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 : 牡丹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河南 > 洛陽 >偃師市 > 李村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李村鎮 李村鎮位於偃師市西南部,距市區22.7千米。轄李東、李西、李南、李北、南寨、武屯、西李、提莊、上莊、下莊、東柿園、西柿園、石罷、袁付、新民、楊灣、白塔、申明、油趙、偏橋、袁溝、魏村、陳溝、雷村、老井、耿溝、南宋溝、東宋溝、葦園29個行政村。顧(縣)竜(門)公路穿境。
  [代碼]410381111:~200李東村 ~201李西村 ~202李南村 ~203李北村 ~204南寨村 ~205武屯村 ~206西李村 ~207提莊村 ~208上莊村 ~209下莊村 ~210東柿園村 ~211西柿園村 ~212石罷村 ~213袁付村 ~214新民村 ~215楊灣村 ~216白塔村 ~217申明村 ~218油趙村 ~219偏橋村 ~220袁溝村 ~221魏村 ~222陳溝村 ~223雷村 ~224老井村 ~225耿溝村 ~226南宋溝村 ~227東宋溝村 ~228葦園村
  [沿革]1958年設李村公社,1961年設區,1962年復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6.9萬,轄李東、李西、李南、李北、南塞、武屯、西李、提莊、上莊、下莊、東市園、石罷、袁付、新民、楊灣、白塔、申明、油趙、偏橋、袁溝、魏村、陳溝、雷村、老井、耿溝、南宋溝、東宋溝、葦園、西柿園29個行政村。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
  李村鎮簡介
  李村鎮位於偃師市西南部,南依萬安山,與伊川縣呂店鄉交界,北瀕伊河,與佃莊鎮相望,東連龐村、寇店,西鄰諸葛,總面積83.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378公頃。1995年2月撤鄉建鎮,下轄29個行政村,334個村民組,總人口72890人,是洛陽市第一人口大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2002年度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8615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6683元,財政收入達到42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14106萬元,人均居民儲蓄總額19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46元。
  一、工業
  李村鎮是個工業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傳統農業大鎮。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深化“三個轉變,發展特色經濟”總體思路的指引下,堅持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培育優勢工業支柱産業,使這一傳統的經濟格局有了初步改變,目前全鎮擁有各種經濟形態的工業企業150傢,從業人員3500人,其産值占國內生産總值的30%,其中鋼製傢具、煤炭開採、板材加工、石材開發已成為四大支柱産業,為從人口大鎮嚮經濟強鎮的轉變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鋼製傢具産業。目前全鎮的鋼製傢具企業已達50多傢,特別是以武屯、南寨、東西柿等村為主的産業基地已與相鄰的龐村産業基地融為一體,這些企業在建設規模、技術裝備、技工隊伍、生産及銷售能力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基礎,全部采用噴塑工藝,獲得國際質量體係認證3傢,獲得河南省及洛陽市重合同守信用榮譽8傢,産品行銷20多個省區。新建的具有李村特色的鋼製傢具産業基地,占地200多畝,進駐企業11傢,總投資額3280萬元。
  煤炭開採業。宿駕窯煤礦係鎮政府引進新密一客商獨資開發項目,1998年動工,因地質情況復雜,時間較長,是迄今為止偃師市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對井,纍计投資5000萬元,建成280米深風井、主井、副井各1眼,蓄水池2400立方米,開通地下岩巷3000多米,配套3KVA變電站一座,具備了年産45萬噸標準礦的生産條件和能力,開採可廣泛用於工業生産和人民生活的中灰、低硫、高發熱量的優質粉狀無煙煤。井田可采範圍1.2平方公裏,總儲量1320萬噸,以滿負荷生産能力計算,大約可采30年。
  板材加工業。創建於1994年的洛陽豫良木業有限公司,目前年創匯額占偃師市的70%。1997年取得了由國傢外經貿部批準的自營進出口權,1998年被洛陽海關註册為自理報關單位。2002年與所屬的李村糧管所剝離,改製為股份製企業。2002年建成的兩條普通刨花板生産綫和2003年新建的中密度刨花板生産綫,相繼投産和試車。
  石材加工業。李村鎮南部山區藴藏有豐富的石灰石、英石資源,現有成規模的加工場19個,主要從事石子粉碎和水泥廠的原料供應,開採作業和運輸人數穩步增長,已成為南部山區群衆獲得非農收入的重要路子。
  二、農業
