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 : 佛山公交站 : 雲陽縣 : 榮成市 : 蒼梧縣 : 渝北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河南 >商丘 >民權縣 > 人和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河南省民權縣人和鎮
  人和鎮地處民權縣城西20公裏處,西北與蘭考縣為鄰,西南與杞縣接壤,東鄰野崗鄉,西接雙塔鄉,南靠尹店鄉,北連蘭考儀縣封鄉,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裏,轄4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19個村民村組,12560戶,總人口51136人,其中回民26人,可耕地面積57675畝,其中????鹼地占42%,沙地占21%,淤地占0.25%,混合土占33.5%。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適合五穀生長。境內有抗旱排澇渠溝6條,一幹渠,內黃溝,大山子溝,崔堂溝,大寨溝,通惠渠,省、市新上新三義寨南綫大型引黃工程正在施工,打大中小型機井1102眼,農田水利基礎條件自然形成機井遍布,溝渠相通,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適宜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發展農業生産的客觀優勢,全鎮以盛産小麥、棉花、花生、蘋果為主導産業,特別是以盛産蘋果而聞名,曾著稱河南豫東“蘋果之鄉”之美稱。商開高速公路,310國道,隴海鐵路分別橫貫全鎮東西全境,尹店至高集,臺上至秋樹營兩條鄉村公路縱穿南北,交通條件得天獨厚,為發展運輸,農工商貿,群衆生産,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優勢條件。
  人和鎮有悠久的歷史,據《民權縣地名志》記載,秦至唐初隸屬外黃縣,後歸屬杞縣,東北高集等部分村莊屬瞧州。人和鎮政府所在地人和集,始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相傳明嘉靖年間,任、陳、閆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閆莊,後因三村鬧事不睦,事非糾紛迭起,打架鬥歐事端不絶,三姓人,民不聊生。清鹹豐三年(1853年),杞縣開明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姓言和,重歸於好,築寨合一,並興集會,並取人和永睦之意得今名。自興集會以來,市場繁忙,貿易興隆,成主方園百裏內有名的農村集會。解放前後均是地方政權所在地,原屬杞縣置人和社,1928年劃歸民權縣人和區,1955年置人和鄉,1958年設人和人民公社、1983年設人和鄉、1998年撤鄉建鎮。
  人和鎮人傑地靈,遠遠流長,歷史名人東漢範丹,明萬歷年趙彥復,明嘉慶年耿秉贊等名傳至今。秦置外黃縣(現內黃集處),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經此,因寧車轉彎得一村名寧車彎,唐朝尉遲敬德建竜虎寺院等古代傳說至今統傳。1978年,在內黃北舊寨門處發掘的秦。漢文化遺址,被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名勝古跡有秦外黃古城遺址和小山子漢墓群,趙彥復墓地遺址等,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人和人民確立了翻身做主人的革命方向和道路,藴育了革命的力量,是解放前的革命老區,1938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委派馬慶華、萬中人、劉勤初三人到豫東民權發展黨的組織,年底和翌年初,在人和集村的附近村莊吸收20餘人入黨,建立了當時隴海鐵路道南地下黨組織,在人和的內黃集,秋樹營建立黨小組;1939年春,建立了中共人和區委會,劉勤初任區委書記,崔潤生任組織部長,段欽堂任宣傳部長,負責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抗日鬥爭,在長期的戰鬥歲月裏,人和人民在共産黨領導下,同日,偽、頑進行了卓越的博鬥,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至今管寨村村民管思田 用鋤頭從馬上打死日本兵的事跡乃被民間傳為佳談。
  隨着抗日戰爭,解放戰鬥的進展,1943年在民權縣委的下轄下,在現人和轄區內分別設立了中共內黃區委會,垛樓區委會,人和區委會,區委會負責人分別有人和藉革命老前輩韓德甫、趙步先、餘蘭芳、劉剋仁擔任。1 942年底,1943年初建立了隴海鐵路商汴綫段地下紅色交通綫,負責組織人民群衆,開展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護送了數百名過道(隴海鐵路)革命幹部奔赴解放戰鬥第一綫,組織人民群衆配合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戰鬥。在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和無數次戰鬥中,人和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為人和的最後解放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卓有成就的人和人更是層出不窮。2002年統計,全鎮有師地級以上幹部 65名,高級工程師、博士、教授人、省、市部處級先進工作者248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各自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社會發展迅速,鎮域景色變化驚人,解放前人和集域內衹有寬窄不足10米的十字街,彎麯不直貫通東西南北,臨街房屋低矮破舊,市場貿易蕭條、工商落後,經濟脆弱。