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延津縣總面積946平方千米
總人口47萬人
郵編:453200
區號:0373
延津縣轄4個鎮、9個鄉:城關鎮、豐莊鎮、東屯鎮、小店鎮;僧固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馬莊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
延津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西距新鄉37公裏,南望鄭州93公裏,東南至開封50公裏,北距安陽130公裏。區域南北寬45.5公裏,東西長42.5公裏,總面積947.5平方公裏。全縣總人口45萬人,轄4個鎮,l4個鄉,375個行政村。2000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1元。
延津縣歷史悠久。夏分九州,延津屬豫州。春秋置廩延邑,以境內有虛廩堆延綿不斷而得名。秦贏政(前242年)以境內多棘,置酸棗縣。南北朝後魏並入小黃縣,北齊並入南燕。隋開皇六年(580年)復置酸棗縣。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金貞佑三年(1215年)升為延州,轄延津、陽武、原武三縣,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廢。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開封改屬衛輝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並入延津縣。民國初廢府設道,延津屬豫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級建製,延津直屬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區,延津屬第四行政區。1949年後延津屬新鄉專區。1985年撤地設市,延津屬新鄉市。
延津縣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全縣年糧食總産250000噸左右,棉花8000噸左右,花生100000噸左右。此外,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尚有30萬畝中低産田,17萬畝宜林、宜牧、宜漁土地。全縣有7萬多名剩餘勞動力,且75%以上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延津人民熱誠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合作投資、觀光遊覽、共建偉業。
延津縣現有耕地62.5萬畝,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農作物,是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花生、棉花為全國百強縣。花生量大質好,素有“花生之鄉”之稱,花生常年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年産花生1億公斤以上。近兩年來,縣政府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了優質專用小麥、溫棚蔬菜、鬍蘿蔔等優質高效作物。99年被國傢批準為優質小麥生産基地縣,2000年被省政府定為優質麥發展重點縣,全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41.5萬畝。以石婆固鄉、僧固鄉、司寨鄉、小店鎮為主,發展溫棚蔬菜1.1萬畝。以小潭鄉為中心,發展鬍蘿蔔種植1.5萬畝。城關鎮的大棚草莓、豐莊鎮的辣椒、塔鋪鄉的食用菌種植等也都取得明顯成效。國營林場投資50萬元引進無角多賽特肉用種養40衹,建立了肉羊改良基地。僧固鄉、小店鎮、馬莊鄉的養雞業、豐莊鎮的養豬業、位邱鄉的養羊業和城關西街牛場都有進一步的發展。
