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56550 代碼:410581 區號:0372
拼音:Lín Zhōu Shì 英譯:Linzhou City
林州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匯處,東徑113°37′-114°51′、北緯35°41′-36°22′。東臨安陽縣、鶴壁市、淇縣;南同輝縣市、衛輝市相連;西靠太行山脈,與山西省壺關、平順兩縣接壤;北與河北省涉縣隔漳河相望。市境南北長74千米,東西寬29.4 千米,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4平方千米。總人口103萬人(2007年)。
全市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開元街道、振林街道、竜山街道、桂園街道、合澗鎮、臨淇鎮、東姚鎮、橫水鎮、河順鎮、任村鎮、姚村鎮、陵陽鎮、原康鎮、五竜鎮、采桑鎮、東崗鎮、桂林鎮、城郊鄉、茶店鄉、石板岩鄉。市政府駐開元街道興林路27號,東距(徑距)安陽市48千米,南距省會鄭州市144 千米。
地處太行山南段東麓,境內多山,山坡、丘陵占總面積的86%。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市區海拔高度為306.8米。屬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係,有漳(濁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條河流以及紅旗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8℃,年降水總量672.1毫米。礦藏有鐵、煤、白雲石、石英石、耐火粘土、大理石、花崗岩等。盛産黨參、全蟲、山楂、五加皮等中藥材,特産“大紅袍”花椒、雙背鯽魚。
新河、安林等公路過境。名勝古跡有春秋戰國城峪古城、趙南長城、漢代冶鐵遺址、洪𠔌寺唐塔、陽臺寺雙石塔、惠明寺、黃華寺慈源寺、劉傢大院、翰林墓、馬傢墳、老帝王墓、郭巨墓等,林慮山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有滑翔基地)、紅旗渠景區、白泉省級森林公園、太行大峽𠔌、黃華神苑、洪𠔌金燈、天平北雄、竜鳳園林、萬泉湖、五竜洞等。 |
|
林州是紅旗渠的故鄉,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位於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1994年元月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裏,總人口100萬。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二十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80年代發展建築業、9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工商業為標志,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麯,並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结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激勵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促進了林州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長足發展。林州已逐步發展成為建築之鄉、旅遊勝地和投資創業的熱土。2003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完成58.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04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00億元,連續22年位居河南省各縣(市)之首。林州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化模範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市)、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村鎮建設先進市、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等榮譽稱號,並被確定為國傢星火技術密集區、國傢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市)。鬍錦濤、江澤民、溫傢寶、曾慶紅、李長春等黨和國傢領導人先後視察林州,對紅旗渠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對林州的發展寄予了厚望。