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代,工業、財貿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迅猛發展。供電、建材加工、機械修配、農副産品加工、皮革、預製、紡織等鄉鎮、私營、民營企業企生意興隆。第二産業異軍突起,百貨商店、農貿商場、郵政辦公樓、電信辦公樓、交警辦公樓、法廳辦公樓、銀信辦公樓,、工商辦公樓、新華書店、飯店酒樓鱗次櫛比,特別是實施小城鎮開發建設以來,先後拓寬修鋪了東西南北兩條主幹街道,建立了310國道商貿一條街和占地60畝的農貿。果品批發大市場,310國道兩側栽植了梧桐樹,建起了花池,架設了路燈,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舊貌換新顔,一年四季人來車往,客商不斷,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景象。
  農業生産經營經歷了個體—互助合作—高級社—人民公社—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發展模式。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逐步完善,全鎮現有機井1102眼,節水閘三個,變電站一處,引水抗旱排澇溝渠6條,農用提水機械7058部臺,達到農業生産機械化,灌溉實現機電雙配套,農作物旱澇保豐收。糧食 畝産由解放初的百十斤遞增長到千斤以上,棉花畝産由三四十斤遞增到一百五十斤以上。人民生活解决了溫飽。隨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着力發展了蘋果生産,1997年蘋果面積發展到3.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0.3%,成了人和經濟發展的一大産業。以市場為導嚮的高效農業得到很快發展,瓜果、蔬菜、養殖等業發展方興未艾,糧經比例達到了3:7。“企業興鎮”戰略逐步實施,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較好,2002年統計,發展鄉鎮個體企業1437個,從業人員7842人,年營業收入24860萬元,稅利5246萬元,形成了以面粉加工為竜頭,重點發展建材、紡織、運輸、果品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五大支柱産業新格局。
  教育、文化、科研、衛生等社會福利事業,生機勃勃,日趨鞏固發展,鎮現有初中5所,小學31所,現有10所中小學實現了教室樓房,在校生13387人,教師56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4人,教師56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5%。入學率、升學率具在全縣先進之例。現有中心醫院1所,醫生53人,床位43個,鄉村各類診所 46個,民間醫生 52 人,鎮建有敬老院1所,幼兒園、托兒所36個,圖書館、文化站各1個,新華書店3個,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科級示范镇”,2007年被市委命名為五好先進黨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衛生單位,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No. 2
  人和鎮 人和鎮位於民權縣西北部,縣城西20千米處。西北與蘭考縣為鄰,西南與杞縣接壤,東鄰野崗鄉,西接雙塔鄉,南靠尹店鄉,北連蘭考縣儀封鄉。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51136人(2007年)。轄朱寨、虎西、尹莊、賈寨、白木、臺上、凡寨、郝寨、黃集、虎東、秦莊、後瓦、人西、楊莊、張莊、趙莊、金西、金東、金崗、鄭寨、新莊、高集、崔堂、黃寨、西屯、前瓦中、垛樓、王樓、金南、張寨、周崗、管寨、園藝廠、寧車灣、內西、秋樹營、劉寨、徐樓、內東、人東40個行政村(一說,轄4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19個村民小組)。商開高速公路、310國道、隴海鐵路過境。古跡有秦外黃古城遺址和小山子漢墓群等。
  [代碼]411421101:~201朱寨村 ~202虎西村 ~203尹莊村 ~204賈寨村 ~205白木村 ~206臺上村 ~207凡寨村 ~208郝寨村 ~209黃集村 ~210虎東村 ~211秦莊村 ~212後瓦村 ~213人西村 ~214楊莊村 ~215張莊村 ~216趙莊村 ~217金西村 ~218金東村 ~219金崗村 ~220鄭寨村 ~221新莊村 ~222高集村 ~223崔堂村 ~224黃寨村 ~225西屯村 ~226前瓦中村 ~227垛樓村 ~228王樓村 ~229金南村 ~230張寨村 ~231周崗村 ~232管寨村 ~233園藝廠村 ~234寧車灣村(村名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經此,因寧車轉彎而得名) ~235內西村 ~236秋樹營村 ~237劉寨村 ~238徐樓村 ~239內東村 ~240人東村
  [沿革]據《民權縣地名志》記載,秦至唐初隸屬外黃縣,後歸屬杞縣,東北高集等部分村莊屬瞧州。人和鎮政府所在地人和集,始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相傳明嘉靖年間,任、陳、閆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閆莊,後因三村鬧事不睦,事非糾紛迭起,打架鬥歐事端不絶,三姓人,民不聊生。清鹹豐三年(1853年),杞縣開明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姓言和,重歸於好,築寨合一,並興集會,並取人和永睦之意得今名。解放前後均是地方政權所在地。
