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臺灣 >澎湖縣 > 七美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七美鄉是臺灣省澎湖縣最南邊的一個鄉。 七美鄉原稱為“大嶼鄉”。1949年,當時的澎湖縣縣長劉燕夫前來巡視時,為紀念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倭寇侵犯本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節之“七美人塚”貞烈事跡,經呈報省府核準後,始正式更名為“七美鄉”。
  七美鄉位於七美島上,經緯度為東經119°40′,北緯23°16′,約在縣治馬公市南南西方29海浬(36公裏)處。東南東距臺南約48海浬,東南距高雄約58海浬。全鄉總面積約6.99平方公裏,周圍長度14.40公裏。七美嶼乃一塊切割之方山島嶼,面積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
  七美本身並無測候站,其氣候可參考臨近之澎湖測候站相關資訊。澎湖群島位於北回歸綫上,全年平均溫度為23℃,二月均溫為16.2℃,七月均溫為28.3℃。雖然四面環海,但因為缺乏良好植被,夏季仍感煩躁;鼕季在強烈東北季風吹襲下,使人體的感覺溫度低於氣溫約攝氏7度。
  依據考古學家的研究,七美地區在史前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1983年發現的“南港文化遺址”,位於七美人塚東北方約250米處,是一處“細繩紋陶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2500年。1983年、2000年發現的南港、東湖、西北灣三處“石器製造場”,使七美成為臺灣史前時代的重要研究據點之一。
  七美鄉居民以討海為主,每發生海難,就可能多出幾個寡婦,所以曾有“寡婦島”之稱。七美島為澎湖列島最南端之最大孤懸島嶼,故原名為“大嶼”、“南嶼”及“南天島”,日治時期原屬澎湖廳望安支廳“望安莊”管轄,日治末期成立“大嶼莊”,戰後因改製為鄉,又改稱為“大嶼鄉”。1949年更名為“七美鄉”迄今。
  七美鄉總共分成6村,包括西湖村、東湖村、 中和村、平和村、海豐村及南港村,其中除南港村有11個鄰外,其餘均有10個鄰,合計全鄉共61個鄰。
  七美鄉的産業有水産養殖業、漁業、農業與畜牧業。
  水産養殖業是七美鄉産業的大宗。由於水質無污染,養殖漁業品質高且産量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為九孔養殖業,包括珍珠九孔與翡翠九孔兩種。每年7月舉辦的“九孔美食節”,皆能吸引大量遊客。
  由於周圍海域為洋流交會之處,形成魚類資源豐富的漁場,因此漁業自古以來即為七美鄉的重要産業。但因為近年來人口外流嚴重,加上漁貨運輸成本提高,漁民收入有限,大多僅能維持生活基本的需求而已。
  七美鄉的農業用地達385.54公頃,占了七美鄉用地的61.19%。但受限於氣候因素,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並不多,大多是花生、地瓜、玉米及鼕季蔬菜,另有一些具地方特色作物如風茹草等。近年來人口外流嚴重,導致廢耕地面積比例偏高。
  七美鄉由於交通不便,物資缺乏,因此畜牧業在自己自足的要求下,反而比澎湖本島還要興盛,主要飼養羊、雞、牛、鴨、鵝等。島上牛、羊飼養皆以自然放牧方式,任其啃食無污染野草,因而肉質鮮美。近年來羊肉市場需求量大增,産量有明顯的大幅度成長。
  位置 東經119.25度 北緯23.12度
  面積 6.99平方公裏
  戶口數 1032戶
  總人口(2005年5月) 3179人
  行政區類別 鄉
  鄉長 呂明廣
  下轄行政區 6村裏61鄰
  民意機關 七美鄉民代表會
  郵遞區號 883
  教育
  縣立七美國中
  交通
  進出七美鄉僅有海路及七美機場。
  旅遊
  七美人塚
  七美燈塔
  雙心石滬
  小臺灣
簡介
  集美景天成於一身的七美嶼,如雙心石滬、七美人塚、望夫奇石的感性、凄美,大獅遠眺、蟠竜戲水、魚月鯉玄武及臺灣浮印的神奇、自然,離島風情、漁村生活的樸實、堅毅。在視覺與知覺上,她具有傲人及誘人的觀光資源,在味覺上亦有讓人難以忘懷的特産小吃,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豐碩美味的九孔海鮮,若加以料理烹調,猶如世間極品。
  
  來到七美除能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與體驗特殊的海島文化,更能品嚐多樣的美食佳餚,絶對讓您贊不絶口且不虛此行,誠摯的歡迎您的親訪,熱情與親切,將使您此趟更具窩心與感心!
英文解釋
  1. :  Qimei township
近義詞
七美
相關詞
臺灣
分類詳情
西湖村東湖村平和村中和村南港村
海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