延津縣現有限額以上企業42傢,其中全民企業18傢、集體企業2傢、鄉鎮企業22傢,形成了以紡織、化工、機械、糧油加工、食品、印刷、造紙為主的工業體係。縣棉紡織廠現有職工2300人,技改投資2500萬元新增1.6萬錠,規模已達到5萬錠,2000年實現産值1.3億元,利稅1400萬元,順利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係認證。延化集團現有職工1500人,日産碳酸氫銨700噸,2000年實現産值9200萬元,利稅590萬元,投資450萬元的熱電聯産項目西綫工程已投入使用,內部技改項目投資1000萬元,日産量平均增加100噸,噸碳酸氫銨成本降低了40元。新良公司2000年投資1200萬元新上一條日處理小麥200噸優質面粉生産綫,生産能力已達日處理小麥350噸,産值完成1.16億元,利稅完成380萬元。亨通公司投資350萬元新建一條日浸出油脂80噸的生産綫,生産能力已達日浸出油脂130噸,實現産值7600萬元,實現利稅220萬元。輕化機械廠承攬市白鷺化纖集團800萬元的粘膠黑液治污工程已按期交付使用。較大的企業還有農業機械廠、晨輝公司等。投資4000萬元新建的田園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其面粉廠已竣工投産,棉紡織廠正在建設之中。較大的鄉鎮企業有馬莊鄉面粉廠、縣麥芽廠、勝天農藥廠、四達公司等。2000年全縣個體工商戶達到8878戶,私營企業129傢。
延津縣境內有一望無際的萬畝刺槐林,95年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在黃河故道有萬畝淺水灘,每逢鼕季有白天鵝等數十種珍禽在此越鼕,歷時數月之久,95年被定為“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傢自然保護區”。有唐朝大將尉遲敬德挂鞭處—酸棗閣、太平天國名將英王陳玉成就義處—陳玉成墓、省級文物萬壽塔,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
|
郵編:453200 代碼:410726 區號:0373
拼音:Yán Jīn Xiàn 英譯:Yanjin County
延津縣位於河南省北部。東臨滑縣,南接封丘、原陽2縣,西毗新鄉市、新鄉縣,北界衛輝市。總面積886平方千米。總人口46.6萬人。本站註:2006年行政區域發生變化,新的面積數據暫缺。
全縣轄3個鎮、9個鄉:城關鎮、東屯鎮、豐莊鎮;僧固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馬莊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共有5個居委會、336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距新鄉市區40千米。
年降水量600.4毫米,年均氣溫14℃。新(鄉)菏(澤)鐵路從境中部穿過,新(鄉)長(垣)公路過境。特産中藥材酸棗仁、紅花和枸杞。古跡有陳玉成殉難處、萬壽塔、千佛碑、劉熊殘碑等。 |
|
延津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西距新鄉37公裏,南望鄭州93公裏,東南至開封50公裏,北距安陽130公裏。區域南北寬45.5公裏,東西長42.5公裏,總面積947.5平方公裏。全縣總人口45萬人,轄3個鎮,l2個鄉,341個行政村。
延津縣歷史悠久。夏分九州,延津屬豫州。春秋置廩延邑,以境內有虛廩堆延綿不斷而得名。秦嬴政 (前242年) 以境內多棘,置酸棗縣。南北朝後魏並入小黃縣,北齊並入南燕。隋開皇六年(580年)復置酸棗縣。宋政和七年 (1117年) 以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金貞祐三年(1215年)升為延州,轄延津、陽武、原武三縣,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廢。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開封改屬衛輝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並入延津縣。民國初廢府設道,延津屬豫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級建製,延津直屬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區,延津屬第四行政區。1949年後延津屬新鄉專區。1985年撤地設市,延津屬新鄉市。
延津縣現有耕地62.5萬畝,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農作物,是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花生、棉花為全國百強縣。花生量大質好,素有“花生之鄉”之稱,花生常年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年産花生1億公斤以上。
