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 河南 >新鄉 > 長垣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長垣縣總面積1051平方千米
  總人口79萬人
  郵編:453400
  區號:0373
  長垣縣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7萬畝,人口78萬,共轄6鎮10鄉、2個辦事處,是國傢糧食生産基地縣、國傢緑色食品生産基地。
概況 Changyuan County
  郵編:453400 代碼:410728 區號:0373
  拼音:Cháng Yuán Xiàn 英譯:Changyuan County
  
    長垣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西北岸,與山東省為鄰。總面積1051平方千米。總人口86萬人(2006年)。
  
    全縣轄4個街道、6個鎮、8個鄉:蒲西街道、蒲東街道、南蒲街道、蒲北街道、丁欒鎮、樊相鎮、魏莊鎮、惱裏鎮、常村鎮、趙堤鎮;蘆崗鄉、孟崗鄉、苗寨鄉、方裏鄉、武邱鄉、佘家乡、張三寨鄉、滿村鄉。縣人民政府駐蒲西街道。
  
    地勢低窪,東南稍高,西北略低,自然溝壑多。黃河大堤縱貫南北。年降水量644.4毫米,年均氣溫13.6℃。新荷鐵路和106國道橫貫縣境。境內小崗蘇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情概況 County of situation
  長垣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屬新鄉市,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西鄰滑縣,南與封丘毗連,北與滑縣、濮陽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新(鄉)菏(澤)鐵路橫亙東西,省道308綫、213綫穿越全境,濟(源)東(明)、大(慶)廣(州)兩條高速公路在這裏“十”字交匯。全縣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裏,耕地86萬畝,轄6鎮、8鄉、4個辦事處,人口80萬。是“中國廚師之鄉”、“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起重機械之鄉”、“國傢緑色農業發展示範區”、“國傢級衛生縣城”。郵編453400,區號0373,牌照豫G。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氣候特點
  長垣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節性降水差異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鼕季較冷少雪。土層深厚,土質較好,農用價值較高,礦産資源相對貧乏。
  地形地貌
  長垣縣為黃河衝積平原的一部分。境內無山,地勢平坦低窪,海拔57-69米之間,黃河大堤連接太行堤呈東北--西南走嚮貫穿全境,將全縣自然分為兩部分:堤東為黃河灘區,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堤西黃河衝積平原,區內地勢平坦,少有緩坡。
歷史沿革 History
  長垣縣境內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遺址,大崗、宜丘、蘇墳等 竜山文化遺址,可以證明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勞動生息。
  長垣,西周時屬衛國。春秋時期,衛國於長垣之地同時置蒲邑(今長垣縣城)、匡邑。匡城遺址在今長垣縣城西南10公裏的張寨鄉孔莊村一帶,舊名為匡主。著名的匡人圍孔,就發生在此地。
  戰國時期,衛之匡邑、蒲邑,被魏國兼併,在今縣城東北5公裏的陳墻村一帶,置首垣邑。此地在當時有一道長墻,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於防水,或用於防兵,此時已有“長垣”之名。根據楊寬所著的《戰國史》載:“魏在沿黃河地區還有圓錢(無郭)流通,鑄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東北)等城。長垣所鑄有‘長垣一釿’、‘長瞏一釿’。當時鑄錢多用於地名,可見當時的防垣很長,故稱長垣,而首垣則為防垣之首,長垣名由此而來,清代以前陳墻村還稱為墻裏村,至今還有以墻命名的村莊。圍魏救趙就發生於此,史稱桂陵之戰。
  公元前221年,秦並天下,設郡縣,改首邑為長垣縣。西漢時名長垣縣,新置平丘縣與長羅候國。新莽改長垣縣為長固縣。東漢至長垣候國與平丘縣。建武五年(公元29年)復置長羅候國。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長羅候國廢。三國時屬魏,隸袞州陳留國。