  李村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佈,南部為山麓,中部為丘陵,北部係伊河衝積平原,有東一幹渠和伊東渠分別從南部和北中部橫穿轄區。近幾年來,李村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努力構築現代農業體係。一是不斷調優主要傳統作物小麥、玉米的品種,提高作物單産和農作物品質。二是對伊河灘區和坡嶺區中低産田相繼實施綜合開發,纍计達到4萬畝,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新型農業園區格局。三是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高效種植、養殖,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走農、工、貿一體化之路。目前,李村花木遠近聞名,開發荒山1.2萬畝,發展經濟林2000畝,各類畜禽養殖場星羅棋布,一批高效種植、養殖示範形象初步形成,農業經濟正逐步嚮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發展。
  花木種植。李村鎮花木種植的規模化發起於白塔村,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種植高潮迭起,到1999年,全村1200畝耕地全部種上了花木,是洛陽市第一個“無糧村”。近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兩任班子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花木種植輻射到鄰近的楊灣、申明、新民、西李、提莊等村,目前達到7000畝,成為豫西地區最大的花木生産繁育基地。為瞭解决檔次不高、科技含量低、品種雜亂等問題,提高花木種植品位,鎮政府新建了占地336畝的花木示範園區,並配套了基礎設施,作用明顯。
  農業竜頭企業建設。位於新民村的友民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建於1998年,占地300畝,分高效果林種植、高效養殖、水産養殖三個區域,生産的珍珠果梨、梨棗、大圓鮮棗、日本甜柿、美國提子等暢銷市場。位於上莊村的春蕾養殖公司創建於2002年春季,以小尾寒羊為基礎的三係雜交羊和斯格豬的繁殖效益明顯。位於老井村的華澤養殖公司創建於2002年夏季,係全國養羊協會理事單位,引進澳大利亞波爾山羊和被譽為“國羊”的關中奶山羊,由澳大利亞資深工程師采用高科技手段,實施胚胎移殖,繁育純種波爾山羊,帶動了一批山區群衆以羊致富。
  三、小城鎮建設
  李村歷代屬洛陽縣轄,轄區群衆素有經商建市的習慣,鎮區一嚮人氣旺盛,民國時期被譽為洛陽四大名鎮之一,是糧食、棉花、藥材的集散地,商業發達,有“小洛陽”之稱。特別是2002年以來掀起的新一輪建設高潮,使鎮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人氣進一步提升;新型業態快速興起,商品流通更加便捷;管理日趨簡便,稅收大幅度增加;招商載體初步形成,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李村的小城鎮建設以鎮區工程改造、規範市場為主,基本上達到了“緑、美、淨、暢、亮”的建設標準,門面房入住率和開業率均達100%,工商經營戶已逾400戶,商戶經營模式也發生重大轉變,一些超市、連鎖店、專賣店開始落戶小城鎮,方便了群衆,促進了商業發展。2003年,地稅納稅戶由原來的110戶增加到200多戶,國稅納稅戶由以前的80多戶增加至300戶,納稅額較上年相比實現翻番。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2002年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鎮區進行高起點、高標準總體規劃,把鎮區嚮北推移,面積達3.5平方公裏。該規劃經市政府批準並於2003年李村鎮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
  四、其它方面
  交通:李村古代就有驛道通過,如今“四縱三橫”八條幹道溝通了村村寨寨,除橫貫鎮區的顧竜路和府李路外,鄉級公路總長35公裏。
  電力:1994年建35KVA變電站一座,2000年農網改造後,擁有10KV綫路5條82公裏,400V綫路138公裏,工農業生産、生活用電變壓器166臺,容量13895KVA,年用電量1350萬度,基本保證了工農業生産發展的需要。
  通訊:1999年新建電信大樓,目前程控電話擴容到8000門。2000年,偃師市第一個鎮級有綫電視光纜傳輸網絡在李村建成。
  教育:轄區現有高中一所,中小學33所。幾年來,通過多渠道籌資,整體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性變化,建成名校1所,明星學校1所,示範學校2所,合格學校26所。同時,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近幾年來,全鎮每年升入中等學校的學生都在350名以上,升入大學100名左右。
  醫療衛生:建成達標衛生院一所,擁有血流變儀、B超機、心電圖儀、X光機等先進醫療器械及現代設備的手術室。計劃生育工作成效明顯,人口自然增長率連年控製在8‰以下。
英文解釋
  1. :  Licun Town
  2. n.:  Licun Zhen
近義詞
李村
相關詞
洛陽市佃莊鎮諸葛鎮伊洛工業園
分類詳情
南寨村下莊村上莊村李東村西李村
楊灣村白塔村申明村陳溝村李西村
李南村李北村武屯村提莊村東柿園村
西柿園村石罷村袁付村油趙村偏橋村
袁溝村老井村耿溝村南宋溝村東宋溝村
葦園村魏村村雷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