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藉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
|
園區夜景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裏,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裏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嚮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裏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3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啓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準,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製,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啓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裏,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裏,下轄婁葑、唯亭、勝浦等三個鎮,戶籍人口31.5萬(常住人口61萬)。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創新型、生態型新城區。 |
|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傢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傢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 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结、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傢怡、東港傢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莊、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裏、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蘇州工業園區行政中心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併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啓動,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裏,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0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裏。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多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一直保持着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30%左右,纍计上交各類稅收近7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超過3.3萬元和1.3萬元,率先全面達到江蘇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標,綜合發展指數在國傢級開發區名列前茅,並被評為跨國公司眼中綜合吸引力最強的中國開發區之一。
剛剛過去的2007年,園區上下以黨的十七大成功召開為動力,按照理事會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終堅持科學率先和諧發展不動搖,全面推進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計劃”和新農村建設,區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36億元,增長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3億元,增長45%;進出口總額567億美元,增長13%;新增註册外資47.7億美元、到帳外資18.2億美元,分別增長24%、14%;城鎮職工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3%,經濟發展保持了財稅增長高於GDP增長,企業利稅增長高於産值增長的良好局面。
園區圓融雕塑目前,園區以約占蘇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産投資,25%左右的註册外資、到帳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已經成為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並得到了中新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吳儀副總理在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充分肯定園區“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成為先進産業的聚集地、外商投資的密集區和體製機製創新的先行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纍了有益經驗。”具體來說,近幾年園區重點抓五方面的工作:
1.註重産業優化升級。園區開發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着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始終堅持招商竜頭地位,突出擇商選資理念,纍计引進合同外資316.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4.5億美元,註册內資1156億元,形成了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發展格局。從地區占比看,來自歐美的項目占49%,日韓占18%,新加坡占6%,港澳臺地區占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8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12個項目。從産業層次看,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芯片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芯片産能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園區以占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全國約3%的IT産值和16%的IC産值,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工業總産值比重超60%,高新技術産業利稅總額占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2.註重科技創新跨越。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快科技發展。從科技投入看:纍计投入超過150億元,科技三項經費連續3年翻番,R&D投入占GDP比重達3.4%。從載體建設看:啓動建設國際科技園等創新載體200餘萬平方米,建成8個國傢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形成IC設計、軟件評測、人才培訓等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中科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國傢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均落戶園區。從創新功能看:園區是全國首傢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集聚總規模超過100億元各類風險投資、創業擔保、産業基金等,設立了省內首傢“國傢知識産權保護園區”、國內首個具有外資成分的風險投資基金、首個由科技部與開發銀行共同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同時引進了一批以民營資本為主的私募創投基金。截至目前,區內集聚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余家,跨國公司和國傢級研發設計機構90余家,軟件和IC設計企業100余家,一批技術創新型、本土孵化型、原始創新型自主知識産權亮點企業呈現快速裂變增長態勢。
