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吐魯番市是吐魯番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東部,天山支脈博格達峰南麓,吐魯番盆地中部。東經88°5′-89°54′,北緯 41°20′-43°35′。東鄰鄯善縣;西接托剋遜縣;南抵庫魯剋山與尉犁縣相連;北至天山分水嶺,與烏魯木齊、奇臺、吉木薩爾等縣毗連。市區距火車站 50千米,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82千米。總面積13689.7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4.9平方千米。總人口254900人(2003年末)。有維吾爾、漢、回等民族。
郵編:838000 代碼:652101 區號:0995 拼音:Tulufan Shi
地勢北高南低中間凹,火焰山自西而東橫貫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窪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種類型兼有。艾丁湖是我國大陸最低處(海拔-154米)。水資源有天山水係、火焰山水係、坎兒井水係等。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少雨,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風。年均氣溫13.9℃,年均降水16毫米。 |
|
吐魯番市轄2個街道、2個鎮、7個鄉:老城路街道、高昌路街道、七泉湖鎮、大河沿鎮、亞爾鄉、艾丁湖鄉、葡萄鄉、恰特卡勒鄉、二堡鄉、三堡鄉、勝金鄉。共有18個社區、91個行政村。還有2場:紅柳河園藝場、原種場。境內有兵團二二一團。市人民政府駐青年路。 |
|
“吐魯番”之稱,最早見於《西域番國志》即明人陳誠《西域行程記》一書。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據《西域同文志》:係回語“蓄水”之意。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通名大辭典》釋為維吾爾語,意為“都會”。曾炳煌所撰《吐魯番廳鄉土志》釋:“吐魯番”係“吐蕃”的諧音。
古稱“姑師”(《史記·大宛傳》),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漢時期是東師前王庭地。《漢書·西域傳》稱:車師前國王治交河。西漢元帝元年(公元前 48年)設置戊已二校尉屯田。東漢和帝三年(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駐地由交河城遷駐高昌。晉置高昌郡,北魏屬“蠕蠕”(亦稱“芮芮”或“茹茹”),稱高昌國。唐設安西都護府治,稱西州。唐末沒入吐蕃。宋號稱輝和爾,即畏吾兒。元設畏吾爾都護。元末明初分設柳城(今鄯善縣的魯剋沁)、火州、吐魯番三部,皆設萬戶府“達魯花赤”(即長官)。清朝乾隆44年(公元1775年)設吐魯番領隊大臣,始築廣安城(今老城)。光緒12年(1886年)置吐魯番直隸廳,隸屬迪化府,轄今吐魯番、鄯善、托剋遜三縣範圍,治所在吐魯番。民國2年(1913年)直隸廳改為吐魯番縣。1984年12月撤縣設市。
2000年,吐魯番市轄2個街道、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251652人,其中:老城路街道 15551人、高昌路街道 26700人、七泉湖鎮 11979人、大河沿鎮 11081人、亞爾鄉 58068人、艾丁湖鄉 19328人、葡萄鄉 24035人、恰特卡勒鄉 27294人、二堡鄉 11453人、三堡鄉 13669人、勝金鄉 22898人、紅柳河園藝場虛擬鄉 2837人、原種場虛擬鄉 2049人、交河西鎮兵團221團虛擬鄉 4710人。 |
|
吐魯番市轄2個街道、2個鎮、7個鄉:老城路街道、高昌路街道、七泉湖鎮、大河沿鎮、亞爾鄉、艾丁湖鄉、葡萄鄉、恰特卡勒鄉、二堡鄉、三堡鄉、勝金鄉。共有18個社區、91個行政村。還有2場:紅柳河園藝場、原種場。境內有兵團二二一團。市人民政府駐青年路。
老城路街道 代碼:652101001 轄5個社區:文化社區、信通社區、艾丁湖社區、新城社區、木納爾社區。
高昌路街道 代碼:652101002 轄5個社區:雙擁社區、幸福社區、高昌社區、緑洲社區、葡萄溝社區。
七泉湖鎮 代碼:652101100 轄3個社區、2個村委會:車站社區、紅山社區、新域社區、七泉湖村、煤窯溝村。
大河沿鎮 代碼:652101101 轄3個社區:新區社區、鐵路社區、復興社區。
艾丁湖鄉 代碼:652101201 轄6個村委會:也木什村、花園村、西熱木村、官店村、瓊庫勒村、莊子村。
亞爾鄉 代碼:652101200 轄17個村委會:新城西門村、亞爾村、老城東門村、剋孜勒吐爾公相村、皮亞孜其拉村、新城東門村、呂宗村、加依村、色依提迪汗村、亞爾貝希村、南門村、上湖村、亞爾果勒村、塔格托維村、恰江村、英買裏村、亞爾村。
葡萄鄉 代碼:652101202 轄11個村委會:巴格日村、葡萄村、木納爾村、布依魯剋村、拜什買裏村、達甫散蓋村、英薩村、貝勒剋其坎兒孜村、布拉剋村、鐵提兒村、霍依拉坎兒孜村。
恰特喀勒鄉 代碼:652101203 轄7個村委會:恰特喀勒村、拜什巴拉坎兒孜村、吐魯番剋爾村、其蓋布拉剋村、喀拉霍加坎兒孜村、奧依曼坎兒孜村、公相村。
勝金鄉 代碼:652101206 轄9個村委會:排孜阿瓦提村、色格孜庫勒村、勝金村、阿剋塔木村、木爾吐剋村、開斯突爾村、加依霍加木村、艾西夏村、恰勒坎村。
二堡鄉 代碼:652101204 轄3個村委會:巴達木勒剋村、布隆買裏村、闊納協海爾村。
三堡鄉 代碼:652101205 轄5個村委會:英吐爾村、臺藏村、阿瓦提村、曼古布拉剋村、園藝村。
紅柳河園藝場 代碼:652101500
原種場 代碼:652101501
兵團二二一團 代碼:652101502 |
|
吐魯番沒有民用機場,但位於鄯善縣的軍用機場會在旅遊旺季開闢吐魯番至敦煌專綫;或者,遊客可以在烏魯木齊中轉,烏魯木齊機場距吐魯番市約230千米,有高速公路相通,兩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吐魯番市區。
吐魯番火車站位於大河沿鎮,距離吐魯番市區約50千米,蘭新綫、南疆綫各次列車均在吐魯番站停靠,乘火車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遊客可乘中巴車或出租車往返於吐魯番市區與火車站之間,中巴車單程票價5元/人。
吐魯番的公路交通相當發達,這裏地處新疆南北疆交通要道,312國道蘭新公路和314國道南疆公路都在這裏相交。吐魯番市的旅遊點,除蘇公塔一處在市郊外,其餘大多分佈在距市中心約40公裏範圍內,都有公路相通,旅遊十分方便。
