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南 >安陽 > 滑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Hua County
  郵編:456400 代碼:410526 區號:0372
  拼音:Huá Xiàn 英譯:Hua County
  
    滑縣為安陽市轄縣。位於河南省北部。東經114°25′-114°48′,北緯35°12′-35°40′,與濮陽、延津、瀎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總面積1784平方千米。總人口132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10個鎮、12個鄉:道口鎮、城關鎮、白道口鎮、留固鎮、上官鎮、牛屯鎮、萬古鎮、高平鎮、王莊鎮、老店鎮、棗村鄉、四間房鄉、八裏營鄉、趙營鄉、大寨鄉、桑村鄉、老爺廟鄉、慈周寨鄉、瓦崗寨鄉、焦虎鄉、半坡店鄉、小鋪鄉。縣政府駐道口鎮。
    地處古黃河衝積平原,具有“四堤九坡十八窪”的地形特點,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氣候濕潤,雨量較充沛,年均溫13.7℃,年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礦藏有石油。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本地圖來自滑縣政府網站
    新(鄉)荷(澤)鐵路穿境、106國道過境。古跡有張傢遺址、白雲觀遺址、瓦崗軍點將臺遺址、李文成故居遺址、明福寺塔、皇姑寺塔、天錫殿、宋文恪公祠堂、廣濟橋、惠子塚、宋閣老墓、晏子墓、翟義傢等。
地理位置 Location
  滑縣位於豫北平原,屬安陽市管轄,與濮陽、延津、瀎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53公裏,北距安陽市70公裏,東北距濮陽市53公裏,西南距新鄉市70公裏,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裏。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 裏,耕地面積171萬畝。轄10鎮12鄉,1020個行政村,總人口1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
氣 候 Climate
  氣候濕潤,雨量較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 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
歷史沿革 History
  滑縣之名始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於“滑”,蓋因滑臺城而得名。《重修滑縣志》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元和志》雲:“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臺,故曰滑臺城。”《水經註》曰:“舊說,滑臺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
  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明至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並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
  1997年,滑縣面積1814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8個鎮、15個鄉:道口鎮、牛屯鎮、城關鎮、白道口鎮、留固鎮、上官鎮、高平鎮、萬古鎮、焦虎鄉、小鋪鄉、老爺廟鄉、半坡店鄉、慈周寨鄉、趙營鄉、大寨鄉、桑村鄉、老店鄉、八裏營鄉、瓦崗寨鄉、王莊鄉、四間房鄉、棗村鄉。縣政府駐道口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182162人,其中:道口鎮58479人、城關鎮84950人、白道口鎮62125人、留固鎮73635人、上官鎮65574人、牛屯鎮67288人、萬古鎮52409人、高平鎮56322人、王莊鎮55310人、棗村鄉40218人、四間房鄉38764人、八裏營鄉60297人、趙營鄉36782人、大寨鄉42950人、桑村鄉35703人、老爺廟鄉52992人、老店鄉68932人、慈周寨鄉46742人、瓦崗寨鄉35057人、焦虎鄉52090人、半坡店鄉48568人、小鋪鄉46975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滑縣轄9個鎮、13個鄉:道口鎮、城關鎮、牛屯鎮、留固鎮、上官鎮、萬古鎮、白道口鎮、高平鎮、王莊鎮;村鄉、四間房鄉、八裏營鄉、趙營鄉、瓦崗寨鄉、大寨鄉、桑村鄉、老店鄉、半坡店鄉、慈周寨鄉、焦虎鄉、小鋪鄉、老爺廟鄉。
    2007年,老店鄉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滑縣縣轄10鎮(道口鎮 城關鎮 白道口鎮 留固鎮 萬古鎮 高平鎮 上官鎮 牛屯鎮 王莊鎮 老店鎮)12鄉(棗村鄉 四間房鄉 八裏營鄉 趙營鄉 大寨鄉 老廟鄉 桑村鄉 慈周寨鄉 瓦崗寨鄉 焦虎鄉 半坡店鄉 小鋪鄉),1020個行政村,總人口1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
  道口鎮 代碼:410526100 
  2006年,轄10個村:東關村、五星村、河西村、順南村、順北村、南街村、西街村、程文莊村、白莊村、軍莊村。
  城關鎮 代碼:410526101 
  2006年,轄76個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七街村、八街村、九街村、韓莊村、趙莊村、寺莊村、前屯村、孫莊村、暴莊村、鬍莊村、大景莊村、雙廟村、沙河頭村、焦莊村、三裏莊村、東孔莊村、北滹沱村、盧莊村、耿園村、五裏鋪村、董西南村、東唐村、小滹沱村、西唐村、軍旅莊村、東林頭村、西林頭村、中屯村、劉莊村、史莊村、謝莊村、安莊村、宣武村、薛莊村、什牌村、董西北村、董東村、北董固村、朱莊村、東關村、辛屯村、蘇莊村、前景莊村、後屯村、賈固村、野店村、沙沃村、大呂莊村、張莊村、小西關村、大西關村、南關村、北關村、睢莊村、史固村、雙村營村、珠照村、北孔莊村、牛莊村、東小莊村、北苗固村、南苗固村、寺東村、大滹沱村、張固村、孔林頭村、大林頭村、康莊村、西小莊村、夏莊村、劉店村。
  白道口鎮 代碼:410526102 
