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裏水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東與廣州接壤,西距佛山僅10多公裏,廣佛高速公路橫貫而過,鎮內的西江支流與廣州直接通航,水陸交通方便快捷。全鎮面積75.38平方公裏,轄1個城區辦事處和20個村委會,本地戶籍人口70918人,外來暫住人口45000多人。
考究歷史,裏水原名鬱水,其原因有二:一為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境內,北江支流橫亙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裏水的河道多為彎麯,有“九麯十八彎” 之說:二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鳳書,原籍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繼出1名進士、4名舉人。興建了3間書院 ——裏水的同聲社學、豐崗的鳳歧書院、鄧崗的崇正書院。文人學士,多來此講學,因此,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便成為文化鼎盛之鄉,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現存的裏水八角右亭,創建近500年,為南海古亭之冠,省重點保護文物。有古廟門聯為證:“鬱水長流光廟宇,落霞反照耀乾坤”。 |
|
農業
農業特色顯現。總體規劃7000畝的萬頃洋現代農業示範區成為當前發展集約化、産業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典型。農業園區化、股份化、産業化、信息化和標準化的發展模式得到穩步推進,“公司+農戶”和“訂單農業”的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萬頃洋現代農業示範區也因此被國傢農業部定為“國傢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區”,被省農業廳、水利廳和科技廳分別授予“廣東省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廣東省現代化水利園區”和“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的稱號。
農業上除了較好的完成了糧食、蔬菜、優質魚的種養任務外,還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引入高值、優質品種:珍禽、觀賞魚、高值花木等,大力發展“三高”農業。
工業
工業根基雄厚。現有民營企業2000多傢,初步構築起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依托,門類齊全、産業體係較為完善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形成了傢用電器、醫藥化工、五金機械、汽車配件、鞋襪等具一定實力和特色的優勢産業、支柱行業,造就了一大批實力雄厚、效益顯著、技術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的規模型企業,擁有“志高”、“黃包車”、“寶力殺”等一批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標。在大企業的帶動下,大批中小企業茁壯成長,也為大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完善的配套協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産業鏈條,特別是襪業、機械、汽配等行業構築起較為完善的産業群。
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蓄勢待發。鎮內第三産業穩步推進,全面發展,形成了一個以商貿流通、飲食、金融、交通運輸和郵電信息為主,行業門類齊全,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和協調發展的第三産業群。 |
|
裏水鎮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先後獲得“國傢衛生鎮”、“省文明單位”、“省教育強鎮”等榮譽稱號。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多媒體網絡的架設,確保了與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金融、電信、服務、飲食等産業發達,生活配套設施完善。同時,狠抓環境現代化建設,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提升了整體城市競爭力和綜合管理能力,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一個優越的投資環境。 |
|
裏水鎮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地處佛山東北部,東與廣州接壤,南距佛山市中心10多公裏,坐擁兩大中心城市的資源輻射,對廣泛接受廣州、佛山産業轉移,具有左右逢源的發展優勢。鎮內廣佛高速公路、佛山“一環”快速幹綫、珠二環高速公路、廣州華南快速幹綫第三期以及其它縱橫交錯的公路幹綫構築了完善的交通網絡,距廣州國際新機場20多公裏,到廣州火車站、三山集裝箱港和平洲客運港僅需20分鐘車程,交通方便快捷,貨物進出口暢順,地緣優勢得天獨厚。 |
|
(440605126) 轄2個社區(新興、金和)、34個村委會(草場、洲村、流潮、勝利、河村、鄧崗、裏水、新聯、得勝、宏崗、赤山、麻奢、布新、崗聯、大石、北沙、甘蕉、大衝、沙涌、大步、瑤頭、鶴峰、和順、共同、白崗、文教、賢僚、魯崗、湯村、小布、金利、建星、逢涌、石塘);和桂工業園。 |
|
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位於佛山市東北部,東與廣州接壤,西距佛山僅10多公裏,廣佛高速公路橫貫而過,鎮內的西江支流與廣州直接通航,水陸交通方便快捷。
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地處珠江三角洲,物産豐饒,人傑地靈。全鎮面積75.38平方公裏,轄1個城區辦事處和20個村委會,本地戶籍人口70918人,外來暫住人口45000多人。1999年全鎮經濟總收入52億元,財政總收入1.64億元,城鎮職工人均貨幣收入12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00元,年末人均儲蓄存款餘額2.73萬元,是“廣東經濟四小虎”一-南海市的重點鎮之一。
創業不尋常,改革幾番新。近年來,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投資環境建設,堅持規劃先行,以建設現代化小城鎮為目標,高標準地投入搞好城鄉規劃。交通、能源、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滿足了全鎮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
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的三大産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按照鎮委、鎮政府提出的繼續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調整和扶持第二産業,推動“六大産業係列發展”,積極拓展第三産業的工作思路,加快了三大産業的發展速度。農業上除了較好的完成了糧食、蔬菜、優質魚的種養任務外,還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引入高值、優質品種:珍禽、觀賞魚、高值花木等,大力發展“三高”農業。
多年來,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重視民營和外資經濟,引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朝着規模化、多元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全鎮具有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1000多間,這些企業行業佈局合理,産品結構多元化,以襪業係列、金屬製品係列、木製裝飾材料係列、空調電器係列、化工醫藥係列、製鞋業係列為主,整體上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1999年,鎮內超10間私營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鎮內第三産業穩步推進,全面發展,形成了一個以商貿流通、飲食、金融、交通運輸和郵電信息為主,行業門類齊全,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和協調發展的第三産業群。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使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呈現一派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景象。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認真貫徹“以城鎮為竜頭,以村戶為基礎,以道路為紐帶,城鄉一體,共建文明,同求安定,共促繁榮”的方針,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綜合水平,使鎮容鎮貌煥然一新,文明新風吹拂傢傢戶戶,出現了佛山市“十佳文明村”榜首——裏水村等一批先進典型。1999年9月,裏水村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村鎮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1996年,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教育是一項先導性基礎産業,全鎮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1997年獲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兩基教育”先進鎮的光榮稱號。鎮內的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福利等社會事業與經濟大潮相伴而生,成為經濟的組成部分。社會穩定,人民群衆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被國傢十一個部委定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57個,廣東4個);還被國傢建設部定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1997年挂牌)。
新世紀鐘聲已經敲響,新發展藍圖正在展現。今日裏水,邁出了可喜的成功的步伐。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人民正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按照“讓南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把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建設成為文明富庶、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現代化小城鎮,塑造新世紀文明璀燦的新篇章! |
|
- : Lishui Town
|
|
裏水 |
|
|
|
草場村 | 勝利村 | 得勝村 | 新聯村 | 和順村 | 石塘村 | 河村 | 新興社區 | 大衝村 | 金和社區 | 流潮村 | 鄧崗村 | 裏水村 | 宏崗村 | 赤山村 | 麻奢村 | 布新村 | 崗聯村 | 大石村 | 北沙村 | 甘蕉村 | 沙涌村 | 大步村 | 瑤頭村 | 鶴峰村 | 共同村 | 白崗村 | 文教村 | 賢僚村 | 魯崗村 | 小布村 | 金利村 | 建星村 | 逢涌村 | 湯村 | 和桂工業園 | 洲村 | |
|