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臺灣 > 臺中縣
顯示地圖
目錄
基本概況
  臺中縣位於臺灣島中西部,境內山水秀麗,名勝古跡衆多。面積2051平方公裏,人口150. 2萬人(2001年底)。下轄2市(豐原市與 大裏市)5鎮(東勢鎮、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14鄉(大安鄉、外埔鄉、後裏鄉、神岡鄉、石岡鄉、新社鄉、潭子鄉、大雅鄉、竜井鄉、大肚鄉、烏日鄉、太平鄉、霧峰鄉與和平鄉)。縣治設在豐原市。
  臺中縣工農業發達,主要工業門類包括鍛造、金屬工具、鍋爐製造、食品加工、製藥、橡膠、印刷與肉類等,工廠達萬余家。
  臺中縣為橫嚮狹長形,地勢由東面的高山嚮西漸趨平緩,跨越平原地帶,直達海岸綫。
  臺中縣東境為中央山脈高山地區,雪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都是赫赫有名的百嶽,而其餘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不勝枚舉,是個登山客足跡頻繁的地區。大安溪、大甲溪流貫全境,支流交岔縱橫,而其中發源自南湖大山與雪山的大甲溪擁有極豐富的魚類資源,尤其是上遊的七傢灣溪為國寶魚——櫻花鈎吻鮭的僅存生殖地,已被列名為保育重地。
  中橫的開闢是促使臺中縣發展的一大助力,中橫公路在1960年通車,為臺灣東西來往的第一條捷徑。由於參與開路工程的人員絶大多數為單身漢,完工之後,即留在中橫沿綫墾殖,著名的景點如福壽山農場、武陵農場等,都由這批開路英雄打造而成,而利用此處自然條件種植的高冷蔬菜、水蜜桃、水梨、蘋果等溫帶水果也成為臺中縣的重要經濟作物。另外,該縣是水稻、甘蔗及菠蘿的盛産地,而此地的蓬萊米以其産量高、質地好馳名全省。 豐富的自然環境為臺中縣雄厚的觀光資源,臺中縣東端跨足雪霸公園,加上梨山、𠔌關、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東勢林場、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等衆多山林遊憩點,長久以來不知吸引多少遊客;人文方面,則有知名的古跡霧峰林傢花園、摘星山莊,鎮瀾宮的媽祖繞境進香更是名聞遐邇的民俗活動;此外還有著名的馬術訓練中心——後裏馬場,而由梧棲漁港搭乘遊覽船,也可一窺臺中港的繁忙作業。
  9.21集集大地震,使得臺中縣蒙受慘重損失,除了造成莫大的人員傷亡,全縣旅遊事業也遭受不小的衝擊,其中中橫公路更是柔腸寸斷,擁有林傢花園、萬佛寺、臺影文化城、省咨議會的霧峰,也是滿目瘡痍。不過地震過後也造就出一些新的景觀,例如石岡水壩下方的埤豐瀑布、霧峰的光復中學,均成震後的紀念地景。
交通狀況
  鐵路 縱貫鐵路貫穿縣內,分山海兩綫。山綫鐵路以豐原為主要站,惟車次仍不如臺中站密集;海綫列車班次較少,以大甲、清水及沙鹿為主要停靠站。
  公路 來往高速公路南北的臺汽、統聯客運多會在臺中(中港)交流道旁的朝馬停靠,遊客可在此轉搭巨業、豐原、臺汽客運前往西濱各鄉鎮。豐原為臺中縣平原地帶的交通中心,臺北、南投及臺中市均有臺汽客運直達;沿海的清水、大甲及沙鹿站,亦有臺汽客運與臺北、彰化、臺中市銜接。豐原、潭子、東勢等地則有統聯客運聯絡三重、臺北。縣內的大衆運輸,以臺中市及豐原為核心,其中豐原客運路綫幾乎涵蓋全縣,巨業客運則主要行駛沿海地區。