遊客可在吐魯番客運站和大河沿客運站乘坐發往烏魯木齊、喀什、和田、奇臺、鄯善、托剋遜、庫爾勒、輪臺、庫車、阿剋蘇、沙井子、三叉井、巴楚、阿圖什、阿拉爾、莎車、葉城、澤普等地的班車。班車夏季大多從早上7:30開始,到晚上20:30結束,鼕季從早上8:30開始,到晚上19:30結束。 |
|
吐魯番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吐魯番市位於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中心,市區距烏魯木齊市184公裏。市域南北長約262公裏,東西狹窄不規則,最寬處約90公裏。吐魯番風光美麗,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蘇公塔,葡萄溝,交河故城坎兒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麗的景觀和古跡,市內有博物館,博物館裏面還有新疆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內還有高昌公園,在建的水上樂園和民俗度假區,可謂是民俗古城。
葡萄溝
從吐魯番市遙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峽𠔌中距市區約15公裏的葡萄溝,卻別有洞天,景色秀麗。與溝外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進溝口,鋪緑疊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𠔌。溪流、渠水、泉滴,給溝𠔌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桑、桃、杏、蘋果、石榴、梨、無花果、核桃和各種西瓜、甜瓜及榆、楊、柳、槐等多種樹木,遍布溝中,使葡萄溝又成了“百花園”、“百果園”。春季,繁花似錦;盛夏,碩果纍纍。溝中藤蔓交織,麯徑通幽,串串葡萄,舉手可及。葡萄溝南北長約8公裏,寬半公裏,居住着維吾爾、回、漢三個民族共約6000多人。現有耕地400余公頃,葡萄種植面積即達220余公頃.溝中産無核白葡萄、馬奶子、玫瑰紅、比夾幹、喀什哈爾、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種.此外還有果酒廠生産的多種葡萄酒、葡萄罐頭等。
迷人的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裏的火焰山中,這是一條南北長約7公裏、東西寬約2公裏的峽𠔌。人工引來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溝而下,潺潺流水聲給葡萄溝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兩面山坡上,梯田層層疊疊,葡萄園連成一片,到處郁郁葱葱,猶如緑色的海洋。在這緑色的海洋中,點綴着桃、杏、梨、桑、蘋果、石榴、無花果等各種果樹,一幢幢粉墻朗窗的農捨掩映在濃郁的林蔭之中,一座座晾製葡萄幹的“蔭房”排列在山坡下、農家庭院上,別具特色。夏天,溝裏風景優美,涼風習習,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遊季節,中外賓客,川流不息,絡繹不絶。?
風景秀麗的葡萄溝,以盛産優質葡萄而聞名中外。1994年溝裏種植葡萄315.6 公頃,生産鮮葡萄8601噸。這裏主要種植無核白葡萄,還有馬奶子、紅葡萄、喀什哈爾、日加幹、瑣瑣等13個品種。其果實呈球形、卵形、橢園形等,有的葡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豔似瑪腦,而有的緑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緑欲滴的鮮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這裏生産的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無核白鮮葡萄晾製的葡萄幹,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中的珍品。
葡萄溝,是火洲的“桃花源”。溝裏四處都有令人嚮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溝接待站。這是為中外賓客開闢的遊覽場所,依山旁水,安靜、幽雅,景物天成,數條葡萄長廊深邃、幽靜,有的遊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盡情觀嘗珍珠般的葡萄,有的遊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嚐鮮葡萄。長廊盡頭碑石上葡萄溝三個鮮紅大字,格外引人註目,遊人爭先恐後在此照相留念。園內有民族風味的食堂,有賣工藝品的蒙古包,還有划船遊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莊。這是葡萄溝裏設備齊全、級別較高的度假村。這裏有高檔次床位120個,有供120人就餐的飯廳,還有卡拉ok廳、遊泳池等。三是吐魯番葡萄展覽館。四是吐魯番維吾爾族民居民俗館。五是中新公司,該公司是以葡萄為主要原料生産葡萄酒和飲料的中外合資廠傢。六是葡萄鄉的度假村。 |
|
吐魯番屬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幹旱荒漠氣候。因地處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環抱,增熱迅速、散熱慢,形成了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五大特點,素有"火州"、"風庫"之稱。全年平均氣溫為14℃,夏季平均氣溫在30℃左右,全年氣溫高於35℃的炎熱天氣,平均為99天;高於40℃的酷熱天氣,平均為28天。因此,吐魯番市又被稱為“熱城”。
四季氣候變化的特點是:春季短暫,平均為61天,開春早,升溫快;夏季漫長,平均152天,高溫酷熱;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溫急促;鼕季較短,平均95天,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一年中,以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 |