  西晉時長垣屬陳留國陳留郡。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東晉六國所轄,東晉兩次控製此地約六年。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武帝占據河南,置袞州於滑臺,轄長垣。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將長垣並入外黃(今杞縣東北,蘭考東南)。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復置長垣縣,仍屬東郡。東魏、北齊時隸不變。從戰國(魏)至隋初歷時八百餘年,縣冶皆在今陳墻村。
  隋初仍名長垣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縣治於婦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帶),因該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為匡城縣;同年又於韋城(在今滑縣東南妹村)置長垣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廢匡城縣並入長垣,皆屬東郡。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仍分匡城、長垣兩縣,皆屬河南道滑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廢長垣縣又並入匡城縣。五代時,後梁改匡城為長垣,屬東都開封府;後唐改為匡城縣,屬汴州;後晉匡城仍屬之;後漢、後州不變,以至於宋。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為避太祖“匡”字諱,改匡城為鶴丘縣。大中詳符二年(1009)年復改為長垣縣。自隋至金初歷時608年,縣治皆在今司坡一帶。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改道,自陽武東流,為避水患,於泰和四年(1204年)遷縣治於苗寨鄉柳塚一帶。
  元初,曾改縣為保保州,不久仍改為長垣縣。金、元兩代計165年,縣治均在柳塚一帶。
  明屬大名府開城。洪武二年因黃河水患,遷縣治蒲城鎮,即今縣治所在地。
  清屬直隸省大名府。民國18年改隸屬河北省,長垣屬之。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日偽、搞日民主政府並存。1941年,中共領導的冀、魯、豫行署第四專署决定將長垣縣河東部分北部劃歸東垣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1943年,又决定將長垣西北部劃歸衛南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同時,劃長(垣)、滑、濮(陽)、東(明)四縣邊區成立濱河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撤銷,歸長垣縣人民政府,縣政府在佘傢、丁欒一帶辦公。1947年解放長垣城。1947年春,縣人民政府進駐縣城。
  1949年長垣縣屬新建的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並入河南省,長垣屬河南省濮陽專區;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改屬新鄉專區;1955年2月,劃歸安陽專區;1958年4月,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又屬新鄉專區;1961年12月,安陽專區恢復,長垣又復歸安陽;1983年,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屬新設的濮陽市。1986年3月劃歸新鄉市至今。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長垣縣轄4個街道、6個鎮、8個鄉:蒲西街道、蒲東街道、南蒲街道、蒲北街道、丁欒鎮、樊相鎮、魏莊鎮、惱裏鎮、常村鎮、趙堤鎮;蘆崗鄉、孟崗鄉、苗寨鄉、方裏鄉、武邱鄉、佘家乡、張三寨鄉、滿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蒲西街道轄20個村委會:崔莊村、菜北村、王莊村、鬍莊村、菜南村、曹屯村、荊崗屯西村、漏粉莊村、荊崗屯東村、西關村、小大張村、玉皇廟村、太子屯村、宋莊村、楊寨村、大張村、侯屯村、雲寨村、米屯村、孫小張村。
  蒲東街道轄30個村委會:東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北關村、中心街村、東關村、南關村、嶽莊村、呂樓村、五裏鋪村、頓莊村、姚占村、孔場村、楊莊村、柴堤村、蘇寨村、王樓村、七裏莊村、八裏張村、五裏屯村、郭寨村、徐樓村、丹廟村、賈寨村、羅鎮屯村、小崗村、單寨村、學堂崗村、林莊村。
