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廣州 [顯示全部] : 中國 > 江西 >九江 >九江市區 > 能仁寺
顯示地圖
目錄
《能仁寺 Buddhist Temple》
詩人: 翁捲 Weng Juan

  芙蓉峰入天,寺與此峰連。
  得見是鼕月,要來從昔年。
  寒潭盛塔影,古木帶廚煙。
  偶值高僧出,禪床坐默然。
No. 2
  能仁寺聯繫方式地址:九江市庾亮南路。
  郵編:332000能仁寺投訴電話九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92—8225571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能仁寺門票價格6元能仁寺節慶活動板竜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竜頭竜尾,竜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竜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竜尾鼓樂”伴奏,有“巨竜漫遊”、“竜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竜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竜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麯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歷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竜缸,瓷工日夜趕製,備受煎熬,隨着期限的臨近,竜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衆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竜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鹹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目前,黃山市京徽劇團裏仍保留部分徽劇劇目。
  能仁寺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季節。能仁寺美食九江風味佳餚:蓮藕湯、雜燴、雲霧茶芯、雲霧茶葉烹蝦仁、豆鼓燒肉、豆鼓爆辣椒、黃花炒雞蛋、玫瑰排骨、蝦米煮雞蛋、蝦米煮粑、山藥燉肉、金錢山藥餅、板慄燒雞……能仁寺住宿星級酒店有:九江賓館、中景賓館、五豐賓館、其士大賓館。
  普通賓館:九江江銀賓館、九江航空賓館、九江市教育賓館、九江船物賓館。能仁寺購物九江土特産有陳年封缸酒,九江茶餅,酥糖。能仁寺玩法參觀、學習、旅遊、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紅色的山門圍墻上,書寫着“南無阿彌陀佛唵嚙”八個大字。這就是九江三大叢林之首,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開放寺廟能仁寺
  
  能仁寺舊名承天院。據載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間(502—549),唐大歷年間重建。北宋慶歷間,南宗南嶽法係十二世白雲端禪師來院主持。他一面鳩工庀材,擴建殿宇,一面開堂示講,傳燈闡教,一時衆如雲集,承天院亦聲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戰火而毀。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為今名。清鹹豐間又毀。現建築多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能仁寺建築依坡就勢,縱軸綫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雙陽橋、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樓等建築,寺內殿宇櫛比,佛像莊嚴。猶為引人入勝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能仁八景”。這八景是:大勝塔、石船、雨穿石、雙陽橋、誨爾泉、鐵佛、冰山、雪洞。
  
  大勝塔,明洪武十二年(1379)建。清鹹豐三年(1853)被拆毀三層,同治九年(1870)由九江兵備巡道景福倡修。塔為磚石結構,七級六面樓閣式,通高42.26米。塔門朝西,從第二層起,每層六面均有門,三實三虛。塔內有磚砌梯階,如此可盤旋而上。此種塔梯結構在我國衆多的古塔中,僅為一例。登塔眺望,潯城風光盡收眼底,匡廬雄姿歷歷在目。
  石船,槽狀。長一丈五、寬尺餘,側面有銘記,鑿於北宋慶歷六年。相傳宋元祜間,寺僧夢見一面目奇古的鐵佛托夢於他,將乘石船浮江至潯陽。次日寺僧至江邊迎接,果有鐵佛乘石船泊岸,遂找人搬入寺內供奉。鐵佛渡江便成為能仁寺一個有趣的佛教故事。現飛來石船放在天王殿東側的水池中,船上坐一赤膊跣足,面貌奇古的鐵佛。
  
  鐵佛,生鐵鑄就。十年浩劫中被毀,現置於石船中的鐵佛,是用水泥雕塑而成。
  雙陽橋,位於新舊天王殿之間,為一座三孔拱橋。它跨於人工開鑿的放生池上,造型平穩簡雅。池周圍有石欄。橋將池分為東西兩半。相傳每當夕陽西沉,立於池東可觀賞到池中有雙日倒影,故名。
  雨穿石,呈長方形,長、寬二尺餘,高三尺。正面雕有雲頭花飾,底部有銘文,為北宋慶歷三年所鑿。上面一漏鬥形洞穴,傳因久置檐下為雨水滴成,故名。這種雨滴石穿的奇物,是鼓勵人們鍥而不捨的一面鏡子。
  
