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江西 >九江 >九江市區 > 廬山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廬山景區聯繫方式地址:廬山北山登山公路十公裏處
  電話:0792—8553832
  郵編:332900廬山景區投訴電話九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92—8225571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廬山景區景區榮譽國傢文物保護單位;國傢4a級旅遊風景區廬山景區門票價格廬山大門票135元,大學生100元,中小學生70元。
  淡季:12月1日至2月底100元/人廬山景區節慶活動板竜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竜頭竜尾,竜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竜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竜尾鼓樂”伴奏,有“巨竜漫遊”、“竜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竜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竜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麯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歷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竜缸,瓷工日夜趕製,備受煎熬,隨着期限的臨近,竜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衆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竜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鹹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目前,黃山市京徽劇團裏仍保留部分徽劇劇目。廬山景區開放時間6:00am-8:00pm廬山景區最佳旅遊時間夏季最佳廬山景區導遊圖廬山景區特別提醒不要在景區內生火野炊,廬山多險峰懸崖,不要為了拍好照片而不顧安全。廬山景區美食到廬山後,“三石一茶”的名字就會不絶於耳,它們分別是指廬山石雞、廬山石魚、廬山石耳和廬山雲霧茶,這些都是廬山上名貴的東西,一定得嘗一嘗。
  “廬山三石”可算得上是世間罕有的美味,在廬山要吃到這些東西可不便宜。金舟大酒樓是廬山最大的酒樓,在那裏可以吃到廬山的各種美味。
  至於廬山雲霧茶,那也是我國數一數二的好茶,來廬山時千萬得找個空閑,坐在山間品上一壺。
  廬山景區住宿如果想住得便宜一些,可以找學校裏辦的招待所住,價格一般在35元到100元之間。
  住處推薦:
  廬山別墅村賓館位於廬山東𠔌脂紅路179號,距牯嶺街百餘米。這裏的客房以歐美風格別墅為主。價格較高,標準間480元/間。
  牯嶺飯店位於廬山河東路104號,價格適中,標準間100元/間;三人間120元/間。
  廬山飯店位於廬山正街1044號,標間180元/間。
  廬山大廈與廬山會議會址相鄰,最便宜的標準間為180元/間
  廬山景區購物廬山上面沿山路兩邊有很多小攤販、小商店都出售旅遊紀念品,均可滿足您的願望。
  名山産名茶,廬山的雲霧茶是遊客回去後饋贈友人的佳品,但購買茶葉時要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否則不要輕易購買價格很貴的茶葉。廬山景區交通到廬山旅遊一般要取道九江。九江客運碼頭旁有去廬山的中巴,甘棠湖煙水亭附近也有“廬山一日遊”中巴。而且九江地處黃金水道——長江中下遊,是京九鐵路與萬裏長江唯一的交點城市,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鐵路
  自從京九鐵路投入運營以來,九江的鐵路客運比從前大為方便,可直達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濟南、青島、廈門、西安、東莞、重慶、連雲港、銅陵、合肥、武漢,並可中轉至湖北、安徽、福建各省。
  水路
  九江港是我國長航係統僅有的五個主樞紐港口之一,東自上海、西至重慶,每天有14班客輪停靠九江港,年客運通過量達250萬人次,旅客聚集能力達5700人。每天有多班長江客輪停靠九江港。九江和漢口之間的班船,晚19:00從漢口開出,第二天早上7:00抵達九江;晚18:00從九江發出,次日早上8:00抵達漢口,中途停靠武穴和黃石。另外每天還有二班快艇往返於武漢與九江之間,從九江至武漢4小時,武漢至九江3小時45分。由於長江客運班輪受天氣影響較大,具體班次可以打航運問訊電話:0792-8222087。
  公路
  南昌長途汽車站每天早上8:25有一班快客中巴上山,旅遊旺季增加班次,上山票價36元。經105國道可達九江縣、共青城、永修縣各景區、景點及星子縣的“桃花源”景區。其他景區景點經省道均可到達。
  九江至各景點里程數
  白鹿洞書院48公裏
  三疊泉31公裏
  廬山36公裏
  東林寺18公裏廬山景區玩法在廬山遊玩,沒有什麽比遊山玩水更加富有娛樂性了,欣賞湖光山色,自然美景,白水飛瀑,領略峻嶺絶壁的雄奇,觀日出,沉浸於漫山雲霧繚繞的雲海變化中
  一旦文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匯在自然之中,它便能夠充實和強化自然美,並産生畫竜點睛的妙趣,使其更生動,更具魅力。廬山便是這樣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幾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廬山於平地之間兀然拔立的塊壘式山峰,造就了廬山疊障九層、崇嶺萬仞的赫赫氣勢,伴生出峰詭不窮、怪石不絶的剛陽之美。
  大自然以它的神奇偉力,創造了神奇的廬山。同時,近代波譎多變的政治風雲,也給廬山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
  時間似水東流,現在,廬山也慢慢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嚮世人展示它絶美的風采!