  南蒲街道轄36個村委會:張占村、西郭莊村、龐相如村、黃相如村、梨園村、郜坡村、後寺𠔌村、前寺𠔌村、甄莊村、木崗村、翟占村、朱莊村、雨淋頭村、何占村、瓦棚村、夾堤村、魯山村、闊占村、凡屯村、杜村、莊科村、高店村、棗科村、邵占村、趙店村、喬堤村、金占村、木掀店村、南孔莊村、陶行村、牛店村、司坡村、東郭莊村、趙莊村、王堤村、小張村。
  蒲北街道轄24個村委會:趙滑棗村、前楊樓村、西梨園村、殷莊村、呂陣村、高占村、杜樓村、聶店村、北堆村、南堆村、小務口村、楊滑棗村、琉璃廟村、徐屯村、張屯村、段屯村、史莊村、朱滑棗村、王莊村、邢固屯村、邢固堤村、董占村、程莊村、閆占村。
  丁欒鎮轄34個村委會:丁西村、丁東村、丁南村、丁北村、浮邱店村、止鬍占村、楊莊村、田莊村、馬盤池村、羅章占村、尚占村、王師村、中劉村、西劉村、後馬村、王占村、段莊村、東角城村、西角城村、前吳莊村、後吳莊村、上官村、韓占村、朱官橋村、薛官橋村、大沙邱村、劉沙邱村、楊沙邱村、杜沙邱村、曹沙邱村、史莊村、前馬村、關西村、關東村、蘭占村。
  樊相鎮轄35個村委會:樊東村、馮占村、鬍莊村、𠔌占村、孫占村、小屯村、白占村、秦莊村、韓占村、蔡口村、上官村、邢張莊村、於莊村、梁廟村、樊西村、北樊相村、樊北村、樊南村、北成功村、連輔村、酒占村、高廟村、李莊村、八裏井村、青崗村、張莊村、王辛店村、吳屯村、大碾村、劉村、張辛店村、韓屯村、李辛店村、八黑馬村、董辛店村。
  魏莊鎮轄46個村委會:魏莊村、任占村、花園村、張莊村、王了村、韓了墻村、東了東村、東了西村、馬房村、董占村、王莊村、鄭堤村、周莊村、信占村、王占村、邢口村、付堤村、付占村、華占村、合陽村、西楊莊村、大車西村、大車東村、梁占村、李莊村、總管村、孟占村、丁占村、楊樓村、後劉口村、前劉口村、侯占村、王劉村、嶽占村、茅蘆店村、戚寺村、孫堂村、大留寺村、東董占莊村、高占村、陳占村、後參木村、前參木村、毛參木村、林參木村、盧參木村。
  惱裏鎮轄28個村委會:惱裏村、鹼場村、西辛莊村、東辛莊村、周村口村、武占村、馮占村、小岸村、楊莊莊村、烏崗村、鬍占村、蔡占村、小辛莊村、小馬占村、高章士村、前文戶村、鄭辛莊村、後文戶村、大馬占村、左占村、西沙村、東沙村、武樓村、六裏莊村、東油村、西油村、吳占村、竜相村。
  常村鎮轄40個村委會:常西村、馬東村、馬西村、馬南村、前大郭村、後大郭村、賀莊村、呂莊村、新建村、小郭村、東劉莊村、柳橋村、唐傢莊村、朱占村、李占村、王占村、常東村、韋莊村、嶽劉莊村、前孫東村、後孫東村、牛河村、司河村、高村、營裏村、郝占村、辛興村、寧莊村、石橋村、羅莊村、小堤西村、大堤西村、馬北村、大前村、大後村、劉唐村、小屯村、侯唐村、韓莊村、油坊占村。
  趙堤鎮轄30個村委會:前桑元村、中桑元村、後桑元村、河裏韓村、聚村、馬坡村、大寨村、小寨村、後劉村、李村、白莊村、東趙堤村、前小渠村、後小渠村、瓦屋占村、黃崗村、西趙堤村、新東村、新西村、東馬村、東岸下村、李傢村、尚占村、鮑傢村、孫莊村、楊莊村、大浪口村、前馮傢村、東朱傢村、宋莊村。
  蘆崗鄉轄41個村委會:蘆崗村、西陳村、王蘆崗村、馮樓村、官路張村、馬占村、習禮王村、雙廟村、三青觀村、楊喬村、劉此占村、韓廟村、小辛莊村、姬占村、白河村、李占村、杜店村、東河集村、喬占村、滑店村、漿李村、關公劉村、東小青村、中小青村、西小青村、張占村、王辛莊村、大付占村、周營村、薑莊村、劉堂村、金占村、韓占莊村、鄭占村、程占村、王占莊村、尚占村、楊占村、崔占村、程莊村、七古柳村。
  孟崗鄉轄35個村委會:孟崗村、李戶占村、郜樓村、邱村、十五裏河村、田莊村、步占村、焦占村、紙房村、趙莊村、佰玉村、香裏張村、侯石頭村、張小占村、尚小占村、六裏莊村、田石頭村、二郎廟村、九南村、西陳村、孔村、葦元村、大王莊村、楊占村、馮灣村、張莊村、孫占村、埝南村、野占村、吳占村、石頭莊村、王石頭村、九北村、北陳村、付樓村。
  苗寨鄉轄37個村委會:苗占村、前李拐村、後李拐村、閆莊村、張占村、安占村、林占村、文占村、前宋莊村、後宋莊村、占村、梁占村、墳臺村、韓占村、小街村、許占村、南嶽村、東廟村、辛莊村、武占村、西關村、九崗村、馬也莊村、杜占村、楊樓村、東於林村、西於林村、何呂村、高莊村、位占村、西舊城村、蘇舊城村、西柳中村、東柳中村、賈莊村、鬍口村、東舊城村。
  方裏鄉轄28個村委會:方南村、翟町村、葛堂村、王莊村、雷店村、邢占村、翟占地村、方東村、方西村、郭占村、張莊村、三娘占村、董營村、呂莊村、前瓦村、後瓦村、王占村、鐵爐村、蘇莊村、黃村、邵占村、西李村、周莊村、陳莊村、新樓村、文莊村、劉莊村、戶固村。
  武邱鄉轄36個村委會:武邱村、灘邱村、卓占村、紙房村、敬占村、前師村、後師村、頓傢村、清城村、河自村、羅圈村、羅占村、陳占村、三義村、尚占村、牛莊村、於占村、南嘴村、灰池村、紅門村、勾傢村、三閤村、張莊村、毛莊村、何店村、小渠村、西角村、鮑占村、北嘴村、新生村、黃占村、羅傢村、曹店村、常裏村、趙莊村、馬占村。
  佘家乡轄48個村委會:佘西村、楊板村、南王莊村、高店村、佘東村、朱口村、後佘村、鐘傢村、北關村、苗找村、武找村、南關村、東張村、牛莊村、西郝村、佘南村、趙傢村、西黃村、東黃村、各占村、前樓村、東邵二占村、河裏高村、北邵二占村、車占村、王莊村、邵二占村、陳莊村、王岸村、東連莊村、佘新莊村、翟傢村、高岸村、郭岸村、西連莊村、金岸村、西韓板村、寺門村、太平莊村、西邵二占村、東關村、新起占村、西張村、黃莊村、西莊村、韓板村、陳板村、東郝村。