|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裏。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裏,南北寬2公裏。墓葬按傢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墓形製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面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綫條流暢。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志、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裏出土的幹屍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聞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最繁華的高昌路西側,1989年建成,占地9畝,由主館和巨犀陳列館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設施齊全,有現代化的安全保衛設施,有封閉式大透明展櫃,有齊備的講解員隊伍吐魯番博物館。現有藏品3287件,其中國傢一級文物135件,二級文物260件,三級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該館設計風格獨特,厚樸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歷史滄桑感。全館根據不同的需求分為接待大廳、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古屍陳列廳、巨犀陳列館、展覽廳、庫房等多個部分。
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傢一級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着明顯地方特徵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錦、絹、紗等各類品種,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綉、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沙山公園
鄯善縣闢展鄉境內,北側緊靠鄯善縣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園是利用庫姆塔格北緣緑洲接觸帶的特殊地裏環境建立的一個公園,1990年始建以來已初具規模。公園分南北兩部分,以沙山邊緣東西嚮橫穿的緩流分界。北部占地500畝,東側為水上活動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區和葡萄園。西側為草坪區、植物園。南部區為沙漠,有沙漠活動區、沙療區和沙沙山公園漠植物區。
沙山公園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熱,鼕季寒冷,晝夜溫差大。公園內已開闢沙療區域,不少關節炎等患者前來治療,再往南去不遠,就是大沙丘所在,衹見丘鋒輪郭清晰,丘脊似綫,迎風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頂端,靜候大漠日出的輝煌時刻,目送夕陽西沉染盡天際的自然奇觀間,感覺人與自然混為一體,園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島上涼亭,背襯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裏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外城大體呈正方形,墻厚12米,高11.5米,周長5.4公裏。為夯土板築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每面大體有兩座城門,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門保存最好,有麯折的甕城。高昌古城
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墻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長約3公裏。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墻即外城北 墻,甫宮墻即內城北墻。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臺,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
內城中偏北有一高臺,上有高達15餘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可能為宮殿遺址。
外城內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門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占地約1萬平方米,由 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唐代高僧玄奘西遊取經,於貞觀二年( 628年)春,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餘,據即在此寺內。寺院附近,還殘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遺址。外城內東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殘存的壁畫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城始建於公元前:世紀,初稱“高昌壁”,為“絲路”重鎮。後歷經高昌郡、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 火洲等長達1300餘年之變遷,於公元14世紀毀棄於戰火。1961年,這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河故城
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裏的亞爾鄉。西漢時,這裏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車師前國”的都城。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圾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裏。後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麯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全城交河故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墻內,則可居高臨下,控製內外動嚮,城中佈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捲等。艾丁湖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南距吐魯番市約40公裏。湖盆東西長約40公裏,南北寬約8公裏,面積約152平方公裏。湖面低於黃海海平面154.43米,僅次於約旦的死海(-391米),被稱為世界第二陸上低地。