旅遊景點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為雪山山脈白姑山係,由於山中林木資源豐富,與太平山、阿裏山並列臺灣三大林場,並曾入選臺灣八景。
  翠緑蒼勁的林木是此地最大觀光資源,清瑩碧緑的十文溪、佳保溪貫穿園區,為園區增添了幾許山高水長的靈氣。園區規劃有三條森林浴步道,以八仙山莊停車場為起點,一條穿越林間小路通至佳寶臺,這裏為一河階地形,。循綫造訪臺灣八景入選紀念碑、神社遺址、靜海寺,昔日繁華依稀可見。沿途還有一大片幽深的竹林、肖楠巨木,八仙山的登山口也位於此。山頂的展望非常好,但來回約需8小時,遊客需事先衡量時間及體力。
  另兩條則循溪而行,為清爽的親水步道。佳保溪與十文溪被列為臺灣兩大名泉,水質略呈青色,清澈無比,上行的一條可一路前抵兩溪合流點,下行的一條則通往水壩區,溪水從水壩落下,形成一道寬幕,雖非天然形成,卻比許多瀑布壯觀。八仙山是極佳的賞鳥點,區內的鳥類約有60種。
  雪 山
  雪山山脈位於臺灣中、北部,中央山脈的西側,涵蓋新竹、臺中、苗慄、宜蘭、桃園及臺北諸縣,其中最高峰雪山位於臺中縣和平鄉及苗慄縣泰安鄉的交界處,海拔3886公尺,為臺灣第二高峰。雪山具備完整的山嶽生態及亞熱帶罕有的冰河遺跡,鼕季積雪深厚、景觀豐富多樣,更有絶佳的山頂展望,素為山友們所熱衷,一年四季,造訪的登山客絡繹不絶。
  攀登雪山,多由距武陵農場本部約3.5公裏處的警察隊管製哨後方起登,一般多安排三天行程,首日抵七卡山莊,翌日經東峰至三六九山莊,第三天輕裝攻頂,時間充裕的話,還可順道造訪臺灣最高的湖泊——翠池。
  從登山口到七卡,景觀由農場漸為闊葉林取代;登上東峰後,視野漸入佳境,遠眺三六九山莊依臥在青草地中,品田山斷崖崢嶸,桃山山容清麗,一峻一秀撐起北邊棱綫。白枯林位在三六九山莊後方,為火災後的冷杉林,如此枯而不倒屹立數十年,別具蕭瑟之美,尤其深秋林下的巒大花楸葉片轉紅,更是雪山的一絶。不久進入黑森林,黑森林裏冷杉筆挺,名副其實的不見天日,鼕季積雪深厚,即使大熱天裏,都仍透着絲絲寒意。
  出黑森林後,眼前一片開闊的地形,便是著名的雪山圈𠔌。雪山圈𠔌亦稱冰鬥,為冰河侵蝕的地形,呈完滿的U型凹槽,與一般溪𠔌V字型的樣貌大不相同。如今冰河雖退,但圈𠔌區卻仍保有高山寒原的植被,除了蜷麯的玉山圓柏以及各種杜鵑外,盡是高山草花的天下。
  由圈𠔌上眺,主峰與北棱角犄角相望的態勢分外清楚,預示着登頂亦不遠矣!雪山頂是一座絶佳的展望臺,眼下聖棱、四秀、西棱、東棱、雪劍等數條巨脈,均由此輻射伸展;隔着南湖、合歡、奇萊等中央山脈群峰,玉山更在遠處遙相呼應。若體力充沛,還可一訪臺灣最高的湖泊——翠池;池畔有片玉山圓柏純林,這裏的圓柏因處在避風處,故而高大通直。
  雪霸公園
  雪霸公園成立於1981年7月1日,北以邊古嚴山至樂山(鹿場大山)間之棱綫為界,東界為大甲溪上遊,西以北坑山至小雪山的天然棱綫為主,南以宇羅尾山、大甲溪中遊為界,地處新竹、苗慄、臺中三縣的交界處,總面積76850公頃,是島內第5座公園。
  臺灣位居兩大板塊交接之處,造出運動從未停歇,雪山山脈也因此誕生。公園即位居地質學上稱為“雪山地壘”的核心區,並以臺灣第二高峰——雪山,世紀奇峰——大霸尖山共同命名,而除雪霸外,尚有武陵四秀(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喀拉業山)、志佳陽大山、佳陽山、大劍山、劍山、大雪山……等51座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更有19座名列百嶽之中,為一典型的高山型公園,圈𠔌、高山湖泊、峽𠔌、河階地、河川等地形兼具,是研究造山運動地質教室。