  張三寨鄉轄28個村委會:張東村、張北村、張西村、張南村、臨河村、新寨村、馬安和村、崔安和村、陳安和村、虎頭占村、皮東村、肖官橋村、草坡村、橫堤村、李官橋村、焦官橋村、小屋村、河道村、官橋營村、韓占村、西角城村、張卜寨村、大東村、大西村、大前村、皮北村、皮西村、皮前村。
  滿村鄉轄23個村委會:後滿村、吳坡村、唐窪村、毛莊村、三官廟村、辛莊村、李莊村、雙廟村、鄧東村、鄧北村、曹呂村、大楊樓村、蘇呂村、鄧西村、前墻村、陳墻村、前滿村、東梨園村、小呂村、呂村寺村、馮墻村、宜邱村、周宜邱村。
文物古跡 Relics
  學堂崗聖廟
  位於長垣縣城北5公裏的滿材鄉學堂崗村東,1978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 名勝志 》載:“昔孔子聘列國與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 ) 弦誦於此,故曰學堂崗”。後人在崗上建廟,以作紀念。該廟始建於漢,唐、宋漸盛,元遭兵火無存,明天順三年( 1459 )重建,經明、清兩代十數次增修,逐漸成為豫北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其主體建築有: 欞星門、大成殿、古壇亭、“ 春風、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現存杏壇亭、杏壇亭、杏壇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經濟概況 Economic Overview
  2008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09.4億元,增長16.6%。三次産業增加值分別為18.2億元、52.6億元、38.6億元,分別增長5.4%、27.6%、9.2%。財政收入4億元,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億元,增長23.3%。扣除物價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5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5965元,增長18.7%。各項存款餘額97.2億元,較年初增長26.1%;各項貸款餘額56.2億元,較年初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12.7億元,增長38.6%。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76個,完成投資41.6億元。再次躋身“中國中部經濟百強縣”。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7.8億元,增長35%;實現利潤9.5億元,增長39%。工業跨越工程取得良好開端,9傢市定企業全年實施項目23個,完成投資13億元。優勢産業實力進一步壯大,起重産業集群入選“中國産業集群品牌50強”,“衛華”商標和“飄安”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衛華牌起重機被評為中國名牌産品,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組織申報專利252件,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8項,被評為“建設創新型國傢百強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5傢,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30傢,其中超20億元的1傢,超10億元的2傢。起重機械産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增長28.2%;醫療器械及衛生材料産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增長16.7%。實施“質量興縣、工業強縣、科技創新”戰略,深入開展“企業管理年”活動,培育上市後備企業6傢,其中剋瑞集團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傢、新技術産品7項。組織申報國傢級科技項目3項。被評為河南省知識産權優勢區域縣。
  全縣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現已形成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建築、防腐、烹飪、緑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産業,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商貿輕工、新城工業四個産業聚集區正在建設之中。