林州投資環境優越。工業基礎雄厚,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機械鑄造、建材、輕工紡織、醫藥化工、農副産品加工六大産業為主的工業體係。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32種。交通便利,新河、安林、合嘴三條省級幹綫公路貫穿全境,東距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裏,安(陽)林(州)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京廣鐵路支綫安林鐵路直達林州腹地。供電、供氣、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林州風景名勝衆多,現已形成以紅旗渠和太行大峽𠔌為竜頭、以黃華神苑、天平山、洪𠔌山、竜鳳山、萬泉湖、五竜洞為側冀的景區格局。紅旗渠的紅色旅遊與太行大峽𠔌緑色生態旅遊“紅”“緑”交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林慮山景區,以其“雄、奇、險、絶”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紅旗渠景區被確定為國傢4A級旅遊區。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觀奇物,為世所稱,內有天然公園“王相岩”,有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嚴寒桃花怒綻、三伏酷暑寒水結冰、千古之謎豬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觀。被國際航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革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兒競相來此大展雄姿。 |
|
林州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東經113°37′-114°51′,北緯35°40′-36°21′。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市區面積1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為306.8米。
截止2001年底,全市總人口97.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81人。市區人口14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456550。行政區劃代碼:410581。區號:0372。拼音:Linzhou Shi。
林州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 12.8℃,年降水總量672.1毫米。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振林街道、開元街道、竜山街道、桂園街道;臨淇鎮、姚村鎮、河順鎮、任村鎮、東姚鎮、合澗鎮、橫水鎮、陵陽鎮、原康鎮、五竜鎮、采桑鎮、東崗鎮、桂林鎮;城郊鄉、石板岩鄉、茶店鄉。
振林街道 面積8.12平方千米,人口34521人。轄12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電廠居委會、南池居委會、閆傢臺居委會、東營居委會、西營居委會、林隆居委會、人民街居委會、橋西居委會、嚮陽街居委會、常青街居委會、南關村、李莊村、西花園居委會、商業街居委會。
桂園街道 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18234人。轄7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興達居委會、東關居委會、桂園居委會、安居居委會、匯豐居委會、紅旗居委會、陽光居委會、麯山村、大菜園村、小菜園村。
開元街道 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32000人。轄9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行政街居委會、倉口街居委會、瓦窯街居委會、興林居委會、小池居委會、新區居委會、開元居委會、東門裏居委會、下申街村、逆河頭村、水車園村、北關村、學府居委會。
竜山街道 面積8.32平方千米,人口27241人。轄9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竜山居委會、利民居委會、沙崗居委會、環山居委會、光明居委會、運通居委會、新華居委會大學路居委會、新興居委會、西街村、其林臺村。