  本區氣候跨越了暖溫帶、冷溫帶、亞寒帶,形成復雜多樣的植被,從高海拔的寒帶岩原、針葉林至中低海拔的混合林、落葉林、常緑闊葉林,顯示出豐富的物種歧異度,全區植物種類在1100種以上,包含了315種特有植物及61種稀有植物,其中臺灣檫樹、棣慕華鳳仙花、黃花鳳仙花、南湖大山柳葉菜等,均為珍貴的稀有植物。
  整體植物係方面,以高海拔植被景觀最具特色。以雪山為核心的“雪山地壘”山體龐大,高度普遍在3000公尺以上,又兼具岩峰、斷崖、冰鬥、復塌地等復雜地形,因此保留了相當完整的高地生態,許多冰河時代的遺子物種,均在雪山地區保留下來,而且維持着相當大的數量,如本區有全臺最大的高雄柳聚落,亦有最壯觀的冷杉純林(雪山黑森林)、玉山圓柏純林(翠池)及高山草原(大雪山區)。
  其中櫻花鈎吻鮭為本區所獨有,由於生態特殊、數量稀少,因而被視為“國寶魚”,而臺灣黑熊、石虎、帝雉、藍腹鷳、臺灣山椒魚及寬尾鳳蝶等,均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
  大山之間,是泰雅族及賽夏族遊獵、世居之地;兩族均有發祥於大霸尖山的傳說,而園區周圍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河𠔌,至今仍為其生活的舞臺,許多古道均為昔日的獵徑、婚嫁聯繫道,地底下也埋藏着早年先民的生活軌跡。
  生態保護區為公園的主體,計有“佳仁山”、“雪山·大霸尖山”、“大劍山·佳陽山”、“臺灣檫樹”及“櫻花鈎吻鮭”五處,涵蓋雪霸大部分的地區,大雪山、中雪山一帶則因特殊的地形、地質景觀,而被列為特別景觀區。至於遊憩區,則分別設在臺中縣的武陵以及新竹縣的觀霧。
  登山是雪霸最熱門的旅遊活動,但入山證須事前規劃辦妥,方可盡興成行。大霸尖山、雪山、武陵四秀為最熱門的登山路綫;大霸至雪山間的“聖棱綫”,是一段險峰橫阻、斷崖處處的艱辛路程,嚮被嶽界崇為高難度的挑戰,沿途地質景觀險惡多變,也最震撼人心。
  武陵遊憩區
  四秀屏障在北、七傢灣溪貫穿其間,使武陵充滿了山水靈動之美。區內的遊憩資源以退輔會的武陵農場,以及一條長度4.48公裏、林相紛呈的森林浴步道為主;不論觀山、觀水、賞花、賞鳥,四時景色皆鮮活動人。本區因為“國寶”魚——櫻花鈎吻鮭的最後棲息地,故而生態地位特殊。
  觀霧遊憩區
  觀霧遊憩區位於公園西北隅,以林務局觀霧森林遊樂區為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為大霸尖山至雪山間之聖棱綫,而本區自然成為親近大霸尖山的最佳入口。園區內擁有多種珍貴稀有的動植物,如臺灣檫樹、寬尾鳳蝶、棣慕華鳳仙花等,皆為列名的保育類動物。區內共有檜山神木步道、觀霧瀑布步道、榛山步道、樂山林道、大鹿林道東綫等5條遊憩路綫,步道上皆設有自導式解說設施,介紹園區內的鳥類、植物、地景等自然資源;其中,檜山神木每一株皆已千年以上,為臺灣難得一見的紅檜神木林。
  雪霸公園特有生物
