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71600 代碼:410327 區號:0379
拼音:Yí Yáng Xiàn 英譯:Yiyang County
宜陽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西南,東經111°45′-112°26′,北緯34°16′-34°42′。東連洛陽,西接洛寧,南與嵩縣、伊川交界,北與新安、澠池為鄰。轄區東西長57.5千米,南北寬50千米,總面積1666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6個鎮、11個鄉:城關鎮、豐李鎮、柳泉鎮、韓城鎮、白楊鎮、尋村鎮、城關鄉、????鎮鄉、高村鄉、三鄉鄉、張塢鄉、穆册鄉、上觀鄉、蓮莊鄉、趙堡鄉、董王莊鄉、樊村鄉。共有6個居委會、363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距洛陽市35千米。
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西高東低,南山北嶺。大致可分為洛河川區、宜北丘陵區、宜南丘陵區、白楊和趙保盆地、宜西南山區五大區域。全縣平均海拔360米,縣城海拔195米。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為全縣最高峰。有洛河、伊河、寺河水庫等。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14.4℃,年均降水量660毫米。礦藏有原煤、重晶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國傢商品糧基地和河南省優質煙開發基地。焦枝鐵路洛宜支綫和鄭(州)盧(氏)、宜(陽)故(縣)、南(村)閻(莊)公路穿境。境內名勝古跡有靈山寺、建於唐代的五花寺九屋寶塔、漢光武廟、福昌閣、山陝會館,韓國都、漢八關城、唐連昌宮等古城,仰韶、竜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址多處。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有花果山國傢級森林公園。 |
|
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的宜陽縣位於距洛陽市以西25公裏處,東西長57.5公裏,南北寬50公裏,總面積1670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58125公頃。境內交通發達。焦枝鐵路洛宜支綫直抵城郊,宜故、鄭盧兩公路分別沿洛河兩岸縱貫東西,南閻公路橫跨縣境南北,另有數十條鄉村公路與全縣各地相通。
宜陽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暖夏熱、秋涼鼕寒、四季分明。全縣地貌西高東低,南山北嶺,溝壑縱橫,山秀水明。總的概貌是“南嶺北丘西南山、洛水一綫中間穿、 三山六丘一分田”。 全縣有大小河流及山澗溪水360多條,中小型水庫46座。礦藏及林木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礦藏有30餘種,其中:煤炭、石英石、鉀長石、重晶石等儲量大、質量好,具有極大的開採潛力。各種用材樹90多種,至今尚存的靈山銀杏、韓城竜柏、西莊國槐、馬河秋榆、祁莊白鬆等被文物部門列為珍優樹木保護。血參、柴鬍、茱苓等藥材出口東南亞地區。
宜陽縣轄6鎮11鄉1個辦事處,396個行政村,3511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總量7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4萬人,占總人口的12.8%。民族有漢、回、壯、蒙、藏等30多個,其中漢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壯族人口占0.2%,其它民族人口占0.1%。
勤勞智慧的宜陽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創業、奮發圖強,走過了艱難麯折的發展歷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使昔日貧窮落後的宜陽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宜陽人民更是解放思想、大膽改革、搶抓機遇、勇於進取,給全縣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全縣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提高。全縣國內生産總值以每年15.5%的速度快速遞增,2001年達到了161938萬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第一産業43762萬元,第二産業53889萬元,第三産業64287萬元,形成了三、二、一産業協調發展的良性格局。