  2006年,轄46個村:白道口村、西英公村、東英公村、韓河京村、李河京村、王河京村、前吾旺村、後吾旺村、秦劉拐村、周街村、前安村、民寨村、許村、楊店村、後安村、西河京村、李村、蔡鬍村、王莊村、前趙湖村、後趙湖村、張莊村、馮莊村、大留營村、劉營村、西桃園村、東桃園村、東安村、西安村、郝村、黃村、崔郭莊村、北留村、前留村、郭留村、孟村、西小寨村、東小寨村、六十婆村、石佛村、溫村、周村、馮村、李營村、李虎寺村、陳營村。
  留固鎮 代碼:410526103 
  2006年,轄71個村:東留固村、西留固村、倪村、白馬墻村、沙沃村、東莊瑩村、中莊瑩村、前莊瑩村、後莊瑩村、中周村、西琉璃村、路安村、路營村、李莊村、耿莊村、東塚頭村、西塚頭村、程新莊村、尹新莊村、楊新莊村、王新莊村、嶽莊村、溫莊村、前莊村、柳瀋村、沙崗村、周莊村、前五方村、後五方村、東盤邱村、西盤邱村、東信都村、中信都村、西信都村、小寨村、小營村、武莊村、周村、楊莊村、前範寨村、後範寨村、牛星邱村、馬莊村、第二寨村、寺後劉村、張莊村、康莊村、西王莊村、杜星落村、李星落村、陳星落村、武星落村、付集村、橫村集村、前橫村、西橫村、第三營村、沿村、東雙營村、中雙營村、西雙營村、許營村、王裏村、東付村、中付村、西付村、東尖莊村、西尖莊村、大王莊村、南新莊村、北尖莊村。
  上官鎮 代碼:410526104 
  2006年,轄57個村:上官村、陶傢村、韓新莊村、丁莊村、東山峰村、中山峰村、前山峰村、西山峰村、袁莊村、鬍莊村、幹後村、幹東村、幹西村、幹前村、河道村、西太和村、吳村、東太和村、西閤村、華傢村、趙莊村、逯堤村、永興營村、劉莊村、牛屯村、關帝廟村、蘭二村、蘭一村、蘭三村、郭固營村、西街村、車街村、後劉村、南北街村、大槐樹村、孟莊村、謝寨村、魏寨村、民王莊村、丁寨村、武安寨村、魯西村、魯中村、魯東村、閆柳裏村、姬柳裏村、殷柳裏村、陸閤村、李陽城村、崔陽城村、徐陽城村、郭新莊村、郝一村、郝二村、郝三村、趙關莊村、焦二寨村。
  牛屯鎮 代碼:410526105 
  2006年,轄68個村:東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小莊村、周王莊村、高營村、李建村、河東灣村、老灣村、雪坡寨村、馬居寨村、於村、沙圪當村、白馬寺村、懋德林村、鄭莊村、西楊莊村、黃營村、大班村、小班村、高班村、杜莊村、齊莊村、鴨固集村、王鴨固村、後鴨固村、馮付村、寨外村、前樊村、何莊村、東楊莊村、張營村、米莊村、後寺村、前寺村、大王莊村、後街村、位園村、尹莊村、蘆村、暴莊村、徐莊村、前街村、聶傢寨村、小王莊村、蔡村、晉營村、賀林村、丁林村、西常村、東朱村、大王村、小王村、王村、雙獅村、東薑村、馬小集村、尚劉莊村、前馬村、後馬村、大馬村、馬圪當村、西薑村、宋林村、申林村、程坡寨村、車夫屯村。
  萬古鎮 代碼:410526106 
  2006年,轄42個村:東萬古村、西萬古村、馬成精村、忠厚村、辛寨村、範寨村、蘇莊村、郭莊村、武莊村、史寨村、玉駕莊村、王莊村、寺臺村、東喬莊村、西喬莊村、穆營村、東雙莊村、西雙莊村、東九營村、西九營村、今古營村、棘馬林村、新莊村、鬍營村、雙井村、張營村、劉營村、徐王營村、李寨村、張莊村、杜莊村、風亭村、把裏村、東妹村、中妹村、西妹村、袁莊村、梁村、前營村、後營村、田莊村、樵邱村。
  高平鎮 代碼:410526107 
  2006年,轄48個村:高平集村、西高平村、有裏村、蒙堤村、蔣堤村、李堤村、前子廂村、後子廂村、宋子廂村、三教堂村、梁北村、梁東村、梁西村、東起寨村、西起寨村、牟傢村、河門頭村、前侯村、後侯村、石營村、張莊村、張堤村、張八寨村、趙莊村、前留寨村、後留寨村、東留寨村、同崗村、前禹村、東吳村、後鬍村、葛村、後謝村、雷莊村、崔寨村、冉固村、苗東村、苗西村、西大廟村、苗前村、東大廟村、中大廟村、馮譚村、周譚村、劉譚村、肖譚村、前趕鵝村、後趕鵝村。
  王莊鎮 代碼:410526108 
  2006年,轄39個村:莫莊村、豆莊村、前王莊村、後王莊村、車店村、魯莊營村、耿莊村、劉草灘村、郭草灘村、閆村、古岸村、北草灘村、沙北村、沙南村、西沙店村、沙東村、堤南村、路莊村、大柳樹村、竜村、汪店村、仝莊村、馮莊村、高郎柳村、郎柳集村、柴村、謝道口村、西申寨村、柳圈村、東申寨村、前邢村、後邢村、董村、小屯村、南村、什集村、新集村、丁堤口村、邢行村。
  老店鎮 2007年,老店鄉撤鄉改鎮。 
  2006年,老店鄉(代碼410526207)轄60個村:老店集村、西老店村、小屯村、東馬莊村、桑寨村、落寨村、嶽村集村、東悅莊村、東嶽村、第三營村、王嶽村、青口村、前小莊村、後小莊村、小石莊村、西杏頭村、東杏頭村、常屯村、張莊村、東馬鬍村、西馬鬍村、前馬鬍村、西呂莊村、譚集村、泥馬廟村、青莊村、田莊村、耿範村、蘆外村、蘆內村、王會村、白露村、曹固營村、河東村、大石莊村、小道口村、李井村、劉莊村、東呂莊村、馬蘭村、堯頭村、曹固村、焦莊村、長屯北街村、長屯南街村、吳河寨村、物頭集村、前物頭村、高莊村、小西南村、安上村、火店村、王新莊村、馬村、西馬莊村、任莊村、畢莊村、齊寨村、後物頭村、西悅莊村。
  棗村鄉 代碼:410526200 
  2006年,轄40個村:滑古營村、牛莊村、小營村、什莊村、南留村、張古村、黃莊村、馮莊村、袁營村、井莊村、八裏鋪村、西營村、於村、後村、南屯村、溫莊村、馬莊村、大屯村、靳莊村、付莊村、油坊村、堤上村、魚池村、鬍井村、閻莊村、白莊村、耿莊村、西薑莊村、東薑莊村、宋林村、閻樓村、焦樓村、大羅村、湯營村、焦村、任屯村、西徐營村、東徐營村、棗村、新莊村。
  四間房鄉 代碼:410526201 
  2006年,轄27個村:大呂莊村、魏南呼村、李南呼村、九間房村、曹村、四間房村、潘寨村、肖村、唐爾莊村、西呼村、北呼村、東呼村、大芬村、高寨村、朱店村、前趙拐村、後趙拐村、潘張村、李寨村、史寨村、花堤口村、王道口村、南召集村、陳莊村、王寨村、王三寨村、馬寨村。
  八裏營鄉 代碼:410526202 
  至2009年,八裏營鄉轄64個村:中苑村、東苑村、西苑村(上述三村同時並稱北苑村);張苑村、趙苑村、郝苑村、王苑村、劉苑村、陳苑村(上述村並稱南苑村);李丁將村、樊丁將村、楊丁將村、程丁將村(上述四村並稱丁將);南楊柳村、北楊柳村(上述二村並稱楊柳);李塚上村、張塚上村、肖塚上村、(上述村並稱塚上);張路寨村、西路寨村、方路寨村(上述村並稱路寨村);前草坡村、東草坡村、西草坡村(上述村並稱草坡);前齊繼村、後齊繼村、西齊繼村、(上述村並稱齊繼村、);黃琉璃村、南琉璃村(並稱琉璃村);西萬集村、東萬集村(並稱萬集);西黃店村、前黃店村、後黃店村(並稱黃店村);東官寨村、西官寨村(並稱官寨);東郭莊村、西郭莊村(並稱郭莊);周安上村、粱安上村(並稱安上);南史莊村、北史莊村(並稱史莊);姚寨村、謝寨村、焦莊村、秦莊村、康莊村、東風村、李莊村、紅衛村、後營村、衛東村、劉莊村、祝莊村、鐵爐村、關莊村、小丁相村、相村、付屯村、孟莊村、高墻營村、伍縣村、徐莊村、張莊村。
  趙營鄉 代碼:410526203 