  誨爾泉,為一水井,坐落在大雄寶殿後。口徑約一尺,深三尺。水質清涼甘冽,被僧徒視為仙水。相傳寺中長老常於此講經說法,僧衆飲“仙水”聽教誨。
  冰山、雪洞原為兩座小山。傳說一座能噴凍雨,一座能冒雪花。1931年法國傳教士強占寺院東邊土地建修道院時被破壞。寺僧搬來兩塊殘石,沿用原來名稱,置於鐵佛殿院內。
  
  近年來,能仁寺為了弘揚祖國的佛教文化,組織了一個佛教樂團,能演奏整套殿堂唱念、詵偈、古典佛麯及南北部分佛麯,能做中型音樂佛事。幾年來,該樂團到許多大城市和名山古剎演奏,深受佛教僧衆和廣大群衆的歡迎。
廬山能仁寺 Lushan Mountain Buddhist Temple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內風景秀麗的廬山北麓,是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據《九江能仁寺同戒錄》和《德化縣志》載:能仁寺原名承天院,創建於南朝梁武帝時代(502-527)。唐大歷元年(766),有位白雲法師雲遊至此,見寺院一片瓦礫,就結茅為居,募捐修整了大雄寶殿和大勝寶塔,從此香火不斷。宋哲宗元祐六年,增建鐵佛寺。元代以來廢於戰火。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弘治二年(1489)改承天院為能仁寺。明萬歷元年(1573)重建了藏經樓。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又賜給能仁寺《大清三藏經》,同治年間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現存的寺院建築,多為同治九年(1870)所建。
  能仁寺的建築依坡就勢。寺內地勢平坦,局部略有起伏。三面環坡,紫煙作屏。寺院佈局合理,層次分明,分前中後三個院落,在中軸綫上展開。
  大雄寶殿是寺內最具特色的建築。磚木結構,單層重檐,八角高翹,朱柱回廊,顯得古樸莊嚴。殿內供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三尊木雕金佛像,威嚴安詳,光輝普照。左右兩邊塑有十八羅漢,形態各一,栩栩如生。
  寺中的大勝寶塔是九江市的標志。它始建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同治三年(1864)又修建。塔高43米,分七層六面,石鑿成栱,磚砌牙檐。登高遠眺,潯河風光盡收眼底。
  雙陽橋,據傳是宋元佑年間(1086-1093)所建,後來僧人在天王殿迦依泉開鑿一長方形放生池,面積240平方米,深3米,池上有三孔石橋一座,石刻雕欄,飛竜走獸,花草捲紋盤刻其上,池水清澈,遊魚可數。每當紅日當空,池中出現二個倒影,堪稱奇觀。
  西穿石,是一塊位於大雄寶殿石廓檐下的長高各80釐米、寬50釐米的花崗岩石,其正中有一錐形洞穴,是千年雨滴所成,印證"水滴石穿"的哲理。
  在大雄寶殿的背後,有一口直徑為40釐米的小泉,深達10餘米,水質清涼甘甜,沁人肺腑,被稱為"仙水"。寺內的僧人認為飲此泉水可益智生慧,增進悟性,他們常在住持的帶領下來泉邊懺悔禮佛,飲水受誨,故名誨爾泉。
  除此之外,能仁寺還有飛船、鐵佛、冰山、雪洞等景觀,合稱"八大奇景"。
  能仁寺除了每日暮鼓晨鐘外,還組建了佛樂團,拍攝過電視片《天音》。它的佛樂融南、北佛樂為一體,保持了肅穆、淡雅的風格。
嘉興能仁寺 Jiaxing Buddhist Temple
  位於浙江嘉興秀洲區新塍鎮,建於梁天監二年(503),距今已近1500多年。現寺為近年重建。