延津縣境內有一望無際的萬畝刺槐林,95年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在黃河故道有萬畝淺水灘,每逢鼕季有白天鵝等數十種珍禽在此越鼕,歷時數月之久,95年被定為“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傢自然保護區”。有唐朝大將尉遲敬德挂鞭處—酸棗閣、太平天國名將英王陳玉成就義處—陳玉成墓、文武奇才陳伯昂,省級文物萬壽塔,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
|
延津縣轄3個鎮、9個鄉:城關鎮、豐莊鎮、東屯鎮;僧固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馬莊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0726100
2006年,轄5個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三裏莊居委會。
東屯鎮 代碼:410726101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東屯村、水花堡村、汲津鋪村、常堡村、東崔村、西崔村、西吳村、東吳村、劉莊村、東張士屯村、西張士屯村、前莊裏村、後莊裏村、西屯村、董莊村、大王莊村、鬍莊村、郝光屯村、小王莊村、小楊莊村、小屯村、大屯村、鄭莊村、趙景莊村。
豐莊鎮 代碼:410726102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豐莊村、趙莊村、殷莊村、寇莊村、大羅寨村、後王莊村、前王莊村、河道村、侯莊村、飛王村、秦莊村、繩屯村、侯屯村、席村、桑村、李皮寨村、高寨村、南皮村、路莊村。
僧固鄉 代碼:410726200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李僧固村、申僧固村、梁僧固村、辛莊村、大布村、小布村、位莊村、輝縣屯村、西史固村、東史固村、劉小莊村、翟小莊村、任小莊村、東竹村、西竹村、大佛村、朱佛村、德士村、軍寨村、王潭村、曹鄉固村、王鄉固村、沙莊村、李莊村、青莊村、甘泉村、崔鄉固村。
石婆固鄉 代碼:410726201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集北村、朱莊村、小渭村、東史莊村、西史莊村、集南村、段莊村、梨園村、鬍村、朱辛莊村、竜王廟村、王莊村、嶽莊村、秦莊村、鬍莊村、陶莊村、塔一村、塔二村、黃傢村、南孟灣村、任光屯村、大油房村、通郭村、太平莊村、呂店村、關辛莊村、大柳樹村、裏士村、裏鄉村、裏仁村、老儀門村、馬莊村、東秦莊村、南秦莊村、西秦莊村、郭莊村、北鄭莊村、北孟灣村、沙口村、南鄭莊村。
位邱鄉 代碼:410726202
2006年,轄44個村委會:前魏邱村、尚柳窪村、中魏邱村、後魏邱村、吳莊村、獲屯村、李恩村、前西南莊村、後西南莊村、班幹村、馬村、小韓莊村、八裏莊村、萬戶營村、北大柳村、宋莊村、前大柳村、後大柳村、南宋村、朱寨村、李莊村、齊村、南班勝固村、北班勝固村、新莊村、龐莊村、吳秀寨村、趙留店村、李留店村、董留店村、賈莊村、紅林村、宋自村、何自村、窪張村、王自村、劉自村、雷莊村、荊保寨村、沙河村、魏莊村、楊林村、杜莊村、張林村。
司寨鄉 代碼:410726203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新生屯村、於莊村、前司寨村、後司寨村、東南莊村、王紙坊村、李樓村、半坡張村、袁紙坊村、鄭紙坊村、前新鄉屯村、後新鄉屯村、曹柳窪村、郭柳窪村、岸下村、王杏莊村、小龐固村、大龐固村、高寨村、小仲村、小留固村、大留固村、尹柳窪村、張莊村、吳辛莊村、通村、平陵村、範莊村。
王樓鄉 代碼:410726204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王樓村、任莊村、宋窪村、千寨村、蔡莊村、老莊村、孫莊村、呂桑科村、吳桑科村、西陳村、丁趙村、周廠村、王莊村、黃寺村、前牛村、馮街村、薑街村、徐街村、新集村、後魯邱村、前魯邱村、陳灣村、李灣村、申灣村、劉莊村、大城村、張街村、小城村、郭裏村、川留村、喬杏莊村、張杏莊村、吳杏莊村、草店村、安莊村。