  2006年,轄26個村:趙營村、東新莊村、中新莊村、西新莊村、楊莊村、田莊村、蔡營村、邊營村、大王莊村、玉莊村、小韓村、劉莊村、秦寨村、新集村、魏寨村、蘇寨村、牛寨村、西單寨村、東單寨村、店子村、西南莊村、朱寨村、東亂革村、付亂革村、西亂革村、後陳傢村。
  大寨鄉 代碼:410526204 
  2006年,轄44個村:沙窩營村、大正村、韓亮村、東馮營村、西馮營村、聯閤村、北延屯村、延屯村、大寨村、朱傢村、蒲林村、李孤屋村、孟孤屋村、崔孤屋村、輝莊村、丁傢村、杜傢村、肖傢村、東梁傢村、西梁傢村、馮傢村、張傢村、盧傢村、常營村、小田村、前草坡村、後草坡村、朱草坡村、婁草坡村、段寨村、董寨村、潘傢村、郭莊村、汴村、東劉莊村、西劉莊村、袁寨村、崗小田村、李傢前街村、李傢中街村、李傢後街村、山木村、王莊村、張寨村。
  桑村鄉 代碼:410526205 
  2006年,轄34個村:桑村集村、西桑村、南桑村、趙莊村、楊莊村、前鬍莊村、後鬍莊村、位莊村、孟莊村、華莊村、江馬廠村、前王馬廠村、繩馬廠村、周馬廠村、後王馬廠村、郭馬廠村、回木村、路金德村、賈金德村、李金德村、王金德村、貫道村、甘露村、高齊邱村、位齊邱村、馮齊邱村、北齊邱村、肖齊邱村、陳大召村、柳圍裏村、東上村、西上村、楊大召村、邵大召村。
  老爺廟鄉 代碼:410526206 
  2006年,轄58個村:李大廳村、南新莊村、朱莊村、王伍寨村、西大章村、平上村、張戶固村、劉莊村、南戶固村、郝寨村、劉戶固村、曹起營村、南莊村、西中冉村、鄭張街村、馬戶固村、聶莊村、北徐村、南徐村、鄭前街村、陳傢營村、黃莊村、趙戶固村、候小寨村、袁小寨村、後石光村、大大章村、玉東村、玉西村、中寨村、西李傢村、半坡店村、位莊村、孔村、姬屯村、第六營村、嶽營村、南塔邱村、北塔邱村、蘇小寨村、韓小寨村、東大章村、桂莊村、鄭常街村、左莊村、王戶固村、鄭後街村、南屯村、北小寨村、六閤村、西塔邱村、東中冉村、前石光村、孫戶固村、三義寨村、塚頭營村、後營村、東莊村。
  慈周寨鄉 代碼:410526208 
  2006年,轄44個村:慈周寨第一村、慈周寨第二村、慈周寨第三村、慈周寨第四村、慈周寨第五村、後趙村、北李莊村、小果園村、高傢莊村、尚寨第一村、尚寨第二村、尚寨第三村、郭屯村、西連屯村、東連屯村、棗科村、郝莊村、南尹莊村、前李方屯第一村、前李方屯第二村、後李方屯村、寺頭村、南李莊村、陳魏寨村、前大寨村、中大寨村、後大寨村、牛吳娘寨村、朱吳娘寨村、王吳娘寨村、林自頭第一村、林自頭第二村、西九女崗村、東九女崗村、方易寨村、小崗村、前柿園村、後柿園村、葉河道村、孫白社村、李白社村、毛白社村、閆傢莊村、柴鬍寨村。
  瓦崗寨鄉 代碼:410526209 
  2006年,轄29個村:瓦崗寨村、東屯村、西屯村、東大操村、西大操村、周道村、赤水村、彭莊村、馬莊村、趙莊村、前百村、後百村、張虎莊村、小範莊村、大範莊村、鄧莊村、魏莊村、新鄉屯村、原東村、原西村、耿莊村、孟一村、孟二村、孟三村、孟四村、東孟村、劉莊村、倫莊村、馮寨村。
  焦虎鄉 代碼:410526210 
  2006年,轄48個村:焦西村、焦劉村、焦王村、焦北東村、焦南街村、焦北西村、緱莊村、暴莊村、崔莊村、趙莊村、郝莊村、姚寨村、陳莊村、蒿莊村、樊莊村、關劉村、關鄧村、前張村、桑科營前街村、桑科營後街村、毛莊村、陶寺村、劉檔村、韓王村、田二莊後孔村、田二莊前王村、遊莊村、青莊村、晏口村、滿村、米口村、馬村、東鬍村、張鬍村、西鬍村、雙溝村、何莊村、沙河村、陽兆村、齊營村、祁屯村、鄧莊村、小宿村、曹莊村、小營村、陽店村、屯集村、小井村。
  半坡店鄉 代碼:410526211 
  2006年,轄47個村:南村、半北村、黃塔村、劉堤村、陳玉莊村、程莊村、東孟虎寨村、西孟虎寨村、馬莊村、卜屯村、前營村、後營村、前周村、張莊村、柳村、車村、東常村、西常村、前邵屯村、後邵屯村、位屯村、前安虎寨村、石佛村、緱莊村、嚴莊村、蔣莊村、後安虎寨村、前汪莊村、後汪莊村、沙河村、段屯村、李屯村、古柳樹村、王林村、閆合屯村、零河村、伍官營村、羅堂村、秦屯村、石莊村、杏頭村、東明店村、西明店村、沙滹沱村、孫莊村、東老河寨村、西老河寨村。
  小鋪鄉 代碼:410526212 
  2006年,轄41個村:三村、大鋪村、小鋪村、新莊村、鬍營村、薑莊村、界河路村、小武莊村、常莊村、東楊莊村、申莊村、大武莊村、中寺村、牛莊村、楊趙莊村、後寨村、申堤下村、申堤上村、楊公店村、董村、李鬍寨村、鄭莊村、東程寨一村、關店村、東程寨二村、西程寨村、前杜莊村、後杜莊村、陳莊村、許莊村、葦園村、大張莊村、前任莊村、後任莊村、薛店村、前油坊村、後油坊村、郭莊村、八裏莊村、雙樓村、靳莊村。
科教文衛 Science, education
  滑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05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職業高中3所,初中91所,小學60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小學在校生共241290名。其中高中在校生14535名,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11549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986人,初中在校生75523名。小學在校生138120名,其它學校(園)在校生13212名。全縣中小學教職工13186人,其中專任教師9967名。
  全縣衛生係統共有27傢公立醫療機構,其中包括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中心醫院等3傢縣級醫療單位,22個鄉鎮衛生院和縣衛生防疫站、縣婦幼保健院兩傢防疫保健機構。擁有1230張床位。全係統1671名衛生工作人員中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23人,中級職稱者234人,初級職稱者455人。房屋總建築面積90864平方米。固定資産總值3990萬元,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價值866萬元。
滑縣經濟: Hua County Economy:
