遊客光顧。
1958年時成立了白潭公社,1961年改為白潭區,1964年恢復白潭公社,1983年改為白潭鄉,1996年12月撤鄉建鎮。(張俊峰) |
|
白潭鎮 白潭鎮位於扶溝縣西北部,距縣城20千米。轄白潭、吳崗、毛崗、宋崗、王、王橫、前張、於莊、河嘴、三所樓、田崗、翟崗、雙廟、陳傢、小崗、後王、永昌、天邊、四院莊、後營、耿莊、東孫、趙莊、蘭郭、西孫、小崗楊、東白莊、西白莊、尹郭、常傢、邢傢、朱寨32個行政村。周(口)鄭(州)公路縱貫南北,賈魯河過境。 [代碼]411621103:~201白潭村 ~202吳崗村 ~203毛崗村 ~204宋崗村 ~205王村 ~206王橫村 ~207前張村 ~208於莊村 ~209河嘴村 ~210三所樓村 ~211田崗村 ~212翟崗村 ~213雙廟村 ~214陳傢村 ~215小崗村 ~216後王村 ~217永昌村 ~218天邊村 ~219四院莊村 ~220後營村 ~221耿莊村 ~222東孫村 ~223趙莊村 ~224蘭郭村 ~225西孫村 ~226小崗楊村 ~227東白莊村 ~228西白莊村 ~229尹郭村 ~230常傢村 ~231邢傢村 ~232朱寨村
[沿革]1949年置第二區,1956年設白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88.8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吳崗、宋崗、毛崗、王村、王橫、前張、田崗、河嘴、翟崗、三所樓、於莊、白潭、雙廟、陳傢、小崗楊、永昌、後王、天邊王、南趙莊、耿莊、東孫、後韓寺營、寺院莊、西孫、蘭郭、西小崗、東白莊、朱寨、西白莊、常傢、邢傢、尹郭32個行政村。 |
|
扶溝縣白潭鎮位於三市(周口、許昌、開封)四縣(扶溝、通許、尉氏、鄢陵)交界處,周鄭公路,通扶鐵路貫穿全鎮南北,距311國道僅10公裏,素有周口市的北大門之稱。全鎮轄32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總面積120平方公裏,現有人口4.37萬人,耕地總面積8.2萬畝,人均耕地1.76畝,全鎮公路總長達80公裏,硬化率100%,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白潭鎮逐步成為周邊縣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00年4月份、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17個重點鎮之一。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鎮區內人文景觀豐富,鎮政府所在地白潭鎮,歷史悠久、文物衆多,東有唐代白馬寺。清代王村寺遺址,西有西漢竜山文化遺址,六合故城,隋朝崇興寺等,豐富的文物資源、使白潭更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鎮區內商業、服務業及各項基礎配套設施齊全,為工農業生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逢更會日,農民可以到集市上進行物質交流,有力地促進了白潭各行各業的繁榮與發展。
1996年12月白潭撤鄉建鎮以來,鎮政府按照“強城建,樹形象;壯門面,促發展;果瓜菜,富白潭”的總體經濟發展思路,使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徹底打破了傳統的“麥棉套種” 模式。對全鎮農業用地實行了綜合開發,對路、溝、井、電進行了綜合改造、完善配套,達到了路相通,溝相連,林成網,田成方,旱能澆,澇能排,與此同時,“大力調整了農業種植比例,大力發展果瓜萊,逐步縮小棉花種植面積、並建立了以KT杏、中華壽桃為主的千畝小雜果示範園區;以無籽西瓜為主的萬畝多熟套種示範園區;以雙層拱棚辣椒種植為主的蔬菜生産示範園區,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單位面積效益,産業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優化,形成了“東瓜果,西蔬菜”的高效農業發展新格局,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上,鎮黨委、政府積極實施“門”、“面”工程,即扶溝縣白潭鎮鑫泰鋼業製品有限公司高級防盜門、保險櫃係列産品的生産;及白馬面粉有限公司為依托的全鎮面粉加工業生産。現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産業,在“門”、“面”工程的帶動下,全鎮已形成了鋼業製品、面粉加工、建築建材、化工生産、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八大支柱産業。至2002年11月底,全鎮四級企業已發展到1243傢,總産值18907萬元,完成銷售收入18218萬元,實現利潤1593萬元,實現入庫稅金217萬元。