馬莊鄉 代碼:410726205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馬莊村、堤後村、原屯村、廟堤村、常興集村、油房村、龐古寨村、高張寨村、東袁莊村、羅灘村、唐莊村、付莊村、前長堽村、後長堽村、車莊村、馮劉莊村、石邱村、近古村、郭辛莊村、柴鬍寨村、劉棗莊村、隨莊村、常新莊村、東王莊村、荊莊村、許莊村、於莊村、馮班棗村、水口村、宋莊村、姬莊村、王泗坡村、延滑村、老劉莊村、蔣班棗村、蘇班棗村、張班棗村、野廠村。
胙城鄉 代碼:410726206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胙城村、西辛莊村、前董固村、後董固村、賈莊村、韓莊村、東辛莊村、東小莊村、西小莊村、高莊村、劉莊村、獸醫莊村、袁莊村、閆屯村、小堤村、十八裏村、楊莊村、張莊村、王堤村。
榆林鄉 代碼:410726207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榆林村、夾堤村、王村、東婁莊村、萬全莊村、老仁莊村、棗園村、大韓莊村、小韓莊村、竜王廟村、沙門村、大楊莊村、姚莊村、獲小莊村、張河村、西婁莊村、王莊村、官廳村。
小潭鄉 代碼:410726208
2006年,轄44個村委會:大潭村、文岩村、固頭村、小潭村、????廠村、王位莊村、李大吳村、閆大吳村、周大吳村、甜水井村、寨子村、小吳村、裏七村西隊村、裏七村東隊村、馮莊村、史良村、周莊村、王莊村、李莊村、孔潭村、大潭村、十裏鋪村、郭莊村、尹莊村、小油房村、安樂莊村、東古墻村、西古墻村、南古墻村、徐莊村、羅莊村、鬍堤村、西吐村、東吐村、小裏村、高莊村、新堤村、石堤村、石河村、袁河村、王廠村、蘆廠村、新豐堤村、臯村。
國營林場 代碼:410726400
新興農場 代碼:410726401
新鄉市食品工業聚集區 代碼:410726402
新鄉市紡織工業聚集區 代碼:410726403 |
|
秦置酸棗縣,宋改為延津縣。以縣北原有黃河渡口延津,故名。
周置廩延邑。秦嬴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置酸棗縣,以境內多棘而得名。南北朝後魏並入小黃縣,北齊並入南燕縣。隋開皇五年(586年)復置酸棗縣。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為延津縣,以縣北原有黃河渡口延津故名。金貞佑三年(1215年)升為延州,轄延津、陽武、原武三縣,屬開封府。元至元七年(1270)州廢。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開封府改屬衛輝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並入延津縣。民國初廢府設道,延津屬豫北道。民國 16年(1927年)撤道建製,延津直屬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區,延津屬第四行政區。1949年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後屬河南省新鄉專(地)區。1985年延津屬新鄉市。
1997年,延津縣面積946平方千米,人口43.5萬,轄轄4個鎮、14個鄉:城關鎮、豐莊鎮、小店鎮、東屯鎮、僧固鄉、高寨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朱寨鄉、馬莊鄉、班棗鄉、胙城鄉、榆林鄉、新安鄉、塔鋪鄉、小潭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延津縣轄4個鎮、1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7771人,其中: 城關鎮 34723 小店鎮 35078 豐莊鎮 32811 東屯鎮 30846 僧固鄉 34173 高寨鄉 19324 石婆固鄉 18579 位邱鄉 20991 司寨鄉 18967 王樓鄉 28735 朱寨鄉 20377 馬莊鄉 25774 班棗鄉 16686 胙城鄉 31952 榆林鄉 26408 新安鄉 15974 塔鋪鄉 22149 小潭鄉 24224