合澗鎮 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58496人。轄31個村委會,372個村民小組:三羊村、萬羊坡村、郭傢園村、合澗村、河南園村、上莊村、王傢村、劉傢凹村、郭傢崗村、廟平村、小寨村、河西村、茶飯莊村、石板溝村、豆村、東山底村、穩政村、大南山村、北小莊村、道棚庵村、肖街村、八達村、大付街村、小付街村、木篡村、小屯村、辛安村、馬軍池村、南平村、路傢嶺村、墁坡村。
原康鎮 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39764人。轄36個村委會,284個村民小組:原康村、大安村、東掌村、東坡村、寨南背村、李傢村村、小池口村、南溝村、南覓村、連傢坡村、西華村、南小莊村、牛窯溝村、硯花臺村、秦傢崗村、宋村、下園村、岸下村、大荒村、慄園村、三宗廟村、曹傢溝村、宋村崗村、柏尖溝村、小場村、椒楝峪村、圪當村、番良村、申傢窪村、田傢井村、紅土甲村、石傢莊村、口上村、重興店村、九竜村、竜口村。
桂林鎮 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40026人。轄33個村委會,239個村民小組:三井村、東油村村、西油村村、小店村、董街村、流山溝村、翟街村、紙坊村、大店村、古善村、南屯村、樸池村、七泉村、張傢莊村、琅沃村、南山村、平辛莊村、鶴山村、元傢莊村、張街村、桂林村、王街村、南馬巷村、北馬巷村、千傢崗村、陡峪溝村、雷街村、桃科村、河西村、興泉村、豐樂店村、墳溝村、官街村。
臨淇鎮 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88053人。轄46個村委會,403個村民小組:孔峪村、鬍山坡村、小嶺村、牛莊村、臨淇村、楊村、陳莊村、呂莊村、崔莊村、北河村、南園村、連莊村、洪泉村、黨街村、石門寺村、小莊村、郭傢屯村、蔡傢堰村、後寨村、前寨村、關爺廟村、下峪口村、李傢寨村、荒莊村、淇陽城村、邢掌村、石圪當村、社書村、後坡村、河東村、付村、張傢崗村、梨林村、秦傢崗村、葦澗村、欠十步村、黃落池村、官嶺村、草莊村、西張村、南河村、南莊村、東張村、占元村、白泉村、竜泉村。
五竜鎮 面積190平方千米,人口64359人。轄28個村委會,292個村民小組:慄傢凹村、上莊村、羅圈村、漁村、嶺南村、荷花村、合脈掌村、西蔣村、牛傢崗村、陳傢崗村、薛傢崗村、澤下村、石陣村、文峪村、長坡村、河頭村、花地村、花營村、七峪村、城峪村、碾上村、馬蘭村、桑峪村、南沃村、陽和村、石官村、豐峪村、嶺後村。
東姚鎮 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55367人。轄39個村委會,316個村民小組:東姚村、東溝村、南溝村、南巷村、北巷口村、馬平村、南窯村、安傢峪村、馮舉溝村、石大溝村、辛村、東坡村、早陽崗村、洪河村、北坡村、董壩村、長沙村、馬安山村、黃虻峪村、黃路坡村、白象井村、下郊村、陳倉溝村、齊街村、芬草峪村、李傢廠村、合順廠村、梨園村、西北泉村、老裏溝村、下莊村、西良村、李傢灣村、上莊村、伯文村、西峪村、譚傢村、玉崇村、大莊村。
采桑鎮 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49009人。28個村委會,290個村民小組:南采桑村、澗東村、南景色村、六傢峪村、北景色村、北采桑村、秦傢窯村、呼傢窯村、下川村、南峪村、河北村、舜王峪村、沙河村、狐王洞村、大嶺溝村、棋梧村、王傢莊村、西崗村、柏峪村、幸福莊村、南崗後村、秦傢坡村、付東溝村、天井溝村、土門村、葛木村、洪峪村、宋老峪村。
橫水鎮 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82961人。轄51個村委會,418個村民小組:橫水村、范家莊村、橋東村、小廟凹村、東橫水村、晉傢坡村、喬傢屯村、楊傢窯村、馬傢莊村、焦傢灣村、翟麯村、辛莊村、窯頭村、常路郊村、九傢莊村、西河村、河北村、西下洹村、東下洹村、東屯村、卸甲平村、小崔腦村、南屯村、寒鎮村、澗西村、鐵爐村、馬店村、吳傢井村、楊傢莊村、上臺村、北臺村、西溝村、後白壁村、前白壁村、張傢井村、西白壁村、留馬村、營裏村、楊伯山屯村、海窪村、東趙村、西趙村、晉傢莊村、蔣或村、蔣裏村、石傢或村、南莊村、太平莊村、達連池村、郭傢窯村。
河順鎮 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61322人。轄41個村委會,295個村民小組:河順村、馬傢墳村、柳泉村、上坡村、西裏村、東裏村、可樂山村、前莊村、井上村、付傢溝村、百石灣村、南葦底村、北葦底村、路傢堖村、申傢堖村、王傢溝村、郭莊村、魏傢莊村、河灣村、慄傢溝村、龐村、南麯陽村、東麯陽村、西麯陽村、馬傢山村、石村、城北村、申村、東寨村、郭傢莊村、西莊村、西皇木村、東皇木村、官莊村、段傢窯村、石口村、東山村、屯頭村、黃傢坡村、東馬安村、楊傢營村。
東崗鎮 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47520人。轄25個村委會,283個村民小組:硯花水村、北丁冶村、南丁冶村、楊傢寨村、八角村、羅匡村、大河村、岩峪村、東崗村、西崗村、南坡村、上寨村、下寨村、大井村、教場村、北木井村、南木井村、東冶村、武傢水村、下硯科村、上硯科村、西盧寨村、中盧寨村、東盧寨村、後郊村。