  遠看,廬山有如一山飛峙大江邊;近看,千峰攜手緊相連;橫看,鐵壁銅墻立湖岸;側看,擎天一柱聳雲間。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由於高聳於江湖之間,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可達1950一2000毫米,故山中溫差大,雲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到廬山旅遊,不可不體味廬山的雲霧之美!你看,清晨,那輕盈的薄霧,從澗底婀娜多姿、飄飄繞繞地升騰着,彌漫着,像是仙女飄舞的紗巾,紗巾飄過之處,景物便漸次迷蒙起來。霧越來越厚,不消片刻,便如雪浪排空,填滿了深𠔌幽壑,把天地連成了一片。就是近在幾米之外的樹木,此時也像是嬌羞的少女,用紗縵遮住了俊美的面顔和窈窕的身姿,衹是偶爾意識流地現出一點俏麗的倩影,以萬般的媚態來挑逗你的遐思。忽然,有一處濃霧倏地變薄,瞬息之間便消散殆盡,露出一座紅柱緑瓦、鬥拱飛檐的亭子來,而亭子四周,卻依然是茫茫的霧海,亭臺也就越發顯示出天堂般的神秘,儼然是人間仙境,又仿佛是海市蜃樓。須臾,雲霧開始流動起來,並且逐漸加快,剎那間便演示出亂雲飛渡之勢。使人不禁想起京劇《杜鵑山》中柯湘那段“亂雲飛”唱詞......衹兩分鐘時間,雲霧便玩開了新的花樣----縹緲中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狀:有的像朵朵瓊花展苞怒放,有的似道道瀑布凌空高懸,有的如縷縷炊煙裊娜飄忽……
  這時,人才會真正感覺出大自然的魅力,造物主的神奇。
  在季節變化上,廬山則夏季涼爽,秋季早到,鼕無酷寒,春則晚來。所以成為全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人此山來。”說的就是廬山。在廬山,有時山巔高出雲層,從山下看山上,廬山雲天飄緲,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從山上往山下看,腳下則雲海茫茫,有如騰雲駕霧一般。有時山上暗無天日,山下則是細雨飄飛,情趣異常。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詩云:“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捲茅屋。”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值得一提的便是廬山植物園:廬山植物園現已成為廬山的一個重要景區,不可不遊哦!
  廬山上的別墅群其實也名甲天下,自1895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花200兩白銀租藉牯嶺長衝河一帶的800畝土地為避暑之所以後,俄、美、英、法、德、意、日、瑞典、瑞士、丹麥、挪威、葡萄牙等20多個國傢的商貿名流和國內各界人土,都爭相來此興建度假別墅,總數達640多棟,有英國式、美國式、俄國式、瑞典式、瑞士式、日本式……等等,真可稱為是“世界別墅建築藝術博物館”,廬山遂亦成為馳名世界的旅遊避暑勝地。
  廬山遊覽區的風景名勝,遍布山上山下。以牯嶺鎮正街為中心,修建了環山公路,北山、南山兩公路分別與九江、南昌相接,並把東𠔌、西𠔌、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寶樹、黃竜潭、含都口等著名風景點連接了起來。
  粘嶺鎮是一座奇特的山城,有"雲中花園城市"之稱。出鎮往西,可到西湖。西湖又名花徑湖,其狀如提琴,又因山泉其聲如琴,故亦名琴湖。這是廬山第二人工湖,面積10萬平方米,湖心事榭臨湖而立,碧波含情,風景極佳。
  在中國衆多名山之中,廬山的文化積澱是最深厚的。觀山如讀史,遊廬山如果衹帶了一隻“風景眼”,而不帶另一隻“文化眼”的話,那可真是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了。
  廬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東漢明帝時,廬山就是中國佛教中心之一,當時山上寺廟多達三百多處,其中號稱廬山“三大名寺”的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和“五大叢林”的海會、秀峰、萬杉、柄賢、歸傢等,最為著名。廬山更是一座名人山,歷代許多帝王和文人到廬山遊歷。相傳夏禹王疏九江來過廬山,秦始皇南巡時也曾登臨;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蘇軾、陸遊、王陽明等歷代大文豪都曾紛紛賦詩填詞,嶽飛、文天祥、李時珍、徐霞客等亦曾到此遊歷。據統計,現存歷代名人歌頌廬山的詩詞達4000多首。山上的歷代名傢書法、碑刻也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國旅遊文化的瑰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奇秀幽美是看不完的,廬山的歷史文化也是說不盡的,這或許不失為對此詩的另一種理解吧?
分類詳情
廬山瀑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