3.註重城市能級提升。加快環金雞湖中央商務區、陽澄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三大板塊”建設,致力於營造良好的綜合環境。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園區開發之初,中新雙方互派專傢藉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城市規劃建設經驗,共同製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園區發展總體規劃,編製實施了300多項專業規劃,協調佈局了工業、交通、商貿、居住、景觀等各項城市功能,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保障了開發建設快速有序地推進。二是適度超前投入。先後投入近40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前建設了高水準的“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集中建設了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燃氣廠、集中供熱廠等重點源廠,有力保障了項目持續進入和生産、生活需要。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會展經濟、樓宇經濟、流量經濟和城市休閑經濟培育發展力度,先後建成生産生活服務設施100多萬平方米,引進沃爾瑪、傢樂福、崇光等知名商業品牌10多個,集聚香港匯豐銀行、英國渣打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會計、律師、中介咨詢等各類專業機構100多傢,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金融商務、現代休閑和商業文化中心。
4.註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註重城鄉統籌與聯動開發。切實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和農村環境改造,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不斷構築保養安置、社保救助、就業創業三道保障防綫,實現了城鄉社保並軌,區內90%農戶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95%徵地待安置勞動力上崗就業,社會保障覆蓋面達100%,企業參保率達100%。二是註重資源集約與生態環保。不斷提高土地等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引導各類建築嚮高層發展,取消農村宅基地用地規劃,積極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纍计節約用地超20平方公裏;積極創建國傢生態工業示範園,大力推廣循環經濟試點,積極倡導節能減排、中水回用和清潔生産。目前園區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和固廢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2%和97%,危險廢物、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率均達100%。同時,我們努力從源頭控製污染項目進入,纍计被環保部門“一票否决”項目超300個、投資額超20億美元,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新增緑地2000萬平方米,緑地覆蓋率超45%。三是註重社會事業與民生發展。統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衛等實事工程建設,先後建立了以鄰里中心和社區工作站為依托的新型社區服務和管理體係,完善了覆蓋全區的醫療保健服務網絡,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快速擴張,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群衆性文化活動,不斷提高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
5.註重體製機製創新。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成績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發展和管理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藉鑒,積纍了符合中國國情、適合開發區實際的新經驗。199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園區可以在堅持和維護國傢主權的前提下,自主地、有選擇地藉鑒吸收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對園區適用的經驗。為此,雙方合作建立了有效的學習藉鑒組織體係,並由蘇州工業園區藉鑒新加坡經驗辦公室和新加坡貿工部軟件項目辦公室負責日常聯絡工作。十三年來,纍计派出2000餘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自主學習藉鑒新加坡成功經驗,在轉變政府職能及規劃建設、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確立了全新的“親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組織架構和公務員隊伍及對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係,形成了科學規範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環境。
未來發展
當前,園區發展正處於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關鍵時期。園區將遵照中央領導關於“將蘇州工業園區率先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示範區,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産業集群效應突出的科技示範區,以虛擬口岸為依托的現代商貿物流運營中心示範區,以承接跨國公司離岸外包業務為主的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的指示精神,以及江蘇省、蘇州市關於 “將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國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園區之一”的目標定位,牢牢把握“轉型、優化、提升、創新”八字方針,堅持科學發展理念,突出和諧社會主題,深化中新友好合作,進一步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好中求快、優中求進,力爭今年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25%以上增幅,到2014年,各項主要發展指標在2004年基礎上再翻兩番,高起點、高水平地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重點抓好四條主綫:
蘇州東方之門 1、瞄準建成先進産業密集區,打造最具優勢的産業高地。重點抓好三個環節:一是繼續堅持竜頭髮展戰略,積極推進“百十億工程”(即五年內培育出10傢産值超百億、100傢産值超10億的具有知識産權的高科技企業)。二是加快實現項目結構優化,更加突出科技和服務業招商,力爭5年內集聚各類軟件企業超1000傢、生物納米項目超500個、服務外包營業額超500億元。三是註重提高集約發展水平,切實提高工業用地門檻,推進“騰籠換鳥”、“優二進三”,力爭中新區每平方公裏工業用地投資強度超20億美元。