廣阔的地域面積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宜陽發展農業、工業和第三産業提供了優厚的先决條件,為盛産和發展糧食、煙葉、水果等種植業、豬牛羊傢禽等養殖業、林業、漁業奠定了物質基礎。宜陽屬農業大縣,近年來逐步建成了蘆筍、大蒜、大棗、蘋果、肉牛、煙葉等産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産生效益。2001年全縣糧食總産量20.0萬噸,煙葉總産量8557噸,水果總産量30858噸, 豬牛羊存欄分別達到19.97萬頭、10.15萬頭和13.91萬衹。工業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形成了以陶瓷、化工、煤炭、農機、建材等為主的工業生産結構體係,200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38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主要産品精細耐熱炻瓷、前進煙花爆竹、“藍夢”、“太空”高級彈簧床褥、高級食用油等已成為暢銷國內外的馳名商品。貿易繁榮、商賈雲積、購銷兩旺,2001年底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73727萬元,財政收入達58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6元,城鄉居民人均儲畜存款1553元。
宜陽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據縣志記載和文物普查中發現,全縣有古城址15處,宮殿17座,廟堂41處,亭臺、樓閣19個、祠、庵、寺、觀78處,古驛站9處,古橋梁29孔,古墓葬38個,館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窯遺址、蘇羊遺址、靈山寺、五花塔等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宜陽縣不僅古跡衆多,山水名勝也星羅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應俱全。距縣城50公裏、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被確定為國傢森林公園。“靈山寺”是中國佛教名剎“白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陽城西8 公裏處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內建築典雅莊重,古色古香。寺後鳳凰嶺滿山翠柏,濃密蔥鬱;寺側鳳凰泉幽深清麗,甘甜宜人。寺前銀杏樹下懸崖垂秀,洛水縈回。“九竜洞”頂壁石柱聳立、石幔懸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異景奇幻使人如遊仙窟。另還有白鹿苑、召伯聽政處、李賀故裏等名勝枚不勝數。
經過長期的艱苦創業,宜陽的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與發展。科教文體衛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民主法製和機關思想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隨着新世紀的到來和我國WTO的加入,全縣人民將在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畜牧大縣、煙葉大縣、工業強縣”三大目標的指引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個經濟繁榮昌盛、科技文化發達、基礎設施完備、民主法製健全、人民安居樂業的嶄新的宜陽將呈現於世人面前。 |
|
工業經濟活力增強。新上了一批以竜羽公司5×5.5萬千瓦火電廠、恆基鋁業20萬噸氫氧化鋁(4A氟石)、黃河同力300萬噸水泥為代表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效益的骨幹工業項目,這些項目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縣域經濟的強力增長點。以駿馬集團兼併洛陽氮肥廠恢復生産為標志,省、市營企業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再次成為推進宜陽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縣營企業、鄉鎮企業、非公有製企業齊頭並進,競相發展,全縣上下掀起了建設工業項目、發展工業經濟的新一輪熱潮。全縣現有各類工業企業近2500傢,其中重點工業企業18傢,限額以下工業企業401傢,目前已初步形成集電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農副産品加工於一體的六大工業支柱産業。2003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1361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8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9%,從而一舉扭轉多年來增幅低於10%的被動局面。 |
