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縣 : 興化市 : 岐山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河南 >開封 >尉氏縣 > 大營鄉
顯示地圖
目錄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大營鄉
  大營鄉轄3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總人口43000人,6.9萬畝耕地,近10萬畝荒崗林地,屬典型的沙區農業大鄉。近年來,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鄉幹部群衆的共同努力下,城鎮建設、民營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較快發展。
  [簡史]尉氏縣大營鄉地處豫東平原,南宋時,民族英雄嶽飛為抗擊金兀術的入侵,收復中原失地,曾在此紮下大營與其對壘,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兩次進入河南,又在此紮下營寨與官軍對抗,於是後人便稱這個地方為大營。
  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根據考古發掘,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裏繁衍生息。發掘出有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在我國第一次發掘出對天祭祀遺址,還發現有晏嬰塚、陳平墓以及多處漢墓群、唐代的黑風洞、明代山川寺等。大營同時還是南北康溝河、小青河、黑河的發源地。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這裏即成為革命根據地,是尉氏縣最早的縣委書記陳子傑的家乡,也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戰鬥過的地方。
  [地理位置]大營鄉地處平原,位於東經114°5′,北緯34°15′,全鄉南北長11公裏,東西長12公裏,總面積92平方公裏。西依河南省省會鄭州市50公裏,東北距古都開封50公裏,西南鄰魏都許昌45公裏,東接尉氏縣城10公裏,是鄭、汴、許三市的金三角地帶。
  [交通]大營鄉西距國傢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分別為25公裏和30公裏,距京深高速公路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15公裏,省級公路04、07綫橫貫大營東西全境,是鄭州通往豫東各地和安徽、江蘇、上海等東南幾省、市的要塞,素有鄭州"東南門戶"之稱。大營鄉境內鄉級公路四通八達,均與省道04、07綫相連,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自然條件]大營鄉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遊大衝擊扇南翼,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明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24-14.50度之間,平均降雨650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多達2780小時,充足的光照條件和常年平均215天的無霜期為各種農作物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資源]大營鄉所轄區域人類歷史悠久,植物資源豐富,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約有800餘種。土地均已開墾,是尉氏縣重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生産基地,動物種類繁多,其中,牛、豬、羊已成為開封市重要的繁育基地,2001年被開封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開封市畜牧發展十強鄉鎮"。
  大營鄉毗鄰黃河,屬黃(河)、淮(河)、海(河)開發區,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水質清澈甘甜,溝河渠閘星羅棋布,農田水利設施發展迅速。鄉政府東一公裏建有110千伏變電站,為大營工農業生産提供了豐富的電力資源。
  大營鄉勞動力充足,全鄉外出務工人員達6000餘人,全鄉三所中學,每年近500名高、初中畢業生為全鄉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同時,大營鄉郵政、電信等通訊設施齊備,能充分滿足與外地的信息交流。
No. 2
  大營鄉 大營鄉位於尉氏縣城西13千米處。轄大營、黑凡、椅圈馬、玉陳、尚王、孫傢、陳、東凡、崗陸、蘆醫廟、棗朱、呂傢、祥付張、郝傢、寨黃、史傢、許傢、檀頭高、五間房李、祝傢、丁香李、黃集、石槽王、蘆傢、後鄭、君李、黃傢、梁傢、下趙、楊集、安傢、三戶趙32個行政村。豫04省道過境。
  [代碼]410223202:~200大營村 ~201黑凡村 ~202椅圈馬村 ~203玉陳村 ~204尚王村 ~205孫傢村 ~206陳村 ~207東凡村 ~208崗陸村 ~209蘆醫廟村 ~210棗朱村 ~211呂傢村 ~212祥付張村 ~213郝傢村 ~214寨黃村 ~215史傢村 ~216許傢村 ~217檀頭高村 ~218五間房李村 ~219祝傢村 ~220丁香李村 ~221黃集村 ~222石槽王村 ~223蘆傢村 ~224後鄭村 ~225君李村 ~226黃傢村 ~227梁傢村 ~228下趙村 ~229楊集村 ~230安傢村 ~231三戶趙村
  [沿革]1958年建大營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東凡、陳村、蘆醫廟、崗陸、呂傢、棗朱、郝傢、寨黃、祥付張、史傢、許傢、檀頭高、五間房李、蘆傢、石槽王、丁香李、黃集、祝傢、君李、後鄭、黃傢、梁傢、楊集、下趙、安傢、三戶趙、大營、孫傢、玉陳、黑凡、椅圈馬、尚王32個行政村。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
  大營鄉位於尉氏縣的西北部邊陲,西、北與中牟縣為鄰,南和崗李、大馬鄉接壤,東與邢莊、大橋、門樓鄉相通。鄉政府駐地大營距縣城13.5公裏,鄉境南北長11公裏,東西寬12公裏,總面積77.8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5.9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516人,耕地面積69715畝,人均耕地1,74畝。