  臺灣櫻花鈎吻鮭——鮭科,臺灣特有亞種,因體側有櫻花狀花紋,雄魚於繁殖期下吻增厚而呈上鈎狀而得名,須生活於水溫攝氏16度以下、水質純淨之河流。原屬洄遊性的櫻花鈎吻鮭,因冰河時期結束、水溫上升而被封在大甲溪上遊;亦有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蘭陽溪纔是櫻花鈎吻鮭的故鄉,衹是後來大甲溪襲奪了蘭陽溪水源,把櫻花鈎吻鮭一並奪來,同時中斷了鮭魚的洄遊之路。經過多年來的開墾,導致其生棲地破壞,魚群急遞減少,目前僅分佈於武陵地區之七傢灣溪上遊,成為極待復育的“國寶”魚。
  寬尾鳳蝶——為臺灣特有種,是瀕臨絶種的保育類動物,僅觀霧及太平山臺灣檫樹生長區可見,前翅全黑,後翅具白斑,外緣有紅色環紋,尾狀凸出寬大,並有兩條尾脈貫穿其間,為蝶類中獨有,賞蝶期以7月為主。
  棣慕華鳳仙花——為臺灣特有種,全世界僅分佈於觀霧地區,生長於林道邊坡或林木下方陰暗潮濕處;葉橢圓形,花紫紅色、漏鬥狀,果實具簧狀構造,觸之即裂開反捲並迸出種子,別具奇趣。
  臺灣檫樹——樟科落葉喬木,臺灣特有種,為冰河時期的遺孑,僅分佈於觀霧及太平山一帶,園區內則見於觀霧的馬達拉溪林道旁。早春時開金黃色的花,秋鼕時葉色轉為深黃、橘紅,極具觀賞價值。由於種籽不易萌蘖,因而數量稀少,其葉為寬尾鳳蝶之食草,裙帶關係頗為密切。
  風情小鎮
  清水,位居臺中縣海綫中點,東屏鰲峰山,西臨古稱五汊港的臺中港,原為平埔族牛馬社所在地,舊名“牛馬頭”,清朝以後陸續有漢人至此拓墾,後因街東埤子口涌出清泉,而於1920年改名清水。
  商業鼎盛的清水鎮,自古即以濃郁的文風聞名。清道光年間,蔡鴻元等士紳創設鰲峰書院,日據時期的清水鎮更是民主抗日的聖地,而生於秀水裏的民間傳奇人物——廖添丁,其行俠仗義,與日警對抗的俠義行為,更深印人心。
  循着大街路周遭的清水街、董公街、鎮南街、文昌街等,仍可尋到地政事務所、自來水廠、水利會、清水小學……等歷史建物;蜿蜒的巷弄、古老的建築,成了領略清水風情最佳途徑。
  昔日以米糧生意致富的黃傢,為三塊厝富商,其於1927年建造的華宅,融合中西建築美學:前棟為西式洋樓,圓拱形回廊,上雕精細的桃子、花鳥等圖案;後棟則為傳統合院建築,華麗大氣,電影“悲情城市”、電視居“第一世傢”,均曾以此為拍攝場景。黃厝目前並不對外開放。
民俗風情
  泰雅族文面習俗
  在臺灣人類學研究上,“泰雅族”一詞,乃指盤據在埔裏以北、廣大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山區的原住民族。這些部族不但語言差異大、對自身稱謂不同,甚至過去常常互相敵對徵伐,然而不少學者仍將他們視為同一族群,相當程度的依據,便是其共有的“文面”習俗。在臺灣高山九族中,除了與泰雅族相鄰的賽夏族可能因受其影響,而略有文面風俗外,其餘各族均無此文化特徵,因此文面被認為是泰雅族最重要的族群識別標志。
  泰雅族人婚前必須文面的習俗,據說就是傳自塗臉的遺風。文面一事,在泰雅傳統中有着成年禮的意味,也是生命榮耀的象徵。泰雅族素以男性驍悍、女性善織聞名,文面習俗正與這兩大特質攸關。泰雅少年需經過馘首的洗禮,證明其勇敢強壯後,才能在下巴處刺上“頤紋”;而泰雅少女則要學會織布技巧,且在保有處女之身的情況下,才能在嘴耳之間刺上“頰紋”。經過完整文面的泰雅族男女方有資格婚嫁,生時受到族人的認可、敬重,死後則可順利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承諾的安息之鄉。
  儘管文面過程中必須忍受針刺血肉的痛楚,甚至冒着傷口感染的危險,然泰雅族人均視之為成年的考驗,勇於承擔。泰雅族人相信,一個人若是德行有虧,會遭到文面失敗的懲罰,終生以醜惡面目示人,因此在替人文面之前,文面師一定再三告誡。