任村鎮 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44882人。轄33個村委會,290個村民小組:井頭村、清沙村、仙岩村、趙傢墁村、桑耳莊村、南豐村、任村、西坡村、石崗村、 豹臺村、盤山村、前峪村、後峪村、古城村、王目村、小王莊村、盤陽村、木傢莊村、盧傢拐村、牛嶺山村、趙所村、皇后村、楊耳莊村、木秋泉村、圪針嶺村、盤竜山村、杓鋪村、石貫村、石界村、尖莊村、白傢莊村、 馬傢岩村、石柱村。
姚村鎮 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78125 人。轄48個村委會,305個村民小組:姚村、史傢村、定角村、上陶村、下陶村、趙傢河村、申傢崗村、白草坡村、太平村、趄石板村、付傢河村、柴傢廟村、南牛村、西牛村、大池村、劉傢崗村、李傢崗村、井灣村、水河村、北楊村、墳頭村、西豐村、南楊村、寨底村、河街村、師街村、邢傢墁村、秦傢莊村、下裏街村、西牛良村、東牛良村、南窪村、柳灘村、施傢崗村、三孝村、馮傢口村、北辛莊村、申傢泊村、武傢泊村、兩停崗村、楊傢泊村、柳林村、竜泉莊村、軍營村、東張村、西張村、河西村、焦傢屯村。
陵陽鎮 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28978人。轄13個村委會,89個村民小組:南郎壘村、西郎壘村、東郎壘村、北陵陽村、張官營村、官莊村、辛莊村、西賢城村、東賢城村、南陵陽村、水磨山村、高阜村、沙蔣村。
城郊鄉 面積131.76平方千米,人口81202人。轄43個村委會,385個村民小組:田西峪村、大河頭村、付水窪村、席傢窪村、大屯村、鬍傢莊村、二竜廟村、青林村、土樓村、常傢莊村、止方村、廟荒村、董傢村村、楊水窪村、宋傢莊村、未傢莊村、高傢莊村、馬地掌村、黃華村、王傢廟村、郭傢莊村、南觀西村、圪道村、石樓村、北觀西村、李傢墁村、桃園村、郭傢園村、白楊凹村、桑園村、崔傢莊村、王傢池村、迭坡村、劉傢街村、槐樹池村、蒿園村、井院村、上莊村、下莊村、東街村、深溝村、南營村。
茶店鄉 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33262人。轄23個村委會,240個村民小組:大峪村、郝傢窯村、磊城村、辛店村、紅星村、北馬溝村、小坡村、茶店村、好地掌村、元傢口村、八裏溝村、小碾村、後子崗村、翟二井村、西峪村、山拐頭村、貝村、仙掌村、廟郊村、路傢莊村、鬍傢溝村、張大郊村、李傢莊村。
石板岩鄉 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9416人。轄17個村委會,112個村民小組:石板岩村、郭傢莊村、西鄉坪村、韓傢窪村、漏子頭村、朝陽村、賢麻溝村、桃花洞村、車佛溝村、高傢臺村、東堖坪村、梨園坪村、三廟地村、馬鞍堖村、上坪村、東堖村、大堖村。 |
|
林州歷史悠久,夏屬冀州,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戰國時為韓國臨慮邑,後屬趙國。西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縣,以西有隆慮山取名,曰隆慮縣。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避殤帝劉隆名諱,改稱為林慮縣。金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升為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為林縣。民國29 年(1940年)3月劃分為林北、林縣兩縣,林北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第五專區轄,林縣屬國民黨統治區。民國32年(公元1943年)5月成立林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革命根據地第七專區。民國35年(1946年)6月林北、林縣合併,稱林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第五專區轄。
1949年8月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河南省,屬安陽專區轄。1958年4月屬新鄉專區轄,1962年復歸安陽專區轄。1983年安陽地區撤銷,劃歸安陽市轄。
1994年1月24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25號)同意撤銷林縣,設立林州市。由安陽市代管。
2000年,林州市轄14個鎮、3個鄉。總人口982254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103303 合澗鎮 62887 原康鎮 38708 桂林鎮 40264 臨淇鎮 87499 五竜鎮 64368 東姚鎮 55502 采桑鎮 47610 橫水鎮 82679 河順鎮 62056 東崗鎮 48317 任村鎮 45394 姚村鎮 79866 陵陽鎮 27646 城郊鄉 92488 茶店鄉 34869 石板岩鄉 879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3年元月,撤銷原城關鎮,新置4個街道:開元街道、桂圓街道、竜山街道、振林街道。