  據舊志記載,唐代興盛佛教,德宗時翰林學士陸贄捨宅築基,名福業院,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改稱報國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稱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稱能仁院。能仁寺殿宇宏偉,氣勢雄渾,四周環水,原占地70畝,約占鎮區面積的十分之一,與寺相連的石橋也有五座,可見規模宏大。原能仁寺建築左右對稱,山門直對天仙橋,橋南大路橫亙,蒼鬆夾道,名“鬆路”,山門往北為金剛殿、大雄寶殿、華嚴閣,金剛殿前有參天銀杏兩株及磚塔兩座,正殿東有陸宣公祠,西有魯班殿、功德林,大殿前有鐘樓鼓樓,東西對峙,在華嚴閣後有地藏殿,東為米業公所,西為蠶皇殿與絲業公所。近年有關部門對古寺逐步進行恢復,已初現古剎風韻。
  在能仁寺中還保存有古銀杏一株,樹高23米,樹圍6.4米,樹齡達1490年,係嘉興全市樹齡最長的古樹,建有銀杏園。園內墻上有重建能仁寺禪堂碑記、能仁寺碑記略、能仁寺鬆路碑記、重建能仁寺功德林碑記等石碑。
  能仁寺西北還有問鬆橋一座,相傳高宗隨南宋殺伐至此,問松樹雲:“前不可去耶?”松樹點頭,高宗過橋後,橋亦隨斷,追軍不得渡而去。此橋1992年重修。橋東有小靈鷲山館,碑刻現保存在市區攬秀園內。
  能仁寺
重慶能仁寺 Chongqing Buddhist Temple
  能仁寺位於渝中區中華路92號,是重慶市規模較大的尼衆寺廟,原名“三教堂”,古時為海雲寺,創建年代不可考。據《巴縣志》記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改八坊為二十九坊,三教堂屬楊柳坊管轄”。現該寺大三門橫額上落款有“嘉慶已二十四年仲夏慧齡立”字樣。
  能仁寺有四重殿寧,依次是書馱殿、觀音殿、祖堂、禪堂。1926年,能亮住持時改子孫廟為十方叢林。解放前,該寺常住尼衆10餘人,信教徒衆多,常年香火不斷。20世紀六十年代初至70年代,文革十年浩劫,宗教活動停止,殿堂被占用,尼衆去做工,寺廟毀於一旦。文革浩劫後,由政府出面歸還寺廟,並撥款9萬元,該寺自酬資金18萬元,將幾大殿堂修茸一新,1983年恢復開放。1985年該地居士達450人,平時有100—400信教群衆參加活動。文革幸存下來的一尊“玉佛”現存觀音殿內,此殿香火旺盛,常年不斷。另有三個青磁香爐,是民國二十年(1931)三教堂專門製作的,香爐上燒有“三教堂”及製作年代,文革期間被“吳抄手”餐館買去裝飯菜,後落實政策,幾經周折纔物歸原主。據說這香爐盛飯菜,十天半月也不餿,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為該寺題寫有“大雄寶殿”額,不少知名人士也題寫對聯,為能仁寺增光添彩。
京劇劇目《能仁寺》 Peking Opera repertoire, "Buddhist Temple"
  劇目簡介
  一名《悅來店》,亦名《十三妹》。見《二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江都李毓如編,餘玉琴、王瑤卿代表作。粵劇有此劇目。
  劇情梗概
  老儒安水心出任淮陽縣令,忤上司被參,需銀六千贖罪。其子安繼攜銀三千率僕營救,僕華忠中途染病,驢夫白臉狼、黃傻狗見財,私議害安,被何玉鳳聽去,至悅來店見安,故藉挪動巨石,與之相見,憫安遭遇,自願代籌不足之銀,堅囑勿去。安被驢夫誆離店中,又誤入能仁寺,被惡僧綁縛欲殺;何玉鳳踵至,彈打惡僧,殺死全寺餘黨,救出安驥與被擄搶之農傢女張金鳳及其父母,並代安、張聯姻,贈金藉弓,使赴淮安。
包含詞
宿能仁寺大能仁寺能仁寺社區
重遊能仁寺宿雁蕩能仁寺悅來店能仁寺
書越州能仁寺壁妙通塔和能仁寺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悅來店·能仁寺》雁山紀遊七首·能仁寺遊雁蕩山八首·能仁寺
同季父遊東掖能仁寺紮腳十三妹大鬧能仁寺雁山紀遊七首能仁寺
遊雁蕩山八首能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