  全縣2007年生産總值完成93.84億元,同比增長15.9%, 創13年來最好水平。 其中,第一産業37.16億元,增長6.1%;第二産業35.18億元,增長22%;第三産業21.5億元,增長23.9%。三次産業結構達到了39.6:37.5:22.9,是最優化的一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3億元,首次突破兩億元大關,增長23.8%,為歷史上增長最多的一年,其中稅收占財稅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5.1%,財稅結構也是最優的一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40.3億元,增長42.2%,投資總額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億元,增長18.5%, 為11年來最好水平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7.6億元,較年初增加6億多元,是歷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68元,增長21.7% ,增幅是5年來最高的一年 。農民人均純收入40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7元,增長19.4%, 是12年來的最好水平 。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彭元哲,為彭祖四世孫(第4代,曾孫),彭祖為顓頊五世孫(第5代,玄孫),顓頊為昌意子,黃帝孫(第3代,孫)。即元哲為黃帝十世孫。夏帝少康,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彭祖四世孫)於豕韋(今河南滑縣),建立諸侯國,豕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被商湯所滅。今河南滑縣(古豕韋)為豕韋氏或韋氏的發源地。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傢、思想傢,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秦始皇嬴政真父。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纍起千金的傢産。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傢思想的代表人物。
  呂不韋在趙都邯鄲見入質於趙的秦王孫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傢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傢”。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其舉傢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翟讓(?~617),字子謙,出生於東郡韋城(今縣城東南妹村)一個農民家庭。少時父母雙亡,讀書不多,卻練就一身好武藝,教了不少徒弟,愛打抱不平,在百姓中威望很高。官府為利用他的武藝和威望,邀他在東郡(郡治在白馬)衙門裏當法曹(管理刑獄的小吏)。他為人忠厚,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剛直不阿,頗孚衆望,交有不少知心朋友。
  楊廣稱帝後,賦稅繁重,徭役頻仍,加上黃河泛濫,民不聊生,很多農民因對隋朝不滿。隋大業七年(611年)春,翟讓便同兄翟弘、侄兒摩侯、街坊王儒信等一些青壯年,奔嚮距家乡40裏的瓦崗寨舉行起義。同郡人單雄信和翟讓原是好友,聽到翟讓起義的消息後,在本鄉召集一些青少年,投奔瓦崗寨。徐世績(字懋功),也帶着一些青少年投至翟讓麾下,加入義軍。瓦崗寨附近賈傢樓(今滑縣赤水村西)人賈雄,雖出身於富門、卻同情貧民,不滿隋王朝的黑暗統治,被翟讓聘為軍師。
  翟讓創建的瓦崗軍,西徵不到半年,已擁兵數十萬,占據中原大部分地區。為團结各地義軍。共同推翻隋王朝,急需建立自己的政權。此時,李密為奪取義軍最高領導權,暗中運籌,托翟讓的老友賈雄、王伯當出面, 說服翟讓推舉他為主。翟讓以大局為重,把瓦崗軍帥位讓給李密。
  李密為了奪權,殺害翟讓,嚴重地削弱了瓦崗軍的戰鬥力。不久,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潰,翟讓所建立的瓦崗軍至此失敗
  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察御史,後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衹在於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後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傢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兒饑寒,生活得很貧窮。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贊。
  李 文 成(?~1831),出生於滑縣謝傢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喪父,自幼從兄學木工,因排行第四,人稱“李四木匠”。傢中田少瘠薄,故靠做工維持生活。他曾入塾就讀,但不嗜五經四書,專研算術,酷愛天文。
  文成參加了反清秘密組織 —八卦陣。因他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很受教中群衆擁護,被推為教主,“兼掌九宮,統管八卦”成為“八卦教魁”。
  在起義準備過程中,文成特意將八卦教改名為天理教。為籌集起義經費,要求參加天理教的人先嚮教會繳納一些錢糧,稱為“種神錢”,也叫“根基錢”。明確規定:每錢百文,許地一頃;糧食數石,許給官職。這一做法在群衆中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廣大農民紛紛入教。嘉慶十八年,旱災嚴重,廣大農民生活無着。文成認為發動起義的時機已到,遂於八月初在道口召開第三次首領會議,定於九月十五各地同時起兵。
  嘉慶十八年九月七日,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農民起義正式爆發。起義軍占領滑縣城,李文成在滑縣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稱“大明天順李真主”。
  起義軍的攻勢嚇壞了嘉慶皇帝,他急令楊芳、特衣順保、色爾袞、德寧阿帶領黑竜江、吉林等地的馬隊尾追義軍;李文成指揮部下,同敵人展開肉搏巷戰。經過激戰,因寡不敵衆,文成毅然下令舉火自焚,他和50多位將士“群相擁抱而死”,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農民起義失敗。
  毛 耀 庭(1894~1967),原名毛永福,道口鎮腳力街人,滑縣第一、二屆人大代表,豫北一帶鑲牙的鼻祖。
  耀庭父輩原以鑄造為業,後兼營旅店。1919年,河北冀州人李青雲路經道口中,歇足於毛氏店中,不幸患病臥床,耀庭及其傢人求醫買藥料,無微不至。李康復後,深感其德,便以鑲牙之術授之,言“贈以糊口之資”。耀庭聰穎好學,善於琢磨,不足3年,便掌握鑲牙的全部技術:取模型(俗稱咬牙印)、灌註、上頜架、選牙排牙、成基托、裝盒填料。1922年,在道口小東門裏開設“毛耀庭鑲牙鋪”,此為豫北一帶鑲牙業之始。