  起重機械行業。擁有整機生産企業99傢,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6傢,衛華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25.6億元。國傢級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配套生産企業800余家,4萬多人從業,産品達10大係列200多個型號,正嚮大噸位、智能化、係列化方向發展,50噸以下起重機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部分企業産品已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出口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國傢和地區,年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2006年,該縣承辦了“中國重機協會橋式起重機分會全體會員大會”和“河南長垣起重裝備産業集群發展研討會”。
  醫療器械行業。擁有79傢生産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2傢,飄安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11億元。從業人員3萬多人,産品達到30多個係列、600多個品種,正嚮高分子生物製品、Ⅲ類醫療産品等高附加值産品方向發展,年銷售産值35億元。
  防腐業。擁有國傢一級資質企業10傢,二級資質企業14傢,施工範圍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走出國門,打入沙特、德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從業人員8萬餘人。2005年11月份,第三屆國際防腐蝕控製大會在我縣召開。
  建築業。擁有40多傢企業,其中,房屋建築總承包一級企業2傢,勞務分包一級企業4傢,房屋建築總承包二級企業4傢,水利水電總承包二級企業3傢,公路、電力安裝、起重設備安裝等建設安裝企業17傢,從業人員7萬多人。該縣新蒲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等企業作為主要施工單位承建了國傢大劇院、奧運主場館“鳥巢”工程等重點國傢工程的建設,並獲得國傢建築工程質量最高奬項“魯班奬”。
  烹飪業。全縣有專業廚師2.3萬人,其中,在國外從廚者200多人。現已建成全省規模最大、教學設施最先進的河南省博大烹飪學校,每年可培養廚師、酒店管理等專業人才3000多人。2004年9月,我縣成功舉辦了中國(長垣)廚師之鄉國際美食節活動。以長垣烹飪文化為主題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大長垣》正在熱播之中。
  緑色食品和苗木花卉産業。全縣緑色農産品生産基地獲得國傢認證面積66萬畝,其中苗木花卉基地2萬畝,紅提葡萄1.3萬畝。涉農竜頭企業68傢,其中國傢級重點竜頭企業1傢(長遠集團),省級竜頭企業3傢(飄安、金鑫、大方)。經國傢許可使用緑色食品標志的産品52個。億隆農林生態園被命名為“河南省高科技林業示範園區”,宏力萬畝紅提葡萄園被國傢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特色紅提葡萄種植基地”。2003年4月份,聯合國亞太地區緑色食品市場通道建設研討會在我縣召開。
  起重工業園區。長垣縣起重工業園區是河南省發改委於2002年11月批準設立的特色工業園區,是河南唯一一傢國傢級民營科技園區。目前,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5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0億元,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裏,修建道路65公裏,建成變電站4座,鋪設各種管綫265公裏,實現了排供水、強弱電、天然氣等“九通一平”和亮化緑化,入駐生産性企業221傢,商戶900多傢,其中,資産超億元的企業8傢,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4傢,高新技術企業7傢,就業人員4萬人。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醫療器械工業園區。是經新鄉市批準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5億元,建成道路10.7公裏、35千伏變電站一座,鋪設各類管網18.2公裏。已入駐企業56傢,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2傢,就業人員3萬多人,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正在委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和河南大學修編完善醫療器械産業集聚區10平方公裏總體規劃;聘請國內知名專傢編製醫療器械産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和醫療器械産業發展規劃。