|
宜陽縣西起穆册關,東至豐李,共75公裏長的山區,到處藴藏着豐富的礦産,由於全縣在大地構造上所處的位置和成礦條件,礦種多,儲量大,質量好,易開採。經初步勘察已知,宜陽有煤灰岩、鐵、錳、鋁、磷、石棉、石英、水晶岩、石墨、白雲石、花崗石、蛭石、重晶石、鉀長石、鋁土和金礦等十餘種礦藏,其中藴藏最大的是煤炭。
一、煤炭
宜陽煤炭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據《史記》記載,兩千年前的西漢文帝時,,竇廣國就曾在宜陽“為其主人作炭”(即採煤)。據勘察證明,煤田分佈分佈於城關、樊村、豐李、白楊4個鄉,總儲量為2.1億噸,其中工業煤1.73億噸,白煤0.37億噸。年總開採量150萬噸。
二、灰岩
分佈地與煤炭相同,地質儲量13.6億噸,遠景儲量3億噸,B2級儲量0.7億噸,年開採量100萬噸。
三、白雲石礦床
分佈地區與煤炭、灰岩相同,地質儲量22.3億噸。初勘1.2儲量億噸,詳勘儲量0.4億噸,氧化鎂平均含量在19%以上。
四、玻璃石英岩礦床
分佈於八裏堂-白石山、豁子山-香潭山、半坡-虎山、虎廟-老羊坡等處,長18公裏,寬200米,厚30米,地質儲量27億噸,遠景儲量0.15億噸,D級量0.36億噸,雞冠山是一個優質大型玻璃原料礦山。
五、垤石
主要分佈於上觀鄉的柱頂石,其次分佈於穆册鄉的橫嶺。地質總儲量1.4億噸,張塢鄉的瓦溝河內也有零星分佈,礦體露出在崇山峻嶺之中,露天、平洞均能開採。
六、重晶石
主要礦體分佈在東趙保南坡、單村。礦體分佈於山丘區,平洞、竪井均可開採。
七、花崗岩
分佈在穆册鄉竹園溝到摞摞石和劉秀溝至桃花山。總地質12.2儲量億立方米,其中大理溝的地質儲量5億立方米左右,品種有細粒花崗岩和中粒花崗岩。地形陡峭,易於開採。
八、鉀長石
分佈在董王莊鄉九間房南嶺,含鉀13%,儲量為5.5億噸。十、銀鉛礦床
主要分佈於大槐樹-三合坪、露寶寨山-上洞的範圍內。鉛的地質儲量58.1萬噸,遠景儲量23.86萬噸,銀的地質儲量33.5噸。
十一、銀銅礦床
分佈於大尖山-寺院界嶺一帶,主要分佈在大尖和銅洞溝,鉛的地質儲量42萬噸,銀的地質儲量100噸。
十二、鐵礦
鐵礦分佈於張塢鄉尚塢村至上觀鄉料凹村一帶,為次沉積變質鐵礦,多為中品位。地質儲量0.3~0.6億噸。宣竜式鐵礦薄而穩定,分佈在狼洞,布傢嶺,大廟坡一帶。
十三、大理岩
分佈於樊村鄉的馬道、杓柳等地,為可供年産1萬平方米板材廠用50年的礦山。礦石成材率為15%,品種有宜陽白玉、杓柳墨玉、豹班玉、鬆紋玉等,地形多呈單面山峰出現,可露天開採。
十四、水晶礦床
分佈於穆册花山一帶,為C2級儲量大於5萬公斤的大型礦床。分紫色、煙色、茶色、白色4種水晶,總礦體25個,一級占20%,二級占80%,1982年以來,當地群衆已大量開採。
十五、金礦
女幾山古為黃金産地,近年來宜陽地質隊初步踏勘,穆册、上觀兩鄉含金脈礦體達17條之多,最長的在75米以上,厚度2.3-3.2米,每噸含金品位8.5-19剋。 |
|
1、錦屏山
錦屏山是宜陽縣城的天然屏障,也是人民群衆的遊覽勝地。山勢拔地而起,巍巍壯觀。據傳說,過去柏林如海,古木參天。山,俗稱柏杷山,體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墻。唐女皇武則天賜名曰:“錦屏”。
所謂錦屏,是指宜陽自西而東一字排列的12峰,它嚴若12幅錦色之條屏。其中最高為“玉桂峰”、其次為“文筆峰”。“玉柱”之東有“老人”、“煙霞”、“奎壁”、“桃花”諸峰。“文筆”之西有“雙壁”、“左獅”、“夕陽”諸峰。“文筆”和“玉柱”之間還有“棲雲”、“書帶”、“香山”諸 峰。山峰並立,猶如一幅幅丹青畫捲高空而懸,歷代名人,凡到宜城,無不登高遠望。即興詠懷,懷許多詩文鎸刻於山崖之上。唐武後曾於此親題“錦屏觀山”四個大字。1985年,在錦屏山北麓發現一塊陰雕正楷“奇”字殘碑,字大如鬥,筆力雄健,為武後所題之殘碑。由於錦屏山色俊秀,景物宜人,過去曾羅列為十大景。這“十大景”是:“玉柱清霞”、“仙樓夜月”、“學院書聲”、“雲亭遠眺”、“雞蝶炊煙”、“陶洞秋風”、“香山梵唄”、“古柏浮嵐”、“丹臺昭暉”。而今錦屏山,一年四季精心緑化,礦産資源不斷得到開發,讓它為祖國四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2、九竜洞
白楊鄉板溝村,順村外山溝嚮北走5裏。迎面有山壁立,俗名半坡山。縣志載為半壁山。山北側半坡處有一天然石洞。洞口原有雕梁畫柱捲檐亭。迎西題為“九竜聖母洞”,現衹存石碑兩通,分別為明萬歷年間和清鹹豐年間所立。洞內潮濕幽邃深暗,深1公裏多。距洞口不遠的地方,突然撮合。要通過需要1人雙腳先滑過去,背依地溜過。這叫過馬鞍橋。再裏洞陡然敞開,叫大殿,為遊人憩息的地方。再裏,有1米見方的水池,需跳進池內才能前進,這叫淨身池。再裏,一枯進當道,井深莫測。需從井旁手攀洞壁側身而過,再往裏,便是竜潭。望不見源頭,深不能見底。潭水出來,流入枯井。用手電筒探望,不見井底,不知水流嚮何處。洞內頂壁石柱聳立,石幔懸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異景奇幻使人如遊仙窟。
由裏嚮外,出洞豁然開朗。洞外北側,拾級30餘層,有廟宇3間,這是聖母祠。聖母洞祠對面是石城山。山頂高入雲霄,頂上祖師廟在白雲間時隱時現,天光山色相映,水清木秀渾然。因山為石灰溶岩,人們把這一奇觀叫竜母淨洞。雨過天霽,洞內水無外流,平靜如常。