  1953年,他把填充橡皮改為塑料,大大縮短了裝盒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鄰近各縣慕名前來就診者絡繹不絶,日診人數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人們稱他是“不化妝的美容師”。
  1955年,年逾六旬的毛耀庭,毅然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診所,踴躍加入集體性質的“道口鎮牙科聯合診所”,並擔任所長。他以“濟世活人”為宗旨,凡來求治者,無不悉心為之。1967年,毛耀庭病逝於故裏,終年73歲。
  左 明 學(1895~1956),滑縣老廟鄉左莊村人,正骨名醫。歷任滑縣一、二、三屆政協常委等職務。
  左明學是左莊祖傳正骨醫術的第六世傳人。幼讀私塾7年。14歲開始繼承祖傳正骨醫術,熬製膏藥,行醫治病。在治療實踐中,他對祖傳的正骨醫術和膏藥配製,不斷進行研究改進,采用麝香、黃丹、象皮、人發、穿山甲、透骨草、土元、血竭、冰片等30餘味中草藥,配以純淨的小磨香油,然後用麻稈火精心熬製而成的膏藥,有神奇的療效,能夠接骨舒筋、化淤活血、消炎止痛、祛風散寒,主治各種類型的骨折,肌肉扭傷、風濕骨疼。新中國成立後,他公開了祖傳的正骨術和熬製膏藥的秘方。1952年,羅榮桓元帥腿部骨折,請左赴京治療,稱他是“人民的正骨專傢”。1956年,他被聘請到安陽專區人民醫院,創辦了骨科。1956年病逝於傢,享年71歲。
  張 和 禮(1898~1979),名長貴,字和禮。弟兄3人,排行第二,少聰穎好學,手腳勤快,深得父親寵愛。其父親張元福是“義興張”第五代傳人,為把燒雞製作術傳給和禮,身傳口授,傾註心力。和禮竭誠求學,悉得真傳,成為“義興張”第六代傳人。
  明 全 富(1902~1986),中西醫結合正骨專傢,黃塔膏藥祖傳秘方的第十代傳人,河南省衛生工作者協會會員,自然科學專門學會會員,滑縣醫藥衛生協會理事,政協滑縣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黃塔寺正骨醫院創辦人之一。
  於 安 瀾 原名海晏,字安瀾,後漸以字行,1902年生,滑縣牛屯鎮鴨固村人,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美術理論傢、美學史傢和書法傢。
  1935年,他完成了《漢魏六朝韻譜》這一巨著的初稿,旋由北京中華印書局出版發行,填補了我國音韻史上一項空白。1936年,編成《畫論叢刊》,齊白石和蕭謙中親為題簽,國畫名傢餘越園作序,中華書局付印。1957年後,他堅持從事研究工作,編纂了《畫史叢書》、《畫品叢書》和《說文解字分類簡編》、《古書難字類編》等書。1958年,香港出版社翻印了他的《畫論叢刊》,風行東南亞諸國。繼《畫論叢刊》之後,於先生又輯南北朝至元代紀錄畫跡之著作十三種,取名《畫品叢書》,著名畫傢劉海粟題簽。“文化大革命”中,他雖多次被下放到農場勞動,但他仍堅持整理編寫了《詩學輯要》、《書學名著選》等書。1970年,《畫史叢書》由臺灣翻印發行。是年,日本東京汲古書院影印發行了他的《漢魏六朝韻譜》,受到中外學者稱贊。1976年,整理出版書稿多種上,並編纂了《歷代典範語言類編》、《實用詞彙學》等書。1984年,出任河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是年出版《五韻匯編》。
  於安瀾長於小篆,精通篆刻。1979年,編成《書法名著選》一書,書法傢沙孟海為之題簽。此書作為書展禮品曾多次贈送給國內外友人。後又編輯出版《歷代書法傢評語》、《書法源流表》等書。
  在文學方面,他編輯有《歷代文學家傳選》、《詩學輯要》。
  趙 毅 敏 原名劉昆,1904年生,滑縣牛屯鎮南街人,著名社會活動傢和外交傢。1907~1917年在本村先讀私塾,後上小學。畢業後考入開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2年畢業,後到河北大學學習。1924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積極投身革命活動。1925年,在支持上海工人舉行的“五卅”罷工鬥爭中被捕入獄。1925年11月~1928年11月,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學習期間兼任共青團委宣傳部長和課堂翻譯。
  他大學畢業後,在哈爾濱、綏芬河等地從事共産國際交通局聯絡工作。1929年鼕~1930年5月,在上海任中央宣傳部編審科長、代秘書長。1931年11月,任中央滿洲省委宣傳部長,並兼任奉天市委書記。是月被捕入獄,在獄3年。1934年7月出獄後,任滿洲省委組織部長、抗日聯軍第三軍政委。
  1935年初鼕,到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第七次世界大會,後任莫斯科東方大學第八分校校長。1938年鼕~1945年,在延安先後任魯迅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央黨校委員會秘書長、解放日報秘書長、中宣部教育科長、秘書長、兼延安大學副校長。1945年日本投降後至1948年,先後任冀察熱遼中央分局宣傳部長,兼冀熱遼聯合大學校長。
  1949~1950年,任北京市委宣傳部長。1950~1954年夏,先後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傳部長、兼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主任、文化部長、中南局青委書記。1954年夏~1967年鼕,任中共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副書記、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兼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和國際刊物《和平與社會主義問題》編委。曾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1958年被增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名譽。