  文面曾是泰雅族的光榮印記,政府雖未明禁文面,但在社會變遷與異族人異樣眼光的逼視下,這項行之千年的習俗終於劃上句點。“文面”也即將在臺灣化為消逝的傳說。
  泰雅族傳統編織
  泰雅族嚮以編織精巧見長,其織品花色繁復、質感柔韌,民族風格顯著,正如同木舟之於雅美人(達悟族),雕刻、琉璃珠之於排灣、魯凱,為該族的代表性工藝。所不同的是,大部分工藝均為男性製作,織布卻是地道的女性個人手工;在經緯綫條的鋪陳交錯中,獨到的細膩隱隱浮現,象徵着泰雅婦女堅韌又巧慧的心思。
  泰雅編織的技巧隨着傳統文化式微而一度沒落,然而近幾年來,不少婦女重燃織布熱情,就連年輕女子也勤於學習,使這項祖先的技藝得以傳續發揚。若幹編織工作者更將其工作室開放參觀,儼然成為外界瞭解泰雅文化的一扇窗;而製作精美的布匹,也常為收藏傢所青睞,成為深具價值的藝術品。
  傳統的泰雅織布以苎麻為綫材,將麻莖內的纖維颳出後,經過煮沸、陰幹、露濕,使之成為又柔又白的麻絲,再捻紡成綫。泰雅族傳統使用的紅、黑、藍、褐等色澤,均經由植礦物手染而成,通常采用米白或紅色為底色,再以不同色綫幾何穿插,變化出精巧又繁縟的花紋。
  泰雅族的編織圖案因不同族群而有差異,例如花蓮太魯閣的賽德剋亞族喜以白布為底,織上連續的菱形小紋,烏來一帶的賽考列剋族群偏愛紅、黑、藍色,圖案以橫嚮紋路為主。這些紋綫皆具特殊意義,或代表着族人遷徙路綫,或述說着傢族歷史,其中最普遍出現的圖案,便是象徵祖靈眼睛的菱形紋。和平地人接觸後,泰雅族人也將棉紗或毛綫運納入其織布,作法是將染過色的毛、棉綫料配置在緯綫上,運用“夾織”手法挑出立體花紋,使布匹更具有層次感。
  織好的布幅再依需要稍加縫製,即成為背心、披肩、綁腿、腰裙等衣飾,較隆重的,還會再串上貝珠,衹是這樣的技法現已失傳。
  傳統的泰雅織女習慣使用“水平背帶織布機”(俗稱坐機),織布時,婦女坐在地板上,以背帶環住腰身、雙腳蹬住機身取得固定,完全以人力操作,將圖案按部就班交織在布面上;使力的均勻與否,也决定着布料是否質感均勻、充滿張力。
  高超的織布能力,是泰雅女子嫻於傢計的表徵。傳統上,習得初步織布技巧且堅守貞操的泰雅少女,始可在臉上刺墨,具備婚嫁資格,死後才能通過彩虹橋,進入祖靈應許的安息地。如果織藝卓越,甚至進一步開發新的圖案、技法,她便會在部落中獲得特殊的敬重,泰雅族的織藝也在這樣的氣氛下,代代精進。
  近幾十年,隨着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的服飾衹有在祭典、嫁娶或表演等特殊場合纔得看到,泰雅族的編織工藝也面臨式微。晚近原住民文化熱潮興起,隨着族群意識的覺醒,傳統工藝也受到廣泛重視。這些現代的織品多以“高機”替代坐機,綫料也多半選購現成的尼竜、棉綫。好處是效率增高、布寬加大,色彩也更多樣了,然而編織工作者也體會到,沒有了傳統坐機“人機一體”的互動感。編織出來的布匹缺乏生命力;化學染劑染出的色綫過於刺眼,也無從表現泰雅族質樸的民族原色。因此,要織出真正的泰雅織布,仍要回歸傳統方法,學習手工織布,甚至進一步闢地種麻、製綫染色。回歸傳統並不代表一味復製傳統圖案,而是深刻地咀嚼前人的精髓,進而在樣式上有所突破。
歷史沿革