2、瞄準建成科技創新“新硅𠔌”,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體係。加快工作重點從載體功能建設嚮創新主體培育轉型,通過加快亮點培育、扶持引導、科技人才“三大聚焦”,重點扶持50傢擁有全國、全球領先專利技術的領軍人才創業項目,力爭“十一五”期末,R&D投入占GDP比重達5%,聚集各類研發機構超200傢、高新技術企業1000傢,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工業總産值比重超70%,專業技術人員占就業人口比重超70%,其中留學人員和碩士以上人才占比達15%。
3、瞄準建成功能要素的集聚區,打造最佳的人居創業環境。以CBD開發建設為竜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商務經濟,努力實現從“世界工廠”嚮“世界辦公室”轉變。以中心城市嚮東推進為契機,大力推進環金雞湖商圈與唯亭島開發,努力打造全市最繁華的月光經濟集聚區、高檔時尚購物街區和文化休閑旅遊度假區。以國傢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創建為抓手,積極推進“碧水藍天工程”,加快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示範區。
4、瞄準建成和諧社會示範區,打造最具魅力的和諧園區。力爭成為“三個新示範”,即: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境外國際合作和省內南北挂鈎,爭當區域合作和中外經濟技術交流的新示範;進一步提升周邊鄉鎮的經濟發展質量、環境建設水平、富民工作成效,爭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示範;大力創建法治園區、平安園區、文化園區、誠信園區、緑色園區,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爭當和諧社會構建的新示範。
園區經濟始終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産投資,25%左右的註册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
國際資本集聚
截止2008年6月底,吸引包括77傢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內的外商投資企業3299傢,纍计實現合同外資約339.6億美元、內資1295.7億元。涌現出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企業開工率和投産率均超過70%,投産兩年期以上企業80%實現贏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産企業已收回投資。
優勢産業高地
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主導産業加速集聚,軟件及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納米科技等新興産業方興未艾
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裏,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裏。作為蘇州東部新城,園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
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標,中新雙方專傢融合國際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製了科學超前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佈局工業、商貿、居住等各項城市功能,先後製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
|
園區是全國首個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政策試點區域。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享受15%優惠稅率。
技術研發政策
對研發機構研發費用給予財政補助。
對獲得國傢經費支持項目給予配套資金扶持。
研發機構租用辦公用房可享受優惠。
創業創新政策
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重點資助國內外科技領軍型人才及團隊實施自主創新型科技創業項目。對科技領軍人才創業項目給予啓動資金、風險投資、跟進投資、項目貸款和擔保五個專項資金資助,並給予項目資助配套、研發用房補貼、租用住房補貼、購買住房補貼、傢屬子女安置五項重點支持。
設立創投孵化器專項資金,重點資助未能入選科技領軍人才工程的高水平科技項目。
實施創新創業啓動資金扶持計劃,對科研成果産業化項目給予一定金額的啓動資金支持和其他優惠。
實施高層次和緊缺人才政策,對符合園區管委會認定的高科技成長型企業中的緊缺專業人才,每月給予薪酬補貼、租住人才優租房。
科技服務政策
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風險補貼和跟進投資資金,鼓勵創投投資高科技企業、降低創投企業投資風險。
設立中小企業統貸平臺,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决資金瓶頸。
設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幫助中小企業解决融資難題。
鼓勵和扶持企業上市,對於企業上市公開發行股票,或通過進入代辦股份轉讓係統並成功挂牌交易,最終進入IPO並完成股票發行上市的企業,根據不同階段給予總額300萬元的奬勵。
産業促進政策
金雞湖水幕電影軟件及集成電路産業
新辦軟件生産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自獲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
軟件生産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所退還的稅款,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軟件産品和擴大再生産,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軟件生産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職工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投資額超過80億元或集成電路綫寬小於0.25um的IC生産企業,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稅“五免五減半”。生産綫寬小於0.8微米(含)集成電路産品的生産企業,經認定後,自獲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稅 “兩免三減半”。
通過CMMI各級認證的企業,分別給予奬勵。
遊戲動漫企業
原創動畫電影和原創動畫電視片完成備案、獲得發行許可證並播出的分別給予奬勵。
原創網絡遊戲産品經批準上綫運行、單機版原創遊戲産品獲批準正式銷售的,分別給予奬勵。遊戲運營公司投入運營新款網絡遊戲的,給予運營奬勵。
對獲得國際和國傢級大奬的動漫遊戲産品,給予奬勵。獲得權威部門奬勵資助的動漫、遊戲、影視項目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支持。→生物科技産業
凡符合國傢規定的進口自用設備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備件,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銷售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科技産品所繳納的增值稅園區本級新增留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內給予適當補助。
根據企業擁有知識産權的不同程度給予一定的奬勵扶持。 |
|
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工委、管委會堅持科教興區戰略,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辦人民滿意學校”的宗旨,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現代化體係,園區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園區共有幼兒園26所(其中07年9月又新增2所)、小學9所、初中6所、九年一貫製學校5所、純高中2所,完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4所、新加坡國際學校和特殊教育(博愛學校)各1所、獨墅湖高教區入駐高校10所。中小學(含幼兒園)共有教職工2828人,在校學生33202人。2004年,園區通過了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的市級評估。
