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 仲翔
生卒 164 — 233(70歲)
終屬 吳
籍貫 揚州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騎都尉
傢族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虞汜 虞忠 虞聳 虞昺
兄弟姐妹 未知
相關人物 王朗 孫策 孔融 孫權 呂蒙 糜芳 於禁 劉基 丁覽
曾效力過的勢力 吳 |
|
太守王朗命為功曹。孫策徵會稽,翻時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績,亡走浮海。翻追隨營護,到東部侯官,侯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
翻既歸,策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翻出為富春長。
策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翻曰:“恐鄰縣山民或有姦變,遠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製服行喪。諸縣皆效之,鹹以安寧。
孫權以為騎都尉。翻數犯顔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
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農劉基起抱權諫曰:“大王以三爵之後(手)殺善士,雖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賢畜衆,故海內望風,今一朝棄之,可乎?”權曰:“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輕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權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也)!”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 |
|
吳騎都尉。少好學,有高氣。 太守王朗命為功曹。孫策徵會稽,朗欲就之,翻乃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績,亡走浮海。翻既歸,孫策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翻出為富春長。後翻州舉茂纔,漢召為侍御史,曹公為司空闢,皆不就。孫權以為騎都尉。於禁降吳,雖為翻所惡,然猶盛嘆翻,魏文帝常為翻設虛坐。翻數犯顔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既權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大司農劉基起抱權諫免。翻性疏直,數有酒失。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歸葬舊墓,妻子得還。 |
|
吳臣。初為會稽的郡吏,因太守王郎敗孫策,遂降策。時周泰重傷,翻薦華佗於策,泰於是得安。後勸降蜀將傅士仁。 |
|
張紘:虞仲翔前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雕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①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②虞翻亮直,善於盡言,國之周捨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
陳壽: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
易學成就
虞翻(164-232),漢末三國時會稽余姚(今屬浙江)人。字仲翔,他少而好學,有高氣。最初,為會稽太守王朗之功曹,孫策徵會稽,王朗敗績,虞氏歸孫策。孫策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自此,他追隨孫策左右,馳騁疆場。後州舉茂纔,漢召為侍御史,因司空曹操舉存而不就。孫策死後,其弟孫權主事,以其為騎都尉。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顔諫爭,且性多不協俗,屢使孫權大怒,先後被謫到丹楊涇縣和交州等地。他雖然常有失君臣之禮的行為,然十分註重封建禮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將於禁,內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為他設坐。 虞氏一生雖處亂世,親自參與了三國爭霸的戰爭,但於學問孜孜以求,從未間斷。特別是晚年在交州期間,講學不倦,門生常數百人。據《三國志》及其註載,虞氏為《老子》、《論語》、《國語》作過訓註,並著《明揚釋宋》。考《隋書經籍志》:“梁有《古文論語》十捲,鄭玄註;又王肅、虞翻、譙周等註《論語》各十捲。”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論語》虞翻註十捲。”此即《論語》訓註。隋唐志著錄,有虞氏《春秋外傳國語註》二十一,此為《國語》訓傳。又隋唐志著錄,並有虞氏《太玄註》十四捲,此即為《易揚釋宋》(揚,揚雄。宋,宋衷)。《經典釋文•敘錄》:“《老子》虞翻註二捲”,《隋書經籍志》著錄相同,此即《老子》訓註。此外,虞氏還為《孝經》、《周易參同契》作過註,唐玄宗禦註《孝經序》雲:“韋昭,王肅先儒之領首。虞翻、劉邵抑次焉。”《經典釋文》捲二載虞註《參同契》雲:“易字從日下月。”即是其證。 虞氏於《周易》造詣最深。這主要得之於世代傢傳易學和他本人處戰習易而不輟,博覽衆傢之易說。他曾說過:“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輿令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秘說,於經疏闊,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匏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經立註。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散發被鹿裘,布《易》六爻, 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豈知臣受命,應當知經!所覽諸傢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引自《虞翻別傳》)以上所言,說明了虞翻易學源於傢傳孟氏易及當時諸傢易學。也證明了虞氏明學與道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虞氏精通筮法,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周易》占斷。據《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載,他曾為關羽筮之,“得兌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他說:“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然如此,孫權曾稱贊他“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裴鬆之引《虞翻別傳》雲虞翻放棄南方,“依易設象,以占吉兇。”可見虞氏擅長運用《周易》預測。 虞氏的易學代表著作為《易註》。據虞氏本傳稱,此書作成後,曾示於少府孔融等人,且受到了孔融的稱贊。虞氏別傳也明確說,他曾將《易註》獻給當時的統治者。《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著錄虞註《周易》九捲,《新唐書•藝文志》、《經典釋文》有虞註《周易》十捲,這是虞氏《易註》。 另外,據唐代史志文獻記載,虞氏還撰有《周易日月變例》六捲,《京氏易律歷註》一捲,《周易集林律歷》一捲等易學著作。以上所列虞氏著作(包括非易學著作)皆亡佚。現存虞氏易註主要見於李鼎祚《周易集解》。清孫堂《漢魏二十一傢易註》輯有虞翻《周易註》十捲,《附錄》一捲,黃 奭《逸書考》輯有虞翻《周易註》一捲,清惠棟著《易漢學》,張惠言著《周易虞氏義》九捲、《周易虞氏消息》二捲、《虞氏易禮》二捲、《虞氏易事》二捲、《虞氏易候》二捲、《虞氏易言》二捲,曾釗撰《周易虞氏易箋》九捲,方申作《虞氏易象匯編》一捲,紀磊作《虞氏易義補註》一捲、《附錄》一捲、《虞氏易象考正》一捲,鬍祥麟撰《虞氏易消息圖說》一捲,李銳作《周易虞氏略例》一捲,民國徐昂撰《周易虞氏學》六捲,對虞氏易學皆有闡發,是研究虞氏易的必備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