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哈密市是哈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哈密地區南部,東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與伊吾縣、巴裏坤哈薩剋自治縣為鄰,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千米邊界。市區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車里程574千米。全市東西長約404千米,南北寬約322千米,總面積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規劃區界定面積333.3平方千米,現建成區面積25.89平方千米。2003年末,總人口403617人(包括農十三師)。有漢、維、哈、回等31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1%,非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7%。
郵編:839000 代碼:652201 區號:0902 拼音:Hami Shi
地勢北高南低,北為北天山東段喀爾裏剋山,南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為哈密盆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年均氣溫9.8℃,年均降水35毫米。 |
|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鄉,以盛産哈密瓜聞名於世。是哈密地區的駐地。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北部,東北部與蒙古國接壤,有長達586.663千米的國界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十三師駐哈密市大營房。
哈密地區最北在巴裏坤哈薩剋自治縣三塘湖鄉的大哈甫提剋山,約北緯45度5分33秒;最南為哈密市南湖鄉的白竜山附近,約北緯40度52分47秒;最東在星星峽東北約東經96度23分處;最西在七角井以西約東經91度6分33秒處。南北相距最長有440千米,東西相距最長約404千米。全地區總面積約15.3萬平方千米,占新疆總面積的9%,為新疆第三大地州。這個面積比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海南、寧夏、臺灣等8個省、區的面積都大。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哈密市廣東路,郵政編碼:839000,電話區號:0902 。
哈密市面積8.5萬平方公裏,東西長約404公裏,南北寬約322公裏,約占全疆總面積的5.2%。城市規劃區界定面積333.3平方公裏,現建成區面積25.89平方公裏。
人口
全市總人口40.44萬人(人口普查數),有漢、維、哈、回等民族組成,其中:漢族占70.99%,少數民族人口占29.01%,非農業人口23.1萬人,占總人口的57.12%。
民族介紹:
維吾爾族,維吾爾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開成五年(840年)回鶻西遷時,有部分回鶻人即來到伊州,逐步融合了當地其他民族,形成了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在哈密地區主要分佈在哈密市和伊吾縣,2002年有9萬多人。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生活習俗受宗教影響很大,禁食豬、驢、狗及自死的牲畜肉。烤肉、抓飯為其著名食品。維吾爾族能歌善舞,以十二木卡姆最為有名。
漢族,早在漢代,即有漢族人遷居哈密。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設立宜禾都尉,在此留兵屯田。在南北朝時,更有漢族2000余家在伊吾(今哈密)建立了政權。隋唐時期,漢族大批遷入哈密,並在伊州下屬三縣建有道觀4座。自五代到明朝,也不斷有漢族來哈密。清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有大批漢族遷居哈密地區。漢族分佈在地區各縣市的城鎮和農村以及駐哈單位,是地區人口最多的民族。巴裏坤的漢族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習俗。特色食品有蒸餅、封羊肉、臘羊骨頭等。新疆小麯是國傢認定的新疆唯一漢族地方戲麯,哈密地區是其主要流傳區之一。
哈薩剋族,哈密地區的哈薩剋族主要分佈在天山山區,多從事畜牧業,有“馬背上的民族”之喻。信奉伊斯蘭教。在19世紀末,逐步遷入哈密地區,現有人口4萬多人,多屬剋烈、乃蠻、瓦剋三個部落。民間文化有阿肯彈唱、姑娘追等。
回族,回族主要分佈在哈密市,約1.5萬人,多為清代遷入。信奉伊斯蘭教。回族與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主要節日是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回族的小吃較為有名。
哈密地區還有蒙古族,滿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畲族,東鄉族,柯爾剋孜族,土族,達翰爾族,仡佬族,錫伯族,烏孜別剋族,俄羅斯族,裕固族,塔塔爾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但人數較少,除蒙古族有2000多人、滿族1500多人外,其他民族人數均在千人以下。 |
|
哈密古稱昆莫,曾為烏孫王府所在地。
東漢時稱伊吾盧,置宜樂都尉。
三國時魏置宜禾伊吾都尉。
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設伊吾郡。
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後改稱伊州。
唐末歸西漢金山國,後轉附西州回鶻漢國。
元代稱哈密力,隸甘肅行省。
元末割據自立,稱哈密國。
明朝置哈密衛。
清康熙年間一度被蒙古準格爾部占領,後歸附清朝,被封為一等札薩剋,編旗設隊。
清乾隆年間設哈密廳,光緒年間改為直隸廳。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哈密縣。
1961年國務院决定以原哈密鎮為基礎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銷哈密市,1977年1月恢復哈密市。1
983年國務院决定撤銷哈密縣,政區並入哈密市。
1984年5月完成撤縣並市工作。 |
|
下轄18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92個行政村,30個居委會(東河區街道、西河區街道、新市區街道、麗園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滿蘇鎮、七角井鎮、星星峽鎮、二堡鎮;沁城鄉、烏拉臺哈薩剋族鄉、雙井子鄉、大泉灣鄉、陶傢宮鄉、回城鄉、花園鄉、南湖鄉、五堡鄉、德外都如剋哈薩剋族鄉、西山鄉、天山鄉、白石頭鄉、城郊鄉、柳樹溝鄉。境內有:三道嶺礦區、園林場、伊吾軍馬場、兵團紅星一場、兵團紅星二場、兵團紅星三場、兵團紅星四場、兵團黃田農場、兵團火箭農場、兵團柳樹泉農場、兵團紅星二牧場、牙吾竜扶貧開發區、駱駝圈子開發區) |
|
遠在兩千年前,哈密就是漢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哈密市交通、通訊網絡健全便利,國道312綫、蘭新鐵路、亞歐通信光纜橫貫哈密。東北、華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國傢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將使烏魯木齊至北京的距離縮短約1400公裏。312國道哈密—吐魯番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哈密—羅布泊公路建設項目、哈密機場復航項目順利完成,現已通航。哈密—南疆鐵路幹綫的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哈密形成公路、鐵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體化交通網絡,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開發、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裏,面積1377399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面交通路網。市內共有公交車輛186輛(含4輛城市觀光大巴),公交綫路十五條,共有高、中檔出租車近1000餘輛。