遠在千萬年以前,艾丁湖還是一個面積比現在的湖水面積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還殘存很淺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皺褶如波的幹涸湖底,觸目皆是銀白晶瑩的????結晶體和????殼,陽光映照下,閃閃發光。當地維吾爾人稱之為"月光湖"。在艾丁湖邊,人們很容易被海市蜃樓和湖面幹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這裏四周望不見遊魚飛鳥,唯有不時掠過的成群小飛蟲和偶爾在腳下竄過的野兔、小鼠。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狀況和典型的荒漠景觀,中外遊客到此遊覽、攝影、探奇者絡繹不絶。
艾丁湖
艾丁湖水含大量????分,據說所藴藏的????足夠全國12億人吃一年。此外,湖底還有豐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現建有一座以湖中的????晶礬、硝為原料的化工廠,為目前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工廠,産品遠銷國內外。
艾丁湖湖區氣候極端幹旱,湖區景觀極度荒涼,地表????殼發育獨特 ,構成了一幅未開墾的壯觀的原始畫面,從而對旅遊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火焰山
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裏處,東西走嚮,長98公裏,寬9公裏,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雖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許多溝𠔌緑蔭蔽日,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裏。由於火焰山本身具有獨特的地貌,再加上《西遊記》裏有孫悟空三藉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 火焰山
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𠔌,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𠔌中卻緑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藉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繫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天下奇山。遊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𠔌有一高峰頂着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着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藉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葡萄溝
葡萄溝位於火焰山的西端,溝長8公裏,寬0.5公裏。溝中郁郁葱葱,遍布葡萄園,盛産各種優質葡萄,主要有無核白葡萄,這種葡萄晶瑩如玉,味道特別好,另外還有馬奶子、玫瑰葡萄溝紅等13個品種,年産葡萄超過6千噸。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位於吐魯番市區東郊的葡萄鄉木納爾村,距吐魯番市區2公裏,毗鄰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公塔,周圍葡萄園環抱,環境優美是遊客、攝影愛好者的最佳首選景點,也是欣賞民族歌舞、品嚐民族禦宴的好去處。 吐魯番郡王府據史科考證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指揮軍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間吐魯番維吾爾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指揮的中心。吐魯番郡王府柏孜剋裏剋千佛洞
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裏火焰山中段,木溝河𠔌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僅15公裏,是新疆境內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吐峪溝
吐峪溝,位於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境內,東距吐魯番市約55公裏。這裏曾經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 |
|
吐魯番有着與著名的與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三大中國古代工程之一的驕傲--坎兒井。坎兒井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等生態條件,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吐魯番地區素稱“火洲”、“風庫”,氣候極其乾燥,很久以來就出現大片的緑洲。這奧秘之一,就是在吐魯番盆地上分佈着四通八達,猶如人體血脈似的坎兒井群和潛流網絡。