白楊鎮南郊,如今尚有宏偉高大的“九竜臺”(聚竜臺)和九竜聖母廟等建築。
3、李賀故裏
昌𠔌(今宜陽三鄉)是唐代詩人李賀的故裏。
三鄉村東的連昌河源於陝縣,自西北嚮東南穿𠔌而過,經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註入洛河。昌𠔌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𠔌之名即以連昌河𠔌而得。
據舊宜陽縣志載“長吉(李賀)多才,棲息昌𠔌。”在李賀的詩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𠔌為題的作品,以濃郁的詩情贊頌家乡山川之美。據《昌𠔌北園新筍四首》“傢泉石眼兩三莖”、“茂陵歸臥嘆清貧”等句推測,李賀故宅當在北園,又據《南園十三首.其二》的“宮北田塍曉氣酣”句,李賀的故宅可能離連昌宮不會太遠。北園可能就是現在的西柏坡村一帶,該村位於連昌河以東。在原連昌宮正北。現尚存有竹園百餘畝,晴日竹蔭深
五花寺塔
處,陽光斜照,光景斑駁,也許就是李賀“斫取青光寫楚辭”的地方。當年連昌宮的遺址,就在連昌河𠔌。連昌宮為唐高宗顯慶三年(658)置,又有玉陽宮、蘭昌宮之稱。後來建有五花寺,這一帶有三鄉、上莊、下莊、柏坡、南寨、後寨、後院等村。大都村頭相連,緑竹成園。西有“漢山雲剎(光武廟)”,南有女幾山,隔洛河相望,有名的唐塔,矗立於連昌河西岸,當年的權貴名人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皇甫緹、元鎮和杜牧等,在這裏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
4、靈山寺
宜陽縣城西,沿洛河南岸7公裏處,右側山崖陡峭,怪石嶙峋,幾株古柏倒挂。山泉淙淙有聲,這便是靈山。寺院在崖頂上面的平地裏。寺的主體建築是坐南嚮北,按前後順序是山門、天王殿、大悲閣、大雄殿、藏經樓。東西兩廂房各22間,寺院兩側建有僧房禪院,總計建築近百間,面積1600多平方米。據舊縣志記載,寺院始建於金大定三年(1163),明、清兩代幾次重修。大悲閣、大雄殿梁柱大架仍為金代原物。大雄殿內5尊塑像,其中1尊高2.1米,為明代藝術佳品。大雄殿前矗立着明成化十七年(1459)鎸刻的四面石佛塔1座,高丈餘,浮雕清晰,形象逼真,另外現存和尚墓塔16座,為全國現存8處塔群之一。石碑61通,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靈山寺原名報忠寺,因傳說大雄殿為周靈王葬處,因而得名靈山,寺又因山得名“靈山寺”。寺院東側聖母祠前,有一泓水名“鳳凰泉”,寺也曾因泉命名“鳳凰泉”。
靈山的山分上下三個層次,寺院居中。低層河川開闊,煙霧縹緲,色度淺淡。上層山峰,巍峨雄偉,滿山古柏,蒼鬱蔥蘢,輕紗白練般的洛川把它反襯得色度更濃。西側黃帝山峻入雲,東側公山重巒疊嶂,靈山如兩山共抱的翡翠。
靈山的水,發源於鳳凰泉,泉口兩丈見方,水深數丈,傳說古代曾建息機軒、怡然亭於泉旁。岸邊大樹掩映,藤蔓牽挂,署夏清波寒浪蕩漾,隆鼕暖煙柔霧繚繞。泉眼碗口大,泉水通過 渠道穿墻過垣,迂回於殿前屋後。靠泉過新建遊泳池,山腰平湖,明淨如鏡,鼕溫夏涼,四時爽朗,從山前崖頭傾瀉,鑽石鑿岩,飛流直下。
靈山的樹,數銀杏樹(俗稱白果樹),主幹高2丈餘,粗兩人合抱不住,頂枝茂密質嫩,夏秋葉繁果稠,根插牢固,銀灰色的樹皮迸裂象老人額上的皺紋,滿身的傷疤窟窿,呈現着飽經風霜、歷盡折磨的神態。靈山寺沒有多少人工建造的亭臺花圃,就天然的山水樹木足為避暑遊覽勝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光武廟
在縣西三鄉村北的漢山之巔。據史書記載,東漢建武三年光武帝降赤眉於此,明帝即位降詔於此立廟。後周顯德五年(958)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復增修之。現存建築44間,基本全屬明清建築遺物,計有山門3間,大殿5間,東廊已塌,還有西廊9間。除主體建築外,另有馬王廟、皇姑殿、子陵宮、鐘樓、奶奶廟等。這此建築殘破嚴重,如不采取措施。實有徹底毀滅的可能。
6、竜潭寺
位於張塢鄉嶽社村南竜潭河東,今以大殿結構造型可推斷為金代所建。現存大雄殿、天王殿、東配殿、僧房計17間,另有土窯7孔,總占地面積1畝多。院內石碑2通,碑面風化脫落,字跡模糊,讀不成文。從其中一通中可見“天和元年”字樣,是否為創建年代尚不能確認。寺院西、北兩面各有僧塔1座,一為“靜如和尚塔”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一為“曉嵐雲公和尚”,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八、福昌閣
位於韓城鄉福昌村北,據舊縣志記載,隋朝曾建福昌宮,但無確鑿考證。現存建築始於明代,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全面修葺。
閣就福昌城西南角崖頭建築,坐北嚮南,采用重檐連式,頂以黃緑玻璃瓦覆蓋,四角挑檐懸鐘。面開五楹彩門。墻砌青磚,基用表石。臺座以黃土夯實,外用青磚,前築石階120餘階,閣巍峨壯觀。
臺座半坡東西側就山崖修建佛龕神洞,洞有呂祖、華佗、老君、魯班、藥王、西佛等。洞前磚鋪平臺。掩映於楊柳之中,為福昌閣增添了神異色彩。 |
|
宜陽縣第一高級中學和宜陽縣實驗高中是宜陽人重視科學教育的證明,她們攜手共創宜陽教育的輝煌,未來必將成為宜陽人的驕傲!!