200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19億元,增長1.9%;郵政業務總量0.24億元,增長2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9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3.81萬戶;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2萬戶。 |
|
礦産資源
哈密市礦産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占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採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産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産有8種,産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産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製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占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農業資源 哈密市的氣候非常適宜瓜果作物生長,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産地。全市現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餘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有“日光峽”之稱。全市無霜期182天。
氣溫 哈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風能 哈密市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秒,素有“百裏風區”之稱。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獨特條件。
由於哈密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哈密市的植物分為農作物、花卉、中草藥、林木和草源五大類,10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高粱、糜𠔌、蕎麥、棉花、豆類、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棗、杏、梨、蘋果等;野生中藥材中面積較大的有黨參、雪蓮、柴鬍、大黃、麻黃、甘草等150多種;林木中有落葉鬆、方鬆、鬍楊、山白楊、梭梭、紅柳、沙棗等天然林樹種。
哈密市域內動物分為獸、禽、蛇蟲、魚等4大類數百種,獸禽類主要有:羊、牛、馬、騾、驢、駱駝、雞、鴨、兔等。受國傢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野驢、黃羊、雪豹、馬鹿等,受國傢保護禽類主要有雪雞、天鵝、鷹、長耳鶚等。
旅遊資源哈密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藴厚重,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聞名瑕邇。雄偉的天山橫貫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氣溫帶,山北雪山草原風光、山南大漠風光,有“十裏不同天,一日遊四季”和“新疆風光縮影”之說。主要自然人文景觀有雄偉的、神秘的、、等,其中享有瑞士風光的東天山名勝風景區,已被列為國傢AAA級風景區;同時還開闢有大漠風光探險遊、“農傢樂”民俗風情遊等旅遊項目。哈密市列為新疆四大旅遊重點建設城市,星級賓館10傢,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哈密市東天山“新、奇、險、特”旅遊綫路的開放,是哈密市與吐魯番、的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建設為一綫,互為補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遊景點:哈密鳴沙山 ·怪石山 ·巴裏坤湖 ·哈密回王陵 ·蓋斯墓 ·白石頭 ·絲路烽燧 ·哈密天山廟 ·松樹塘 ·墩墩灣 ·口門子 ·哈密廟爾溝 ·喀爾裏剋冰川 ·哈密黑溝·拉甫喬剋故城 ·五堡墓地 ·哈密博物館 ·焉不拉剋古墓群 ·佛教寺遺址 ·巴裏坤古民宅2004年,市域生産總值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一産5.99億元,增長6.5%;二産16.66億元,增長2.5%;三産22.49億元,增長13.7%。財政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7.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5.28億元。2004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8.12億元;工業總産值完成10.55億元,增長30%;市域接待區內外遊客59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達到1.1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産業。又稱。按照規定日期,在封齋一月滿時開齋,開齋之日就是肉孜節。節日期間互相拜訪問候。又叫就是宰殺牲畜祭祀“安拉”(伊斯蘭教的真主),與親友分享。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節日期間民間舉行文體活動。按照習慣,回族過肉孜節比較隆重,而、等民族則把古爾邦節作為大節。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 |
|
- n.: Hami City
|
|
哈密地區, 哈密 |
|
哈密市區 | 哈密市醫院 | 哈密市八中 | 哈密市人民醫院 | 哈密市羊毛衫廠 | 哈密市加格達賓館 | 哈密市頤園大酒店 | 哈密市婦幼保健站 | 哈密市衛生防疫站 | 哈密市美顔化妝品公司 | 哈密市鑫豐裝卸有限責任公司柳園分公司 | 新疆哈密市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大衆汽車敦煌分公司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衛生防疫站 | 新疆哈密市長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柳園分公司 | |
|
|
沁城鄉 | 兵團紅星三場 | 牙吾竜扶貧開發區 | 駱駝圈子開發區 | 城郊鄉 | 花園鄉 | 雙井子鄉 | 南湖鄉 | 西山鄉 | 白石頭鄉 | 東河區街道 | 西河區街道 | 石油新城街道 | 二堡鎮 | 烏拉臺哈薩剋族鄉 | 陶傢宮鄉 | 回城鄉 | 德外裏都如剋哈薩剋族鄉 | 柳樹溝鄉 | 三道嶺辦事處 | 三道嶺礦區 | 伊吾軍馬場 | 兵團紅星一場 | 兵團紅星二場 | 兵團紅星四場 | 兵團黃田農場 | 兵團火箭農場 | 兵團柳樹泉農場 | 兵團紅星二牧場 | 麗園區街道 | 德外裏都如剋哈薩剋鄉 | 新市區街道 | 雅滿蘇鎮 | 七角井鎮 | 星星峽鎮 | 大泉灣鄉 | 五堡鄉 | 天山鄉 | 烏拉臺哈薩剋民族鄉 | 麗園街道 | 新疆聯強集團伊吾馬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