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分佈在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臺、阜康等地,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其中以吐魯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時達1237條,實際使用的853條,總長超過5000公裏。參觀過坎兒井的人,無不為它設計構思的巧妙,工程的艱巨而贊嘆。它是我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勤勞的豐碑!倘若到吐魯番旅遊,在乘坐的汽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郁郁葱葱的緑洲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嚮緑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竪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半點着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係統。它由竪井、暗渠、明渠和澇壩(一種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竪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愈嚮上遊竪井愈深,間距愈長,約有30至70米,愈往下遊竪進愈淺,間距也愈短,約有10米到20米。竪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的。竪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長3-8公裏,最長的達20公裏以上,年灌溉300畝,最好的年灌溉可達500畝。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聯接,可以把幾十米深處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來。
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裏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剋拉烏成山,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嚮盆地,當水流出山口後,很快滲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加厚,水儲量大,是挖掘坎兒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魯番盆地與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這就可以沿地勢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勢嚮盆地彙聚,確定了水的流嚮,通過挖掘疏導,自流嚮盆地.第三個條件是吐魯番大漠底下深處的土層,是由砂礫石由粘土或鈣質膠結,質地堅實,因此坎兒井挖好後不易坍塌。吐魯番幹旱酷熱,水分蒸發量大,沒風季時塵沙漫天,成為主要自然災害,而坎兒井是由地下暗渠輸水,影響非常小,水分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兒井非常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
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嚮西傳到中亞和波斯。漢代在今陝西關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的創造,稱“井渠法”。傳說漢通西域後,塞外乏水且沙土較鬆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地人民,後經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於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但是,因為"關中"井渠和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很不相同,而中亞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新疆吐魯番這麽優厚,井渠和新疆坎兒井也有不同,所以,我們支持,坎兒井是本地人民根據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說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由於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采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决禁煙而遭貶並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贊賞。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緑洲良田,生産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
現在,儘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臨渠啜飲一杯“天然礦泉美容水”--坎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嚐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飲一杯水衝泡的名茶,蕩氣回腸,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衹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目前,搶救坎兒井,讓它恢復作用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
|
- n.: Tulufan City
|
|
吐魯番地區, 吐魯番 |
|
吐魯番市區 | 吐魯番市沙療所 | 吐魯番市棉麻公司 | 吐魯番市人民醫院 | 新疆吐魯番市婦幼保健醫院 | 吐魯番市緑洲中醫門診部 | 吐魯番市恰特剋勒鄉衛生院 | 吐魯番市衛生防疫站防保所 | 吐魯番市衛生防疫站 | 吐魯番市火洲明珠葡萄酒廠天水經銷部 | |
|
|
艾丁湖鄉 | 原種場 | 二堡鄉 | 老城路街道 | 高昌路街道 | 七泉湖鎮 | 大河沿鎮 | 亞爾鄉 | 葡萄鄉 | 恰特喀勒鄉 | 勝金鄉 | 兵團二二一團 | 恰特卡勒鄉 | 三堡鄉 | 紅柳河園藝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