1997年,白潭鎮提出了“重心工作抓城建”的口號,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開發,高質量建設”的原則,聘請周口地區規劃設計院工程技術人員,編製完成了《白潭鎮1998—2010年總體規劃》。白潭鎮黨委、政府狠抓規劃的落實工作,拓寬了商貿大街、竜虎閣大街等八條主幹街道,總建築面積達52萬平方米。以周鄭公路、南北商貿大街及六條東西大街為主體的八條主幹街道,形成了橫跨白潭鎮區的兩縱六橫的街道天梯結構、供水、排水、電力、電訊等配套設施齊全。鎮電信支局通訊設施齊全,建成的高層發射塔,使全鎮通訊無盲區,電話總裝機容量已達3000餘門;鎮廣播電視站建有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臺一座,實現了村村通有綫電視,村村通調頻廣播;鎮區內有高級中學一所、初級中學一所、小學五所、幼兒園二所;文化中心站一個;醫院、診所14個;圖書館、閱覽室各一處;貫穿集鎮東西的竜虎閣大街集貿市場和南北商貿大街,是白潭大市場的主體,占地總面積68000平方米。有個體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網點共660個,全鎮綜合面貌大為改觀。
2000年,白潭鎮以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鎮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對鎮區內的綜合改造力度,2001年,充分利用扶溝縣委、縣政府給予的十六條特殊優惠政策,先後對南北商貿大街、閣後街、行政街進行了硬化,完善配套了排水設施;對鎮區內高低壓電網進行了改造,在主幹街道架設了路燈;采用地下光纜,改造了舊的通訊設施,通訊質量進一步提高。架設了57盞高標準路燈,修建了花壇,增設了象徵城市標志的霓虹燈、雕塑,形成了“車隨景走,人在景中”的小城鎮亮麗的風景綫。同時,小城鎮各項基礎設施功能的不斷完善,使白潭鎮區的輔射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強,為招商引資創造了優良的投資環境,為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4.9億元,財政收入5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3元,人民群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
扶溝縣白潭鎮位於:市(周口、許昌、開封)四縣(扶溝、通許、鄢陵、尉氏)交界處,周鄭公路(豫1607綫)、竪(崗)扶(溝)鐵路貫穿全鎮南北;距311國道僅l0公裏,107國道50公裏,新鄭機場60公裏,古城開封75公裏,素有周口市北大門之稱,全鎮轄32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總面積12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2萬畝,現有人口4.73萬人,全鎮公路(總長達80公裏,硬化率100%,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白潭鎮逐步成為周邊縣、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鎮政府所在地白潭,距縣城2l公裏,界於東經114°19’—114°25′,北緯34°11′—34°14′之間,在8.2萬畝耕地中,一半以上為兩合土,土壤肥沃,適宜小麥、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生長。全鎮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678.5毫米,高效農業建立了以KT杏,中華壽桃、大紅石榴為主的千畝小雜果示範園區;以無籽西瓜為主的萬畝多熟套種示範園區;以雙層拱棚辣椒種植為主的蔬菜生産示範園區。養殖業形成了以尹郭,蘭郭等村為主的養牛業,存欄達8500頭:以白潭、邢傢等村為主的養豬業,存欄達14.3萬頭:以三所樓、常傢等村為主的養羊業,存欄達10.5萬頭。鄉鎮企業形成了以豫扶鑫泰鋼業製品有限公司和扶溝縣白馬面粉有限公司為竜頭的企業發展之路,目前鑫泰鋼業製品有限公司已成為擁有固定資金386萬元,流動資金220萬元,年産值上千萬元的中型企業;白馬面粉有限公司,下轄車間15個,擁有生産設備82組,年産值在3000萬元以上,有效地帶動了全鎮的鋼業製品業,面粉加工業、化工業、養殖業、運輸業等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小城鎮建設,三縱七橫的“天梯結構”街道格局已經形成,城鎮佈局日趨合理,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水電資源充足,廣播電視、程控電話普及千傢萬戶,各項專業市場繁榮昌盛,鎮村上幹街道全部硬化,城鎮建成區面積已達2.8平方公裏,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2000年4月6,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鎮;2002年7月份,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3年2月份,被周口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鄉鎮”和“治安模範鄉鎮”等。 |
|
- : Baitan Town
|
|
白潭 |
|
永昌村 | 小崗村 | 常傢村 | 前張村 | 後營村 | 於莊村 | 田崗村 | 後王村 | 耿莊村 | 東孫村 | 西孫村 | 邢傢村 | 白潭村 | 吳崗村 | 毛崗村 | 宋崗村 | 王橫村 | 河嘴村 | 三所樓村 | 翟崗村 | 天邊村 | 四院莊村 | 蘭郭村 | 小崗楊村 | 東白莊村 | 西白莊村 | 尹郭村 | 朱寨村 | 王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