2005年,延津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塔鋪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石婆固鄉管轄,石婆固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新安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潭鄉管轄,小潭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班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馬莊鄉管轄,馬莊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司寨鄉管轄,司寨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朱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魏邱鄉管轄,魏邱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將東屯鎮的北張興莊、賈堤,榆林鄉的夏莊、馮堤、位堤5個村劃歸小店鎮管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津縣轄4個鎮、9個鄉:城關鎮、豐莊鎮、東屯鎮、小店鎮;僧固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馬莊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
2006年8月13日,新鄉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新政文104號):根據《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豫民行批13號)和《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新鄉市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豫民行批14號),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其中:將延津縣的小店鎮整建製劃歸紅旗區管轄。調整後,延津縣轄12個鄉(鎮)紅旗區與延津縣、新鄉縣的邊界綫:紅旗區北部邊界以衛河—興隆街—東二環—平原路—小店鎮的北部邊界為界,西部邊界以勝利路—化工路—和平路為界,南部邊界以關堤鄉的南邊界、小店鎮的南邊界為界,東部邊界以小店鎮的東邊界為界;延津縣西邊界以調整後的紅旗區東邊界為界。
大覺寺萬壽塔
大覺寺,位於延津縣城北街,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傢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後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僅存大殿。
大覺寺門口,高聳着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毀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縣郝亦立再次施材續建,因郝奔喪,又未完成。直至萬歷十三年(1585年),纔有知縣張光宇捐俸銀命匠合頂,並鑄千餘斤重的銅寶瓶(塔葫蘆)置於塔頂,至此纔算竣工。重修該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經歷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歷時三十六年。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塔高28.4米,底層周長23.1米,自下而上每層高度及直徑稍有減少,但無明顯錐體感。塔的建築風格有深厚的閣樓色彩。每層頂部都有青磚雕砌的閣樓飛檐,檐下六面墻,每面都有一個圓頂拱券樓門,飛檐伸出墻外約二尺多寬,精雕細刻,構思巧妙。飛檐所雕圖案花樣又分三層,每層厚約三十多公分(6—8層磚)。下層為磚雕鬥拱,中層為磨磚仿椽頭及飛檐,上層為磚磨蓮花瓣,層次分明,牢固美觀,是古代疊澀雕徹的上乘工藝。塔的用料,除塔基壘徹一米高的石條外,其餘全是青磚徹成。塔體結構分內中外三層。內層是一錐形空心圓柱;外層為裏圓,外呈六角形;中間層為半實半虛的蠃旋式登塔階梯和通道。塔的最高層,中心放了個大木柱,至頂部改為銅剎和塔尖葫蘆連成一體。各層內壁均嵌有塔銘,所寫詩文大多為明代紳士登塔觀感、抒懷等。