宜陽縣第一高級中學
宜陽一中是位於豫西的一所著名高中,在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城以北的開發區的香泉村,背靠香鹿山,面朝悠悠洛河水。宜陽縣第一高級中學始建於1934年,其前身為“縣立師範”,1937年,附設初中部;1946年,中學教育初具規模,遂更名為“宜陽縣初級中學”。解放後,再改為“宜陽縣第一初級中學”;1956年增設高中部,轉製為完中。1969—1977年,校址先後為縣師訓班和城關高中居用。恢復高考制度後,正式定名為宜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隨着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原校址不堪適應,遂於2004年9月遷至新址,2005年底被河南省授予第二批省級示範高中。
早期,面對內憂外患、戰火頻仍的混亂時局,宜陽這片熱土因她而未曾斯文掃地。廣大師生在漫漫而修遠的教育徵途上,上下求索,苦苦尋覓着民族救亡和祖國復興之路,他們有的如地火奔突,暗播革命火種;有的投筆從戎,毅然共赴國難;有的製笛竜吟,以文藝摧醒民衆。解放後,沐浴着新中國的春風,宜陽一高愈益光彩照人、風流盡展。一批批名師陸續從全國各地雲集於此,實力雄厚的師資贏來教育質量的空前驕人。這一時期,從一高昂然走出去的一代驕子,遍布大江南北,許多成為軍界、政界、學術界、教育界、實業界各自不同領域的精英。
1978年,和着時代的步伐,宜陽一高迎來了更加絢麗的春天。二十六年來,一高教師安貧樂教、嚴謹治學;全體學生篤學精思,勤奮競先,誨人不倦的教風和孜孜以求的學風,長期以來躋身洛陽市高中四強,換取的是令人驚嘆的教育業績。因此,多年來學校一直名列全市四強高中行列。該時期,相繼從這裏走嚮清華、北大、同濟、復旦等全國各級各類大學的近萬人,獲碩士、博士學位者燦若星河,他們學業大成後,仍不減宜陽一高學子固有的精神品格,繼續大氣磅礴地各領風騷於自己致力的事業中。
宜陽一高素有科研興校之風,教研成果斐然。中央教科所曾命其名為“科研成員學校”,並承擔了多項省、“十五”教育教學規劃重點課題的研究,且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教師撰寫的論文時常見諸國傢及省、市級刊物。
現在,新校業已建成投用。新校占地300餘畝,投資近億元,教學樓、圖書館、行政教研樓、科技實驗樓、學術報告廳、學生公寓等十餘棟建築鱗次櫛比,校園面貌一新,內部設施一流。學校現有教學班68個,在校生3100多人。教職工2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9人,學歷達標率100%。其中,級高級教師39人,一教師48人,研究生以上學歷10人,省級優秀教師及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市優秀專傢1人,河南師範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1人。學校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合理,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優勢明顯。
高山景行,厚德載物。如今,宜陽一高在豪邁走過七十年的風雨歷程之後,迎來了她榮光的七秩華誕。七十年艱苦創業,七十年錦綉華章;七十年薪火相傳,七十年桃李芬芳,宜陽一高終以不拔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鑄就了卓越的品質,織出了歲月的輝煌。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全體一高人正把往日的輝煌化作新徵程的起點,進而去迎接更新的挑戰、去成就更大的夢想、去實現更大的跨越……。
試看未來之宜陽一高,必是滋蘭樹蕙的沃土。
宜陽縣實驗高中
宜陽縣實驗高中坐落在九朝古都洛陽西35公裏處的宜陽縣城中心段——文明中段,交通便利,風景秀麗,是工作、學習、生活的理想場所。
宜陽縣實驗中學是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一所新型學校。基於新時期形勢的需要,她在充分醖釀的基礎上於1982年動工建校,1984年開學上課。在相繼經歷了初中、完中和普通高中三個階段之後,從1997年開始,發展成了一所重點高中。
1984-1990年為完中。1985年8月,按縣政府安排,實驗中學增召了普通高中四個班。之後,師生人數逐年增多,教學設施日趨緊缺,到1986年下半年,學校的教學班達20個,在校學生兩千多人,教職工110多人,原有的房屋,教學設備及師資力量等已不能適應教學工作,為此經縣政府同意,從1988年起停招初中新生。直到1990年初中學生全部畢業,成了一所普通高中。期間基於多層次多規格培養人才的考慮,從1988年開始,在每年的招生班額中,招收具有體、音、美專長的新生一個班,共同教學文化課,單獨教學專業課。這類學生畢業後報考各對口專業高校。直到1998年9月,體、音、美班從實驗中學分出,成立縣藝術學校為止,本校專業班停止招生。期間李富立任校長兼任支部書記。
1989-1997年為普通高中,三級各四個平行班共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00餘人,教職工60人。隨着教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於1995、1996年兩年的新生中,增招了重點高中招收剩下的分數層次較高的新生兩個班,作為學校的重點班,與原有的四個普通班同時開展教學工作。到1996年,共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千人,教職工80人左右。期間於1990年鄭知傑任校長,李富立任支部書記。
1997年後為重點高中。隨着教學工作的進一步規範化,1997年被定為重點高中,每年從6個招生班中,與原有重點高中並列招收4個縣級重點班。到1999年下半年,學校規模已達十八個班。從2000年開始,6個招生班額全部並列招收重點班。2001年,全校共有20個教學班(含復習班)在校學生1395人,教職工89人。2002年全校發展為24個教學班(含復習班),在校學生人,教職工人。期間由武鵬高任校長兼任支部書記。2003年由彭清智接任校長,尚萬仁任黨支部書記,學校發展為27個教學班(含復習班),在校生超過2000人,教職工120餘人,其中教育碩士1人在職研究生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市縣拔尖人才6人,中學高級教師31人中學一級教師47人。