  原屬杞縣置人和社,1928年劃歸民權縣人和區。1955年置人和鄉,1958年建人和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人和東、人和西、新莊、楊莊、垛樓、管砦、秋樹營、西屯、朱砦、高集、金崗、王樓、張砦、周崗、內黃東、內黃西、劉寨、園藝場、寧車灣、郝砦、黃砦、黃集、樊寨、賈寨、秦莊、臺上、趙莊、竜虎寺、崔堂、尹莊、徐樓、鄭寨、白木、金獅東、金獅西、金獅南、張莊、前瓦中、瓦中39個行政村。1998年撤鄉建鎮。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
  人和鎮地處豫東平原中心腹地,位於民權縣城西20公裏,鎮域南北長13公裏 ,東西寬6公裏,總面積70平方公裏。全鎮轄42個行政村,219個地民組,總人口5.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耕地6.4萬畝,其中蘋果面積3.2萬畝。主産小麥、棉花、蘋果、花生等農産品,以盛産蘋果而聞名,被譽為“蘋果之鄉”,是國傢農村改革商丘試驗區試驗點,國傢農業部農技推廣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示范镇,商丘市小城鎮建設中心試點鎮。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隴海鐵路310國道和商開高速公路三條交通幹綫橫貫全鎮東西,與兩條縱嚮鄉村公路交匯相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是豫東重要的農副産集散地,蘋果專業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志的大量客商。
  農業基礎穩固,經濟結構調整不斷變化。 境內自北嚮南有引黃一幹渠和通惠渠兩條水利大動脈經過。 全鎮現有機井560眼,實現農電改造40個村,擁有中、小型農業機械7800部。利用世行貸款項目,在郝寨、樊寨、秦莊等8村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建立萬畝高標準基本農國。在310國道北側建立了高效農業示範園,栽植市場俏銷的桃、杏、李子等優良果樹200多畝。通過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2001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1.68萬噸,棉花總産量達1467噸,水果總産量達1.6萬噸,花生總産量達4308噸,農業生産總值1.54億元。
  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民展迅速。圍繞農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先後建面粉加工廠6個,大中型果品冷庫3座,果汁、果酒廠4個,秦莊頁數廠、豫雁有限公司、寶玉葡萄酒有限公司、三興取公司、民權氣流紡紗廠等傢産品加工廠企業已初具規模,發揮了産業化竜頭作用,為全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2001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6億元,其中鄉鎮企業嗇值97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636元。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鎮區內310國道東西1000米商業長街進行了緑化、安裝了路燈,南北1000米商業長街經拓寬改造修整一新。全鎮設有蘋果專業市場2個,集貿市場6個,市場建設日臻完善,農村經濟人隊伍不斷壯大,現在已有從事果品交易、木材交易、花生交易、建材交易的農民經濟人168人,活躍在全鎮種植、養殖、加工和小商品流通和各個行業,為搞好産銷銜接發揮了重要作用。鎮內建有電視差轉臺,有綫電視和程控電話直接入村入戶,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采。全鎮學5所,小學35所,1999年實現了“普九”達標。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英文解釋
  1. :  Renhe Town
近義詞
人和
相關詞
廣東地理地名行政村
包含詞
人和鎮第五小學人和鎮第二中學人和鎮第六小學
人和鎮第一小學人和鎮第八小學人和鎮第三小學
人和鎮蚌湖三小廣州市人和鎮矮崗服裝廠高明市人和鎮羊毛衫廠
人和鎮蚌湖第二小學人和鎮蚌湖第一小學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泰豪針織廠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太成村針織廠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大巷針織加工廠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橫瀝服裝工廠
分類詳情
臺上村高集村張寨村徐樓村尹莊村
賈寨村郝寨村黃集村秦莊村後瓦村
金西村金東村金崗村西屯村金南村
周崗村園藝場村朱寨村虎西村白木村
凡寨村虎東村人西村鄭寨村崔堂村
黃寨村前瓦中村垛樓村管寨村園藝廠村
寧車灣村內西村秋樹營村劉寨村內東村
人東村樊寨村後瓦中村人和楊莊村人和王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