說起塔尖葫蘆,還流傳着一個南蠻盜寶的故事。傳說塔頂銅寶瓶,經過多年風霜雨露的滋潤,日月精華的照耀,逐漸起了變化,有了靈氣。每當大雨來臨之前,塔葫蘆便自動裂為兩半,從中跳出個小孩繞葫蘆跑幾圈,雨一來就自動鑽進去,塔葫蘆就自動閉合,恢復原狀。時間一久,被人傳得活靈活現。有一個南蠻子前來盜寶,無奈塔高瓶重,雖幾經努力,仍無功而返。於是那個南蠻子又勾引了一個外國巫師,圍塔施法。說是在大雨之前,嚮塔頂的那個小孩投擲一百個燒餅,寶葫蘆便會自動掉下來。一次大雨前,南蠻子和那個外國巫師購買了許多燒餅,準備嚮塔頂投擲,當他們投到九十九個時,被人識破了陰謀,將他們趕跑了。但從此那個小孩再也沒有出來過,衹剩下那個塔葫蘆至今仍穩坐塔尖,俯瞰着延津大地幾經滄桑、幾經變遷。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均宜
太平天國 陳玉成墓
陳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廣西藤縣西旺村一個貧農家庭。幼年時父母雙亡,靠其叔父陳承容撫養成人。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被編入童子兵,隨軍作戰機智勇敢。18歲領兵督戰,屢立戰功,被提拔為殿右三十檢點、鼕丞相等職。
1856年初,鎮江太平軍被清軍圍困,陳玉成帶領少數精銳,駕一條小船從湯頭直下鎮江。江南清軍船衹四面攔截,炮火熾烈。陳玉成奮不顧身,左衝右殺,竟安全地衝入城內,會同守將吳如孝從城內殺出,與城外太平軍內外夾擊,連破清軍營壘十六,解了鎮江之圍。同年秋天,天京內訌,太平軍人心離散?1歲的陳玉成在危難之際,被任命為右掌率,成了太平軍重要領導人。
公元1858年7月,陳玉成攻剋長江北岸重鎮廬州,進軍烏衣,大敗清朝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敵人攻取天京的企圖。
1859年,天王洪秀全以陳玉成屢建奇功,將年僅22歲的青年將領陳玉成加封為英王。同時,還明確宣佈“京外不决之事,問於英王。”
陳玉成晉封英王後,又接連打了幾個漂亮仗。十月,進攻浦口清軍,攻破敵人營盤五十多座,打死清朝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復浦口。次年三月,又打垮天京城外的江南大營,進而攻剋常州、蘇州。這時候,曾國藩全力進犯安慶。安慶是保衛天京的最後一道屏障,保衛安慶成為太平天國的重要戰役。公元1860年,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分兩路進攻武昌,以解安慶之圍。這時候,英帝國主義出面幹預,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帶艦隊到漢口,阻止太平軍進攻武昌,破壞了太平軍救安慶的計劃。加上洪秀全堅持照洪仁幹的錯誤方案行事,公元1861年7月,安慶失陷,陳玉成幾乎全軍覆滅,不得不退軍廬州。
1862年,敵人來犯廬州,英王兵單糧絶,無奈衹得到壽州去找苗沛霖。陳玉成曾有恩於他。誰知他已暗降清廷,受清欽差大臣勝保之命正在誘捕陳玉成。陳玉成一到壽州,便被逮捕。陳玉成被捕後,大義凜然,英勇不屈。苗沛霖令其侄勸降,陳玉成痛駡苗沛霖“真是個無賴小人”,表示“士可殺不可辱”,隨即被送往勝保軍營。勝保要陳玉成下跪,陳玉成痛斥勝保:“你是清朝誤國庸臣,我是天朝開國元勳。怎能跪你!好不自量的東西!”勝保自討沒趣之後,又變換手法,置酒食勸降。陳玉成斷然拒絶:“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結果被押送北京。此時,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聞訊,急率軍入豫,捻軍也開赴洛陽,謀求攔截囚車。清政府聞訊驚恐萬狀,急令途中在延津處斬。1862年4月22日,在延津西校場玉石關帝廟,陳玉成英勇就義,時年26歲。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屍,並築土修墓,數月焚香不止。
為弘揚烈士業績,延津縣人民政府於1958年4月5日在陳玉成就義處堅起墓碑以作紀念。現為省級文件保護單位。
1990年,陳玉成的曾孫陳久年和曾孫女陳清泉到延津縣祭祖。在碑前他們敬了酒,獻了花,叩了頭,照了相以告慰英靈。原來陳玉成於1860年與妻子蔣桂娘結婚,婚後住在英王府,一年後生一男孩取名天寶。太平天國失敗,蔣桂娘化裝逃出天京回到家乡,天寶生子陳慎初。1990年,遣孫兒孫女前來祭祀陳玉成。 |
|
延津火燒