獨墅湖高教區園區自94年開發建設以來,始終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基礎環境、居住環境、發展環境來抓,通過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率先發展。園區教育現代化工程大致經歷了全面啓動、內涵提升和持續發展三個階段。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園區根據《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遵循“高於省標”的原則,不斷強化優勢,努力提升弱項,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園區工委、管委會深刻認識到教育現代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抓手,是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民心工程,更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教育現代化是個動態的過程,是不斷發展着的現代化,為保持教育現代化水平始終領先於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園區工委、管委會牢固確立教育投入是戰略性投資、基礎性投資的理念,始終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基礎環境、居住環境、發展環境來抓。 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過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區域會各有特色,教育現代化的物質技術指標難有恆定和普遍適用的標準,而實施現代化的具體實踐,更沒有統一模式。為此,園區立足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而不斷探索,適應於區域現代化建設而不斷推進,努力改革,不斷創新,逐步豐富與提升園區教育現代化水平與內涵。
園區着重把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鎖定在六個方面:
1、教育思想的現代化。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嚮全體學生,形成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體係。
2、辦學條件現代化。學校設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做到場地充足、校捨建築完備、專用教室齊全、教學設施先進,逐步實現校園聯網、校際聯網、區域聯網、國際聯網。
3、教育發展水平的現代化。實現學前教育普及化,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化,高等教育大衆化,社會教育終身化,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4、教育教學體係的現代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佈局合理,橫嚮溝通,縱嚮銜接,與經濟、科技、文化結合,普教、職教、成教、高教統籌。
5、教師隊伍現代化。教師學歷高等教育化、教師來源多元化、培養機構綜合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
6、教育管理現代化。推行教育决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辦學;探索建立現代教育體製、現代教育制度和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大力應用現代管理手段,促進管理專業化。
園區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堅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行管理規範化;堅持區鎮聯動,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化;堅持素質教育,不斷追求教育人本化;註重師資培養,全力推進隊伍現代化;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基本實現教育多元化;堅持特色立校,基本實現辦學優質化;堅持合作交流,全面推進教育國際化。園區立足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而不斷探索,適應於區域現代化建設而不斷推進,努力改革,不斷創新,逐步豐富與提升園區教育現代化水平與內涵。
園區教育概況
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工委、管委會堅持科教興區戰略,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辦人民滿意學校”的宗旨,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現代化體係,園區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園區共有幼兒園26所(其中07年9月又新增2所)、小學9所、初中6所、九年一貫製學校5所、純高中2所,完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4所、新加坡國際學校和特殊教育(博愛學校)各1所、獨墅湖高教區入駐高校10所。中小學(含幼兒園)共有教職工2828人,在校學生33202人。2004年,園區通過了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的市級評估。
園區自94年開發建設以來,始終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基礎環境、居住環境、發展環境來抓,通過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率先發展。園區教育現代化工程大致經歷了全面啓動、內涵提升和持續發展三個階段。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園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園區根據《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遵循“高於省標”的原則,不斷強化優勢,努力提升弱項,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園區工委、管委會深刻認識到教育現代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抓手,是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民心工程,更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教育現代化是個動態的過程,是不斷發展着的現代化,為保持教育現代化水平始終領先於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園區工委、管委會牢固確立教育投入是戰略性投資、基礎性投資的理念,始終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基礎環境、居住環境、發展環境來抓。 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過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區域會各有特色,教育現代化的物質技術指標難有恆定和普遍適用的標準,而實施現代化的具體實踐,更沒有統一模式。為此,園區立足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而不斷探索,適應於區域現代化建設而不斷推進,努力改革,不斷創新,逐步豐富與提升園區教育現代化水平與內涵。
園區着重把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鎖定在六個方面:
1、教育思想的現代化。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嚮全體學生,形成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體係。