  1979~1982年9月,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並於中共十二次代表大會期間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王鳴岐 1906年生,滑縣牛屯鎮大王莊人,著名生物學家。7歲在家乡蠶桑小學就讀,即對養蠶栽桑乃至植物的生長發育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小學畢業後,趁農閑就讀私塾。啓蒙老師“讀書必須有益於天下”、“要博學、慎思、篤行”等教誨深深印在他的心中。1928年,考入河南大學農學係,後轉森林係,專攻生物學。1934年,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1936年6月獲碩士學位。翌年,以《黑粉菌細胞學和病理學方向》的論文,獲博士學位。同時被選為Sigmax榮譽學會會員。在美期間,他先後訪問20多所著名大學和生物研究單位,接觸有關專傢、教授百餘人,獲益極大。1936年歸國,返回母校河南大學任教。他堅持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並重的原則,即於灌輸基礎科學知識的同時,致力於應用科學的研究,搞出了一批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國內第一次提出病毒源學說,後為國內外研究單位所證實。
  新中國建立後,王鳴岐歷任河南大學、東吳大學(兼職)、復旦大學教授、係主任、院長、病毒研究室主任、校務委員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和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分科編委、上海市科協委員、政協委員等職。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培養了一大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傢重大科技成果奬。
  趙紫陽 原名趙修業,1919年生,滑縣桑村鄉趙莊人, 1932年,在學校加入共青團,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4~1935年,參與組織啓茅社等救亡小團體,並參加聲援北平“一二·九運動的開封學生臥軌請願鬥爭。1936年秋,赴武昌考取高中。在高中時,改名為趙紫陽。
  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9月擔任中共滑縣工作委員會書記。是年鼕,工委改稱縣委,繼任縣委書記,時年19歲。1939年7月,調任中共豫北地委宣傳部長。1940年任中共冀魯豫區黨委二地委書記。1941年7月改任六地委書記。1942年原第五、六地委合併稱四地委,趙改任四地委副書記、宣傳部長。1944年5月,任新成立的中共平原分局地委書記。1949年3月,任新成立的南陽地委書記。
  1951年,趙紫陽奉命南下,赴廣東工作,相繼任中共華南分局俱樂部秘書長、廣東省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953年5月,他主持發出《當前穩定生産關係安定農村生産的指示》,要求把穩定新的生産關係和安定農村生産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環節。7月,他升任中共華南分局副書記。1956年9月,赴北京出席中共八大會議。1960年後任廣東省委書記、第一書記。 “文化大革命”中,趙紫陽受到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團的迫害。在周恩來的保護下,1971年4月,被解除監護審查,分配到內蒙古工作。5月,當選為區黨委書記,分管農牧業生産。1972年,再調廣東工作。1973年8月出席中共十大會議,當選為中央委員。1974年4月,被任命為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兼廣州軍區政委。1977年間,他赴四川省30多個縣市作調查研究,重點解决農業問題,提出“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四川農業發展戰略。是年,全省農業獲得大豐收,增産糧食60億斤。1978年全省糧食産量比1977年又增産40億斤,農民們喊出“要吃糧,找紫陽”的諺語。1979年春夏,在他的主持下,四川省普遍實行農業生産責任製。1976年,四川人均口糧低於全國人均水平40斤,至1979年卻高於全國人均水平34斤。1980年9月,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正式任命趙紫陽為國務院總理。1987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一致推選趙紫陽代理黨中央總書記。11月2日,十三屆一中全會召開,趙紫陽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
  巫蘭英(1955~ )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員。河南滑縣人。1973年入選河南省飛碟射擊隊。多次代替男運動員參加全國比賽。1978年在全國射擊分區賽中,獲女子組比賽冠軍。同年,在第八屆亞洲運動會上,與男隊員一起奪得男子雙嚮飛碟射擊團體第三名。1979年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再奪男子雙嚮飛碟冠軍,並以194中的成績超過女子雙嚮世界紀錄。1980~1981年先後在菲律賓和日本舉行的兩屆亞洲飛碟射擊錦標賽以及成都全國射擊冠軍賽中,奪走全部女子雙嚮飛碟的金牌。1981年在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上,與隊友一起獲雙嚮飛碟女子團體冠軍,並獲雙嚮飛碟女單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射擊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她還是1982、1989年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和1983年世界飛碟、移動靶射擊錦標賽雙嚮飛碟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隊員之一。1981、1983年兩次獲國傢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奬章。
  巫蘭英現任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院長。
  常俊標 河南省滑縣人,博士,研究員,博導。1995年首屆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擔任鄭州大學副校長工作分工:分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學生處、國資處、就業指導中心、南校區綜合管理中心、國際教育學院、佛羅裏達國際學院、出國留學中心、附屬中學