2003年,林州市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開元街道、桂圓街道、竜山街道、振林街道、橫水鎮、原康鎮、姚村鎮、五竜鎮、桂林鎮、任村鎮、陵陽鎮、東崗鎮、東姚鎮、臨淇鎮、河順鎮、合澗鎮、采桑鎮、石板岩鄉、城郊鄉、茶店鄉。
2004年,林州市總人口100281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587人,占15.7%。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37個居委會、545個行政村,1861個自然村。
2005年,林州市總人口1009115人,其中非農業口164764人,占15.7%。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37個居委會、545個行政村,1861個自然村,4813個村民小組。
2006年,林州市總人口1019225人,其中非農業口171577人,占16.8%。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26個社區、544個行政村,1843個自然村,4686個村民小組。
2007年,林州市總人口1026659人,其中非農業口173169人,占16.9%。轄4個街道、13個鎮、3個鄉,27個居委會、542個行政村,1629個自然村,4686個村民小組。 |
|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餘。它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在極其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剋服重重睏難,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絶壁之上,險灘峽𠔌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紅旗渠總幹渠長70.6公裏,渠底寬8米,渠墻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决了56.7萬人和37萬頭傢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産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紅旗渠工程不僅工程浩大,而且建築工藝高超,通水40年來,仍巍然屹立在大行山上,至今建築專傢們還稱贊它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典範! |
|
- n.: Linzhou City
|
|
林州 |
|
瀎縣 | 淇縣 | 詩經 | 輝縣 | 孟津縣 | 崇義縣 | 絳縣 | 鳳翔縣 | 教育 | 五中 | 實驗中學 | ????業公司 | ????業 | 國企 | ????業管理局 | 地理 | 信陽市 | 河南省 | 行政村 | |
|
|
林州市中醫院 | 林州市博物館 | 林州市農業局 | 林州市人民醫院 | 林州市實驗中學 | 林州市天河賓館 | 林州市骨科醫院 | 林州市眼科醫院 | 林州市腫瘤醫院 | 林州市中醫醫院 | 林州市????業管理局 | 林州市太行大峽𠔌 | 林州市三鑫大酒店 | 林州市絲棉針織廠 | 林州市衛生防疫站 | 林州市城關衛生院 | 林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林州市建築工程九公司 | 林州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 林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 林州市姚村鄉衛生院 | 林州市大衆職工醫院 | 林州市萬達鞋業有限公司 | 林州市光明眼科醫院 | 林州市外貿絲綢紡織品公司 | 林州市絲綢製品有限公司 | 林州市宏達針織染廠 | 林州市大衆藥業有限公 | 林州市亞神製藥有限公司 | 林州市光華藥業有限公司 | 林州市大衆藥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林州市棉麻公司 | 林州市力元汽貿有限公司 | 河南省林州市林慮賓館 | 林州市原康鎮針織廠 | 林州市百貨紡織品公司 | 林州市交電公司華源大酒店 | 林州市服務公司太行賓館 | 林州市五竜鎮碾上村中心蜜蜂園 | 林州市山橋鐵路材料有限公司 | 林州市任村鎮社會福利石英砂廠三交賓館 | 林州市亞林集團公司亞林賓館 | 林州市棉麻公司棉製品加工廠 | 林州市百貨有限公司針織品批發部 | 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鄉小池口針織廠 | 林州市建築工程公司天水分公司 | 林州市大衆職工醫院腦血管病醫院 | |
|
|
合澗鎮 | 城關鎮 | 東崗鎮 | 竜山街道 | 城郊鄉 | 開元街道 | 橫水鎮 | 姚村鎮 | 桂林鎮 | 臨淇鎮 | 五竜鎮 | 陵陽鎮 | 茶店鄉 | 石板岩鄉 | 振林街道 | 桂園街道 | 東姚鎮 | 河順鎮 | 任村鎮 | 原康鎮 | 采桑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