實驗中學創辦二十年來,在努力剋服睏難,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狠抓內部管理的基礎上,終於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建校初期,學校僅有一幢教學樓和兩幢宿舍樓,占地20畝,總建築面積僅為4320.63平方米,總造價588600元。1985年擴建一座小型寢辦合一的混合樓,1986年建第一幢傢屬樓及學生餐廳,1987年建操場徵地8.5畝,1992年建第二幢傢屬樓,1997年在南面育新街的原校門處建辦公及學生宿舍混合樓。校門改在北邊,面嚮文明西路。在此基礎上,於1998年,一舉建成了四個單元六層傢屬樓一座。除一樓外,尚可容納40戶教工。至此,學校的住房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以上擴建總面積共10010.63平方米,總造價為3280923元,目前,學校占地面積共28.5畝,總建築面積14331.26平方米,總造價39695213元。
建校初期,學校除了教師辦公及學生課桌凳外,其他設施幾乎是空白。目前,除了擁有數千册藏書的圖書館和各相關學科的儀器、實驗室外,又建起了衛星地面接收裝置及閉路電視係統,先後購置了錄像機和VCD機,購置了教學用29寸彩電23臺,投影機20臺,及辦公用電話機26部,購置了聯想奔III型(CPU)微機37臺。目前,除電子物理外,高中各學科的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均可按規定開展。在教學手段現代化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實驗中學在堅持教學為主,重視思想教育的前提下,以“三風”建設為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為內容,開展了學校的全面管理工作;以科研興校為主導在教學領域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教學科研體係,促使教學成績不斷提高;以倡導團结奉獻精神為主要內容,在領導班子中形成合力,有力地帶領全校教工不斷開拓學校工作的新局面。因此 教學質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列舉五年來升學情況統計表如下:
實驗中學教學質量的歷史性突破開始於1999年。這屆畢業生還沒有縣級重點班,當年高考一舉上省定大專綫65人,榮獲縣政府“十年磨劍”錦旗奬。步入重點高中後第一年招收新生於2000年畢業,這年上綫人數達93人,以超額43%的成績完成了縣分配任務,榮獲縣教委“目標任務完成”錦旗奬。
軍校共建 2001年高考獲更大突破,上省定大專綫395人,比2000年增加299人;其中上本科綫174人,比2000年增加111人,上重點綫59人,比2000年增加40人。在升學名次上,由2000年市區的第19位提高到11位。這年的增長幅度,居市轄71所重點高中的第四名 。
宜陽縣實驗高中在短短的二十年的發展中,已擠身於洛陽市十強高中,是豫西教育上的一朵爭奇鬥豔的奇葩,至此,她還以自己獨有的辦學風格和優異的成績展現着前所未有的魅力。目前,實驗中學正在再接再厲,乘勝前進,致力於創造未來的更大輝煌。
宜陽縣城關鎮一中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級中學位於宜陽縣城文明東路,占地面積36634平方米,建築面積14107平方米。現有教學班52個,教職工119人,學生3500人。
1997年,在省兩基評估驗收的推動下,宜陽縣政府組織縣直各單位和城關鎮政府籌資創建了城關鎮一中。新建的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合併了城關鎮中街學校和東街學校的初中班,主要接納縣直單位子弟和城關鎮轄區學生。
建校8年來,連續被縣教育局授予“宜陽縣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榮獲“河南省檔案管理先進單位”、“河南省‘五愛’教育先進學校”、“洛陽市文明學校”、“洛陽市示範初中”、“洛陽市民主管理先進學校”、“洛陽市安全文明校園”、“洛陽市民主管理先進單位”、“洛陽市緑色學校”、“宜陽縣標準化學校”、“宜陽縣雙文明十佳單位”、“洛陽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洛陽市優秀傢長學校”、“洛陽市依法治校合格學校”等榮譽稱號,2005年被評為“洛陽市規範化初中”,是全縣初級中學中唯一的一個市級“文明單位”。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擁有標準化運動場及容納900餘人宿舍、餐廳。同時還擁有先進的微機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理化生實室,實現了三機一幕、閉路電視進課堂,裝備了遠程教育衛星地面接收係統和多媒體教學設施,學校局域網以寬帶接入互聯網。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學術氛圍渾厚,全校教職工愛崗敬業,教學人員學歷達標率100%,其中本科學歷40人。中學高級積稱6人,一級職稱60餘人,省市級骨幹教師、業務標兵25人,省市級優質課及優秀輔導員74人。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在省、市、縣教學大賽中脫穎而出。七年來,獲省、市、縣優質課奬勵163人次,200餘篇教學論文獲縣級以上奬勵或公開發表。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依法治校,嚴格執行國傢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三個面嚮”,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創新教育為導嚮;堅持“三個一切”,學校工作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傢培養四有人才,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努力辦傢長滿意的學校,辦人民群衆滿意的教育。