  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臺中縣管轄區域:東為能高區山地南鬍大山東方,位於東經121°27′8″;西為北斗區大成鄉下海墘厝,位於東經120°15′6″;南為新高區山地尖山頂,位於北緯23°25′53″;北為能高區山地桃山北方,位於北緯24°26′41″。東以中央山脈的分水嶺與花蓮縣為界,西臨臺灣海峽,南以濁水溪(西蠃溪)河𠔌及中央山脈玉山與臺南、高雄兩縣為界,北以大安溪河𠔌及南湖大山、大霸尖山、次高山、大雪山、小雪山的主峰與新竹及臺北縣為界。縣境內涵臺中及彰化二省轄市。面積滿潮時為7287.3824平方千米,人口1343336人。管轄大屯、豐原、東勢、大甲、彰化、員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11區,共轄60鄉鎮(18鎮、42鄉)。縣政府初設於臺中市,後遷於員林鎮。
  1946年2月,北斗區的沙山鄉更名為芳苑鄉。1946年2月,北斗區芳苑鄉更名為沙山鄉。1946年5月,彰化區駐地由彰化市南郭遷往鹿港。1947年1月,員林區的坡心鄉更名為埔心鄉。1947年2月1日,大屯區的西屯、北屯、南屯3鄉劃歸臺中市管轄,改為西屯區、北屯區、南屯區。1950年1月1日,新高區集集鎮劃分為集集鎮、水裏鄉。1950年7月1日,彰化區的綫西鄉劃分為綫西、新港二鄉。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臺中縣合彰化市,分為彰化、臺中、南投三縣:臺中縣轄豐原、大甲、東勢、大屯4區,計21鄉鎮,664887人,面積2051.6164平方千米。縣政府設於豐原。 臺中縣:轄豐原、東勢、大甲、清水、沙鹿、梧樓等6鎮,及大裏、霧峰、太平、烏日、內埔、神岡、大雅、潭子、石岡、新社、大安、竜井、大肚、和平等21鄉鎮,4354915人,面積2051.6164平方千米。疆界:東為和平鄉南湖大山東方,位於東經121°27′0″;西為竜井鄉塗葛掘西方,位於東經120°29′0″;南為霧峰鄉象鼻坑南方,位於北緯24°1′10″;北為大甲鎮船頭埔北方,位於北緯24°26′0″。中心位置為大雅鄉大田心,位於東經120°58′,北緯24°17′15″。本縣東接花蓮縣,南與南投縣、彰化縣毗連,西瀕臺灣海峽,北界與宜蘭、新竹、苗慄三縣,內涵臺中市。
  1955年10月10日,內埔鄉更名為後裏鄉。1976年3月1日,豐原鎮改製為縣轄市豐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裏鄉改製為縣轄市大裏市。1996年8月1日,太平鄉改製為縣轄市太平市。
  臺中市與臺中縣關係緊密,目前臺灣當局已基本認同臺中市與臺中縣合併。該縣於2010年與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臺“立法院”2009年4月3日將審議“地方制度規定”,馬英九2日參加縣市區域合作高峰論壇時透露,此案3日通過後,臺中縣市合併將成事實。
相關詞
大霸尖山臺灣地理雪山山脈臺灣河流臺灣畫傢人物藝術傢
新竹縣臺灣百嶽十峻四秀雪霸國傢公園臺灣山峰花蓮縣太魯閣國傢公園
溫泉變質岩溫泉行政區劃地理鄉鎮更多結果...
包含詞
臺中縣山峰臺中縣公害防治協會臺中縣金口黛化妝品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大肚鄉張開大雅鄉張開和平鄉張開清水鎮張開大安鄉
張開大甲鎮張開大裏市張開東勢鎮張開豐原市張開後裏鄉
張開竜井鄉張開沙鹿鎮張開神岡鄉張開石岡鄉張開潭子鄉
張開外埔鄉張開烏日鄉張開梧棲鎮張開霧峰鄉張開新社鄉
張開太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