2、辦學條件現代化。學校設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做到場地充足、校捨建築完備、專用教室齊全、教學設施先進,逐步實現校園聯網、校際聯網、區域聯網、國際聯網。
3、教育發展水平的現代化。實現學前教育普及化,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化,高等教育大衆化,社會教育終身化,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4、教育教學體係的現代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佈局合理,橫嚮溝通,縱嚮銜接,與經濟、科技、文化結合,普教、職教、成教、高教統籌。
5、教師隊伍現代化。教師學歷高等教育化、教師來源多元化、培養機構綜合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
6、教育管理現代化。推行教育决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辦學;探索建立現代教育體製、現代教育制度和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大力應用現代管理手段,促進管理專業化。
園區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堅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行管理規範化;堅持區鎮聯動,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化;堅持素質教育,不斷追求教育人本化;註重師資培養,全力推進隊伍現代化;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基本實現教育多元化;堅持特色立校,基本實現辦學優質化;堅持合作交流,全面推進教育國際化。園區立足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而不斷探索,適應於區域現代化建設而不斷推進,努力改革,不斷創新,逐步豐富與提升園區教育現代化水平與內涵。
為適應園區,乃至蘇州市,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端人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經國務院領導同意,蘇州市委、市政府於2002年决定建設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作為培養適應蘇州跨世紀發展的多學科、高層次、創新型研究生教育基地,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自成立以來,大膽創新人才培養與辦學理念,致力推進中外名校入駐進程。中科大、西交大、東南大學、人民大學設立了研究院、南大、復旦、新加坡國立大學設立了研究生院,西交利物浦大學、港大思培學院獲得批準辦學,蘇州大學新校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在校生總規模超過2.5萬人,已成為區域高端人才培養、産學研結合與科技創新的新亮點。到2010年,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將完成整體開發,師生規模達5萬人左右;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平臺和研發機構超過50個,高等院校實現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纍计達到50個以上,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區之一。 |
|
與有着數千年歷史文化底藴的蘇州古城相比,成立了13年的蘇州工業園區的傳統文化可謂蒼白、匱乏。為了改變工業園區就是文化沙漠的觀念,園區近年來致力於文化設施的開設與文化活動的開展。
無論是恢復修建重元寺、建設屬於園區的“鳥巢”(即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或積極爭取成為中國奧斯卡“金雞奬”的評奬基地,蘇州工業園區都傳達了使文化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願望。
蘇州科文中心園區是特殊的,因為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歷史自然的沿革,但園區不是,它是一個政策的使然,也基於特定政策而發展成一個新城區。中新兩地决定成立園區時,原來的房屋全拆遷了,目前園區數十萬居民都是“新移民”。這是我們文化的特點—移民化,非常年輕而且很國際化,我們的文化(産業)要根據這個特色來做,這方面目前還在慢慢地積澱。
2007年10月開幕的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以及2008年1月17日纔開光的重元寺,就是園區重點發展的兩個人文景點。科文中心的總投資近17億元(人民幣,約3億4000萬新元),占地面積近14萬平方公尺。這個用了兩年半建設的中心,擁有1200個座位的大劇院,可容納500人邊用餐邊看表演的演藝餐廳、電影城以及商業中心,未來還要建設科技展館和藝術展館。該建築秉承了中國國傢大劇院(“鳥巢”)設計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的設計理念,集合了“一顆珍珠、一段墻壁、一座園林”。
目前坐落在陽澄湖畔的重元寺則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據瞭解,其原址上如今衹剩下一間破舊不堪的偏殿。重建後的寺廟占地200多畝,寺內最引人註目的是33公尺高的觀音像,為中國最高的室內觀音像。
此外,金雞奬評奬基地也落戶園區。園區打算在科文中心內設立金雞奬展示館,也考慮建草鞋山文化展館。草鞋山遺址位於園區唯亭鎮陽澄湖南岸,相傳為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餘昧的墳墓所在地,後被確認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方之一,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
一個開發區、新的城區的魅力不光在於樓房的建設,也在於有沒有內涵、有沒有經常主辦文化活動。在全國開發區當中,蘇州工業園區走在最前面,希望我們的文化與經濟相匹配,我們的經濟是一流的,我們的文化也是。 |
|
蘇州摩天輪公園蘇州工業園區旅遊是蘇州大旅遊格局中的七大板塊之一,近兩年園區投入上百億巨資,打造了金雞湖景區、陽澄湖旅遊度假區兩大旅遊區域,正在成為與蘇州古城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現代都市休閑旅遊新去處。
去年,園區旅遊人數就達到300萬人次,而僅今年1-6月份,就已經超過了250萬人次。
園區的旅遊資源嚮來並不缺乏,金雞湖、陽澄湖、獨墅湖風光旖旎,觀光旅遊、休閑旅遊足以與古城人文旅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金雞湖兩岸各種風味的美食名店,設施優越的健身館以及越來越多的酒吧、KTV等則為旅遊所必需的餐飲、娛樂、康體創造了優越的條件,而科技文化藝術中心、李公堤和重元寺的落成開放,也正吸引着越來越多遊客的眼球。
緊隨其後將登場的摩天輪公園、陽澄食街、陽澄農莊等一個個重頭項目都給園區旅遊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的筆墨。 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工業旅遊項目也順利通過了國傢旅遊局的最終驗收並獲得了高度評價。國傢旅遊局文件通知,綜合保稅區工業旅遊項目已被正式批準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園區旅遊産業成功實現了工業旅遊的新突破。 |
|
蘇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它緊鄰上海,依托浦東發展,一躍成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發達城市,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工業中心之一。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側,通過周邊發達的高速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網與中國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連。