火燒是豫北地區獨有的一種地方小吃,而延津火燒又是火燒傢族中一枝獨秀。延津火燒似燒餅而比燒餅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裏嫩、香而不膩、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高官大賈,遠方來賓,初到延津,招待客人除了佳餚美酒外,上幾個火燒也是必不可少的。外地人到延津不品嚐延津火燒,大抵如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饃,到滑縣不吃道口燒雞,遊北京不逛故宮一般,總要引為一樁憾事的。
火燒現於延津由來已久。而今漫步延津,大街小巷,酒樓飯館,火燒幽香隨處可覓,從業人員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夫妻搭檔,或師徒擱夥,或倚飯店而設,或獨立街頭擺攤,據粗略統計,現在僅縣城火燒攤點即不下百餘處。尤其是東街菜市場、西街羊肉火燒店、三裏莊伊興美食城等知名攤點,“食之者衆,生之者寡”,常出現排隊以求現象,來晚了,抱憾而歸者也不乏其人。
據介紹,正宗延津火燒的做法是頗為講究的,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須用上等品,和面用水鼕天為“甩手水”,夏天用“陰陽水”,春秋為“頂手水”。天熱時斤面兌水二兩許,天冷時斤面兌水半斤,和面時要猛揉慢“醒”,做到盆裏不留剩水,面裏不窩生面,面劑大小適中,打時緊摔慢抻,要求手不離油,面不粘手。將面劑拉得長如腰帶,寬約寸許,再捲成陀蠃狀,旋磨成型後壓平。遇火力炙烤,中間則會自然膨脹鼓出。爐槽裏要經常存油錢深,火燒入爐後,需猛火熏,文火悶,不時刷油,出熟放生,循環往復,短需一刻鐘,長則半小時,方可下爐。
帶餡火燒也是延津火燒的一大特點,餡為細碎五花精肉 (回民多為羊肉)、細????、蔥花、孜然、作料面拌和均勻,面伸開後捲入其中。火燒熟後,買者須從側面利一小縫,以散發其殼內熱氣,否則,將灼熱難以下口。
近年來,延津流行的“夾什”火燒更加豐富了火燒內容,或雞蛋或牛肉或火腿腸或豆腐串或緑豆芽,在爐面上切開攤好,佐以精????、蔥花、麻油、孜然、甜面醬、辣椒面、鬍椒粉,煎熟後,將火燒環面切開一半夾入心內,口感香甜適中,麻辣爽口,風味更是別具一格,未及下爐即香氣四溢,食者贊不絶口,聞者垂涎欲滴。
延津火燒不僅色香味美,而且價格便宜,莫說達官顯貴,即便升鬥小民,也絶無不堪重負之嫌。在延津街頭,常見打工力夫引車賣漿者,一個火燒一碗燴面,吃得滿面流油,三兩元錢,足可填飽肚皮。也有那愛吃零食的少男少女以及上班一族,或時間倉促,或不堪刷鍋洗碗之煩,便買一“夾什”火燒,邊吃邊走,行色匆匆,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儼然成為延津街頭一流動風景。更有那外地車輛,常駐足延津街頭,徘徊踟躕遲遲不行,問其何為?乃等買火燒者也。
火燒,豐富了延津人的生活,厚重了這方熱土,提高了這個三等小縣的知名度,現在火燒已成為延津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
延津县 历史名人
陳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廣西藤縣西旺村一個貧農家庭。幼年時父母雙亡,靠其叔父陳承容撫養成人。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被編入童子兵,隨軍作戰機智勇敢。18歲領兵督戰,屢立戰功,被提拔為殿右三十檢點、鼕丞相等職。為弘揚烈士業績,延津縣人民政府於1958年4月5日在陳玉成就義處堅起墓碑以作紀念。現為省級文件保護單位。 |
|
- n.: Yanjin County
|
|
延津 |
|
|
|
延津縣中醫院 | 延津縣防疫站 | 延津縣眼科醫院 | 延津縣人民醫院 | 錦綉嘉園延津縣 | 延津縣新興農場 | 延津縣國營林場 | 延津縣中醫醫院 | 延津縣????業管理局 | 延津縣第三棉紡廠 | 延津縣宏福農業有限公司 | 延津縣第一高級中學 | 延津縣中醫院三裏莊分院 | 延津縣於林鄉衛生院 | 河南省延津縣衛生防疫站 | 延津縣精神病康復醫院 | 河南省延津縣棉紡織廠 | 延津縣海玉玉米芯開發有限公司 | 河南省延津縣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 | |
|
|
城關鎮 | 馬莊鄉 | 小店鎮 | 新安鄉 | 榆林鄉 | 高寨鄉 | 豐莊鎮 | 王樓鄉 | 東屯鎮 | 僧固鄉 | 石婆固鄉 | 司寨鄉 | 位邱鄉 | 小潭鄉 | 胙城鄉 | 塔鋪鄉 | 朱寨鄉 | 班棗鄉 | 魏邱鄉 | 國營林場 | 新興農場 | 新鄉市食品工業聚集區 | 新鄉市紡織工業聚集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