  商貿輕工集中發展區。規劃占地面積4.5平方公裏,包括金貝山商貿城、蒲東傢具城、勞保安全用品市場、輕工製造區4部分。已建成商業面積42萬平方米,金貝山商貿城、蒲東傢具城、勞保安全用品市場已建成投用,輕工製造標準化廠房區正在建設之中。現已入駐商戶1100多戶、生産企業6傢。
  新城工業集中發展區。已建成12平方公裏,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7億元,建成道路88.8公裏。入駐企業72傢,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5傢,高新技術企業5傢。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0.8億元。
社會事業 Social undertakings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中等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市路網已形成“五縱五橫、兩環”格局,城區道路總長達到105公裏,擁有日供水3萬噸水廠一座,投資1.7億元的燃氣管網工程、投資8000多萬元的污水處理廠、投資3000多萬元的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有大型綜合性商場11處,城區商業營業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已建成高中檔住宅小區20多處,住宅面積近500萬平方米。有二級甲等醫院2所。有省級示範性高中1所,市級重點高中1所,城區在校生達到4萬多人。城區街道緑化率達到100%,人行道鋪裝率達到95%,城區緑化覆蓋率達到35%。城區建成區面積已達到20平方公裏,人口17萬,城鎮化率達到32%。
  全縣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800多公裏,實現了村村通油(水泥)路。農村中小學校全部達到“普九”標準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全面改造了鄉級衛生院,建成鄉級中心衛生院18所,標準化村級衛生室200所,近61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綫電視、寬帶、固定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30%、10%、85%。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自主創新為主戰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提升壯大優勢産業,協調推進新農村建設、城鎮建設、産業聚集區建設三位一體係統工程,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着力打造創新長垣、效益長垣、開放長垣、魅力長垣、和諧長垣。力爭到“十一五”末,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3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5%以上,把該縣建設成為國傢起重機械製造中心、醫療器械生産基地,成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文化先進、環境優美的中部經濟強縣,實現撤縣建市。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新(鄉)菏(澤)鐵路橫貫東西,長(垣)東(明)黃河大橋成為河南與山東的重要樞紐,省道308綫與213綫和建設中的大廣(大慶至廣州)與濟東(濟源至東明)高速公路在長垣境內十字交叉,形成巨大的交通優勢。
  長垣縣縣鄉公路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渣油路到80年代末的柏油路,通車總里程僅有80余公裏。1992年,全縣實現了鄉鄉通油路。1998年全縣通車總里程達630公裏。2001年以來,我縣藉省市加快公路建設的東風,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迅速掀起公路建設高潮,大力實施縣鄉道路升級改造和村村通工程。