  大營因宋朝名將嶽飛在此紮大營抗金而得名,歷屬尉氏縣轄區。1955年設中心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稱鄉至今,現轄32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8360戶,40142口人,除回族10人,藏族1人外均係漢族。
  大營鄉屑黃河故道帶,由於風沙的作用,形成了其獨特的崗窪相間的“川”形地貌,大小崗丘遍布全境,多為南北走嚮,共有軟硬崗陵1l條,大沙丘4座,境內最高點在蘆傢西崗,海拔112.8米,最低點在寺東張村西河岸,海拔75.1米,過境主要河流有南康溝河、北康溝河及小清河三條。南康溝河、北康溝河均發源於本鄉的西北部,東流匯入康溝河;小清河發源於本鄉的西南部,南下註入杜公河。
  農業 境內土壤屬風沙土類,質地多變,漏水漏肥,但鉀素含量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特別是花生作物的生長。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描種面積較為穩定,1988年播種面積為55285畝;玉米、紅薯、大豆等作物波動較大,逐步由原來的糧食作物轉為飼料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越來越小;經濟作物主要是花生,面積較為穩定,近幾年來略有增加,播種面積為21773畝。1988年全鄉農作物復播面積達123683畝,復種指數為177.4%,糧食總産1455.25萬公斤,農業總産:值995.8萬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28.3%。
  水利 由於受風沙氣候及土壤特點的影響,過去的大營是十年九災,非旱即澇。解放後全鄉人民大搞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部分農田能旱澇保豐收,截止1988年,全鄉共開挖農支鬥渠292條,打機井625眼,配套565眼,修建大小橋涵346座,使全鄉的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5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7%,其中旱澇保收田面積L?9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5.7%。
  農機具 以小型機械為主的農業機具近年來有了較快的發展,在農業生産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截止目前全鄉農機總動力已達9001千瓦,相當於1979年的2.12倍,其中大中型農用拖拉機3臺,小型拖拉機193臺,柴油機23臺,電動機1190臺,排灌機械d?9臺,噴灌機具20套,此外還有收割、脫粒、播種、加工:、植保等機械700多臺,機耕面積達到3.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4.5%。
  林業 大營鄉從六十年代開始大面積栽種防護林,如今已大見成效,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形成了農田小氣候。截止目前全鄉實有林木面積7萬畝,覆蓋率為35%,其中農桐間作面積2.36萬畝,刺槐林1萬畝,農田林網4.46萬畝,四旁植樹93.5萬株,果林4000畝,活木蓄積量為8萬立方米,林業年産值77.1萬元。
  養殖業 大牲畜及豬、羊、傢禽為該鄉群衆的主要養殖品種,1980年農村承包責任製以後,大牲畜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用以養殖間農業耕作,全鄉共養殖大牲畜12071頭(牛8935頭,馬168匹,驢1608頭,騾1360匹),戶均1.4頭,生豬存欄14650頭,山棉羊11496衹,傢禽11萬衹,坑塘養魚20萬尾,牧業年産值263.5萬元。
  工副業 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大營鄉的工副業生産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電力的使用又加速了企業的發展步伐,截止1988年底,全鄉共架設高低壓綫路75公裏,安裝變壓器32臺,總容量250千伏安,月用電量15萬度,以鄉辦企業磚瓦廠、農機修造廠、面粉廠、造紙廠、木器廠為主體的各類經濟實體(包括聯合及個體企業)達263個,主要從事機修、面粉加工、建築、建材、造紙等行業,1988年完成産值2520萬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71.7%。
  文化 廣播電視電影業的興起大大改觀了大營鄉的文化落後面貌,鄉設電影管理站1個,電影隊17個,年放映電影1900場;設廣播站1個,農村有綫廣播喇叭入戶率達100%;鄉文化站1983年被定為文化中心,設文化專幹1人,並置有圖書,閱覽室,同時全鄉還有業餘創作、美術、書法人員151人。
  教育 1958年大營鄉始辦第一所中學,截止目前已發展到6所,學生1487人,教師138人:小學28所,學生4187人,教師176人;學前班32處,教師32人,學生950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5%,鞏固率為86%,普及率為98%。
  衛生 建國前夕大營鄉衹有9名個體行醫人員,1959年成立鄉衛生院,至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醫務人員51人(其中有技術職稱者31人),病床位80張的綜合性醫院,設有中西醫內外科、骨科、眼科、心電圖、超聲波室等十多個科室,其中的骨科、眼科有較長的歷史且能做難度較大的手術,方園百裏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有村衛生室31個,鄉村醫生36人。
  交通運輸 大營地處交通要塞,密(縣)杞(縣)公路經大營橫貫中部,境內長12公裏,土公路沿密杞公路輻射各行政村,共有主要土公路4條,總長52公裏,已形成了較為密集的交通網絡。
  古代遺址 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陳平墓、晏嬰塚和裴李崗古文化遺址。
英文解釋
  1. :  Daying township
  2. n.:  Dàyíng Xiāng
近義詞
大營
分類詳情
許傢村安傢村呂傢村尚王村郝傢村
史傢村祝傢村黃集村蘆傢村後鄭村
黃傢村梁傢村下趙村楊集村黑凡村
椅圈馬村玉陳村東凡村崗陸村蘆醫廟村
棗朱村祥付張村寨黃村檀頭高村五間房李村
丁香李村石槽王村君李村三戶趙村陳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