機場:
上海虹橋機場(距蘇州80公裏)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距蘇州120公裏)
南京國際機場(距蘇州200公裏)
無錫碩放機場(距蘇州40公裏)
蘇州光福機場(距蘇州10公裏)(軍用)
海運港口:
上海港:距蘇州100公裏;年吞吐量1.65億噸,104個萬噸級泊位
張傢港:距蘇州96公裏;綜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萬噸,18個萬噸級泊位
太倉港:距蘇州70公裏;石油港口,預計萬噸級泊位30個
常熟港:距蘇州60公裏;化工港口,預計年吞吐量150萬噸,建有12萬標箱碼頭和30萬噸通用碼頭各1座。
公路:
蘇州市境內現有公路2052公裏,密度為21.46公裏/平方公裏,蘇州溝通外地的公路有:
國道:
204國道(煙臺--青島--蘇州--上海);
312國道(上海-蘇州-新疆);
318國道(上海--蘇州--西藏)
高速:
滬寧高速公路(上海--南京);
機場快速公路(蘇州--上海市、虹橋國際機場);
京蘇滬高速公路(北京--蘇州--上海);
蘇嘉杭高速公路(蘇州--嘉興--杭州);
鐵路:
京滬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已列入國傢"十五"計劃 |
|
- : Suzhou Industrial Park
|
|
| 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 |
|
| 大學 | 高校 | 蘇州園林 | 蘇州酒店 | 蘇州旅遊 | 專業 | 視覺 | 天勤商貿 | | 工業品 | 國際科技園 | MRO | 雅斯科壓力儀表 | 蘇州 | 蘇州園區 | |
|
|
| 蘇州工業園區第六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第八中學 | |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 | | 蘇州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 |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 |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學校 |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學 | | 蘇州工業園區育纔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第五中學 | |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 |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 |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高級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 | |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 | | 蘇州工業園區報關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第七中學 | | 蘇州工業園區衛生防疫站 | 蘇州工業園區疾病防治中心 | | 蘇州工業園區興旺工藝品廠 | 蘇州工業園區第八羊毛衫廠 | | 蘇州工業園區範莊絲綢廠 |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印染廠 | | 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 金紅葉蘇州工業園區 | | 蘇州工業園區艾蘭得商 | 蘇州工業園區天竜製藥 | | 蘇州工業園區天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昊特物流設備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尚氏工藝品有限公司 |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鄰里中心發展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書香世傢會所酒店 | | 蘇州工業園區天和儀器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 伊甸園巧剋力(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東信科技傳媒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天勤商貿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宏誠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 金華盛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 | 金紅葉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潔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 | 蘇州工業園區華都淨化空調技術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 蘇州工業園區華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詮意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金和信息係統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三興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陽澄印花服裝廠 | | 蘇州工業園區金茂絲綢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鎮吳淞針織羊毛衫廠 | |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南洲羊毛衫廠 |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第三羊毛衫廠 | |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浦田羊毛衫廠 |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服裝輔料廠 | | 蘇州工業園區跨塘百樂工藝服裝廠 | 蘇州工業園區敦煌苎麻紡織廠 | | 蘇州工業園區新蘇綸紡織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朝陽紡織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先鋒紡織品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梅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姑蘇絲綢印染廠 | 蘇州工業園區綉華服裝廠跨塘教育工藝服裝 | |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鎮振武羊毛衫廠 |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金竜工藝廠 | |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寶石工藝廠 | 蘇州工業園區跨塘教育工藝寶石廠 | |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西馬珠寶廠 | 中國新加坡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成立十周年首日封 | | 蘇州工業園區新海宜電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勝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 蘇州工業園區天竜製藥有限公司 | 金王蘇州工業園區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 | 金紅葉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 蘇州工業園區通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