  耿明齋 (1952 ~)河南省滑縣人 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治係,1985年獲得河南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傢級專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博士生導師,國民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點第一導師及該學科點第一學術帶頭人。首倡"鄭汴一體化",並為其奠定了理論基礎。
  朱振華 河南省滑縣道口鎮人 “國慶受閱第一兵”,擔任2009年三軍儀仗隊軍旗手。在建國60周年閱兵式上,高擎八一軍旗率先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人文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
  民俗博物院
  滑縣民俗博物院為國傢2A級景區,位於河南滑縣道口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南距鄭州150公裏,北距安陽70公裏,西距107國道30公裏,106國道、阿深、濟東高速貫穿南北,省道、城鄉公路交叉縱橫。
  滑縣民俗博物院是經過三年的論證、徵集民俗物品、展廳建設和設計布展等準備工作,於2005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共設婚俗廳、紡織廳、生産廳、生活廳、民間工藝廳五個展廳和文源。這些物品絶大部分目前已經停止使用,有些已非常珍稀。滑縣民俗博物院自開業以來,來院參觀遊人絡繹不絶,截止目前,共接待中外遊客近2萬人次,有省市各級領導,專傢學者,老人,學生等等,著名作傢劉震雲、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詩人王懷讓、肯尼亞納庫魯市市長本森·姆旺基等先後來此考察、指導工作,並作出了高度評價。本森·姆旺基市長在留言中這樣寫道:“我參觀滑縣民俗博物院後,感觸頗深,古老的民俗物品,承載着輝煌的民俗文化,中國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驚嘆”。
  張 遺 址
  張傢遺址位於大寨鄉張傢村東南半公裏處。遺址長和寬各120米,面積1.44萬平方米,稍高於周圍耕地。1984年秋,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不均,有鬲足、灰色陶片、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1985年4月,在遺址西南部又發現很多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屬仰韶文化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 觀 遺 址
  白雲觀遺址位於趙營鄉中新莊村東80米處。該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總面積1.8萬平方米。從遺址西邊斷層看,文化層厚度約1.5—3米,地表散存大量的灰色、黑色陶片紋飾為方格紋、粗繩紋、細繩紋、人字紋等;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陶胎薄而堅硬;還有紅陶鉢、夾砂鼎、繩紋鬲、蚌屑、石斧等器物。經鑒定為仰韶文化遺址,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 崗 軍 點 將 遺 址
  瓦崗軍點將臺遺址位於瓦崗鄉瓦崗村東北半公裏處,面積約1334平方米,高約2.5米。遺址附屬文物有大鐵斧、石槽、水井。1973年於此設立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裏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余公裏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李 文 成 故 居 遺 址
  李文成故居遺址位於城關鎮謝莊村,立有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 福 寺 塔
  明福寺塔坐落在舊縣城內西南隅,1963年元月20日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福寺塔建於唐寶歷二年(826年)。塔高九層,八角亭子頂。後遭雷擊,五層以上倒塌。民國18年(1929年),當地人集資修復至七層,塔頂改為桃狀。塔高40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邊形,七級密檐式。塔聳立於高2.4米的石基上。塔底直徑6米,其身中空,第二層以上,東南西北面各闢圓弮門。每層出檐兩級,檐下雕刻有鬥拱、蓮花瓣、飛檐等。塔身外壁砌有橫排面磚,上
  有圓龕,內刻坐佛。塔身各層高度和平面直徑自下而上逐層勻遞減。塔身各隅砌有倚柱,略顯弧形。柱上飾以仰、俯蓮花。第五層的四個側面飾有長方形直欞假窗,第七層的四個側面飾有卐字形圖案。頂端各角分上下挂有銅鈴3個,八角24個。
  塔內原有木階梯可攀至第五層,後塔遭雷擊,階梯焚毀。民國修復時,未修階梯,現無法從塔內上攀。塔墻內,初建時砌有石階,塔外檐上築有蹬道皆與圓券門相通。從塔式起重機內登石階而上進入圓券門,再由圓券門外出,沿蹬道上攀,進入上層圓券門,裏外盤旋而上,直至塔頂。
  明福寺博物院建於明福寺塔西側,南北400米,東西200米,門前市場東西260米,總占地面積11.9公頃。博物院以國內仿古建築中所缺少的隋代風格為主,總體包含中、東、西三路和多院落,單體建築形式都體現隋代古剎遺風,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文化旅遊觀賞價值。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以植物造景為特色,突出自身平原森林的特色,同時還有生物景觀、風景水體景觀、野生動物景觀,是可供開展風景遊賞的森林公園,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平原森林為特色的森林公園。
  歐陽書院