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確立了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四有”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教學各項方針,註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耐心教育幫助後進生,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重視因材施教,發展和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使學生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動手,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以“依法治校,規範辦學,厚德育人,誠信做事”的校訓教導師生,逐步形成了“規範文明,平安和諧,團结緊張,競爭高效”的校風,“守法遵道,博學多藝,敬業愛生,嚴謹創新”的教風和“愛校守紀,尊師勤學,團结緊張,嚴肅活潑”的學風。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中勝利完成第一個5年發展規劃提出的“一年見成效,二年上軌道,三年成規模,五年成名校”奮鬥目標。2005年學校又提出了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的目標:“永保全縣第一,3年爭創市優,5年爭創省優”。 |
|
宜陽縣轄6個鎮、11個鄉:城關鎮、豐李鎮、柳泉鎮、韓城鎮、白楊鎮、尋村鎮、城關鄉、????鎮鄉、高村鄉、三鄉鄉、張塢鄉、穆册鄉、上觀鄉、蓮莊鄉、趙保鄉、董王莊鄉、樊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0327100
2006年,轄6個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紅旗路居委會、西街居委會、水麽頭居委會、瀋屯居委會、白廟居委會;~400_黃河廠居委會、~401_豫西建設工程宜陽公司居委會、~402_宜洛煤礦居委會、~403_李溝井居委會。
豐李鎮 代碼:410327101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豐李村、西莊村、黃竜廟村、崔村、石門村、流水溝村、山底村、漫流村、南營村、馬窯村、員莊村、牛屯村、李王屯村、小作村、圪瘩村、牛莊村、尹屯村、薛營村、河口村、東坡村、前窯村、東鳴鶴村、西鳴鶴村、西軍屯村、東軍屯村。
柳泉鎮 代碼:410327102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柳泉村、魚泉村、西高村、東高村、沙漠村、河北村、河東村、花莊村、元村、水兌村、苗灣村、丁灣村、曹坪村、十字路村、汪營村、黑溝村、英武村、高窯村、尹村、上於村、清泉村、賀溝村、於村、竜潭村、趙溝村、紙房村、沙子溝村、毛溝村、五樹村。
韓城鎮 代碼:410327103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西關村、閣北村、仁厚村、南驛村、秦王村、福昌村、東關村、城角村、官西村、官東村、窯上村、王窯村、陡溝村、下連村、小馬溝村、子房溝村、三道嶺村、聶溝嶺村、五嶽溝村、桃村、於窪村、朱傢溝村、蘇河村、袁莊村、馮莊村。
白楊鎮 代碼:410327104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五區村、西馬村、高頭村、石板溝村、一區村、二區村、三區村、四區村、東馬村、東莊村、漫流村、角底寨村、香潭溝村、蝎子山村、東場村、慄豐村、張莊村、西南留村、南留村、陡溝村、宏溝村、窯凹村、章屯村、竜窩村、石垛村。
尋村鎮 代碼:410327105
2006年,轄31個村委會:尋村、甘棠村、香泉村、段村、下河頭村、官莊村、後莊村、竜王村、黃窯村、下街村、李營村、鎖營村、牌窯村、趙老屯村、王凹村、葉莊村、柏樹溝村、磚古窯村、英桃溝村、郭坪村、劉溝村、大柳樹村、潘寨村、馬溝村、潘溝村、留村、南留村、楚凹村、上韓村、東韓村、下韓村。
城關鄉 代碼:410327200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高橋村、靈山村、八裏堂村、馬莊村、大雨淋村、焦傢凹村、陳宅村、喬岩村、東店村、後莊村、鐵爐村、河下村、楊店村、周村、苗村;前進化工公司東區居委會、洛陽氮肥廠居委會、鄭鋁五〇三廠居委會、洛陽第二水泥廠居委會、宜陽火車站居委會(~400-~404)。
????鎮鄉 代碼:410327203
2006年,轄36個村委會:大寨村、羅村、上莊村、????鎮村、安溝村、劉嶺村、河上溝村、塔泥村、周溝村、李營村、周過村、會卦村、張村、北册村、趙峪村、謝村、柏社村、社莊村、古寺村、錄化村、王坑村、席溝村、石陵村、沙溝村、範元村、竹元村、中峪村、剋村、賈院村、張溝村、南窪村、李寨村、北召村、????高村、西溝村、耿溝村。
高村鄉 代碼:410327204
2006年,轄39個村委會:高村、周峪村、宋王溝村、演禮溝村、魯村、豐澗村、劉溝村、裏溝村、溫村、東營村、孔昌村、瀋溝村、汪汴村、桑元村、牛峪村、張元村、葉溝村、寺嶺村、王溝村、石村、平原村、張延村、宋屋村、麻延村、河戰村、北王村、王眷村、阡陌嶺村、馬朝溝村、安溝村、麥村、張深村、鐵爐村、黃窪村、趙坡村、四土地村、杜渠村、紀彰村、王莽村。
三鄉鄉 代碼:410327206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東村、楊圪塔村、可樂灣村、西村、上莊村、下莊村、南寨村、河西村、後院村、後寨村、仁村、西柏坡村、東柏坡村、西王村、坡頭村、東王村、古村、下馬溝村、流渠村、馬灣村、灘子村、吉傢廟村、桑子溝村、上溝村、東陽村、南村、王嶺村。
張塢鄉 代碼:410327207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凹裏村、程子村、尚午村、王嶽村、新莊村、元村、田莊村、程午村、嶽社村、張塢村、茶溝村、通陽村、龐溝村、元過村、下竜村、上竜村、竹溪村、平北村、平南村、七峪坡村、七峪村、蘇羊村、下村、石門村、留召村。