  截止2005年底,我縣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005.5公裏,其中省道70.8公裏,縣道68.9公裏,鄉道172.7公裏,村道693.1公裏,實現了縣到鄉、鄉到鄉全部通上了三級以上油路,近73%的行政村通了油路,基本上形成了以高速、幹綫相連,佈局合理的全縣公路網絡。公路建設的加快發展,有力地促進了運輸生産力的蓬勃發展,全縣現有營運貨車734輛,計2422個噸位,其中特種運輸車輛57輛,危險品運輸車輛10輛,集裝箱車輛10輛,普通貨車657輛;農用運輸車35輛,計38個噸位;營運拖拉機343輛,計696個噸位;農用三輪車787輛,計393個噸位,年貨運量224萬噸,貨運周轉量15618萬噸公裏。全縣共有營運客車(含出租車)744輛,計7430個座位,其中長途客車192輛,城鄉客車152輛,轎的出租車160輛,面的出租車240倆,摩的三輪車150輛,年客運量160萬人,客運周轉量12800萬人公裏。
長垣烹飪 Changyuan Cooking
  長垣烹飪,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舉世聞名。它源於春秋,成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更輝煌於現代。早在11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間菜五大體係,主要工藝以炸、熘、煎、炒、蒸、煮、烙、烤為主。在漫長的烹飪歷史上獨樹一幟,以廚師衆多、技藝精湛著稱於世,名廚大師之多,居全國之冠。據統計,目前長垣從事烹飪工作的專業廚師達2.3萬人,其中國外1000餘人,遍及46個國傢和地區。有國傢級烹飪大師4人,省級烹飪大師16人。年實現勞務收入億元以上,烹飪業已經成為長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2003年2月,時任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張世堯為長垣題寫了“中國烹飪博大精深,廚鄉長垣盡展風采”的頌詞。2003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發文命名長垣為首傢“中國廚師之鄉”,並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授牌儀式。
  長垣自古就有尚廚之風,民間早有“長垣村婦,賽國之廚”之俗語。自明清有史記載以來,長垣廚師之衆更是到極緻。許多的王府侯爵、官僚商賈、文人學士大都喜歡選用長垣廚師司廚。明萬歷31年,長垣有人口13130戶,幾乎傢傢都有在外從廚和學藝之人。清光緒年間,長垣人口30萬左右,其中在外事廚者近達25000人。有文記載的光緒皇帝的禦廚王蓬州,慈禧太後的面點師李成文,清官大內御膳房廚師牛清連,宣統皇帝的禦廚宋登科,黎元洪的專廚趙進業,袁世凱的專廚翟河田、付長山,李鴻章的專廚陳發科,鹿仲麟的專廚王宗武,民國時期張學良的專廚喬久祿,馮玉祥的專廚王錫雲,閆錫山的專廚左保德,韓復榘的專廚王景雲,杜月笙的傢廚李瑞聚,熱河督軍司令薑桂題的專廚王景春,毅軍司令米振標的專廚尹進纔等,均是長垣人。解放以後,政通人和,長垣廚師的地位與國同榮,廚師廚藝如魚得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董必武、彭德杯、許世友、羅瑞卿等黨和國傢領導人也都選用長垣廚師作專廚或臨時司廚服務。長垣籍廚師中的傑出代表、原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首任總廚師長候瑞軒,被譽為當代“國寶級”烹飪大師,從藝60餘載,先後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三代國傢領導人服務。無數次地為國傢領導人設計、製作國宴酒會,還接待過西哈努剋、伊莉沙白二世女皇、剋林頓、葉利欽、明仁天皇、卡斯特羅等數百位外國元首。他傳奇的廚藝生涯,成就的輝煌業績,已被載入《世界名人大典》。“長垣廚師遍天下,刀勺聲裏多名傢。色香味形皆入化,贏得中外古今誇”,就是對“中國廚師之鄉——長垣”的真實寫照。
英文解釋
  1. n.:  Changyuan County
近義詞
長垣
相關詞
河南新鄉地理省市????業公司????業管理局河南省行政村
教育學校工業區機械加工王樓村機加工
包含詞
長垣縣中醫院長垣縣第十中學長垣縣第一中學
長垣縣中醫醫院長垣縣人民醫院長垣縣蒲東工業區
長垣縣????業管理局長垣縣衛生防疫站長垣縣棉紡織總廠
長垣縣豔陽春飯店長垣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垣縣蒲東王樓工業區
河南省長垣縣工藝美術廠河南省長垣縣衛生防疫站長垣縣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河南省長垣縣外貿皮革製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魏莊鎮張開蘆崗鄉張開丁欒鎮張開樊相鎮張開惱裏鎮
張開常村鎮張開趙堤鎮張開孟崗鄉張開方裏鄉張開武邱鄉
張開張寨鄉張開蒲西街道張開蒲東街道張開南蒲街道張開蒲北街道
張開苗寨鄉張開佘家乡張開張三寨鄉張開滿村鄉張開長垣起重工業園區
張開總管鄉張開趙堤鄉張開常村鄉
學堂崗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