  歐陽書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傢、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的住所,是全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滑縣古城內東南隅。書院內建有富麗堂皇的畫舫齋和秋聲樓。畫舫齋是歐陽修的“燕私之居”,為歐陽修所造,秋聲樓位於畫舫齋之後,因《秋聲賦》在這裏所作而得名。整座書院堪稱滑縣內一大勝景,歷來賢尹多會於此,作為育人之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毀損
  皇 姑 寺 塔
  皇姑寺塔位於半坡店鄉皇塔村中學校院內。明代有一皇帝之女,路過此地,得病身死,為紀念她,於明正統九年(1443年)二月修建一塔,取名皇姑塔。三月在此塔前建一寺院,塑有皇姑泥像,改名皇姑寺塔。塔為寶瓶式七層六棱形磚塔,塔頂為一亞腰葫蘆形鐵剎。塔高11米,下有臺階,高2.62米,周長22.3米,臺階正南的踏垛長2.8米,寬2.25米。
  天 錫 殿
  天錫殿位於萬古鄉古村,建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當時,古廟院內還築有玉皇閣、千佛閣、盤古二樓、轉轉樓、關爺殿、泰山殿、米神殿、鐘鼓二樓、吉神廟和東廟和東西廊房等建築,現僅存天錫殿。殿為歇山頂,青磚砌墻,木結構,有12個大明柱,柱上有鬥拱。房頂上是青、黃琉璃瓦。殿南北長12.8米,東西寬10.4米,高7.2米。殿南邊有香房、弮棚頂、八個石明柱,上有雕刻。門臉前邊房檐下有透花木雕。民國年間,當地群衆曾經捐款修葺。今西墻倒塌,房頂琉璃瓦殘缺甚多。
  宋 文 恪 公 祠 堂
  宋文恪公祠堂在牛屯鎮宋林村,為明代國子監祭酒、文淵閣大學士宋訥之祠堂。現存大殿三間,高門樓一間,上有清代滑縣知事呂文華挂的紅底金字“宋文恪祠堂”及明帝朱元璋親筆題的“開國明師”兩個匾額。
   濟 橋
  廣濟橋又稱曹村石橋,坐落於四間房鄉曹村西頭。建於明萬歷年間,係三孔石拱橋,上有石欄桿,欄桿上有獅、猴、麒麟等石雕。橋體結構合理,造型美觀,是一座完整的古代橋梁,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 子 塚
  惠子塚在八裏營鄉塚上村,占地4000平方米,高於地面30多米。春秋時期衛國國王駙馬惠子死後葬於此,後人稱之謂惠子塚。塚內建有磚砌墓,外用土封,上建三宮殿、琉璃殿、鐘樓、鼓樓等,民國年間全部拆掉。塚下為竜山文化遺址,目前保護較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 閣 老 墓
  該墓位於牛屯鎮南宋林村。墓地龐大,石碑林立,樺柏蒼翠。宋閣老,名宋訥,明初國子監祭酒。訥80歲卒,明太祖朱元璋寫祭文悼念,遣官護殮入葬。並為閣老碑題詞曰“開國名師”。1985年全國文化大普查時,發現此墓地另有兩塊高大的石碑:一塊是巨形蛟竜碑,高440釐米,厚50釐米,寬110釐米,係元延祐五年(1318年)十月所立;另一塊是巨型的四棱柱石碑,四面碑文皆為歷史名人所撰,元至正二年(1342年)三月所立,碑首是屋脊形,碑趺為等腰蓮花座形狀,高390釐米,寬77釐米,厚77米,上有元末明初書法傢康裏夔手題。該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晏 子 墓
  晏子墓位於焦虎鄉晏口村東北半公裏處。長13.5米,寬12.5米,高1.1米。據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被姦臣車裂,百姓極為哀痛,暗地將其屍體巡葬於此。姦臣知道後,要把其屍拋骨揚塵,人們為迷惑他們,土封起許多假墓,姦臣元法辨認。後來假墓相繼平掉。唯剩此墓保存至今。
  翟 義
  翟義塚又稱馬城塚,位於萬古鄉塚後村西南半公裏處,翟義為漢代東郡太守,因起兵討伐王莽,被莽所殺,葬於此。塚高3米,占地1334平方米。塚內出土物有空心磚、陶罐、陶壺、銅器還有竜山文化和商代文化時期的陶片,紋飾為方格紋、條紋和繩紋。
  衛 國 都 城 遺 址
  衛國都城遺址位於今八裏營鄉殿上村,故稱楚丘。衛懿公當政時,懿公窮奢極欲,喜好仙鶴,不理朝政。後北狄入侵,衛國戰敗,衛懿公兵敗被殺,被北狄人吃掉,衹剩一肝。當時一位舊臣懷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後竟然剖腹,將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這也就是屍位素餐的來歷。衛國經歷此次浩劫,幾乎滅國,後經齊桓公幫助衛文公纔得以復國,遷都楚丘(也就是今八裏營殿上村),衛國的首都也從淇縣遷到了滑縣。後因黃河泛濫,衛國國都又北遷濮陽的帝丘。雖然衛國國都在楚丘不長,但是留下了不少遺跡。比如衛國的都城遺址(大躍進中被毀),並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於管理,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於民間,更有甚者竟有盜墓者明目張膽的掘墓,現在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卻已是無跡可查,無址可尋。可以說遺跡被破壞殆盡。據傳衛莊公死後,其陵寢建在周圍,但是年代久遠,已無據可考。至今周圍農村農傢還能見到古磚,陶器等文物。如能收集,也是一個補救的機會,相信會對研究衛國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地方特色 Local characteristics
  地方特産聞名遐邇。始創於清朝順治年間的道口燒雞,曾被列為宮廷御用品,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稱絶四方,數百年來享譽國內外,榮獲國傢地理標志保護産品。老廟牛肉、萬古羊肉鹵等深受人們喜愛。
  滑縣木版畫始於唐朝,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數百年來,滑縣木版畫、木版年畫一直堅持手工製做,工藝精細,人物造型粗獷豪放誇張,綫條剛勁有力、飽滿勻稱,顔色豔麗,是集收藏、裝飾、實用與研究價值於一體的藝術精品和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瑰寶。
英文解釋
  1. n.:  Hua County
相關詞
河南安陽中國河南省桑村鄉趙莊村投資新區
大豆纖維華康人物荏平藝術繪畫????業公司????業
國企????業管理局開封縣地名開封市高平鎮周國允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王莊鎮張開城關鎮張開高平鎮張開留固鎮張開萬古鎮
張開四間房鄉張開桑村鄉張開大寨鄉張開道口鎮張開白道口鎮
張開上官鎮張開牛屯鎮張開老店鎮張開棗村鄉張開八裏營鄉
張開趙營鄉張開老爺廟鄉張開慈周寨鄉張開瓦崗寨鄉張開焦虎鄉
張開半坡店鄉張開小鋪鄉張開老店鄉老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