穆册鄉 代碼:410327208
2006年,轄8個村委會:穆册村、玉皇廟村、關莊村、花山村、寺院村、大尖村、碾溝村、劉秀溝村。
上觀鄉 代碼:410327209
2006年,轄8個村委會:上觀村、杏樹窪村、梨樹溝村、西王溝村、三合坪村、好賢溝村、柱頂石村、三岔溝村。
蓮莊鄉 代碼:410327210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蓮莊村、孫留村、禮麯村、石村、四嶺村、紅旗村、沙坡頭村、鮑窯村、馬回村、曹窯村、澗河村、坡窯村、舊關村、草場村、上澗村、羊馬村;~400_前進化工公司西區居委會。
趙保鄉 代碼:410327211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東趙村、南窯村、史莊村、馬河村、西趙村、坡底村、楊莊村、油路口村、竜王廟村、於溝村、二道溝村、溫莊村、趙莊村、三王莊村、十字嶺村、鐵佛寺村、田溝村、單村、郭凹村。
董王莊鄉 代碼:410327212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董王莊村、南嶺村、前村、左溝村、莊科村、大石嶺村、方村、姚村、官莊村、喬莊村、白土坪村、趙坡村、洞子溝村、王路莊村、鄧莊村、石橋村、慈古洞村、劉河村、武墳村、靈官殿村。
樊村鄉 代碼:410327213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樊村、北杓柳村、宋村、鐵爐村、王寨村、杓柳村、薑營村、裏河村、蘇村、沙坡村、安古村、馬道村、老莊村、任村、李在村。
2006年1月,將宜陽縣豐李鎮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頭、畢溝、侯城、小營等10個村劃歸洛陽市洛竜區古城鄉管轄。 |
|
以宜陽山為名。戰國韓宜陽邑,秦置宜陽縣,屬宏農郡。東魏天平間分置甘棠縣,隋仁壽間改甘棠為壽安縣。唐武德間改宜陽為福昌縣,宋熙寧間省福昌入壽安,元佑間復置福昌縣。金改壽安為宜陽,元初並福昌入宜陽。明清均屬河南府。民國初屬河洛道,以後道撤,直屬省轄。建國後,屬洛陽專區,現為洛陽市轄縣。
秦置宜陽縣,以宜陽山為名。北魏,因縣在洛水北稱陽市,東魏置陽州。1949年復置宜陽縣。
1997年,宜陽縣面積1651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3個鎮、16個鄉:城關鎮、豐李鎮、柳泉鎮、城關鄉、尋村鄉、石陵鄉、????鎮鄉、韓城鄉、高村鄉、西石村鄉、三鄉鄉、張塢鄉、穆册鄉、上觀鄉、蓮莊鄉、趙堡鄉、董王莊鄉、白楊鄉、樊村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8年,宜陽縣轄3個鎮、16個鄉:城關鎮、豐李鎮、柳泉鎮、城關鄉、尋村鄉、石陵鄉、????鎮鄉、韓城鄉、高村鄉、西石村鄉、三鄉鄉、張塢鄉、穆册鄉、上觀鄉、蓮莊鄉、趙堡鄉、董王莊鄉、白楊鄉、樊村鄉。
2000年,宜陽縣轄5個鎮、1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50356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4313 豐李鎮 66956 柳泉鎮 55276 韓城鎮 42093 白楊鎮 41134 城關鄉 33117 尋村鄉 54501 石陵鄉 21439 ????鎮鄉 41307 高村鄉 21520 西石村鄉 25148 三鄉鄉 32178 張塢鄉 33638 穆册鄉 3989 上觀鄉 6278 蓮莊鄉 28603 趙保鄉 29754 董王莊鄉 28286 樊村鄉 24645 宜洛煤礦虛擬鎮 9615 洛陽氮肥廠虛擬鎮 6566
2005年,宜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西石村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高村鄉管轄,高村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石陵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鎮鄉管轄,????鎮鄉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宜陽縣轄6個鎮、11個鄉:城關鎮、豐李鎮、柳泉鎮、白楊鎮、韓城鎮、尋村鎮;城關鄉、????鎮鄉、蓮莊鄉、趙堡鄉、董王莊鄉、樊村鄉、高村鄉、三鄉鄉、張塢鄉、穆册鄉、上觀鄉。
2006年1月,將宜陽縣豐李鎮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頭、畢溝、侯城、小營等10個村劃歸洛陽市洛竜區古城鄉管轄。 |
|
- n.: Yiyang County
|
|
宜陽 |
|
地名 | 洛陽市 | 行政區域 | 河南省 | 河南 | 成都 | 街道 | 地區 | 鄉鎮 | 地理 | ????業公司 | ????業管理局 | 沙坡頭 | 家乡 | 蓮莊鄉 | 幻愛島嶼 | 行政村 | 村莊 | 更多結果... |
|
|
宜陽縣中醫院 | 宜陽縣人民醫院 | 宜陽縣實驗高中 | 宜陽縣藝術學校 | 宜陽縣中醫醫院 | 宜陽縣公療醫院 | 宜陽縣????業管理局 | 宜陽縣城關鎮一中 | 宜陽縣婦幼保健院 | 今河南省宜陽縣人 | 宜陽縣骨傷科醫院 | 宜陽縣精神病醫院 | 宜陽縣衛生防疫站 | 宜陽縣第一高級中學 | 宜陽縣仿古工藝製品廠 | 宜陽縣口腔病防治所 | 宜陽縣城關鎮衛生防疫組 | 宜陽縣城關鎮防疫組 | 宜陽縣紡織品公司虹光商廈 | 宜陽縣蓮莊鄉沙坡頭村衛生所 | 上海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宜陽縣襯衫廠 | 宜陽縣外貿工藝品進出口公司 | 宜陽縣紡織品公司紡織品商場 | |
|
|
樊村鄉 | 趙堡鄉 | 三鄉鄉 | 西石村鄉 | 趙保鄉 | 高村鄉 | 城關鎮 | 柳泉鎮 | 韓城鎮 | 城關鄉 | ????鎮鄉 | 董王莊鄉 | 尋村鎮 | 白楊鎮 | 蓮莊鄉 | 上觀鄉 | 穆册鄉 | 張塢鄉 | 豐李鎮 | 石陵鄉 | 石村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